-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5)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71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 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这类悲剧与崇高相去甚远。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 ④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 “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壮美的音响世界。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⑤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张扬人的生命本质。 ⑥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悲剧美”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B.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C.悲剧美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D.悲剧美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音乐是适于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态之一。 B.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 C.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进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D.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的效果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也是一种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借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音乐作品说明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 B.悲剧的目的是让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其中体验自由的喜悦,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 C.悲剧重在人们反抗苦难和毁灭中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而不在渲染苦难,只有这样的美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 D.人们在音乐中得到情感交流、体验等需要的满足,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共鸣,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葛浩文,帮莫言得奖的功臣 ①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作品的翻译者、73岁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功不可没。在莫言获奖之前,他已将好几位中国作家送上国际文学的领奖台,姜戎、苏童和毕飞宇都是凭着他的译本,先后获得了曼氏亚洲文学奖。在将中国当代小说推荐给世界这方面,葛浩文堪称第一人。 ②葛浩文1939年出生在美国加州。上学的第一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汉字,他就想:“我连英文都认不全,为啥还要学中文?”后来,葛浩文加入海军,并被派到美国海军驻台湾的司令部,成为一名通讯官。“最初我听说自己将被派往台北,等正式命令下来后却发现是派往台湾。我感觉受到了愚弄,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台北是台湾的一个城市。”多年以后,葛浩文这样回忆道。 ③此后,葛浩文先后被派驻日本和越南,然后又回到中国台湾。经受过越战洗礼的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年少轻狂,并拿起书本。“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真正看进书去”。他发现自己有学汉语的天赋。“我有一双好耳朵,能够区分复杂的汉字发音。” 他向一位跟随国民党到台湾的东北老兵学习中文,“葛浩文”就是这位老师给他起的名字。退伍后他进入台湾师范大学汉语中心学习。 ④回国后,葛浩文继续学习中文,他的博士导师是柳亚子的儿子、旅美散文家柳无忌。学习期间,导师向他提起中国有一对作家伉俪萧军、萧红,他们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葛浩文就找来一本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读了起来,那是他读的第一本中国小说。而萧红则激起了他更浓厚的兴趣。他以萧红为研究对象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5年后,他以这篇论文为基础所写的《萧红评传》在港台出版,掀起了一股萧红热。 ⑤葛浩文翻译出版的第一部中国小说是张洁创作的《沉重的翅膀》,译本在美国卖得不错,“于是我下定决心,这辈子我就干这个了!”此后,葛浩文“一发而不可收”,贾平凹、刘恒、苏童、王朔、莫言、阿来等20多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40多部作品通过他的笔译成英文,在英语世界得到推广。“一部中国作品,哪怕中国人特别喜欢,但是如果我觉得在国外没有市场,我也不翻。我基本上还是以一个‘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学。”葛浩文说。 ⑥在翻译中文小说时,他非常注意对小说所处的文化、社会及历史背景的把握。在翻译刘震云的《手机》时,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小说场景始于30年前,然后闪回到现代,接着又回到30年前。“如果照这种顺序翻,看过40页后,美国读者就会说‘真没劲’,然后把它扔到一边。”他建议把开场设在现代,然后再展开回忆。这个建议得到了作者的同意。“我这样做并没有改变作品的质量,改变的只是它的销量。” ⑦多年笔耕不辍,葛浩文逐渐奠定了自己在中文小说翻译界的泰斗地位。他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妻子、出生在北京的英裔著名女翻译戴乃迭这样评价他:“他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曾两度荣获普利策奖的著名小说家厄普代克对葛浩文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文小说翻译几乎是他一个人的地盘儿。” ⑧除了萧红之外,葛浩文翻译作品最多的中国作家就是莫言,迄今他已将其10多部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 ⑨1988年,葛浩文看到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很震撼,写信给莫言,希望获得翻译版权。“ 当时莫言远没有现在有名,而我,也只是有个好听中国名字的学者。现在想起往事,我会觉得有点小骄傲,并非为我翻译得好而骄傲,而是为我在20多年前就发现了他这样的作家。” ⑩莫言的作品销路不错,翻译了其几部小说后,葛浩文和莫言在北京见了面。后来,他们又一起去了很多国家,推荐莫言的新书。有一次,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推荐《酒国》时,几天之内,莫言几乎把客房书架上的中国小说都看了个遍。葛浩文和美国的出版商都对这个12岁就辍学,却写出大量美妙小说的作家惊叹不已。 对于自己,葛浩文显得十分低调。“我很幸运,找到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葛浩文是著名的翻译家,也是莫言作品的翻译者,在他的精心运作下,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功不可没。 B.本文对葛浩文上学第一堂课的情景设置,意在暗示其从小就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其翻译莫言作品作铺垫。 C.传记常以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记述葛浩文被派往台湾时,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逼真细腻地描写出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D.本文选取了葛浩文在中西方文学交流方面的几个片段,侧重记叙了他对莫言作品的翻译、介绍来表现文章主旨。 5.葛浩文被誉为介绍当代中国小说的“第一人”,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简要说明。(4分) 6.葛浩文取得了成功,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后生可畏 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它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 2016年第6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很不满意,甚至有些鄙视。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常远跑到青海茫崖的矿区演出,是为了接触中国最底层的民众,了解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8.“我”和老李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你是否喜欢小说中常远这个人物?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八年进士第。靖康初,除大理司直。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建炎四年,诏:“ 故监察御史常安民,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摈斥至死。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三年,召还,首论朋党之祸:“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人所惑。”时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同奏曰:“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上以章示两军。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颐浩罢相。论张俊丧师失地,遂诏俊福州居住。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韩世忠以闻。朝论令世忠却泽等,而械宗诚赴行在。同奏,诏处来归者于淮南,释宗诚罪。张俊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彦参,彦参系之狱。俊诉于朝,命罢彦参,同并封还二命。俄除集英殿修撰、知衢州,以疾辞。七年秋,以礼部侍郎召还。未数日,除御史中丞。车驾自建康回临安,同奏:“旋跸之初,去淮益远,宜遣重臣出按两淮,询人情利病,察官吏侵扰,纵民耕垦,勿收租税。数年之后,田野加辟,百姓足而国亦足矣。”乃遣枢密使王庶视师,同乞以此奏付庶,询究罢行。又言:“江、浙困于月桩钱,民不聊生。”上为减数千缗。同乞郡,除显谟阁直学士、知湖州。复召,请祠,诏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二十年卒。 (选自《宋史·卷三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朋党之结盖缘/ 邪正不分/ 但观其言行之实/ 察其朋附之私则邪/ 正分而朋党破矣/ 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 勿为小人所惑 B.朋党之结/ 盖缘邪正不分/ 但观其言行之实/ 察其朋附之私/ 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 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 勿为小人所惑 C.朋党之结/ 盖缘邪正不分/ 但观其言行之/ 实察其朋附之/ 私则邪正分/ 而朋党破矣/ 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 勿为小人所惑 D.朋党之结盖缘/ 邪正不分/ 但观其言行之/ 实察其朋附之私/ 则邪正分/ 而朋党破矣/ 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 勿为小人所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B.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C.诸侯,指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辖区内,诸侯独立于朝廷之外,掌握军政大权。 D.缗,指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又指成串的钱。一千钱为一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同因其父被授予官职。常同是已故监察御史常安民的儿子,常安民坚持节操、刚直不阿,因为触怒权贵而被排斥致死,皇帝出于怜悯,将他的儿子常同任命为大宗丞。 B.常同能透过现象分析根源。在韩世忠屯兵镇江、刘光世屯兵建康时,两人因为个人恩怨想要互相动用武力,常同就上奏皇帝说,这是他们二人的幕属挑拨造成的。 C.常同敢于弹劾同僚。在吕颐浩第二次担任宰相时,常同上书论说他的十件事情,最终吕颐浩被罢相;张俊损失军队、失守土地,常同上书论说,使他最终闲居福州。 D.常同关心民生。绍兴七年,皇帝回到临安,常同上书请求放任百姓耕种土地,不收田租赋税,后又上书说江、浙一带的百姓因为支应军费的问题,生活艰难,皇帝就有所减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俊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彦参,彦参系之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真珠帘·山村水馆参差路 【宋】陆游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整署。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注】①本词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增订本)。②鸾台:措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鳌署:指翰林学士院。③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典出《晋书·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词人善用比喻,上片中以“残春风絮”自喻,以“镜里新霜”喻白发,都很巧妙。 B.考察“书空独语”中“书空”一词的来源,我们可以推知此词作于作者贬谪期间。 C.“早不扁舟归去”中“扁舟归去”与“明朝散发弄扁舟”中“弄扁舟”都指退隐。 D.下片划线句是说词人为报效国家抛弃了富贵安逸生活,却只做了四处奔波的小官。 E.化用前人词句是本词的特色,如“一蓑烟雨”就来自苏轼词“一蓑烟雨任平生”。 15.本词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1月16日,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②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名人”辈出,而过去要成为名人必须某一领域出类拔萃,才能通过薪火相传、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 ③在跨年雾霾中,防霾产品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但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无稽之谈。 ④特朗普大学时代就孜孜不倦地汲取商业领域新知,加上父亲耳提面命的教诲,年轻的特朗普就已蠢蠢欲动,欲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 ⑤他读了青年作家郝景芳的获奖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后,掩卷深思,惊觉人生如梦,白云苍狗,因此不必执念太多,要学会放手。 A.①⑤ B.②③ C.①④ D.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和去年参加亚锦赛的中国男篮不同,今年出现在亚运会上的已是一支“大换血”的中国男篮。如果说去年失利是因为倚重老将,这次失利则是为年轻队员的成长买教训。 B.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组成员在武汉的精彩表演,受到了武汉各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10月27日,“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参展作品围绕“中国梦”为主题,用书法的艺术形式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D.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死亡 D.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 20.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敛不凭其棺 C.虽万乘之公相 D.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 2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思厥先祖父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可谓智力孤危 D.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22.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茅海建进一步说道,我们不能妄言梁启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存在着知识性的错误,其中固然有一些, ① 他在这方面的学识也远超今人,不过梁将古代经典、史籍所言“议会之实”与近代西方民主之下的议会制度相提并论, ② 说是“差误的比附”,实在是源自他对西方民主制度理解的偏颇。③ 他在《古议院考》中称赞了泰西各国的议会,阐扬了中国古代类似议会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但 ④ 是否要设立议会,梁 ⑤ 持否定态度,⑥ “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学校才是开启民智的必经之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毕竟 仅仅 因为 关于 竟然 由于 B 但 仅仅 尽管 对于 却 由于[ C 但 只能 尽管 关于 却 因为 D 毕竟 只能 因为 对于 竟然 因为 A.A B.B C.C D.D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络文学是不是文学,时至今日已没有什么争议。但从作品质量看,① ,思想内容也不够深刻,使得络文学与有着数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适当地创新文学形式,② ,络文学才能走向与传统文学的融合。那时,人们对它的关注将不再是其媒介和载体,③ 。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B B 2段3行,说的是美学悲剧,而非悲剧美(答非所问)。(A在1段23行,C在2段2行,D在1段2行和2段7行。) 2.答案:A A 6段末和1段4行。(B 在3段首行和4段4首行,少“大多数美学家认为”限定,C在2段5行是“从而”,非“进而”。D在2段末倒数第2行,“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 也是一种崇高”错。) 3.答案:C C5段首句,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不是“抗争之美……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偷换概念。 (A在4段5行,B 在3段345行,D在6段123行。) 4.选D。A 项,“在他的精心运作下,莫言荣获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B 项, “暗示其从小就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其翻译莫言作品作铺垫” 与原文不符;C 项, “环境描写”、“逼真细腻”不准确。 5.①致力于将贾平凹、刘恒、苏童、王朔、莫言、阿来等作家的40多部作品介绍给英语世界; ②侧重介绍莫言作品,并与莫言一起到多个国家推荐其作品; ③介绍当代中国小说有自己的原则,以西方人的眼光为审美标准; ④在翻译中文小说时,他很注意对小说所处的文化、社会及历史背景的把握,保证了翻译质量。(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6.①有学汉语的天赋。他发现自己“有一双好耳朵,能够区分复杂的汉字发音”。 ②有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他以萧红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写成《萧红评传》在港台出版,掀起萧红热。 ③有自己的翻译视角和方法。坚持以“洋人”视角介绍中国当代小说;他非常注意对小说所处的文化、社会及历史背景的把握。不仅没改变质量,还提高了销量。 ④笔耕不辍,勤奋刻苦。逐渐奠定了自己在中文小说翻译界的泰斗地位。他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 ⑤眼光独道/独俱慧眼。他在20多年前就发现了莫言这样的作家。(每点2分,任意四点即可) 7.C 8.①“我”和老李的对话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框架。先写我们“上辈人”对他的不满,再写对他的佩服,先抑后扬,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②通过“我”和老李的叙述侧面描写了常远这个具有具有个性,敢于担当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给人以宽广的文学想象空间。 ③通过“我”和老李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要正确看待年轻人这一主题。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 9.(一)、喜欢。 ①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要当一名摇滚乐手。 ②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无保障时,就决定回来考律师。 ③不计名利。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矿工打官司。 (二)、不喜欢。 ①太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不符合主流审美习惯。 ②过于叛逆。不给父亲打招呼,说走就走,气得他父亲不想管他。 ③太容易感情用事。一会儿要当摇滚乐手,一会儿当律师,很可能一事无成。 (三)、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 ①喜欢他的担当,责任感。这是现代青年最应该具备的品质。 ②不喜欢的过于叛逆,因为着很难被主流价值观认可,影响前程。 (三种答案,不论哪一种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一二种答案,理由一点2分。第三种答案,理由一点3分) 10解析:选B 答题时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对比,找到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停顿点;二是根据语法分析,判断出正确的断句点。 11.解析:选C。“诸侯独立于朝廷之外”错,诸侯在自己的辖区内有军政大权,但要听从王命,不能独立于朝廷之外。 12.选B。“这是他们二人的幕属挑拨造成的”曲解文意。 13.(1)陛下不想立即罢免吕颐浩,难道不是因为他有帮助陛下恢复帝位的功劳吗?我认为功劳出自众人,并不是吕颐浩一个人的功劳。 (2)张俊请求恢复他的田产税役,派一名士卒带书信到瑞昌,欺侮违背县令郭彦参,郭彦参把士卒拘囚在监狱。 参考译文: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是绍圣年间御史常安民的儿子。常同政和八年考中进士。靖康初年,被授任为大理司直。高宗南渡,征召任用常同为浙帅机幕。建炎四年,皇帝下诏说:“已故监察御史常安民,坚持节操、刚直不阿,触怒权贵,被排斥而死。如今他的子孙不能自立,我非常怜悯他们。”征召常同到皇帝所在地,到了以后便任命他为大宗丞。绍兴元年,(常同)向朝廷请求到郡县任职,得以担任柳州知州。绍兴三年,朝廷召他回朝,他首次论述了朋党的祸患:“朋党的症结,是由于邪正不分,只要观察他们的实际言行,知晓他们互相勾结的私心,那么邪正就会分明,朋党也就消除了。希望陛下始终为好人做主,不要被小人迷惑。”当时韩世忠驻守镇江,刘光世驻守建康,因为私人恩怨想要互相动用武力。常同上奏说:“从前汉朝诸侯王有过失,还责罚师傅,现在两军幕属辅助无功,请先加贬黜责罚。”皇帝把奏章给两军看。吕颐浩再次担任宰相,常同论说他的十件事情,并且说:“陛下不想立即罢免吕颐浩,难道不是因为他有帮助陛下恢复帝位的功劳吗?我认为功劳出自众人,并不是吕颐浩一个人的功劳。”吕颐浩的宰相职位被罢免。(常同上奏)论说张俊损失军队、失守土地,于是皇帝下诏让张俊闲居福州。常同与辛炳在御史台好恶相同,皇帝都重用他们。伪齐宿迁县令张泽率领两千人脱身来归附宋,泗州太守徐宗诚接纳了他们,韩世忠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商议命令韩世忠赶走张泽等人,并押送徐宗诚到皇帝所在地。常同上奏,皇帝下诏把来归附的人安置在淮南,赦免了徐宗诚的罪过。张俊请求恢复他的田产税役,派一名士卒带书信到瑞昌,欺侮违背县令郭彦参,郭彦参把士卒拘囚在监狱。张俊向朝廷申诉,朝廷命令罢免郭彦参,常同一并密封退还二命。不久,常同被封为集英殿修撰、衢州知州,因病推辞。绍兴七年秋天,朝廷用礼部侍郎的官职召回他。几天后,任命他为御史中丞。皇帝从建康回到临安,常同上奏说:“ 皇上刚回到临安,离淮河一带更加遥远,应当派重臣出京巡视两淮,询问人情利弊,视察官吏侵扰情况,放任百姓耕种土地,不收租税。几年之后,开辟的田地更多,百姓富足国家也富足了。”于是皇帝派遣枢密使王庶视察军队,常同请求把这个奏章交给王庶,研究停止或执行。又上奏说:“江、浙一带的百姓苦于支应军费杂税钱,没办法生存。”皇帝就给那里减去数千缗。常同请求到郡县任职,授任显谟阁直学士、湖州知州。又被朝廷召回,请求做祠禄官,皇帝下诏让常同担任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二十年去世 14.(5分)BD(B.“可以推知”错。D.“抛弃了富贵安逸的生活”错。)(每项2分,全对5分;多选不给分) 15.(6分)①羁旅漂泊的悲苦,如“感羁游……何处”句,以柳絮为喻,抒发了四处漂泊不知归根何处的悲苦。②年华老去事无成的自伤和无奈,如“镜里”句,写镜里白发新生而自伤,又着一“空”字,表现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可奈何。③未及早归隐的遗憾/对隐逸的向往,如“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句就直接用“悔”字写自己没有“早扁舟归去”的遗憾,“醉下”句描绘出一副醉看夕阳鸥鹭的闲适图景,含蓄地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④报国无门(仕途不顺)的牢骚与愤激。综合“儒冠多误”“菰菜莼羹……青衫尘土”等句,可见词人有才无位、仕途坎坷的牢骚,而其未及早归隐的遗憾和对归隐的向往,其实也饱含报国无门的愤激。(每点2分,情感、分析各1分;答对3点满分 16.略 17.A(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合乎语境。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这里望文生义,应为“口耳相传”。无稽之谈,指毫无根据的说法。产品是无稽之谈。搭配不当。白云苍狗,本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合乎语境。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这里褒贬有误。) 18.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C.“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B.结构混乱,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节目组成员”,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各高校学生”,应将“给予”改为“得到”。D.语序不当,应将“改革开放以来”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换。 19.解析:丧:失去。答案:C 20.解析:A项,羞—馐。B项,敛-殓。D项,少-稍。答案:C 21.解析:A项,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爷爷。B项,成立:古义,成人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C项,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答案:D 2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第一处结合“错误”和“远超今人”可知,表示转折,可用“但”;第三处结合后面的“但”可知,前面表示条件,可用“尽管”;“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第四处可用“关于”;最后一处是对前面的解释,可用“因为”。 23.①文学形式不够新颖(文学形式陈旧/艺术手法单一/艺术手法不丰富) ②提升思想内容的高度(有意识地丰富思想内涵) ③而是它本身(而是作品的艺术特色/而是他的思想内容) (一句1分,两句3分,三句5分,大意契合即可得分。) 24. 【解析】试题分析:该作文 题设置思路是,限定在思考人生价值观的范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是,试题要重点考查4项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的理念,要考查中华传统文化,考查创新能力。材料是针对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三位嘉宾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综合材料内容中的甲乙丙的三种说法,立意参考大致为: 1.人生的目标要高远。人要有远大的 理想。 2.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3.清晰的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清楚自己想要的“目标”,人生才有正确的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