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散文教案(全国)6
2019届一轮复习 散文 教案(全国)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综合性选择题,就是给出几个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选项。这几个选项涉及内容的理解、行文结构、情感主旨、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选项常从整体与局部两个角度表述。题干要求由原来的“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变化为“对思想内容(或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要求更为具体,更利于考生的思考。 综合性选择题答题时应首先把能确定正或误的选项排除掉,然后再对余下的选项进行选择判断;尤其要关注选项中有关词义理解、形象特点、情感主旨、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表述,思考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理解。对于选项中用了“都”“全”等表示范围的限定语,要注意其是否存在扩大化的设题陷阱。 答题时可按照以下3个步骤进行: [例1] 阅读《玻璃》(文本见“小说专题”第3讲[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B)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也与前文酒店发布告赔偿形成对比。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答题示范] 标注选项敏感点 回归原文找依据 比对分析定答案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 第① 从①② ,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段: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第②段: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段内容来看,“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错,牵强附会,因为双方不认识,就是一个普通见面地点的约定。 “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分析不当,本文情节虽有波折,但谈不上“悬念丛生”,属夸大其辞。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第⑥段: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 无中生有,原文中说“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并未体现“有打官司的经验”。 所以,选项“也有打官司的经验”错误。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第③段: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第⑱段: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第段: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第段: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第段相关内容说明王有福不是无赖之人。 第③⑱段的相关内容分别说明了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的三个原因: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所以该项正确。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也与前文酒店发布告赔偿形成对比。 第⑤段: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第段: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从⑤段来看,作者安排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的情节,意在和前面的酒店发布告赔偿的行为构成对比,暗示并深化主题。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小说塑造了王有福、两个酒店老板、“我”等人物形象。 通过小说塑造了王有福、两个酒店老板、“我”等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出社会观念意识的差异,折射当时的社会状况。 [例2] (2016·天津高考,改编)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文本见本专题第2讲[例2]),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C.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 D.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 [答题示范] 标注选项敏感点 回归原文找依据 比对分析定答案 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第④段: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原文有“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语句,引用的英语正是强调母语的作用。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第③段: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第⑤ “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对应第②段,而与第⑤段无对应关系,所以很容易判断出该选项不正确。 段:“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C.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 第⑨段: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原文“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与选项“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D.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 全文 文章开头部分是记叙,引出话题,童年的故事也是记叙,记叙完接着就是议论抒情,引经据典更是比比皆是,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