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巴彦淖尔市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 出题人:刘林 ‎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岭南,历史上是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范围包括了我国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大部分以及越南北部。五岭之名,最早起于秦。《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云:“(秦)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今人多把“五岭”解释为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五座山的总称。不过,历史上有人认为,五岭并非专指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五岭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岭南地区属于古代‘五服’之‘荒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恩维说,古代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岭南负山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历史上曾长期阻碍了该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古人的政治地理观念里,岭南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王风未被,春风不度,所以唐杜佑在《通典》中说:“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之前是为荒服。”明确指出岭南远离政治中心、经济落后。‎ 唐宋之际,岭南是政府安置流人谪宦的聚居地,据统计,两《唐书》所载唐代有名有姓且有具体贬谪地者共211人,其中岭南道就有138人,约占贬谪总人数的65%,此外载有人名无具体地名或有地名无具体人名的岭南谪宦还有200人左右。而宋代整个岭南地区的谪宦,仅见于史籍者,即有400多人,湮没无考者,则更是不计其数。柳宗元《舍弟宗一》诗曰:“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二十年。”在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侯艳看来,“一身去国”是被社会文化主流抛弃和政治追求失败后的无限悲怨,“万死投荒”之“荒”无疑是唐宋文人对于贬所“岭南”的整体印象,此乃地理印象、历史印象与现实印象叠加的产物。‎ 中原文人通常在异化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份认同的感受不大一样,因此岭南带给文人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也完全不同。“瘴”是古人对岭南之地描写最多也最具标志性的一个词。何为“瘴”?瘴是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其产生与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 到唐以后,随着贬谪流寓至岭南的文士不断增多,关于“瘴”的描写越来越多。据相关学者统计,《全唐诗》中,“瘴”这个字共出现了288次,其中与岭南相关的超过了200次。“瘴疠”出现30次,“瘴云”出现23次,“瘴烟”出现21次,“瘴雨”出现17次,“瘴海”出现16次……宋之问、刘禹锡、苏轼等人的文作都曾对此做过大量描述,不难看出,“瘴”字在当时已成为流寓文士讲述岭南生存条件之恶劣的重要意象。‎ ‎(摘编自李永杰《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岭南,历史上是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五岭之名,最早起于秦。《史记》有“(秦)南有五岭之戍”的记载。‎ B.历史上认为五岭并非专指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这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 C.五岭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 D.岭南在历史上曾长期阻碍了该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因为其负山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五服指“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是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划分的。‎ B.唐宋之际,岭南是政府安置流人谪宦的聚居地。而宋代整个岭南地区的谪宦,仅见于史籍者,即有400多人。‎ C.唐杜佑认为岭南远离政治中心、经济落后,王风未被,春风不度,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 D.“万死投荒”的“荒”是地理印象、历史印象与现实印象叠加的产物,是唐宋文人对“岭南”的整体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岭南带给文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完全不同,所以中原文人在异化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身份认同感不大一样。‎ B.“瘴”是古人对岭南描写最多也最具标志性的一个词。这种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的产生与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 C.据统计,《全唐诗》中“瘴”字与岭南相关的内容超过了200次,这是唐代后随着贬谪岭南的文士增多造成的。‎ D.唐代后文人作品关于“瘴”的描写越来越多。这在当时已成为流寓文士讲述岭南生存条件之恶劣的重要意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前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曰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11390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B.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C.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轮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D.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有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着重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 C.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琐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E.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 年下降40%-45%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指日可待。‎ ‎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鞭笋过墙 聂鑫森 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在这个下午,回到了古城曲曲巷中的家。‎ 在这个祖传的院子里,他最钟情的是那十几棵粗粗细细的竹子。不是普通的竹子,是稀有的斑竹、罗汉竹、方竹,都是他历年从外地购回并栽种、培植的。他此生爱竹、师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他的名字是已故父亲所赐,姓节名新篁字解箨,长大了才知道典出唐诗人元稹《新竹》中的句子:“新篁才解箨。”箨是笋壳,竹笋挣脱箨才能成为竹子。‎ 老伴华素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他们在石桌边的石凳上坐下来。‎ 节新篁搔了搔满头银发,忽然叹了一口气。‎ ‎“新篁,又有心事了?”‎ ‎“华素,我从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先教书,后调到文史研究馆。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写的书、主编的书虽不能说等身,至少可以等臀。”‎ ‎“你活得直而有节,也活得充足、高贵。口碑很好。”‎ ‎“夫人话外有音?”‎ ‎“没有。比如那天深夜,你突发心脏病,偏偏咱们这巷子逼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立刻惊醒了好多家好多人,他们用竹睡椅扎上两根大竹竿变成了抬轿,抬起你就往外走。一到医院,你被送进了急救室。大夫说再晚来十分钟,你就没法救了。”‎ ‎“不是我平日做得好,是他们以德报怨。你不是不知道,我这高傲的秉性,就有过分的地方。左宗棠说:‘人不可俗,不可不随俗。’我就忽略了,真的很愧疚。”‎ 两个人沉默下来。‎ 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见面点点头,多话不说;劈面相遇,侧身让人先过去;邻居有什么婚丧大事,礼貌地去送个包封,但不会去吃酒宴……‎ 石凳边斜出一棵罗汉竹,竹根边点缀几朵蓝色的矢车菊。华素欲弯腰把花扯去,节新篁说:“别动!”‎ ‎“你一直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 ‎“这一刻,我觉得它们都很入眼。”‎ 节新篁怔怔地看着矢车菊。‎ 他六十岁退休时,平日不但学问做得好,而且书法也颇具名声,尤以楷书和隶书为人激赏,过大年了。有几位年长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书写春联,他含笑说:“我正在赶写书稿,时间紧,但我会让各家都贴上春联。”‎ 他当然不会动笔写春联,觉得自己的手迹贴在街巷,有些委屈。他去文化用品店买了几十付印刷品的红纸对联,一家一家地去送。‎ 曲曲巷里,几乎家家都有院子。一墙相隔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匀一二棵竹子去栽种,他笑着说:“不容易侍弄的,别费那个神了,想看,你只管来看。” 邻居并不见怪,开玩笑说:“倘若竹笋过墙来,你应该不会阻拦吧?”他说:“绝不阻拦。不过,院墙的基础下得很深,又是麻石砌的,它怎么过去?”‎ 不是节新篁小气,而是他有异秉,觉得这样的好竹子,有几个懂得其妙处?别亵渎了这清玩之物。‎ 阳光如金箔,在竹叶间飘飞。‎ 节新篁说:“华素,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你猜我最喜欢哪一首?”‎ 华素笑了,说:“你住院时,我天天守在病床前,你说了许多自省的话,特别是邻人乞竹而不允、鞭笋过墙而不能的事,你说得最多。我猜这首诗应是:‘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知我者,内人也。鞭笋过墙,情至深而无声,心气相通,根叶相连,为人际和谐的大境界,好得很啊。”‎ 华素故意问:“你准备用手扯着鞭笋过墙?”‎ ‎“非也。说到鞭笋过墙,古书中早有妙法。我会先请工匠把院墙下的基脚掘开一个大口,铺上沃土;再在竹林边挖出一道不浅不深的土沟,与基脚的大口相连。然后,在土沟里撒入熬得稀烂的猪骨头和碎肉,再掩上土。竹根也就是鞭笋,会顺着土沟穿墙而去邻家。”‎ ‎“你是想在无声无息中,改善与邻里的关系。”‎ ‎“对。待邻家有了新竹,我再传授引竹之法,鞭笋又去他的邻家。以此类推,不出几年,家家皆有湘妃竹、罗汉竹、方竹了。”‎ 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候。‎ 院门忽然叩响了铜环。‎ ‎“节先生、华老师在家吗?”‎ 是隔壁邻居的声音。‎ 他们齐声答道:“在!”‎ ‎“你们别张罗晚饭了。我们已备好,祝贺节先生康复出院,请你们来吃个便饭。”‎ 节新篁大声说:“谢谢!我们马上过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主人公节新篁以竹为名,爱竹师竹,甚至不可一日无竹,爱竹一直是他与邻里交往的障碍。‎ B.小说将故事情节浓缩在半天时间,借助对话勾连过去与现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C.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节新篁原本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却又制止老伴扯去罗汉竹旁的矢车菊,暗示他对邻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D.“鞭笋过墙”喻指打破隔膜,与邻里友善相处,以此为题,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 ‎8.小说中的节新篁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9.小说以节新篁爽快答应邻居邀请晚餐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 “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再加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译文: ‎ ‎ (2)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E.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 。‎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句子是 , 。‎ ‎(5)《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两句是: , 。‎ 第二部分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 ‎②针对韩国总统文在寅有意进一步扩增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新华社批评文在寅政府在 “萨德”问题上反复无常,首鼠两端。‎ ‎③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④“三讲”教育后,广大干部觉悟普遍提高,腐败分子一个个成了涸辙之鲋。‎ ‎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⑥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给人如坐春风的感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B.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C.《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D.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真是非常抱歉!我刚刚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恕我失陪,请大家见谅。‎ B. 您是当代有名的作家,我已经拜读了您的大作,并对其中几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C. 今天是小女出阁的大喜之日,您能有幸拨冗参加,对此我们全家都深表感谢。‎ D.在一次讨论会上,我首先发言说:作为这个行业较早的参与者,各位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____①___,“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人才不会生病;______②____,疾病必来。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______③______,人们把“中药”不是称为“本草”,就是称为“药”。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成功人生”关键词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怕失败、知足常乐、比尔·盖茨、高薪工作、健康、家庭、美好感情、父母、改变世界。‎ ‎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成功人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2017——2018学年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以偏概全。B对应原文的信息在第一段,原文表述为“历史上有人认为,五岭并非专指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而选项说“历史上认为”。‎ ‎2.C解析:张冠李戴。C对应原文的信息在第二段,原文表述为 “在古人的政治地理观念里,岭南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王风未被,春风不度”,可见是古人不是唐杜佑。 ‎ ‎3.A解析:因果倒置。A对应原文的信息在第四段,原文表述为“中原文人通常在异化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份认同的感受不大一样,因此岭南带给文人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也完全不同”,显然因果倒置了。‎ ‎4.B(原文为“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3分)‎ ‎5.AD(B项,“具体问题”不对;C项,“120亿”是每年创造的生态服务价值;E项说法绝对。( 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 ‎6.①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②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③对环境保护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对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④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对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极行动。(答对三点给6分)‎ ‎7.A(爱竹,先是障碍,后是媒介)。‎ ‎8.①淡泊名利,直而有节。他爱竹师竹,先教书后做研究,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活得直而有节。②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邻居求联他不应、求竹他拒绝,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与世无争和清高孤傲的性格。③勇于自省,与邻为善。节新篁突发心脏病,因为有邻里帮助而及时入院,住院期间他勇于自省,为自己过往的不当行为而惭愧,并决心主动改善与邻里的关系。(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 ‎ ‎9.①与开头节新篁下午出院回家呼应,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完整;②含蓄委婉地反映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完成、品格的升华,人物性格前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③满口答应了邻居的邀请,说明节新篁已经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并融入邻里,预示着曲曲巷和谐的人际关系,突出主题。(每点2分,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结构思路等方面思考。)‎ ‎10.A (此处断句,除了考查常规的断句标志外,一是考查于上下文中对固定词语的把握能力,“兵仗”即武器,不可断开;二是注意上下文意的整体贯通,“县官不为直”与“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形成反差,才有后文的行为结果,故“反”必须断在下句。)‎ ‎11.D (D 项中“视事”指官员到职办公。)‎ ‎12.D (D 项中“为使朝政再加扩大影响”,是曲解文意。文中的“更张朝政”是改革朝政之意。)‎ ‎13.(1)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一人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官曹”,官员们,1分;“相顾”,相互对视或看着,1分;“从”,带领或译为使动,1分;“谕”,劝导或“告诉”“使知道”,1分;句意1分)‎ ‎(2)(对)议论不公正的史官,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或亲自)拿起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之……者”定语后置1分,“口舌”1分,“俟”1分,“窜定”1分,句意1分)‎ ‎14.BE(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E项,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2项给5分。多于两项不给分。‎ ‎15.(6分)‎ ‎(1)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6分。答对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作用)1分,分析2分;第一问两点可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 ‎16.(1)眄庭柯以怡颜 (2)落霞与孤鹜齐飞(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7、选B 。①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②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符合语境③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目不交睫”。④涸辙之鲋: 比喻处在困境中亟待援助的人。⑤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此处使用正确。⑥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符合语境。‎ ‎18、选C。(A、中途易辙B“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搭配不当语序不当。D、“归功”即“把功劳归于(某个人或集体)”,与前面的“功劳”重复。)‎ ‎19.A(B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C小女,对自己女儿的谦称。有幸,形容极其幸运,谦辞,此处表达不得体。拨冗,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D“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20、 ①其实不然 ②如果阴阳失衡 ③中国没有“中药”这一说法 译文: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察明了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繁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对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 2017——2018学年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以偏概全。B对应原文的信息在第一段,原文表述为“历史上有人认为,五岭并非专指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而选项说“历史上认为”。‎ ‎2.C解析:张冠李戴。C对应原文的信息在第二段,原文表述为“在古人的政治地理观念里,岭南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王风未被,春风不度”,可见是古人不是唐杜佑。 ‎ ‎3.A解析:因果倒置。A对应原文的信息在第四段,原文表述为“中原文人通常在异化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份认同的感受不大一样,因此岭南带给文人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也完全不同”,显然因果倒置了。‎ ‎4.B(原文为“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3分)‎ ‎5.AD(B项,“具体问题”不对;C项,“120亿”是每年创造的生态服务价值;E项说法绝对。( 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 ‎6.①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②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③对环境保护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对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④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对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极行动。(答对三点给6分)‎ ‎7.A(爱竹,先是障碍,后是媒介)。‎ ‎8.①淡泊名利,直而有节。他爱竹师竹,先教书后做研究,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活得直而有节。②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邻居求联他不应、求竹他拒绝,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与世无争和清高孤傲的性格。③勇于自省,与邻为善。节新篁突发心脏病,因为有邻里帮助而及时入院,住院期间他勇于自省,为自己过往的不当行为而惭愧,并决心主动改善与邻里的关系。(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 ‎ ‎9.①与开头节新篁下午出院回家呼应,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完整;②含蓄委婉地反映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完成、品格的升华,人物性格前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③满口答应了邻居的邀请,说明节新篁已经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并融入邻里,预示着曲曲巷和谐的人际关系,突出主题。(每点2分,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结构思路等方面思考。)‎ ‎10.A (此处断句,除了考查常规的断句标志外,一是考查于上下文中对固定词语的把握能力,“兵仗”即武器,不可断开;二是注意上下文意的整体贯通,“县官不为直”与“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形成反差,才有后文的行为结果,故“反”必须断在下句。)‎ ‎11.D (D 项中“视事”指官员到职办公。)‎ ‎12.D (D 项中“为使朝政再加扩大影响”,是曲解文意。文中的“更张朝政”是改革朝政之意。)‎ ‎13.(1)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一人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官曹”,官员们,1分;“相顾”,相互对视或看着,1分;“从”,带领或译为使动,1分;“谕”,劝导或“告诉”“使知道”,1分;句意1分)‎ ‎(2)(对)议论不公正的史官,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或亲自)拿起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之……者”定语后置1分,“口舌”1分,“俟”1分,“窜定”1分,句意1分)‎ ‎14.BE(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E项,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2项给5分。多于两项不给分。‎ ‎15.(6分)‎ ‎(1)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6分。答对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作用)1分,分析2分;第一问两点可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 ‎16.(1)眄庭柯以怡颜 (2)落霞与孤鹜齐飞(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7、选B 。①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②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符合语境③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目不交睫”。④涸辙之鲋: 比喻处在困境中亟待援助的人。⑤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此处使用正确。⑥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符合语境。‎ ‎18、选C。(A、中途易辙B“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搭配不当语序不当。D、“归功”即“把功劳归于(某个人或集体)”,与前面的“功劳”重复。)‎ ‎19.A(B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C小女,对自己女儿的谦称。有幸,形容极其幸运,谦辞,此处表达不得体。拨冗,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D“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20、 ①其实不然 ②如果阴阳失衡 ③中国没有“中药”这一说法 译文: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察明了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繁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对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