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2018-03)
南充市高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2018.03.13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表明:我们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应走入历史纵深,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 “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 。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重要论断,立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准确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及其时代价值。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关于这一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形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与假借六种造字法与用字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人文情怀。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形式。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我们从文献典籍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指导意义。 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产生了“汉学”,众多学者精心研究整理古代文献,纠正了许多错误。学者们在研究中探索和掌握了一系列严密的搜集、排比、分类以及识别文献资料的方法,为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智慧和心血。 (摘编自《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2日 07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 B.只有深入理解了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C.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D.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四个维度的阐述属于并列关系。 B.文章立足历史纵深,彰显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立场。 C.在阐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一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事实论证。 D.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典籍,既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政治和文化的本领。 B.为了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汉字形成了符号系统。 C.书面语言相同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因素。 D.清代的“汉学”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而著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赶 牛 李娟 我听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哗啦啦地响,帐篷震动起来。不好!我顺手操起一个家伙就去赶牛。绕到帐篷后面一看,好家伙,整整齐齐一大排。乘凉的乘凉,蹭痒痒的蹭痒痒,一个比一个自在。还有两位正在墙根那儿使劲拱土,土给刨的松松的,埋着的柱子根都给刨出来了。我气坏了,直冲过去,看到谁就打谁。众牛哄散逃命,紧张之中乱了套。正在咬铁丝的那位情急之下居然钻进了铁丝和帐篷棚布之间的空隙里,还想从那里突围,却被紧紧卡住,进退不得。只好拼命左右扯扭挣脱。只听“嘶啦”一声,棚布被牛角挂烂了一尺多长。我急了,拽住它的尾巴就拔,它却更加不顾一切地往前面钻---根本钻不过去嘛!除非把我们的帐篷整个拖走。我只好又转过去,往相反的方向敲它的脑袋,它猛地往后一退,这才挣脱出去。可是这么一折腾,牛角一挂一扯一拉,“吧!”铁丝断了,整面棚布被全部撕开,货架和商品的背影赫然曝了光。我又惊又怒,顺手提起把铁锨就追。那牛真的给吓坏了,一路长嘶、狂奔。我把它从房子后面追到房子前面,又把它从房子前面追到房子后面,整整追了两圈。直到第三圈,这个笨蛋才聪明起来,悟出和我这样绕着房子兜圈子毫无意义。便斜出一条生路,直奔它的朋友们而去。我也只好罢手,啪地把铁锨插在草地上,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等我妈回来给她汇报情况。 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提起这事,好像真有那么可笑一样。 在沙依横布拉克,这种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真不知我们家帐篷后面有啥好玩的,牛们每次聚会都选在那里。后来我妈把柴禾堆中那些最稀奇古怪,枝枝条条刺拉得最夸张最不像话的柴禾棒子通通挑出来,篱笆一样围在后面。还以为这样一拦,牛就走不到跟前了,也许能护住帐篷。结果恰恰相反,这一做法无非给牛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把更多的牛吸引过来----那些木头正好用来蹭痒痒。而且牛一多,一挤一搡,房子破得更快,帐篷后面补了又补的棚布更是被那些枝枝条条戳得千疮百孔。 ①“又是你们!”----我妈从天而降,手持大棒,怒目喷火:“又是你们几个----”你看,她把它们的模样儿记住了----全是些尕尕的半大牛娃子。看见我妈,一起拔腿就跑,一模一样的七八头,跑在一起极为壮观,其尾巴还通通笔直地竖起,一片旗杆似的。我妈追了一趟子,实在忍不住了,就笑了起来,回头冲我大喊:“你看它们的尾巴!” 然后斗志全消,提着棒子捂着笑痛的肚子回家去了。 我外婆眼花耳背,搞不清楚房后的动静,只负责屋前。只要有牛在屋前拉屎,就举着拐棍去打。②我妈很不以为然,认为牛粪又不是什么脏臭的东西,我们以前还拾过干牛粪用来烧火呢。后来时间久了,发现那些牛简直是故意的----它们走到哪儿都好好的,都不拉屎,全都留到经过我们家门口时才解决,这不明摆着欺侮人吗?该赶。于是这差事就留给天天闲着没事干的外婆了,也好让她老人家经常活动活动。结果,外婆人老迟钝,拖着拐棍颤悠悠追了半天,再颤悠悠回来时,牛已经比她先到,早就在那里等了半天了。然后又当着她的面,再拉一堆。 更气人的是晚上。外面窸窸窣窣,牛影憧憧,拱着衣服架子舔着塑料篷布。(那个角落堆过几百公斤粗盐,它们可能在舔盐)塑料布可不像帆布或木板,稍微一动,便哗啦哗啦响得厉害。再加上牛朋友“呼哧呼哧”的喘粗气声,折腾的人一夜不得安宁。真是的,也不知是谁家的牛,晚上居然不管(后来才知道只有小牛才圈养的),夜夜来我们家帐篷门口的干燥地面上露宿过夜。我的床板恰好搭在帐篷前侧,估计我的脸和它的脸相距不到一尺,只是中间薄薄地隔了一层塑料布而已。我妈出主意让我准备根棍儿,再吵就使劲捅它!于是我就一夜一夜地捅,弄得第二天早晨两眼红肿,哈欠连天。而它们倒好,早早地溜了,只留下几摊牛粪作纪念。还有一次的纪念则是被连根撞出的晾衣服的木头桩子。 就这样,全家人一起赶,白天赶,晚上赶,越赶越纠缠不清。③沙依横布拉克的日子好像全是在赶牛中度过的,倒也不是很乏味。我妈到现在还在经常嘀咕:“……娟真够笨的……绕房子追了两圈……那一天……” (节选自《九篇雪》)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娟文章的开头往往有“一惊一乍”的特色,就像本文开头的两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B.作者善于借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人物,比如通过写外婆“拖着拐棍颤悠悠”地天天赶牛,塑造了一位有趣可爱的老人形象。 C.本文记述了一家杂货铺主人的生活侧面,通过牛群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旨在表现当地牧民与经商者之间的矛盾。 D.虽然赶牛影响了作者的正常生活,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使她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5.试分析文中三处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5分) 答: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豆瓣9.2分,Bilibili站单集点击量超过224万,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彻底火了。从节目效果看,它一改往日博物馆严肃权威的形象,引入诸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对文物、对节目背后延伸出来的传统文化的关注。但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年轻的互联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却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是节目一定程度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而长久以来博物馆甚至对媒体也刻意保持着距离。 《国家宝藏》同样赶上了国家政策的助力。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则《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强调要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这则指令也反映到从去年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综艺热,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见字如面》,无一不是此背景下的产物。而《国家宝藏》也成了央视和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国家级博物馆背后代表着一种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就像最终节目呈现的效果一样,节目主持人张国立的开场白强调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这种强调中华文化强盛和引导民族自豪感的设置可以在节目中多处看到。 材料二: “基于史实合理虚构”。“文物海选”的过程并不轻松,而编剧将文物转化成有趣的故事,由明星表演,还原文物“前世传奇”的段落,则代表着节目组希望成为博物馆“讲解器”的初衷。 剧本创作是由编剧组和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曾经操作过历史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咱们穿越吧》的编剧团队负责撰写剧本,顾问专家团则负责提出建议并“挑错”。顾问专家团的选择同样精妙,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节目组选择的是在上很有影响力的知乎历史类“大V”张茺和周睿杰,另一成员奚牧凉则经营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挖啥呢”, 这些人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民的注意力。 节目对博物馆观念、伦理的冲击不可忽视。博物馆与综艺的交集,是相互支持和交流,综艺节目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博物馆学习。比如《国家宝藏》节目录制现场的观众都是“90后”,以前“鉴宝”类电视节目的观众是现实或潜在的收藏家。博物馆的影响力在于对科学知识的公共分享及对公众学习活动的支持,而不是靠某件藏品的“珍稀”,也不是靠对藏品前世的“揭秘”。但在博物馆领域,必须谨慎回避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 材料三: 更核心的,是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势。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以精雕细刻的国宝精神,打开汗青、打开传统,让缄默沉静的国宝“说话”,给孤傲的匠人点赞。堪称一曲古今交响,一次远古穿越。 其实,《国家宝藏》的火,勿宁说是国人的一种告白:富足了,向文化之心日炽,就看咱文化人有没有好东西拿出来。曾经,我们为凭票购买的粮、油、蔬菜排队,我们为紧俏的冰箱、彩电排队,眼下,我们还愿意排起长龙,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从上海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再到眼下的老少争看《国家宝藏》,都在向我们的文化人提出挑战,国人正嗷嗷待哺呢,还有什么“宝藏”,请一一捧出…… 材料四: 其实这里面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博物馆价值的认识,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作为启蒙时代观念集大成的博物馆,要用作为自然人的身份和眼睛看世界,人遂成为合理性的标杆。 现代公共博物馆的基本精神是民主科学,是用人的眼光认识世界,不仅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也应该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所以你看西方博物馆不怎么走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它不光让观众去看文物,去学习知识,也是在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的培养,就是教观众怎么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能力去认识世界,去追求真理,这很重要。 但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依然被视为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地方,并给观众们营造出这些文物非常珍贵,一般人很难看得到的感觉。博物馆不能够为了取悦全体的人,来弱化自己的特点,或者是消解自己的特点。 7. 下列对上述四段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国家宝藏》是央视和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 B.《国家宝藏》的剧本创作是由负责撰写剧本的编剧团和负责提出建议并“挑错”的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 C.博物馆最基本的底线是“真实”,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不宜出现在博物馆类节目中。 D.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不光让观众去看文物,去学知识,也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培养。 8.下列对上述四段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 A.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还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 B.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现在既能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能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 C.《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达,体现了节目组的创新精神。 D.《国家宝藏》剧本创作的顾问专家,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民的注意力。 E.西方博物馆不怎么走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它的地位和影响力都不及中国博物馆。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4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僭伪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B.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C.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D.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B. 节度使,官名。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旄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故事,旧事,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译文: (2)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 鸪 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亦作"酴釄"。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醾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画面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第二句中,“小”字有大作用,“小红英”三字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写活了画面,照亮了全篇,使春天的气氛更浓。 C.上片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初春绿意渐浓,蜂忙蝶舞的活泼画面。 D.“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E.这首词的上片,画面色彩鲜明,不重词采,具有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语言特色。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忠告南宋当权者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要以刘义隆草率出兵为戒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中国戏曲与古希腊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②王教授演讲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巧舌如簧,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娓娓道来,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③会议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④季羡林年轻时心无旁骛、焚膏继晷地学习,为他后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从中国乡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模式。 ⑥大事业往往都是由做成一件件小事而成就的,我们要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要对小事侧目而视。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不仅络剧的受众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利用络调查问卷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甚至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曾经,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至在上个世纪初,国力极度衰弱,受尽屈辱。 D.当得知自己能任职于华为公司工作时,他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导师,并感谢导师多年来对他的教诲与关怀。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您给予我的帮助,无以言表,他日定当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B.凡在本超市消费满500元者,本超市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 C.你的文稿,我已拜读,对其中不妥之处,我斗胆作了斧正。 D.今日来投先生门下,过蒙垂青,只恨学识浅薄,无以为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络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① 。在络语言中,语言的经济原则成为重要的语言现象。例如,② ,会用“3Q”或者“3K”代替“谢谢”,在告别时,会用“88”代替“拜拜”;而且除了用字母和数字,络中表情符号的大量运用,③ ,如“T_T”(哭) “_”(笑)等。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中华文化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元素,必能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开掘弘扬中华文化元素,肯定能提升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就一定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①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元素,不一定能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1月9日,一男孩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的照片在上引起广泛关注。 男孩名叫王福满,今年8岁,是云南省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离家出走,他和58岁的奶奶、10岁的姐姐住在一起。 他家离学校4.5公里,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拍照当天气温零下9℃,他来到学校后,头发和眉毛都沾满了冰霜。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南充市高2018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诊)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D(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而不是决定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2、C(主要运用道理论证) 3、D(A项中国人具有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而不是中国文化。B项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形成了汉字,汉字符号系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的。C项书面语言相同只是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载体和保证,说它是主要因素,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C(“旨在表现当地牧民与经商者间的矛盾”牵强附会) 5、①写出妈妈对牛的嗔怪。妈妈发现牛又来捣蛋有些生气,却又沉浸在赶牛的乐趣中。②写出妈妈识物性,懂生活。她认为牛屎是惠及人的生活的,并不脏臭,毫不嫌弃。③写出作者对在沙依横布拉克那一段既烦恼又充满乐趣的赶牛日子的怀念。(第一处1分,后两处各2分) 6、①恰当运用象声词,使场景描述真实、贴切。比如“嘶啦”一声,“哗啦哗啦”响得厉害,“呼哧呼哧”的喘粗气声。②叙述语言幽默风趣,轻松活泼,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我妈对牛粪的态度,“拉就拉呗,反正牛粪又不是什么脏臭的东西,我们以前还拾过牛粪用来烧火呢”。 ③叙述语言适当使用方言词,地方色彩较浓。比如写到我妈记住那些牛的模样,称它们“全是些尕尕的半大牛娃子”。(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D(是西方博物馆的作法) 8、BE(B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在年轻的互联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不是现实;E西方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及中国博物馆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依据) 9、(1)节目具有创新意识,创造了全新的表达,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结合,这样的呈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2)节目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使普通民众对它有了亲近感。(3)国家政策助力,在国家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这档节目激起人们的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4)国人生活富足后,向文化之心日益炽烈,追求精神享受,对文化有了新的期待。(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 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答案:D 11.答案:B(应为:唐代) 12.答案:C(杀死韦昭度心腹的是王建的军士,向朝廷陈述此事的是王建。) 13.答案:(1)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你为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 附:文言文翻译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秦宗权盘踞蔡州,悬重赏来招募他,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当初,杨复光将忠武军八千人分为八都,鹿晏弘与王建各为一都校尉。王建与另一将领韩建很友好,鹿晏弘猜疑这两人,假装对待他们优厚,引进自己寝室内。两人害怕,夜晚爬上城墙告慰守卫城墙的士兵,在月下一起商量出路,于是率领三千人投奔皇帝出行所在的地方,僖宗嘉许他们,赐给巨额财富。 光启初年,任命王建为壁州刺史。王建在郡任上也不安分,因而聚合豪强滑寇,得到八千部下,寇犯阆州,攻陷了它,又进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担忧,与监军田令孜商量,田令孜飞快地传信招王建。王建非常高兴。有人对陈敬瑄说:“那王建野心勃勃,终将不居于人下,您如果以将校对待他,是养虎留下祸患。”陈敬瑄害怕了,就派人拦阻王建,急忙修筑城防。王建大怒,就占据汉州,率领轻装士兵到成都,这时是光启三年。住下才一二十天,王建调来东川全部的兵力,架长梯冲击进攻成都,三天没攻下而退回,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十一州都遭受他的荼毒,民不聊生。 王建兵力一天天壮大,又进攻成都,陈敬瑄害怕他,顾彦朗也怕他侵犯自己。唐昭宗即位,顾彦朗上表请求洗刷王建罪名,调动陈敬瑄镇守他方,于是诏令宰臣韦昭度统率蜀地,以代替陈敬瑄。陈敬瑄不接受替代,天子大怒,命令顾彦朗、杨守亮征讨他,这时韦昭度任命王建为牙内都校,掌管他部下兵马。到皇室军队不得取胜时,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您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韦昭度迟疑未决。一天,王建暗地里叫军士在行府门外抓住韦昭度的心腹官吏,把他斫成肉块吃掉,王建慢慢启发韦昭度说:“是因为军士没有粮食,才至于这样了!”韦昭度大为惊骇,于是留下符节交给王建,当天就向东返回朝廷。一个多月后,陈敬瑄打开城门迎接王建,将蜀帅职位让给他,王建于是自称为留后,上表陈述这件事。调陈敬瑄到雅州安置,当陈敬瑄上路后,王建令人将他杀死在路上。 王建疑心特重而又足智多谋,难以测知他的心意。已经拥有了蜀地,还想图谋东川。大顺末年,王建出兵进攻梓州,从此军势更加强盛。天复初年,王建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凤翔李茂贞的罪状,暗地里又与李茂贞秘密派使者交往,并要李茂贞坚守城墙不要妥协,答应出兵奔赴支援,于是分别命令各路军队攻占兴元。到梁太祖解除对凤翔的包围时,李茂贞的山南各州都被王建占有。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当梁太祖建国时,蜀人请王建仿照刘备的先例,王建便在成都自称为蜀国皇帝,改年号叫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岁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CD【解析】C、“初春”应为“暮春”D、结尾没有议论。(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 15.参考答案:①对春景的赞美。嫩叶重叠,绿渐成荫,小红花点缀其间,蜂儿采蜜,蝶儿飞舞,燕子翻飞,好一派热闹景象。词人的赞美之情包含其中。 ②对春天逝去,青春老去的伤感。酴醾花开,春天快要过去。“春婉娩”天色暖和,然而也接近春暮。春色难留,时光流逝,暗含词人对青春老去的喟叹。 ③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客飘零”词人客居在外,暮春残花更惹内心的飘零之感,借酒浇愁,也只得片刻无忧。(每点2分,答对三点共6分) 诗歌【翻译】 树上的枝叶已经是枝蔓成荫了,曲折回廊幽深的栏杆中点缀着小小的红色花朵,酴醿已经开花,蜜蜂正抢着来采蜜,闹闹嗡嗡;杨柳之间,燕子在轻快穿梭。 春日天气温暖而也近晚春,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而人还在奔波飘零之中。晚春将尽花已残,借酒消愁酒亦残,醉过之后,仅有片时清爽。酒醉中暂且打发一天以迎接新的一天,然而斜阳已去,月要东升,寂寞长夜又该如何度过呢。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篇,但它不是一般的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景色的同时,还抒写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包含有青春老去的喟叹。 上片四句七言,很像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钱钟书《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片,就很像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鲜明,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片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炉的手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词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气象。“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光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面,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已。当第二句“曲栏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对比;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栏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平庸,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各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帖,使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可与王诗媲美。 “酴醵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词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要读者注意蜂闹燕忙的热闹情景。如果说,一、二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便被写活了。“酴醵”,又作“荼藤”,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醵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 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片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泼泼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注入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意识。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自伤之情呢? 下片,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传达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和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多年宦游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恨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消愁,但又不求酩酊,只图“浅”醉,故“片时”就清醒了。“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时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于是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伤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本篇虽写伤春自伤之情,抒发客居飘零之感,但有情景相符的画面,有沉着爽豁的性情,读起来仍使人感到清新明快,与一般伤春之作不同。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石湖词音节最婉转,读稼轩词后读石湖词,令人心平气和。”这首词,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答案:(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每空1分,错、漏、增一字或语序错乱,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 解析:①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合乎语境,使用正确。②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常用于贬义,此处使用错误。③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该成语只能用于领导者,此处用错对象。④焚膏继晷: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合乎语境,使用正确。⑤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合乎语境,使用正确。⑥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借以形容憎恨、畏惧、愤恨的神情,亦用以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应改为“不屑一顾”。 18.B 解析:A.语序不当,“络剧的受众”应放在“不仅”前面。C.偷换主语,应在“受尽屈辱”前加“国家”。 D.句式杂糅,将“任职于”改为“在”或去掉“工作”。 19.D 解析:A. 光临:敬辞,称宾客的来到。此处用在自己身上不当。B. 惠存:敬辞。此处用在自己身上不当。C.“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改他人的作品。 20.①大量络语言也出现在日常生活中;②人们在表示感谢时;③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表现。 21.答案示例:②开掘弘扬中华文化元素,不一定能提升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性。③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不一定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写出一句2分,两句都写出5分) 四、写作(60分) 22.(60分)参照高考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级评分与标准 基础等级40分 内容20分 一等20 - 16 二等15 - 10 三等10 - 6 四等5 - 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一等20 - 16 二等15 - 11 三等10 -6 四等5 - 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材料丰富 5.形象丰满 6.意境深远 7.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9.文句有意蕴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11.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12.有个性特征 (一)基础等级(40分)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