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洛阳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王祖龙《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 为了留住本真的文化记忆,必须确保乡土社区的传统农耕生态语境得到完整保存。‎ C. 对传统手艺产品进行衍生性生产,要注重发掘其精神文化价值,并赋予现代追求。‎ D. 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提出论点,统摄全篇,结尾处回扣观点,全篇构成“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B. 文章围绕传统手艺的留传,逐层深入地探讨了其生态化保护的理念和可行性办法。‎ C. 文章直面乡土传统手艺在当代语境下必然衰落的现实,明确提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 D. 文章列举多项传统手艺推陈出新的成功实例,有力证明了留住传统手艺大有可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 寄望于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保存于博物馆,并不能实现对其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C. 传统手艺的技艺、传承人和生态语境都获得保护,就能实现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 D. 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曲解文意,传统手艺是用来建构“民族文化主体意识”,而不是“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代表。B项,‎ ‎“为了留住本真的文化记忆,必须确保乡土社区的传统农耕生态语境得到完整保存”表述绝对,且在“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传统农耕生态语境不可能得到完成保存。D项,“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表述片面,“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不一定需要”将传统智慧融入当代生活”。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全篇构成‘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理解有误,通读全文会发现全文是总分结构。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传统手艺的技艺、传承人和生态语境都获得保护,就能实现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表述绝对,这三个方面只是满足了生态化保护的首要条件——即“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而非充分条件。故选C。‎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枪 王 阿 米 王小忠 最后一战,马家军①被打得一败涂地。胡子率领百余残部,盘踞马牙雪山附近,白天蛰伏,晚上以小规模的分队形式打家劫舍。‎ ‎“赶快跑呀,又来了。”一时间村子里变得空空荡荡,胡子部下在村里乐呵呵地进进出出。‎ ‎“这样何时熬到尽头呀!”“阿米枪法好,可只有一杆枪。”全村人逃在大洼沟,围坐在一起,个个带着一副愁相。‎ 阳光白花花地照在山梁上,山梁上一草一木清晰可见。‎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大洼沟瞬间变得一片死寂。‎ 阳光慢慢挪动着步子,山梁上的人影子闪了下就不见了。大洼沟里避难的人群紧缩在一起,都不敢说话。‎ 月亮很白,树影婆娑,村子静悄悄的。‎ 大伙儿小心地朝村子靠近。一步,两步,直到看见村口一个威武的大汉。那大汉手抱一杆双管猎枪,在月光下像个铁铸的山神。‎ ‎“是阿米?”“胆子够大!”“他手里有枪。”“一杆猎枪顶个屁。”有人在窃窃私语。‎ ‎“喂,都赶紧回家吧。”那人扬起手臂朝大伙儿喊。‎ ‎“真是阿米。”“真是阿米哎!”“我给你们站哨,保证狼群不敢进村。”那人又扬了扬手中的猎枪。这人果真是阿米。阿米是村子里唯一有枪且会使枪的人,百发百中。‎ ‎“砰砰~~”天刚亮开,村子上空就划过子弹的声音。全村人立刻奔到村头,紧紧围在一起。‎ 村子前面的老杨树下是一排站立整齐的胡子的队伍。‎ 阳光出来了,红红的,白白的,一直到大地冒出热气。杨树下胡子的队伍开始解散,他们围坐在一起,接着,表袅炊烟就升到空中,水壶里水的响动声隐约可闻,嘻嘻哈哈的呼叫此起彼伏。‎ 阿米一直坐在大伙儿的前面,这时候他站起了身,走到大伙儿跟前,说:“狼们开始烧水喝茶了,我们往前走十几步。”大伙儿看着阿米阴沉的脸,都不说话,也不敢挪动步子。‎ 阿米又说:“看看,都是熊包。他们还能连骨头给吃了?走!”阿米大踏步向前走,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极不情愿地向前挪了挪。‎ 阿米在距离大杨树不到五十多米的土堆前坐了下来。他从衣兜里取出几个小布袋,然后慢慢地把装在布袋里的火药和钢弹灌进枪管。‎ 正午的阳光毒劲十足,土堆附近刚刚探出脑袋的草芽含羞似的都不愿抬起头。‎ 胡子的队伍依旧在嬉笑着,围坐着。‎ 阿米站起身,又往前走了十几步。‎ ‎“喂——对面的狼们,水开了记得揭揭茶壶盖。”砰的一声,吊在烈火上的茶壶盖被打飞了。‎ ‎“唏!”大伙儿倒吸了一口凉气。‎ 胡子队伍齐刷刷站了起来,为首的一个砰地朝天放了一枪。没等他开口,阿米又大声说:“大风来了,戴紧帽子。”又听见砰的一声,那人的帽子就飞到树杈上了。‎ 大伙儿都憋住了气,静静望着胡子的队伍。‎ 胡子队伍里那个为首者慢慢放下枪,从地上捡起茶壶盖,认真端详了下被打飞了的茶壶盖上的黑塑料蛋蛋,然后挥了下手,说:“撤!"一袋烟工夫,杨树下变得空空荡荡。‎ 阿米长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坐在大伙儿对面,取出烟袋,美美抽了一口。“狗日的还会来,你们都回家。”‎ 两三天过后,胡子的队伍没有来村里打劫。四五天过后,胡子的队伍依然没有出现在村子周围。于是大伙儿便把藏在野山里的粮食偷偷搬回了家。‎ ‎“胡子队伍又来了?”“胡子队伍又来了!”“胡子队伍拿钱换粮……”‎ 清早,大伙儿又集聚在村口。阿米满脸阴沉。‎ 太阳出来了,大伙儿还站在村口。‎ 阿米一手抱着枪,另一只手里捏着两块银元,坐在大伙儿前面,一言不发。“怎么会呢?向来是直接抢的,这次怎么就留了银元?”阿米想着,但他的眼睛却一动不动盯着不远处的老杨树。‎ ‎“西路军?这是啥军?”阿米在烈日下对自己嗫嚅。‎ ‎“胡子队伍又来了!”‎ 阿米绷紧脸,领着大伙儿来到村口。大杨树下一夜之间驻满了队伍。‎ 阿米坐在土堆前观察了好多天,那些队伍不动声色,既不进村抢劫,也不到处转悠。他们一住就住到秋天到来。‎ 这天早晨,大伙儿都惊奇地奔到村口议论着。‎ ‎“这支队伍真奇怪,放下银元,不拿粮食就偷偷走了。”‎ 阿米走到大杨树下,望着空空荡荡的四周,长长叹了一口气。‎ 那年秋天,兰州解放了。‎ 有天,村里来了许多队伍,他们拉来许多粮食,挨家挨户分给大伙儿,分完后就走了。‎ 阿米坐在土堆前,慢吞吞地取出烟袋,装了一锅烟,美美抽了几口。‎ ‎(节选自《黄河文学》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注】①马家军,民国时西北地方军阀的部队。‎ ‎4.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阿米在月光之下,手抱猎枪、岿然就立于村口,加之“铁铸的山神“这一比喻,作者让主人公一出场就呈现了一个英雄的形象。‎ B. 小说中两次描写阿米抽烟的动作细节,第一次能反应出阿米紧张情绪的缓解,第二次则表现出阿米彻底的放松,还带有深深的满足感。‎ C. 由于当时是战争年代,阿来和村民们经常遭受反动军队的袭扰,再加上他们的生活环境闭塞,见识不多,这才导致误会的发生。‎ D. 这篇小说从侧面展现出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大西北的壮举。‎ ‎5. 小说中的阿米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交待了这支队伍并非残匪,而是在西北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其实作者在前文中多处埋下了伏笔,请找出几处并加以解说。‎ ‎【答案】4. D 5. ①勇于出头、敢于挑战: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作为村里唯一有枪且枪法出众的猎人,阿米站出来愿意保护全村人的安全;面对村头“胡子”的队伍,阿米鼓动大伙勇敢应敌,而且率先“大踏步”地走向对方。②沉着冷静。头脑机智:阿米坐在土堆前,“慢慢地“装弹药。从容不迫:他开枪但并没有射人,而且以枪击对方物品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本领,震摄对方。③嫉恶如仇,机警谨慎:只要对里来了队伍,阿米总会出现在大伙面前,与乡亲们站在一起,或对峙,或观察,表情阴沉:他在观察中尽管觉得这支队伍和印象中的匪兵大不一样,但仍然紧盯着对方,丝毫不敢懈怠。 ‎ ‎6. ①开头一句就交待了这股残匪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活动;而村民们看到的队伍却是在白天活动;显然与残匪的活动规律不符。②村民们看到的这支队伍只是在村头的大杨树下活动,而且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反映出这支队伍纪律严明,不进村扰民,也有别于匪兵的作风。③阿米冲着那支队伍开枪后,对方不仅没有还击,而且经过他们长官的思虑后主动撤退,这也与匪兵的反应状态、行事风格不同。‎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的阿米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小说主人公就是阿米,写了他作为村里唯一有枪的猎人保护村民的故事,挨着梳理情节,概括人物性格即可。小说开头写村民们躲土匪回到村口的时候发现阿米端着枪站在那里,保护村民的安全,他面对胡子的队伍鼓动大家勇敢面对,带头大踏步走向对方,可见此人不畏危险,勇于挑战,敢于为了村民而出头;接下来白天去接敌时,阿米坐在土堆钱前,慢慢装填弹药,可见此人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他开了两枪并没有打中敌人,而是震慑敌人,可见此人头脑机智,不鲁莽;面对村里来的队伍,阿米总是在大家前面,仔细观察情况,村口的队伍住了好多天,他觉得这支队伍和土匪不一样,但是仍然不懈怠,监视着对方,可见此人嫉恶如仇,谨慎机警,心细如发。‎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伏笔铺垫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所谓伏笔,可以理解为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前文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或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伏笔是为了前后照应,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本题要求从前文中找出几处并加以解说小说中这支队伍并非残匪,而是在西北作战的人民解放军的伏笔。小说中开头说“白天蛰伏,晚上以小规模的分队形式打家劫舍”,村民们看到的队伍却是在白天活动,这显然与残匪的活动规律不符;白天在村里“村子前面的老杨树下是一排站立整齐的胡子的队伍”,站立整齐反映队伍纪律严明,他们不进村扰民,也不是土匪作风;当阿米向他们开枪示警后,“胡子队伍里那个为首者慢慢放下枪,从地上捡起茶壶盖,认真端详了下被打飞了的茶壶盖上的黑塑料蛋蛋,然后挥了下手,说:“撤!”,并没有还击,这也与土匪反映状态和做事风格不一样。‎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节选自《过秦论》)‎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节选自《师说》)‎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谨庠序之教 庠序:学校,周代叫庠,商代叫序。‎ B.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奇居、安身。‎ C. 隳名城,杀豪杰 名城:规模大的城市。‎ D. 今之众人 众人;水平一般的人。普通人。‎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然而不王者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 ①其出人也远矣 ②其皆出于此乎 C. ①以愚黔首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 D. ①未之有也 ②句读之不知 ‎9.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译文:畜养鸡、狗、猪,不要错过它们繁殖的季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和筋骨的强壮,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地下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C.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用优秀的将领和强劲的弓弩把守战略要地,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卒手持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过往的行人。‎ D.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答案】7. C 8. A 9. A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隳名城”的“名城”应该是著名的城池。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两个“王”都是名词作动词,称王。B项,“其”,第一个指上句中的“圣人”,代词,第二个是表示推测的副词,大概。C项,“愚”,第一个是使动,让……愚味;第二处是形容词,愚笨的。D项,“之”,第一处是代词,这种情况;第二处是提宾标志词,无意。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选择题要仔细对照,找出易错点认真分析,选出正确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 B项,“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译成“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C项,“良将劲弩“应译成“优秀的将领拿着强劲的弓弩”;D项,原文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不能译成现代汉语的“也”。故选A.‎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山,颍川人也。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其辞曰:昔者,秦政力并万国,富有天下,破六国以为郡县,筑长城以为关塞。秦地之固,大小之势,其与一家之富,一夫之强,胡可胜计也!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秦皇帝以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其求。一君之身耳,所以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天下弗能供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秦皇帝身在之时,天下已坏矣,而弗自知也。秦皇帝东巡狩,至会稽、琅邪,刻石著其功,自以为过尧、舜统;县石铸钟虡,筛土筑阿房之宫,自以为万世有天下也。古者圣王作谥,三四十世耳,虽尧、舜、禹、汤、文、武累世广德以为子孙基业,无过二三十世者也。秦皇帝曰死而以谥法,是父子名号有时相袭也,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故死而号曰始皇帝,其次曰二世皇帝者,欲以一至万也。秦皇帝计其功德,度其后嗣,世世无穷,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 ‎(节选自《汉书·贾山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前是( )‎ A. 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B. 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C. 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D. 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狩”指天子巡行视察诸候为天子所守的疆土。本文指秦皇帝东巡有自我炫耀之意。‎ B. “刻石”就是在石头上雕刻文字,以泰山刻石为著,其内容多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之言。‎ C. “始皇帝”是秦嬴政的谥号,是后人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给他的尊称。‎ D. “宗庙”是古代人们供奉祖先亡灵的处所,帝王设七座宗庙供奉,故称作“七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山是西汉人士,他的学识来自他的祖父,他的言论涉及各家的学说,并不是专门精通儒家;汉文帝时,他以秦为例,谈论治乱之道,取名《至言》。‎ B. 贾山在文中指出,虽然秦朝建立后,国库充裕,对外防御严密,但内部却民怨沸腾,秦皇帝活着的时候国家其实已经败坏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C. 贾山列举了古代圣贤的帝王即便是广布恩德,也不过延续传承个二三十代的事例,是为了反衬秦阜帝自以为能够千秋万代统治下去的想法是多么荒谬。‎ D. 贾山在结尾处给出了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是朝廷缺失辅谏之臣,皇帝恣意安为,乱行杀伐,身边充斥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对秦皇极尽夸饰之能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地之固,大小之势,其与一家之富,一夫之强,胡可胜计也!‎ ‎(2)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拿秦朝国土的稳固(态势),(地域面积的)大小形势,与一家的富有程度、一个人的强壮力量相比,(其倍数)怎么能算得尽呢!‎ ‎(2)劳累疲倦人得不到休养生息,忍饥受冻的人得不到衣服食物,无罪却被杀或受刑的人没有地方申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贪狼暴虐”是一个并列词组,中间不要断开,排除AD;“岁三日”是“不过”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始皇帝’是秦嬴政的谥号,是后人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给他的尊称”表述有误,“始皇帝”是秦嬴政的尊号或者帝号,也他自己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给他的尊称。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是朝廷缺失辅谏之臣,皇帝恣意安为,乱行杀伐,身边充斥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对秦皇极尽夸饰之能事”曲解文意,结尾处的这段话是回答“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的,并非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固”,形容词,坚固;“胡”疑问副词,怎么;“胜”副词,尽、完。(2)中的“罢”通“疲”,疲劳;“亡”通“无”,没有;“死刑”名词做动词,被杀、受刑;“告诉”动词,申诉。‎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译文:‎ 贾山,颍川人。他的祖父贾祛,是原来战国时期魏王的博士弟子。贾山跟从贾祛学习。他的言论,博及各家之学,而不能专精于儒家。孝文帝时,贾山以秦为例,谈论治乱之道,题名为《至言》。是这样说的:“从前。秦王嬴政以武力并吞诸侯,充分享有全国的财富,消灭六国,设立郡县,修筑长城作为边防关隘。拿秦朝国土的稳固态势,地域而积的大小形势,与一家的富有程度、一个人的强壮力量相比,(其倍致)怎么能算得尽呢!然而,军队被陈涉打垮,上地被刘氏所夺,原因何在?因为秦王贪婪暴虐,残害天下,使百姓困苦不堪,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过去,周朝约有一千八百个诸候,以九州的百娃供养一千八百个国君,每年徭役不过三天,征收十分之一的赋税,国君有富余的财物,百姓有剩余的体力,因此而有歌功颂德之声。秦始皇用一千八百诸侯的百姓供养自己,而百姓却耗尽体力也服不完徭役,用尽财产也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以君主一人之身,驾车走马、射箭打猎来娱乐自己,天下财力竟供不应求。劳累疲倦的人得不到休养生息,忍饥受冻的人得不到衣服食物,无罪却被杀或受刑的人没有地方申诉。以至于人人怨恨他,家家仇视他,结果秦之天下土崩瓦解。秦始皇在世时,天下已经敢坏,而他自己却不知道,秦始皇东方巡视,到达会稽,琅邪,刻石陈述自己的功绩,自以为治理天下比尧舜更好;称量钢铁的重量而铸造钟虞,筛出细而干净的土筑造阿房宫,自以为子孙万代永远拥有天下。古代圣王作谥法,子孙能统治三四十代,即使是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历代广施恩德,为后世莫定基业,也不过统治二三十代。秦始皇说死后以谥法定谥号,有时会使父子名号相重复,而以一世,二世以至万世为名号,就永远也不会重复了,所以他死后称“始皇帝”,其后继者为二世皇帝,想从一世传到万世。秦始皇考虑自己的功德,推测他的后世,认为会世世代代永远统治下去,可是他死|后才几个月,天下之人就向秦朝四面攻击,以致宗庙灭绝。秦始皇身处亡国的险境之中自己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之人没有谁敢告诉他。为什么没有人敢告诉他呢?因为他不设立辅佐之臣,直谏之士,随心所欲地大行诛罚,赶走指责他的人,杀死直谏之士,因此都迎合他的口味,谄媚奉承,苟合取容,比拟他的德,就说他比尧舜还仁慈,估量他的功,就说他比商汤和周武王还卓越,天下已经溃烂,还没有人告诉他。”‎ ‎(三)课内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节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琵 琶 行 (节选)‎ 白 居 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段完整的场景描写,交代了时令、地点、人物、事件,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铺垫。‎ B. 作者被贬逐到僻远的浔阳,难得在他乡接待友人的探访,油然而生相见时难别亦难。‎ C. 第三句写作者来到江边码头,下马与船上的客人话别,送其启程,殷勤关切,依依难舍。‎ D. 古人饮酒饯别,常以乐助兴,此处强调“无管弦”,自然地引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弹奏。‎ ‎15. 第二句和第六句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C 15. ①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江滨秋夜图,在瑟瑟秋风中,荻花飘飞,落叶萧萧,茫茫的江面映照着一轮清冷的孤月。②景中含情,萧瑟、苍凉、凄清的景物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凄伤的心情,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感染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下马与船上的客人话别”解读有误,结合诗歌应该是互文,主人和客人下了马上了船,而且此时也并未话别启程。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对景物描写的特点有一个总的框架和把握。空间顺序、修辞、色彩、感觉需要考虑,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等;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等等;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本题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第二句和第六句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第二句是“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了瑟瑟秋风中荻花飞舞落叶飘飘的情景;第六句是“别时茫茫江浸月”,写茫茫江面映照着一轮冷清的孤月;这两句都是景语,景中含情,用凄清、苍凉、萧瑟的景物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悲伤的心情,形象的为诗歌增添了感染力和韵味。‎ ‎(四)课外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 妃 曲 二 首(其一)(节选)‎ 王 安 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①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②,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①毡城: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②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被幽闭于长门宫,直至终老。‎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妃辞别汉宫启程时,内心无限伤悲,泪水打湿了姣美的面庞,鬓发亦黯然低垂。‎ B. 第四句写明妃不改汉服,与杜甫诗中“环珮空归”句一样,突出表现她眷恋故国。‎ C. 汉宫失意,明妃仍“着尽汉衣”,作者以“可怜”表达对其一片痴心的悲叹、怜惜。‎ D. 万里相隔,日久年深,明妃心念塞南,却只能望断南飞雁,其行其情,凄恻动人。‎ ‎17. 本诗结尾二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诗句具体解说。‎ ‎【答案】16. C 17. ①(家人)对昭君的关切。好好珍重自己,不要太想念牵挂家里。②对昭君的劝解,远嫁并不一定是人生的最大失意,留在汉宫也未必得意。③借古抒怀,表达作者的愤慨:女之失宠、士之不遇这样的人生悲剧不分南北古今,所在多有。‎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作者以‘可怜’表达对其一片痴心的悲叹、怜惜”解读有误,结合诗歌应该是明妃对故国痴心不渝,让作者除了可叹更有可敬。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联系诗句具体解说本诗结尾二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最后两句是“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需要了解史实并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作答。首先从字面意思上,“人生失意无南北”,劝勉昭君不要太挂念家中,好好珍重自己,表现对昭君的关心和问候;其次借“阿娇”的史实劝说昭君,远嫁也不一定是人生的失意,留在汉宫像阿娇这样的也未必得意;最后诗人是借古抒怀,表现自己的愤慨之情:士之不遇的人生悲剧就想女之失宠一样,不分南北古今,在所难免。‎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马嵬》一诗中“______________”写的是唐玄宗在军营中听到的声响,而“______________”则对比写他在长安宫中享受的服务。‎ ‎【答案】 (1).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 江间波浪兼天涌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5). 空闻虎旅传宵柝 (6). 无复鸡人报晓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和直接性默写混杂,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报怨、兼、阴、宵柝、筹。‎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9.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厮打 嚼(jiáo)烂 霓裳(cháng) 缘木求鱼 B. 服膺 饿莩(piǎo) 攥(zuàn)紧 独当(dǎng)一面 C. 匙箸 发髻(jì) 韶(sháo)光 胁生双翅 D. 迁嫡 丧(sàng)葬 栅(zhà)栏 撒手人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必须要有大量的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的积累,然后在做题目时,仔细核对认真辨别,主要采用排除法和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B项,应是独当(dāng)一面;C项,发髻jì;肋生双翅;D项,丧(sāng)葬;迁谪。故选A。‎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单民用科技领域,在尖端高科技领城中国也是后来居上,量子卫星上天、高铁跃进、可燃冰开采、“嫦娥”月背探测……诸多领域纷纷开花结果,世界瞩目。‎ ‎②贾宝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使觉浊臭遇人”的偏激言论在当时可谓骇人听闻,但却表现了他清高脱俗的意识。‎ ‎③改革开放时代称谓语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同志“不再一统天下,“先生”“女士“美女”等称谓语开始被人选用,各司其职,各居其位。‎ ‎④古代许多讨人都遭遇人生的升降浮沉,盛衰荣辱,造成处境和心态的“反差”,进而刺激了艺术才情的喷簿释放,现代作家鲁迅也概莫能外。‎ ‎⑤二十多年前我国的航空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望尘莫及,到2005年常后可以说是望其项背,而今天我们正在向着与它们同台竞技而努力。‎ ‎⑥不要仅把斗富攀比,请客送礼简单地看成是疥藓之疾,如果我们不及时地纠正和制止,这些不正之风就会成为社会的祸害。‎ A. ②③④‎ B. ①③⑥‎ C. ①⑤⑥‎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①后来居上:指后起的超过了先前的。使用正确。②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此处应用“惊世骇俗”。③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掌握自己的职责。此处用了拟人修辞,使用正确,④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对象不能是单个人。⑤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通常在否定句中使用。⑥疥癣之疾:轻度的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不碍大局的小毛病、小问题、小障碍。故选C。‎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 人如其文,一生传奇的硬汉海明威就是他那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名言的真实写照。‎ C. 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2019年央视春晚,俨然是献给全球华人的一道丰盛的年夜文艺大餐。‎ D. 《流浪地球》有着极高的上座率和极好的口碑,成为2019年春节档影片中的一匹黑马,凭借46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二高票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白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项,“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句式杂糅;B项,“一生传奇的硬汉海明威就是他那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名言的真实写照”主客颠倒,不能说海明威是名言的写照;D项,搭配不当,“《流浪地球》和“第二高票房”搭配不当。故选D。‎ ‎22.下面是公益体育赛事“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标识图像部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标识由鲁迅头像和奔跑的人组成:鲁迅的剪影线条刚劲。棱角分明,透露出鲁迅人格的坚毅(或思想的锋芒),富含文化底蕴;两个昂首向前奔跑的青年象征着对鲁迅精神的继承和拼搏进取、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表现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本题要求就公益体育赛事“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标识的图像部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图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鲁迅头像和奔跑的人。图像左侧鲁迅的剪影线条比较刚硬,棱角也分明,寓意鲁迅人格的坚毅,很有文化底蕴;图案中两个向前昂首奔跑的青年照应“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他们象征着对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蕴含这拼搏进取、不甘落后的体育精神。‎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中美德英多国科学院院士、X射线激光著名科学家张杰一次出机场时,看到大群年轻人打着“欢迎张杰”的横幅,他顿感诧异,结果发现他们欢迎的是歌手张杰,不禁羌尔。一向幽默的他上前“蹭”了张照片,然后静静地打车离开。‎ 无独有偶,另一位成果卓著的老科学家也遭此待遇。事后有人为老科学家鸣不平,但他却说:“明星是面对面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却是背对背地为大家服务。面对人群,怎能思考和实验?”‎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盲目追星要不得!‎ ‎“追星族”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追星也随之愈演愈烈。追星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姑且不说,我认为追星应该有目的的追,不能盲目地追。 ‎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长的帅、漂亮或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演的戏。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并搜集了许多关于偶像的资料。他们所谓的了解就是知道明星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什么等等。他们以为了解了这些就称得上是一个超级funs了。而知道这些对自己有什么用呢?这样做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事。有些人更为可笑,为了自己的偶像居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记得在一张报纸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因为没买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而起了自杀的的念头。这样做值得吗?要我说,这样的人就太无知了,为了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居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也太傻了。 ‎ 而另一部分人追星却是有目的的。我也赞同像他们那样的追星族。他们所喜欢的明星不只是因为美和帅,也不只是因为他们会唱歌,会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 许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明星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郑智化,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毅然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演艺。他靠坚强的意志,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证明。……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值得我们崇拜吗?王杰也是一个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不是靠运气,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他所走的人生道路是艰辛的。曾被生活所压迫的他,从未向命运低过头,他当过推销员,出租车司机,不管生活多么苦,他总是以微笑来面对,最终走向了成功。难道这样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像这样的明星不胜枚举,这样的明星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敬仰。 ‎ 不管你是多么的抱怨命运的不公,还是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你都没有理由说放弃,只要你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只要你不说放弃,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愿真正的追星族越来越多,让追星不仅仅成为一种时髦,更多的是成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本题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考生可以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构思作文。提供了两则材料一则是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出国看到欢迎歌手张杰的横幅以为欢迎自己,幽默的他上前“蹭”了张照片,然后静静地打车离开的事情;另一则是另一位老科学家遭遇此类事件,别人为他不平,他说“明星是面对面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却是背对背地为大家服务”的事情。从科学家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默默无闻、不在乎名利的高尚品德;从社会的角度,我们发现社会上人们追歌星,而不崇拜科学家,这值得我们深思,出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参考立意:向科学家致敬;盲目追星要不得;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科学家;科学为中华中华民族奠基;淡薄幽默的人生观值得肯定;学好科学,建设祖国等等。‎ 参考素材:1、一篇题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在网上“刷屏”。文章称,西安一家航天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此人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处于“最关键的技术岗位”。文章还称,张小平待遇12万一年,跳槽后年薪百万。当天,张小平原单位发布情况说明,承认在劳动仲裁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小平离职事件仍在发酵,他究竟为何离职?所谓的“科研人才跳槽影响登月”有多大夸张成分?诸如此类问题,都须一一求证和厘清。也许起底更多的事实,真相才能被“打捞”出来。一般来说,人才离职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心伤了,二是薪“伤”了。张小平属于哪种情况,抑或兼而有之,尚需调查。‎ 梳理张小平离职事件,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命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尊重科研人员,如何让科研人员更有尊严?李克强总理曾指出,让科学家的待遇与贡献相匹配,生活体面有尊严。诚如斯言!投身高精尖,潜心于科研,科学家应该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但他们更有权利要求合理的待遇,有权利追求有品质的生活。‎ ‎2、屠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3、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他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XX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父亲去年为给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如今,杨丽娟已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5、一个电影明星来到汽车检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却对他的到来没有任何惊讶和兴奋,这便引起了这位影星的注意,其实那位女工很喜欢他,也爱看他的电影但她却没有像别人那样疯狂、热情。她说:“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会热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还是一样热情的招待您。”最后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是啊!这就是明星的价值,真正的价值。‎ 写作示例:首先拟一个响亮的标题——《盲目追星要不得》;其次开门见山摆明中心——追星应该有目的的追,不能盲目地追;接下来列举社会上一部分人错误的追星方式,只注重外表而不看内涵,帅、歌唱得好或者戏演的好;接下来写另一部分人的追星方式,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接下来说崇拜明星是因为许多明星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明星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敬仰;最后发出呼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奋斗,都不能放弃,并希望人们正确的追星,让它成为学习生活的动力,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