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6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课件(69张)
学 案 10 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抓住关系,区分 “ 圆 ”“ 扁 ” 专题四 突破小说阅读重点难点 第一部分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借题发挥 突破核心 学情前测 诊断反思 内容索引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学情前测 诊断反思 一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巴顿 ” 的荣耀 梁晓声 “ 就是这一只? ”“ 对,就是它。您瞧它多漂亮多威风啊!我能替您找到这样一只公鸡可真是费尽了心思。先是通过我的一位表妹,认识了她在农村的一位堂兄 ……”“ 得啦,别 啰 唆了 ,也别炫功了 ……” 电影导演打断了剧务的话,围着公鸡走了一圈儿,又走了一圈儿 。 的确,那是一只既漂亮且威风的公鸡。两只眼睛亮晶晶的,透着一股高傲的、凛然的神气。五十多岁的老剧务在请导演来对它进行 “ 面试 ” 之前,为它洗了一次澡。比之于为小孩儿或为猫为狗洗澡,那可不是一 件 容易的事,老剧务几次都没能给它洗成。最后他被逼出了一个主意,将一片安眠药捣碎,拌在食里喂它吃了,趁它 “ 不省鸡事 ” 才洗成的。 导演 对它满意地点点头。老剧务不失时机地掏出一叠票据,笑容可掬地说: “ 导演,那这些 ……” 导演皱眉道: “ 别找我签字。报销的事儿归制片主任。 ” 老剧务愣了愣,只得讪讪地将票据揣起。导演突然问: “ 它的嘴怎么回事儿?它的嘴怎么那么红?! ” 导演瞪着老剧务。 “ 这 …… 为它涂唇膏了 …… 也就是,刷了遍红漆 ……” 老剧务惴惴不安,他怕导演冷不丁再来一句不满意的话,将这只公 鸡的 “ 演员 ” 资格给否定了!倘若要求他另找一只比这只公鸡更出色 的 公鸡,那他就只有离开剧组了。对于他,上任何一部片子的机会都是难得的。他今年的劳务费,就指望这一只公鸡了 …… “ 鸡嘴太红了,弄巧成拙!想法子恢复原色。就是它了! ”“ 一定,一定恢复原色! ” 老剧务如释重负,咧嘴笑了。导演转身一走,他就将公鸡抱在怀里了,如当爸的抱起自己心爱的儿女。导演扭头望着他又说: “ 该怎么调教,不必我交代了吧?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这只公鸡如果还进入不了角色,要么你走人,要么我走人! ” 那一刻,这名五十多 岁 的电影厂的老剧务,怀抱着 “ 众里寻 ‘ 它 ’ 千百度 ” 的这一只公鸡,鼻子一酸, 想哭 。恢复公鸡的嘴的原色,已超过了他个人的能力。幸而制 景师挺同情他的,帮他用汽油将鸡嘴 “ 洗 ” 了一番。但未能恢复原色, 红 迹反而斑驳了。于是再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一番,于是再由制景师反复调色,亲自替他勾描鸡嘴,不消说,公鸡也着实被摆布得够难受 …… 以后 的三天里,对那只公鸡严格得近于残酷的训练,每天都在不懈地进行着。按照剧情的要求,那只公鸡是一个农村孩子的宠物。片中要求那只公鸡做三次非鸡所能的飞翔,高度一次比一次高。最后一次是从城市的摩天大楼顶上起飞,飞过一片片楼群,飞翔着的剪影,定格在通红的旭日的中央。在片中,农村的孩子叫那只公鸡 “ 喔喔 ” ,而城市的孩子叫它 “ 巴顿 ”…… 此前已有三 “ 位 ” 以身殉职的 “ 巴顿 ” 被剧组的男人们佐酒了。 这一只公鸡,算来已是 “ 巴顿 ” 第四了。他不敢再在城市里调教 “ 巴顿 ” 第四,他带着它去往郊区 “ 单兵散练 ” 。一次次登上废弃的水塔,一番番失败且执着地放飞。 “ 巴顿 ” 第四也不过只是一只公鸡,畏高惧险和前三只公鸡没什么两样。起初它本能地在空中急转身,企图落回到水塔上。落不成,两只爪子便往塔体上抓,而双翅又不能停止扑扇,那情形像悬飞的蜂鸟,看了使人感到触目惊心。爪子将风雨蚀酥了的塔体抓出一道道爪沟,它的爪子第一天训练下来便已鲜血淋淋。剧务很是心疼它,然而再心疼也得狠下心来 …… 到了开拍那一天,导演问: “ 行了吗? ” 五十余岁的老剧务默默点头。 “ 预备!开拍! ” “ 巴顿 ” 第四被从一幢摩天大厦的顶层放飞了。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在那么高的空中飞过的鸡。此时一轮光辉灿烂的旭日冉冉东升。 “ 巴顿 ” 第四奋击双翅,飞得如雄鹰一般矫健和自信。它直朝着旭日飞去,它的影子终于叠在旭日当中了,也被摄在胶片上了 …… 摄影师大叫: “ 好! ” 而导演竖起了拇指。 “ 巴顿 ” 第四竟落在了电视塔上!它抖抖羽毛,突然地,朝着旭日引颈长啼 —— “ 喔喔喔! ” 导演直指摄影师: “ 不许停机! ” 摄影师当然不会错过那么难得的画面 …… 谁都没注意到,五十余岁的老剧务蹲在一个角落,双手捂脸, 无声 地哭了 …… 影片获奖了。评委们都说,片中的公鸡为影片增添了许多 艺 术光彩。老剧务也获了一项 “ 评委会特别奖 ” ,那是他获得的唯一一次奖,也是中国诸电影奖向剧务这一行颁发的唯一一次奖。此前,剧务在任何电影奖中都绝然没有获奖的先例 …… 他 获得的奖项,使他具有了提前退休的资格,也使他有可能交纳了当年的劳务和预交了下一年的劳务。最重要的是 —— 使他有资格领取退休金了 …… 在电影厂附近的小树林里,倘天气晴好,人们常见一个瘦小的男人,牵着一只漂亮且高傲的大公鸡散步。他叫那公鸡 “ 将军 ” ,语调流露着敬意。他便是老剧务和 “ 巴顿 ” 第四 …… 1. 理解文中 加 颜色 词语 的含义。 (1) 鼻子一酸, 想哭 。 答案 老剧务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他人的承认,他受到的是苛刻的对待,老剧务为自己的遭遇感到委屈,所以想哭。 答案 (2) 双手捂脸, 无声地哭了 。 答案 公鸡 “ 巴顿 ” 第四终于展翅高飞,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满足了导演的要求,老剧务既心疼公鸡,又为自己的劳务有了着落而欣慰,悲欣交集,所以哭了。 2. 简要分析老剧务的性格特点。 答案 ① 老剧务工作勤恳、本分。如老剧务找鸡、为鸡洗澡等 。 ② 谨小慎微,胆小怕事,在他人面前唯唯诺诺。如老剧务在导演面前恭恭敬敬,报销不能如愿也就不再坚持 。 ③ 心地善良,有悲悯情怀。如老剧务心疼他的公鸡。 答案 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备讲题目 答案 答案 ① 画线句子是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公鸡 “ 巴顿 ” 第四展翅高飞的神武之姿,是小说的高潮 。 ② 点明题目,以一个画面引人深思。 4.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① 小说塑造了老剧务这个底层人物形象,对老剧务的辛苦辗转寄予了同情 ; ② 小说中还有导演这个人物形象,既表现了他的强势、对工作力求尽善尽美,也批评了他为了艺术而缺乏人情味、缺乏同情心 ; ③ 小说让人思考追求艺术应有的度,提出了不能为了艺术而不顾人情、作践生灵这样深沉的人文思想。 答案 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钓 者 贾平凹 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了,我放牧回来,坐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脚便不停地分踢着两边扑过来的芒梢儿。蓦然,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钓鱼人,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我感到新奇,这一定不是山里人,山里人很少吃鱼,也很少钓鱼的。我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黑脊梁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动着,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那人还是不动。我却急了 : “ 钓,快钓! ” 他好像才发现了我,但立即又好像没发现我了,一动不动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动了。 但 我 终于 ① 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胡须也黄,连两手的食 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第二天,第三天 …… 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他还在吗?他还在的。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来 。 这一天,一头牛病了,下午的时候,我便赶牛回村了。在牛圈里,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那粪块,粪是泥 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 一 大块来 …… 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捺,摇摇摆摆走,已经看见我在笑看他了,并不一言一笑,我想: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然而,粪出完又垫好了,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我 随着他,看他在那里坐定,垂下钓竿去,立即又一动不动了。月亮升上来,静静地照在水上,芦苇上,他只是坐着,不拉钓竿,甚至连 看也不看一眼。我真担心他已经瞌睡了,随时会掉下水里去。我走过去,说 : “ 你是要钓水里的月亮吗? ” 他看看我,又好像没有发现我了,但突然又回答说: “ 钓鱼。 ” “ 鱼已上钩了,为什么不钓呢? ” “ 鱼可怜见的。 ” 我简直要笑呛了,问道: “ 那你在水里钓什么呢? ” “ 钓愁! ” 这句话,一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那时,只觉得可笑,越发证实他是一个怪人 。 后来,我就慢慢了解这个怪人了。他是一位作家,据说写过好多好多的书,因遭受不白之冤,来到山里。人们都在推测,他怎么始终不说话,劳动后,却总去钓鱼。 虽然他不和我多说话,我也只会陪着他空钓鱼,但我们毕竟是成了朋友。两年后,他却走了。那天,我放牛回来,照样去河边芦苇深处,一河清水,没有他了,那水里成群的鱼儿都集在那柳树根前,但它们再也吃不上那钓钩上的蚯蚓了。我回到家里,母亲说,他已经被调走了,那杆钓竿是送我作纪念,留下了。 从此 ,我没有见到这位钓者了,我也没有拿了那钓竿坐在河边芦苇深处去钓鱼 。 但我又在河边的芦苇深处碰上他了哩。 今年春天,我依旧放牛回来,弄着我那笛儿,悠悠地吹,任着牛儿 在芦苇丛的曲径里走。蓦地,我看见一个人,在那柳树根上,横一杆 钓 竿,一动不动地坐着。啊,是他吗?但我又多么害怕是他呀!他在这里钓了几年的愁,他已愁得可怜了,他不能再在这儿钓愁了啊! 我 走近去,那人没有发现,但是就是他!人已经很老了,但脸却显白,满下巴的胡须也白了。我默默地坐下来,陪着他,他始终没有发觉,那么横着鱼竿,那浮子又开始在微微地动了,动着 …… 我毕竟长大了,不忍心看着他那痴呆的样子,站起身悄悄走了。 此后,每天黄昏,我总瞧见他坐在河边芦苇深处钓鱼了 。 我 终于 ② 走近他去。 我大声地问他,他发现我,立即就站起来,把我抱住了。我很吃惊, 不知道他这是怎么啦,心想愁极了的人会这么发疯的,就眼泪哗哗地 淌 下 来,但他就替我擦了,而且嗬嗬嗬地大笑起来。他原来也有笑声啊,竟笑得这么美! “ 你钓吧。 ” “ 我钓够了。 ” 我看看身边,并没有什么银鱼儿闪动,问: “ 还是愁吗? ” “ 不,是文章。 ” “ 文章? ” “ 我现在又有笔了,要写书。白天劳作,晚上写作,黄昏里出来构思,就又要靠这鱼竿了。 ” 哦,我 终于 ③ 明白了, 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 ( 有删改 ) 答案 5. 文中 “ 我 ” 为什么认为 “ 他 ” 是一个怪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 他 ” 不是山里人,是外地人,每天钓鱼 ; ( 2) 样子邋遢,沉默寡言,不容易亲近 ; ( 3) 钓鱼却不拉鱼上钩,同时还同情鱼儿,说鱼儿可怜 ; ( 4) 说 “ 钓鱼 ” 是在 “ 钓愁 ” ,更是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6. 指出文中三处 加 颜色 词 “ 终于 ” 在句中的作用。 答案 ① 强调 “ 我 ” 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② 强调了 “ 我 ” 对不幸再次来到山村的 “ 他 ” 的关心。 ③ 强调了 “ 我 ” 得知真相后,内心的高兴和心中的豁然开朗。 答案 7. 柳宗元的《江雪》塑造了一个钓者的形象,本文也塑造了一个钓者的形象,请分析这两个形象有何异同。 答案 相同点:两者都是一个寂寞而孤傲,不被人理解的形象。文中 “ 钓愁 ” 这个词写出了 “ 他 ” 借钓消愁,同时更是用 “ 钓愁 ” 刻画了一个坚持己志、孤傲的形象。 不同点:柳宗元《江雪》中的钓者孤傲到底,拒绝与世界和解;本文的钓者经历苦难后,慢慢走出困境,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 “ 钓 ” 出了事业与梦想。 答案 8. “ 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 ”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备讲题目 答案 答案 (1) 河里不光有鱼可钓,还可以抒发不平和忧愁。同时,钓鱼的行为还给人写作的灵感。 (2) “ 他 ” 的忧愁与振奋都在河边得到展现,这条河见证了一个生命的崛起,河里蕴含着希望。 (3) 这条河就是生命, “ 我 ” 从钓者的生命历程中,感悟到生命的复杂多样,有困难,有新生,有不幸,有希望。 回顾反思 1. 自己在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 什么是 “ 圆形人物 ” 与 “ 扁平人物 ” ?高考重点考查哪种人物?对此又将如何分析概括呢? 借题发挥 突破核心 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处理好四重关系 1. 处理好外与内的关系 人物形象特征分内外两部分。外在部分包括身份、衣着、相貌、年龄、习惯、技艺技能等,这一般都与内在紧密相连。内在特征是其核心部分,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个性性格,如开朗、木讷;二是人生态度 ( 生活态度 ) ,如豁达乐观、勤俭;三是待人接物,如大方、善良、斤斤计较等;四是成长事业,如有志向、刻苦、坚持不懈。形象特点是否都要进行 “ 内 ”“ 外 ” 结合,这由题干而定:只要是问 “ 形象 ” 特点的,就必须 “ 内 ”“ 外 ” 兼顾,以 “ 内 ” 为主;反之,问 “ 思想性格 ” 特点,就只能分析内在特征。 2. 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 人物形象特点的表现总是多方面、多元化的,在众多的特点中总是有主有次,所以分析概括时首先要分清主要特点与次要特点。这一点看似很容易,但在不少考生那里,往往只是简单地抓住文本描写的只言片语,罗列出多条细枝末节的形象特征,却偏偏遗漏了最核心、最重要的特点。那么,什么是人物的核心重要特点呢?简单地说,凡是指向主要情节、尤其是情节结局,小说标题与主题的那部分的特点均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为此,就必须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梳理出小说的主要情节,概括出小说的主题。惟其如此,才能分清主次。 3. 处理好优与缺的关系 生活中的人物总是复杂、多侧面的,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小说中的人物由于作者塑造的目的不同,可能展现出其优点或缺点的一面,但多数情况下还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塑造的,更何况人的性格总显现出对立统一的格局,如善良与软弱等,所以,分析概括时不能只看其优点,也不可只看出缺点,应全面分析。如《 “ 巴顿 ” 的荣耀》中的老剧务,勤恳本分是其优点,而胆小怕事是其缺点 。 4. 处理好 “ 圆 ” 与 “ 扁 ” 的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各有性格,有的性格复杂,有的性格简单,性格较为复杂的称为 “ 圆形人物 ” ,性格较为简单的称为 “ 扁平人物 ” 。 “ 圆形人物 ” 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艺术价值较高, “ 扁平人物 ” 往往单纯。在人物众多的小说中,一般主要人物为 “ 圆形人物 ” ,次要人物为 “ 扁平人物 ” 。也有的主要人物为 “ 扁平人物 ” ,如 2016 年全国卷 Ⅰ 《锄》中的六安爷,小说就反复突出其对土地的眷恋这个鲜明的性格。高考多选 “ 圆形人物 ” 为考查对象,这是学习的重点。 ( 下面有论述 ) 二、掌握对 “ 圆形人物 ”“ 扁平人物 ” 这两类人物的分析概括方法 ( 一 ) 分析概括 “ 圆形人物 ” 高考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 “ 圆形人物 ” ,他们都有鲜活、血肉丰满、复杂圆通的特点。既有其丰富的一面,也有其变化的一面。对他们进行分析概括要抓住两个方面: 1. 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的丰富、变化 (1) 通过场景的变换抓住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 场景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形成的人物活动的场面,人物是场景的中心要素。小说情节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场景描写,一般为两到四个,而场景的变化也承载着故事情节的波澜、逆差、陡转,伴随着 故事 情节 的发展变化,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也渐渐清晰。因此,抓住这些不同的场景,就能抓住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如《一种美味》就是通过做饭、吃饭、饭后三个不同的场景,表现了 “ 我 ” 的成长过程 。 ( 2) 通过场景的变化描写抓住人物性格的变化性 高考所选小说,篇幅较短,一般只能静态描摹人物性格,很难细致描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但也有部分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由于外力的推动,在性格的某一层面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蜕变,前后 “ 判若两人 ” 的情景。主人公性格发生巨变就是作者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 “ 圆形 ” ,其中,蜕变后的人物性格是人物形象的重点。为此,要抓住情节的陡转、场 景的变化,去体悟人物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从而把握住人物的 “ 变化性 ” 。 2. 从人物间的互动关系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处在众多社会关系的节点上,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和功能,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比如,一个人可能既是父亲,也是丈夫、儿子,同时也是朋友、同事,不同的社会角色,人物形象体现的内涵也不同。理解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与人物的互动关系、行为表现来总结人物的丰富内涵 。 (1) 通过 “ 相似 ”“ 相对 ” 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主要性格内涵 微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多会以一人为主人公 ( 偶尔也会将具有某一性格类型群体作为主人公 ) ,并用一人或多人为次要人物映衬、烘托主人公。仔细分析会发现,拥有自我形象内涵的次要人物一般是单质人物, 即 由于篇幅的原因,他们的性格形象常被作者突出夸张为某一点特征,其他的性格特征则模糊不清;其次,次要人物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主人公拥有相近的价值观,并和主人公性格的某一特征比较相似,笔者称之为 “ 相似性次要人物 ” ,一类与主人公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并和主人公性格的某一特征完全不同,可以称之为 “ 相对性次要人物 ” 。在人物较多的小说中,我们可以依靠这两种人物完成对小说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的理解。 (2) 通过 “ 功能性人物 ” 理解主人公形象的复杂内涵 小说在刻画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时,除了刻画出性格鲜明的 “ 相似性次要人物 ”“ 相对性次要人物 ” ,还会借助 “ 功能性人物 ” 。 “ 功能性人物 ” ,顾名思义,人物本身没有性格特征,它在文章中只承担 “ 推动 情节 发展 ” 等功能。如果说,主人公与次要人物是双向互动关系,那么主人公与功能性人物就是一种单向线性关系,即主人公对待功能性人物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也可能无法反映;功能性人物不会与主人公互动,不会对主人公的行为产生反射性行为,更不会推动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变化。功能性人物的存在,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但是这些性格特征只是主人公的次要性格,并非作者要刻画的主要内涵。 [ 边练边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犹太邻居 李明晏 我们这栋公寓大楼的居民,虽是各扫门前雪,相互不来往,但每当在楼道里或是院子里相遇时,彼此却是笑脸相迎,热情哈罗。惟有三单元的犹太老人费佛伯格与众不同。和他碰面时,若不先展露国际语言微笑,不主动哈罗,他会如同影子一般,无声地从身边摇晃而过。倘若主动和他打招呼,他的一声哈罗,也是颇为艰难地从翕动的嘴唇里飘出来。 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 “ 套中人 ” 竟会有一天登门造访。 “ 哈罗,史蒂文!可以进来吗? ” “ 当然,请进,费佛伯格先生! ” 我从僵硬的状态清醒过来,热情地将犹太老人迎进屋。 “ 费佛伯格先生,喝茶还是咖啡? ” “ 不必客气,史蒂文。我今天在录影公司租了《辛德勒的名单》录像带,可偏偏不巧,我的录像机有了毛病。如果方便,我想请你共同欣赏。有兴趣吗,史蒂文? ” 这部风靡了世界影坛,囊括了十多项国际大奖的影片,我不但看过,还托朋友复制了一套,可难得这位孤独的老人亲自登门,何况,他还是个犹太人。 当悲壮的音乐响起来时,随着荧光屏上的第一个画面,费佛伯格全身便抖动起来,跟着 ① 他那浑浊的眼泪从眸子里流了出来,流过苍老的面颊,滴入浓厚的胡须。 渐渐地,随着剧情的发展,他失声断气地抽泣,仿佛要把整个犹太民族遭受的苦难全部倾吐出来。而我,不知是又一次被斯皮尔伯格的艺术魅力震撼,还是被身旁这位犹太老人心裂肠断的哭泣感染,尖锐的隐痛撕裂我的五脏六腑,泪水如泉水般流溢出来 。 当我们从血淋淋的画面回到现实中来时,费佛伯格脸孔僵硬,似乎涂满了石膏。当他拿着录像带向门口走去时,猛然间回过头来,对我说道: “ 史蒂文,不好意思,我租这盘带用了两元钱,咱们一人一半,你 应付给我一元钱。 ” 我呆呆地望着那张泪痕斑斑的老脸,险些失声惊讶 地叫起来。待我清醒过来时,急忙找出钱夹。偏偏不巧,只有一枚两元钱的硬币 。 “ 没关系,我先欠你一元。 ” 老人以敏捷的速度,从我手中拿走两元钱。 我直瞪瞪地望着他在门口外消失,连一句拜拜都说不出来。 大约十分钟后,门铃响了。悦耳的铃声似乎向我传递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信息,预告犹太老人的再度登场。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通过门镜向外窥望。 果然是他,费佛伯格先生! 我屏住呼吸,悄悄躲进卧室,任凭门铃响个不停 。 当日下午,我和几个文友去海滩露营,三天后返家。在院子里我遇见了费佛伯格先生。他急忙走到我跟前,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气: “ 史蒂文,不好意思,这三天我天天按你的门铃,还好,一元钱没利息可算。若是大数目,我还得付你利息。 ” 说罢,塞给我钱,蹒跚而去 。 我正望着手中的一元钱,伫立在灿灿的阳光中。 “ 哈罗,史蒂文! ” 是九号南斯拉夫女人玛丽娅的声音。 她那幽深的灰色眸子,直勾勾地望着我手中的一块钱,涂满唇膏的嘴唇,冲着犹太老人的背影,挤出了一个鄙夷的笑容: “ 史蒂文,那个老葛朗台是不是借口自己家中的录像机出了毛病,用你的录像机共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然后拍拍屁股,叫你付一元赞助费? ” 我惊讶得喃喃说不出话来。 大约一星期后,我应几个文友之邀,去唐人街饮茶,交流爬格子的甘苦。走出中央火车站,我看见人群中的费佛伯格。他手提大包裹,步履显得十分艰难。 我如同一个好事的女人,悄悄地尾随他来到了中央火车站附近的公园。不料,出现在我眼前的竟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 你们好,我的小天使,我的救命恩人! ” 犹太老人一面说,一面 从包裹里取出各种食品,撕成一块块,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鸽子群抛去。 不知是好奇心的驱使,还是被眼前的情景呼唤,我慢慢地向犹太老人走去 。 “ 吃吧!吃吧! ” 犹太老人望着鸽子,喃喃自语。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沿着青灰的面颊流了下来 。 “ 鸽子是我的救命恩人。 ” 犹太老人望着美丽的晴空,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对被冷落在一旁的我讲起了他的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波兰,全家七口只有他和父亲逃出了德国法西斯的虎口,躲在树林里。一天,父亲外出寻食,再也没有回来。小小年纪的他,在饥饿的煎熬中奄奄一息时,不知从何处飞来了一只美丽的鸽子。强烈的求生欲望顿时焕发了他的生命力。他将鸽子抓到手,咬破了鸽子的脖子。那热乎乎的鲜血,血腥的嫩肉,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 。 一 只美丽的鸽子飞到犹太老人的脚下, ② 老人深情地望着它,一滴眼泪在苍老的面颊滚动,在阳光下闪着光。 ( 有删减 ) 1. 小说画线处写到费佛伯格两次流泪,两次流泪分别表现了犹太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案 ① 第一次流泪是犹太老人对自己整个犹太民族所遭遇苦难的悲痛内心的表现。 ② 第二次流泪是犹太老人对自己曾经残杀鸽子行为的忏悔,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鸽子的无限感激。 答案 2. 小说中的费佛伯格形象鲜明,请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 答案 答案 (1) 文章开头通过 “ 不主动哈罗 ”“ 如同影子一般 ”“ 无声地 ”“ 摇晃而过 ”“ 颇为艰难 ”“ 飘 ” 等字眼,表现了犹太老人的孤僻、不善交际 。 ( 2) 从要求 “ 我 ” 支付一元钱, “ 以敏捷的速度,从我手中拿走两元 ” ,为了还一元钱天天按门铃等细节,可以看出犹太老人的精明执着 。 ( 3) 深情地 “ 喂鸽子 ”“ 望着鸽子 ” 等细节,表现了犹太老人外冷内热、感情深沉、懂得感恩的一面。 ( 二 ) 分析概括 “ 扁平人物 ” 大多数小说追求主人公的形象丰富生动,人物形象概念化、脸谱化,很难被认为是成功的作品。但在微型小说或散文化小说中,作者会有意识地塑造扁平化的人物形象,借助扁平化人物形象,或实现某种与众不同的审美意义,或实现某种含蓄蕴藉的象征内涵。 扁平人物往往是单质型性格的人物,一般出现在场景固定的小说中,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挑选出一个性格元素,作为主人公性格的定点,抛却或淡化人物的其他性格元素,用主人公在某一特定场面下的行为来重点突出这个性格元素,在小说中反复加以强化,使之鲜明突出,并具有某种典型性,甚至上升到象征意义。分析概括这种 “ 扁平人物 ” ,固然要准确抓住这一 “ 单质 ” 性格,更要深入理解这一 “ 单质 ” 性格的丰富内涵,并作出准确评价,进而理解小说主旨。 [ 边练边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癖 叶志平 住在紫来桥边上的陶先生,出门总是干净的长衫,黑色礼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架在鼻梁上的一副金丝眼镜。 起初,小城人对陶先生这身装扮很好奇。后来才知道,陶先生留过洋,在东门街开了这家西医诊所,名号曰 “ 济仁堂 ” 。 陶先生医术如何高明,知道的人并不多。但陶先生有洁癖,却是人人皆知。他家的碗筷,隔几天就得用开水煮一遍;被褥呢,也得隔三岔五就在烈日下暴晒;给人看病,嘴上也总是蒙块白布片儿。 有年冬天,大家都聚在街上的 “ 龙眠茶馆 ” 喝茶聊天。却听见有人一声连着一声咳嗽,一路捂着心头,往 “ 济仁堂 ” 走去。却见那陶先生早已立在堂外,嘴上蒙着块白布片儿,手上还举着一个,一言不发向那人走去,就要把白布片儿往那人嘴上蒙。那人骇了一跳,更加猛烈地咳嗽起来,边摆手边往后退: “ 陶,陶,陶医生,咳咳,你想,咳,干啥? ” 陶先生从白布片儿里传来低沉的声音: “ 这是口罩,快戴上! ” 那人一看身后,喝茶的全出来看稀奇了,觉得当众受了奚落,急了: “ 陶医生,你这,咳咳,啥意思?我不就是,咳咳,咳嗽吗?我,我,咳咳,不看了! ” 人们又看到陶先生的怪模样,不由一片哄笑 。 从此,小城里的人都觉得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紫来桥边上的中医刘先生那里,却是人来人往,谈笑风生 。 这几天 ,东门街上来了个老头,头发蓬乱,衣衫全破成了布条条,老远就闻到了臭味。老头倒也安静,就靠在街边的一堵破墙边,面前放一破碗。偶尔有人经过,就 “ 咣啷 ” 一声丢下个铜子儿。 …… 这天,老头突然 “ 轰 ” 地一声,倒在街面上,张着大嘴,双目无神,呼吸不得!周围有不少人,却都是干着急没办法!恰好,陶先生穿着长衫,戴着新礼帽,匆匆路过。一抬眼,陶先生快步上前,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用拇指指甲在老头人中穴上用力掐下去。接着又张开左手,按住老人心口,右手握拳,敲打左手背,如此敲了几十下,老人仍无好转 。 人们都屏息紧张地看着,陶先生白净的脸上也冒起了热汗。突 然,陶先生左手捏住老人的鼻子,右手掰开老人的嘴,接着一弯腰, 嘴 对着老人露出黄牙的嘴,送了一口气。 看见这一幕,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看病都让人戴布片儿的陶先生,怎么会这样?他不是有洁癖么?如此几下送气吸气,老人渐渐呼吸顺畅,两眼也回了神。陶先生往人群里瞄了一眼,对 “ 龙眠茶馆 ” 的吴掌柜道: “ 吴老板,麻烦送碗茶来! ” 吴掌柜一拍脑袋, “ 哎! ” 待吴掌柜亲自端来一碗 “ 桐城小花 ” ,喂老人喝下时,陶先生已走远了,只留下一堆人议论纷纷 。 这天晚上,吴掌柜提了一纸包上等的 “ 桐城小花 ” 茶叶,敲响了陶先生的门。陶先生打开门,淡淡一笑: “ 吴掌柜,稀客啊! ” 吴掌柜一摸脑袋,不好意思道: “ 陶先生好,大家平时都忙,也很少走动。 ” 陶 先生顺手接过茶叶: “ 吴掌柜请坐,有话请讲。 ” 吴掌柜又一笑: “ 我 这人好奇心重,有点事弄不明白,我觉都睡不好。 ”“ 今天的事? ”“ 对,对 ……” 陶先生 打开雕花木窗,看着天边的那轮明月: “ 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有洁癖。其实,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像上次的肺结核病人,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如果不戴口罩,极有可能传染他人。 ” “ 那,今天,您就不怕那老人有病会传染于您? ” “ 哈哈,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人癖啊! ” ( 有删改 ) 3. 文中作者设置乞丐老头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 答案 答案 ① 对人物:有助于塑造陶先生的形象,陶先生不顾脏臭的救助行为,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 。 ② 对情节: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陶先生在救助乞丐老头之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不理解甚至嘲讽,变为吴掌柜的 “ 登门拜访 ” 。 ③ 对主题:有利于突出 “ 营造人心良善的社会氛围 ” 这一主题。 4. 你如何看待陶先生的 “ 癖 ”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答案 ①“ 癖 ” 指陶医生的行为在生活于紫来桥边那些乡民的眼中,是洁癖 。 ② 其实,这是一名医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染的自我保护意识 。 ③ “ 癖 ” 还指 “ 救人癖 ” ,即陶医生不顾乞丐的脏臭进行人工呼吸的治病救人之心。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 三、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新题型 —— 针对人物突出特点具体分析题 传统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整体上对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或概括,二是从局部上对人物形象特定的心理性格分析。 2018 年在全国卷 Ⅰ 与江苏卷同时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如全国卷 Ⅰ 第 5 题:小说中赵一曼 “ 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在这道题中,人物的身份已给定:文人与职业军人。且身份特点已给定:拔俗与冷峻。在身份及其特点已定位的情况下要求结合具体文字分析。又如江苏卷第 15 题: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 请简要概括。在这道题中, “ 二乖 ” 的形象特点已给出:天真可爱。题 干要求概括出来。这种新题型的特点在于:给出人物形象某一 ( 方面 ) 突 出 特点 ,要求结合文字展开分析或概括。说是新题型,其实很常规,与传统的整体分析人物形象题差不多。答这种题型,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准确理解题干中给出的 “ 特点 ” 词的含义。 如 2018 年全国卷 Ⅰ 中的 “ 拔俗 ” 与 “ 冷峻 ” 。 2. 仔细 、全面地筛选出人物有关言行举止心理的描写文字。 3. 围绕 “ 特点 ” 展开分析或概括 。 [ 边练边悟 ] (2018· 全国 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一曼女士 阿 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 “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 战士们哟 ”…… 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 “ 市花 ” 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 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 “ 王氏 ” 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 赵一曼女士是在 6 月 28 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 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 个 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 “ 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 “ 十多块钱吧 ……”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 “ 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 “ 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 董 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 “ 山区生活 ” ,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 20 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 “ 女人对女人 ” 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 “ 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 赵一曼女士说: “ 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 南 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 20 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 赵一曼 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 有删改 ) 5. 小说中说赵一曼 “ 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① 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 。 ② 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答案 解析 解析 本题从文人的气质、军人的冷峻两方面作答。赵一曼女士文人的气质主要体现在:喜欢丁香花;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用深情、甜蜜的语调讲述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军人的冷峻主要体现在:不屈服于严刑拷问;用军人敏锐的眼光观察、分析可争取的董宪勋和韩勇义;笑对死亡;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遗书,却不忘大义。由这些分析,总结答案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