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新疆哈密地区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09)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18届) 语文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当。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式微。 传统乡贤文化的兴盛,在于乡绅在传统基层社会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古代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不少朝代是县以下不设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广大区域没有国家权力组织,主要依靠乡绅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国家权力的空白。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这些事务涉及诸多内容,如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清代实行较为严密的保甲制度,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常常不得不借助乡绅及宗族组织完成,多半“责成本乡绅士,依照条法,实力举行”。由此可见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乡绅在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扮演着协调两者矛盾、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维护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角色。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还有另一关键原因,这就是古代官场的“告老还乡”制度,保证了乡贤人才的绵绵瓜瓞,代不乏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官吏退休的“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 的记载。唐宋以降,官吏退休还乡渐成规矩,至明清时期,已成雷打不动的制度。官吏退职返乡,积极意义十分明显。其一,进则为官、退则为绅的返乡模式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二,官吏回乡后为建设故里出力,治理乡村、造福桑梓,崇文兴学、教化一方,保障了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也使乡贤文化在乡村代代相传。其三,退职官员返乡,将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用于建设家乡,在维系乡村和谐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发展。 如今,各级领导干部退职后在城市养老的多,通过各种关系设法牟利者也不少,告老还乡建设乡村者少。如今的乡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实现人才从流出到流入的良性循环。当“告老还乡”被摈弃以后,乡贤的重要来源枯鱼涸辙,乡贤文化的凋敝也就在所难免了。反观当今,国家在县级政府以下设有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三级权力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基本做到全覆盖。由于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 (选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贤是指在地方上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这些人和乡贤文化能否兴盛密切相关,他们是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B.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在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相对较松,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都由地方乡绅完成。 D.“告老还乡”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制度保证了乡贤的来源,使古代乡贤文化能够在乡村代代相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贤凭借不同的特质,如学问文章、清明善政、道德品行等赢得百姓的高度认同,并对百姓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乡贤文化。 B.如今乡贤文化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组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乡贤的作用已大不如以前。 C.清代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经常不得不借助乡绅的力量。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D.在古代,“告老还乡”制度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而如今,广大乡村输出的人才很少会再回到乡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乡贤,乡贤文化就无法形成。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要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就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 B.“皇权不下县”使乡绅在基层社会有了施展才华的广大舞台,县以下广大区域的国家权力的空白主要通过基层乡村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 C.在古代,国家政权和基层民众之间的矛盾主要通过乡绅来调解;如今,乡贤文化衰落,使得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国家权力组织来完成。 D.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告老还乡”传统对如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仍能具有积极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玉盅 林清 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 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惯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 “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5.作者在第②段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苦瓜之美的?请结合文本简析。(5分) 6.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要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参考消息12月6日报道】港媒称,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碳排放也是如此。媒体援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话说,要在明年之前实现中国减少污染的目标,需要投资1.75万亿元,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 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王金南说:“几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的压力前所未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雷文说,近10年来,国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雷文说,虽然中国大部分火电站都安装了先进的过滤装置,但工厂的燃煤未受到很好监管,它们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说,2015年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6%,这些工业炉窑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王金南还说,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承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但近几年真正投入环境保护的没有那么高,大致只有1%左右。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新闻】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多地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企业限停产等措施强力应对。环保部表示,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效果初步显现。 从目前看,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启动红色预警的23 个城市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 材料三 【2016年12月18日,新京报】今秋以来最严重一次重污染来袭。京津冀及周边40个城市发布橙色以上预警,其中北京等23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17日,环保部通报,13个督查组已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份,于16日全部到位,展开督查工作。昨日,本报记者随环保部第四督查组在山西临汾及运城督查发现三家化工、焦化企业都存在超标问题。 昨日13时,走出临汾西站,笼罩着灰白雾霾的空气里弥散着微呛的气味,空气质量指数(AQI)342,属严重污染。督查组工作人员指出,微呛气味的形成来源主要是二氧化硫,作为中国知名的焦煤基地,临汾坐落着多所焦化厂,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脱硫改造,但在较差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之下,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和清除,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为应对本次红色预警,此时的临汾市区已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等都实施了管控措施,不承担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茶浴炉一律停运,至2017年3月31日,水泥企业一律停产。 督查发现: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曾在15日夜间至16日凌晨二氧化硫超标排放8小时.最大超标倍数1.2倍。此外,万鑫达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个别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存在轻微超标现象。 环保部第四督查组组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保洁和煤堆场喷淋设施建设,同时加强运行管理,控制生产负荷,确保达标排放。临汾市环保局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决定对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实施从重处罚。 今日,第四督查组还将在临汾展开随机督查,随后将前往运城。 (以上有删节)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B.从材料二来看,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积极作为,措施得力,空气污染程度明显下降。 C.材料三以临汾为例,表明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对本地污染企业进行保护,甚至姑息纵容。 D.材料二侧重点在于报道各地应对效果初步显现;材料三侧重点在于报道环保部在对临汾的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三则新闻来源不一,有新媒体,有传统媒体,三家在同一月份,报道了相同的话题,这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从三则材料看,在环保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地方乃至中央的治污督查、监管不能一阵风,要永远在路上。 C.三则新闻均用概括的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了国民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D.三则新闻在结构上均是先总述各自的新闻要点,然后具体列举了新闻事实,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E.三则新闻稿都引用准确详实的数字,给人以专业、负责的印象;分析说理既具体又全面;语言平实、严谨、准确。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并阐述哪一点最关键?(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大常礼院。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辅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时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吴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B. 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C. 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D. 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冠,即行冠礼。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故用“弱冠”以指男子十八岁左右的年纪。 B.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战国策》:“周,天下之宗室也。” C.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这里指受任,就任。 D.卒,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后为死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同事大多和皇族亲密往来,吴充年纪最小,却因为严肃受到敬畏,相继设讲席传授经义。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是王安石的亲家,但没有沾到光,反而避嫌解谏职;所以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迁怒,要改变他的一些做法。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5分) (2)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岁旦 宋·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的标题“岁旦”,意思是新年的第一天,开门见山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B.首联讲诗人居闲在家,无贺客迎门,但诗人不被这种炎凉世态影响,反而遵照习俗热闹喜迎春节。 C.颔联“桃版”句与王安石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都是春节贴换春联的事情。 D.颈联“云气”句,将云气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气好像在庆祝丰年的情景。 E.尾联讲无须人来敬酒劝饮柏叶酒以辟邪祛疾,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又照应首联。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三联对表现诗人情感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 ,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 (3) 《渔家做》下片中,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战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⑥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真正的贵族并不是名车豪宅的代名词,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止,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家长送给孩子真正的最好礼物。 B.这两天,一条名为《我是谁》的1分30秒视频被广泛转载,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打广告,友纷纷点赞:“暖心接地气!”“没想到有一天被我党广告圈粉!” C.电信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D .《科技日报》记者说,通过展览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加速转变,从以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共存的新阶段发展。 19.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A.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B.文学社的成立得到了专家的鼎力支持,王蒙、贾平凹等知名作家忝列其间。 C.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投资问题。我们将不吝赐教,将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 D.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80岁寿诞之际,诚邀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共贺恩师高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成都的诗的传统,①----------- 。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另当别论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② ---------------- 。它靠的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③---------- 。 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司空见惯却又情趣盎然,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 ,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22.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④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⑤走 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意大利•但丁) 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古今中外,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都由地方乡绅完成”错误,原文说的是“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乡绅是配合官府完成的一些工作。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最主要的原因是……”错误,原文说的是“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并没有提到“最主要的原因”。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乡贤文化衰落,使得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国家权力组织来完成”错误,原文说的是“由于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属于因果倒置的错误。 4.D (3分)【解析】 D项错在“告诫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犯了牵强附会的毛病。 5.(5分) ①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2分)②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设问涉及的是一个以描写为主的语段,因此表现手法首先应考虑描写技巧,即有关动静、虚实、修辞等。回答时,除了判断艺术手法,还要结合文本,举出例子,并指出其运用的效果。 6.(6分)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通过写看苦瓜树,表现了自己在田里看到颗颗白玉般苦瓜的喜悦激动之情;通过对买苦瓜的描述,表明了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观点。(3分) 与第②段照应(与前文的“白玉苦瓜”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升华了文章的主旨。(3分,答“照应”给2分;若答点明主旨或卒章显志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结构思路的理解,“为什么写”的实质是考查作用,因此,答题时应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两个角度分别组织答案。 7(3分).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 不准确,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的第一句可知,应该是港媒引用“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的观点。B项,“空气污染程度明显下降”表述笼统。根据材料二“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这句话,可知这一说法指的是北京市在采取措施之后取得的效果,。而对于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材料中说的是“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材料中提到的是“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并未对结果做出明确说明。C项,材料中没有报道原因,属于无中生有。 8(4分).本题考查把握文本中心内容的能力。C项,不是“概括的叙述方式”,文中对内容叙述完整、详细。D项,材料一没有“最后简要介绍与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E项,“分析说理”说法有误,三则新闻都是客观叙述。 9(5分).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问要找出每段的核心观点,指出中国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原因,要关注文中的关键语句。如材料一中“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材料三中“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等句子,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第二问的作答可以见仁见智,但要结合文本和现实做出合理的解释 10.B 11.A 12.C 13.(10分)(1)欧阳修忠诚正直,不适宜因为谗言而被贬逐(外放,放逐)。如果认为我有私心(偏私),那我甘愿和欧阳修一同受贬。(5分。大意2分,“忠直”、“逐”、“以为”各1分。) (2)吴充不赞成(认可)安石的做法,多次向皇上说政事不利(顺利)皇帝明察他中立不结党营私(或答无偏向亦可),想任命他为相。(5分。大意2分;“不善所为”、“中立无与”、“欲相之”译对各1分。) 【解析】 参考译文: 吴充,字冲卿,是建州浦城人。未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担任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同事大多和皇族亲密往来,充年纪最小,却只因为严肃受到敬畏,相继设讲席传授经义。候选官员选胡宗尧因小事牵连获罪,不得改任京官。担任判铨的欧阳修为他求情,仇家诬陷欧阳修认为他偏袒同党,朝廷下诏外放欧阳修到同州。吴充说:“欧阳修态度正直,不应该因为谗言而被贬逐(外放,放逐)。如果认为我有私心(偏私),那我甘愿和欧阳修一同受贬。”于是修再留任,而吴充改知太常礼院。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吴充的儿子吴安持,是安石的女婿,吴充为避嫌解除谏官的职务,担任翰林学士。过了三年,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王韶攻取洮州,蕃地的首领木征逃离,吴充请求招揽他回故地,用爵位和官俸笼络他,使他统领属下,永做番臣,朝廷也不用再设置郡县,耗财费力。当时朝廷正把开拓疆土的任务交给王韶,所以吴充的话不被采纳。过了八年,吴充升为枢密使。吴充不赞成(认可)安石的做法,多次向皇上说政事不顺利。皇帝明察他中立无偏向,想任命他为相。王安石离开后,他就代理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吴充想改革政事,请求朝廷召回司马光等几十人。司马光也认为吴充是可以讲真话的,写信给他说:“自从新法实行,朝廷内外纷扰不安。百姓被烦杂苛政所困,日夜翘首,盼望朝廷醒悟,全改敝法。”吴充深入地思考后,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王珪和充一同担任丞相,妒忌吴充,暗地牵制他。而吴充向来厌恶蔡确,蔡确审理相州案件,逮捕吴安持及亲戚、属官拷问治罪,欲牵连罗致到关于吴充的事情,唯独帝明察他没有什么事。到蔡确参与主政,吴充与他在皇上面前讨论变法,多次被他折服。征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说吴充给郭逵写信,阻止他进军,又立罪案。吴充多次遭到同朝官员围攻诋毁,忧畏交集,病更重。元丰三年,被罢免相职做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岁!。吴充注重品德修养,对待兄长十分周到。处理政事追求安定。性格沉稳周密,对家人说话,从未提及国家的事情,对皇上所说的话,也没有人能知道。临终时,他告诫妻子不要拿私事要求朝廷,皇上更为之悲伤。世人说他心正而力不足,批评他知道无能为力却不懂得激流勇退 14、BD(5分) B “遵照习俗喜迎春节”错由“如常”可知,诗人在岁旦之日和平日一样 D“云气”句没有将云气拟人化,而是写云气预示着新的一年是丰年 15、(6分)全诗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感情。(2分)诗歌第二、三联描写春节时的热闹景象,与第一联诗人“如常”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诗人生活的宁静,突出诗人心境的平和,为第四联抒情作铺垫。(4分) 16.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羌管悠悠霜满地 17.A(①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通俗地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②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此句用错对象;③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④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完美,别人不能再添一词一语;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望文生义;⑤自怨自艾:艾,治理,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本句语境感叹怀才不遇,是心怀幽怨,而非悔恨。⑥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18.C(A.主客倒置,应为“名车豪宅并不是真正的贵族的代名词”;B.成分赘余,“破天荒”指从来未曾有过或者是第一次,应删去“第一次”;D.搭配不当,“质的增长”改为“质的提升”。) 19: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莅临”多用于他人,用于自己不当。B项,“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项,“不吝赐教”用于请教别人,此处可改为“为您提供信息(提出建议)”。 20(6分):答案: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21.(5分。写出一句2分,写出两句5分)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四、写作(60分) 高考标准 附:名句内涵参考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了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了比鸿毛还轻。人要活得有价值。)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而荒废由于游荡玩乐;德行的成就由于思考,而败坏由于因循随便。) ④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意思是自己要像菩提达摩大师面对墙壁端坐静修一样,用多年的功夫,潜心研究各种科学知识,以便改变国家贫弱的状况,也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也用以形容刻苦磨炼。) 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意大利•但丁)(相信自己,坚持自己。) 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指的冬天来了,那春天马上就会到来,也指熬过了痛苦与艰难,就将迎来美好的春天,光明的前途。告诉了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积极乐观,永不放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