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须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诗文崇尚雅正,风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于北宋时期绽放异彩,蔚为大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宋代文化新面貌、新格局。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应该与以下要素紧密关联。‎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俳谐诗出自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界、境界与格局,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宋代城市繁荣,宋熙宁之后,都城夜市不绝,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上阕:“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文末一句“破帽多情却恋头”让人觉得调皮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动物讽喻诗:“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伯劳饶舌世不问,鹦鹉才言便关鏁,春蛙夏蜩更嘈杂,土蚓壁蟫何碎琐。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闭似我。”该诗前面描写了几十种虫鸟,写得宏伟万象,如天马行空,最后两句“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却峰回路转,让人恍然明白,确有醍醐灌顶之意,给人以跳跃感,颇具丰富深邃之审美趣味。可见,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而是有所归旨。‎ 最后,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俳谐让人发笑,开心愉悦。伊曼纽尔·康德认为,笑为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之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诗人善用各种言辞调起读者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连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无情之物化有情,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最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前三联多角度呈现水仙花,用语典雅,引用典故;末句却宕开一笔,抛开水仙,跃至“出门一笑大江横”,与前联意境转折,打断连贯逻辑,诗歌整体意境及语言风格构成错位与跳跃,使人感觉奇怪,令人发噱,谐趣横生。‎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为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呈现,亦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影响,负载了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了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另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俳谐诗的创作领袖,苏轼、黄庭坚等具有引领作用,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B. 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大众文化发展,戏剧因素融入俳谐诗文的创作中,使其不受排斥。‎ C. 俳谐诗并非纯粹追求语言风趣,其中不乏对民众心理需求的考虑,民众乐于接受。‎ D. 受民间文化影响的俳谐诗能体现对生活及其谐趣所追求的宋代士大夫的幽默性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作家、民众、俳谐诗中的哲理和符合民众心理需求等方面阐述了俳谐诗兴盛的原因。‎ B. 作者举苏轼《南乡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人们对俳谐诗不但没有排斥,而且选择了会通。‎ C. 作者举黄庭坚的《演雅》一例证明了俳谐诗除了追求打诨效果外往往还包含哲理意味。‎ D. 作者从心理期待与语言逻辑的两个角度论证了俳谐诗的产生符合民众的心理需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家”诗中庄与谐、雅与俗中的张力使得俳谐诗中的气象、境界与格局比较罕见。‎ B. 因为俳谐诗与杂剧有相通之处,所以俳谐诗在创作中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 C. 化喜为悲、因果倒置、逻辑错位恰恰是俳谐诗创作者借用语言逻辑制造谐趣的方法。‎ D. 俳谐诗能很好的体现两宋时期的时代生活,是因为它出自民间,写的是底层的生活场景。‎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A项,“作为俳谐诗的创作领袖”错误,依据第二段“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可知,苏轼、黄庭坚等不是“俳谐诗的创作领袖”,而只是称得上是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故A项曲解原文。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B项,“为了证明人们对俳谐诗不但没有排斥,而且选择了会通”错误,依据第三段“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让人觉得调皮打俏,忍俊不禁”可知,作者举苏轼《南乡子》例子是为了证明众多戏剧因素融入俳谐诗文创作。故B项论据论点对应关系分析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细比对,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看选项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 B项,“因为俳谐诗与杂剧有相通之处,所以俳谐诗在创作中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强加因果,依据第四段“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可知,“俳谐诗与杂剧有相通之处”于“俳谐诗在创作中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之间无因果关系,而是概括和具体表现之间的诠释或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C项,“因果倒置”错误,依据第五段“诗人善用各种言辞调起读者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逻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无情之物化有情,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可知,化喜为悲、逻辑错位是俳谐诗创作者借用语言逻辑制造谐趣的方法,而“因果倒置”,文中没有提及。而从逻辑角度分析,“因果倒置”其实是“逻辑错误”的一种,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 D项,“是因为它出自民间,写的是底层的生活场景”原因提取错误,信息遗漏。依据末段“俳谐诗兴盛于两宋,为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呈现,亦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影响,负载了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可知,俳谐诗能很好的体现两宋时期的时代生活,是因为它是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和民间文化诙谐审美综合影响,雅俗共致。‎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 (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时间词(“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涉及诈骗、寻衅滋事等多个罪名,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是深圳某高校的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货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近日有媒体报道个别在校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向其借款用于消费,最终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一些非法机构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进行催贷,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日前发出今年第2号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天上不会掉馅饼。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要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扎紧“藩篱”。‎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货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才能,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货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会最终迷失自我。‎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必给合理追求贴标签,更不应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变成“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8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形式,聚焦校园安全,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教育警示。文艺汇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到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人民公安报》2018年12月25日)‎ ‎4.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法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有关。‎ B. 在网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金融理财能力低下是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 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 “校园贷”变成“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长和学校一样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 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宣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 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生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所以严厉禁止。‎ D.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会有新骗局出现。‎ ‎6. 从政府的角度,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 ‎6. ①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③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C项,“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错误,“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货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可见,“当代……超前消费”这个原因表述错误,与“虚荣心”不对等。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问题。‎ C项,混淆概念。注意材料二第一段“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中的“其”指代的是“非法校园贷”。此题混淆了“校园贷”和“非法校园贷”的概念、另外这四则材料报道的都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之实的非法校园贷,应该严厉禁止的是非法校园贷。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从政府的角度,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措施,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考生注意只需从“政府角度”考虑。‎ 依据材料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涉及诈骗、寻衅滋事等多个罪名,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可知,政府应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并要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 依据材料二“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材料三“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可知,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督促,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 依据材料三第一段“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 ‎ 可知,政府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贷市场;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可知,政府部门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考生据此可以整合出答案。‎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来来往往 朱以撒 回想个人的写信史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此前觉得写信是大人的事,实在需要了才写信,寄信是需要付费的,一枚邮票可打上半斤酱油,谁没事以写信为乐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大量写信的时期。人在远方务农,形单影只,只有通过写信与家人交流。信中内容颇为单调,大抵是山野生活的描述,外加民俗风情的点染,其下就都是对前景的比都。家里来信内容也大致可以猜到,家中近况的数除,对我在外的隐忧,末了都是安好安好。相信那时节寄往山区的信都如此,笔调都是很沉重的,全无开怀的事值得渲染。那时寄信要付八分钱的邮资,还要跑五里山路到公社寄出。有人投我一种省邮票的方法,就是在寄出前把米汤抹在邮柔上,让家人收到后把邮票泡在水里,水汤化了,邮戳也不见了,可以多次使用。可是母亲不同意,她觉得持这种小伎俩的人成不了大事,此法也就得不到实施。现在想来,为什么一个人会在小小的邮票上使心计下功夫,像余光中,像我们,把邮票视为一种隐喻,而不是一小块纸,都缘于一个很深刻的原因,因为分离,因为天各一方。原本生活自在的一家人,硬生生地被脱离,在不同的空间里彼此思念,邮票功能就自然而然地行使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也会请人代笔书写、代为读信,借来来往往的邮票,好解相思。有时到邮局,营业员发现太厚了,就放在天平上称称斤两,要求再加一枚邮票。这也使写信者下回注意,采用薄纸写信,正面写完写反面,用尽密不透风之法,就能顺利过手。‎ 真正一封信有多重,是称不出来的。‎ 一封信如同一枚带壳的果实,只有打开果壳,才能知道里边的内容。如果是明信片,它就没有这层包裹,也就不会把秘密写在上面。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秘密,或大或小,不愿公开。信纸承载了秘密,装入信封,犹如一个安睡的婴儿。眼力再锐利的人也不能穿透,除非,把信封撕开。一个不文明缺乏教养的环境,有些信就被人偷窥了,把秘密传播了。因此如何保证一封信里的秘密得到守护,我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椰子、榴莲,果壳那么坚硬,还是轻易地被人撬开,进入它的深处。信封单薄,口封得再严密,也只是对守规矩的人的约束,他们觉得这虽是一扇虚掩的门,也不要有推开的念头。大家都遵守了,秘密就有安放的地方。人还是需要隐私的,不是什么都要翻出来在阳光下晾晒。有了隐私,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会更丰富一些。一个人有几次丢信的经历,写信的热情就上不来,有些个人的感受就不愿付之于信,宁可让它们烂在肚子里。‎ ‎20世纪60年代末我一直在写作,试图走出穷乡僻壤,到工厂去,到城市去。想靠写作来改变命运的人不少——如果能在一些大刊发表三五篇,马上会被县里的文化部门盯上。尽管白日的田间劳作疲惫之至,有人还是写到深夜才搁笔。一篇完成了,便会给素不相识的编辑写信,恳请指教,给予发表,然后走五里山路到邮局,郑重寄出。那时文学创作还是得到支持的,再厚的稿件也不必贴邮票,把信封右上角剪掉即可。编辑的态度也出奇的好,每一篇都给退稿,还附上一封阅读意见。此后十年间就一直是写稿、寄稿、退稿,再写稿、再寄稿、再退稿。好在我自以为乐事,一以贯之。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乡村,而接下来我寄出的一些作品,渐渐被接受,往往会收到一封薄薄的信,信封下端是这个刊物的名字,打开信封用并拢的食指和中指夹出那一枚小小的便笺,信文很短,最动人的就是两个字:拟用。此时不禁感慨,退稿的那一页被翻过去了。一个时局的改变,连同改变了审美。曾经不合时宜的表达方式,而今能被理解、刊发。又过了一段,会有一个牛皮纸大信封送到我的手上,凭感觉里边是几本刊物。打开来看,自己的名字和文章,都在上面。寄信,从此有了一种新的价值和意义。‎ 曾几何时,到邮局寄信,不难看出纸上写信的势头已经过去,门前绿意邮筒扁扁的口子上落上了尘泥,里边空寂,不像多年前信堆了一大摞,有两个青年正在奋力打戳。现在还写信的人,的确是有癖好了,喜欢纸质的素朴,喜欢毫端与纸面的摩安。说到底,还是对旧时光慢生活的依恋,生怕把写信这个既实用又审美的动作荒疏了。时之所轻,我之所重,这种与时错位的举动,是一种很私有的恋情,我写信,故我快乐,至于别人写不写与我无干。那些喜爱与我通信的人也具有共同的爱好,不写还真不行,于是来来往往没有中断。日子在写信中过去,或者说写信把日子延伸了。直到再也写不动的那天来到——手抖得厉害,毛笔把握不了,眼前迷蒙一片,个人的写信史方告终结。‎ 最后寄出的那一封信,末了会有颤颤巍巍的两个字:再见。‎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标题“来来往往”指的是信件的来来往往,作者回顾了自己的写信史,对和家人通信以及和刊物的信件来往进行了详写。‎ B. 作者对书信有着深厚的情感,文中“一封信如同一枚带壳的果实”将信件比喻为坚硬的果壳,表现了作者对信件隐私的重视。‎ C. “打开信封用并拢的食指和中指夹出”属于细节描写,作者在多年之后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深,足以看出他收到信件时内心的激动。‎ D.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信的势头过去了,文中对落满尘泥的邮筒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们不再写信的遗憾和对传统文化消失的谴责。‎ ‎8. 结合原文,请分析第二自然段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9. 请结合全文分析,探究“信”所寄寓的丰富内涵 ‎【答案】7. D 8. ①说明当年条件非常艰苦;②突出母亲的优秀品质,说明其对我成长的影响;③引出下文作者关于借来来往往的邮票,纾解相思的感发。 ‎ ‎9. ①寄托着身处异乡之人对亲人的思念,承载着人内心的秘密;②寄托着作者的文学理想和对理想的坚持;③寄寓着作者对旧时光、慢生活的依恋,以及眼下的生活态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 ,“对传统文化消失的谴责”错误,从文中“时之所轻,我之所重”、“我写信,故我快乐,至于别人写不写与我无干”等内容来看,作者只是有遗憾,并无“谴责”。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 第②段,依据“那时寄信要付八分钱的邮资”“让家人收到后把邮票泡在水里,水汤化了,邮戳也不见了,可以多次使用”可知,“有人授我一种省邮票的方法”指的是可让邮票多次使用,以节省邮票费的方法,故可看出当时经济条件相当艰难;‎ 依据“可是母亲不同意,她觉得持这种小伎俩的人成不了大事,此法也就得不到实施”可知,母亲不愿使用小伎俩以省钱,突出了母亲的美好品格和对我品格和成长的积极影响;‎ 依据“现在想来,为什么一个人会在小小的邮票上使心计下功夫……都缘于一个很深刻的原因,因为分离,因为天各一方”“在不同的空间里彼此思念,邮票功能就自然而然地行使了”“借来来往往的邮票,好解相思”可知,“有人授我一种省邮票的方法”还有引出下文,突出作者关于人们借来来往的邮票纾解相思的感悟。‎ 考生据此可以归纳出答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探究作者情感意蕴的能力。解答探究题,要注意有“我”有“思”,探索追旨。学生答题不可脱离文本、不可消极,要多角度考虑问题,敢于陈述自己见解,言之成理。‎ 探究“信”所寄寓的丰富内涵,即“信”所承载的情感。依据第二段“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也会请人代笔书写、代为读信,借来来往往的邮票,好解相思”可知,信寄托着人与人之间的思念情;‎ 依据第四段“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秘密,或大或小,不愿公开。信纸承载了秘密,装入信封,犹如一个安睡的婴儿”可知,信还承载着人内心的秘密;‎ 依据第五段“此后十年间就一直是写稿、寄稿、退稿,再写稿、再寄稿、再退稿。好在我自以为乐事,一以贯之”可知,信还寄托着作者对文学梦的坚持追寻;‎ 依据第六段“现在还写信的人,的确是有癖好了……说到底,还是对旧时光慢生活的依恋”“时之所轻,我之所重,这种与时错位的举动,是一种很私有的恋情,我写信,故我快乐”可知,信寄寓着作者对旧时光、慢生活的依恋、对眼下生活的态度。‎ 考生据此可以容易作答。‎ ‎【点睛】解答情感意蕴的探究题,要求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进行个性化理解与探究,虽然有一定开放性,但立足点还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故解题时,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等方面加以探究。考生可从文中摘选相关观点加以概括,也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适当延伸,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人也。少机警,有口辩。好交游豪杰,与高祖相结托,分义甚深。孝昌中,北州沦陷,子如携家口南奔肆州,为尔朱荣所礼遇。荣以子如明辩,能说时事,数遣奉使诣阙,多称旨,孝庄帝亦接待焉。葛荣之乱,相州孤危,荣遣子如间行入邺,助加防守。葛荣平,进爵为侯。元颢入洛,人情离阻,以子如曾守邺城,颇有恩信,乃令行相州事。颢平,征为金紫光禄大夫。‎ 尔朱荣之诛,子如知有变,自宫内突出。至荣宅,弃家随荣妻子与尔朱世隆等走出京城。世隆便欲还北,子如日:“若必走北,即恐变故随起,不如分兵守河桥,回军向京,出其不意,或可离溃。假不如心,犹足示有余力,使天下观听,惧我威强。”于是世隆还逼京城。高祖起义信都,世隆等知子如与高祖有旧,疑虑,出为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天平初年,除左仆射,与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共朝政,甚见信重。高祖镇晋阳,子如时往谒见,待之甚厚,并坐同食,从旦达暮,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 子如性滑稽,不治检裁,言戏秽亵,识者非之。而事姊有礼,抚诸兄子慈笃,当时名士并加钦爱,世以此称之。然素无鲠正,不能平心处物。世宗时,中尉崔暹、黄门郎崔季舒俱被任用。世宗崩,暹等赴晋阳。子如乃启显祖,言其罪恶,仍劝诛之。其后子如以马度关,为有司所奏。显祖引子如数让之,因此免宜。久之,犹以先帝之旧,拜太尉。齐天保三年十二月廿五日,以疾薨于邺城,时年六十四,谥曰文明。‎ ‎(节选自《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10. 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B. 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C. 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D. 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昌,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 B. 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为供职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命。‎ C. 崩,古代帝王、王后、侯王的死叫“崩”,大夫的死叫“卒”,士的死叫“不禄”。‎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子如能言善辩,擅于分析形势。他能说会道,多次被尔朱荣派去京城禀报情况;尔朱世隆逃出京城后想北归,他分析北归与回京两种情况,劝服他率兵攻击京城。‎ B. 司马子如重情重义,不顾个人安危。他曾投靠尔朱荣并受到重用,在尔朱荣被诛杀时,他从宫中直接奔到尔朱荣家,抛弃自己的家带着尔朱荣的妻子儿女等人逃出京城。‎ C. 司马子如喜好交游,高祖待他深厚。他喜欢和豪杰结交,和高祖情分匪浅;高祖镇守晋阳时,他前去投靠,和高祖一起吃饭,整日长谈,受到了高祖的礼遇。‎ D. 司马子如言行放诞,非常照顾家人。他生性善辩,行事不加以检点节制,受到人们的指责:但他侍奉姐姐、教养子侄都十分尽心,当时名流和世人因此称赞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葛荣之乱,相州孤危,荣遣子如间行入邺,助加防守。‎ ‎(2)其后子如以马度关,为有司所奏。显祖引子如数让之,因此免官。‎ ‎【答案】10. A 11. C 12. C ‎ ‎13. (1)葛荣叛乱时,相州孤立无援,、形势危急,尔朱荣派子如从小路进入邺城,帮助加强防守 ‎(2)后来子如骑马过关,被有关部门官员弹劾,显祖叫来子如责备他,他因此被罢免了官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 比较四个选项,只有两处断句不一致。依据“高祖入洛”,故“子如遣使”的目的应为“启贺”,故断句为“子如遣使启贺”,排除BC;依据“以为大行台尚书”应该是高祖任命子如为官,且是子如入京后发生的事情,而子如入京是“遣使启贺”后不久发生的,故可断句为“(子如)寻追赴京”,故排除D;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 C项,“侯王的死叫‘崩’”错误,侯王死叫“薨”。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C项,“他前去投靠”错误,依据第二段“高祖镇晋阳,子如时往谒见,待之甚厚,并坐同食,从旦达暮,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可知,子如只是经常去拜见高祖,而不是“投靠”,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乱:叛乱;间:抄小路,从小路走;入:到;加:加强。‎ ‎(2)以:用;度:度过;有司:有关部门、有关官员;为……所:引:找来、叫来;被;。让:责备。‎ ‎【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译文:‎ 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地的。‎ 子如年少时机敏,能言善辩,还喜欢交结豪杰,尤其是依托高祖后,两人的情义更是深重。孝昌中,北州沦陷,子如便携妻带子南逃肆州,受到尔朱荣的厚待。尔朱荣知道子如长于明辩,能分析形势,多次派遣他赴朝廷禀报情况,任务完成得很好,孝庄帝也曾接待过。葛荣叛乱,相州孤立无援,尔朱荣指令子如从小路赶赴邺城,助相州刺史防守。平定葛荣之乱,晋爵为侯。元颢进据洛陽后,人心动摇,朝廷认为子如曾防守过邺城,在当地极有威信,就命令他行相州刺史事。元颢被平定,子如被征召为金紫光禄大夫。‎ 尔朱荣被朝廷处死之前,子如知道事情会马上恶化,急忙溜出宫来,跑到尔朱荣家,带着尔朱氏的妻、子及尔朱世隆等逃出了京城。世隆想返归北地,子如不同意,说:“如果想逃往北方,恐怕变故会接踵而至,不如兵分两路,一路把守河桥,另一路直扑京城,出其不意,极有可能使敌溃散。假若未能随心所欲,但也很好地显现了自己的力量,集中了人们的视线,使其惧怕我的威势。”这样世隆就依子如之计进逼京师。高祖于信都举起义旗,尔朱世隆知子如与高祖关系密切,猜忌他,让他出任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慨,痛哭流涕陈述自己不能赴任的理由,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高祖进占洛陽,子如打发人带着礼物祝贺,还叙说两人往日的友情。很快被朝廷召回京师,任命为大行台尚书。天平初年,拜左仆射,与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人共同执掌朝政,因而甚得皇帝信任。高祖镇守晋陽,子如经常前去拜谒,所以高祖待他甚厚,并和他同桌吃饭,从早晨一直交谈到晚上,当他动身返京时,高祖和武明皇后都有馈赠。每次都是如此。‎ 子如幽默滑稽,说话不加裁剪,有时很是下流肮脏,因而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不过,他侍奉其姊甚为殷勤,抚育诸兄之子女极其慈爱,故得到当时名流的称颂,人们自然地引作了榜样。子如一向不耿直,也就不能平心待物。世宗时,中尉崔暹、黄门郎崔季舒等人均受重用。世宗驾崩后,崔暹等前往晋陽,子如趁机向显祖进言,诉说他们的罪恶,请求将其诛杀。不久,子如骑马过关,被有司劾奏。显祖多次责备子如,于是子如的官职就被免掉为宜。过了许久,朝廷认为子如为先帝的旧臣,就拜他做了太尉。齐天保三年十二月廿五日,‎ 因病而死于邺城,时年六十四,谥号文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①,交河使渐稀②。‎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③。‎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注]①合殿:即合欢殿,汉代宫殿名称。②交河:古城名,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③金微:古山名,此代指匈奴统治的地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中的“绝”字写王昭君因远嫁匈奴心怀怨恨,因此与汉元帝恩断义绝。‎ B. 颔联笔触洗练,刻画了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塞外时的悲苦孤单的形象。‎ C. 尾联借用对归雁的追随,表现了王昭君强烈的思乡怀土之情和身不由己的无奈。‎ D. 诗歌用词准确贴切,音韵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15. 诗歌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其妙处。‎ ‎【答案】14. A 15. ①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虚写汉朝土地上草色葱绿,绿意盎然,实写胡庭风沙肆虐、尘土飞扬,虚实结合,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又蕴含了王昭君对故土的思念之情。②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塞外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和想象中此时汉朝土地上青草茵茵、充满生机的景色对比,凸显了王昭君远离故土的幽怨悲凉。‎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A项,“王昭君因远嫁匈奴心怀怨恨,因此与汉元帝恩断义绝”错误,依据“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指皇上的恩德被画师毛延寿以丑画阻绝了机会,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蕴藉着弃捐之意、艾怨之心。“交河使渐稀”,是进一步阐明“恩中绝”的。昭君初嫁时,朝廷还时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来连使节也逐渐稀少了。足见皇帝已经将忠义之人忘却了,恩义断绝。故A项强加因果。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妙处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弄懂表层含意;二要把握句式特点(倒装句、互文句、对仗句、炼字句);三要关注表达技巧;四要注意句子位置(文首、文中、文末);五要注意情感态度。‎ 颈联“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作者以昭君角度写匈奴黄沙正飞,而想象中原汉朝已是绿草如茵,对比、想象、虚实结合,丰富了诗句内容,表现了王昭君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提示以环境做对比,一黄沙漫天,一绿草如茵,展现了王昭君远离故土的幽怨悲凉。‎ ‎【点睛】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辛弃疾的《永遇乐凉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千古江山 (6).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错字:谀、尊、酹、觅、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银幕巨制的信心。尽管这部电影在故事情节处理上略显生硬,人物形象刻画也不够立体,但是, ,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它没有像以往的好莱坞大片那样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全人类自发的、共同拯救地球的中国式科幻故事。受其影响,我们的科幻小说不会只在小圈子内部 。伴随着对影片原著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热议,一批新近亮相的国内中青年作家的科幻小说也纷纷登上热销榜,一派 。眼下,刘洋的《火星孤儿》、陈楸帆的《人生算法》、江波的《机器之门》等科幻新作纷纷出版。第四届科幻春晚开展得很好,被科幻迷们 。主办方“未来事务管理局”邀请了20多位海内外的优秀作家,以“故乡奥赛德”为主题,请他们为故乡写一篇科幻小说或者对“故乡”进行解读。( ‎ ‎ ),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力作,那么在视野边疆的拓展、题材手法的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的本土科幻小说,也可视作中国正借助流行文化铺展“仰望星空”的思考路径,成为推动读者不断突破对未来想象边界的工具。‎ ‎17.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银幕巨制的信心,也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 B.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有效提高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银幕巨制的信心。‎ C.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银幕巨制的信心,也有效提高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 D.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银幕巨制的信心不仅被增强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被有效提高了。‎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瑕不掩瑜 孤芳自赏 生机勃勃 津津乐道 B. 瑕不掩瑜 顾影自怜 朝气蓬勃 津津乐道 C. 瑕瑜互见 顾影自怜 生机勃勃 夸夸其谈 D. 瑕瑜互见 孤芳自赏 朝气蓬勃 夸夸其谈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流浪地球》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具有里程碑意义 B.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流浪地球》如果说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 C. 如果说《流浪地球》的里程碑意义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 D. 如果说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流浪地球》‎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分析原句,压缩主干:“《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撬动了活跃指数,也增强了信心”。显然,“撬动了活跃指数”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指数”,故排除A;‎ 再思考句间关系,是递进关系,分析内容,显然“增强信心”比“提升……指数”程度更轻,故应为“不仅增强了信心,也提升了活跃指数”,故排除B;‎ D项“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银幕巨制的信心不仅被增强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被有效提高了”偷换主语,且表达不流畅,故排除D,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依据“尽管这部电影在故事情节处理上略显生硬,人物形象刻画也不够立体,但是”和“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可知,句子强调虽有缺点,但缺点小于优点,故用“瑕不掩瑜”,排除CD;‎ 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依据“受其影响,我们的科幻小说不会只在小圈子内部”可知,句中指中国科幻小说不是自命不凡地自我欣赏,故用“孤芳自赏”,排除BC;‎ 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依据“一批新近亮相的国内中青年作家的科幻小说也纷纷登上热销榜,一派”可知,句意指国内科幻小说发展所呈现出的旺盛生命力,两个成语均可;‎ 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是说个不停。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依据“第四届科幻春晚开展得很好,被科幻迷们”可知,句子指科幻迷感兴趣地谈论,故用“津津乐道”好,排除CD。‎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依据“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力作,那么在视野边疆的拓展、题材手法的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的本土科幻小说,也可视作中国正借助流行文化铺展‘仰望星空’的思考路径,成为推动读者不断突破对未来想象边界的工具”,压缩主干:“成为标志性力作,那么本土科幻小说,也可视作思考路径,成为工具”,显然句中前面的主语不是后面的“本土科幻小说”,遵循异主关前原则,关联词“如果说”应放在句首,排除AB;‎ 依据“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力作”可知,前一句的末尾应该是“成为”的主语,主语《流浪地球》应放在句末。故排除C;‎ 故选D。‎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题可从三方面入手: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进入春季后,天气日渐转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种现象叫春困。冬天,人体受到低温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①_____,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发,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②_____,人体毛孔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加上温暖气温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③_____。‎ ‎【答案】 (1). 血液流动相对缓慢 (2). 随着气温升高 (3). 人们就会困倦思睡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前后语境考虑,第一空根据前面的“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可以推出应填写“血液流动相对缓慢”之类的句子;第二空根据“冬天,人体受到低温刺激”“进入春季后”和“人体毛孔血管开始舒张”等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随着气温的升高”之类的句子;第三空根据 “进入春季后,天气日渐转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加上温暖气温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等内容可知,可以填上“人们就会困倦思睡”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晚,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同时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不同于普罗大众对黑洞照片的“戏谑狂欢”,天文学家表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由于黑洞的存在,人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视界而形成的阴影,其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新月状光环。‎ ‎【答案】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晚,全球六地同时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审准题,然后审读原文依据,从中提取主要信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组合成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全文三句话,第一句话可压缩概括出时间、国家、事件和对象:“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晚”“全球六地同时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第二句话对比普罗大众对黑洞照片的态度,天文学家认为“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第三句话写“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的黑洞情况。整合三句话的意思,发现第三句内容可以合并进一二句话,故考生可以得出最后答案,注意“句子流畅,不超过65个字”。‎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雇主经常送东西给保姆。渐渐地,保姆做事不再那么上心,甚至反过来抱怨,说主人最近送自己的某件礼物不如之前的好。而这位保姆在前一个雇主家做事时,那一家的主人从不送她礼物,做得好就按家政公司的规定为保姆评五星,做得不好就投诉。虽一点情面不讲,但这位保姆反倒兢兢业业,客气礼貌,彼此相处融洽。‎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要有规则意识 同一个保姆,按规则与之相处,地工作兢兢业业,与雇主关系融治;经常送东西给地,她却做事越来越不上心,抱怨雇主送的东西不如原来好。由此可见规则意识很重要。‎ 规则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必要条件。经常送东西给保姆,让保姆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习惯了索取,一旦雇主送的东西不好,就会招致她的不满,进而影响她的工作态度;接规则做事,做得好就表扬,做得不好就投诉,让保姆时刻记得自己的职责,工作兢兢业业,也保证了与雇主关系的融洽。不但保姆与雇主之间是这样,其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规则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通法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行驶道路区分开,才保证了行人和车辆各自的路权,不至于有“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况发生。法律规定了公民拥有财产权,人们才可以拥有、支配自己的合法财产,互不侵犯。‎ 规则既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从楼道里“不准倒垃圾”的告示,到国家的成文法律,各种各样的规则保证了社会的健康运行。只有通过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发展。‎ 规则如此重要,可现实社会中总有人无视规则,有意无意地破坏它,妨害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动车上,随意霸占别人的座位,还振振有词地与人理论;为了让到了发车时刻的列车等待自己的亲人,竟然强行扒着车门,阻止发车,造成列车晚点;因为个人失误耽误了下车,强行要求司机在不到站点的情况下停车,遭到拒绝后竟然动手打人,造成惨剧发生……一件件一桩桩,都说明我们的社会规则意识还需要强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逐渐完善,规则体系日趋成熟,如何培养出与之相匹配的规则意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可以说,捍卫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道必答题。‎ 规则,让人与人和睦相处;规则,让社会健康发展;规则,让世界和平安定。无论技术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规则都是“基础设施”。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规则文明,点亮你我的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解答材料作文题要注意认真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把握材料的中心,精准把握作文的立意。这是一道以小故事为材料的作文题。同一个保姆,由于主人的行为方式不同,其表现也不同。经常送东西给保姆却招来抱怨,一点情面都不讲却相处融洽,其中的原因何在?前者是由于主人给保姆以恩惠,结果让保姆产生了心安理得、得寸进尺的心理;后者是由于主人按规则办事,保姆相应也要按规则办事,既无所谓“恩惠”,也就无所谓“怨恨”了。两者综合起来,给人的启发就是:做事应有一定方法,要遵循规则,若每个人都遵循规则,就能避免很多纠纷。‎ 参考立意:1.从保姆的角度立意:做人要知足,不能得寸进尺;做事要守规矩,懂得自己的职责。2.从主人的角度立意:好心不一定做成好事;行为处事要注意方法。3.从材料整体立意:做事不可没有规则意识。‎ 素材链接:‎ 理论素材:‎ ‎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②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爱尔兰]伯克 事实素材:‎ 元代学者许衡年轻时曾在盛夏时节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只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解渴呢?”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不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 适合本篇作文的结构建议: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那么怎么办好?我们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分成6段就可以了。在作文段落结构上,我的个人观点是考生要写“长短结合式”作文,即第一段:开篇点题,朴实稳重,切勿追求文采而游离于题目之外。第二段:第一个分论点,注意段首句的锤炼要扣住题目,举例论证不要讲人物事迹,要干净利落的引入论证观点,深入生活做深挖掘。第三段:总结上面的例证,做到由人及己,体现一个生活上的深挖掘。四段、五段同二、三两段,注意第四段的分论点不要和第二段的重合,必须体现一个逐层深入。第六段(最后一段):总结二——四段的内容,进而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扣住题目做到首尾呼应,结合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认识。这样的结构在高考阅卷时间紧张的前提下是非常容易抓住老师视线的。‎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句有:礼物不如之前的好、抱怨、保姆反倒兢兢业业、客气礼貌、彼此相处融洽。考生要注意关注以上关键词,把握保姆面对不同雇主的不同表现,这样就可以准确把握材料,精准审题立意。‎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