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试题六(实验班) 新人教A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试题六(实验班) 新人教A版

- 1 - 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试题(实验班)之六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过去数十年关于文明兴起的讨论很多,但近年来关于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这一问题也 赢得了较多关注。常见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气候论)是寻找气候变化与复杂社会 系统剧变之间的时空对应联系,将环境恶化作为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另一种方法(应变论) 强调人类应对压力的应变能力,将社会看作一套机制,具有处理外部挑战的内在能力。认为 社会变化是间断发生的,社会缓慢积累的过程会不时被突如其来的压力打断,并导致社会系 统的重组。后一种见解颇受支持,很多案例研究表明,社会常常修正其行为,以应对眼前的 危机,但很有可能的是,那些用来应对不断发生的短期危机的方法,可能并不能解决某些长 期且严重的问题。我们相信,对于认识过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两种方法都有价值。我们需 要了解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也需要估量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这些应对策略成败皆有 可能。 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也发生过多起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件,例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和石家河文化,突然表现为区城范围内考古物质文化的消失,人口骤降,而原因常常归结为 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环境的恶化。青铜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多起环境恶化事件,但并未导 致崩溃的发生,例如二里头国家,是在气候波动期成为一个区域强权的,而这时候很多地方 的人口在减少。二里头的兴起是应变理论很好的一个例证。首先,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在嵩 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这个选址策略能够抵御大规模的洪水,而很多低海拔地区的新 石器聚落很可能正是被洪水摧毁的,特别是长江流域。其次,黄河中游的农业流行种植多种 作物,包括粟、大豆、水稻、小麦等,这比其他地区种植水稻的单一农业体系更容易维持社 会生存,一个政权采取多种农业形式也有助于规避作物歉收的风险。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模式的分析结果,伊洛河流域二里头文化的人口,达到最大承载量的 78%,超过了最佳比率。二里头人比以往生产更多的食物,但使用的仍然是之前龙山晚期的那 些农业技术。二里头国家的统治者似乎有办法让更多的人更加努力地劳作。 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环境刷变的挑战、 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响。我们可能永远也 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 - 2 - 但通过足够丰富的考古资料,通过多学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 8000 多年以来社会 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上的诸多小村落文明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 系,我们称之为中国。 (摘编自陈星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过去数十年都只是在讨论文明兴起的问题,并没有涉及文明崩溃的讨论。 B.气候论和应变论既是研究文明兴起的方法,也是研究复杂社会和文明崩溃的常用方法。 C.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衰败是环境恶化造成的。 D.中国文明形成是一个长期、坎坷、复杂多样的过程,是由诸多小村落文明一步步转变 而来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气候论和应变论两个角度,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的问题。 B.文章将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例进行对比,为应变理论提供了 例证。 C.文章分析了二里头文明经受环境恶化考验的原因,证实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的重 要性。 D.文章先阐述了两种研究方法,然后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指向了对中国文明形成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应变论”将社会看作一套机制,认为社会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来应对眼前的危机。 B.二里头国家因处在嵩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从而避免了被洪水摧毁的危机。 C.二里头国家在气候波动期成为区域强权是因为作物种植的多样性规避了歉收的风险。 D.虽然我们难以彻底了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但可以清晰地认识社会进步的过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局外人 何君华 我刚把早报扔进垃圾桶就听见有人敲门。我说:“请进。” “你好,我是市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有人打电话向我们报告,说我们几个月前逃跑的一 只大猩猩跑到了你们这里。我们是过来核实的。”来人亮明目的,并出示了一张工作证。 我接过工作证,朝来人看了一眼,坚定地说:“我们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大猩猩,你们肯定 是搞错了。” - 3 - “不可能搞错,”来人肯定地说,“我们有举报人拍的照片。虽然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很 不清楚,但我肯定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大猩猩。” 来人递给我一张用针式打印机打印的彩色图片。我接过来一看,发现画面中的确有一只 大猩猩,它正安静地坐在一间狭小的格子间里。 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写字楼,写字楼里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一 模一样的格子间。来人当然不能因为这样一张毫无说服力的照片就断定他要找的大猩猩在我 们这里。 我摊开双手表示不解:“这能说明什么呢?” 来人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跟身后的人说了一句:“叫举报人进来。” 只见我们楼层的一位保洁工走了进来。她看了我一眼,然后指着办公室西侧最后一个格 子间说:“艾经理,它就在那里。” 我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发现果然有只大猩猩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看起来,它已经在 那里呆了很久了。 大猩猩听见我们走近的脚步声,慢慢抬起头。很快,它就认出了熟悉的动物管理员的橘 黄色工作服。它低下头,挥起大掌极其愤怒地拍了两下桌子,然后极不情愿地站起来,垂头 丧气地跟穿橘黄色工作服的人走了。 我对我们办公室闯进来一只大猩猩竟然无人察觉这件事感到震惊不已。我恼怒地逼问所 有正在低头噼里啪啦打字的职员:“你们成天都在干什么,屋里闯进来一只大猩猩居然都不知 道?”但是除了离我最近的两个职员站了起来,其他人几乎毫无反应,他们仍在低头噼里啪 啦地敲击电脑键盘。 其中一个站起来的职员跟我说:“艾经理,我正在处理一份报表。” 另一个跟我说:“我正在打印一份重要的文件。” 其他人似乎根本不知道我正在咆哮,就像不知道刚才市动物园来人带走了一只大猩猩, 而他们已经跟它共处了很久一样。我只好气咻咻地质问保洁工:“你怎么搞的?发现了大猩猩 也不向我汇报?” “艾经理,你总是很忙。你知道的,我去过你的办公室,但是你一直没有抬起头。”保洁 工无奈地说。 “你是怎么发现它的?”我继续问道。 “那天我低头拖地的时候,发现一双赤脚。抬头一看,发现是一只大猩猩。我想起市动 物园登的广告,便立即向你汇报,但是你根本没有理睬我。我只好打电话通知了动物园。”保 - 4 - 洁工说,“他们记下了我的报告,但是并没有立即派人来。他们说,有太多市民给他们打电话 了,他们得一个一个核实。” “你发现它多久了?”我问道。 “三个月了。” “三个月了?”我大吃一惊。 “是的。我等了些日子,动物园一直没有联系我。我想他们恐怕一时半会儿不会派人过 来。因为,就像他们说的,实在有太多市民向他们报告各种线索了。我只好拍了张照片作为 证据寄给动物园。这次,他们终于派人过来了。”保洁工不紧不慢地说。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是一个紧急通知,让我立即起草一份函件。我陷进椅子 里,像所有人一样头也不抬地忙了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中的保洁工看似不起眼,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小说中她不是“局外人”, 她发现格子间里的大猩猩并报告动物园,与其他人构成对比。 B.小说开头“我”把早报扔进垃圾桶这一细节寓意深刻,报纸是人与外界联系的媒介,“我” 把早报扔进垃圾桶,暗示“我”对外界无力关心。 C.小说划线部分属于环境描写,城市里办公室、格子间全都一模一杨,说明现代城市生 活整齐划一、井井有条,呈现出典型的现代城市生活背景。 D.小说中“我”虽然很关心大猩猩事件,想弄清来龙去脉,但当电话铃响起以后,“我” 不知不觉又“陷进椅子里”,故事戛然而止但发人深省。 5.小说中刻画的“局外人”群像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说设计一只大猩猩躲在公司格子间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一 9 题。 材料一: 2014 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分别为 45.7%、74.3%、83.3%、86.4%。相比之下,财新网的一篇报道提到, 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 25%,德国的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 15%以下,澳大利亚仅为 1.3%。 在诱发近视的三大因素(遗传、环境、营养)中,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环境对近视眼的发生影 响最大。2015 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息息相关。 研究显示,孩子在户外干什么不重要,无论运动、野餐,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多,近视发病率 就低。 (摘自“腾讯新闻网”) 材料二: 数据表明,不管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存在眼健康的问题。而学龄前的孩子(0~6 岁),更 多的是非近视性的眼部问题,如远视、散光、斜视、弱视等,这主要跟生理性的状态或者是先 天性的发育有关。学龄期的孩子眼健康问题在小学(7 到 13 岁)和中学(14 岁到 17 岁)都比之 前的一个阶段有了极大的增长。在这些问题里面,近视成为了主要的问题,到中学时近视患病 率达到了 66.75%。这可能与孩子学习压力增加、电子屏幕使用增多有关,同时也说明了近视眼 往往是在学校教育阶段逐渐出现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应给予重视,尽量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 生。 (摘自《爱眼日:中国青少年眼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三: 3 月 20 日,由《健康时报》主办的“科学护眼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活动启动,解放军总医 院眼科副主任李晓陵在启动仪式中指出,电子产品是青少年近视高发的罪魁祸首。 “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带来工作便利和生活娱乐的同时,也给眼健康造 成了巨大伤害。”李晓陵介绍说,数据显示,在我国 0~6 岁的孩子中,有 66.6%从 4 岁就开始接 触电子产品,每天玩平板电脑或手机的时间为 1.5 小时至 2 小时。而各类电子产品发出的可见 光中,都含有大量不规则频率的短波蓝光,长时间照射会对眼睛造成饬害。 (摘自 2017 年 3 月 21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在当下中国,人们对视觉健康危机可能严重低估了。实际上,青少年近视发病情况正在逐 年恶化,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都超过 70%,并逐年增加。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 - 6 - 居世界第一位。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 2020 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有可能高达 7 亿人, 患有高度近视的人口将达到 5000 万左右。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 视力要求的劳动力都可能面临较大缺口。 与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不对称的,是与国民视觉健康相关的研究十分缺乏,多偏向眼科疾 病治疗,对人群视觉健康方面的研究很少。公众关于视觉健康的知识十分匮乏。比如在晃动的 车上看书、看手机和视频是非常伤害眼睛的,但许多孩子和家长不以为然,社会與论往往还认 为这是爱学习的表现。还有,儿童 5 岁前视力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能过度用眼。而“不 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教,使得孩子们早早地用眼,有些家长非常自豪地夸耀自己的孩子很小 就会无师自通地玩手机、电脑,浑然不知荧光将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让孩子的视 力健康输在了起跑线上。 现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还不算晚。新加坡保障青少年视觉健康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新 加坡的青少年近视率也长期高居不下。21 世纪初,7 岁儿童的近视率超过 20%,超过 70%的大学 生需要佩戴眼镜。新加坡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将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同国家安全、社 会创新等发展问题联系起来。2001 年,新加坡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创立了国家近视预防项目。 该项目旨在为全体青少年进行视力普查、健康教育并建立新加坡近视档案。并且,该项目特别 强调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重要作用,将课外活动时间作为考核公立学校的重要指标。2011 年, 新加坡基于 6 年的调查数据宣布,2005~2011 年青少年近视率首次下降了 5%。 (摘自 2017 年 5 月 24 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从小学到大学呈递增的趋势,并且远高于欧美发 达国家。 B.材料二说明,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存在眼健康的问题,但到中学阶段近视是其中主要 的问题。 C 材料三强调,要杜绝孩子使用各类电子产品,因为这些电子产品是青少年近视高发的罪 魁祸首。 D 材料四以新加坡的做法为例,说明我们国家也应马上行动起来,切实呵护青少年的视觉 健康。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 学龄期孩子的眼健康问题与学习压力增加、电子屏幕使用增多有关,跟先天性的发育 没有任何关系。 - 7 - B. 科学家普遍认为环境是诱发近视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 发病率成反比。 C.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发出的可见光中不再含有不规则频率的短波蓝光,就不会对 眼睛造成伤害。 D. 目前,我国公众关于视觉健康的知识十分匮乏,也是造成孩子的视力健康输在起跑线 上的原因之一。 E. 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来保障青少年视觉健康,将来我国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 将难以发展。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保障我国青少年视觉健康需要注意的问题(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父守遇,郑州防御判官。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 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契 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 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汉初,加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周祖征 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京城扰乱,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周广 顺初,加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翌日,兼参知枢密院事。郊祀..毕,进位左仆 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 师还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位加开府仪同 三司封萧国公。 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戴,自陈桥还府署。时质方就食阁中,太祖入,对之呜咽流涕, 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 - 8 - 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与浦等降阶受命。宋初,加兼侍中,罢参知枢密..。俄被疾,太祖 征泽、潞,幸其第,赐黄金器二百两、银器千两、绢二千匹、钱二百万。 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礼毕,进封鲁国公。二年正月,罢为太子太傅..。 九月,卒,年五十四。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质性卞急,好面折人。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身没, 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太宗亦 尝称之曰:“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从子校书郎杲求奏迁秩,质作诗晓之,时人传诵以为劝戒。 (《宋史·范质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部分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师还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 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B.师还/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 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C.师还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 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D.师还/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 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1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尚书》,又称《书》,是“三坟五典”遗留著作。“五经”、“六艺”中都包含这部作品,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郊祀,中国古代君王举行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年中某些重要的时日,君王带领 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上天,为百姓和国家祈福。 C.枢密,即枢密院,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其行政掌管为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 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D.太傅,皇帝或皇储的老师,在古代品级很高,常为“三公”之一。西周开始设置,在 各个朝代权柄大小不同,有时甚至为虚衔。 1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范质生于仕宦之家,很有文采。父亲范守遇,曾任郑州防御判官。范质九岁就能写文 章,后来因为文章写得好得到桑维翰的赏识。 - 9 - B.范质才能出众,先后得君主恩赏。周祖曾解衣给他穿;世宗曾赏赐百万钱,让他看病买 药;宋太祖也曾亲自到他家看望他,并赐予财物。 C.范质勇于担当,临危不惧。少帝时他担心机密被泄露,独自起草诏命;面对军校的威 胁,他不为所动,宋太祖呵斥属下后,范质才勉强表示臣服。 D.范质性格急躁,为官清廉不徇私。范质喜欢当面折辱别人,为官以廉洁耿介自守,不 曾接受各方人士的馈赠,也曾拒绝侄子的非分之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黄华: 菊花。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开篇以雨后蝉鸣比兴。诗人病愈登亭,心情轻快,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 快的鸣叫。 B.颔联极写归思之深、之切。因生病不得不停止饮酒,所以,浓重的乡愁只能借归乡梦 暂得缓解。 C.颈联下句,化用白居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而来。白诗着眼于枯而复荣的春 草,喻别情之盛;贺诗写的却是荣而复枯的秋草,暗喻失意之恨。 D.“秋风发上生”化用李贺的“秋风白”一句却更为新巧,不仅指秋风吹白了头发,又 有秋风萧萧的萧瑟之感,暗示诗人凄冷的情怀。 - 10 - E.综观全诗,颔联中“无限情”包含了诗人思归而不得归之憾、多病之愁、迟暮之感和 失意之恨。 15.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 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 南 下 进 扰 , 国 家 的 耻 辱 随 着 时 光 的 流 逝 而 渐 渐 地 被 人 们 淡 忘 了 的 句 子 是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表达了 同样的伟大情怀。 第 II 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居安思危,绝不能 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②明代清官史事展览馆的文史资料,详尽记载了明代官员犯颜直谏,兴利除弊....,赢得吏 民称赞的故事。 ③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 日里席不暇暖....。 ④元代画家黄公望是画雪高手,他擅长在极短时间内用水墨勾勒出大雪初霁后的世界, 笔势斩截,倚马可待....。 ⑤现今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学富五车....,违背了经典解读的基本原则,对经典进行随意性 解读,造成了不良的文化影响。 ⑥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三坊七巷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 - 11 - 石”,游览者不绝如缕....。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从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看,在中国未来的 10 年内依然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可是这 个行业需要洗牌,需要价格和利润回归正常。 B.在“雪龙”号进入北极圈后,科考队将在楚科奇海进行综合调查,回收一套沉积物捕 获器,并完成 4~6 个冰站的多学科综合考察任务。 C.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 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呈现与利用。 D.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 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19.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苏轼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用“仆”。 B.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则称“先慈”。 C.信末的祝福语,可用“斗山安仰”“福禄双全”。 D.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 15 个字。(6 分) “酸碱体质说”是一条流传甚广的“伪科学理论”,传播人体“酸碱体质说”最大的动力 来 自 于 利 益 , 这 一 “ 理 论 ” 反 复 被 提 起 的 目 的 只 有 一 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X 山泉,XX 藻商品都炒作过自身的 “ 弱 碱 性 ” , 声 称 通 过 饮 用 或 服 用 就 可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 碱 失 衡 并 不 容 易 发 生 。 伪 科 学 在 传 播 过 程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酸性体质易致癌的传言。 21. 高一(3)班的王老师要把学生写的文章编成一个集子。他先把这些文章分为若干 组,然后为每组文章拟一个标题。下面是其中一组中的部分篇目,请你根据这些篇目,替王 老师拟一个标题,并说明命题理由。标题不超过 6 个字,理由不超过 50 个字。(6 分) 《谁的青春不寂寞》《我是快乐的小鸟》《回忆·迷途·寻梦》 《同桌谢洛特的烦恼》 - 12 -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如今的大学校园,“懒人经济”蓬勃兴起,在校生只需在线下单、不出寝室,就能享受上 门服务、满足日常所需。不但各种“跑腿”服务随处可见,甚至同学之间也出现了雇佣现象。 近日,有学校号召在校生举报订餐、送餐情况,对外卖一禁了之。这样的做法,引起坊间热 议。“懒人经济”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甲说:“‘懒人经济’” 提供了生活便利,哪怕食堂打烊也不怕;再说食堂的饭菜也不见 得比外卖的好。” 乙说:“外卖食品安全难保障,外来垃圾影响校园卫生,让学校管理难度变大, 所以‘懒 人经济’弊端多多。” 丙说:“‘懒人经济’节约了时间,可以让人有更充足的时间学习、工作。” 丁说:“‘懒人经济’ 助长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折射出年轻一代精神状态的萎靡,这样 的状况让人担忧。” 戊说:“有需求才有市场。在互联网时代,“懒人经济”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怎能一禁了 之?” ……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六.作文(60 分)(请用黑色字体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方格内书写) - 13 - - 14 - - 15 - 参考答案 1.D(A“并没有涉及文明崩溃的讨论”错误,原文“也赢得了较多关注”说明以前也有讨 论,只是关注度不高。B 气候论和应变论是研究复杂社会和文明崩溃的常用方法。C 从原文“原 因常常归结为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环境的恶化。青铜器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多起环境恶化 事件,但并未导致崩溃的发生”可知强调的是不能简单把环境的恶化归结为红山文化、良渚 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衰败的原因) 2.A(文章从应变论角度较为深入地阐述了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 3.C(归纳不全面,文中有两个原因,一是选址,二是作物种植多样性) 4.C(“一模一样”暗示的是现代城市生活单调乏味,而不是井井有条) 5.生活单调忙碌。整天忙于处理各种事务,生存环境单一,生活单调。对外界不关心。 办公室闯进来一头大猩猩,竟然无人觉察。漠然、冷淡。只顾忙自己的事,对“我”的咆哮 毫无反应。(答出三点给满分) 6.大猩猩在格子间三个月,除了保洁工,没有其他人察觉,这一情节荒诞离奇,同时饶 有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办公室闯进来一头大猩猩,除了保洁工,办 公室其他人竟然没有察觉,突显办公室职员“局外人”的人物特征。荒诞的情节反映的是荒 诞的现实,这一情节集中反映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人与世界的隔膜,有力突显了小说主旨。(每 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7.C(“ 杜绝孩子使用各类电子产品 ” 绝对化,应为减少使用) ) 8. B D (A. “ 跟先天性的发育没有任何关系 ” 主观臆断。 C. 该项理解属无中生有。 E.“ 将来我国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将难以发展 ” 夸大其词。) ) 9. 政府应该高度关注并重视青少年视觉健康, , 加强视觉健康的相关研究。 家长应学 习视觉健康的相关知识,避免孩子过度用眼。 学校要注意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并对青 少年进行视觉健康教育。 青少年也要增强健康用眼的意识, , 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10.D( 师还,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顾命。 恭帝嗣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 11.A ( “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 为《春秋》而非《尚书》) 12.C ( “临危不惧”错,原文这样说: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与浦等降 阶受命。 ) 13. (1)周太祖(郭威)在外征讨叛乱,每次朝廷派使者拿着诏书处理军事,都符合当 时的情况。 - 16 - (2)宰辅之中能循规蹈矩、慎重使用名爵 和车服、坚持廉洁自守的人,没有能超过范 质的,他只是欠周世宗一死,真是太可惜了。 ” 14. AB ( A 开篇没有“比”的手法。 B “因生病不得不停止饮酒”错,原句应解为 病愈后频频把盏,借酒排遣深重的思乡之愁,另外,此联两句也非因果关系。) 15. 意境营造: 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 营造出凄清萧瑟的 意境; 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 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 章法结构: 本诗一、三联写景, 二、四联抒情, , 两者穿插交错, 景情转换灵动自然; 杜诗前两联写景, 后两联抒情, 由景及情, 层次清晰。 16.(1)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 答案:D 如履薄冰。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此处使 用正确。兴利除弊:兴办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 事业,除去各种弊端,此处使用正确。席不暇 暖:形容事务繁忙。此处望文生义。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 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此处成语使用对象错误。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此处 使用正确。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望文生义。 18. 答案:B A 项成分残缺,“依然 ”前缺主语。C 项,搭配不当。 “挖掘”与“造诣” 搭配不当。D 项中途易辙。前句的主语是 “ 博览会 ” ,尚无谓语部分,后面就改成了以 “ 游客 ” 为主语。 19. 答案:C 。 “ 斗山安仰 ” 用于挽联, “ 福禄双全 ” 用语贺寿。 20. 答案: 就是推销自己的商品 就可以平衡体内的酸碱性 常常加入一些夸大其词的元 素 (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1)示例:成长心语(青春五味瓶)(3 分) (2)示例一:(成长心语)从所给篇目可以看出,这一组文章表现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 的感受。他们把寂寞、烦恼等思想情感诉诸笔端。 示例二:(青春五味瓶)从所给篇目可以看出,这一组文章记录了学生们的青春时光。阅 读这一组文章,能感受到青春的各种“味道”。(3 分) 22.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