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开滦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 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结构、形象的使用、体类的传统中,从它的价值、作用等各方面去品评和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情,说是昨天晚上秋风把我楼前树上的树叶吹得凋零了,今天我登上高楼远望天涯,却看不见我所怀念的人。但是王国维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宝贵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物象引发感动又涵盖事象引起感动。 B.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到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C.读明月是明月,读清风是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的,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且重点论述后者。 B.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C.文章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D.文章段落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力。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能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在观看了反映大桥建设情况的视频后,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先后致辞。 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韩正在开通仪式致辞中表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2009年12月15日,国务院经评估后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大桥将于2018年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 ,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6700米,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1.5亿欧元咨询费。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大桥标准沉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约4.4万吨。另外,沉管还要在12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TEC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材料三: 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历时7年多,是中国经济实力、科研水平和民族精神的综合体现。 B.东、西人工岛跨度长达6.7公里,安装对接水下沉管的核心技术完全靠中国自主研发。 C.彭博新闻社不仅关注港珠澳大桥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 D.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对其成本回收及未来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高度评价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巨大意义。 B.港珠澳大桥通车,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产业合作也将更加便利。 C.沿着港珠澳大桥去珠江东岸,乘客会先看到江海景色,然后才能体验海底行车。 D.各国媒体都关注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视其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高科技中心。 6.材料二、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黎明前夜 陈德鸿 大勇说,娘,回吧。 娘抓住大勇的右手说,到西风口寻找到你弟,就让他回家来。一时走不脱,也让他寻机跑回来。娘顿了顿,又说,你爹这一没,日子眼瞅就过不下去了。 大勇抽出手,揩了揩娘脸上的泪说,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 娘蹒跚着回了屋,一会儿又跑出来,冲走远的大勇喊,路上千万当心,寻不到,就早点回家。 走到村外一片收割后的田野时,大勇停下来,在地头找到一个写着父亲名字的木橛,就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小勇啊,咱家有地了,是政府分的,哥使不上力,你回来帮哥种吧! 第二天傍晚,大勇赶到西风口时,长长的队伍仍在不停地过着,土道旁,挤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 大勇挤进人群,看着队伍中一张张稍纵即逝的脸,犯起愁来,这可上哪儿找小勇啊!听说兵是从昨天开始过的,小勇也不知过去了没有。 大勇想了想,也学旁人从队伍边拽出一个兵问,同,同志,我向你打听个人? 兵停住脚,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 叫赵小勇,是,是3纵的。 不认识,兵摇摇头,3纵还没过来,你再等等吧。 大勇舒了口气,刚在离土道不远的一个土墙边坐下来,一个40多岁的男人便挤坐在他旁边。 大勇往边上挪了挪,男人又挤过来,说,兄弟,俺姓韩,刚才你和那个长官的话俺都听到了,俺儿子也是3纵的。 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那地方我去过,有个牲口市。大勇问,那边的地也分了? 分了,分了。我这次找儿子,就是告诉他这件事。这回家里有地了,俺再倒腾点牲口啥的,日子就更好了。 家里还有啥人,能忙过来?大勇问。 家里还有个小的,不顶啥事。他娘病在炕上好几年了。男人说,俺一个人,多点辛苦就是了。 看着男人满足的笑意,大勇忽然想起来,前年在马家洼买骡子时,曾经和这个男人打过交道。 那时,大勇相中了一头骡子,这个男人要价15个大洋。大勇磨了半天,男人死活不吐口。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一个年轻人突然把男人拉到一边,互相把手伸进对方的袖子里……大勇急了,拽过男人说,15个大洋,这骡子我要了。到家没几天,大勇发现这骡子走路爱往右边去,找来八爷一看,说是骡子左眼受过伤。听大勇讲了买骡子时的情况,八爷说,你这是让人唬了,那是爷俩,专好下扣子。 见大勇不吭声,男人说,我儿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呢! 大勇愣了愣,问,你这次来,是想把儿子叫回家去帮你? 男人撇了撇嘴说,那哪行啊,俺就是想儿子,让他对家里放心,告诉他在部队好好干,全国都解放了再回来。 大勇尴尬地笑了笑,不吭声了。 半夜时,许多汽车和马拉的炮车驶过之后,又开始过起长长的队伍。男人问了几个兵,高兴地对大勇说,这是3纵的,咱俩精神点,互相帮衬着打听。 天快亮时,男人找到大勇说,兄弟,你慢慢打听着,我,我回家了。 咋?大勇一边盯着队伍,一边问。 俺儿,俺儿他没了。男人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大勇不知怎样安慰男人,只是用右手轻轻拍着男人的肩膀。 过了好久,男人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踉踉跄跄边走边说,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走了几步,男人又折回来,对大勇说,兄弟,那事对不住了。等回去,俺给你寻头好的送家去,换回那头病骡子…… 男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大勇才回过神了,泪水早已湿了眼睛。 快中午时,大勇终于看到了扛着机枪的小勇。 小勇吃惊地摇着大勇的右手问,哥,你的左手呢? 大勇含糊着说,我这只右手也啥都能干,不耽误事儿。 小勇问,爹娘都好吗? 都好,都好,地也分了,咱家分了20多亩呢。大勇说,爹妈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家里不用你操心,在部队上好好干,不解放全国不许回家。 大勇往家走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 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光荣牺牲。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标题暗示意义明显,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B.开头对大勇的语言描写,点明了其寻找弟弟回家的真实目的,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C.小说安排大勇和韩姓男子巧遇,巧妙的绾结了两个家庭的故事,使情节更具有真实性。 D.以赵小勇牺牲结尾,既呼应小说的开头,又交代了人物的归宿,使小说完整且有张力。 8.联系全文概括分析“韩姓男子”的形象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征军谘祭酒,居丹徒之京口。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 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方当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若思雍容,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册赠车骑将军。 (选自《晋书·祖逖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B.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C.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D.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字主要用于他称,一般男子18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B.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此处指的是西晋的首都洛阳。 C.孝廉是汉代察举考试科目,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明清时是举人的雅称。 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其中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其也被用来借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祖逖轻财好侠。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财务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都很敬重他。 B.祖逖心怀仁慈。京师大乱,他率领素不相识的数百平民避难,将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C.祖逖志在恢复。受命北伐后,他率众渡江,船到江心时,击楫立誓要扫清中原,大家都为之慨叹。 D.祖逖深得民心。收复河南后,他休养生息,爱护百姓。耆老们流着眼泪赞扬祖逖是他们的父母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苦 战 行 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 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 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宝应元年为阵亡的马将军而作。上元二年段子璋反,陷遂州、绵州。杜甫在成都,与马将军在成都锦江握别,随后马将军领兵讨伐段子璋,苦战身亡。②伏波:后汉光武帝时,马援拜伏波将军。③臆: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题中,“苦战”是对马将军在沙场苦战的概话,“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B.诗歌首句直接点明马将军的经历,第二句他以伏波将军后代自称,颇有自豪感。 C.第三句中用干戈比喻战争,说战争还未结束,马将军便在沙场阵亡,令人痛心。 D.作者与马将军分别时,天上一片孤云,如今能看到孤云,却再也看不到马将军了。 15.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马将军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和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 《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象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___________,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十年来,中国从___________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__________的变化。四十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刻。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_________的教师爷。我们只有( ),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就新的辉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惊天动地 指手画脚 B.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翻天覆地 颐指气使 C.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 D.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累计吸引外资超过约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B.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C.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D.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回望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B.不忘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成功历史 C.继续迈开改革开放的有力步伐 D.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 20、下列句中词语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腾蛟起凤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徐孺下陈番之榻 D、窜梁鸿于海曲 21、下列特殊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彼且恶乎待哉 C、童子何知 D、纤歌凝而白云遏 22.下面是某同学在母校举办个人画展中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两处必须删去,请找出;其中有三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六年前,我成为美术学院众多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今天,作为画坛上的后起之秀,我能再次光临母校,举办个人画展,感到非常荣幸。正是母校严谨治学的精神才有了我今天的建树,有了母校的大力支持,我对此次画展成功举办充满了信心。画展结束后,所有作品将免费赠送给母校,以感谢母校给予的培养教育。 必须删去的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体的三处: (1)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2017年5月31日,肯尼亚人心中的“一号工程”蒙内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蒙内铁路的建设全部采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和管理”,是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②丁秋歌生于1966年,长在河南农村。在她年轻时,从没想过在2018年,52岁的自己还能出国旅游。出国之前女儿小张曾担心过语言问题。小张说:“家里人都不会讲英语,我还准备了很多翻译的工具,但发现当地中国游客不少,许多商家也会讲中文”。 ③敞开大门,形成对流,新鲜空气吹进来,中国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更加坚定。 ——人民日报《开放是中国当代鲜明的标志》 改革开放推动了越来越多中国人走出国门,同时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繁盛,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如何自信的与世界交流有了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C.歪曲文义。“从表面上去理解的,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错。原文是“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二个层次也是从表面上去理解开始的,不过是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 2.B(“对比论证”错。) 3.D(A.歪曲文义。原文为“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而非无原则的背离。B扩大范围。本文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C.歪曲文义。 “一位读者” “多位读者”错误。孔子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它的含义,而非感动的人数众多。) 4.A(理解错误,09年到18年是8年多,施工建设应到正式通车运营为止) 5.D(张冠李戴,应是大湾区经济圈) 6.材料二主要从多方面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背景,突出介绍了海底隧道沉管对接的建设成就;材料三报道侧重各国媒体对大桥建设通车的关注,突出其对大湾区经济圈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6 分,每条 3 分。意思对即可) 7.C(3分)(使情节更具有戏剧性) 8.①识大体、明大义,支持革命,具有家国情怀。儿子“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这令他非常自豪;他让儿子继续呆在部队并不是为了立功,而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在儿子光荣牺牲之后仍能识大体、明大义。 ②狭隘的小农意识,自私狡猾。他在卖骡子时欺骗过赵大勇。 ③淳朴、善良。主动和大勇搭讪,互相帮衬找人;得知儿子死讯后仍然再找到大勇告别才离开;儿子死了,虽然悲伤却并不怨恨别人。 ④知错能改。跟大勇道歉,承诺大勇换回那头病骡子。(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4分)①口语化特点(或质朴自然)。如“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②多用短句。如大勇和韩姓男人的对话“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③不事雕琢的白描艺术,文章几乎没有使用修辞。④用词准确,细节传神。如“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 (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D(3分)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禀,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11.A(3分)(字主要用于他称,一般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 12.B(3分)(“素不相识的数百平民”错,原文是“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 13.(1)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广泛的涉猎古今史实,每来往京城时,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辅佐国家的才能。(书记,泛指书籍;该,广博、完备;赞,辅佐、帮助;才具,才能。以上每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趁机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趁机;与,给;报,答复,给回信;听,听任、听凭。以上每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文言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直到十四五岁,还没有读书,他的哥哥们常为他担忧。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广泛的涉猎古今史实,每来往京城时,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辅佐国家的才能。后来他乔迁平阳郡居住。24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和秀才,他都不接受。等到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敬重他,推举他做流民首领。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被征为军谘祭酒,率部屯驻京口(治今江苏镇江)。 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只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并且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仍然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返。”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黄河沿岸先前有子弟在胡人那里做人质的坞堡主,祖逖听任他们从属两方,有时还会派出小股部队,伪装抄略这些坞堡,以表明他们并未归附晋朝。诸坞感恩戴德,经常帮助北伐军刺探情报。祖逖因此在战场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屡破赵军。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 一次,他设宴招待当地耆老。耆老都流着眼泪道:“我们老了,却能得到祖将军这样的父母官,虽死无憾。”他就是这样深得民心。 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趁机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正当祖逖要率师渡河,扫清冀、朔二州的敌寇时,朝廷准备派遣戴若思来为都督。豫州刺史祖逖认为戴渊是吴地人(渊,广陵人;广陵,故吳王濞都也),虽具有才能和名望,但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远见卓识;而且自己披荆斩棘,收复河南失地,而戴渊却从从容容,突然前来坐享其成,心中怏怏不乐。不久,祖逖便在雍丘病逝,时年五十六岁。 祖逖死后,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谯国、粱国之间的百姓都为祖逖建立祠堂。晋元帝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 14.C(C.干戈为借代。) 15.(6分)对马将军为国捐躯的赞颂。诗中称马将军为“壮士”,说他“苦战身死”,表达了对马将军爱国之情的赞颂。(2分)对马将军牺牲的感叹悲伤。马将军牺牲后,作者感叹痛惜,以至“伤精魂”。(2分)对马将军的怀念。去年与马将军临江握别时的场景深深的刻在作者脑中,现在回想起马将军,依然悲痛不已。(2分)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7. B(砥砺奋进,形容在磨练中奋勇前进;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这里“宵衣旰食”对象使用错误。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表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状况,用“一穷二白”比较合适。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这里修饰“变化”,应用翻天覆地。颐指气使,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划。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这里重在表现外国对中国改革的傲慢态度。见习近平主席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18. C(原文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超过”后跟确数,“左右”赘余;一处是“不仅造福了世界,业发展了自己”,语序不当,应该为“ 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19. A(联系前文“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得出结论应旨在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所以排除B项;考虑后文“从中总结经验”,从步伐或精神中总结经验搭配不当,所以排除C和D项。) 20. B 21 D 22 “众多或莘莘”删去;“免费”删去。“后起之秀”改为“新人或晚辈”;“光临” 改为“回到”;“建树” 改为“进步”。 23. 【审题立意指导】 1.材料一内容是中国铁路企业凭借自身的科技实力,成功的实现了全产业链走出去的目的。材料二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示了走出国门的感受,展现了我国的影响力以及人们渴望与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材料三引用人民日报的评论,表明了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态度。此外材料二中丁秋歌出国旅游,发现那个地方有人说中国话,而中国语言可以是一个文化的象征或者是文化的代表。而第三则材料可以理解为大国从容的气度,坚定的或者开放的心态,自信的心态,坚定的意志等等。 2.多则材料作文立意要求原则为“求同”及“综合”,即学生写作要将三则材料统一起来,题目必须具有统一性。 3.写作任务:你对如何自信的与世界交流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4.最佳立意示范: (1)《我的祖国厉害了》,第一个分论点:我的祖国科技强大,帮助落后的国家,具有世界情怀,第二:我的祖国的文化在异域开花结果,第三:我的祖国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 (2)《自信地走向远方》,第一个分论点:带着高科技,走向异域;第二:带着民族文化,自豪地走向异域;第三:带着开放的心态,与世界融合的态度走向远方。 (3)《讲中国故事,与世界对话》,第一个分论点:展中国技术,助世界发展;第二:展中国文化,引世界向往;第三:展中国风采,唤世界期待。 注意:这篇文章,应站在国外的角度展开论述,切忌学生只站在国内的角度谈论写祖国的伟大,比如说我国技术先进了,我们经济上去了,我们在传播我们的文化等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