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强力输出物质商品、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摘编自刘焕明《人民日报》2018年3月14日07版,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 这是 “文化全球化” 产生的背景。‎ B.“文化全球化”将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通过交流互动强力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 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 “文化全球化” ,以攫取更多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 “文化全球化” 这一伪命题做了细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这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 “文化全球化” 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的深度思考。‎ D.文章阐述了在西方 “文化全球化” 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 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 “文化全球化” 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会消融其他文化, 那将是灾难性的。‎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安石逸事 ‎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对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C.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D.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5.作者开篇就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从文中的叙写看,王安石的“怪”表现在哪里?(6分)‎ ‎6.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完成7-14,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 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迥又遣宇文胄、宇文威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檀让以余众屯城武,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飨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书曰:“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叔翼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伏愿下降云雨之施,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上览表,俱释之。 ‎ ‎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B.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C.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D.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髫龀,儿童七八岁。髫,指小儿下垂的短发;龀,指小孩子换牙。‎ B.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成为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C.起家,文中指于仲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初步踏上仕途。‎ D.黎元,文中指百姓。古代“黔首”“飨士”“黎庶”均指百姓。‎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仲文少年聪慧,深得太祖赏识。他从小沉迷读书,认为读书能帮助父亲、侍奉君王,行忠尽孝,周太祖非常赞叹。‎ B.于仲文坚守大义,不与叛军为伍。他拒绝了尉迟迥的引诱,多次受到攻击,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死战得以脱身,到达京师。‎ C.于仲文精于谋略,多次获得胜利。他趁檀让懈怠,攻取武城;夺取金乡,斩杀徐善净;俘获檀让,平定黄河以南。‎ D.‎ 于仲文勇于自辩,获得皇帝宽宥。他主动向皇帝上书,力陈自己的叔父于翼在动乱的时局中立下了功劳,最终和叔父一起被释放。‎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5分)‎ ‎(2)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李少府的 “薄宦” 与其时誉 “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相称,包含着诗人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 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 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12.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6分)‎ ‎ (三)课内诗文阅读鉴赏(完成13-14每小题3分)‎ ‎(一)‎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白居易《长恨歌》)‎ ‎13.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一选段中,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其中有多处照应本选段之前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这就进一步深化和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B.诗人用“揽衣推枕起徘徊”这一系列的动作,来烘托出杨贵妃乍一听到玄宗使者到来时的那种震惊、激动和惶惑的心情。‎ C.选段中“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遥相呼应,直接体现了诗人对李、杨二人耽于享乐直至自尝苦果的强烈讽刺和批评。‎ D.“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句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了杨贵妃在痛苦委屈、幽怨难抑、悲喜焦急之下泪流满面的凄美形象。‎ ‎(二)‎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14.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令人感悟。‎ B.三、四句是说人生的命运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表面上,这是让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辛酸与愤慨。‎ C.五、六句是说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再也不去歌唱《行路难》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D.七、八句是说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言又止,不再多说什么。结尾两句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毛泽东《七律 答友人》 中“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 ‎《湘夫人》中的:“ _______,______”两句诗。‎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 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 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陆游《书愤》中抒发年老岁月蹉跎,壮志未酬感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修葺(qì) ‎ B.怵然(shù )‎ C.凝睇(tì)‎ D.巨擘(bò)‎ 踯躅(chí)‎ 水裔(yì) ‎ 扁舟(biǎn)‎ 鸾鸟(luán)‎ 迤逦(yí)‎ 回眸(móu)‎ 碣石(jié)‎ 砧木(zhēn)‎ 肤如凝脂(zhǐ)‎ 天崩地坼(chè)‎ 云栈萦纡(zhàn)‎ 切中肯綮(zhò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在极地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并且是世界上首个能够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科考船。在此之前,“雪龙号”几乎是我国唯一执行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极地破冰船。( ‎ ‎ )因此,专为极地科考而设计的“雪龙2号” 。‎ ‎“雪龙2号”全船搭载了365个为智能化功能服务的监测点,具有应力监测,冰载荷监测,温度、加速度监测等功能。这些 都在观测的“眼睛”,将传输极地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信息和船体本身信息,不仅将显著提升新船的可维护性,延长船舶寿命,也能够为了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科学依据。‎ 令人 的还有“雪龙2号”的动力定位系统。定位时,船上的电力推进器与舵、艏艉侧推协调配合,船艏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 。这一技术的使用,使“雪龙2号”在4级海况下可满足大型科考设备的定位收放要求,在6级风、1.5节流时能满足漂泊调查作业要求。‎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雪龙号”破冰能力有限,无法自由深入北冰洋中心区进行科考。‎ B.“雪龙号”无法自由深入北冰洋中心区进行科考,破冰能力有限。‎ C.破冰能力限制了“雪龙号”,无法自由深入北冰洋中心区进行科考。‎ D.破冰能力有限,使“雪龙号”无法自由深入北冰洋中心区进行科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水到渠成 每时每刻 焕然一新 固若金汤 B.应运而生 每时每刻 耳目一新 稳如泰山 C.水到渠成 无时无刻 耳目一新 固若金汤 D.应运而生 无时无刻 焕然一新 稳如泰山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能够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科学依据,也将显著提升新船的可维护性,延长船舶寿命。‎ B.不仅能够为了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科学依据,也将延长船舶寿命,显著提升新船的可维护性。‎ C.不仅将显著提升新船的可维护性,延长船舶寿命,也能够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科学依据。‎ D.不仅将延长船舶寿命,显著提升新船的可维护性,也能够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科学依据。‎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手印痕迹,泛指手指和手掌皮肤纹路在接触其他物质时留下的独特纹路痕迹,① 。人的手指和手掌具有凹凸皮肤所形成的纹路,这些突起的皮肤组织 被称为乳突线,乳突线上有汗孔分泌的汗液,汗液附在皮肤花纹表面,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留下无色汗液形成的手印,一般不易为肉眼看出。而其中指纹是独一无二的痕迹。乳突线按照一定的规律 构成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3大类型的花纹,这些花纹构成繁杂的组合,这些组合又可构成几乎 无限的指纹可能性,② ,不可能存在相同的指纹。而且指纹在胎儿发育三至四个月时已经形成,虽然在儿童成长期间可能会略有改变,但是在14岁左右定型后,指纹的类型和细节特征将维持终生不变。③ ,指纹被称为 ‎“人体身份证”,并且这两个特征已在上百年的指纹研究中得到证实。‎ ‎21.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三处并加以改正。(6分)‎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人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它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因为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 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降,并不是因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打败自行车店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有人曾开玩笑地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像科幻小说《三体》所说:“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 能力。‎ ‎【解题思路】A.曲解文意,"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是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 同质化等论调观点持有者的看法,而非现实背景,并且原文首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而非推动政治、文化全球化。B.忽略 修饰,“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错,原文是“所谓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错, 西方人鼓吹的“文化全球化”才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D.混淆关系,原文是“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 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而不是“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 ‎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的能力。‎ ‎【解题思路】文章并未运用对比论证。‎ ‎3.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 ‎【解题思路】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4.B项是的解说不当原因是没有对此句话前后的语境出发,断章取义了,这里是说“韩琦空有一副好皮囊而已”。‎ ‎5.【思路点拔】第①点可以抓开头一段中的“除去与他自已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一句,以及与韩琦的相处相关叙写概括;第②点可根据“洗浴换袍”和“吃鹿肉丝”等事例叙写作概括;第③点见本文最后一段作者的直接性的评议。‎ ‎【答案】①不善与人相处;②仪表邋遢,不重衣食;③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 ‎6.【思路点拔】注意文中的相关叙写。根据文意,综合起来看,王安石是个自信、有政治理想、有才干、且不免自负,不太容易与人合作的人。由此,偏居一方而身为小吏,自为首领,又能躲避当时朝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在王安石看来,这样的日子更顺心惬意。可见,“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主要是如此的气质性格使然。‎ ‎【答案】①“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②敢于说批评上司韩琦的话;③有行政才干,却在偏远之地任职,治绩斐然 ‎7.B 【解析】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8.D 【解析】飨士:犒赏士兵。‎ ‎9.C 【解析】“斩杀徐善净”错,是用计策活捉。‎ ‎10.(1)(于仲文)冲破包围逃走,被贼人追赶,边战斗边逃跑,跟随他战死的骑兵有十之七八。‎ ‎【评分标准】5分。溃:冲破。遁:逃走。且……且……:边……边……。所从骑死者:跟随他战死的骑兵。十七八:十之七八。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不久,他的叔父、太尉于翼因事犯罪被关进监狱,于仲文也被官吏收押,他在狱中上书。‎ ‎【评分标准】5分。未几:不久。坐:因犯……罪。下狱:被关进监狱。为……所:被。簿:收押。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小时聪明机灵,七八岁上学,沉迷读书不知疲倦。九岁,曾在云阳宫拜见周太祖,太祖问他:“听说你爱读书,读书有什么用?”仲文回答说:“帮助父亲侍奉君王,行忠尽孝罢了。”太祖非常赞赏他。这以后他跟从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略知大义。长大后,倜傥风流有大志,当时称他是名公子。初入仕途做赵王的部属,不久升任安固太守。高祖做丞相时,尉迟迥造反作乱,派人诱招于仲文,仲文拒绝了他。尉迟迥痛恨他与自己不同道,派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败宇文威。尉迟迥又派宇文胄、宇文威进攻于仲文。贼人的势力更加强大,于仲文估计不能抵御,抛弃妻子儿女,带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西门,冲破包围逃走,被贼人追赶,边战斗边逃跑,跟随他战死的骑兵有十之七八。仲文得以幸免,到达京师。檀让拥兵数万,仲文用羸弱之兵挑战。檀让派全部兵力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军队十分骄傲轻敌,仲文于是派出精兵左右夹击,大败檀让军,活捉五千多人,斩首七百人。檀让率余部驻在城武,于仲文假装下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你们可多筹集粮食。”檀让以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到,正在那里杀牛犒赏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懈怠,挑选精兵袭击他,一天便到,于是攻占城武。尉迟迥的部将席毗罗,拥兵十万,驻扎在沛县,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人假装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信以为真。于仲文挑选精兵,假装竖起尉迟迥的旗帜,加速前进。徐善净远远望见于仲文军,以为是檀让来了,于是出城迎接。于仲文活捉了他,于是占领金乡城。活捉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不久,他的叔父、太尉于翼因罪被关进监狱,于仲文也被官吏收押,他在狱中上书。上书说:“在群凶争夺政权之时,百姓没有君主之日,我的叔父于翼总领燕赵,他南面紧邻反贼,向北防御胡人,内外安抚,辖区才得以免遭祸害。我希望陛下降下云雨一样的恩惠,记下叔父立下的小小功绩。那么就能让死灰重燃,枯骨生肉,不胜感激之至。”皇上看了奏章,把于仲文和于翼都释放了。‎ ‎1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 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典故用意理解错误,“吾欣知损益”一句运 用典故,其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的 好坏。‎ ‎12.①慷慨大方。“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表明李少府 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由此可见, 他是一个慷慨之人。‎ ‎②射艺高超。“投壶华馆静”一 句是说李少府投壶的时候,大家都凝神观赏,大厅内 —片寂静,侧面表现他投壶技艺的高妙。‎ ‎③潇洒不羁。“纵酒凉风夕”,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宾 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 ‎13.C “渔阳鼙鼓动地来“”两句确实暗藏了一种批评,“风吹仙袂”两句描摹出了仙境中的杨贵妃临风而立,音容依旧的美丽风姿,所以其中应该还寄寓了作者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14.C 歌唱行路难,歌唱是因为举杯饮酒而中断。并非再也不唱了 ‎15.(1)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6.D【解析】A踯躅(zhí) B怵然(chù) ; C凝睇(dì),扁舟(piān)。‎ ‎17.A【解析】B选项,从逻辑关系上来说,“破冰能力有限”是因,“无法自由深入北冰洋中心区进行科考”是果,二者语序不宜颠倒;C选项,“破冰能力”是前一句的主语,而后一句的主语应为“雪龙号”,存在前后主语不一致的情况;D选项,表述的主体是“破冰能力”,与上文衔接不连贯。‎ ‎18.B【解析】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渠。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该语段强调“雪龙2号”在“雪龙号”无法满足科考需要的情况下产生,应该用“应运而生”。“无时无刻”一般与“不”连用,表示永远,不间断。横线后是“都在观测的‘眼睛’”,所以用“每时每刻”。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根据横线前的“令人”可知,此处选用“耳目一新”。稳如泰山:形容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也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固若金汤:形容防守非常坚固。动力定位系统的作用是使船体在海中更加稳固,所以应该用“稳如泰山”。‎ ‎19.A【解析】原文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首先,语序不当,前文写“眼睛”所传输的各种信息,起到的直接作用应该是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然后才能提升新船的可维护性进而延长船舶寿命;其次,介词使用不当。“为了”表目的,此处应使用介词“为”。‎ ‎20.①即指纹和掌纹②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指纹都有区别③正是因为指纹的特定性与终身一致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题思路】语段重点说明手印痕迹,普及了相关科学 知识。①处应是对前句内容的概括,抓住“手指和手 掌”“独特纹路痕迹”等可推出答案。②处与前后句关 联,陈述内容应是对“不可能存在相同的指纹”的解释 说明,据此可推出答案。③处后文提到“两个特征”, 依据前文“其中指纹是独一无二的痕迹”可提炼出指纹的“特定性”;依据前文“指纹的类型和细节特征将 维持终生不变”可提炼出指纹的“终身一致性”,由此可推出答案。‎ ‎21.①“艰辛”改为“艰险”。②“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⑤删去“具备”。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找出三处)‎ 试题分析: 第-处主要强调蜀道的艰难和危险,所以应用“艰险”,第二处应有一 个语意上的转折,所以加上“反而”,最后一处“具备”和“艰难万状”不搭配。‎ ‎22.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