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陈仕彬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B.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C.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有山水画家都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加之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进而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辉煌的成就。 B.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其“以形媚道”的特点,实际上为山水画家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 C.为山水画家开辟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的正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中国山水画。 D.中国山水画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超越,是因为它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传承山水画精神内核,可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B.“正本清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C.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D.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说的是当代的山水画家和大众对于中国优秀山水文化基因认识的缺失。‎ ‎(二).实用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12分)‎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材料二:‎ ‎【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    ‎ ‎4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 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 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 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 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C. 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 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 ‎(三)小说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15分)‎ ‎ 马 兰 花 ‎ 李德霞 ‎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 ‎ ‎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 ‎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 ‎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 9.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  ‎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河内山阳人也。名与高祖祖讳同,改称小字。世居京口,与高祖少旧。从平京城,参建武军事。进平京邑,加宁远将军。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征桓石康于白茅,攻寿阳克之。义熙三年,迁建武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戍堂邑。以平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攻拔广固,弥又先登。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弥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戍姑孰,告急续至,弥兼行进讨,破赐,收其辎重..。除中军咨议参军,将军如故。卢循退走,高祖南征,弥为前锋,于南陵、雷池、左里三战,并大捷。军还,除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将军如故。‎ 八年,转游击将军,寻督马头淮西诸郡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安丰汝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戍寿阳。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十年,迁冠军将军、高阳内史,临淮太守,领石头戍事。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以弥为吴兴太守。明年,高祖北伐,弥以磝本号侍从,留戍确,进屯石门、柏谷。迁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刺史,将军如故。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县侯,食邑千户。迁太子左卫率,加散骑常侍。二年,卒官,时年五十九。追赠前将军。弥治身俭约,不营室宇,无园田商货之业,时人称之。‎ 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何杀人,国除。‎ ‎(节选自《宋书•向靖传》)本省原创材料,仅供省内研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征鲜卑大战 / 于临朐累月不决 / 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 / 弥擐甲 / 先 登即时溃陷 / 斩其牙旗 / 贼遂奔走 /‎ B.从征鲜卑 / 大战于临朐 / 累月不决 / 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 / 弥擐甲先 登/ 即时溃陷/斩其牙旗 / 贼遂奔走 /‎ C.从征鲜卑 / 大战于临朐 / 累月不决 / 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 / 弥擐甲 /‎ 先登即时溃陷 / 斩其牙旗 / 贼遂奔走 /‎ D.从征鲜卑大战 / 于临朐累月不决 / 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 / 弥擐甲先登 /‎ 即时溃陷 / 斩其牙旗 / 贼遂奔走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讳”本意是指违言,不说,避忌,也指不敢直称帝王、尊长或贤才的名字。‎ B.“辎重”是古代军事用语,多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等物资。‎ C.“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D.“爵”是皇帝对开疆拓土有功的武将的封赐,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向靖追随高祖左右,屡建功绩。向靖在跟随高祖征战中取得一系列战绩,尤以平定京 城一役为著,他也因此被封为山阳县五等侯。‎ B.向靖一生南征北战,深得重用。高祖率军南征,向靖充当先锋;高祖往北征讨,向靖 以原来的官号随从征战,深得高祖信任器重。‎ C.向靖多次得到提拔,身居高位。因为平定广固、卢循有功,向靖被封为安南县男,高 祖登上帝位之后,又封向靖为太子左卫率。‎ D.向靖为人克俭自律,颇受称赞。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生活方面十分节俭,不建造房 舍屋宇,也没有园圃田地和货物等产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征桓石康于白茅,攻寿阳克之。‎ ‎(2)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 ‎(二)诗歌阅读,阅读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 宿渔家 [宋]郭震 ‎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4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唐代诗人那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成为生活常态。 ‎ B.“等闲挥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充满悲悲切切之感。   ‎ C.“几代生涯傍海涯”中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形成音节朴实流畅,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  ‎ D.“两三间屋盖芦花”句中的“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15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6(1)韩愈在《师说》通过与“古之圣人”仍然从师学习对比,批评“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的错误态度和做法。‎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山中激流烘托蜀道之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 ‎(3)在《赤壁赋》中,苏子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引用历史典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告诫当朝掌权者应认真做好北伐准备,否则就会惨遭失败。‎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7-19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 B.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 ‎ D.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 B.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20.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分)‎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 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2018年7月6日 答:‎ ‎21.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得超过16个字。(3分)‎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举办不仅为伦敦吸引更多的游客,还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据调查,有50%的游客在观看完伦敦奥运会后去法国、西班牙、丹麦等国旅游。‎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2.①微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有2100万微信用户宅在家里,每一天微信步数少于100步。有人宅着点外卖,有的宅着读书,有的宅着工作……‎ ‎②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出游人次达到7.26亿,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超过40%的游客参加了两项文化体验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超过40%。‎ ‎③国庆假期,共享民宿、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定制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新消费模式持续火热。‎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会选择怎样的度假休闲方式?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 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 高二语文答案 ‎1.C (强加因果,原文并未说“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产生的结果。此句还偷换概念,原文为“……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山水文化”不等同于选项中的“中国山水画”。)‎ ‎2.A (表述不严密。原文说“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不代表“所有山水画家都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另,“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主要受释家的影响,而不是道家。) 3.C (原文中“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是指山水画的欣赏者而不是当代的山水画画家。原文关于当代的山水画画家的表述则是“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创作出“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的作品,使这些作品最终达到感染受众、教育受众的社会效果。见原文第8段。)‎ ‎4D ‎5A 6事实: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理论依据: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作品的形象,科普文章【解析】【分析】‎4A项,歪曲文意,“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错误,原文说的是“有时基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B项,表述绝对,原文说“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选项去掉了“可能”二字。C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有对生物的反应能力”。‎ ‎5A项,改变范围。文中说的是聊天中的孩子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而不是指喜欢自然的孩子中的一半人。‎ 材料一二主要阐述自然教育的事实,根据材料一中孩子们的自述,可见他们偏爱自然界中的某一方面,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他们在自然界的行为比较自我随性,可能会伤害生物。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可见自然教育受众群体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比较单一。材料三四主要阐述自然教育的理论,根据材料三可知,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根据材料四可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危险反应过激,因此要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故答案为:4D;‎5A;‎ ‎6事实: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理论依据: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7C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说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评价不当,三孬并没有“搬弄是非”,而是陈述实情。B项,“马兰花的丈夫……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表述不当。马兰花的丈夫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为一家人生活艰苦,六百元钱对他们而言不是小数目。后来麻婶女儿寄过来一千元钱以及借房子给马兰花一家人住,丈夫的反应是“挠挠头”“嘿嘿一笑”,主动做饭,应是感悟到人间真情,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D项,“精明”用语不准确,“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于文无据。‎ ‎ 答:‎ ‎8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构思的妙处,属于对小说“情节类”题中“情节手法”‎ 的考查。小说的主人公是马兰花,故事情节也是围绕马兰花借给麻婶钱,看病人不提钱,为钱与丈夫产生矛盾,收到麻婶女儿的信和钱来展开的。所以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而另一条线索则是麻婶借钱、记账、住院、去世,女儿还钱感恩。虽然麻婶母女还钱为暗线,着墨不多,但还是表现出了她们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而在表现马兰花一家因借钱而引发冲突的同时,将马兰花朴实善良、善解人意、做事有原则和麻婶母女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明暗线交织,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也更突出了马兰花这一人物形象。‎ ‎ 参考答案:①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 ②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每点3分)‎ ‎9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入手。麻婶重病住院,三孬想到的是让马兰花向麻婶女儿要钱,而马兰花想到的却不是要钱,她整整一上午都提不起精神,不时地想起往昔与麻婶交往的点滴。到医院探望麻婶时,她买了一大兜水果,并不提麻婶借钱一事。这些都表现出她的朴实善良。在医院见麻婶女儿伤心,她不顾丈夫多次提醒,绝口不提还钱的事,可以看出她的善解人意。此后对丈夫的唠叨,能忍则忍。而从对马兰花的不多的语言描写“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你咋尽往坏处想啊……啥人啊!”“你有完没完……成了吧?”可以看出,马兰花虽挣钱不易,生活艰苦,但做人有自己的原则,绝不会为了钱而伤害情义,对丈夫过分的行为也据理力争,绝不退让。‎ ‎   参考答案: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每点2分)‎ ‎10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于临朐”是介词结构后置,与前面的动词“战”不宜断开,因而排除 A 项、D 项;“先登”是“弥”的谓语,“弥擐甲先登”中间不宜断开,故排除 C项,选 B。原句标点: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第 11 题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解题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D 项,“开疆拓土有功的武将”说法有误,应为贵戚功臣。‎ 第 12 题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正确项还是选错误项,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类题型错项的设置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中,“又封向靖为太子左卫率”说法有误。根据原文,高祖登上帝位之后,又封向靖为曲江县侯 ‎13(1)京都虽然平定,可是许多贼寇纷纷兴起,向弥在白茅征讨桓石康,攻破占领了寿阳。‎ ‎(5 分。“平”“征”译对各 1 分,句意正确 3 分。“平”:平定,“征”:征讨。)‎ ‎(2)卢循屯驻占据蔡州,任命亲信党羽阮赐做豫州刺史,攻击逼迫姑孰。(5 分。“屯”“亲党”译对各 1 分,句意正确 3 分。“屯”:驻扎,“亲党”:亲信党羽。)‎ ‎14B15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1分)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2分);郭诗中,“灯前”表现了住宿在渔家(1分)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2分)。说明:我认为说明感情应给2分,说明情景作出解释应给1分。(回答: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亦可以)‎ ‎16(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2)飞湍瀑流争喧豗 ‎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之所共适(4)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7.A18.C19.A ‎【解析】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A。‎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语段的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这样就能很好的判断语句填空。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A、B;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C。‎ ‎19.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B,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选项C,不合逻辑,“约”与“‎ 左右”矛盾;选项D,搭配不当,“突破……系统”。所以选A。‎ ‎20.答案:‎ ‎(1)“你刊”改为“贵刊”‎ ‎(2)“妹仔”改为“女生”‎ ‎(3)“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 ‎(4)“拜读”改为“指正”‎ ‎(5)“务必”改为“能”或“能够”‎ ‎21. 伦敦奥运会惠及欧洲旅游业。‎ 试题分析:分析一下这两个句子,第一句是陈述结论,第二句是陈述事实,第二句是为了给第一句提供依据的。据此,判断这小段文字的表达方式为议论,对议论的概括,主要是概括观点。因此,只要概括第一句话就可以了。在概括时注意字数的限制。用就地取材的方法,摘取关键词:伦敦奥运会、欧洲、吸引游客。稍微整理即可。‎ 点评:概括类题目首先要判断是什么表达方式,再根据表达方式进行概括,这样方向能保证正确。本题的表达方式的分析很重要,学生要看出是不是陈述了一个观点,一个结论。难度中等。‎ ‎22【写作指导】‎ 三则材料呈现的是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同的度假休闲方式。第一则侧重于“在家里”。“宅”也有不同的方式,写作者要注意辨析,不能一概而论。“宅”,若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它是专注精神追求不拘泥于形式的新文化,注重保护私人空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出现的新文化。第二则侧重于“走出去”。而且这一材料重点指向“文化活动”,这考查的是写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第三则与上述两则材料既有交叉又有关联,侧重于对度假休闲多样化的呈现,为学生理解以上两则材料提供帮助。为写作者提供更多的写作方向,扩大写作空间。‎ 写作时,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国庆假期的火热以及人们度假方式的改变,背后的本质是人们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后,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的需要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宏大时代背景下,考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出发,围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消费度假方式的转变,国家的发展进步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宏观层面展开写作。‎ 也可以从微观层面入手,回到自身,书写自己个性化的度假方式,并阐明理由。比如:①避开拥挤的人流,选择安静的图书馆,享受阅读的快乐,给自己充充电。②去博物馆、美术馆,触摸历史的脉动,感受艺术的魅力。③乡村旅游看美景、品美食、赏民俗。④‎ 红色旅游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⑤宅在家里并不意味着慵懒,可以多陪陪父母、孩子,享受家庭的乐趣。……‎ ‎【佳作示范】‎ 于乡间“寻”回本心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三(4)班  王傲月 面对红色旅游、定制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休闲度假方式,我们不免眼花缭乱,难以抉择,但不妨考虑乡村旅游,于乡间“寻”回本心。‎ 因何旅游?私以为多出于减压减负的目的,以达到扫除疲倦,继续前行之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加大,不止出于单纯的吃饱穿暖,更出于更高的精神需求。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大多疲于奔命,往返于城市的各个个角落,风尘仆仆却又无法停驻,满脸倦容却仍然不断前行。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和快节奏,人们滋生了厌倦,迷失于车水马龙之间。而这时,与假期之间进行一场乡村旅游便显十分必要了。‎ 厌倦于灯红酒绿,金迷纸醉的城市生活,简单质朴,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便会给你一个停歇喘息的机会,给你一个忘却压力,放开自我的机会。你可以于各色乡间中听林间鸟鸣的惬意,览山间夜雨的诗意,看陌上花开的画意,将未做完的工作,未达到的指标暂且搁置在一旁,让流年的风划过季节的枝头,只享受片刻的欢愉。心灵放空之后,身体上的疲惫也将减轻,再度上路时,你才能充满活力,直面生活。于此,乡间与城市迥然不同的环境有助于人们释放压力,排解压抑,重拾再度上路的精力与勇气。‎ 奔波往来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迷失于车水马龙之间,沉湎于浮华的物质生活时,你也需要给心灵来一场旅游,于乡间“寻”回本心。‎ 于乡间“寻”回本心,即指洗净浮躁,重拾质朴。为什么现代交通越来越发达,人们却越来越少出门?人们大多被工作学习绊住了脚,被电视手机绊住了心,更愿意徜徉在物质生活的浮华中,而他们的精神渐渐萎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知悠然见南山的逍遥,只知追剧追番的安逸,也不知汗滴禾下土的踏实,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越来越多的人被物质生活迷了眼,渴求着更多更高的物质条件。他们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却只名利、权势的重要。于此,于乡间“寻”回本心便是我们洗去浮华的关键,于乡间你可以在点滴纯朴中体会幸福,你可以在平静中摒弃浮华,寻求内心的桃花源,重拾启程时的踏实质朴。‎ 乡村旅游,不仅是放松心情,排解压力之需,更是我们“寻”回本心之旅,摒弃浮躁,再度启程时你便会事倍功半,在度假中来一场乡村旅游回归质朴,重拾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