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绝密★启用前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级高二年段暑假返校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在试卷上做答无效。‎ ‎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4分)‎ ‎(一)文化常识题(本题共2小题,共4分)‎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布衣,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我国古代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黔首、黎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B.晡时,十二时辰之一,即申时,下午三时正至下午五时正,又名日晡、夕食等。‎ C.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级考试即会试通过者的称号,是科举考试最高功名。‎ D.禄千石,汉官秩。古代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员品级较高,因以“千石”指高官。汉代以俸禄高低计官品,千石官指丞相长史、大司马长史等。‎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羡赋,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余的部分。‎ B.践祚,古代庙寝堂前有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C.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崩,指天子、帝王的死。根据《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死”,庶人死叫“不禄”。‎ ‎ ‎ ‎(二)断句题(本题共2小题,共5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第3题。‎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3.下列对选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三)翻译题(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第5题。‎ 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文炳遂极诋,御史张至发助之。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帝雅重道南,谪文炳外任,夺嵩等俸。御史韩浚、朱堦救文炳,复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天启初,以覃恩即家进太子太保。居二年卒。(《明史·‎ 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 5.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第6题。‎ 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 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 (节选自《晋书·卢志传》,有删改)‎ ‎6.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 ‎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第7题。‎ 四年,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震孤贫好学,通达博览,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书,属郎中马融宜在台阁。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骘畏太后,遂髡妻及凤以谢,天下称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7.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4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 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役:役使 B.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重:加重 C.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詈:辱骂 D.楚国不尚全乎 全:保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3分)‎ ‎①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②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③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⑤张仪至,称病不朝 ⑥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 D.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 陈 四 弊 谓 民 困 兵 弱 臣 工 委 顿 国 计 虚 耗 也 又 陈 贵 粟 之 策 令 天 下 赎 罪 者 尽 输 粟 盐 策 复 开 中 之 旧 令 输 粟 边 塞 充 军 食 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帝即命议行。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絰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一)选择题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疏陈四弊 / 谓民困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令 / 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 B.疏陈四弊 / 谓民困 / 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令 / 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 C.疏陈四弊 / 谓民困 / 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 / 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 D.疏陈四弊 / 谓民困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 / 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有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前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二)翻译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4.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置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一)选择题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隐厚笃实,赡恤亲故。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二)翻译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9.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经典作品阅读(10分)‎ ‎21.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民与琴相爱,他不愿意娶冯乐山的侄孙女为妻,就对爷爷说“我的亲事应当由我 自己作主”,气得爷爷把他软禁起来。觉民就选择了逃婚。(《家》)‎ B.觉慧在阅读英文版《复活》时,只读了几十页就不敢再读下去,因为他担心《复活》主人公那样的爱情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家》)‎ C.觉新的妻子瑞珏因需躲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而被迫迁到城外去分娩,结果难产而死。“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接生婆所说的这句话,刺痛了觉新的心。(《家》)‎ D.高老太爷生日庆典后不久,觉新就接到梅去世的消息,他急忙赶往她家。看着梅的遗体,觉新百感交集。他忍着悲痛,与梅的家人共同料理了丧事。(《家》)‎ E.觉新深爱青梅竹马的梅表妹,但她的母亲为了早日抱孙子,亲自用拈阄的办法为觉 新定了门亲事,让他与瑞珏完婚。(《家》)‎ ‎22.下列各项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教学理念上,晓庄独树一帜——“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形成“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先生》)‎ B.蔡元培校长在一次演讲中,阐述了何谓“求是”。他认为求是的路径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先生》)‎ C.在亲密的 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乡土中国》‎ D.法治的意思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它与人治的区别就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乡土中国》‎ E.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有“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乡土中国》‎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小题共1题,9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 。‎ ‎(2)民生各有所乐兮, 。‎ ‎(3) ,岂余心之可惩?‎ ‎(4)《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 ‎(5) 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 ‎(6)《离骚》中写要学习古代圣贤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诗句: , 。‎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为我国美食食品材料及制作工具市场带来了 不可小视的经济效益。‎ B.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 普及日、深化日。‎ C.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基因工程作为新兴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将带动其它生物新技术。‎ D.校庆活动期间,我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以防止出现 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海丝之路走向海外的潮汕人,在一杯功夫茶之后,美美地回味那“九曲回肠、心旷神怡”,故乡的一草一木也由此映人眼帘。‎ ‎ ‎ B.新《广告法》规范了原《广告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了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广告乱象,在制度层面更加完善、健全、合理。‎ ‎ C.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D.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于2014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 ‎2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菜篮子”工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项工程必须要努力搞好。‎ ‎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父母的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上行下效,才能传承优良传统。‎ ‎③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改弦易辙,施行了青苗法。‎ ‎④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⑤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⑥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有关。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2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②王帆竞选班长一职成功,就职演说那天,他精心准备后粉墨登场。‎ ‎③商代铜器铸作技术之高明,就连今天的科技也望尘莫及。‎ ‎④他对宇宙形成的看法,被喻之为自盘古开天以来,最石破天惊的论断!‎ ‎⑤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⑥尽管我对梁祝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每次看电影时,依然不免热泪盈眶。‎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高二暑期返校考语文参考答案 ‎1.C “即会试通过者的称号”错,会试通过者称为贡士,殿试通过者才称为进士。‎ ‎2.D “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3. D 张所死,飞感旧恩 ,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 来讼,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4. 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媪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5. 道南闭门不出一年多,上疏二十七次,皇帝依旧鼓励和挽留他。正逢他的继母讣告到来,于是赏赐路程费,派遣行人护送回去。(采分点: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勉留,会,乃。语意有变或者句子不通顺扣1分。)‎ ‎6. 洛阳陷落,卢志带领妻子儿女往北投奔并州刺史刘坤。到达阳邑,他们被刘粲俘虏,卢志与儿子卢谧、卢诜等同在平阳被害。(采分点:没,北,俱,两个被动句。语意有变或者句子不通顺扣1分。)‎ ‎7. 另外中郎将任尚曾经送给邓凤马匹,后来任尚因克扣盗窃军粮获罪,被朝廷用囚车押着送交廷尉处审理,邓凤害怕事情泄露,先向邓骘自首。(采分点: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坐,断盗,槛车,征诣。断盗也可理解为拦截抢劫,征诣也可以理解为召往。语意有变或者句子不通顺扣1分。)‎ ‎8.B(重:再次)‎ ‎9.C(①是说张仪主动请求前往楚国,④是陈轸对局势的分析。)‎ ‎10.C(张仪以“秦国商、於六百之地”的承诺欺骗了楚怀王大部分君臣,但陈轸对局势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没有被蒙蔽。)‎ 参考译文1:‎ 秦想要进攻齐国,可是齐国和楚国是友好国家,秦惠王为此感到忧虑。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礼物,我请求去楚国游说楚王试试看。”‎ 张仪去南方面见楚怀王,说:“‎ 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我做臣子,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你做臣子。敝国国王所最痛恨的君主,莫过于齐王;而臣张仪最不愿侍奉的君主,也莫过于齐王。现在敝国准备发兵征讨齐国,无奈贵国跟齐国结为友好同盟,因此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张仪我也不能够做大王的忠臣。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臣会请求让秦王献上方圆600里商、於土地。如此一来,齐就丧失了后援,而必定走向衰弱;齐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听从大王号令。由此看来,大王如果能这样做,楚国不但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又在西南对秦国施有恩惠,同时更获得了商、於的土地,这真是一举三得的上策。”‎ 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就赶紧在朝廷宣布:“寡人已经从秦国得到商、於600里土地!”群臣听了怀王的宣布,都一致向怀王道贺,客卿陈轸最后晋见,却不向怀王道贺。陈轸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的土地,反而会招来祸患,所以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怀王问:“什么道理呢?”陈轸回答说:“秦王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还没把地割给大王,大王就跟齐国断绝邦交,如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状态,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来跟齐断绝邦交,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受了张仪的欺骗,以后大王必然懊悔万分;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将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妥当了,希望你闭口,不要再多说,你就等待寡人的好事吧!”于是怀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跟齐断绝邦交,还没等第一个绝交使者回来,楚王竟急着第二次派人去与齐国绝交。‎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人出使齐国,秦、齐两国暗中缔结盟约。楚国派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竟然装病不上朝。楚怀王说:“张仪以为寡人不愿诚心跟齐国断交吗?”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齐国骂齐王。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勉强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敝国赠送贵国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6里。”楚国使者很谅讶的说:“臣只听说是600里,却没有听说是6里。”张仪说:“我张仪在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怎么可能说有600里呢?”‎ 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就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楚国发兵去攻打秦国,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再送给秦一个大都市,跟秦连兵伐齐,如此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得回来,这不就等于楚国得到保全吗?大王既然已经跟齐国绝交,现在又去责备秦国的失信,这等于在加强秦、齐两国的邦交,楚国必受大害!”‎ 楚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谏,就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组成联合阵线,同时韩国也加入了军事同盟,结果楚军在杜陵被三国联军打得惨败。‎ ‎11.(3分)C ‎12.(3分)B ‎13.(3分)B ‎14.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5分)‎ ‎【评分说明】‎ 第14题 ‎①“明年”译为“第二年”。给1分。‎ ‎②“剿饷罢征”的“罢”译为“罢除”,给1分。译为“免除”、“停止”、“罢止”也给分,但翻译为“罢免”不给分。‎ ‎③ “亦请马上速行”的主语要加上。加主语给1分 ‎④“行”应解释为“推行”或“实施”、“施行”、“实行”。给1分 ‎⑤“沾”译为“得到”,给1分,译为“沾有”、“获得”也给分。‎ 语意有变或者句子不通顺扣1分。‎ ‎15.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趁着这个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出使。(5分)‎ 第15题 ‎①“殁”译为“去世”、“逝世”、“死”给1分。‎ ‎②“因”译为动词“趁着”、“借着”给1分,译为“因为”不给分。‎ ‎③“是”译为“这个机会”,给1分。‎ ‎④“返柩葬”译为“送灵柩回故乡安葬”,给1分。‎ ‎⑤“行”译为“出使”、“出行”,给1分。‎ 语意有变或者句子不通顺扣1分。‎ 参考译文2:‎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初任韩城知县,成绩突出。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他三年内不曾入过内室,服侍母亲极尽孝心。十二年 (1639)懋第升任户科给事中。他上书讲述了国家的四种弊病,分别是百姓贫困、兵力虚弱、群臣萎靡不振、国家财政空乏。又讲述了提高米价的办法,让天下 赎罪的人家都出米赎罪,用盐制度恢复开中的老办法,让边塞的用户出粮充军粮。有一天彗星出现,朝廷下令停用刑罚,懋第请马上向四方传布诏书,又请求严禁将 ‎ 士剽掠,官府剥削百姓。他还请求散发铜钱、开仓赈济都城的饥民,收养婴儿。第二年正月,剿饷停征,懋第也请求赶快传达这个指示,唯恐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在 头前已经征收,百姓得不到实惠。庄烈帝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十四年懋第外出负责督办漕运,赴任途中飞章进言说:“我从静海走到临清,一路上看到百姓饥饿而死的有十分之三,病疫而死的十分之三,做了盗贼的十分 之四。米一石值二十四两白银,人死后活人拿他来吃了充饥,希望陛下为下边的小百姓来考虑考虑吧!”过后他又陈述了安抚百姓消除贼寇的策略,请求丈量荒田, 清查逃亡户口,给流民以生存的喜乐,鼓励他们耕种的心思。十六年秋天,懋第外出视察长江防线。 第二年五月,福王即位,任用他为兵科都给事中,不久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等府。当时大清兵接连打败李自成,朝廷决定派遣使节跟大清和 好,难于选择这样的人选。懋第的母亲陈氏死于河北,懋第想借此机会安葬母亲,便主动要求前往。朝廷于是任用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 范、太仆少卿马绍愉一起去,同时让懋第经营黄河以北,联络关东各部队。 懋第上书说“:我这次出使要祭奠先帝、先后的灵柩,查访东宫二王的踪迹。我既然当了使臣,势 必不能兼领封疆事宜。并且绍愉是被我弹劾罢掉的官,不该再让他和我共事。一定要用我经营黄河以北的话,就请让弘范和绍愉出使 ,给我一支队伍,我和山东抚臣一道收拾山东等候命令,不敢再说北行的事了。如果用我和弘范北行,就拿掉我经理的官衔,只让我奉命前去就是了,请停下对绍愉 的派遣吧!” 懋第身穿孝服进入都城,来后我朝让他住在鸿胪寺。他请求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没得到批准,就把祭品摆在住所里,哭并且祭奠了他们。然后就在这个月 二十八日那天被遣送出都城。可是弘范向我朝请求让他亲自到江南招刘泽清等大将降附,留下懋第等不要放回。于是我朝从沧州追回了懋第,让他改住在太医院里。 顺治二年(1645)六月,他听说南京失守,悲恸地哭了。他的弟弟懋泰以前做过吏部员外郎,投降过贼寇,后来投降本朝做了官,来探望懋第。懋第说:“这种 人不是我弟弟。”把他给喝斥出去了。到闰月十二日,懋第和随行的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都因为不投降被处死了,而绍愉得以 免死。‎ ‎16.A ‎17.C C项的“尚书”是一种官职,比如南北朝设尚书省都官曹长官,即都官尚书(或称尚书),属于三品;文中“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这句话说明当时的尚书之上还有宰相。‎ ‎18.D ‎【试题分析】‎ D项先用“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来概括郑鲜之为人和性情,后面用乘车出游和参加宴会两件事进行分析;但按原文的意思,坐车出游这件事体现他为人隐厚笃实;参加宴会这件事则体现他与皇帝关系的亲近,不能体现他为人隐厚笃实,所以D项的概括与分析不能对应。‎ ‎19.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事理(的事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译出大意给2分;“省”“悖”“而”“莫”“大”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也可解释为 “厉害”。语意有变或者句子不通顺扣1分。)‎ ‎20.郑公道德纯朴,受先朝礼遇,如同前代钟元常、王景兴等人一样。( “德素”“礼”“先朝所礼”“方”“流”五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有变或者句子不通顺扣1分。)‎ ‎20题补充说明 ‎①“素”译为“纯朴”“朴厚”“朴实”“敦厚”给1分,译为“质朴”“朴素”不给分。‎ ‎②“礼”译为动词“礼遇”“礼待”给1分,译为名词“礼节”“礼数”,不给分。‎ ‎③“方”译为“比拟”“比方”“比作”“如同”,给1分。如果翻译为“与……相比”,也可给分。‎ ‎④ “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译为“跟前代人相比,(是属于)钟元常、王景兴这类的人”,也可给分。‎ 参考译文3:‎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郑鲜之闭门读书,专心致志,杜绝与人交往。起初做桓伟的辅国主簿。宋武帝兴起义兵后,他逐步升为御史中丞。他性格刚直,很合乎司直的职务特点。他的外甥刘毅在当时权力很大,朝野人士无不归附,郑鲜之尽心于武帝, 唯独不肯屈从刘毅,刘毅非常愤恨。因为他和刘毅是舅甥关系,制度规定不能互相弹劾,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擅自赦免传召的罗道盛。当时的新制度规定,长吏因为父母的疾病离职,三年内不准做官。山阴令由于父亲生病探望而离职,郑鲜之因此上奏说:“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事理的(的事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我以为应该依从旧章规定,在理义上才恰当。”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武帝少年时就从军了,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羡慕风流文采。有时谈古论今,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不敢辩驳。而郑鲜之总是要驳难,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宽容他。与武帝说话,一定让他理屈词穷,然后才罢休。武帝有时惭愧变了脸色,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是“纠正谄媚的人”。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他为右军长史。等入了咸阳,武帝遍看了阿房宫、未央宫故地,凄怆动容,前行走到渭水旁边,武帝又慨叹说:“此地难道还会有吕望么?”郑鲜之说:“从前叶公好龙而真龙出现,燕昭买骨而骏马到来。明公您只要以诚恳态度待士人,还用担忧海内没有人才前来吗?” 武帝登基以后,他升任太常、都官尚书。当时傅亮、谢晦的地位和恩遇日益隆盛,范泰曾经当众讥讽郑鲜之说:“您与傅、谢都跟随圣主在关中、洛阳立功,您还位居首席幕僚,今天不振作,距离别人那么远,多么无能啊!”‎ 郑鲜之一直看着他,并不回答。郑鲜之虽为人通达直率,但他敦厚实在,对亲朋故友都能赡养抚恤,乘车出游,有时自己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随驾车的人走向哪里。他特别被武帝亲近。皇上曾在内殿设宴饮酒,朝廷显贵全都到了,唯独不请郑鲜之。众人坐定以后,武帝对群臣说:“郑鲜之一定会自己跑来。”果然,过一会儿,外面禀报尚书郑鲜之来到神兽门请求奏事,武帝大笑引他进入宴席。景平年间,徐羡之、傅亮当权,把他调出京城任豫章太守。当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私下对人说:“郑公道德纯朴,受先朝礼遇,如同前朝钟元常、王景兴等人一样。现在徐、傅调他出京为郡官,或许当有原因。”元嘉三年,王弘入京为宰相,举荐郑鲜之担任尚书右仆射。元嘉四年去世。‎ ‎21. A E ‎ A项:①觉民并不敢当面顶撞爷爷,“我的亲事应当由我自己作主”是他对觉新说的话;②爷爷并没有把觉民软禁起来。‎ E项:用拈阄的办法为觉新定亲事的是觉新的父亲。‎ ‎22.B D B项,是竺可桢校长。‎ D项,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两者的区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社会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依据的规范的性质。‎ ‎23. ‎ ‎(1)唯昭质其犹未亏 ‎(2)余独好修以为常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5)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6)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24.B【考查内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介词“随着”赘余造成主语残缺;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上宾语中心词“的发展”;D项结构杂糅,“出现”和“发生”应删去其一。‎ ‎25:D (A项的错误是成分残缺。“品味”之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心旷神怡”后加上“的滋味”。B项的错误是动宾搭配不当。“规范了……问题”“解决了……乱象”这两处表述,谓语动词与其后的宾语中心词搭配不当。C项的错误是重复累赘或句式杂糅,可以删去“导致的”;或者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是由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26.A。①“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用于人和事物或物与物之间。使用正确。②“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怎样做坏事,下面的人就学着做,贬义。这里误用为褒义。③“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方向、计划、作法和态度。④“相濡以沫”形容在患难中互相救助,该句语境中无“困境”意。⑤“不以为然”:认为是错的,表示不赞同。⑥“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十分纯熟。句中误解为不顾整体和全局。‎ ‎27.C。①“无所不至”指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这里与表褒义的“无微不至”混同。②“粉墨登场”指化妆登台演戏,也用于讥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③“望尘莫及”比喻远远地落后。④“石破天惊”本形容箜篌之音有惊天动地之势,后用为使人震惊之意,也比喻文章的议论新奇惊人。⑤“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此处误用为教训、体罚。⑥“耳熟能详”指事件听的次数多了,也能说出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