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常德市一中备课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民通过微博、跟帖等介入公共事务、关注政府决策、跟踪名人举动,显示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也使公权部门和名人感到无处不在的约束和监督。但是也要看到,网络也是谣言、谎言、辱骂等不良话语和负面情绪蔓延的地方。 网民在讨论社会热点时,往往会过度解释、宣泄情绪,这无益于自由讨论的氛围和理性平和心境的构建。网络传播者动辄刻意追求集中火力的哄骂效应。一些社会现象在获得真相之前便迅即在网络上引起一片讨伐之声,落井之石铺天盖地。在炮轰与起哄之后,还原话语真相和语境真实的努力已经变得脆弱无力。事情缘何发生,在怎样的条件下进展的,矛盾是如何升级的;这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怎么说的,是怎样传播和扭曲的,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实质上关系到批判的意义和价值。媒体和网络的兴师问罪,放大了负面效应,激化了矛盾冲突。 网络媒体对各种怪现象、各种雷人事件有一种潜在的需求。苍蝇总是要叮有缝的蛋。即使稀松平常的事件,媒体也会想办法用哗众取宠的雷人标题吸引眼球。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些急于出名(包括出恶名)的人瞅准了这一点,故意制造雷人话语,以此来吸引公众注意力。对惊人之语的过度消费是当下媒体和网络之病,也是舆论让乌合之众为之疯狂的圈套和陷阱。事实上,一些雷人话语确实出自一些素质不高的人之口,但也确实有一些雷人话语有其特定的语境和情绪背景,也有一些雷人话语则是网络推手空穴来风凭空炮制的。我们如果整日周旋在这些雷人话语之中,势必会影响思想的深刻和社会的宽容,也会白白消耗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资源和情感资源。 有人认为,虽然一些网络事件是人为推动的,但所体现的社会心理却是真实的,譬如对腐败愤怒、对教育现状不满、对贫富差距拉大担忧等等。问题是,真实的社会问题要想得到真正解决,必须建立在全面的调查、确凿的数字、具体的解决方案之中,决不会在商业目的的掺杂下亦真亦假的话语事件中得到解决。由若干无名的网民所表达的“民愤”,其建设性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要求跟贴者也像鲁迅先生那样有戳破“瞒和骗”的勇气和担当,但是,我们有必要从趋之若骛的话语游戏中脱身。 网络上的围观与起哄,并不必然代表社会正义。网络占领了当下的生活,也解放了人们的欲望和才华,使各种怀才不遇的人们都有了发泄排遣的渠道。但是,网络有时也淹没了经典、稀释了真诚、放大了谣言、降低了智力、瓦解了记忆、消解了原创。网络不仅令人在阅读上浅尝辄止,而且也使得思考和表达变得飘忽不定。互联网不仅有黑客病毒侵袭的危险,而且也有遭受心灵病毒侵袭的危险。人们把大量时间花在了互联网上,叫骂、调情、偷窥、起哄…… 互联网时代的人心和风气不仅仅是虚拟空间的事情,也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秩序与道德文化健康。无论是政治与法治进步,还是教育与文化的发展都是靠一点点努力实现的。因此,对于每一点点改变和进步,都要抱着“同情之理解” 的态度,正确看待其存在的合理性,给予其不断发展完善的空间。一些网络发言者拒绝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更不愿意耐心考察客观条件和语境。他们悬置了一个翘起脚也够不着的价值标准,以此来衍生出一系列的时评和议论。他们的话语姿态是高高在上的,不合现实,也不接地气。 (节选自丁国强《网络时代的理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常常淹没了经典,消解了原创,而导致人们在阅读上浅尝辄止。 B.网民未必能戳破网络媒体的“瞒与骗”,但都必须有冲破谎言的勇气和担当。 C.真实的问题解决必须依靠正当的解决途径,而不能依靠网络舆论的监督。 D.跟帖者应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中来,不要以先见的弊端判断来扭曲现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充满理性,注重辩证说理,既肯定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又指出网络舆论非理性的一面。 B.文章第二、三段论述了形成网络围观与起哄的两大因素:网民情绪宣泄需求和网络媒体潜在需求。 C.文章指出网络事件所体现的社会心理是真实的,目的在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网络事件,使论证更全面。 D.文章论述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倡导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考察客观条件和语境,理解每一点进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民的炮轰与起哄使一些关系到批判的意义和价值的细枝末节的问题被人忽视,从而激化了矛盾冲突。 B.面对雷人话语,需要区分不同目的、不同语境来看待,以免被误导,以致影响思想的深刻和社会的宽容。 C.网络的负面效应需引起警惕,不仅要关注网络带来的浅阅读、黑客袭击,也要关注遭受心灵病毒侵袭。 D.网络围观与起哄影响到了虚拟空间人心和风气,而这人心和风气也将影响到社会秩序与道德文化健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桃源一中 郭福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李子柒,“现象级”网红。这位美食博主,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视频在Youtube上备受追捧,收获735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求英文字幕跟进”。 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是负面文化输出。 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美学大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美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做纸……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 当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 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很多外国人惊诧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9年12月11日) 材料二: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9年12月10日) 材料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需要很强大的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开始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言,李子柒来自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 那些认为李子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人的罪人。准确地说,这种观点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 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并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 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从对有关《中国》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主要原因。澄清争议,走出误区,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 (摘编自新媒网2019年12月07日) 4.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异常火爆,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 B. 国内网友质疑李子柒的原因是认为其作品展示了中国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够真实。 C. 作者认为李子柒作品是否是文化输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文化输出的深层思考。 D. 文章采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先反驳网友的观点,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5.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便可以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 B.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最初并不受欢迎,但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最终获得了广泛认同,这种经历与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 C. 材料二认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创业者,她的作品虽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输出。 D. 材料三认为,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真实记录日常生活,以小而美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6. 综观三则材料,李子柒的故事对中国文化输出有怎样的启示?(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常德市一中备课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战场上的拥抱 傅友福 太阳从东方喷出第一抹晨光后,就慢慢爬上山来。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敌对双方经过一个昼夜的浴血拼杀,到天亮时,枪炮声终于平息了。看得出,这场战斗异常惨烈,敌对双方似乎都没有幸存者了。 漫山遍野都是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鲜血染红了山上的黄土,到处都是呛人的焦臭味。各种各样的枪支,也横七竖八地被扔得到处都是。山上的树木没剩几棵了,有的被腰斩,有的被连根拔起。山上,死一般沉寂。 不知过了多久,东边的阵地上有个“尸体”在挪动,没过多久,他就挣扎着站了起来。他浑身上下都是血。这个血人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特别是对面敌方的阵地。他从身边抓起一把步枪,并检查了枪膛里的子弹。又从死去的战友的腰上取下两颗手榴弹,这才放心地坐下来。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对面的阵地。 饥渴比死神更具威胁。极度虚弱的他,只能在这里等死了,他还没有死,只是腿上中了一枪。 抬眼望去,没有任何生命迹象,更找不到可以充饥或解渴的东西。他心有不甘,家里那定亲的姑娘可能正在远方等着他呢,他要活着回去。 在他胡思乱想时,对面阵地上有个人影晃了一下,又倒在了地上。不好,对方还有活着的人。他顿时来了精神,握紧手中的枪,把子弹推上膛,趴在地上瞄准对方。但是,一根烟的工夫过去了,还是不见那人再次站起来。 不行,得去看个明白。那人是他的隐患,这是战场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样想着,他拖着断腿,艰难地向前爬去。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劲,他终于爬到了那个人身边。定睛一看,他才知道那个人的左胳膊被打断了,躺在地上已经奄奄一息。他把枪口对准那个人的头部,要扣动扳机。 “不许动,敢动我就打死你!”他对那个人下了命令。 “等等,这战场上,就……就剩下我们两人了,何必呢?”他喘息着说。 “但是,你不死,我就会死在你的手里。”他退后一步,对那个人说。 那个人摇摇头,没有说话。 “我这儿还有一点水,你,拿去吧。”那个人右手拿着一个军用水壶,对他说。 他这时才发现,那个人的身边有一把手枪,水壶就放在手枪旁边。看来,那个人是个当官的。 他不敢接当官的递过来的水,尽管他的喉咙此时正像火烧一样难受。“我要是想杀你,在你还没有爬到我身边时,你就已经没命了。因为,我早就发现你还活着。”那个人说着,没有血色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别怕,你……你连死都不怕,还怕这水?”当官的见他犹豫着,又对他说。 是啊,当官的要是出手,他早就没命了。这样一想,他把步枪背在背上,接过他的水壶,“咕咕”地喝了几大口。 “小伙子,我们……都要活着回去,家里人正等着呢。”看见他喝了水,当官的对他说。 当官的说完,让他坐下,并取出身边的急救包,给他包扎腿上的伤口。 他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没警惕性了,万一他……毕竟双方昨天还在阵地上你死我活地拼杀过。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顺着当官的意思,坐下来让他包扎伤口。 “结束了,一切都该结束了,你看,他们永远躺在了这里,只有我们是幸运的。既然战争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走,回去吧。”当官的说完,把身边的手枪扔向远处,手枪划出一道弧线,远远落在地上。 他对当官的笑笑,也把手中的步枪丢在地上。当官的看到他站立不稳,又拿了一截木棍让他当拐杖,也对他笑笑。 他有点激动,上前抱了当官的一下。他觉得应该拥抱当官的,当官的也回应地抱了他一下,接着,他拄着拐杖走了。 当官的脱下军装,丢在地上,也踉踉跄跄地走了。 两人朝不同的方向走去,金色的阳光普照在他们身上。 (选自《现代青年》2011年第3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他”的心理发展为线索,在“他”的心理矛盾冲突中,小说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了读者。 B.多处伏笔、照应使小说结构圆合,“他”的“活下去”的意志和后文当官的“要活着回去”相照应。 C.小说善用反衬,如以“他”抓起步枪,检查子弹来反衬“当官的”把手枪“扔向远处”所表达的对和平的追求。 D.最后一段,以阳光呼应开头,暗示随着战争的结束,人性已经复苏,含蓄地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8.“当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战场上的拥抱”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常德市一中备课组)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B.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C.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D.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章,是汉朝设置的郡,治所在现江西省南昌,唐初将其改为“洪州”。 B.临朝,即临御朝廷,处理政事。也特指太后摄政称制,由西汉吕后开创。 C.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D.中官,既可指宫中、朝内的官员,也可指宦官。“中宫”与之意思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品行出众,为人所推重。在郡中时就被推荐为孝廉,并被授予郎中一职。母亲去世后,他弃官守制。服丧期满,周景征召他担任别驾从事,后来他又受到李固的举荐。 B.陈蕃为政清廉,不惧显赫权势。大将军梁冀威名震慑天下,派人送信请他办私事,陈蕃拒绝会见使者。使者说假话以求见,陈蕃大怒,把信使鞭打致死,因此被贬为修武令。 C.陈蕃刚正不阿,竭尽臣子之责。桓帝去世后,在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陈蕃针对当时尚书们托病不上朝办公的问题,写信责备他们,使得他们最终都去上朝办公。 D.陈蕃嫉恶如仇,为国除奸被杀。陈蕃和大将军窦武不满曹节等人勾结赵娆、讨好太后、获爵封官,密谋消灭他们。但因事情泄露,太后命曹节杀了窦武,王甫后又杀了陈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2)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常德市一中备课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②。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③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④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貔貅:猛兽,喻指勇猛战士。③使君:古代州郡长官所称,此处指方滋。④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B.上阕“鼓角”五句,追忆孙刘联军破强曹往事。烽火明灭,戈甲耀眼,而以“连空”、“万灶”点染,画面雄浑辽阔。 C.下阕换头处由江山历史过渡到现实生活情景,以九字为三顿,节奏峻急,露草风枝,绘出秋容惨淡,情绪稍转低沉。 D.下阙最后五句以“不见”二字领起,一气贯通,直至终篇,既呼应了上文的“孙刘”,又写及羊祜,以浇心中块垒。 15.下阕是如何抒发“古今愁”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澧县一中备课组)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表现在“ , ”。 (2)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 , ” 的豪情。 (3)《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常德市一中备课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当年令全国观众 的《渴望》,在视频平台有了高清版本;《射雕英雄传》等经典武侠,不再是“奔跑的马赛克”。近年来,不少经典影视剧获高清修复,以全新的面貌重回观众视野。市场需求是老剧“由糊变清”的源动力。然而,经典影视剧囿于拍摄手法、保存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难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修复经典,为视频平台提供一门“好生意”。精品内容是内容行业的竞争砝码,而经典老剧正是亟待开发的优质资源矿。针对现有市场需求,高清修复将潜在优质资源二次盘活,为视频平台带来经济价值。( )。超分辨率视频增强技术、AI机器学习技术等先进手段大大降低修复成本,4个月之内即可完成15部剧的修复,效率提升500倍。 经典老剧曾陪伴一代人成长,是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然而面对数字时代的冲击,经典老剧已成为“濒危物种”,若不及时挽救,很有可能 在时代长河中。在任何时期,优质内容的 都是一大损失。高清修复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让时光回首,这既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又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得益于先进技术手段,年代质感与高清画质并存不再是 。时代记忆或许会日趋模糊,但经典影视剧作为折射时代的窗口,其留存必将成为值得后世珍视的文化宝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拍手称快 消散 淹没 天方夜谭 B.交口称赞 消散 淹没 痴人说梦 C.交口称赞 消逝 湮没 天方夜谭 D.拍手称快 消逝 湮没 痴人说梦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说数字技术是为老剧修复提速,那么人工修复则更耗时费力 B.可以说数字技术是为老剧修复提速,但人工修复却更耗时费力 C.可以说人工修复耗时费力,数字技术则为老剧修复提速 D.如果说人工修复耗时费力,数字技术则为老剧修复提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清修复让时光回溯,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这既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又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 B.高清修复让时光回首,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这既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又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 C.高清让时光回溯,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修复这既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又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 D.高清修复让时光回首,赋予内容新的生命力,这既是对中国影视行业内容财富的保存,又能产生实际效用,丰富几代人的文化生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远古生物的遗体。在有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① ,就像一本记载地球历史的书,所以用“地层”形容沉积物是非常形象的。如果有生物体一起沉积,被沉积物埋起来,就有可能变成化石。那么,② ?古生物学家们会说,每一块化石都保存着生命的故事,只要对它进行正确的解读,你就能读懂这些远古的生命故事。除了远古生物的生存故事,化石上当然还有更重要的科学内涵和生命演化信息。比如,一些遗迹化石可能隐含着遗体化石反映不了的科学信息,诸如遗迹的主人是怎么运动的,能够跑多快等等,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和更生动地认识那些远古生物。更重要的是,③ 。不同时代的地层里有不同的化石,比如寒武纪地层里的三叶虫化石,侏罗纪地层里的恐龙化石等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生命演化的壮美画卷。如果我们把从几百万年前到几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放在一起,就能拼凑出人类起源演化的整个序列。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困境,一方面是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还需时日,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40万人。为此,国务院新闻办表示将通过在重点领域扩招、拓展招聘渠道、开放见习岗、湖北高校毕业生将享特设岗位等政策,多方面缓解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仅国家层面有政策保障,各地方也纷纷采取线上招聘形式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以浙江省为例,不管是省内高校通过求职云指导、云宣讲、云面试等方式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一条龙”线上招聘服务,还是杭州市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向求职者提供涵盖数字经济、生物制药、智能制造、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行业的2.8万个岗位,都在为大学生就业不断动脑筋,想办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汉寿龙池中学 曹红平) 3月23日,新疆阿克苏市中小学开学复课的第一天,两名小学生放学路上经过一家医院时,主动向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敬礼并深鞠躬,医生也向她们回礼。两名小学生说,她们想表达谢意和敬意,如果没有医护人员的艰苦努力,同学们就不能安稳上课。 我们一起经历了疫情,敬礼的场景让人感慨良深。请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D C A A C C B D D A C D C 6.(6分)①文化输出要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华传统中的人文精神;②不一定是宏大叙事,普通人的故事同样感人;③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实的文化现状;④在输出方式上首先要做到“动人”,要能引发不同国家人们的共鸣;⑤文化输出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军;⑥文化输出不要太过刻意,融合过程要符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 8.(6分)“当官的”虽是敌方的军官,但他善良、诚信;厌恶战争,爱好和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体贴,乐于帮助他人。分析:随着战争结束,对敌方士兵并没有敌意,可见出其人性中的善良、诚信;他鼓励对方“都要活着回去”,“家里人正等着呢”,对未来充满了希冀;“一切都该结束”,并毅然丢掉手枪和军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给对方给水喝,并拿木棍给对方当拐杖,都能见出他主动帮助别人。(要点为三方面,简要分析即可,每个要点2分) 9.(6分)(1)题目中“战场”和“拥抱”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拥抱”表达的是感激和信任。本为敌对的双方最终拥抱在一起,暗示了人性战胜了战争,突出了和平主题。(3)“拥抱”是文章情节高潮部分,是前面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题目突出了情节主线。(每个要点2分) 13.(10分)⑴前后郡守招请,(周璆)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致”“字”“为”“县”各1分,句意1分) ⑵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二千多人,三府中的属官超过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选择优秀的人授予官职,挑出昏庸之人加以清除。(“掾属”“过限”“除”“简”,句意1分) 15.(6分)⑴借景抒情。露珠结在草上,风吹落黄叶飘荡,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词人登高望远,山河破碎,自己壮志难酬,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 ⑵借事抒情。烽烟未息,知府方滋就携群僚登楼谈笑风生,这种乐观情绪,洗尽了词人心中的万千忧愁。 ⑶直抒胸臆。“遗恨”,直接抒发了自己不能亲手克敌完成恢复大业而黯然神伤。 ⑷借典抒情。借对羊祜“名与汉江流”的赞美来表达自己力主抗金的政治态度,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象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以历史上包括羊祜在内的无数登楼“游人”“遗恨黯难收”,来表达自己对收复难望、志不得伸的忧虑。(每个要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16.(6分)⑴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⑵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⑶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每空1分) 20.(6分)①不同时期形成的沉积物一层叠一层 ②化石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③化石里隐藏着许多生命演化的信息(每空2分) 21.(5分)【答案示例】疫情防控和毕业生增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困境,国家的政策保障和地方的线上招聘都支持大学生就业。(关键点:疫情防控和毕业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困境;国家的政策保障;地方的线上招聘;支持大学生就业。每个关键点1分) 22.(60分)参照2019年度全国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周璆)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罪降为修武令。后来逐渐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 ” 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二千多人,三府中的属官超过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选择优秀的人授予官职,挑出昏庸之人加以清除。(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 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