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中国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作业(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中国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作业(1)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中国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喜 宴 王安忆 ‎①天下着细雨,是春雨,小岗上有个老师要娶亲了。‎ ‎②上午遣人到这贴邻的大刘庄来请,来请谁呢?请知识青年。知识青年受到邀请,都有些茫然,这个老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有知识青年的房东与他们解释:虽然你们在城里,老师在乡下,但都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也可称得上同学,所以他才请你们。于是,大家便决定去,房东又让在他家寄住的那个知识青年带上他家的一个男孩,一同去了。一到地方,只见门前有一群孩子在细雨中玩耍,都是大人带来吃酒的。‎ ‎③他们进了屋,挤坐在当门。黑洞洞的土坯屋里,依墙坐满了吃酒的人。门前院子里张了油布,做一个大篷,底下放了案板,等着上客。阴着的天,被油布一衬,又有些发黄。油布有些破绽,不晓得使过多少婚丧嫁娶,有碰碎了的雨点洒下来,碰巧溅到脸上,冰凉的,就缩一缩脖子。做新郎的老师只偶尔地露面。他的骆驼绒长大衣里面是新哔叽呢的制服,口袋上还别了一朵红绒花,军帽则换了蓝呢帽。他脸膛更红了,嘴抿着,想不笑,又做不到,嘴角就一动一动的,看上去就更孩儿相了。他出来和知识青年招呼,刚说半句话,就被喊走了,去决定婚仪中的一个什么细节。‎ ‎④天阴,看不出时辰,但凭经验,已是午后。不时有女眷从屋里走到门前,看自家带来吃酒的孩子有没有走远,要不就喊一声,把孩子喊到身边,一起坐着,等着开席。‎ ‎⑤新娘不到,喜宴便无法开席,此时至少也是午后两点了。有一些消息传来,说是新娘的兄弟拦住了,要新郎亲自登门去接,新郎这才起身。既是新郎才起身去接人,那至少还有两个小时才可开席,别人倒没什么,知识青年却有些不耐烦了,脚也坐硬了。他们纷纷起身,跺着脚,跨出房门,去四处转转看看。这时候看看,便觉得这小岗上是个贫瘠的村庄,几乎没有青砖房子,连半截青砖的都少见。台子也修得不整齐,房屋便挤簇在一堆,在这雨雾和泥泞中,看上去都是快倒的样子。树也不多,井呢,有那么一口,井沿铺了些碎砖,不像大刘庄,全是青石板的井台。走了一圈,并没看到什么有趣的,便又踅了回来,站在院子里,看孩子玩耍。‎ ‎⑥已经到下半晌了,估量着差不多了,有人便开始往树杈上挂炮。几千响的炮抖落下来,总有些散的,于是小孩子就有了事做,纷纷去抢那些散炮,哔哔剥剥地放。本来等恹了的,这时又有了些零星的喜气。有人跑来传话,说新娘子来了,坐着牛车,已经到了坝子下。知识青年又进了屋,坐在当门。因等得又饥又厌,一个个木胎泥塑般地发愣。外面哗哗然的,也没兴趣去探个究竟了,只是低着头,抖着脚等饭吃。‎ ‎⑦‎ 外面闹嚷着什么呢?闹嚷着地太烂,要脏了新娘子的新鞋。于是就要新郎背新娘子进洞房。也是等得太久,要闹出些花样,才甘心。新娘子起先不肯,架不住众人起哄,只得叫背了。一上新郎的背,新娘扑哧一声笑了,众人又是哗然。外头炮响起了,喜宴终于开席了。‎ ‎⑧等了近一天的喜宴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了,每一桌都是风卷残云的局势,连一点馍渣渣都不剩,盘里碗里都是见底的。知识青年酒喝干了,一个个走起路来都有些歪,说话舌头也大了。那房东家的孩子,有些吃撑了,加上疯了一日,这时已经睡成一摊泥,由那知识青年背着,回家了。‎ ‎⑨一个月以后,这伙知识青年中的几个,派工到东边挖一条干沟。就想起吃过喜酒的这家老师,便奔了去。这天太阳很高,明晃晃的,树又绿了,小岗上显得光亮了些。老师在小学校上课,妹妹下地了,只有那寡母和新媳妇在家,见他们来,就招呼进屋坐,临时烧水沏茶,又捧出落花生。花生里还掺着枣子和一些碎红纸,是办喜事那日余下的。这回,这几个知识青年看清了新娘子。黑红的鸭蛋脸,眉眼特别浓,果然爱笑,笑起来又非常大方。知识青年等水烧开了,喝了茶,吃了花生,聊了天,在婆媳俩一片热忱的留饭声中,告辞了出来。‎ ‎(原载《上海文学》,有删改)‎ ‎1.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4分)‎ 答:                                   ‎ ‎                                     ‎ 解析:画线句是对人物的描写,答出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何种思想情态即可。画线句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而“嘴抿着”“嘴角就一动一动的”又运用了细节描写,同时又是动作描写。这样的描写意在刻画人物,写出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以及想要掩饰的羞涩与矜持。‎ 参考答案:运用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动作描写),(2分)写出了新郎内心的激动与喜悦,(1分)以及想要掩饰的羞涩与矜持。(1分)‎ ‎2.在喜宴中穿插了第⑤段的环境描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用意。(6分)‎ 答:                                   ‎ ‎                                     ‎ 解析:解答此题,要找出该段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其运用的手法,总结环境的特点,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其作用。从描写手法上看,这几句环境描写运用了白描手法。“贫瘠的村庄”“看上去都是快倒的样子”等语句,表现了村庄的贫瘠。结合知识青年的行为举动如“走了一圈,并没看到什么有趣的,便又踅了回来”来看,这清冷荒凉的村庄景象也烘托(暗示)了知识青年们等待喜宴开始的无聊心绪。结合开头对春雨的描写,以及最后一段中的环境描写,可知此处的环境描写是对上文环境描写的呼应,也与结尾的环境描写相映衬。‎ 参考答案:第⑤‎ 段中的环境描写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雨中小岗上的景色,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表现了村庄的贫瘠;(2分)烘托(暗示)了知识青年们等待喜宴开始的无聊心绪;(2分)与首段中的环境描写相呼应,与尾段中的环境描写相映衬。(2分)‎ ‎3.文中知识青年们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                                     ‎ 解析:作答时要通读全文,找出体现人物心理的描写,逐一进行概括。根据第②段中“知识青年受到邀请,都有些茫然,这个老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可概括出“茫然”;根据第⑤段中“知识青年却有些不耐烦了,脚也坐硬了”,可概括出“不耐烦”;根据第⑥段末“外面哗哗然的,也没兴趣去探个究竟了,只是低着头,抖着脚等饭吃”,可概括出“无聊”;根据第⑧段中“知识青年酒喝干了,一个个走起路来都有些歪,说话舌头也大了”,可概括出“尽兴”或“高兴”。‎ 参考答案:“茫然”——“不耐烦”——无聊(无趣)——尽兴(高兴)。(每点1分)‎ ‎4.“喜宴”已经结束,但小说结尾为何又写了“一个月以后”知识青年们再次去老师家?请作探究。(6分)‎ 答:                                   ‎ ‎                                     ‎ ‎                                     ‎ 解析:作答本题,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考虑。最后一段的内容是对喜宴的补充交代,进一步说明老师家中情况,使小说内容更丰富,同时也说明知识青年已经慢慢融入村庄的生活,以及村庄人的热情、淳朴、好客。‎ 参考答案:①这是故事的尾声,补充交代了参加喜宴后的情形,进一步说明了老师家中的情况,丰富了小说的内容;②有助于进一步塑造知识青年的形象,说明这些知识青年已经慢慢融入村庄的生活;③表现了村庄人的热情、淳朴、好客。(每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0分)‎ 黄 宝 聂鑫森 黄宝惨烈的叫声,是在农历冬至的凌晨突然爆发的。下了一夜的雪停住了,雪光如万道刀光从窗口反射到屋里来,墙上的大挂钟正好清脆地敲了五下。‎ 妻子说:“刘乾生开杀戒了!”‎ 我蓦地坐起来,然后又躺下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黄宝必定要死的,我早就预感到了。‎ 昨天傍晚,我走出这栋楼三单元的铁栅门去散步,突然发现刘乾生杂物间的门外有一个用小杉木支起的三脚架,这个“绞架”当然是为黄宝准备的。‎ 刘乾生看见我,尴尬地搓搓手,说:“明日冬至哩。厂长的爹七十大寿哩,我……‎ 没别的送,就送这条狗吧。”‎ 黄宝摆着尾巴跑过来,眼里分明有泪。‎ 我解开一个小塑料袋,把切好的香肠倒在雪地上。黄宝低低地叫唤了一声,然后大口地嚼起来。‎ 我转过脸走向庭院中。往常,黄宝在吃过这些美食后,都会欢叫着跟上来,陪着我散步。但这次没有,我回过头去,看见黄宝吃完后,又回到刘乾生的身边,去嗅主人的裤脚。‎ 黄宝的叫声渐小渐弱,然后戛然而止。‎ 我是先认识黄宝,而后才认识刘乾生的。‎ 在一个初秋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出门去散步。顺便提着垃圾袋朝墙边那一排塑料桶走去。突然一条黄毛土狗跑了过来,不停地摇着尾巴,眼巴巴地望着我,嘴边流着涎水。它眼神里透出的恳求感染了我。我从大塑料袋里翻寻出那个专装肉骨头的小塑料袋,解开口子,放到地上,然后就去散步了。‎ 十分钟后,我觉得身后有动静,一看竟是那条黄毛土狗跟来了。刚刚走到后院,斜刺里突然蹿出一条不大不小的狼狗,张牙舞爪地吼叫着。老实说我有些慌乱。黄毛土狗飞快地从我身后跳到前面,大张着嘴,露出两排利齿,愤怒地嘶吼着,逼得那条狼狗慢慢地往后退去。在那一刻,我对这条黄毛土狗,有了极好的印象。‎ 以后我每次下楼,如果塑料袋里没有肉骨头,就会切好一截香肠。黄毛土狗吃过后,会陪着我在庭院中一圈一圈地散步。‎ 后来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叫黄宝。‎ 因为认识黄宝,所以对它的主人也开始留心打听起来。‎ 黄宝的主人叫刘乾生,住在这栋楼二单元二层靠右边的一个两居室里。他是城东一家中型锻压机厂的工人,是个锻工。锻压机厂是个特困企业,常常发不出工资。眼下正在搞改制,他能否继续留用还是个未知数。老婆早几年和他分手了,另找了个开小饭馆的老板过快活日子去了,把一个读初中的儿子扔给了他。刘乾生当然买不起这里的房子,是房产商开发这块地皮时,拆了他一栋土砖瓦房,将一套两居室和一个杂物间赔偿给了他。‎ 黄宝就孤零零地住在一楼的杂物间里,里面空荡荡的,刘乾生有时带一点剩饭剩菜倒在杂物间门边的破盆里,有时什么也没带。因此,黄宝常常处在一种饥饿之中。这栋楼的人,都觉得黄宝太可怜了,出门时总带些肉骨头和拌了肉汤的米饭,倒进那只破盆里。出于条件反射,黄宝一听见铁栅门响,就会欢叫着跑过来,那是它最快乐的时候。‎ 黄宝一天天长高长壮了。‎ 一个傍晚,黄宝跟着我散步走到社区门口时,正碰到刘乾生下班回来。萧索的秋风里,他的脸色很憔悴,矮墩墩的身子显得很沉重。他对我笑了一下,然后问:“我听说你是写文章的,你认识我们厂长吗?他将来肯定是董事长,权力大着哩。”‎ 我摇了摇头。‎ 他叹了口气,说:“幸亏我早打听到了他爹的寿诞是哪一天,老爷子平常特爱吃狗肉。”说完,径自走了。‎ 书房里,空调呼呼地吐着热风。大概是八点多钟的样子,我听见有人敲门。我走出书房,踱到大门后,从猫眼里往外望去。竟是刘乾生,手里提着一腿狗肉。我觉得心里非常难受,便又蹑手蹑脚回到了书房,任敲门声断断续续地响。‎ 刘乾生终于走了。‎ 傍晚,我下楼散步的时候,雪下得挺大。黄宝住的杂物间的门关紧了,雪地上洁白如故。‎ 住在这栋楼的几个邻居,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围聚到我身边。他们的脸上积淀着愤懑,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黄宝被他杀了,哪个忍心吃黄宝的肉!”‎ ‎“刘乾生心狠,不可交。没有人会再理他。”‎ 我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听,一转身,走向漫天风雪中。‎ 这栋楼的人真的不再搭理刘乾生了。‎ 到春节前夕,我听说刘乾生在改制后企业留用人员的红榜上名落孙山,厂里以三万元的低额款买断了他的工龄。按规定,满了45岁的人才不再留用,刘乾生还差三个月哩。‎ 我决定去看望终日缩在家里不敢出门的刘乾生,他应该得到更多的同情和关爱。‎ ‎(选自《最后的绝招》,有删改)‎ ‎5.简要分析第一段的作用。(4分)‎ 答:                                   ‎ ‎                                     ‎ ‎                                     ‎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首段的作用,那么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等方面来分析作答。分析可知,首段写了突然爆发的黄宝惨烈的叫声,这就设置了悬念,为下文写黄宝和刘乾生的遭遇作好了铺垫。“雪光如万道刀光从窗口反射到屋里来,墙上的大挂钟正好清脆地敲了五下”是环境描写,渲染了惨烈的气氛,烘托了“我”内心的震撼和悲伤。‎ 参考答案:黄宝惨烈的叫声突然爆发,设置了悬念,引出了下文黄宝和刘乾生的遭遇;雪光、钟声的描写渲染了惨烈的气氛,烘托了“我”内心的震撼和悲伤。(每点2分)‎ ‎6.小说画线语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5分)‎ 答:                                   ‎ ‎                                     ‎ 解析:画线句子涉及两个人物——“我”和刘乾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前后文分析“我”‎ 和刘乾生此时的心理。由前文“我听见有人敲门”“竟是刘乾生,手里提着一腿狗肉”并结合文章对刘乾生杀黄宝的情节的叙述可知,刘乾生提的是黄宝的肉,而黄宝与“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对黄宝之死感到悲伤并对刘乾生感到厌恶,也正因此,“我”“蹑手蹑脚回到了书房”,不愿给刘乾生开门。而由前文刘乾生向“我”打听其厂长的内容可知,此处刘乾生提肉来看“我”,也体现了他对“我”的讨好;“敲门声断断续续”,则体现他犹豫、愧疚、矛盾挣扎的心理。‎ 参考答案:体现了“我”对黄宝之死的悲伤,对刘乾生的厌恶;体现了刘乾生对“我”的讨好,以及他内心的犹豫、愧疚和矛盾挣扎。(每点2分,答全给满分)‎ ‎7.小说对刘乾生的刻画运用了大量侧面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5分)‎ 答:                                   ‎ ‎                                     ‎ 解析:侧面描写,即不是从刘乾生的角度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他人他物来间接地描写。文中主要从黄宝、“我”和其他邻居的角度来写刘乾生。从黄宝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境遇可以看出,刘乾生生活也十分落魄;从为“走后门”,他不惜杀了黄宝可以看出刘乾生冷漠的性格;从“我”对刘乾生为“走后门”而找“我”打听、杀狗献媚等行为的态度可以看出,刘乾生人格卑劣,地位卑微,让“我”既厌恶又同情;从邻居们看不起刘乾生的为人行事可以看出,他遭众人鄙弃。了解了这些,分条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用黄宝悲惨的生活境遇和被杀的结局侧面展现了刘乾生生活的落魄和性格的冷漠;用“我”对刘乾生既厌恶又同情的态度侧面体现了刘乾生人格的卑劣和身份的卑微;用邻居对他的评价侧面展现了他被人鄙弃的境地。(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8.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可以省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6分)‎ 答:                                   ‎ ‎                                     ‎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探究题,主要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具体作答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不可以省去”或“可以省去”。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与表达效果等进行探究,分点作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可以省去。最后一段与前文“我”不想说,也不想听邻居的议论相呼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终日缩在家里不敢出门更加体现了刘乾生的可怜之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我”决定看望刘乾生表达出“我”对草根阶层命运的同情,丰富了主旨。(理由每点2分)‎ ‎(示例二)可以省去。黄宝的命运起因就是工厂改制事件,以刘乾生在改制后的结局为结尾,情节已经完整;刘乾生杀狗送肉给厂长却没有得到留用,极具讽刺意味,以此结尾,极富张力;交代刘乾生未被留用的情况后便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引发读者思考。(理由每点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