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自我检测九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自我检测九含解析

高考专练之自我检测(九)‎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来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成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嗜斗贪得。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斗”指争斗战斗。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眼,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财货、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的“君子三”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进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惧,为此,人们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构来性道德。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如何戒“斗”?第一,弘扬“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同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第二,“正名”,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住,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第三,提倡君子之争。在竞争、竞岗、竟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如何或“得”?第一,不受不之货财。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宫员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就是说为官者确实有为已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而得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为百姓服务而为官,唯其如此才能心安。‎ 18‎ 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特守能力,方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源。‎ ‎(节选自《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 18‎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阶段不同和血气特点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依据。 B.孔子所谈的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对当代中国官员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C.“君子三戒”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而论,其中人性好色的一层重要意思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们厚于女性美色。 D.“得”主要指贪得,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B.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嗜斗、贪得有所戒惧,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 C.“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身齐家、矩之道正名,君子之争以义为义等。 D.借鉴君子之争戒官员之斗,是指在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又关注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 C.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崇尚“以义为义”的最高境界。 D.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惠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贺(节选)‎ ‎①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这是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上的话,如何“苦吟疾书”?《新唐书》说“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中唐以后,这一类苦吟诗人不少,这种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搞成诗的活动的诗人亦不少,像贾岛、孟郊等都是如此,但李贺尤为特别,尤为引人注目,这可能还与他那特异的长相及短命有关。‎ ‎②终日把自己的精神都放在寻章摘句上,如同敲击火石一样不断地敲击自己的脑力,使之产生灵感的火花,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意像地收集起来,再“足成之”,是中唐以后不少诗人共同的创造路数。而走幽怪之途以避熟路,发奇险之声以避俗套,也是不甘在前人面前亦步亦趋的中唐诗人力求自成一格的努力。就走新路拓新境而言,李贺上承韩愈而下启李商隐。上承韩愈,是说总体而言,他的诗也是一个变格,但他毕竟不是韩愈。韩愈的一些“诗”实际上只是用汉赋的敷衍再加上文字的险怪,是想震慑我们和恐吓我们,他太想让我们耳目一新了,在我们的审美疲倦中,突然来这样的一种纯感官刺激的东西,也能让我们喝彩。但这些所谓诗,如果真像有人说的,不可无一,那我敢说,也定不可有二。韩愈好像是在一边写着他的怪诗,一边自言自语:你李、杜、王、孟、高、岑虽然光焰万丈长,但你们总没写过自己的坏牙和人家的眼屎吧?我的坏牙和我朋友张籍的眼屎就是我对诗坛的新贡献。而且,我还要用佶屈聱牙的句子磕磕碰碰,非碰掉读者的美学牙齿不可。‎ ‎③还好,李贺没有成为韩愈第二,而是成为了自己,且比起韩愈那些莫名其妙的“诗”,他的文字真的是诗了,而且那么美。虽然是非传统的美,但正因此才别具一格,是凄美,凄厉的美,冷艳的美。李贺的第一手段是其渲染的功夫。他的《将进酒》伤感、绝望,但却写的热烈。‎ ‎④李贺因其爱写与死亡有关的物像,被人称为“鬼才”,他的精神中应有一种鬼气在。他内心中的怨恨悲愁,就是他鬼气的源头。由于他善渲染,所以他常常把那鬼的境界写得阴森恐怖,颇为瘆人。‎ ‎⑤李贺的心态是守墓人的心态,苍老、荒寒、幽森,离生人的世界远,离死人的世界近。他写诗,喜用“鬼”“冷”“泣”“枯”“硬”“老”“死”。‎ ‎⑥他不仅写死,他还会写生,他笔下的春天是一个动态的春,十分的热烈,十分的躁动,十分的有色彩,甚至还有十分的飞扬跋扈,霸道得不留一点分寸。‎ 18‎ ‎⑦这种充盈而外溢的诗意,正是韩愈诗中缺少的,韩愈给了我们一桌文字的冷盘,尽有色彩,尽有花样,尽有排场的布局,但没有香,没有味,还佶屈聱牙。我们可以不向韩愈要求道德意义与价值,但既然你是诗,我们有权要求诗意。我说李贺上承韩愈,就是指他也是在别人不注意到的地方特别注意,在别人不经心的地方特别经心,在别人不经营的地方刻意经营,终于经营出来浓郁的诗味。这正是他超越韩愈的地方,后来的李商隐则是一个更加彻底的蜕变,一变而为唯美,从而开拓了唐诗的新疆域。‎ ‎⑧当然,李贺是有缺点的,杜牧早就指出了他在“理”上的欠缺。直言之,他有“理不胜辞”的毛病,他在渲染上的功夫是一流的,但渲染过后,却没有一个拎得起来的理路,所以,最后往往令我们的期待受挫。他的艺术感觉极佳,但思想较为贫乏,感性强而理性弱,对人生、社会的穿透力不够。虎头蛇尾是他所有诗的通病。是的,他缺少绾束全诗、提升境界的能力。所以他的很多诗,都给人匆匆而来又潦草结束的感觉。有辞少意,有句少篇,这中唐不少诗人的毛病,在李贺这里也更为突出。‎ ‎⑨不过,他还真的写着写着,就厌倦了,投笔而去。他在呕心沥血之际,突然撒手。27岁的他,就此升天,做了上帝的秘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为苦吟诗人,李贺尤为特别,尤为引人注目,这与他那特异的长相及短命的一生有关。 B.韩愈的诗之所以能让我们为之喝彩,是因为其诗的险怪特征让我们耳目一新。 C.在营造浓郁的诗意方面,李贺超过韩愈。 D.走幽怪之途以避熟路,发奇险之声以避俗套,也是李贺不甘在前人面前亦步亦趋的力求自成一格的努力。 E.李贺的一生就如同他写的诗一样,给人匆匆而来又潦草结束的感觉,27岁便突然撒手人寰。 2.作者说:“那我敢说,也定不可有二。”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在作者看来,李贺的诗具有哪些特点和不足?请结合全文客观评价。‎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撮黏土 ‎[美]亨利·范·戴克 一条河边有这么一撮普通的黏土,质地粗浊;但它对自己的价值抱有很高的看法,对它在世界上可能占有的地位具有奇妙的梦想,认为一旦时运到来,自己的美德终将为人发现。‎ 18‎ 头顶上,明媚的春光里,树木正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讲述着当纤细的林花和树叶开始吐放,林中一片澄澈艳丽时,它们身上所沾沐的无尽光辉。那情景,宛如无数红绿宝石粉末所形成的朵朵彩云,轻柔地悬浮在大地之上。‎ 花儿看到这种美景惊喜极了,它们在春风的爱抚中探头欠身互相祝贺:“姐妹们,你们出落得多可爱啊,你们真是给白日增辉。”‎ 河水也因为增添了力量而感到高兴,它沉浸在水流重聚的欢乐之中,不断以美好的音调向河岸喃喃絮语,叙述着自己是怎么挣脱冰雪的束缚,怎么从积雪覆盖的群山奔腾跑到这里,以及它匆忙前往担负的重大工作——无数水车的轮子等待着它去推动,巨大的船只等待着它去送往海上。‎ 黏土懵懵懂懂地呆在河床,不断用种种远大理想来安慰自己。“我的时运终将到来,”它说,“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世间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终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一天,黏土发现自己挪了位置,不在原来长期苦守的地方了。它被挖了起来,然后和别的泥土一起装到一辆车上,沿着一条似乎很不平坦的碎石块路,运到遥远的地方去了。但它不害怕也不气馁,而只是想:“这完全是必要的。通往光荣的道路总是艰难崎岖的。现在我就要到世界上去完成我的重大使命。”‎ 这段路程非常辛苦,但比起后来所经受的种种磨难又不算什么;黏土被抛进一个槽子里,然后便是一番掺和、捶打、搅拌、践踏,真是不堪其苦。但是一想到美好崇高的事物必将从一番痛苦中产生出来,也就释然了。‎ 接着它被放到一只飞速转动着的旋盘上去,自己也跟着团团旋转起来,那感觉真好像自己即将被甩得粉身碎骨。在旋转中,仿佛有一种神力把它紧紧抟捏在一起,它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变成一种新的形状。‎ 然后一只陌生的手把它投进炉灶,周围烈火熊熊——真是痛心刺骨——那炽热程度远比盛夏时节河边的炎阳要厉害得多。黏土始终十分坚强,经受了一切考验,对自己的伟大前途信心不坠。它心想:“既然人家对我下了这么大的工夫,我是注定要有一番锦绣前程的。看来我不是去充当庙堂殿宇里的华美装饰,便是成为帝王几案上的名贵花瓶。”‎ 最后烘焙完毕。黏土从灶中取出,放在一块木板上面,让它在蓝天之下凉风之中去慢慢冷却。一番磨难既过,报偿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18‎ 木板之旁便有一泓潭水,波纹平静,能把潭边事物公正如实地反映出来。当黏土被人从板上拿起来时,它第一次窥见了自己新的形状,而这便是它千辛万苦之后的报偿,它的全部心愿的结果——一只普普通通的花盆,线条粗硬,又红又丑。这时它感觉到自己既不可能登帝王之家,也不可能入艺术之宫,因为自己的外貌一点也不高雅华贵;于是它对自己那位无名的制造者喃喃抱怨起来:“你为什么把我造成这等模样?”‎ 一连数日它悒郁不快。接着它给装上了土,另外还有一件东西——灰黄粗糙,样子难看——给插到了土的中间,然后用东西盖上。这个新的屈辱引起了黏土的极大不满,“我的不幸现在是到了极点,让人装起脏土垃圾来了。我这一生算是完了。”‎ 过了不久,黏土又给人放进了一间温室,这里阳光和煦地照射着它,并且经常给它喷水,就在它这样一天天静静等待的时候,某种东西正在它体内萌动——莫非是希望重生!但它对此仍然毫不理解,也不懂得这个希望会是什么。‎ 一天,黏土又给人从原地搬起,送进一座宏伟的教堂。这时空际仙乐阵阵,四周百花飘香。但它对这一切仍不理解,它便向它旁边和它一模一样的另一个黏土器皿悄声问道:“为什么他们把我放在这里?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向我们张望?”那个器皿道:“怎么?你还不知道吗?你现在身上正怀着一株状如王冠的美丽百合。它那花瓣皎白如雪,它那花心有如纯金。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这里,因为这株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而花的根就在你的心里。”‎ 这时黏土心满意足了,它暗暗地感谢它的制造者,虽然自己只是一只泥土器皿,但里面装的却是一件稀世奇珍。‎ ‎(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作家戴克擅长写寓言性小说,《一撮黏土》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则富于生活哲理的故事,表现了磨难成才的主题。 B.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渐次展开一撮黏土的故事,时序并不因人物的变故而改变,它的成长经历也就显得格外清晰。 C.故事的讲述运用了象征手法,一撮黏土变成花盆最终承载使命,象征了一个人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孤军奋斗的全过程。 D.作者赋予一撮黏土以成长中人的性格,让它痛苦甚至绝望,却始终有梦想,故一撮黏土的形象有一种可爱明丽之美。 2.简析第二、三、四段描写春景的意图。 3.小说中的人物“一撮黏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18‎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18‎ ‎ B. C. D. 3.下列对文中加框的句子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 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鹧鸪天 18‎ 刘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声幽怨,使人回想起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金太迟。 C.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的情怀。 D.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塑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和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浮起舟也是一个道理。‎ ‎(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 ‎(3)《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4)《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孤鹜浑然一体。‎ ‎(5)《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 。”形象的表现了渔舟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谷仓效应”,也可以称为“筒仓效应”,是由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吉莲﹒邰蒂2015年出版的一本书的名字翻译而来的。作者将社会上一些_________、缺乏协调的企业或组织形象地称作“谷仓”,各个组织或企业间缺乏相互协同的现象,称之为“谷仓效应”。‎ 18‎ 简而言之,所谓“谷仓”,描述的是一种“社会各体系间是独立的,并且是孤岛式的”现象。如果放在科学界来考察,科学研究领域、科技出版业和科研管理体系,就是典型的三个“谷仓”。‎ 就科研管理的“谷仓”而言,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开放的科学、创新的人才、诚信的绩效、有公信力的评估、新的奖励机制、新的计量指标,在科学、技术与医学(STM)不同学科间的差异与比较,无一不挑战并考验着中国科研管理体制的公平和公正,考验着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水平。如何穿越“谷仓”,(      ),民间也有一句实话,“好的管理机制,做坏事代价大;坏的管理体制,好人都有可能做坏事。”总之,大家的共识是,好的科研管理体系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达到__________的效果;反之,__________。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的,这也是开放科学面对管理体系的一个新挑战。‎ 因此,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中国科研的需求,打造科研人员可以信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管理体制已是__________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各行其是     一举两得     得不偿失     义不容辞 B.各自为政     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    刻不容缓 C.各行其是     一举两得     事倍功半     刻不容缓 D.各自为政     事半功倍     得不偿失    ‎ 18‎ ‎ 义不容辞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谷仓”被人们所利用 B.让“谷仓”成为“好的管理机制” C.让人们认识到管理的确是一门大学问 D.让“谷仓”成为“坏的管理体制”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的,这也是管理体系面对开放科学的一个新挑战。 B.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评估、计量、奖励、记载与建档的,这也是管理体系面对开放科学的一个新挑战。 C.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评估、计量、奖励、记载与建档的,这也是开放科学面对管理体系的一个新挑战。 D.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的,这也是管理体系面对开放科学的一个新挑战。‎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_______________。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仅1至2小时,而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 8小时。而现有的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_______________。同时,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使联合疗法“失效”。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_______________,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近期刊载了屠呦呦团队该项重大研究成果。‎ ‎9、请概括慕课的四个特点。(每条不超过6个字) ‎ 慕课(MOOC),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它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的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陈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 ‎ ‎ ‎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18‎ 答案:1.D ‎2.A ‎3.D 解析:1.“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表述不当,原文第2段最后两句说的是“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根据原文第3段第2句可知,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是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来的,而非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本身所显出的。 3.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选项将原文的“往往事与愿违”表述为“都是事与愿违”;将“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表述为“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不符合文意。‎ ‎ ‎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CD; 2.①因为作者认为韩愈的诗只用汉赋的敷衍和文字的险怪来求新。 ‎ ‎②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③没有充盈而外溢的诗意。 3.特点:①上承韩愈,下启李商隐,具有非传统的别具一格的凄美。‎ ‎②善于渲染。‎ ‎③诗中经常出现与死亡有关的物象。‎ ‎④充满诗意。‎ 不足:思想贫乏,理性弱,对人生、社会的穿透力不够(或理不胜辞,有辞少意)。他的诗虎头蛇尾,匆匆而来又潦草结束。 解析:A. “与他那特异的长相及短命的一生有关”不对,原文说的是“可能”B.虚设因果。E.李贺的诗“给人匆匆而来又潦草结束的感觉”是原文所述,但没有说他的一生也如此。‎ ‎ ‎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用童话般的手法让树木、花朵、河流讲述它们在春光里的光辉和使命,与一撮黏土长久被埋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黏土渴望有春天降临般的时运,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3.①质地粗浊,久被埋没,却有坚守,有美德外现的奇妙梦想; ‎ ‎②时运改变,饱受磨难,也很坚强,但报偿并不如所愿;‎ 18‎ ‎③栽培奇珍,一度屈辱,却不曾放弃,终于实现了摆脱平庸的理想。 解析:1.分析偏差。据原文,小说主旨不是要表现一撮黏土的“孤军奋斗”。 2.第二、三、四段分别描写了树木、花儿、河水在美丽的春天到来之时生命中的“高光”时刻,它们的美好都凸显出来了。而此时的m土正在河边,它依旧“质地粗浊“。两相对比,更加凸显出砧土不起眼的特点,但这样的它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始终坚信“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世间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终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3.“一条河边有这么一摄普通的m土,质地粗浊”可见其外在特点:质地粗浊。由“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世间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终会降临到我的头上’“通往光荣的道路总是艰难崎岖的’“一想到美好崇高的事物必将从一番痛苦中产生出来,也就释然了”,当它发现自己在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之后,仍然丑陋,内心不甘,但最后却在心里栽上了最美的百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据此可见它高贵的品质:始终有自己的梦想,并愿意为之忍受磨难。‎ ‎ ‎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B; 3.B; 4.C; ‎ ‎5.(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所以“奇”,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不一般、惊奇。‎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都是“假如”“如果”的意思;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C项“乃”,前一个是“才”的意思,后一个是“于是、就”的意思。D项,前一个:于是,后一个:凭借、依靠。 3.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18‎ 不正确。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悬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这一时期未能孝顺母亲。 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关键词得分点:度、因、辙辞以疾(定语后置句)、雅;第(2)句关键词得分点:友善、笃、省、后事。‎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暠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寺。及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 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 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 18‎ ‎ 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善,及贞病重,前去探望,询问以后事。谢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这夜死了。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 ‎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B项,“词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词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的时间太长。‎ ‎ ‎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4.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5.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解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 ‎ ‎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 18‎ ‎3.B 解析:1.“各自为政”指按照各自的主张做事,不互相配合;不顾全局,各搞自己的一套。“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根据“缺乏协调”可知,第一空语境突出“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应填“各自为政”。排除A、C两项。“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根据“好的科研管理体系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可知,效果没有得到两方面的收获,所以第二空应填“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得不偿失”指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第三空与第二空语意相反,应填“事倍功半。”故选B。 2.首先通读全文可明确此选段的话题是“管理体制”,根据第1段已明确交代的“谷仓”定义和括号后“好的管理机制,做坏事代价大……”可知,括号内谈论的内容应是“谷仓”与“管理体制”的关系。故先排除A项。从表面上看,B、D两项似乎和前后文衔接,但不符合“谷仓”的定义,也排除。故选C。 3.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语序不当,应该是先评估、计量,再奖励,最后记载与建档;第二处,“这也是开放科学面对管理体系的一个新挑战”主客颠倒,应改为“这也是管理体系面对开放科学的一个新挑战”。故选B。 ‎ ‎ ‎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屠呦呦团队在该领域取得新突破;(2)以规避敏感杀虫窗口;(3)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解析:语段介绍了屠哟哟发现青篙素治疗疟疾疗法的新突破。第一处,根据前文“2015年10月,屠哟哟因发现青篙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后文“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哟哟团队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推断出此处应该填写表示“屠哟哟团队在该领域取得新突破”意思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前文“青篙素在人体内半衰期 (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仅1至2小时,而临床推荐采用的青篙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青篙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8小时。”以及“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篙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推断出此处应该填写表示“以规避敏感杀虫窗口”意思的句子。第三处,根据横线后“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推断出此处应该填写表示“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意思的句子。 ‎ ‎ ‎ ‎9答案及解析:‎ 答案:示例 ①规模大(“学生人数多”或“受益人数多”);‎ ‎②开放性强(“入学容易”或“平台开放性强”);‎ ‎③教学方法多样(“授课方式生动”或“授课手段多样”);‎ ‎④教学互动性强(或“互动协作性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先分析语段表达的主要内容,然后加以概括或转述。语段第一句解释“慕课”这个概念,第二句写参与方式,第三句写授课方式,第四句写学习方式和效果。然后根据对语句的理解和题干的要求,把每一句的关键内容按照字数的要求加以概括或转换。比如第四句,“线上你问我答……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的字数超过题干要求,可以把语句转换为“互动协作性强”。‎ ‎ ‎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 我心雀跃 穿梭于忙碌的都市中,看到过无数张漠然的脸,无数个紧绷着脸的天空,压力感使我们不断前行,可你心是否真的高兴?‎ 18‎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雨季常伴着花季接踵而至。城市的喧嚣,三点一线的生活......放下笔,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赏赏那错过的风景,雀跃那慌张的心……‎ 田里的水稻依旧绿油油的,还未染上金黄。抽了穗,飘着淡淡的香,那种夹杂着草叶和泥土的香气。还有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稻草的草香,一阵阵沁入鼻腔,那是一种独特的味道。孩子们就那样咬两根草,眯着眼睛望着天空,说一些不着天际的话。‎ 河面上飞过几只鸟,掠过树头的梢枝,又轻忽闪过那片稻田,消失在远村的天际。‎ 黄昏,在村子里散步。这条路,开满野菊花,娇小的脸庞,却蓬勃了一片片乡野阡陌,她们默默无闻悄然绽放,柔弱中透着倔强,在秋霜中兀自芬芳。‎ 夕阳矮矮地挂着,村舍散落,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灶膛的烟从烟囱里升腾而出,扶摇直上,入云霄。十来岁的孩子们,在奔跑,追着炊烟。抬头,云,就那么悠悠忽忽的,闲散飘着,不急不徐,缕缕随性。好多人家的屋顶上,歇着一两朵白云,于是,整个村庄就被包裹在云朵里。美得那样飘渺。一路走,一路看。浓绿的树丛,湛蓝的天幕,洁白的云朵。‎ 小院里,一位阿婆端张竹椅坐着,阵阵轻笑,笑得满树小花飞落,落满衣襟和发上。不小心惊起停落的雀鸟,受惊的鸟儿们倏忽一下子腾空飞去,转瞬又消失……‎ 有村子人经过,笑着打招呼,那般亲切。那醇厚朴质的脸庞,染着岁月的风霜,泛着盈盈的光。‎ 田野上,人们一袭青衣,头戴斜笠。清风徐来,衣袖左右摇摆,真好似不问世事的隐者。‎ 村中的人云淡风轻,淳朴自然,已经占据了我心灵的浅浅一角。我定是学到了享受生活,放松身心。这乡村中的一切都给予了我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一树一树的火红,凌风的红叶,簌簌的,暖透了心房,唤醒我雀跃的心……‎ 18‎ ‎ 解析:作文题共4个字,是个主谓短语,可以分两层理第一层,“我心,。“我11限定了写作的对象,是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行文必须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心”,就是我的思想感情。第二层,“雀跃‘。“雀跃”是作文的题眼,注意,“雀跃’指非常高兴,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的高兴和兴奋。因何“雀跃”?如何“雀跃”?导语中的“突然’‘偶然‘,,告诉我们可以写惊喜的事;“终于”则是说,也可以写期待已久美梦成真的事。不仅要快乐,而且要使“我”获得启发,催“我‘,向上,使“我”成长。综上所述,这个作文就是要写一件让“我”感到特别兴奋而感触很深的事。这个题目审题难度不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写,不易偏题;但要选择有意义的事情,要注意选材新颖,立意深刻不落入俗套,才能得高分。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文章要出彩必须立意深刻,选材新颖,在情感的真挚上下功夫,要紧扣“我“心”“雀跃“展开叙述描写,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 ‎ 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