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来宾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广西来宾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何谓 郭英德 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作为一种文体,“散文”的内涵和外廷一直相当模糊。 首先,以韵律作为分奥标准,“散文”可以与“韵文”相对称。古人曾经在“韵"“散”区荆的意义上,界说“诗”与“文”两种文体,有时称为“韵语”和“散语”;有时称为“诗律”与“散文”;有时则分辦押韵与不押韵,将不押韵的文本称为“散文”。但是,在中国古人的文体辨斬中,是否有韵律,并不足以区分“诗”与“文”,我们既不能说散文是非韵文,也不能说非韵文即散文。 其次,以语体作为分类标准,“散文”可以与“駢文"相对称,排比俪偶为“骈文”,散行直言为“散文”。“散文”与“骈文”相对称的文体意又,到南宋时开始逐渐确立,并大量使用。如吕祖谦认为:“散文以渾纯温厚为本,四六须下语浑全,不可尚新奇华巧而失大体。"他说的“四六"即指骈文。但是,奇偶相生、骈散相杂,原本就是汉语文章的特点。因此在历代写作实践中,骈散之分,从来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骈文容有散行之气,散文也不乏駢偶之语。周必大早就认识到:“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辞,貴浑融有味,与散文同。”所以今人也常常以“散文”统称散体文与駢体文,甚至称赋,并从学理上探求其相通相融,认为古典散文的研究应该包括骈文和赋在内。 第三,以典藉目录作为分类标准,“散文"隶属集部典籍,经籍、史籍、子籍之文不属于“散 文”。南朝梁萧统编纂《文选》,基本上采取了这一选文标准。但是谁也无法否认,经籍、史籍、子藉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散文(或称“古文”)。经籍如《尚书》《春秋左氏传》,后人称为“史传散文”;即便《礼记》中的诸多篇章,也进入后人的“散文”视野。所以刘熙载说:“《六经》,文之范围也。”在中国古代典籍文献中,早就形成一个以经部为源头与規范,史部、子部分流殊派,集部蔚为大观的“散文”世界。 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散文历史久远,旁枝杂出,的确难以“正名”。“散文何谓”,这恐怕已经是,并且永远是一个难以准确、不必准确回答的问題。 当然,中国古代散文的体制、语体、体式无论多么纷紫,多么变动,就其内涵而言,应该有着 一脉相承的审美对象和精神结构,借用萧统《文逃序》的概括,就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这一概括,虽然模糊,却也实用,不仅可以指称古代的散文,也可以指称现当代的散文。至于“散 文"的外延,完全可以是滅动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因时不同,因体不同,甚至因人不阿。“定体 则无,大体须有”,这是文体的特质,其实也是“文学”的特质。 因此,从汉语文章的实际出发,“中国古代散文”不能仅隈于那些抒情写景的所谓“文学散文",“而是要将政论、史论、传记、基志以及各体论说杂文蜣魷包罗在内,不仅如此,而且连那骈文辞赋也都包括在内”(郭预衝《中国散文史·序言》)。这种广义的“散文”观念,超越了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散文”的内涵与外躂的紛繁歧义的蝉析,更为符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面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曾经将“散文”与“韵文”相对称在“韵”和“散”的区别意义上界定“诗”与“文”两种不同 文体 B.“诗”与“文”在古人的文体辨析中是清晰的,但现在我们既不能说散文是非韵文,也不能 说非韵文是散文。 C.以语体作为分类标准,古人将“散文”与“骈文”相对称,散行直言的称为“散文”,排比俪 偶的称为“骈文" D.奇偶相生、骈散相杂是汉语文章的特点。在历代写作实践中,骈散之分并不是绝对的而 是相对的,两者互相兼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今人常常将散体文和骈体文统称为“散文”,甚至将散体文和骈体文统称为赋,并探究他 们相通相融之处,认为古典散文研究应包括骈赋。 B.萧统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观点概括出了散文的内涵,这不仅可以指古代散文, 也可以指现当代散文。 C.“散文何谓”是一个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因为中国古代散文历史久远,歧义纷繁,旁枝 杂出,难以“正名”。 D.中国古代散文就其内涵来说有着一脉相承的审美对象和精神结构,无论体制、语体、体 式如何纷繁变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籍《尚书》《春秋左氏传》以及《礼记》中的诸多篇章被后人纳人“散文”,说明古代典籍 文献中经籍、史籍、子籍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散文。 B.萧统编纂的《文选》基本以典籍目录作为文体分类的标准,将“散文”归属集部典籍,经史 子籍不属于“散文”,这成为后人选文的重要依据。 C.“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是文体的特质,因而散文的外延完全可以是流动的、开放的、包容 的,它因时、因体、因人而不同。 D.广义的“散文”不能仅限于扦情写景的散文,也应包括政论、史论、传记、墓志以及各体论 说杂文,甚至连骈文辞赋都包括在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故乡的山泉 徐鲁 故乡的山泉已经消失了。连山泉流过的那条布满层层梯田的碾子沟,也被填平了。这次回到故乡,童年的伙伴告诉我说,村西嘬子沟两边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商“征走”,不久就要变成一个高尔夫球场了。 我压抑着内心的疼痛,问道:“将来,你们,不,我们的孩子,天天要在这里打高尔夫球吗?” 没有谁能够回答我。 “那道山泉,养育过咱们村里多少代人啊!那么清凉、那么甜的泉水,永远地消失了,再也看 不到、喝不到了,你们就不心疼?就不觉得可惜吗?你们都忘记了小时候一起去碾子沟里干活 儿,累了渴了就往山泉边跑的情景吗?” 我知道,老家的伙伴们,也都无力去保护童年时代的那道山泉。 诗云:“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回到故乡,我看见,那永远消失了的,何止一道山泉。曾 经环绕在我们村边的清清小溪,穿过小村的光滑的石板路,坐落在村西的古老的磨坊,还有村东山坡上的苹果园,矗立在那座古老的祠堂旁边的高大的老槐树……也都看不见了,再也找不到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啊? 我依依回想着往日的村庄、童年记忆里的故乡。 在那盛开着石竹花和雏菊的幽静的山谷间,或者,在那连接着远山、地平线和我们村子的乡土路边;在那微凉的、笼罩着乳汁似的白烟的春天的早履、或者,在那金灿灿的、荡漾着我们丰收的欢笑声的秋日的傍晚*日日…清清的故乡的山泉,曹经宛若一支支如歌的行板,带着母亲般的温和,潺潺流淌着,流淌在我们因耕种劳作而疲意、饥渴,又因收割和期待而幸福、充实的日子里。 也曾经有过那种时候,叮咚的山泉,流淌在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寂寞与寒冷的冬日的梦里,但 它同样以母亲的温柔,安慰着我们,滋养着我们,供我们啜饮它仅有的清甜,直到我们的每一颗 心、每一脉血管,都被它注入一种温暖的情感和永不动摇的信念。 好好爱它吧,孩子,这是我们自己的土地,这是我们世代的家园!不要忧愁,孩子,记住这道 山泉水,是养育过我们祖先的水;记住这些山沟和梯田,是供养着我们生生不息的山沟和梯田。 凭着我们每个人粗壮的手臂,凭着我们每个人对乡土的忠诚和热爱,幸福一定会在这块土地上 生长,我们都会幸福的! ——这是母亲般的泥土和泉水的恩赐!凭着不老的岁月和不竭的泉水,让我们都来相信 吧:幸福、祥和、美满的日子,总会完整无缺地属于我们。 故乡的山泉,你这清冽、甘美的慈母之乳啊! 而在从前,在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谁能够告訴我们,你是从师望成芣 没有人知道,你独自流淌了多少年,你为什么有着那么多流也流不尽的清冽与甘甜。 曾经有多少个贫穷的童年的日子,我们拾穗在田野,放羊在草坡,躲雨在茅棚……*·当我沿着秋日的小路走来,坐下歇息的时候,聆听着你的叮咚的声音,我就常常对着旷远的碾子沟发呆和痴想—— 故乡的大山深处,该不会流得空空了吧?难道真的是像祖父说的那样,在大山那边的白云 深处,住着一位好心的水神仙? 只因为喝着这甘甜的山泉水,我们一代代孩子,才如一棵棵小树一样,坚强地生长着。欢乐 与幸运,也一次一次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来到我们共同的艰辛的村庄和土地上。 今天回首,有多少沉重、深情的往事,使我依恋,又使我无限伤感。我在想,我的埋怨和愤怒 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自己,不是也早已远离了这个曾经养育过我的生命、洗涤过我的灵魂的村 庄和土地了吗?我自己,难道不是也离那片曾经打湿过我的头发、扭伤过我的脚踝、曝晒过我的肌肤的风雨和苍烟越来越远了吗? 那是从哪儿吹来的一团团烟雾啊,掳走了我们心中那幽幽的山谷?那唯一的黄土小路上哪儿去了?那些长满马兰花和车前草、牛蒡花的河岸呢?那流淌着我们的欢乐与忧愁的童年的流水呢? 还有你,还有你们—— 那些默默地养育了我又默默地把我送走的人,你们都在哪儿呢?在哪儿能重新听到你们深情地呼唤我的声音呢?那在正午的小河边,在暮色苍苍的村口,在清早结满白霜的井台上,在黄昏的灶火边,在黑夜的老磨坊边,你们溫存地叫着我的小名儿的声音一—那散发着苦艾的气息的声音啊。 故乡的山泉,你这清冽、甘美的慈母之乳啊!你在故乡的大地上消失了,却永远地流淌在我 的心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次回到故乡,作者发现故乡的山泉已经消失了,碾子沟被填平了,村西的土地已经被 开发商“征走”,不久就要变成一个高尔夫球场了 B.回首往事,作者认为埋怨和愤怒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也早已远离了这个曾经养育过他 的生命、洗涤过他的灵魂的村庄和土地。 C.文章感人至深,特别是结尾,作者继续运用第二人称对故乡的山泉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表达了对故乡山泉消失的无限感伤。 D.“我依依回想着往日的村庄、童年记忆里的故乡”一语既紧承上文对现在故乡景象的交 代,又引出下文对故乡过去的回忆。 5.“故乡的山泉,你这清冽、甘美的慈母之乳啊!”一句,在文中两次出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题目是“故乡的山泉”能否改为“消失的山泉”?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英国脱欧:全球化由此逆转? 戴维·卡梅伦绝对想不到,一场原本只是走过场的全民公投,竟惹出了如此之大的凤波。 当他在2013年1月承诺保守党内的反对派,将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这一问题举行全民公投时,对提案被否决的必然性是有充分信心的。的确,英国在货币和社会政策上向来独立于其 他欧盟国家,有着漫长的“光荣孤立”历史,在外贸结构上对欧洲大陆也较少依赖。但它毕竟是 凭借统一布场的加成才完成了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复兴,受欧洲难民问题的冲击也较小。即 使是从70年代历经3次尝试才“入欧”成功的波折看,贸然放弃在布鲁寒尔的席位也显得太过 鲁莽。 但这一切真的发生了。1741万票对1614万票,领先3.8%,脱歐派胜出。 影响公投结果的不是卡梅伦内阁在舆论上做出的引导,而是从2013年1月到2016年6 月,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切。欧盟以及美国无力阻止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并介入乌克兰局势,明白地显示了欧洲对自身影响力的一贯认知和实际效用之间的差距。希腊债务危机历经诸多波折方达成妥协案,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独立的荚囯,却使英国民众直观地感受到每年输入欧盟的巨额财政贡献正在被浪费。继希腊之后,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愛尔兰这四个国家的巨额赤字似乎也需要英国纳税人来贴补。其间还夹杂着“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崛起和遍布全欧、层出不穷的暴力恐怖主义活动—《查理周刊》,巴黎、布鲁塞尔…想:…吾一切都在唤起荚国人对11年前伦敦“7·7”爆炸案以及近年来蜃屡发生的外来移民与本地居民冲突的负面记忆。他们对欧盟及其象征的全球化的未来不再抱有信心,同时更倾向于将目前的一切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归咎于留欧;如此一来,公投结果自是不言而喻。 一场发生在欧洲一角的政策性投票,在一夜之间引发了全球輿论的美注和震惊,背后是自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始终未曾消散的全球普遍焦虑。俄罗斯自行其是的单边主义,美国的战 略收縮倾向和极端保守派代言人特朗普的崛起,欧盟的虚弱和内部分裂,全球大国在应对叙利 亚内战以及恐怖主义问题上的迟缓犹疑,都在加深一种印象:后“冷战”时代以加速全球化为核心的世界秩序在运转超过1/4个世紀之后,已经走到了总崩渍的边镲。壁垒正在重新竖起—— 这一点和1929年大萧条之后席卷全球的自利主义、孤立主义浪潮毫无二致——首先是在大洲和大洲之间,接着是在大洲内部,最后浸渐到国家本身。而人们被通生活在这个碎片化的世界里,茫然无助。 我们可以用一万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对此轻松置置:之:从公投结果出炉到英国实际脱欧之间还有整整两年的谟判时间,具体的技术问题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磕商和妥协。英国在欧盟内部历来较强的独立性意味着脱欧造成的实际冲击并没有那么不可忍受。已经有上百万选民在网络发出倡议,要求举行“二次公投”、修正此前的决议。有望接替卡梅伦出任下一任首相的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輸遢也为英国重回欧洲经济区,或組建独立的自贸区留出了口头上的回旋余地。 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打消这个事件的象征性意义。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传统强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和欧洲第二大经济体,英国诉诸脱欧的决定正在咸为这个焦虑时代的风向标。自利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国际行动将变得越来越頻繁,关于“世界是平等的”、普遍繁荣和均质社会到来的愿景正在迅速消融。若干年之后,我们或许会意识到在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推倒了全球化进程逆转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国在大部分领域独立于其他欧盟国家→卡梅伦认为投票会被否决 B.2013年1月到2016年6月,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切→脱欧派胜出 C.脱欧造成的实际冲击并并没有那么不可忍受→上百万选民倡议举行“二次公投 D箧英国民众对欧盟及其象征的全球化的未来不再抱有信心→公投结果中脱欧派领先3.8%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欧盟无力阻止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局势,说明欧洲对自身影响力的一贯认知和实际效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B.对于叙利亚难民问题意见上的分歧,让欧盟的实际领导者德国与素来关系密切的东欧 新入盟国家陷人“冷战” C.英国脱欧公投在一夜之间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和震惊的背后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 以来本来已经消散的全球普遍焦虑 D.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为英国重回欧洲经济区,或组建独立的自贸区留出了回 旋余地。 E作者认为英国脱欧虽然是一个微小的事件,但是对全球化进程的逆转造成了影响 9英国脱欧对国际社会将造成哪些影响?褙简要概括。(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吕坤,宇叔简,宁陵人。万历二年进士。为襄垣知县,有异政。调大同,历郎中。迁山东参 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二十五年五月疏陈天下安危。疏入,不报。坤逕称痍乞休,中旨许之。于是给事中戴士衝劾坤机深志险,谓石星大误东事,孙矿滥杀不辜,坤願不言,无大臣 节。给事中刘道亨言往年孙丕扬勳张位,位疑疏出坤手,故使士術勳坤。位奏辨。帝以坤既罢, 悉置不问。初,坤接察山西时,尝撰《闽范图说》,内侍购入禁中。郑贵妃因加十二人,且为制序, 属其伯父承恩重刊之。士衡遜劾坤因承恩进书,结纳宫掖,包藏祸心。坤持疏力辨。未几,有妄 人为《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略言:“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其言绝狂诞,将以害坤。帝归罪于士衡等,其事遂寝。坤刚介峭直,留意正学。居家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初,在朝与吏部尚书孙丕扬善。后丕扬复为吏部,屡推坤左都御史未得命,言:“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不效,甘坐失举之罪,死且无憾。”已,又荐天下三大贤,沈鲤、郭正域,其即坤。丕扬前后推荐,疏至二十余上,帝终不纳。福王封国河南,賜庄田四万顷。坤在籍,上言: “国初分封亲藩二十有四,赐田无至万顷者。河南已封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若皆取盈四万,占两河郡县且半,幸圣明裁减。”复移书执政言之。会廷臣亦力争,得减半。卒,天启初赠刑部尚书。 (选自《明史·吕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 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B.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 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C.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 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D.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 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文中指呈给皇帝的奏章。又如,“硫草”指奏章的草稿,“疏直”即呈上奏章直陈。 B.内侍,在宫中供使唤的人。唐朝全部以太监充当,因此内侍又成为宦官的专称。 C.掖,文中指掖庭,宫中的旁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如“后外祖母邓朱出入宫掖” D.坐,文中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一种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坤在万历二年就考中了进士,曾先后担任襄垣知县、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 政使等职务。 B.吕坤上疏皇上,皇帝不予答复,戴土衡认为吕坤心计深、野心大,没有大臣的气节。吕坤 因而称病请求退休。 C.戴士衡弹劾吕坤,有人写《忧危竑议》陷害吕坤,但他们没有得逞,皇帝将罪过归于戴土 衡等人。 D.吏部尚书孙丕扬屡次推举吕坤担任左都御史,这说明吕坤有才德,也说明孙丕扬是一个 正直的重才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 (2)若皆取盈四万,占两河郡县且半,幸圣明裁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间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县名,在今湖南常德东南。②牧竖:牧 童。刍狗:古化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③石麟:石头雕刻的麒麟,这里泛指古 代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刻。④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⑤要路津:交通要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汉寿城边野草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 “野草春”三字让人浮想联翩。 B.颔联写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牧童”和“行 人”的出现,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 C.诗人在颈联中不惜耗费大量笔墨大写特写汉寿城的破败和荒凉的景象,完全是为着尾 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的 D.这首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却是满目荒凉衰败景象,这样的景色正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 的身世凄凉之感,是以景写情。 E.这首诗格调低沉。尾联中诗人关于兴和废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和老子所说的“祸兮福 所倚福兮祸所伏”观点一致。 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 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无论在北京音乐厅还是瑞典皇家歌剧院,那钢琴演奏出来的激越雄浑、清脆婉约、可歌可 泣的乐曲,都萦绕于我的脑海,久久不去。 ②在与洪涝灾害的斗争中,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胜利面前,他们安之若素 ③执信中学的荷塘,紧邻文化走廊与奉恩堂,又有垂柳、桂花、木棉围蛲,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也称得上是别具一格 ④高三并不可怕,美键就在于“坚持”二字,假如有人不能坚持到底,就可能发生功亏一簣的 悲剧。 ⑤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一些大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空 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 ⑥《西游记》这部小说,看起来荒诞不经,细究起来却处处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揭露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18.下到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5年,一项利用人体上皮细胞成功制造某种干细胞的重大科研成果将他第一次推到 了公众视野之中。在此之前,他并不被为人所熟知。 B.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 Alpha Go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虑,正是人文 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 C.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后期制作成为许多电影大片制作中的重头戏,能否“点石成 金”常常是该电影赢得票房的关键 D.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手机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更多投入,继续收取漫游 费,其合理性在今天需要打上问号。 19.在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千呼万唤始岀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 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B.“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你应该抓住现在的青春年华,奋 发向上,否則终将一事无成。 C.可以看到,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维护极少数皇权阶层利益的人,终归被历史唾弃,正所谓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作家无不在炼字、炼句、炼意 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尔后修成正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启用,引发了新一轮“文白”之争。有人认为,现代人使用的是白话文,没有必要再学习文言文了;而另一方则认为, ① ,应大大提高在教材中的比例。但是,这种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完全对立起来的思路是否有必要?实际上, ② 。它们使用着同样的文字, ③ ,表达着同一个民族的所思所想。 21.下面是某地全民阅读活动的标志请写出除汉字以外的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 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下,向长輩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