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黄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她璀璨的文化光辉耀眼夺目。筷子文化 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只奇葩。可以说筷子的出现,当 属中国古代特定文明长期发展的独特成果,人们称它是中国人四大发明之外的一大发明。同 时,筷子作为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及社会文化,这两根七八寸长,细如小指的简简 单单的小棍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灵活地在餐桌上大显身手,生动地诠释 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称呼是“箸”,箸字的繁体写法是“筯”。从读音和字形上, 就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另外,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 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筷子的出现不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革命,更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 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可是它是何人发明?又是 何时创造呢?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相传大禹在治水期间,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锅中捞食,以腾出 时间处理急事。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细棍挟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也纷纷效仿, 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箸的雏形。而当今的人们也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形。应该来说,其实, 筷箸的诞生应是先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而促成筷子诞生,最主要的契机 应是熟食烫手。上古时代,因无金属器具,再因兽骨太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随 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小棍细竹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挟,蒸煮 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逐渐出现,这是人类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 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一双筷子,不仅其制作流程要经过漂白、风干、磨光、印花等 30 多 道复杂的工序,它里面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曾经说 过:“现在各地时兴举办这个节、那个节,我认为最能普及于群众的就是‘筷子文化节’。” 文化是一种力量,筷子文化亦是如此。小小的两根筷子,国人运用自如,而外国人却只能“望 筷兴叹”,极难掌握用筷的要领。许多落户于异域的老华侨,为了让子女留住中华民族的根 除了中秋吃月、端午包粽子、除夕吃团圆饭外,还要求合家都要懂得使用筷子。这无疑也是 一种坚持筷子文化,挚爱中国文化的体现。这也许就是霍先生倡议举办筷子节的初衷。 筷子,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箸文化发展至今,经过岁 月的磨练和时间的洗礼,筷子不但没有被历史淘汰,相反越发地散发出历久弥香的气息,并 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如今,融入 3000 年文明史的筷箸以其品 种多样的工艺制作,正逐渐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旅游佳品,其文化内涵也彰显其中。 (摘编自《筷子的文化内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和精华,筷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承载着人类饮食及 社会文化,与中国四大发明并列。 B. 因为熟食烫手,为节省时间,筷箸的雏形就从大禹治水开始形成,这是当时特殊生活环境 下的必然发展结果。 C. 筷子制作流程复杂,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霍英东先生倡议举办筷子节,应该有 继承与发展筷子文化的初衷。 D. 筷箸因其品种多样的工艺制作,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散发 出历久弥香的气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述结构,讲述了筷子的功能、历史渊源及其中承载的中华文化内涵。 B. 文章从读音和字形上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释了筷子自古以来就具备帮助人们进食的功 能。 C. 文章以霍英东先生的倡议,论证了坚持筷子文化,挚爱并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必要性。 D. 在筷子的运用上,把国人与外国人进行对比,传达出要用文化的力量留住中华民族的根的 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筷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国人更应该坚定我们 的文化自信。 B. 筷子雏形的出现与以后的发展变化,说明其承载着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结 果。 C. 筷子制作流程要经过漂白、风干、磨光、印花等 30 多道复杂的工序,而今日西餐上的刀 叉,仍摆脱不了原始野性的痕迹,所以筷子的进食方式更为文明。 D. 筷子融入了中华 3000 年文明史,再加上品种多样的工艺制作,已逐渐成为人们馈赠亲朋 好友的佳品,相信筷子文化一定能越来越精彩。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 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 出错等。 A 项“筷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承载着人类饮食及社会文化,与中国四大发明 并列”与文意不符。由原文“人们称它是中国人四大发明之外的一大发明”、“被誉为中华 文明的精华”的表述来看,这只是人们给筷子的美誉,但无法与四大文明媲美; B 项,“筷箸的雏形就从大禹治水开始形成”曲解文意。根据文本“渐渐形成了筷箸的雏形, 而当今的人们也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形”,说明筷子雏形并不一定从大禹开始形成,事实 上,原文还有“筷箸的诞生应是先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这样的表述; D 项,“筷箸因其品种多样的工艺制作,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 散发出历久弥香的气息”表述错误。根据文本“筷子不但没有被历史淘汰,相反越发地散发 出历久弥香的气息,并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可知,题干强加 因果。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 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 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B 项,“文章从读音和字形上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述错误。本文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读音字形只是为了阐释其功能。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 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 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 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 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 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 确率 。 C 项,“筷子制作流程要经过漂白、风干、磨光、印花等 30 多道复杂的工序,而今日西餐上 的刀叉,仍摆脱不了原始野性的痕迹,所以筷子的进食方式更为文明”表述错误。文章没有 筷子与西方刀叉两种进食方式的对比,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 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 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 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 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 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 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 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对于科幻电影来讲,杀青并不意味着能够松一口气,而是迎来了真正的生死挑战。因为 后期制作往往更加复杂。《流浪地球》经历过两次超支,第一次是在地面部分拍摄完成后,已 经没有太空戏份的拍摄资金。第二次超支是特效制作部分,数字视效是中国电影被吐槽最多 的领域之一。为了能够让观众满意,电影制作团队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流浪地球》在初剪 时共有 4000 个视效镜头,最终留下来 2200 个左右,其中有 50%是高难度的 A 级视效镜头。由 四家国内视效公司在极限内完成了效果最好的工作,让人们得以见到这部电影如今的样貌。 “只要它能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投资人有信心继续投资中国的科幻电影,只有这样我 们才有机会。国内科幻电影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一整套的系统还都没有完全建 立起来。当我们发现想去做一个东西的时候,中国制造能力非常强,但大量人才集中在工业 级消费品上,没有人去做电影。你要想找到能做那个级别的道具的人几乎没有。我们所有道 具都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比如拍古装片,很容易做一个椅子、屏风,甚至搭一栋楼,但我 们得换一个思路,不再是木工,必须去冲压、3D 切割,才能做出各种金属的形态,必须拆解 成一个个零件,拼装后才能构成场景。”本片导演郭帆说。 (摘自李行《流浪地球》是怎么诞生的》,《中国新闻周刊》2019 年 2 月 14 日) 材料二: 今年初,国产科幻电影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有人说,这预示着中国科幻作品 从杂志、图书走向了影视时代。从冷门题材到热搜话题,“硬核科幻”的崛起,激发了更多 人对未来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是未来感。”荣获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用“未 来感”这个关键词来解释科幻文学的繁荣。他认为,科幻发展的每一步,并不仅仅是因为科 幻本身,更是因为整个时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给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土 壤。中国科幻电影的壮丽航程,恰恰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的确,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科幻电影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 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 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从 1999 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到 2003 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秀:从 2007 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 2019 年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 背面……中国在太空领域的里程碑式跨越,无疑是电影作品最有力、最深厚的时代背景。 人在通往未来的过桯中拥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地寻找和制造未来感。在通往未来的 列车上,每个人不仅仅是乘客。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每时每刻都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如 此一来,更多的“未来感”就会层出不穷,最终聚变成惠及所有人的美好未来。 (摘自盛玉雷《寻找更多“未来感”》,) 材料三: (数据艺恩电影智库 2019 年) 材料四: 卡梅隆从小就是科幻迷。早在他出生以前的二十世纪 40 年代,科幻文学理念就已经非常 成熟——未来世界科技怎样突破、宇宙怎样变化、人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科幻文学都已有丰 富的想象和描述。 卡梅隆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很大桯度上归功于原作的想象力和剧本出色的改编。与 《流浪地球》宣扬英雄主义不同的是,《阿丽塔》的女主人公阿丽塔,并不像超级英雄那样, 把自己看作城市甚至全世界的救星。卡梅隆曾经与原著作者木城雪户讨论过阿丽塔。卡梅隆 最初觉得阿丽塔像圣女贞德,但木城雪户说:“不,她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也是一个敞开内 心的人。”《阿丽塔》原著漫画正是托罗推荐给卡梅隆的。《阿丽塔》的漫画原名“铳梦”, 也有“枪梦”的意思,然而原著和电影里都没有出现枪。“那么枪在哪?阿丽塔,她就是枪, 或者扣动扳机的那个人。”卡梅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关 于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声音,从而发现个人的力量与信心。” (摘编自《专访卡梅隆;我们是否珍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流浪地球》取得了成功,但是国内科幻电影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一整 套的系统还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B. 国产科幻电影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这预示着中国科幻作品从杂志、图书走向了 影视时代,掀起了一股硬核科幻观影热潮。 C. 二十世纪 40 年代,有关未来世界科技怎样突破、宇宙怎样变化、人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等 科幻文学理念已非常成熟。 D. 材料三柱状图显示,我国上映的科幻电影的数量与票房增长极不匹配,电影数量增长滞后, 而电影票房上升的幅度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两次超支以及高难度的后期特效制作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科幻电影 的制作仍然是困难重重。 B. 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给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土壤。科幻电影的发展正是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反映。 C. 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国家发展的现实感,人们在通往未来的过程中可 以主动寻找和制造未来感。 D. 材料四以《阿丽塔》为例,重在阐述卡梅隆关于科幻电影应表现“世界科技怎样突破,人 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的观点。 6. 你认为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 6. ①电影制作成本高(电影制作团队投入大量财力、人力); ②时代的飞速发展,给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土壤(太空领域的里程碑跨越,成为电影作品最 有力、最深厚的时代背景); ③人们对科幻电影的观影要求越来越强烈(科幻电影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 ④作品的想象力和剧本出色的表演; ⑤科幻电影让人们可以主动寻找和制造未来感,给人以想象力,并产生思维的碰撞。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 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B 项,“国产科幻电影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这预示着中国科幻作品从杂志、图书走 向了影视时代,掀起了一股硬核科幻观影热潮”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国产科幻电影收获票 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有人说,这预示着中国科幻作品从杂志、图书走向了影视时代”, 可知,“有人说”这只是个别人的看法,题干扩大了范围,曲解文意。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 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 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 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 解读文本等等。 D 项,“重在阐述卡梅隆关于科幻电影应表现‘世界科技怎样突破,人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的 观点”表述错误。材料四以《阿丽塔》为例,重在阐述科幻电影的成功很大桯度上归功于原 作的想象力和剧本出色的改编。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 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 本“为了能够让观众满意,电影制作团队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可知,成功的原因:①电影 制作成本高(电影制作团队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根据文本“科幻发展的每一步,并不仅仅 是因为科幻本身,更是因为整个时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给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提供 了肥沃土壤。中国科幻电影的壮丽航程,恰恰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可知,成功 的原因:②时代的飞速发展,给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土壤(太空领域的里程碑跨越,成为电 影作品最有力、最深厚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三的图表可知,成功的原因:③人们对科幻电 影的观影要求越来越强烈(科幻电影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根据文本“卡梅隆认为,《流浪 地球》的成功很大桯度上归功于原作的想象力和剧本出色的改编”可知,成功的原因:④作 品的想象力和剧本出色的表演;根据文本“人在通往未来的过桯中拥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主 动地寻找和制造未来感。在通往未来的列车上,每个人不仅仅是乘客。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 化,每时每刻都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如此一来,更多的“未来感”就会层出不穷,最终聚变 成惠及所有人的美好未来”可知,成功的原因:⑤科幻电影让人们可以主动寻找和制造未来 感,给人以想象力,并产生思维的碰撞。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 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 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 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寇俊杰 暮春,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了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毛驴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 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了泥坑。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 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以及后面车上的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还是车重人少,力量 不够,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 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 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 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 帮寇大人吧!然后大家一起重新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 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的时候,已是满身的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 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遭受这样 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 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 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 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 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 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 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 臣,他们会这样做吗? 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檩条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 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 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 你比作魏征! 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皇上是个好皇帝,就 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 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 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你“将”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 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寇准说,我喝完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就 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你本是立了大功的;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 功的,可皇上就怕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 免了你的宰相之职,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 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 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 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了一首《踏莎行》的词:“春色将阑,莺 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 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的意思,没想到 看了寇准的《踏莎行》,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她知道,要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 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 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 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 们面前的,将会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 编者注:《踏莎行(春色将阑)》实际写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年),当时寇准被太宗贬 为青州知府,赴职之际,写下了这首词。《宋史·列传四十》中记载“(寇)准与知院张逊数 争事上前,且互斥其短。帝(太宗)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准既行,帝念之,常不乐”。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寇安的话“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 侧面表现出寇准喜爱读书。 B. 小说虚构了村民帮助寇准推驴车的情节,表达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百姓的行为也使得寇 准更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 C. 冠准写成的《踏莎行》被夫人称为“情诗”,夫人流泪,被丈夫诗中那难以割舍、相爱终 老的爱妻之情深深打动了。 D. 小说中寇准因澶渊之盟被贬至离老家很近的陕州做地方官,可是他并未因此心生退意,仍 寄意朝廷,哪怕前路艰险。 8. “宋夫人”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依据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改编,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 析这一特征。 【答案】7. C 8. ①从情节发展看,借宋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了 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②从人物塑造来看,侧面表现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 格特点。③从主题表现来看,宋夫人对丈夫的责备、抱怨,对比突出了寇准的人格操守。 9. ①真实: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 真实的。②虚构:夫妻对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③ 现实意义: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言行,表现人物在被猜疑、被诬陷、被 贬的困境中,依然坚守正道,忠君爱国,使人心生敬意,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 项,“夫人流泪,被丈夫诗中那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爱妻之情深深打动了”错误。由原文 及编者注可知,《踏莎行》是寇准赴职之际,为表达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对政坛、对君上难以割 舍的情怀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写下的诗,是以闺怨比君臣。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主 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 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 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结合文本中宋夫人的话,如“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 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 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 京师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 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宋夫人又说, 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 麻烦吗”“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你本是立了大功的;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 大功的,可皇上就怕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再不必像以前一样……”等分析,借宋 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结合“寇准说, 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 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我喝完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 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等分析,侧面表现寇准忠诚、 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结合“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 私怨而报复”“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可 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 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之职,把你贬往陕州”等分析,宋夫人对丈夫 的责备、抱怨,对比突出了寇准的人格操守。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历 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依据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改编,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 一特征”,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文本真实和虚构的内容。如分析历史事实特征及出想 象、改编的内容等。结合“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寇 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等分析,澶渊之盟立 功、三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真实的。结合“暮春, 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大家正在一筹 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 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 有此一问”“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 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 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 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了一首《踏莎行》的词” 等分析,夫妻对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结合文本“你 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 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 后悔”“没想到看了寇准的《踏莎行》,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等分析, 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言行,表现人物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初心,忠君爱 国,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 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 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 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 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禹之事 柳宗元 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汉禅.。还自南郊,谓共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由丕以来 皆笑之。 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吾见笑者之不知言,未见丕之可笑者也。” 凡易姓授位,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其事同。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 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共为乱尧无以已之。何也?尧未忘于人,舜未系于人也。 尧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尧之忘己而系舜于人也,进而自系。舜举十六族,去四凶族, 使天下咸得其人:命二十二人,兴五教,立礼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时月,正历数,齐律、 度、量、权衡,使天下咸得其用。积十余年,人曰:“明我者舜也,齐我者舜也,资我者舜 也。”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而尧隤然,聋其聪,昏其明,愚其圣。人曰:“往之所 谓尧者,果乌乎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又十余年,其思而问者加少矣。至于 尧死,天下曰:“久矣,舜之君我也。”夫然后能揖让受终于文祖。舜之与禹也亦然,禹旁 行天下,功系于人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系亦犹是也,而启贤闻于人,故不能。夫其始 系于人也厚,则其忘之也迟。不然,反是。 汉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宦、董、袁、陶之贼生人盈矣,丕之父攘祸以立强, 积三十余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已,无汉之思也。丕嗣而禅,天下得之以为晚,何以异夫舜 禹之事耶?然则汉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曾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公与私,仁与 强,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无以异也。尧、舜之忘,不使如汉,不能授舜、禹;舜、禹之 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尧、舜。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故曰:笑其言者非也。” 问者曰:“尧崩.,天下若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载。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可欤?” 曰: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德之辞者也。尧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尧者,盖已死矣,幼而存 者,尧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知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B. 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知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C. 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知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D. 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知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禅,禅让,是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指帝王在生前将帝位让给同姓人。 B. 崩,驾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同义词还有山陵崩、宾天等。 C. 考妣,古代称已死的父母,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 D. 遏密八音,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丕受禅于曹操后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人们讥笑他不懂舜禹之事,可柳宗元认为 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 B. 柳宗元认为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面临前代帝王 已被人们遗忘,继承的君王已被人们拥护的情况是相同的。 C. 汉朝的帝王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曹操父子也不能像尧舜那样使人们拥护自 己,但曹氏父子因建立的功绩而获得了人们的拥护。 D. 本文不讲众所皆知的“退位让国”的缘由,而是别出心裁地陈述让位者和受禅者之间有计 划的事先准备,夹叙夹议,将“禅让有理”论述得透彻明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曰:“往之所谓尧者,果乌乎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 (2)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人们说:“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有人说:“他老了。”也有人说:“隐 居起来了。” (2)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根据句意断句,句意为:即使像尧那样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给他,可以吗?我 可以预见那样就会发生动乱,小则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则在民间发生斗争,那样造 成的混乱局面,尧也没有办法使之停止。 “使以尧之圣”句意完整,应断句;“能乎”,可以吗,可以独立成句,前后应该断开;“吾” 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抓住“小争”“大争”分析,两句应该对称;“尧”作为“无以已之” 的主语,前面应该断开。综上断句为: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 /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 项,“指帝王在生前将帝位让给同姓人” 表述错误。禅,禅让,是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 种方式,指帝王在生前将帝位让给贤德之人。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A 项,“后世的人讥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表述错误。据原文“由丕以来皆笑之”可知,是从 曹丕以来的人们都讥笑他。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中关键词:①“往”,以前;“所谓”,所说的;“果”,结局,与“因”相对;“乌”, 文言疑问词,哪、何;“或”,代词,有的人;“耄”,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匿”, 隐藏、躲藏、隐匿。②“若”,像;“是”,代词,这样做;“不能”,没有办法,前面需 要补充主语“尧”;“与”,禅让。 【点睛】参考译文: 魏公子曹丕依靠他父亲曹操打下的基础得到汉朝的禅让。他从南郊祭天回来,对他 的群臣说:“现在我完全了解舜禹接受禅让的事宜了。”从曹丕以来人们都讥笑他。 我柳先生说: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我只看到讥笑者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看不出 曹丕有什么可笑的地方。 凡是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意,是凭借道德还是依 靠强力,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前代的帝王已被人们遗忘了,继承的君主已为人们 所拥护,这种情况是相同的。即使像尧那样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给他,可以吗? 我可以预见那样就会发生动乱,小则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则在民间发生斗争,那样 造成的混乱局面,尧也没有办法使之停止。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尧还没有被人们遗忘,舜 还没有被人们拥护。尧知道那样的办法行不通,就退居幕后让人们慢慢忘掉他;舜知道尧这 样做是为了让人们忘掉他而拥护舜,于是舜就积极主动争取人民对自己的拥护。舜选拔了十 六个氏族首领,除掉了四个凶恶的氏族首领,使天下人都得到有才能的首领;他任命了二十 二个大臣,鼓励五种道德规范,制定礼制刑法,很好地治理天下;正确划分四时月份,整理 历法,统一乐律和度、量、权衡,使天下人都能正确地使用。经过十多年后,人们都说:“引 导我的是舜,治理我的是舜,帮助我的是舜。”天下那些做官的,全都是舜任用的人。然而 尧衰老了,他的耳朵聋了,眼花了,头脑也不清楚了。人们说:“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 哪里?”有人说:“他老了。”也有人说:“隐居起来了。”又过了十多年,那些问及思念 他的人更加少了。及至尧逝世时,天下的人说:“舜当我们的君主已经很久了。”在这样的 情况下,舜才在祖庙里接受尧的禅让,继承尧最终放弃了的帝位。舜后来把帝位禅让给禹, 也是这样的情况,禹治水走遍天下,人们怀念他的许多功绩,而他退居幕后很迟。伯益也一 直没有在人们中间树立威望,取得拥护,而人们又了解启的才能,所以禹最后没有能够把帝 位禅让给伯益。君主当初功绩大,对人们的影响深,那么人们不会很快忘记他。不然的话, 人们就会很快忘记他。 汉朝的政治腐败已经很久了,它不受拥戴而被人们遗忘的情况十分严重。宦官、董 卓、袁氏兄弟、陶谦等人残害百姓,罪大恶极。曹丕的父亲曹操平息祸乱,建立强大的权威, 经过了三十多年,天下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曹姓的人了,天下人已渐渐忘却汉朝。曹丕继承曹 操而受汉献帝的禅让,天下的人感到得到他为君已经晚了,这跟舜禹禅让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呢?然而汉朝的帝王并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而是他们所做的事不得人心才被人 们遗忘的;曹氏父子也不能像舜禹那样使人们拥护自己,而是他们建立的功绩获得了人们的 拥戴。虽然其中或从公心出发,或由私心出发,或者凭借仁德,或者依仗强力,舜禹禅让和 汉魏禅让所依据的原则是不同的,但他们中一方被遗忘,一方受拥护,这是相同的。尧和舜 如果不像汉末帝王一样被人们遗忘,就不可能把帝位传给舜和禹;舜和禹如果不像曹氏父子 样受人们拥护,就不可能从尧和舜那里接受帝位。但是社会上的一般人只是探究曹丕的思想 动机就讥笑他。所以我说:讥笑他的言论的人是不对的。 有人问:“尧去世时,天下的人好像父母死了一样,全国三年不奏乐。你说人们忘 记了他,似乎说得言过其实了,这可不可以这样说呢?”我回答说:这是舜有意把功德归之 于尧,以及历史上尊崇尧的德行的说法。尧衰老退居幕后已经有三十年之久了,那些感激怀 念尧的人,越来越多地死去了。其中当时年幼而还活着的人,尧设法不让他们怀念拥戴自己。 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①,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②,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释】①浑,完全,简直;漫与,随意付与,②焉得,怎么找到;陶谢,即陶渊明、 谢灵运,二人皆工于写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自道其创作经验,该联体现了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B. 颔联是自谦之语,写诗已不再琢磨,全是随意付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 C. 颈联呼应题目“江上值水如海势”,虽写江水,只是轻轻带过,借水槛浮槎写海势。 D. 尾联以一“焉”字,巧作转折,融注新意,表达自己纵情山水、醉心田园的归隐情怀。 15. 尾联诗人借用陶谢典故,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怎么能找到才思如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让他们来作诗 述怀,自己只需陪同游览即可;(2)诗人用一“焉”字,自谦自己不如陶谢这样写景状物的 妙手,表达了志同道合之友作诗游玩的期盼;(3)与首联相呼应,侧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艺 术的执著追求与严谨的创作态度。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 项,“尾联……表达自己纵情山水、醉心田园的归隐情怀”表述错误,借用陶谢典故, 诗人 没有归隐之意,表达了志同道合之友作诗游玩的期盼。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手法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手 法以及表达效果。 本诗中,尾联诗人借用陶谢典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用。从内容上分析尾联的作用,诗 句的大意为:怎么能找到才思如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让他们来作诗述怀,自己只需 陪同游览即可;从情感的角度分析作用:尾联,诗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 诗人之语,已经惊人。自谦自己不如陶谢这样写景状物的妙手,表达了志同道合之友作诗游 玩的期盼;从结构上分析作用:尾联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 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膝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水光 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 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答案】 (1).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2)且举世誉之而 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鹜, 鹜, 沮, 洲。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曾经被艺术家们视为妙手偶得的艺术,如今可以通过艺术产业的批量生产方 式创作出来,与此同时, 的新作品、新形式超出我们既有的艺术视野和艺术观念, 文艺未来发展的形态、方向更是有待深刻认识和理论引导,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艺术创作实践 正不断向现有艺术理论发起挑战。 我们要看到大众艺术与高雅艺术、商业美学与心灵美学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不能 忽视市场反馈和商业效应对艺术创作的干预与反作用。一个突出的例子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 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使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 上艺术共享功能的实现。但是,将互联网用户趣味简单视为当代审美趣味的绝对代表, 顺应用户趣味而放弃疏导提升, ,必将带来艺术价值体系及其审美趣味的偏差。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近几年来,艺术家正遭遇种种困惑 B. 近几年来,艺术作品正遭遇种种困惑 C. 近几年来,艺术理论正遭遇种种困惑 D. 近几年来,艺术实践正遭遇种种困惑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层出不穷 关于 一味 长此以往 B. 层出不穷 对于 一直 久而久之 C. 司空见惯 关于 一直 长此以往 D. 司空见惯 对于 一味 久而久之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的推进,使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 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的实现。 B.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的推进,使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 出,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共享的实现。 C.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艺术共享。 D.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的推进,使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 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艺术共享。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文段第一段冒号后面的文字,概括起来,中心话题应是“艺术 理论”,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修饰“新作品、 新形式”,选用“层出不穷”。 关于:引进关涉对象。对于: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结合“文艺未来发展的形态、方向” 分析,选用“关于”。 一味:单纯地。一直: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强调所 指的范围。结合“顺应用户趣味”分析,选用“一味”。 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语境主 要讲老是这样下去,选用“长此以往”。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 项,成分残缺,可以删去“随着”或“使”。 B 项,语序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应移到“有助于”前面。 C 项,成分残缺,可以在第一个“创作”后面加“的推进”。 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去预言未来。但是 ①__________。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变化。这样,人 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②__________。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 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将③__________,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 定。 【答案】 (1). ①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 (2). ②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 确的预言; (3). ③永远膨胀下去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全文,确定中心,然 后联系上下文逻辑关系,结合文本,根据题干要求概括答案,并注意字数要求。 本题中,陈述对象是“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而根据下一句“这意味着 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变化”,所以联系上下句,可以确定第一 空应该为: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第二空中的句子应该是紧承上文的“人们在实际 上经常只能”,而下文又指出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所以确定第 二空应该为: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第三空应该是紧承上文的“预言”,又引 起下文的“还是最终将会坍缩”,故可以确定答案:永远膨胀下去呢?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 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 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 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 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 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句子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 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 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 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等;(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 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2019 年 4 月 21~28 日,国际乒联第 5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 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 5 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 4 比 1 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 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 50 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 手。 【答案】2019 年 4 月 21-28 日,第 55 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 5 枚金牌, 马龙成为 50 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 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 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 言即可。本则新闻共 4 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 年 4 月 21-28 日(时间),第 55 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第二句分别介绍了赛 事取得的成绩,没有主次;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强调中国队包 揽 5 枚金牌(结果);第四句在最后单独介绍男单马龙的成绩,强调了此次赛事的其中一个关 键信息:马龙成为 50 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故答案为 2019 年 4 月 21-28 日,第 55 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 5 枚金牌,马龙成为 50 多年来首位 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流行“到延安去”“到抗日的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②20 世纪五十年代,青年流行“到边疆去”。 ③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农村去”“到军营去”。 ④20 世纪八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大学去”“到夜校去”。 ⑤20 世纪九十年代,青年流行“到特区去”“到国外去”。 ⑥到了 21 世纪初,青年流行“到北上广去”。 …… 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 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个人相 关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接力时代,吾辈正青春 李大钊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假如把历史比作一条蜿 蜒的山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这条路上错错落落地奔跑、行走。当接力棒传到每一代人手 里,时代会给出全新的考题。而如今接力棒已到我们 21 世纪的青年手上,我们也理应做好准 备。 从一百年前五四青年的振臂一呼,八十年前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九十年代下海创业的追梦人,再到即将步入成年的“00 后”,无 论什么时代,青年总怀着最纯真、最朴素的希冀,都渴望在时代的大潮头中流击水。我们深 知时代重任在肩,每个个体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坚毅、从容与果敢。 我们要接力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李克强总理这样说:“国难不可低估,信心不容动 摇。”的确,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各处公平效益亟待落实,不文明 现象时有发生,高铁“霸座女”、随意吐痰的男子一直刺痛着我们的内心。时代的命题困难, 时代的任务艰巨,我们责任之重,不可停歇。 好在,我们青年一辈也一直令世人欣喜。北大女生宁玺远赴亚丁湾护航,怀揣着“万里 赴戎机”的壮志;“你退后,让我来”,27 岁的杜富国为人民扫除雷患;“逐梦海天的强军 先锋”张超,年仅 29 岁,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平均年龄不足 35 岁的长征七号科 研团队,梦想着探寻宇宙深处的灿烂星空……不计其数的青年,向时代证明,奋斗、拼搏这 样的字眼永远出现在青年词典的第一页。 我们这一辈青年,面对物质和功利心态膨胀,浮躁风气的侵袭,面对生活的不易与焦虑, 偶尔会有些颓废,偶尔会有些“丧”,有点“佛系”,但这些永远都只是支流的戏谑与嘲讽, 不会汇入主流,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旋律。只有每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浪花,汇成时代的大潮, 我们才可以一起流向实现你我之梦的大海。 吾辈青年,要如梁启超先生笔下的乳虎与春草永远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行囊里带着谦 虚、好学和坚忍不拔,期待着在时代巨幕下大展宏图,有所作为。朋友,请坚信:不舍昼夜 的岁月,总会为风雨兼程的人,敞开一道希望之门。我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万水千 山只等闲,快马加鞭未下鞍。 接力时代,吾辈正青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由六个材料和一个核心句构成。审题中要对每个材料进行解读:材 料①,国家民族危亡时刻,青年人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材料②中,新中国刚成立,青年人 到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材料③中,青年人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到 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到军营的大熔炉中,磨练、锻造自我。材料④中,改革 开放初期,青年人渴求知识,希望提升自我。材料⑤中,青年人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在经 济特区创业、发展,到国外去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材料⑥中,跨入新世纪,青年人希望到 发达的一线城市奋斗拼搏,寻找机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材料的核心是:每个时代的青 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每个时代青年流行的追求都带有所处时代的特点,打上了鲜明的 时代烙印。在论述过程中要抓住“时代”和“青年的追求和向往”这两个关键词语来谈。可 以综合整个材料来谈,也可以以其中一个或几个时代的现象为主来谈。 立意:本次作文围绕“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来谈“保卫祖国”“建设 祖国”“提升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时代需求、国家命运前途 相统一”等皆可。“青年的追求顺应时代要求,能将个人追求同民族、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这样的追求是最有价值的”,这一立意应该是最佳的。对材料中给出的“青年流行‘到国外 去’‘到北上广去’”等,可以持肯定态度,也可以做辩证分析。参考立意如“让青春与时 代同频”“将青春相册,嵌入时代画卷”“代代追梦无穷已”“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 临”“高举理想信念大旗”“融入时代的大潮中”“扬时代风帆,担历史重任”“与时代并 行,做时代新人”“和祖国一起追梦”等。 素材:1、人民日报:为什么数万青年奔赴延安(节选)作者:文世芳 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青年是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 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 紧张的快活的日子。” 延安,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许多追求进步、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吸引来了。抗战后到延安 的知识分子总共 4 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占了 71%,初中约为 30%。这些奔赴延 安的有志青年,大都家境殷实,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有些甚至是“大家闺秀”和“豪门公 子”,在当时可以预期美好的“个人前程”。还有一部分人更为特殊,是不远万里归国抗日 的爱国华侨青年。 奔赴延安的路漫长而艰辛,要克服重重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梁漱溟形容通往延安的路: “车是军用大卡车,无篷。路是军用公路,而自西安往北,愈走愈高,缺乏桥梁涵洞,车行 危险而且费事。”作为社会贤达,梁漱溟进入延安尚且如此艰辛。对于知识青年而言,每一 步都是惊险,每一步都是一次人生的考验。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一位青年的答案是,在南京,“只有老官吏、 老官僚。屡屡总是叫我们在一个办事处里等一等,于是,明天再来。很多人就是这样走掉了”。 摄影家吴印咸的答案是延安乃“理想所在”。丁玲的答案是“这是乐园”。“我们才到这里 半年,说不上伟大建设,但街衢清洁,植满槐桑;没有乞丐,也没有卖笑的女郎;不见烟馆, 找不到赌场。百事乐业,耕者有田。八小时工作,有各种保险。” 2、下海:改革开放初期,放弃或保留原来的工作去经营商业和创业。下海成就了一批风流人 物,如个体户、民营企业主、国企改革家、下海创业者、农村大包干承包者、边贸开拓者等 等。发展至今,或成功、或失败、或归于平淡,他们的经历,是这段伟大历史的生动纪录。 夜校:即夜间上课的学校。多指业余学校。夜校是为了给一些想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志机 会,利用晚上、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 北漂:也称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即传统上的北京人)的、在北 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因这类特征:北漂即人在来京初期都很少有固 定的住所,搬来搬去的,给人漂乎不定的感觉,其自身也因诸多原因而不能对于北京有更多 的认同感,故此得名。 3、习近平对青年的寄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 青年、依靠广大青年。——2013 年 5 月 4 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 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 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 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 意创新。——2013 年 5 月 4 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青年将全过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 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 20 岁左右,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 30 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 60 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2014 年 5 月 4 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 会上的讲话 4、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 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 上生活。——《无声的中国》 5、名人名言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大仲马 青年时鲁莽,老年时悔恨。——富兰克林 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莽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培根 真诚个性的基石,若不在青年时代稳固地奠定,以后那基石上必将永远有一个脆弱之点。—— 戴维斯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闻一多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 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陈独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 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结构:引材料+“青年,热心于为人民服务”“青年,将理想扎根于祖国”“青年,要扛起时 代的使命”(三个排比段)+回扣材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