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盘湾中学、陈洋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盘湾中学、陈洋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袁娣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它们在艺术创作中_______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______,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它们并没有因为当今高科技手段的出现而_______,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淋漓尽致 白驹过隙 湮没无闻 B.栩栩如生 斗转星移 湮没无闻 C.栩栩如生 白驹过隙 销声匿迹 D.淋漓尽致 斗转星移 销声匿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故宫博物院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让《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B.随着反腐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新的反腐形势也在出现,有的甚至更加隐秘。反腐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它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 C. 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D. 习近平不但读书多,而且对文学有很高的鉴赏力,譬如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时,他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深度,托尔斯泰有广度,他个人更喜欢托尔斯泰。 3、 给下面三组内容配对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案齐眉 ②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③红泪 ④司马青衫 A. 孟光 王嘉《拾遗记》 范仲淹《苏幕遮》 白居易《琵琶行》 B. 薛灵芸 苏轼《满庭芳》 王嘉《拾遗记》 范仲淹《苏幕遮》 C. 孟光 苏轼《满庭芳》 王嘉《拾遗记》 白居易《琵琶行》 D. 薛灵芸 王嘉《拾遗记》 苏轼《满庭芳》 范仲淹《苏幕遮》 4、下列句中古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B.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C.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就像古诗中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5、 请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微:隐微,不显露 B. 已为墙,凡再变矣 再:两次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返回 C. 新沐者必弹冠 沐:洗头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发:指草木植被 D. 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 或取诸怀抱 怀抱:襟怀报负 6、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急于星火 A.是以见放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天一阁藏书记 尝叹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杨东里少时贫不能致书,欲得《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直不过百钱,无以应,母夫人以所畜牝鸡易之。东里特识此事于书后。此诚好之矣,而于寻常之书犹无力也,况其他乎?有力者之好,多在狗马声色、奇器、法书、名画之间。苟非尽捐狗马声色、字画、奇器之好,则其好书也必不专;好之不专,亦无由知书之有易得有不易得也。强解事者以数百金捆载坊书,便称百城之富,不可谓之好也。故曰藏书难。 归震川曰:“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卿云轮囷覆护其上。”余独以为不然。古今书籍之厄,不可胜计。以余所见者言之。越中藏书之家,钮石溪世学楼其著也。崇祯庚午间,其书初散,余仅从故书铺得十余部而已。 庚寅三月,余访钱牧斋,馆于绛云楼下,因得翻其书籍,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牧斋约余为读书伴侣,闭关三年,余喜过望。方欲践约,而绛云一炬,收归东壁【注】矣! 由此观之,是书者造物者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灾害之如此。故曰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天一阁书,范司马所藏也。从嘉靖至今盖已百五十年矣,司马殁后,封闭甚严。癸丑,余至甬上,范友仲破戒引余登楼,悉发其藏。余取其流通未广者抄为书目,凡经、史、地志、类书、坊间易得者及时人之集、三式之书,皆不在此列。余之无力,殆与东里少时伯仲,犹冀以暇日握管怀铅,拣卷小书短者抄之。友仲曰诺。荏苒七年,未蹈前言。然余之书目遂为好事流传,昆山徐健庵使其门生誊写去者不知凡几。友仲之子左垣乃并前所未列者重定一书目,介吾友王文三求为藏书记。 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范氏能世其家,礼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则震川覆护之言,又未必不然也。 (节选自《黄宗羲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东壁〕二十八星宿之一,旧说它“主文章”。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此诚好之矣 诚:确实 B.悉发其藏 发:打开 C.荏苒七年,未蹈前言 蹈:履行 D.介吾友王文三求为藏书记 介:介绍 8、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藏书久而不散非常难”的一组是 (3分)( ) ①而于寻常之书犹无力也,况其他乎 ②古今书籍之厄,不可胜计 ③崇祯庚午间,其书初散 ④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 ⑤而绛云一炬,收归东壁矣 ⑥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灾害之如此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围绕“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的思想展开,逐层深入。 B.爱书但无购买能力,有购买能力却不爱书,爱书但不专,这些都是藏书难的原因。 C.天一阁藏书当时已有150年,作者曾上天一阁抄录广为流传的书目。 D.作者历述其他藏书名楼的遭遇,突出天一阁的可贵,希望范氏善待藏书。 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市直不过百钱,无以应,母夫人以所畜牝鸡易之。(3分) (2) 余之无力,殆与东里少时伯仲,犹冀以暇日握管怀铅,拣卷小书短者抄之。(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京口月夕书怀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注】诗人家在温州平阳,本诗是他旅居镇江之作。 ⑴ 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3分) ⑵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书怀”的内容。(4分) ⑶ 请简要赏析尾联“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项脊轩志》) (3)水击三千里, 。(《逍遥游》) (4)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5)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6)举世皆浊我独清, 。(《渔父》) (7)老当益壮, 。(《滕王阁序》) (8)朝菌不知晦朔, 。(《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雪中六盘 张承志 ①我感谢六盘山。 ②离开沙沟乡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白雪使晚暮中的好水两岸依然明亮,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一路小村瓦顶的高房静静地屹立在庄院一角,切开的山坡上偶有一排废弃的窑洞,仿佛大山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这个多年前的老友。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体味着这一切,继续走向这苍茫雪谷的纵深处。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快速前行,我们的心已在六盘。 ③人间的事就是这样,当一切都已远逝,当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涛一样卷持着自己浮沉而下的时候,人们有时会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随着成年,随着见识和缺憾的积累,人们会开始懂得这印象、这心境的可贵。因为它只这么闪烁一瞬,然后就消失,就熄灭,就永远失而不得了。它在消失和熄灭的时候,带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历史,当你知道已经真的失去了它的时候,你会感到额头上又添了一道皱纹,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 ④ 我感谢六盘山。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它为我唤醒了已经沉睡了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染黑的流淌着道道汗水的脸,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击般的感触。从那以后近二十年过去了,荒凉的岷山道,雪封的远山近村,脚上的冻伤和背上的重负,连同那个脸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驮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胧中觉得自己心里似乎还存留着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 ⑤所以我感谢六盘山。哪怕是短暂的接触也好,哪怕我还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尽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尽管我深知当我们在顶峰欢呼雀跃之后,朝下山道上迈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对这座山峰的永诀。 ⑥我仍然感谢六盘山。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唤醒的那个印象已经再也不会沉睡了。当我望着在雪幕后雄伟地缓缓升起的、那颜色灰蒙的静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鳞甲般的丛丛树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无际的大地上不可思议的梯田村庄的地图时,我久久地想着这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经历的一切。从岷山道上那背炭的农民开始,一直到沙沟乡面容坚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许许多多的熟识面影,仿佛在向我启示着什么。 ⑦来到和尚铺,回首望六盘,顶峰和山口已经被山峦遮住了。想起昨天夜宿的杨河乡,只觉得天关难越。眼前路道分三岔,固原城举步可接。我知道,此别六盘山就是告别西海固;前面虽路程尚远,但我这次严冬远行的计划已经结束。 ⑧巍巍六盘山还在冬雪中无言地默立着,荒瘠的岭脉沿着路左一字排开。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 ⑨再见,我质朴、刚强的六盘山! 13、 文中的六盘山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14、文章第②段画线句描写了作者前往六盘山途中所见之景,请分析其表达特色。(6分) 15、文章第④段叙写“我”在岷山道上与背炭农民相遇之事,从全文结构看有何作用?(4分 16、 作者在文中反复表达“感谢六盘山”,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谈文人的“素心” 何谓“素心”?陶渊明《移居》诗曰:“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清代大儒纪晓岚给“素心”的定义是“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他这个境界定得太高。我倒是赞成《辞海》对“素心”的诠释“心地纯朴”,而文人潜心学问,自然更应有一份素心。 我想起了施蛰存先生。施先生享年99岁,早负盛名,写过不少小说,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又翻译过不少文学作品,成就颇丰。他谦抑低调,自称一介寒儒。有评论家评论他“推崇庄子文选,确实修成了庄子式的淡泊”,绝非夸张。他“心若幽兰、静如止水”。1993年,施蛰存被授予“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上,先生说:“奖励,‘奖’的目的就是‘励’,我已是年近九十的老人,不需要鼓励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奖应该授予年轻人。”按照庸俗的观点,施蛰存有点不识抬举,但仔细品味,倍觉施先生言辞之剀切、襟怀之旷达。 坊间有“南施北钱”一说,南施即施蛰存,北钱指钱钟书。两人有诸多共性,比如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再比如集多家(作家、翻译家等等)于一身,除此之外,两人皆有风骨。当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名噪一时,很多人以成为“东方之子”为荣耀,而钱钟书一再拒邀。曾有香港记者写文赞美钱钟书,钱钟书回曰,“大稿活泼有感情,但吹捧太过,违反我的人生哲学,也会引起反感”。又曾有学校打算为钱父钱基博办百年诞辰纪念会,孰料钱钟书表示不愿意“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谈讲不痛不痒之话,花费不明不白之钱”。这就是学人狂傲中的坚守。 相反,一些学人对名利有狂热的追求,对权力有入骨的向往。诚然,要求所有的学人像施蛰存、钱钟书一样有学问、有底线,并不现实,但是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不等于就主动放弃下限。现在,我们时常看到报章上有些半拉子学人自吹自擂,甚至请人捉刀吹捧自己,还有人在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上,把各种夸张的吹捧照单全收,此种现象,岂不怪也欤? 钱钟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做学问也好,搞其他艺术也罢,以纯洁的心地,修炼为一名素心人,绝不是坏事。 16、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文人的“素心”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17、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意?(6分) 16、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6分) 七、作文(70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要求:①请以“找准位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答案】D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白驹过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斗转星移: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湮没无闻: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2、【答案】D A“理解”“魅力”搭配不当B“它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两面对一面。C成分残缺,在“而且”后面加“做到了”。 3、【答案】C 4、【答案】B “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说的是事情最终会成功,强调的是结果;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的是要想成功,总要经历一番艰苦奋斗,强调的是过程。 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微:细小,微不足道。“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意思是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B.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归”,意思是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D.望:抱怨。“若望仆不相师”意思是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 6、C 7、D (介:凭借,通过。) 8、D (①是说藏书的基本条件,即经济实力。④是说绛云楼藏书丰富。排除含①④的选项。) 9、C (作者在天一阁上抄录的是“流通未广”的书目。) 10、(1)市价不过一百钱,却没有能力买。他的母亲把养的母鸡卖了才买到。(采分点:直:通“值”。无以:没有……的办法。易:交换。各1分) (2)我没有财力,几乎与东里年轻时差不多,还希望在空暇时拿着笔,拣卷少书薄的抄写。(采分点:殆:大概。伯仲: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冀:希望。各1分。 ) 11、(1)①交代了时间、季节、地点,山间秋夜。②照应标题“月夕抒怀。”③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每点1分) (2)①年华老去的哀叹; ②功业无成的伤感; ③长期漂泊的悲苦; ④思念家乡的孤独。(每点1分) (3)①想象联想,由颈联仰首望天联想到白天登楼远眺的长淮之景。(2分)②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以“雁叫”和“秋霜”来表现诗人内心愁绪的无边无尽。(2分) 1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珊珊可爱;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晓来谁染霜林醉;落霞与孤鹜齐飞;众人皆醉我独醒;宁移白首之心;蟪蛄不知春秋 13、(4分)①道路崎岖;②山势雄伟;③植被茂盛;④质朴、刚强。(每点1分) 14、(6分)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1分),按由下到上顺序(1分),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1分),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2分),展开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1分)。 15、(4分)运用细节描写,说明背炭农民给“我”的印象之深(1分);插叙相遇之事,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行文思路(1分);承上启下,既与上文“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等议论抒情相呼应(1分),又为下文作者“感谢六盘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1分)。 16、(6分)①六盘山唤醒了作者心中已经淡忘了的美好印象;②六盘山让作者思考过往的人生历程;③六盘山让作者汲取了前行的力量;④六盘山启示作者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⑤六盘山激发了作者的寻根意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17、【答案】①心灵纯朴宁静。②淡泊名利。③对事业的执著。④不媚俗,坚守文人的风骨。(6分)(答3点得4分,答4点得6分) 18、【答案】①学者要生活简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②做学问要花功夫切磋、商量和培养;③在繁华热闹之地做被人哄抬的学问,不是真正的学问。(每点2分) 19、【答案】①先解释素心的含义,引出观点。②其次,以施蛰存和钱钟书的事例正面论证文人应有的“素心”。 ③接着批评当下文人急功近利的现实,从反面论证观点。④最后得出结论,强调做学问搞艺术,都要有“素心”。(答3点得4分,答4点得6分) 〖参考译文〗 我曾感叹藏书难,藏很久而且不散失,更是难上加难了。 藏书不是既爱好书同时又有财力者是不能做到的。杨东里年轻时贫穷不能买书,想得到《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价不过100钱,却没有能力买。他的母亲把养的母鸡卖了才买到。东里特地把这事记在书后。这是真正爱好书了,但对于普通的书籍还没有财力买,更何况其他呢?有财力的人的爱好,大都在犬马声色、奇器、法书、名画之间。若不是完全抛弃对犬马声色、字画、奇器的爱好,那么他对书的爱好也一定不会专一;爱好却不专一,也无从知道书有的容易得到有的不容易得到。不懂装懂的人用几百金买了书坊里的书捆载回来,便自称如有百城之富,这不能叫做爱好。所以说藏书难。 归震川说:“书籍藏聚在一起,如同有金宝之气,祥云环绕覆护在它的上面。”我却不这么认为。古今书籍的灾难,不可胜数。拿我看到的来说吧。越中藏书之家,钮石溪的世学楼是著名的。崇祯庚午年间,他的书开始失散,我仅从旧书铺里买到他家流散出的10余部书而已。 庚寅年三月,我看望钱牧斋(谦益),住在他的绛云楼下,因而能翻阅他的书籍,凡是我所想读的书没有找不到的。牧斋约我作读书伴侣,闭门三年,我喜出望外,刚想实践约定,而绛云楼却被烧光,藏书被主管文章的天神收回了。 由此看来,书籍是造物者很忌妒的,不仅不庇护它,还如此降灾于它。所以说藏之久而不散失,是难上加难了。 天一阁的书,是范司马收藏的。从嘉靖至今大体已150年了。司马亡故后,封闭得很严密。癸丑年,我到甬上,范友仲破戒引我上楼,打开全部收藏。我择取那些流传不广的抄成书目,凡是经、史、地方志、类书、书坊中容易得到的和当时人的集子、术数家的书,都不在此列。我没有财力,几乎与东里年轻时差不多,还希望在空暇时拿着笔墨拣卷少书薄的抄写。友仲允诺了。过了7年,没有实践前言。但是我抄的书目却被好事者流传,昆山徐建庵派他的门生誊抄去的不知有多少。友仲的儿子左垣便合并以前没有抄列的重定一份书目,通过我的朋友王文三来请求我作藏书记。 韩宣子访问鲁国,在太史处看书,见到了《易象》与《鲁春秋》,说:“周礼全在鲁了!”范氏能世代继承藏书,“礼”不就在范氏了吗?希望不要把它等同于过眼云烟,世代子孙对它都如保护眼睛一样,那么归震川说的有祥云覆护的话,又未必不对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