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这篇文章属于文化类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D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采用了对比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 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绝对。原文有条件限制是“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 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D项“从 ‘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五段“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可推知。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统计的数据,中国的科学出版物总数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国科技论文发文量还在印度之下,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 衡量一国科研实力的强弱不能仅看“数量”。国际权威机构“自然指数”(NatureIndex)称:“中国虽然生产最多的科技论文,但在其他措施上滞后。” 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7年间,中国撤稿总量为2319篇,位居第一。撤稿本是正常现象。作者无法按照审稿意见修改、期刊出版时滞长、论文不在作者预期的时间内发表等都是撤稿的正当理由。但在中国,国际期刊撤稿总能在学界掀起打假的风暴,因为学术不端是中国学者“被撤稿”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网易《发文大国,也是撤稿大国》2018年6月22日) 材料二: 【注】文献他引率是衡量文献重要程度、影响力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学术质量。 (摘编自网易《发文大国,也是撤稿大国》2018年6月22曰) 材料三: 为什么学术不端在中国屡禁不绝?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认为,在中国科技界,戴着人才“帽子”的和没戴上“帽子”的待遇悬殊;对科研人员重复奖励或重奖等都诱使科研人员快出成果;再加上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与“收获”极不相称,所以才有不少人对此趋之若鹜。其实,每个国家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然而对中国来说,严重的问题在于对严重学术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裴钢院士指出:“在惩治学术造假上,打一只(影响大的)老虎比打100只苍蝇的效果更明显。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在面对此类突发性重大科技事件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2012年,时任匈牙利总统的施米特·帕尔因20年前的博士论文抄袭被查实而被迫辞职。2014年,小保方晴子因在论文中存在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被日本理化所开除并被要求退还科研经费、人工费以及验证试验费。” (摘编自《科技日报》,《惩治学术造假,打一“虎”胜过拍百只“苍蝇”》) 材料四: 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全国高校系统自2013年起,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全面引进了软件“剽窃侦测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而不是侦测剽窃行为。 美国:设立“研究诚信办公室”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该办公室的经验表明,调查、处理学术腐败,不能只靠科学界和科学家的自律,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手段做后盾。 新西兰:以梅西大学为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会连同指导教师的姓名公布在网上,一旦发现论文有剽窃嫌疑,根据程度不同,指导教师将承担连带责任。 英国:鉴于2017-2018学年牛津大学学生学术剽窃事件数量创下纪录,校方开设专门课程,指导学生正确引用参考文献,避免“非故意”剽窃。 (摘编自环球网《严打学术造假,其他国家有这些妙招!》2019年2月14日) 4. 下列对材料一、二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相比2003年,2007年到2017年,我国科技论文发文总量有了较大突破,位列六国中的第二位,说明我国的学术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B. 虽然2018年我国科学出版物总数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科技论文被引频率上,美国几乎是我国的2倍。 C. 11年间,无论从科技论文的发表总量、被引频率,还是从撤稿总量和千篇撤稿发文比来看,英国都要优于德国。 D. 11年间,我国的科技论文总量几乎是印度的4倍,且被引频率高于印度,说明我们国家的科研实力完全超越了印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学术不端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待遇差距悬殊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杜绝这种情国况,可以缩小待遇差距。 B. 对待学术不端行为,中国存在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的现象,使得造假者“收获”与“风险”不相称,因此使大家都对造假行为趋之若鹜。 C. 多国在学术造假问题上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从材料看,爱沙尼亚和英国的措施强调预防,新西兰则强调惩戒,美国预防与惩戒并举。 D. 作者认为,打“苍蝇”的效果并不理想,惩治学术造假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要打“大虎”,并且要狠打,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6. 除了个人与科学界加强自律以外,怎样有效遏制学术不端的行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C 6. ①降低诱惑,强化预防措施。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待遇分配制度;高校要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②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惩戒力度。政府要制定相关法律,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造假行为严加惩处;高校要对“造假”学生及其指导教师严加处理。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A项,“我国科技论文发文总量有了较大突破,位列六国中的第二位,说明我国的学术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错误。“我国科技论文发文总量有了较大突破,位列六国中的第二位”不能“说明我国的学术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原文“衡量一国科研实力的强弱不能仅看‘数量’”可知,论文总量不完全是衡量学术质量的标准;由原文“文献他引率是衡量文献重要程度、影响力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学术质量”可知,被引频率也可以部分地反映一国学术质量。A错误。 B项,“但是在科技论文被引频率上,美国几乎是我国的2倍”错误,“科技论文被引频率上,美国几乎是我国的2倍”此表显示的2007-2017年的情况,不是2018年。B错误。 D项,“说明我们国家的科研实力完全超越了印度”错误。被引频率和科技论文总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科研实力。由原文“文献他引率是衡量文献重要程度、影响力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学术质量”可知,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频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学术质量,并不能绝对地说明我们国家的科研实力完全超越了印度。说法绝对。D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A项,“想要杜绝这种情国况,可以缩小待遇差距”错误。文本中并没有明确写出杜绝这种情国况的具体做法,既然学术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中国科技界,戴着人才“帽子”的和没戴上“帽子”的待遇悬殊;对科研人员重复奖励或重奖等都诱使科研人员快出成果;再加上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与“收获”极不相称”等,缩小待遇差距也不能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且不利于鼓励真正的学术发展。A错误。 B项,“因此使大家都对造假行为趋之若鹜”错误。由原文“对中国来说,严重的问题在于对严重学术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可知,所说的“调查不彻底 ,处理极轻”针对的是“严重学术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且不是“大家”都趋之若鹜,而是“不少人对此趋之若鹜”,选项扩大了范围;B错误。 D项,“作者认为”错误。由原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裴钢院士指出,打一只(影响大的)老虎比打100只苍蝇的效果更明显”可知,并非作者的观点,而是裴钢院士的观点。D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本题要注意题干前的内容“除了个人与科学界加强自律以外”这个要求。由原文“在中国科技界,戴着人才“帽子”的和没戴上“帽子”的待遇悬殊”可知,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待遇分配制度;由原文“校方开设专门课程,指导学生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可知,高校应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这两点属于强化预防措施。由原文“要有完善的法律手段做后盾”可知,政府要制定相关法律;由原文“美国设立‘研究诚信办公室’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可知,中国也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由原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会连同指导教师的姓名公布在网上,一旦发现论文有剽窃嫌疑,根据程度不同,指导教师将承担连带责任”可知,高校要对“造假”学生及其指导教师严加处理,对学术造假行为严加惩处。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僵尸 村上春树 一对男女在路上走着,那是墓场旁边的道路。时间是午夜,四周笼罩着薄雾。他们并不想在午夜时分走在这种地方,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又非经过这里不可。两个人紧紧的握着手快步走着。 “嗯,那墓碑还会动呢!” 不知由何处传来类似重物移动般的“吱嘎”声。两人不由得停下脚步,面面相觑。 男人笑了出来。“没事啦!别那么神经质嘛!只不过是树枝摩擦的声音,大概是被风吹的。 可是,当时连一丝风也没有。女人屏住呼吸,环视四周。她只觉得周遭的气氛十分诡异,仿佛有种邪门的事即将发生。 是僵尸?可是,什么也没看到,也没有死者复活的迹象。两人又开始往前走。 奇怪的是,男人突然板起面孔。 “为什么你走路的姿势那么难看呢?”男人很唐突地说。 “我?”女人惊讶的说。“你是说我走路的姿势有那么难看吗?” “非常难看!”男人说。 “是吗?” “好象外八字。” 女人咬住下唇,也许是自己的确有点这种倾向,她的鞋底总是有一边比较低。可是也不至于严重到被当面纠正的程度。 可是,她并没有反驳。她深爱着那个男人,男人也非常爱她。他们打算下个月结婚,她不想引起无谓的争吵。也许我真的有点外八字。算了吧!别跟他吵。 “我是第一次跟走路外八字的女人交往。” “哦?”女人露出僵硬的笑容说。 “而且,你耳朵的内侧,还有三颗黑痣。好俗气的痣!” 她反映嘴唇咬得更紧了。 “还有,你的腋下常常发出狐臭。”男人继续数落着。“我从以前就很在意,要是我当初认识你的时候是夏天,我就不会和你交往了!” 她叹了一口气,然后甩开被他牵着的手,说:“嗳,等一下!哪有人这样说的?你太过分了!你从刚才到现在一直……” “你衬衫的领子脏了。那是今天才穿的吧!你怎么会那么不爱干净呢?你为什么连一件事都做不好呢?” 女人默不作声。 “我还有一箩筐的话要话要对你说呢!外八字、狐臭、领子上的污点、耳朵的黑痣,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对了,你为什么戴这种不相称的耳环呢?那岂不是像妓女一样吗?不,妓女戴的都比你戴的有气质呢!你如果要戴那种东西,还不如在鼻子穿个洞,挂在鼻子上算了。那和你的双下巴倒挺配的!嗯,说到双下巴,我倒想起来了。” “喂!你既然那么讨厌我,为什么还要和我结婚呢?” 就在这时,男人突然抱住头。然后很痛苦地扭曲着五官,就地蹲下来。他用手指按着太阳穴。 “好痛啊!”男人说。“我的头好像快要裂开了!我受不了了!” “你没事吧?”女人问。 “怎么会没事!我受不了了!我的皮肤好象快被烧掉了,都卷起来了。” 女人用手摸摸男人的脸,男人的脸火烧般的滚烫,她试着抚摸那张脸。没想到,手一碰到,那脸上的皮肤竟然如脱皮般地剥落下来。然后,从皮肤里面露出光滑的红色肌肤。她大吃一惊,连忙向后闪开。 男人站起来,然后吃吃地发笑。他用自己的手把脸上的皮肤一一剥掉,他的眼球松松地往下垂,鼻子只剩下两个黑黑的洞,他的嘴唇消失了。牙齿全部露在外面。那些牙齿“龇牙咧嘴”地笑着。 “我是为了吃你那肥猪似的肉,才和你在一起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呢?你连这个都不懂!你真是个傻瓜!嘿嘿嘿嘿嘿嘿!” 于是,那一团露在外面的肉球在她后面追赶,她拼命地向前跑。可是,她怎么样也摆脱不了背后那个肉球。最后从墓地的一端伸出一只滑溜溜的手,一把抓住她的衬衫衣领,她不由得发出一声惨叫。 …… 男人抱住女人的身体,微笑地看着她。 “怎么了?你做恶梦了?” 她坐起来,环视四周。他们俩人正躺在湖畔旅社的床上。 “是一个可怕的无法想象的梦。” “你愿意说给我听吗?” “我不想说。”她说。 “还是说出来比较好。因为,如果你说给别人听,可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算了,我现在不想说。” 两人沉默了片刻,远处传来蛙鸣声…… “嗳!”女人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说。“我想问你一件事。” “什么事?” “我的耳朵真的有痣?” “痣?”男人说。“你是不是说右边耳朵里面那三颗很俗气的痣?” 她闭上眼睛,一直闭着。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暗示性,首段描写的墓场恐怖气氛,虽然简洁,却为后文僵尸的突 然出现做好铺垫,也暗示人生必要经历某此困境。 B. 小说虚实相生,跌宕轮回,梦境中男主人公的无情指责、乃至脱皮变形与生活中的温柔关照形 成强烈对比,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影射。 C. 梦醒后,女人并不愿意将梦境说给男人听,表明女人对男人深深的戒备心;“她闭上眼睛,一直 闭着”,暗示着他们爱情的彻底决裂。 D. 小说以人物的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为主,细腻而又真实地展示了唯美爱情的另一侧面,诱使读 者对自身生存处境进行批判审视和深层次质疑。 8. 文中的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说最后梦醒的情节可以删除,有人则表示反对。你认为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沉默忍耐。面对男人的百般数落,女人没有强烈反抗。②恐惧多疑。男人的刁难乃至后来的脱皮变形,都是女人的一场梦,表现女人对未来的恐惧和不自信、对男人的怀疑和不信任。③拒绝交流。女人醒后,面对男人的询问和关怀,她都闭上眼,拒绝回答。 9. 示例:不能删除。①从情节看,梦醒后的情节与前文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②从人物看,梦醒后的场面有利于丰富人物,塑造了多疑的女人形象和真实的男潮人形象。③从环境看,营造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温情的画面,另一方面是冷酷的场景。④从主题上说,此部分的情节引导了人们反思自己的生存环境,审视自己的情感生活。 可以删除。①从情节来看,梦中情节已独成一个整体,与梦醒后的情节可以分开。②从 人物看,梦中的画面已完整地塑造了爱情中忍耐的女人形象和获得爱情后露出真面目的男人的形象。③从环境上看,无论是阴森的坟场还是多变的人性,梦中的画面真实生动,发人深思;添加梦醒后的环节,反而直白无味。④从主题上说,梦中的画面亦真亦幻,以魔幻的色彩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生存环境,审视自己的情感生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暗示着他们爱情的彻底决裂”错误,这属于主观臆断,由原文得不出“‘她闭上眼睛,一直闭着’,暗示着他们爱情的彻底决裂”这个论断。小说结尾处梦醒后女人的反应表明女人对男人深深的戒备心,不愿意与男子交流,但不能说他们的爱情就彻底决裂了。故选C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文中的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文中来看,小说由梦境和现实两个部分组成,考生要圈出梦境中女人的反应,还要圈出现实中女子的反应,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梦境中,男子数落她走路姿势难看时,“可是,她并没有反驳”“女人咬住下唇,也许是自己的确有点这种倾向,她的鞋底总是有一边比较低。可是也不至于严重到被当面纠正的程度” “也许我真的有点外八字。算了吧!别跟他吵”;当男子说她有狐臭、不爱干净时,“她叹了一口气”“女人默不作声”,这些内容都表现出她在男子面前的隐忍、沉默。从现实来看,男子询问她梦境时,她是“我不想说”“算了,我现在不想说”“她闭上眼睛,一直闭着”,现实中的女子拒绝与男子交流,自我封闭。结合现实中男子的表现可知,梦中男子对女子的刁难数落都是女子的梦,而梦由心生,这说明女子对未来的恐惧,对男子的怀疑和不信任,表现出多疑的一面。考生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说最后梦醒的情节可以删除,有人则表示反对。你认为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考生要先概括梦醒后的情节,然后分析这一情节与上文梦中情节的关联,如从不能删除的角度分析,就要考虑梦醒后的内容在情节结构上、人物形象上、小说主题上、环境表达上等方面的作用;如从能删除的角度分析,考生就要分析梦中内容在情节结构的完整上、人物形象的体现上、小说主题的揭示上所取得的效果,以此说明梦醒后的情节是多余的。如从不删除的角度来看,梦醒后,男子的表现与梦中截然不同,梦境中男主人公无情指责、乃至脱皮变形,而现实生活中却是温柔关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而梦中的女子是沉默隐忍的,但梦醒后却让我们发现,这其实都是女子自己的猜疑,体现出女子的多疑,这是梦醒后内容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可以说是丰富了人物形象;从情节的角度来看,梦中的内容是虚写,梦醒后则是实写,小说虚实相生,跌宕轮回;从主题的角度来看,梦中和梦外其实展示了爱情的两个方面,也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影射,这就诱使读者对自身生存处境进行批判审视和深层次质疑;从环境的营造角度来看,梦中的环境是阴冷的,而现实中却是温情的,反映出现实中的社会环境的多变性。考生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如从删除的角度来看,则可以从梦境中的内容入手分析。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本题就属于第三种,考生应先回答“删除”还是“保留”,明确观点之后,再抓住自己选择的结尾内容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 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严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动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阶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密传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既诛鸾,益重阶 益:更加 B. 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 事:侍奉 C. 嵩惧,乃寝 寝:入睡 D. 嵩属陆炳究主使 属:嘱托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B.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C.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D.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朝廷推举徐阶做吏部尚书,皇帝不想他离开自己而没让他任职;官居一品后,一再加官进爵;皇帝曾多次和他谋划边境事宜。 B. 徐阶非常关心边事。仇鸾被诛,当时商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不赞成;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并请求征收麦子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 徐阶行事讲究谋略。他考虑到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侍奉他,且更加精心写斋词迎合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直言劝阻严嵩,使他害怕而罢手。 D. 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自己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该怎么办!” (2)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是需要记住的。如本题“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C项,错误。“嵩惧,乃寝 ”,句意为严嵩害怕,才搁置下来。寝,搁置的意思,不是入睡。C错误。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句句意为,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死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不乐意,恳请将自己调出以回避他,被任命兼任翰林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熊浃”“周用”两人名字,中间断开,排除AD。“闻渊代”是说周用死后,闻渊接替周用的职位,不能和“自”连用;另外,“求出避之”,意为徐阶请求外出回避,“求”应和“出避之”连在一起,排除C。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D项,“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错误。由原文“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可知,严嵩仇恨夏言,置夏言死地后,因夏言曾推荐徐阶,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D错误。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戒,告诫;即,如果;一,一旦;如……何,对……怎么办。(2)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之”宾语前置标志;或,有的人;不,通“否”;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遗,丢弃;明,明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1523)考取进士第三名,性情聪颖机敏,有权术谋略。 皇太子出阁读书,皇帝召拜他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满,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接见下层官吏不多言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咨询边塞腹地要害,吏治民疾。他们都高兴自己被徐阶赏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死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不乐意,恳请将自己调出以回避他,被任命兼任翰林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 皇帝明察徐阶的辛勤,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值宿无逸殿,赐给飞鱼服和宫廷饮食,皇帝对徐阶优礼不断。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离其左右。 严嵩恃宠弄权,猜嫉加害同列。因为仇视夏言,置其于死地,而夏言曾推荐过徐阶,严嵩因而忌恨他。一天皇帝单独召对严嵩,谈及徐阶。严嵩缓缓地说:“徐阶缺的不是才干,仅多二心罢了。“大概因为他曾奏请册立太子吧。徐阶岌岌可危,考虑到不能与其争执,于是谨慎事奉严嵩,而且更精心撰写青词迎合皇帝心意,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严嵩认为徐阶与仇鸾曾经共执政事,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待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才愕然作罢,但对徐阶更加猜忌。 皇帝诛杀仇鸾后,更重视徐阶,屡次同他谋划边疆事务。当时商议减去仇鸾所增加的卫兵,徐阶说:“不能减。京营积弱的原因,终不在疲乏而在于闲散,应当做精选淘汰,提取他们的粮饷作为奖赏的花费。“ 都听从了徐阶的意见。徐阶一品三年满期,功勋有加,任柱国;六年考满,并任用其子为中书舍人;第九年,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被打入锦衣卫的牢狱,严嵩嘱托陆炳追究主使人。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怎么办!“又说了令人害怕的话劝阻严嵩:“皇上只有两个儿子,必定不忍心开罪于皇子,以回答你的质询,以此来向您道歉,问罪的只是左右朝臣。您为什么要公开同宫邸结仇怨呢?“严嵩闻言惊恐,才算了结。倭寇蹂躏东南,皇帝几次询问徐阶,他力主发兵。又念及边关士卒苦于饥饿,奏请征收京都辖区的麦子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往宣府,从紫荆输往大同。皇帝很高兴,下诏实施这个方案。 万历十一年(1582)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押送回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自己沉重的心情;用“独”写出环境的险恶却无一亲朋好友,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心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绿”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之中却找不到一滴酒,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求。 D. 尾联中,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15. 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14. C 15. 颔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错误。“炉存火似红”好像炉中还有火,只是幻觉,写出诗人在战乱下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凄苦。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乱云低垂笼罩着淡薄的暮霭,急雪翻腾回舞于凛冽的寒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诗人借景抒情,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用比喻分别摹写大弦、小弦音色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回望新中国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总会有暗流,有险滩,有时会停滞,甚至会倒退,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答案】 (1). 大弦嘈嘈如急雨 (2). 小弦切切如私语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即情景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此类题时,如果是情景默写,必须注意情景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如果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则背诵出诗文内容即可。不管什么形式的默写,都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情景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嘈”“急”“弦”“畔”“头”“常”“作”“独”。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严格区分原著与续书而泛谈所谓《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行为,造成了《红楼梦》评论的庸俗。周汝昌先生______,心明眼亮,一针见血指出唯一的门径就是把《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搞深搞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区分了“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______,最后才能归结到中华文化本身的特质和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缠。当然,后四十回续书在鼓舞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及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封建家族和官场的黑暗方面也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以及审美意度之______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而周先生从一开始进入《红楼梦》,就抓住“版本”这个红学中的“死结”,锲而不舍、______,从各个层面、角度来研究、论述、分析、讲说,使这个问题逐步得到彻底清理,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先生又说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是“新国学”的原因所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马识途 寻根究底 戛戛独造 兀兀穷年 B. 轻车熟路 寻根究底 奋身独步 宵衣旰食 C. 老马识途 蔓引株求 奋身独步 兀兀穷年 D. 轻车熟路 蔓引株求 戛戛独造 宵衣旰食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B. 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C. 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D. 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19.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B. 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C. 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D. 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老马识途”,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轻车熟路”,意思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本句强调周汝昌先生有经验,对《红楼梦》研究比较明白,应选用“老马识途”。排除BC。“寻根究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蔓引株求”,意思是指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本句意思是说弄清楚“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应选用“寻根究底”。排除CD。“戛戛独造”, 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精神;“奋身独步”,独步,独一无二,无可比拟,指努力去出人头地;本句强调的是前八十回的内容的独创性,所指对象是指《红楼梦》的审美意度,应选用“戛戛独造”。排除BC。“兀兀穷年”,意思是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本句强调周先生研究《红楼梦》的锲而不舍,不辞劳苦,应选用“兀兀穷年”。排除BD。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此处两个分句应与后文“审美意度之戛戛独造”一句构成排比,句式结构应当相同,排除BC。根据前文“当然,后四十回……也起过一定作用”和后文“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可知,此处应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排除A。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错误,语序不当;应改为“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A错误。 B项,“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错误,动词“推动”与宾语“问题”搭配不当;应改为“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错误,语序不当;应改为“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B错误。 D项,“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错误,动词“推动”与宾语“问题”搭配不当;应改为“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D错误。 故选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 参、井都是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C. 暮砧,黄昏时候的捣衣声,古时制衣的料子大都是生料,比较坚硬,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帖。这种活动往往在寒冬来临之前的凉风冷月下进行,诗歌中常常称之为“寒砧”“暮砧”或“清砧”,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家乡、思念家乡的惆怅情绪,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说明学习要重视积累,其中“步”是指跨一脚,如莫顿·亨特著名小说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D项,“其中‘步’是指跨一脚”错误。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D错误。 故选D。 【点睛】中华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礼仪习俗、衣食住行、姓氏称谓等方方面面。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以理解。所以识记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对理解古代文化很有帮助。 21.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业主: 你们好!今日由于设备检修,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我仅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真诚致歉。对于今日给您及家人造成的不便,我们敬谢不敏。事后,我们及时做了反思和检讨,并保证努力把日常工作层层细化,坚决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坚信,只有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才能不负你们的信任。 xx物业公司 2019年1月29日 【答案】①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 小区突发停电事故 ②仅 谨 ③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 业主 ④敬谢不敏 深表歉意 ⑤不再发生 再次发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①“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此句滥用介词“导致”缺主语,语序不当。②“谨”有郑重地,恭敬地意思。此处有恭敬的意思。③“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过于口语化,应该用书面语。④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此处的语境应该是深表歉意。⑤“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改为“杜绝再次发生”。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阅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消遣式阅读,即“出恭阋读”,纯粹为打发时间,这种阅读方式完全是浪费时间。第二种是积累式阅读,即“仓储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主要是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通古博今,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第三种是研究式阅读,即“批评阅读”,从宇词句段篇到语修逻文,从心理道德情感到语言结构,研究风格,点评好恶,需要熟读精思,唯独这种阅读才能让人更有学问。 ①消遣式阅读不一定完全是浪费时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积累式阅读不一定使人快速增长知识。 (2). ③不只是研究式阅读能够让人更有学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解答此题,第一步,读文段,明大意,通读文段,把握文段话题,概括文段大意。在这一步中就要注意文段中具有因果、条件、包含、矛盾等关系的句子。第二步,看例句,定方式,此步骤与仿写句式有相同点,要求所填句子与所给例句形式上基本一致,表述方式上基本一致。第三步,明错误,巧推导,首先明确例句对应的原文所出现的逻辑问题,以便在寻找其他错误时有方向,然后再读原文,依据前面分析,推导错误,并参照例句方式组织答案。第四步,回原文,求合理,结合例句及原文,审视答案是否合理。文段中有一些语句说法太绝对,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考生要先找到有问题的句子,然后依照例句进行修改即可,只需把绝对的词换成有余地的词即可。如:这种阅读方式完全是浪费时间、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唯独这种阅读才能让人更有学问。这几句说法太绝对了,忽略了存在的特殊性,所以可改为:积累式阅读不一定使人快速增长知识。不只是研究式阅读能够让人更有学问。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小明要参加马拉松比赛。在比赛前夜,小明家人发生了一场争论。 小明妈妈:明天早点去,站在前排,不能输在起跑线。 小明爸爸:起跑晚点没关系。马拉松比赛考验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毅力。 小明奶奶:不要想输赢。好好跑,能享受跑步的过程就行呢! 听到家人的争论,小明想到了自己的生涯规划,不禁陷入了沉思。 读了以上材料,你更认可哪一种态度?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人生如马拉松,不能错过路边风景 对于小明家人的争论,我想到了我的人生规划。于我而言,小明奶奶更合我的“口味”。我想,人生也许便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最不能错过的是沿途的风景。 起跑线不是终点线,无法真正决定人生。小明妈妈的想法不无道理,站在起跑线前端自然是比末端要有优势。富二代、官二代的人生路比穷二代、农二代的人生路要平坦得多、顺畅得多。但是,你看过的这么多场马拉松比赛中,有多少场是有从起跑线一直领先,毫无悬念地到达终点的,如今我的听过的寒门贵子的故事还少吗?起跑线上的优势不是永久的,无数人打破了先天上的劣势,成功地登上人生的顶峰。音乐家贝多芬,幼时一只耳朵便因故失聪,但最后的成就,又有几个音乐家能与之比肩,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那也只是想让你上演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罢了。 起点不是终点,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比人先到达终点。 全力地投入,可能会使人错过几许美丽的风景。比赛要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可人生像是比赛,却又不是比赛。如小明爸爸所说,在长跑比赛中,考验的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全程的坚持,这是对耐力和毅力的考验。但如果只关注着自己的呼吸和步伐,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沥青路,那么,你可能会错过白浪在沙滩上的舞蹈,会错过麻雀在路旁枝头上鸣响的乐曲,会错过风在你身上吹过,吹凉你被汗水打湿的身体时的酣畅淋漓的感觉。 人生不是比赛,过于专注于目标可能会使你身心俱疲,何不放慢脚步,收获几许不一样的风景,可能,这样的人生,更加的有意义吧! 小明奶奶认为,不想输赢不是不在乎输赢,而是只用平和的心态看待结果。比赛总有胜负,但总是将比赛的结果看得太过重要,那就有问题了。人生也是这样,总要有目标和规划,成功与否就是看定下的长远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许多人迷失了自我的原因想必就是他们将成功看得太过重要,失了本心,甚至入了歧途。人生就像马拉松,其实最重要的是奔跑的过程,感受一路上的美好,却又不因松懈而停下追逐的脚步,最后的最后到达终点了,将要闭上双眼时,不会为自己的一生感到后悔、惭愧,便足矣。 总之,人生就像一场最长最长的马拉松,结果不关于起点,只关于脚步的不停歇,途中偶尔放慢脚步,拾取沿途几株美丽的花朵,就算到终点时一无所有,你还拥有一路上拾来的花儿啊,不是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是“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围绕材料内涵和具体指向来立意行文,就事论事,合理类比和联想,精准完成任务指令。 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本材料的核心事件是“小明参加马拉松比赛”,涉及的对象有妈妈、爸爸、奶奶以及小明自己。在本事件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妈妈说“不能输在起跑线”,意思是要开个好头;爸爸说“马拉松比赛考验的耐力、毅力”,强调了耐力毅力的重要性;奶奶说的“能享受跑步的过程就行”,重在强调享受过程;小明想到的是自己的生涯规划。从任务来看,“你更认可哪一种态度”,需要考生在经过思考、权衡之后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一定要突出自己所选择的那种态度。我们可以给本篇作文设个模型:1.简引材料,表明态度,如“认同哪种态度”;2.承认合理性,对几种态度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但要突出自己所选态度的价值;3.重点论述自己选择的理由;4.适度拓展;5.自我校准,即任何一红观点或看法,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对自己的看法进行校准;6.回扣材料,深化总结,完成作文。 参考立意: (1)开个好头是成功的一半。 (2)论毅力、耐力的重要性。 (3)人生重在享受过程。 (4)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主题鲜明,表明立意。文章整体结构为总分总。开头开门见山,认为人生重在享受过程。第二段对小明妈妈的话进行阐释,要赢在起跑线上,而后笔锋突转,加以举例,贝多芬并非利用了高起点、先天优势,而是战胜自己的劣势,最后取得了音乐方面的成就;第三段对小明爸爸的观点加以分析,毅力、耐力固然重要,但是太过投入,便会错过许多应当收获的愉悦;第三段对于自己支持的观点即小明奶奶的看法加以分析,人生路漫漫,最重要的是要享受其中的过程。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感受过程的美好,也不枉此生。最后一段总结全篇,再次强调主题,反问句结尾,加强语气,令人回味无穷。 素材: (1)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21岁时候双腿瘫痪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2)张海迪,五岁的时候,因患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患。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对人生充满了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但她发奋努力,学完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和日语还有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之后她开始涉足文学,并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被誉为“当代保尔”。 (3 )王羲之从七岁就开始练习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练字,从不间断。他有时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手指不停地在衣服上练字,时间一长,连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正因为如此,他才练出“入木三分”的笔力,笔笔刚健,字字飞龙,成为划时代的书法家。 (4)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5)霍金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