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顺应国际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潮流、承担自然生态保护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规范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需要。‎ 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先要做的是完善保护机制。国家公园的最初称谓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公园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用来“被保护”的。然而,自然保护与人类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需要舒适;商人渴望利用公园、开发自然获得收益,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自然造成破坏。但是,天然性、原始性、珍稀性是森林公园最为宝贵的财富,容不得后天的破坏与践踏。‎ 一些国内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力度不够,导致资源品位和质量下降;更有一些风景名胜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域市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与自然保护的初衷背道而驰。必须认识到,国家公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当开发利用可能会损害保护功能的发挥时,要从属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价值不在于其皮毛和牙齿,它们活着,在这个地球上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最具价值的事。人类能做的,除了保护还是保护。‎ 其次,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凸显公益性的理念。一般来说,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家投资,部分设施的运营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来运作。但相关部门也必须以保护资源的完整性为原则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同时,国家公园公益性的体现也离不开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没有相关政策对商业行为的约束,没有具体法律来规范游客行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国家公园中承载着大量人文信息,反映着区域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因此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准则,寻找一条兼顾保护自然与当地社区开发的建设模式。一方面,要将国家公园内的自然保护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进行严格区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区域内的原有居民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相应收益,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事实上,只有首先在当地人中形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影响外来游客,带动更多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国家公园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公众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从建设国家公园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需要我们在广泛借鉴国外经验、尊重本国现实的基础上试点先行,不断探索经营发展的模式、相关立法和标准等,最终建立一套对自然区域进行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管理体制。‎ ‎(选自温源《以生态文明引领国家公园建设》,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森林公园的天然性、原始性、珍稀性被践踏,都是因为游客欣赏美景,追求舒适,商人渴望获利。‎ B.国家公园首先体现保护功能,有一些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严重,这种做法都与建国家公园的初衷背道而驰。‎ C.国家公园,应该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的商业行为,否则,实现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将有一定的难度。‎ D.国家应提高区域内原有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获得相应的收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论证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必要性,用大量篇幅论证如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B.野生动植物的价值不在于其皮毛等而在于它们在地球上活着,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例证。‎ C.文章由主到次、条理明晰地论证了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观念问题。‎ D.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探索中的兼顾自然保护与当地社区开发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的实施构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承担起自然生态保护的历史责任,才能避免对自然造成破坏,才能实现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 B.国家公园及其体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是理解该工程的一个视角。‎ C.如果国家公园内的当地人首先形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就可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树起环保意识。‎ D.国家公园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一套生态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双赢模式的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包子的香味儿 伍中正 那年高考结束后,我没有在家里等录取通知书,而是去了壮叔的包子铺。‎ 王镇是大山脚下一个热闹的小镇。壮叔的包子铺就在王镇上,离我家有二十多里地。每逢集日,镇上更热闹,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 壮叔包子铺生意很好。一个原因是壮叔的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挑的料好,蒸出来的味道不一般,很香很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壮叔在镇上经营了30年,人脉资源广。镇里镇外的人认识得多,回头客也多。在王镇,几乎没有不知晓他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在壮叔包子铺干了一个月活,也等了一个月,最终没等来我的录取通知书。我就下定决心在壮叔的包子铺里干。壮叔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干吧!都是些粗活,哪天不干了也行!‎ 起初来的时候,几乎都是打杂,挑水、劈柴、扫地、关启店门。渐渐地,壮叔就让我揉面、做馅、包卷、蒸包子了。‎ 那年寒假的第一天,我在包子铺前看见一个小男孩。那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头发稍微偏长。穿在身上的一件特旧的棉袄上少了两粒扣子,扣得不是很紧。好在那天不是很冷,男孩却很安静地站在包子铺前,不跟任何人说话,只是看着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看样子,男孩像买包子,又不像买包子。每出一笼热乎乎的包子,男孩的脸色就很快改变一下,变得好看一些。‎ 男孩是早晨9点钟来的,临中午的时候才走。这中间,我没有问男孩要不要买包子,也没有私底下给他包子。‎ 我看着男孩转身离开。男孩走得不是很快,很久了,他转过身,还朝着壮叔包子铺回望,实际上,他是朝着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望。‎ 我把男孩站在包子铺前的事跟壮叔说了。壮叔不以为意,还大声地提醒我,像这样的小男孩,要提防着点,他冷不防会从蒸笼里快速拿了包子就跑,你拿他没办法的。‎ 腊月二十八,壮叔跟我说,蒸完最后的八笼包子,就不蒸了。也许是因为这样,这八笼包子快熟的时候,从蒸锅里溢出的香气,更胜于往常。这股香气时而若悠扬的歌声,时而如激昂的战鼓声,在整个王镇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交响乐。‎ 十多天未见的小男孩,就在这曲交响乐中,来了。跟上次不一样,头发剪短了,棉袄上的扣子钉上了,仍然很文静地站在那里。从中午来,到下午离开,他足足站了4个钟头。我没有看出那个男孩有拿走包子的迹象。看来,壮叔的眼力出了点问题。‎ 等我跟壮叔卖完包子,那个男孩也回家了。临走,男孩眼里憋着的两串泪终于掉了下来。男孩不是走,几乎是一路跑开的。‎ 我跟壮叔辞别,就回家过年了。过年后,我随打工的人流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后,我又回到了家,在家里,我看到一档寻亲类电视节目。帅小伙跟他娘几乎用了十年时间,在他爹打工的工地,在他爹去过的城市寻找已经疯掉的爹,电视里,帅小伙终于找到了爹。节目中,我看到当年的那个男孩长成了帅气的小伙子。他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讲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包子的香味儿”。‎ 帅小伙说,在我九岁那年,我爹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打了一年工,老板跑了,爹一年的工钱一分没有拿到。爹不敢回家,也没有回家。我跟娘过年,没有买一片肉,更没有买其他的年货。快过年的时候,我就跑到王镇的包子铺去闻包子的香味。闻好了闻够了,就回家。好在包子铺的老板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包子的味道。回到家里,我把这种味道告诉娘,娘很满足。我跟娘说,要是爹在城里能闻着包子的香味过年就好了。娘一听,双手抱紧了我,娘的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我的脸上。‎ 帅小伙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泪流满面。‎ 过完年,我再去找壮叔。壮叔在铺子里忙活开了。我私藏了一个想法,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儿。‎ ‎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釆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讲述了“我”的见闻,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描写站在包子铺前的孩子,看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以及神情的变化,为下文写电视里讲述“包子的香味儿”做铺垫。‎ C.“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儿。”就是让他们吃到香味包子,体味人的善良,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D.壮叔人脉广,但是他对小男孩有些冷漠,作者塑造这人物,一是为了讽刺他,二是为了衬托“我”的善良。‎ ‎5.画线部分写得精彩,请简要赏析。(5分)‎ ‎6.小说以“包子的香味儿”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母程氏亲授以书,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熙宁四年,轼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十年,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为其尽力。卒长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神宗崩,哲宗立。元祐二年,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覆开导,觊有所启悟。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殿试第一名者称为状元。‎ B.元祐是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的是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等事项。 ‎ D.“迁”指官吏调动职务,一般指升级,官吏贬职降级,亦称左迁。‎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家教良好,从小存德立志。少年时,母亲程氏亲自教导学习,在读到《范滂传》时,他想成为像范滂那样的人,母亲对此十分赞许。‎ B.苏轼才华横溢,入京一鸣惊人。参加礼部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十分欣赏他的文章,在给苏轼的回信中感叹自己应该避开,让苏轼出人头地。‎ C.苏轼不卑不亢,维护国家尊严。他发现高丽使者不按宋朝的年号来标注时间,没有以臣属国身份行君臣之礼,便拒绝礼物,直至使者修改后才接受。‎ D.苏轼忠君为国,讲学循循善诱。他为宋哲宗讲学时,不仅重视跟皇帝讲读有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的内容,还反复开导、启发,哲宗也接受他的教导。‎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5分) ‎ 译文: ‎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5分) ‎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风光,突出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B.尾联以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山村晚晴图,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D.此诗风格简淡清新,词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与白居易诗风格相近。‎ ‎12.本诗颔联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 ‎ 。‎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 。‎ ‎(3)《诗经·卫风·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 ‎ 。‎ ‎(4)《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 ‎(5)《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小题。(9分)‎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_________,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_________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_________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____________,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一个有教养的人,( )。对他来说,不仅礼貌待人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敬贤礼士 理所当然 为所欲为 一意孤行 B.彬彬有礼 理所当然 随心所欲 一意孤行 ‎ C.敬贤礼士 顺理成章 为所欲为 独断专行 D.彬彬有礼 顺理成章 随心所欲 独断专行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B.即使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C.必定是举止优雅风度翩翩,也善于尊重别人。‎ D.即使是举止优雅风度翩翩,也善于尊重别人。‎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礼貌待人能让他心情愉快,而且习以为常,轻松自然。‎ B.不仅礼貌待人习以为常,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轻松自然。‎ C.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 D.礼貌待人不仅能让他心情愉快,而且习以为常,轻松自然。‎ ‎1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音、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愆期(qiān) 公姥(lǎo) 潭柘寺(zhè) 妖童媛女(yuàn)‎ B.瑰怪(ɡuī) 湍急(tuān) 旌旗(jīnɡ) 一叶扁舟(biǎn)‎ C.修锲(xì) 匏樽(páo) 荒谬(miù) 义愤填鹰(yīng)‎ D.江渚(zhǔ) 磐石(pán) 禅宗(chán) 横槊赋诗(shuò)‎ ‎1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火尚足以明也 ‎ ‎⑦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⑧步余马于兰皋兮。‎ A.①③④ B.④⑤⑦ C.②⑤⑥ D.②③⑧‎ ‎19.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为仲卿母所遣。‎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0.请阅读下面的故事,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3分)‎ 林则徐少年时,老师带学童们游鼓山,登上鼓山绝顶峰时,一派天风海涛,令学童们兴奋不已。老师以“海”为题,出一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让学童们对下联。林则徐首先对出了下联,不仅工整巧妙,还抒发了他的凌云之志。林则徐所对的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 A.天风直送海涛来 B.水泻山崖雪乱飞 ‎ C.山登绝顶我为峰 D.师友莫负等身书 ‎21.下面是四篇应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处并做修改。(4分)‎ ‎(1)校团委会决定星期天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欢迎各位同学莅临指导,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化学竞赛冬令营报名即将截止,来不及回家和您磋商,只能擅自做主先报了名。(孩子发给家长的短信)‎ ‎(3)一位同学在班级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同学学习方法交流)‎ ‎(4)有位同学于运动会期间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86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务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 ‎(1)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22.下面是某校图书馆办理学生借阅证的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棍棒之下出人才,不打不成器”‎ 有人说:“生命之花,在赏识中开放,在抱怨中枯萎。” ‎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答案】B(3分)‎ ‎【解析】A. 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森林公园的天然性、原始性、珍稀性被践踏,并不都是因为游客欣赏美景,追求舒适,商人渴望获利。以偏概全。C. 原文第四段“没有相关政策对商业行为的约束,没有具体法律来规范游客行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选项“将有一定的难度”与原文意思不相符D. 获得相应收益的是区域内的原居民,而非“国家”。‎ ‎2.【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例证”错,让野生动植物在地球上活着只是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功能提供了例证,不包括“发展”。)‎ ‎3.【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D项强加因果,原文是“国家公园中承载着大量人文信息,反映着区城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因此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准则,寻找一条兼顾保护自然与当地社区开发的建设模式”,而不是因为“国家公园代表着国家形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答案】D(作者没有讽刺壮叔的意思)(3分)‎ ‎5.【答案】(5分)‎ ‎①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2分)②以听觉写嗅觉,把包子的香味,化为欢腾的交响曲,(2分)③让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包子的香味。(1分)‎ ‎6.【答案】(6分)‎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包子的香味儿”,将十年前的男孩闻“包子的香味儿”与十年后帅小伙讲述“包子的香味儿”这两个情节自然地连接在一起;(2分)‎ ‎②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包子的香味儿”不仅反映了男孩一家人生活的艰辛,而且表现出他们的坚强与对家人的爱;(2分)‎ ‎③突出文章的主旨,“包子的香味儿”不仅是指壮叔家的包子味道好,更是蕴含了作者对善良、温情的的期待与呼唤。(2分)‎ ‎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课外文言文(19分)‎ ‎7.【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据意断句,本题适合用排除法。“噤”与“未能言”四个字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巡铺内侍每摧辱”的对象是“举子”,并且“持暧昧单词”来诬陷的主语也是“巡铺内侍”,可以排除B、D项。‎ ‎8.【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错,这是庙号,不是年号。‎ ‎9.【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欧阳修是对梅圣俞说,而不是给苏轼的回信。‎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等到二十岁时,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比”、“冠”、“属”各1分,句子表述2分)‎ ‎(2)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吾谁与守”倒装1分、“是”、“败”各1分,句子表述2分)‎ 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苏轼十岁时,他的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嘉祐二年(1057),他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十分惊喜,打算把苏轼录取为第一名,但又怀疑文章是自己的门客曾巩所做,所以只列置第二;苏轼再以对答《春秋》旨意,获第一,殿试时考中进士乙科。此后苏轼写了谢书去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此人以出一头之地。”熙宁四年,苏轼请求出任地方官,任杭州通判。高丽来朝进贡,使者赠送礼物给官吏们,书写时用干支纪年。苏轼拒绝接受礼物说“:高丽对本朝称臣,但不接受本朝颁布的年号历法,我怎么敢接受他们的礼物!”使者改写为熙宁年号,然后苏轼才接受了礼物。十年,他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洪水汇聚在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不时泄出,城墙即将被洪水冲毁,富有的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驱使富民重新回到城里。苏轼到武卫营,呼喊士兵长官为他尽一分力。士兵长官带领他的士兵们拿着畚箕铁锹出来,修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在城墙上搭建小草屋居住,路过自己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别堵塞缺口以守护城墙,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又请求征调明年夫役增筑徐州旧城,修建木质护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宋神宗去世后,哲宗立为皇帝。元祐二年,苏轼兼任侍读。每当给皇帝读书读到治乱兴衰、邪正得失的时候,无不反复开导皇帝,希望对皇帝有所启发醒悟。哲宗虽然恭敬而沉默不语,但总是点头肯定。三年,苏轼权知礼部贡举。适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参加贡举考试的士人坐在庭院中,噤冷得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得以施展自己的全部才能。巡铺内侍每每折辱应试的举人,并且拿举子文章中意思暧昧的单词,诬陷为罪状,苏轼全部上奏朝廷赶走了他们。苏轼从元祐年间以来,不曾因为每年的考课要求升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逝世,终年六十六岁。 ‎ ‎(二)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9分)‎ ‎11.B(没有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倦)(3分)‎ ‎12.诗的颔联、颈联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答对3点给6分)‎ ‎(1)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声,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沉寂。‎ ‎(2)听觉视觉相结合。第二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加深了读者的感受,使其如同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3)“数峰无语立斜阳”运用拟人,以人态写山,赋予山峰人的感情,构思精妙。(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第15-21题,每题3分,22-23题每题各4分)‎ ‎14.【答案】B(3分)‎ ‎【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敬贤礼士”是指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彬彬有礼”是形容举止仪态非常有礼貌的意思。“理所当然”,这里“当然”解释为“应当如此”,整个成语解释为“按道理应当这样”;“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意思是指随着自己心里想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多含贬义,符合文中语境。“独断专行”意思是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文中是“一个人不顾及妻子或者孩子们的自尊心,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跟他们开玩笑”,用“一意孤行”。故选B。‎ ‎15.【答案】A(3分)‎ ‎【解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中的填写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根据语境和句意考虑,本段内容都在讲“一个有教养的人”怎么待人的,与“举止优雅风度翩翩”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可以排除C、D,关联词语“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也善于尊重别人”与“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之间,是递进关系,而非假设关系。所以选择A项。‎ ‎16.【答案】C(3分)‎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习以为常,轻松自然”与“能让他心情愉快”前后两部分的主语都是“礼貌待人”,所以,关联词语“不仅”应该放在“礼貌待人”之后,所以排除AB两项;“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后面一句要比前一句更进一层,而“能让他心情愉快”比“习以为常,轻松自然”更进一层,应放在“而且”之后,排除D项;选择C项。‎ ‎17.【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项“公姥(lǎo)”应读“mǔ”;B项,“一叶扁舟(biǎn)”应读“piān”。C项,义愤填鹰(yīng)应为“义愤填膺”,“锲”应为“禊”;故选D。‎ ‎18.【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的活用设题,然后应先明确加点词本来的词性,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判断。本题中,①“舞幽壑之潜蛟”的“舞”应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起舞”;⑧“步余马于兰皋兮。”的“步”,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步行”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的“侧”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意思是“从旁边”;③“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伴侣,④⑤⑦名词作动词“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意思是“使眼色”“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的“舍”意思是“筑舍”,“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雨”意思是“下(雪)”,⑥“火尚足以明也”的“明”是形容词作动词,照明,故选B。‎ ‎19.【答案】D(3分)‎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题中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20.【答案】C(3分)‎ ‎21.【答案】(4分)‎ ‎(1)将“莅临指导”改为“踊跃报名”。‎ ‎(2)将“磋商”改为“商量”。‎ ‎(3)将“殷切期望”改为“希望”。‎ ‎(4)将“86元”改为“若干元”。‎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按照题干的提示,根据实用文体特征,分清场合、对象、语体等。第一句是校团委会通知,“莅临指导”是敬辞,多用于上级领导或长辈,可以改为“踊跃报名”。第二句是孩子写给家长的短信,“磋商”多用于正式场合,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并交换意见。此处用于化学竞赛冬令营报名一事,使用不得体,将“磋商”改为“商量”。第三句是班级同学学习方法交流会上的发言,是同辈之间,不宜用“殷切期望”。第四句是招领启事,里面不能出现具体的钱数,可以将“86元”改为“‎ 若干元”。‎ ‎22.【答案】(4分)‎ 答案示例:初次办理借阅证,需按要求提交信息,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办理。如果借阅证丢失需补办,个人先在网上挂失,挂失两周后持学生证到图书馆办理补办手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校图书馆办理借阅证的工作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要素“初次办理”“补办”的并列关系,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述即可。需要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四、写作60分(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