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全校师生无论是老师、毕业班的学生、非毕业班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这场义卖活动,体现了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心。‎ B. 盖茨在宴请中国慈善家时特别规定要保守秘密,以至今天也未见50位慈善家的完整名单。尽管晚宴是围绕慈善这样的公益主题,但其过程却是相当私密性的。‎ C. 本文用鲜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勤劳俭朴却热心关爱他人的特征,读来令人感动。‎ D. 酒驾屡禁不止,不少人公然以身试法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以及交通部门执法力度不够造成的。交通部门既要加强安全宣传,又要加强执法力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成分残缺。关联词语缺失,“无论是……”缺固定搭配“还是……”。C项,搭配不当。“刻画”与“特征”不搭配,将“刻画”改为“展示”。D项,句式杂糅。去掉“的主要原因”或“造成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抗战期间,中日军队在长沙共有22次殊死交锋,如此高频率地让一座城市笼罩于战火之中,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凤毛麟角的。‎ ‎②科教楼的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光宽顶的人,只见他步履稳健、见礼潇洒地走上了讲台。‎ ‎③这些老师们虽然专业不同、讲课风格各异,但个个常识渊博、巧舌如簧,并且有一个共同点——着重启发式教育。‎ ‎④高铁盒饭价格过高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高铁盒饭价格居高不下其实与行业垄断且缺乏监管密不可分。‎ ‎⑤徐双锁夫妇将一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用他们的豆蔻年华书写着乡村教师的责任,用爱浇灌着祖国花朵的成长。‎ ‎⑥有媒体报道,滴滴出行可能正进行成立4年多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对此,滴滴出行营销副总裁李敏表示,这纯属无稽之谈。‎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不能用来形容战争的频率,使用不正确。‎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艺作品等简短而精练。用来形容人,使用正确。‎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贬义褒用,使用不正确。‎ 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主要用于形容价格、股票等。一般是希望其向下发展。本句用来形容“高铁盒饭价格”,使用正确。‎ 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的时光,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本句主语(对象)“‎ 徐双锁夫妇”,使用不正确。‎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本句用来形容“滴滴出行可能正进行成立4年多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这一说法,使用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下列实用文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希望广大读者惠寄“今日话题”和“文化茶座”两个栏目的文章。(《征稿启事》)‎ B.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厂。(《招聘启事》)‎ C. 本人于昨日在小区花园捡到一个黑色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85元。(《招领启事》)‎ D. 本人昨日在操场丢失一手提袋,内有校服一套,拾到者重金感谢。(《寻物启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惠寄”指寄赠。敬辞,使用正确。B项,“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应将“足下”换为“您的”;C项,因说了详细的款项,不符合招领规则;D项,轻重失度。应改为“本人昨日在操场丢失校服一套,装在一手提袋中”。所以选A项。‎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在安徽合肥正式亮相。在这家书店,只需用手机下载“智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共享书店模式的启动,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只能现场翻阅或购买,不能借阅带走,这是书店与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共享书店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从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角度,这种规则,倒确实是契合了“共享理念”的实质。同时,看完即还,无需为囤书而烦恼,也满足了时下不少人的“断舍离”态度。‎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办卡和借阅,其实也都比较方便了。但相对来说,共享书店,因为其属于商业性质,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优势,相信能给人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 抛开共享概念不谈,三孝口书店的最大特点,其实体现在书店服务人员从过去的销售身份变身为用户的专属阅读顾问,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阅读服务”为目的,给予人们更为专业的阅读指导。专属阅读顾问,这一点,在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书店和公共图书馆,都属于比较稀缺的服务,若能够借此形成特色,必将增加书店的吸引力和卖点。但问题在于,专属阅读顾问要能够真正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要求可不低,是否能实至名归,还需要市场检验。‎ 为了鼓励阅读、传播阅读,共享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只要根据规则完成阅读任务,即可获得充值押金的返还。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书店的APP将自己拥有的书籍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管理,通过写书评、晒书拍等方式进行评论和交流,实现“以书会友”。这些延伸服务,是致力于增加书店与读者的互动频率,并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这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所主打的社交体验,其实有着殊途同归之效。‎ 其实,对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书店具体的经营模式到底是怎样并不重要,关键还是店内所提供的书的质量到底如何,是否能满足特定群体的阅读口味,能否引领一种有质量的阅读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共享书店也好,传统书店也罢,只要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都值得肯定。‎ 事实上,书店作为一种市场化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是经营的好坏,评判权最终还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手上。明晰这一点,其实不必要太在意书店的形式,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客观的答案。‎ ‎(选自朱昌俊《“共享书店”:形式不重要,好坏交由市场》,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书店的出现,即将实现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B. 共享书店之所以按照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来运营,是因为它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 C. 共享书店推出众多延伸服务的目的是增加与读者的互动频率,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 D. 共享书店的阅读顾问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指导也更为专业。‎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当下出现的“共享书店”这一新兴事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论述思路清晰。‎ B. 文章认为,书店只要能给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就值得肯定。‎ C. 读者可以通过共享书店的APP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管理自己及他人拥有的书籍。‎ D. 文章指出:“共享书店”这种形式并不重要,书店经营的好坏最终会由市场来评判。‎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够像“共享书店”一样将书借阅带走,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就已不再明显。‎ B.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并不关心书店的经营模式,因此“共享书店”对他们吸引力不大。‎ C. 因为“共享书店”商业性质的属性,所以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优势。‎ D. 继多种共享形式之后,共享书店的出现说明我国共享经济在不同的领域逐渐有了新的尝试。‎ ‎【答案】‎ ‎4.C ‎5.C ‎6.B ‎【解析】‎ ‎4.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变已然为未然,原文是“实现了……”。B项,因果倒置,就是打通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契合了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D项,变未然为已然,这是共享书店追求的目标,并没有成为事实。‎ ‎5.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说可以管理自己的书籍,并没有提到可以管理他人的。‎ ‎6.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作答时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共享书店’对他们吸引力不大”这一判断没有根据。‎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无中生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梨花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你是干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圆月朗朗,秋水依依。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贵妃醉酒》。‎ B. 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 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8.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 ‎9.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7.C ‎8.①痴情专一,表现在他对戏曲对梨花白都很痴迷。②细心体贴,比如在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上,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③吃苦耐劳,每天都送梨花白回家,不避风雨。④善良勇敢,在梨花白处于危险之时,舍命救人。⑤乐观坚韧,在腿脚残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9.①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程梨二人首先因戏结识,接着二人又因戏增进了情义,后来程子的《贵妃醉酒》又挽救了梨花白的性命,最后梨花白的演绎,又再一次将二人的情感升华。②丰富了人物形象。比如文章借《贵妃醉酒》既突出了梨花白演艺技巧的高超,也突显了程子对梨花白的挚爱。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首曲子见证了他们故事的发展,也承载着他们深厚的情义。同时,这份情义也不因时代的变迁及摧残而改变。‎ ‎【解析】‎ ‎7.A项,程子让梨花白唱《贵妃醉酒》的要求,是在梨花白一再强调要给钱的情况下才提出的。B项,梨花白没有与师兄结合的原因,文章并没有具体给出,此项判断过于武断。D项,在刻画人物上,文章并没有出现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点睛:做关于信息筛选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题干中的有哪些段落,哪些内容,关于题干中答题指向的内容又有哪些,先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概括。‎ ‎8.本题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主要从与人物有关的情节入手。阅读文本不难发现涉及到人物性格的情节主要有:他对戏曲对梨花白都很痴迷。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上,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每天都送梨花白回家,不避风雨。在梨花白处于危险之时,舍命救人。在腿脚残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9.该题考查散文中情节的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该题的指向性很明确,“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阅读全文内容,“贵妃醉酒”使程梨二人认识,并增进了情义;程子的贵妃醉酒还挽救了梨花白的性命;可见小说因“贵妃醉酒”串联,是小说的线索。其次丰富了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同时这首曲子见证了他们故事的发展,也承载着他们深厚的情义。这份情义也不因时代的变迁及摧残而改变。‎ 点睛:本题属于鉴赏小说中重要的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其常见题型有:l、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回答这类习题的一般解题思路为: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前文。5、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8、起线索作用。9、埋下伏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冯其庸的“大国学”‎ ‎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 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 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眼前逐渐打开。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 ‎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孟子》、《史记》、《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 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 ‎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所有的磨难,都在这里发生。在历次运动冲击过后,冯其庸留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冯其庸的学术人生最为合适。‎ ‎2005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 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特有的情怀。‎ ‎(摘编自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叶君远《冯其庸传》等)‎ ‎【相关链接】‎ ‎①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②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但是我觉得,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问。凡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学问,都应该算国学。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里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通识教育与经典教育并重,这种扎实的学风有助于保存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B. 冯其庸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不仅因其涉猎广泛,学问渊博,成就斐然,还因其在国学教育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C. ‎ 冯其庸的“大国学”理论,体现了继承传统、兼容并包、民族平等的基本理念,其科学性和独创性是毋庸置疑的。‎ D. 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的基本规范,是对无锡国专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家的眼光。‎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冯其庸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著作结集为《瓜饭楼丛稿》,与其说是纪念早年的艰难岁月,不如说是文人的雅兴使然。‎ B. 家境贫穷、时局动乱使冯其庸无法专力读书,但这也促使他最大限度地博览群书,客观上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 C. 无锡国专的求学经历,使冯其庸的治学由零散、自发变为系统、专业,这是冯其庸一生学术辉煌的坚固基石。‎ D. 冯其庸早年读书习惯的养成、无锡国专办学的成功,都说明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E. 冯其庸将个人的教育理念付诸现实,通过教育薪火相传,他的国学情怀,最终在人大国学院找到了托付。‎ ‎12.冯其庸的求学、治学之路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0.C ‎11.CE ‎12.①只有直面逆境和苦难,自强不息,勇于探索,才能成就大业。②个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关系极大,与文化抟承、文化氛围息息相关。③一个人的命运,总是和民族荣辱、国家兴亡、时代风云密不可分的。④只有胸怀国家,“以天下为己任”,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⑤强烈的求知欲、宏阔的视野、百折不回的韧性,是成才的必备品格。(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0.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科学性和独创性……毋庸置疑”不妥。注释二中冯其庸自己说“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但是我觉得,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问。凡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学问,都应该算国学”,可见并不能说是“独创性”。‎ ‎1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两项”。A项,“不如说是文人的雅兴使然”错;文章第一段说的是“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C项,“客观上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学校教育”于文无据。E项,“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欠妥;从文中来看,冯其庸早年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因为那个动荡的时局使然,另外无锡国专的办学成功并不能说明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冯其庸的求学、治学之路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求学、治学之路”,这就要求考生圈出在冯其庸的求学治学路上的表现,然后分析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的特点。如第三段“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眼前逐渐打开。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面对求学的困境,冯其庸自强不息,直面困难;“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特有的情怀”“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冯其庸把个人与国家结合起来,以教育传承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这些都是人物自身给我们的启示,还可以从人物的生活学习的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方面概括,如“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冯其庸的求学、治学之路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求学、治学之路”,说明应先找到文中写“求学”“治学”的内容,由此可以找出人物的经历,如第二段开头“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第三段开头“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第四段开头“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这几段是写冯其庸的求学经历,考生可以圈出这些段落中冯其庸的表现以及他取得成绩的原因;第五段开头“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的治学之路由此开始,下文应是治学上的表现,同时还应关注注释的内容。‎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miǎn)、勮(jù)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六。 ‎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 父福畸坐勃左迁交趾令。勃往省,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B.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C.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D.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B. 参军即参军事,本参谋军务之称,唐参军一般为七品或八品,也有低至从九品下的。‎ C.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侍郎为吏部最高长官。‎ D.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汉代的这种习惯用语沿袭至唐。‎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 ‎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父、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答案】‎ ‎13.C ‎14.C ‎15.B ‎16.(1)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2)(他)先磨墨几升,然后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醒时,拿起笔就能写成整篇文章,不更改一个字。‎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来作文),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莫”“泛然”“更衣”。本句中还可以根据一些名词,如“纸笔”“勃”“都督”等即可做出判断。‎ ‎14.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吏部侍郎为吏部最高长官”说法错误,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积”,积累;“忽微”,细微的事情;“困”,困扰;“所溺”,溺爱的事物;“岂”,哪里。第二句得分点:“引被”,拉起被子;“覆面”,蒙脸;“寤”,醒、睡醒;“易”,更改。‎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的兆头啊!”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沛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 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畸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县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溺水而亡,时年二十六岁。 ‎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厚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冷静,职位应该会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 ‎ 父亲王福畸因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预先想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来作文),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起急视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 ‎ 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然后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这一行为)为“腹稿”。 ‎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勃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四、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3)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材”“还”“堪”“鉴”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江水曹①还远馆 谢朓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注】①水曹:官名。‎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B. “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 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D. 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E. 这首诗叙述了好友江水曹在馆舍送别诗人的情景,末尾一句直抒胸臆,主客双方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之中分别,情感表达充分而强烈。‎ ‎19.诗歌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8.DE ‎19.①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③年华易逝的伤感。④对生活无可奈何的感喟。‎ ‎【解析】‎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不恰当,这里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E项“好友江水曹在馆舍送别诗人”分析错误,是诗人送别江水曹。‎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阅读全诗,首联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出一种离愁别绪。颔联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更增羁旅情怀。颈联重又写景,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那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的风光令人陶醉。写景反衬离别之情。尾联重又归结到送别之意。“日暮有重城”,时光的流逝暗示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而高城暮色的景物又加浓了伤别的情绪。天色将晚,已到了不得不分手的时刻,故主客双方只得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中分道扬镳,诗的最后留给人的是无可奈何的感喟。‎ 点睛: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动物眼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呢?研究证实,①___。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不过,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②___。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③____,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答案】 ①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②许多鸟都有辨色的能力 ③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语段是中心意思是说“动物眼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根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该句是说哺乳动物并不都是色盲,所以①处可以填“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和“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这两句是说鸟类有辨色能力,所以②处填写“许多鸟都有辨色的能力”。雄鸟感受到自己的的魅力在于艳丽的羽毛才能吸引异性注意,所以③处填“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波又一波的地产热潮,使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而我们千呼万唤的房产税,却是一再难产。如果有了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低,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 ‎①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房价下降,我国的经济并不一定就能有很大的发展 ③房价下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一定就会很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这两处存在推理不当的问题。仿照①的方式——“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 点睛:阅读——读例句,定写法;推导——分层次,看前后;检查——代原文,求连贯。‎ 一般是有了前一句条件或现象,不一定推出后一句的结果或实质。因为条件唯一时,而结果可能有多种。而题干的推断只是一种。有时是说法太绝对化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新华书店,不是你看书的地方,是卖书的地方,不买书就得出去。”一段名为“新华书店撵出看书孩子”的视频让“到底该不该在书店看书”成为热门话题。根据新华书店经历回应称,当天两个孩子在店里看了半个多小时的书并且有打闹,店员因此才让孩子出去。‎ 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卖书与看书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界限 书店是公共场合,若有打闹行为确实不应该。不过,顽皮属于孩子的天性,即便有所闹腾也实属情理之中。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是否打闹,而在于是该不该在书店看书,或者说书店有没有权利拒绝读者看书,这究竟是一种道德标准,还是一种法律限制,抑或一种商业性伦理。综合来看,三种因素都有且关系错综复杂。比如从道德上来说,书店确实不是图书馆,其只卖书而不提供读书的服务,老看不买不但容易让书折损加快,也会影响实际业绩。更何况,书店不是图书馆,没有为读者提供舒适的读书环境的义务,因而基于自身利益而限制消费者长期“傍书读”,其做法并不为过。‎ 不过,书作为一种商品,消费者有精挑细选的权利,因而对书的内容进行翻阅就实属正当权利,因而“读一读”就几乎无以避免。那么,多长的时间才算读书,很明显没有明确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书店从尊重权利的角度,在法律和商业伦理上找解答。如果法律没有明确的禁止,而商业伦理又要求必须尊重消费者的翻阅权,那么与其限制消费者翻书和选书,不如换一种方式而最大化满足这种权利,最并终达到“以顾客为上帝”的标准。‎ 时下,受互联网的冲击,实体书店的日子每况愈下,越来越不好过。记者走访北大、清华、北师大等海淀区高校校内及周边的民营书店,发现短短5年时间,它们中近半数者从高校的“文化版图”中黯然“消失”。据调查,2011年国内民营书店用“兵败如山倒”形容并不过分。整整一年,与民营书店有关的新闻总围绕着“倒闭”、“关门”这样的词汇。2012年,整个图书业的发展仍不理想,百度新闻搜索收录了超过16万篇关于“书店关门”的报道,80%以上的新闻发布时间是在2012年以后,可以说实体书店面临着“寒气逼人”的严峻形势。以消费为中心的转型,也就无可回避。‎ 实体书店的变革和创新,就必须要有用户思维,知道并懂得用户需要什么,真正从用户的体验和感受上去提供相应的服务。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已然超出了传统的定义和界限,其具有更大的广度和深度。因而在经营的模式上,必然要构建以文化为中心的多元经营机制,设置良好的阅读空间和科学的布局,经营咖啡吧、水吧、简餐、文具、香氛、茶具、花艺、工艺品等与书店气息相符合的商品。‎ 从某种意义讲,今后的书店除了提供书籍之外,其还应当是一个休闲、娱乐、交流和养生之处,这就需要书店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细分消费群体的需要,从而在提供的服务上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同时,在重建“人文地标”的路径上,必然依托于“互联网+”,把“+互联网”的手段运用到极致。在“互联网+”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互联网作为纽带,让“书店+花店”、“书店+画廊”、“书店+电影院+读书会+咖啡厅”全面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独具一格的文化体验之处,休闲养身之地。‎ 互联网时代最珍贵和最难得的是互联网思维,因为我们并不缺产品、也不缺平台,而是缺对平台的利用,以及对资源的融通。卖书与看书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界限,厘清了卖书与看书的辩证关系,实体书店才会迎来新生,也才不会让把看书与卖书如此界限清晰。‎ ‎【解析】试题分析:新华书店作为国企,应该以竭诚服务大众为本,孩子是民族与祖国的未来,新华书店更应责无旁贷地呵护他们热爱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即便孩子在书店中有时会出现打现象,也应予以善意提醒,而非一撵了之,新华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也是读书的场所,经营者应该改善读者购书、读书的环境设施,改进服务态度。根据上述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方面立意:(1)新华书店应改进经营理念,改进服务态度;(2)新华书店要有让孩子随意看书的魄力,莫让冷漠冷了孩子的心;(3)全社会都应该呵护孩子读书的权利;等等。‎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此题注意从新华书店的功能、读者的自律、国家的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