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2016-12)

江苏省涟水中学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他人。‎ A.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B.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1.B.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实至名归”,也就是先有“实”(实际的成就),然后才有“名”(名誉),根据这可知,第③句应选填“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不虚传用于证实听来的名声不是假的.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第①句中“人间天堂”这是听来的名声,再加上句中有“果然”,证实名声是真的,选用“名不虚传”;第②中“人民公仆”是给予的称号,与实际相符合,选用“名副其实”。‎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0月23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D.根据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显示,年龄在18岁以下或者75岁以上的人士将失去攀登珠峰的资格。‎ 2. C (A.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B项成分残缺,“骄人成绩”前应有介词“以”,“连续第四次”不当。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根据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或者“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显示”。)‎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像骆驼一样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面前就不会有无法跨越的“死亡之海”。你可以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 ,‎ ‎   ,    ,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   A.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   B.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 ‎   C.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   D.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2. ‎【答案】C第一空,承接上文,省略了主语“你”,句式一致,不需要“使”字。第二空和第三空的顺序,由下文的“但”字得出,应先说“成功”,再说“失败”。整句意思是说“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失败了“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4.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 ‎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③女年甫及笄,嫋嫋有容色 ‎④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 ‎⑤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③⑤④‎ ‎4.【答案】C ‎【解析】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中秋节活动开始了,大家意兴盎然,在赏月抒怀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乡下一起追逐萤火虫的美好往事吗?‎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多年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银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郊游中,我们以如此的装束和心态,一定能获得别样的人生乐趣吧。‎ ‎5.A (A项,诗句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该诗句用在这里是最符合语境的;B项,词句来自李煜《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与童年美好回忆的语境不符;C项,词句来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与老兵回归故土的语境不符;D项,词句出自苏轼《定风波》,表现的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淡定达观的心态,与语境不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1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 拟:模仿。‎ B.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范:以……为榜样 C.终不能悛 悛:屈服。‎ D.然自其斥居东坡 斥:被排斥,被贬谪。‎ ‎6.C.悛:悔改。(有成语:怙恶不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坡先生被贬海南,他的小儿子苏过陪同,住茅舍,吃苦菜芋头,但是他不以为苦,喜欢写诗,而诗也还是精神饱满。‎ B.苏轼追和陶渊明的诗,一是因为喜欢陶渊明的诗,二是因为陶渊明的诗不多,三是喜欢陶渊明性格。‎ C.苏辙认为苏轼到了晚年在陶渊明身上寻求寄托的说法难以让世人相信,因为他不管出入朝廷还是升官贬官他都始终坚持自己。‎ D.苏辙认为苏轼的诗作胜过李白杜甫,和陶渊明并驾齐驱,自己跟着兄长写诗,但总是不如他。可见东坡才华横溢。‎ ‎7.B。陶渊明的诗不多,不是原因。(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5分)‎ ‎8.(1)译文: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简约)而实际上肥美(丰富)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质而实绮”1分;“癯而实腴”2分;“自”1分;“皆莫及也”1分)‎ ‎(2)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3分)‎ ‎(2)译文: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来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集”活用1分,“遗”1分,“志”1分)‎ ‎9.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4分)‎ ‎9.(1)乐观豁达(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2)自信或自负才华(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3)刚直、正直(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性刚才拙,与物多忤)(4)坚韧、坚守自己,不屈服。‎ 文言翻译: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1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何作用?(4分)‎ ‎10.(1)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主要采用的修辞手法。(3分)‎ ‎(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雁“怯”重云,画船“愁”过,(1分)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的愁苦之情(1分)。‎ ‎(3)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 ‎。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3)“突兀感”:上片写雁遇重云,船遭恶浪 ,景象危厄;下片转而写春波荡漾,梅生新枝,生意盎然。(2分)‎ ‎“欣悦感”: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词人眼中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 ,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 (2)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 ⑶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7)死生契阔, 。(《诗经·邶风·击鼓》)‎ ‎(8) ,咎莫大于欲得。(《老子》)‎ ‎11.(1)小弦切切如私语(2)信誓旦旦⑶且夫水之积也不厚(4)陟罚臧否(5)静影沉璧(6)弃掷逦迤⑺与子成说(8)祸莫大于不知足,‎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寂 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 (选自《梁实秋文集》)‎ ‎12.寂寞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第一段中,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使这种虚无的感受能够具体而又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4分)‎ 答案:12.以细微的声响衬托环境的安静,体现内心的寂寞。以袅袅的炉烟,枯枝的折断、碰击、磕碰等细节描写,表现内心的寂寞感受。‎ ‎13.如何理解文中“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6分)‎ ‎13.寂寞是一瞬间的存在,一霎间的妙悟;外因是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缠绕着我们,使人跌进苦恼烦躁之中;内因就是自己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心猿意马。‎ ‎14.本文末段中“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中的“稍异于是”指什么?(4分)‎ ‎14.“稍异于是”是指作者所谓的寂寞,不同于那种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情形,而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霎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15.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然而有人却责备梁实秋这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逃避”,结合全文,你是怎样看待梁实秋的“寂寞是一种清福”的呢?(6分)‎ ‎15.第一种:我同意“寂寞是一种清福”。内心清净,感受寂寞,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寂寞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胸襟自然豁达寥廓;在当时的社会中,寂寞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纵是一种暂时的逃避,也不该再多苛责;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要学会好好享受这一霎间的妙悟。‎ 第二种:我认为这是“人生的一种逃避”。作者所处的时代令人苦闷,作者需要寂寞来调适自己。“寂寞是一种清福”流露的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反映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当今社会崇尚积极进取,享受寂寞的清福是与时代不合拍的。‎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 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 ‎① 近年来,一些地方中小学教材古诗词“瘦身”,但谁都不敢放言要把古诗词赶出教材。争来争去,无非是个“量”的问题。那么,现代人要读多少古诗词才算合适?这个话题恐怕先要弄明白“读古诗词有啥好处”。‎ ‎② 有位网友所言极是:“文言文虽不适合生活,但在写作上微言大义,意境悠远,往往超越字面本身,引人遐想。现在的白话文虽然口语化,更贴近生活,却没了汉语的优雅和精确。”前些时候,一首英文金曲被译成文言文走红网络,歌词成了“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等之乎者也,大概就是这种失落情绪的宣泄。点赞的网友说“突然有种想学好文言文的冲动”。‎ ‎③ 多读些,“技多不压身”,至少不会被忽悠。像“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这等“古体诗词”,是否真如某位大家所说“亦属绝唱,已属绝伦”?“陈独秀孙逸仙,国共合作……”美其名曰“辞赋体”,算得上“世无孤品”吗?不用“熟读唐诗三百首”,只需课本多留几篇古诗词,想来连小学生也能念出个所以然。可悲的是,某些传统断根已久,心灵无从浸润的现代人连“照妖镜”都不会用,连“画皮”都看不出。‎ ‎④ 93岁高龄的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自幼博学强记,和许多老一代学人一样,他始终相信“背”是做学问的重要方法,但教人读书并不主张一味贪多,要求学生读《古文观止》,在《国语》《左传》《战国策》三者之中各选两篇精读,读到能背诵,其余的能读能解即可。西汉文精读《报任少卿书》等篇,骈体文只要读熟《滕王阁序》一篇,韩柳文章只精读《柳子厚墓志铭》即可。‎ ‎⑤ 余秋雨说:“古人学富五车,其实算起来没有现在的一本书容量多,但他们可以在山下、水边静静地思考。”想要给“读多少古诗词才算够”一个准数,怕是永远都找不着答案。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必要学习古诗人,像他们一样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 ‎(摘编自‎9月16日《福建日报》,原题为《学古代诗人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6. 本文首先由中小学教材古诗词瘦身,引出现代人要品读诗词。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阅读古典诗文的原因和方法。最后得出结论:现代社会,要学习古人,多读诗词,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各2分)‎ ‎17.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划线句如何理解?(6分)‎ ‎17. 照妖镜:指的是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1分)“照妖镜”不会用,说明现代人不能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参照(标准),判断当今诗词文章的优劣(2分);画皮:劣质的文学作品(1分);“画皮”看不出,表明现代人难以判断掺杂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劣质作品。‎ ‎18.请结合全文说说现代人如何才能具备“纯净的眼光”? (6分) ‎ ‎18. (1)阅读(精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2)阅读之后要思考作品中的内涵。(3)在语文教学中,传授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4)分清优劣,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每点2分 答出3点即可)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他人电脑,从而可以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扫描电脑,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不出故障。那么,我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扫描呢?‎ ‎「优秀作文」‎ 深度扫描,纯净升华心灵 当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虽然网络带给了我们便捷,缩短了时空,到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程度。但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和故障也都纠结着我们,我们需要天天扫描电脑,净化软件,清除垃圾和病毒。在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是否也需要扫描呢?我们心灵中的垃圾和病毒,也需要实时扫描清理。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纯粹的人。‎ 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周遭环境的影响,精神领域需要深度扫描,保证我们的头脑清醒,心灵纯净,精神饱满,愉快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深度扫描内心,补全漏洞塑造精彩人生。世俗之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物质世界中,功名利禄,金钱美色,高尚与低下,美好和丑陋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时时会困扰我们。如你选择了高尚,就要排除庸俗的骚扰,让心灵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三分剑气,七分月光”诗仙李白的诗,大气磅礴吞吐出半个盛唐。但他也时时受到功名和物质的困扰,他曾深刻地反省过自己,扫描了自身的漏洞,最终让为国建功立业的儒家精神占据心头,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青莲”居士。因此,扫除杂念,清醒头脑,塑造精彩人生,这是古今每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共同的崇高精神追求。‎ 深度扫描内心,防漏未然坚守重塑灵魂。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先生一生光明磊落。尽管他名气很大,影响很广,贡献很多,深受人们的拥戴。但是他还不忘常常反思自己。从《一件小事》中管中窥豹,他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思想,把作为旧时代知识分子的自己深刻地剖析,让矮化的灵魂自现原形,而塑造了车夫的高大,这种自曝自私和丑陋,不但没有使他矮化,反而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事实证明,深度扫描内心,会使心灵更加纯净,人性更加美好,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深度扫描内心,消弭漏洞获得精神升华。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反抗种族歧视的领袖,在长达几十年的监狱生活中,他不断自我扫描内心。反思“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问题,终于他放弃了暴力和武装反抗,领导非国大党忘记仇恨,脱胎换骨,和平争取民主和权力。心平淡如水的他终于赢得了成功,在就职总统大典上,向曾经对他施暴的监狱看守敬礼。当曼德拉消弭心中的种族仇恨,他心中的漏洞早已补齐,人性战胜野蛮,他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可见,经常扫描心灵,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扫描内心,让人们变得纯净;扫描内心,让人们精神升华;扫描内心,让人们变得伟大;深度扫描,让凡俗的我们也会变得崇高,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让我们时刻剖析自己,扫描自己,在精神领域推陈出新,借用毛泽东的话:只要勇于自我解剖,常常自我扫描的精神。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点评」‎ ‎1.标题《深度扫描,纯净升华心灵》能够深刻准确地解读材料,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 ‎2.结构层次清晰。本文开篇引用和解析材料,引出中心。主要段落采用并列式的论述结构,运用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角度对中心展开论述,统领三个段落。列举三个正面事例,充分论述分论点,并在论述结束时加以总结,使结构更加谨严。‎ ‎3.结尾段有特色。用排比句紧扣论点,借用领袖名言指出剖析扫描的深刻意义,升华中心。‎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Ⅱ(附加题)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开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不满意。至宋人,殆不齿矣。然 世 间 万 变 皆 于 古 不 同 何 独 文 章 而 可 以 一 律 限 之 乎 就 使 后 人 所 作 可 到 《三百篇》 亦 不 肯 悉 安 于 是 矣。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 ‎ (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1. ▲ 是汉族文学理论史上以“诗话”为名的第一部著作。(1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22.《十九首》最为可能收集在下列哪部总集中( ▲ )(1分)‎ A.《楚辞》 B.《文选》 C.《太平广记》 D.《古文观止》‎ ‎23.概括文中作者对写作诗文的看法。(2分)‎ ‎▲ ‎ ‎20.然世间万变/皆于古不同/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就使后人所作/可到《三百篇》/亦不肯悉安于是矣。‎ ‎21.《六一诗话》。【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2.B。(《十九首》即《古诗十九首》,现实主义,古体诗(体材),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而成。A项,成书时间在其前、题材属浪漫主义;C项,《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D项,《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 ‎23.①写作诗文不必囿于前人的标准,要有所超越。(1分)②写作诗文要追求平易朴实的文风。(1分)(由两个关键句“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可知答案。)【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 ‎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子夜》中,冯云卿成了吴、杜、赵攻守同盟的牺牲品之后,同女儿谈判,决心送女儿给吴荪甫施展美人计,以便获取最新的公债信息。‎ B.《哈姆雷特》中巧用双关,比如国王问哈姆雷特过得好吗,哈姆雷特回答:“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一语双关,使得作品充满妙趣和耐人寻味的深意。‎ C.《鸭的喜剧》中的主人公爱罗先珂对世界充满爱心,爱一切生物,爱充满活力的生命,爱欢乐的世界。但世界并非尽如人意,“无所不爱”就必定会“不得所爱”。“鸭的喜剧”实是爱氏的悲剧。‎ D.《边城》中碾坊代表了一种实用功利的、以金钱地位为标准的婚恋观,渡船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出于心灵相互吸引的爱情观。‎ E.流血复仇的情绪笼罩着《哈姆雷特》全篇。哈姆雷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24.AE(A项,冯云卿试图使用美人计的对象不是吴荪甫,而是赵伯韬;E雷欧提斯的父亲是被哈姆雷特无意间杀死的。答对一项得2分,全对得5分。)‎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写道:“平儿又是伤心,又是好笑,忙将二百两一包的碎银子偷了出来,到厢房拉住贾琏,悄递与他说……”‎ 平儿为何要偷拿二百两银子给贾琏?请简要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5分)▲ ‎ ‎25.(1)①尤二姐吞金自杀,(2分)贾琏向王熙凤讨银子给尤二姐治办丧事未果,开箱寻梯己钱又不得,不禁伤心痛哭,(2分)平儿于心不忍,就偷拿了二百两银子给贾琏应急。(1分)‎ ⑵孟浩然有诗云:“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公是谁?《三国演义》写他镇守襄阳时采取了哪些策略?有什么成效?(5分)‎ ‎▲ ‎ ⑵答:⑴羊祜(1分)。⑵策略:①以德治军;②审时度势,静观其变;③与吴军和平相处。(2分。每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⑶成效:①甚得军民之心;②军中有十年之积。(2分。每点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戏剧需要激情。别林斯基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戏剧时最经常地被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作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就失去了动作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但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剧本就没有了生命。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戏剧要求的是贯穿的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它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他还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26.文中先后两次引述别林斯基的话,分别要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6.①第一段的引述说明了富于激情的剧作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②末段的引述说明了戏剧少了抒情性,就失去了生命和灵魂。‎ 评分建议:每点2分。‎ ‎27.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这句话的理解。(5分)‎ ‎27.①从表层来看,戏剧与抒情对立:戏剧要求贯穿的动作、鲜明的人物性格、完整紧凑的情节,与抒情性冲突。②从深层来看,戏剧与抒情统一:动作、人物、情节失去抒情性,就不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反应,戏剧就会平淡,就会缺乏审美价值。‎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两点5分。‎ ‎28.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戏剧需要激情”的原因。(6分)‎ ‎ 28.①戏剧中的形象只有充满激情,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②戏剧的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③戏剧的动作若不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价值。‎ 评分建议:每点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