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7- 2018 学年度下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二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分: 150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I卷和第II卷组成。第I卷为选择题,一律答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主观题,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人治”和“法治”相对称。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实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统治的所谓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治”和“法治”相对称,但二者并非绝对对立关系。‎ B.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它不需要法律也能保有秩序。‎ C.现代社会和乡土社会两者秩序的维持上是完全不相同的。‎ D.在乡土社会,人们按照一代代积累的经验生活,就是守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自有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无需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在乡土社会,一个人如果失礼,不仅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会在道德上受人唾弃。‎ C.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人口和土地都很少变动,个人可以凭借自己和前人的经验、规定的方法行事即可。‎ D.乡土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因为变迁过快无法保证传统的效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阐释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力量时,本文论述重点在前者。‎ B.本文既辨析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也辨析了人治与礼治的关系。‎ C.只要是主动服礼,按着仪式做,就可以形成敬畏感,使人服膺。‎ D.礼的养成并不是自动形成的,而是要求自我的克制与约束,礼治不能离开社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6题,共14分)‎ 田间话絮 和谷 ‎①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一场透彻的大雪,洋洋洒洒,让人尝到了乍暖还寒的味道。归时雪满故园路,两道曲曲弯弯的车辙在引我回到老家。这么盈尺厚的雪,别说在春初,就是在数九寒冬也是罕见的。尽管是姗姗来迟了的春雪,也足以使庄稼人开心,丰年有了指望。‎ ‎②雪霁之后,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鸟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 ‎③在坡路的拐弯处,我碰见了碎爷。他扛了一把锃亮的锄头,说是去地里转悠。我和碎爷一起走过守护着老宅的古槐旁,远远就看见五叔弓着腰在油菜地里忙活。油菜是去年秋后种的,不畏严寒,从越冬到入春一直是绿油油的,稍遇暖风即绽芯抽薹子。待到山原上的水桃花、杏花、杜梨花露出粉白的眉眼,油莱地便金黄璀璨,招蜂引蝶,点亮寂寥了一个冬天的穷乡僻壤。‎ ‎④碎爷在油菜地边荷锄而立,与五叔搭讪着,探节数时,量晴校雨,其舒坦的话语是雪霁晴朗的自然氛围所赋予的。五叔拿一把小铲,在茁壮的油莱丛中挖荠菜和茵陈芽子,说是咬春尝鲜,也可用来喂鸡的。在老家,牛马骡驴业已绝迹,猪狗羊鸡也很少有人养。知道五叔抽烟——恐怕也是村上最后一位抽旱烟的老汉了——我敬 上一支烟给五叔,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 ‎⑤五叔就地畔坐下,与碎爷拉话,我成了一个插不上言的旁听者。他们说,大油莱籽比小油莱籽产量高,但不香,味儿不正。买的混合油在热油锅里不见增量,好的纯莱籽油会膨胀变多。我发现油莱地里栽了不起眼的一排排小花椒苗,青色的,刺儿尖锐。五叔说,种的油莱是自己吃的,不算经济账,人家一亩花椒能收入几千元,干椒湿椒有人上门来收购,种麦也就三五百元,不值钱。花椒中的大红袍收益好,但没有难伺候的老品种狗椒吃起来香。记得几十年前,全村仅有沟畔上的一树狗椒,别说椒籽,就连椒叶子也被将光了。谁家油锅里放入几粒花椒,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是谁给老花椒起的名字,为啥叫了个“狗椒”?‎ ‎⑥我问,这些年麦子普遍增产,啥原因?碎爷说,机械化耕种,土壤深翻了,底肥化肥跟得上,合理密植,种子也改良了。早先牲畜犁地浅,粪土效力低,籽种近亲繁殖,当然产量少,吃不饱肚子。碎爷用脚蹭着路边密匝匝的野燕麦苗,说这东西自生自灭,却从来没有断种。‎ ‎⑦若算计经济账,种麦子的收益一年也顶不了一个月进城打工的收入,庄稼人是念及对土地和粮食的与生俱来的情感,才不忍心撂荒生存的根本。而流转规模化经营、生态观光、美丽乡村的前景,近在咫尺,亦艰难繁复。‎ ‎⑧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一二段的最物描写,运用拟人,远近结合和视听结合手法,笔调清新欢快,表露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B.‎ ‎ 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表现了农村生活状态、农作物的变化以及以碎爷、五叔为代表的农民对农村生活变化的见解。‎ C. 本文以“我”在家乡的所见所感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便于抒发感情,表达观点。‎ D.碎爷和五叔两人拉话,内容看似散漫,但并非没有条理。‎ ‎5.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1)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2 分)‎ ‎(2)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 (3分)‎ ‎6.请探究文章结尾一 段的意蕴。(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9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观念: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内心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籍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也会在人们跨地区交往中造成一些困难。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方言间的差异性减小、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而是能在更长的时间里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摘编自姚羽《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 材料二:最近,重庆市有才中学的4名高中生写下万字论文,探讨重庆方言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并呼吁关注重庆方言的传承。这份论文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还获得了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一等奖。这篇万宇论文的主题契合了当今社会人们对方言传承乡愁的期待。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流动日益频繁,方言及其对应的方言文化的式微,几乎是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然代价与表征之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保卫方言”的声音、行动近年来屡屡进入公共舆论空间。不过,仍然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曾指出的:“大都会比如说纽约,每天进入的人口是1300万,所以大都会不可能通行本地方言,必然有一种共同语,在中国就是普通话。”‎ ‎(摘编自朱昌俊《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材料三:“学校规定,除了每年开学典礼,其余时间必须讲苏州话。”苏州评弹学校校长孙惕介绍,标准的吴语发音是评弹表演的基础,可苏州孩子几乎没人能讲好苏州话。近两年,该校入学考试不得不降低标准,入学之后再继续学习矫正。‎ 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南通市通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陶国良主编了一本录有1.1万条词目、共计66万字的《南通方言词典》。“写这本书就是想为南通话留下属于它自己的一部词典。”陶国良说。除了南通,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都有自己的方言字典。‎ ‎ 对于这些努力,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葛红兵深感认同:“保存一种语言,让这种语言代表的文化、思想、知识,代表的风物人情系统得到呈现、保留和张扬,让这种多样性得到保护,这是艰难的工作,但又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固化和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 ‎(摘编自沈峥嵘顾星欣付奇《保护方言,用乡音留住乡愁》)‎ 材料四:受到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及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使用方言的人在数量上长期有减无增,方言危机已经开始显现。‎ 怎么办?以笔者个人的看法,虽然当前方言一般不被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方言保护的问题上,我们其实可以借鉴目前的非遗传承人制度,将其上升为国家行动,由国家投入专项的资金和资源来保护方言。方言和非遗,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之所以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资源保护非遗项目,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精湛的传统技艺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而方言中同样蕴藏着传统文化,只不过非遗是以技能、物品等具体的形式作为载体,而方言是以语言作为载体而已。‎ ‎(2017 年《长沙晚报》)‎ ‎7.下列关于方言保护的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宜提倡的,因为方言和普通话在社会交际场合能各尽其用。‎ B.虽然“保卫方言”已经成为公共舆论话题,但是以语言学家周有光为代表的部分人士仍然坚持用普通话取代方言。‎ C.重庆4名中学生写下呼吁关注重庆方言传承的万字论文并获得大奖,说明关注方言保护的人群范围在不断扩大。‎ D.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代表了特定的文化、思想和知识,所以保护方言体现了一种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文化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方言作为地域性的交际工具,虽然在知识层面不成系统,却是特定地域文化风貌的体现,是当地人寄托乡愁的载体。‎ B.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方便了不同地域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方言危机,这应引起我们的往意。‎ C.当前方言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是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大背景下,方言日渐式微,直至彻底消亡的趋势己不可改变。‎ D.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味反对孩子学习和使用方言,就可能影响到一些以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文艺的传承和发扬。‎ E.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方言都蕴含着精湛的传统技艺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只是前者以技能、物品等具体形式为载体,后者以语言为载体。‎ ‎9.如何更好地保护方言?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10~16题,共35分)(- )文言文阅读(10~13题,共19分)‎ 翁姓王氏, 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遗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谢之。‎ 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辐辏,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令大衔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任,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遁石翁云。‎ 翁伟貌修鬓,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表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命六堂之士师之。俨忝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 B.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 C.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 D.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讳,旧时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用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面。作者在王与准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B. 筮书,筮指古代用蓍草占卦:“龟为卜,策为筮”。筮书是古代记占卜方法的书。‎ C.邑庠,庠,古代的学校,特指乡学。邑庠在文中是县学的代称。‎ D.《易》,即《周易》,也叫《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是四书之一,五经之一,也是六艺之一。‎ ‎12.下 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先生惊奇于王与准的志向和节操,把表妹嫁给他为妻,并且鼓励他走上仕途。但王与准委婉表示无意于仕途,赵先生惭愧地向他道歉。‎ B.王与准之父因为父亲之死而不出任,王与准也不愿出任,县令认为他们对朝廷心怀不满,因此向部使者告发王与准。‎ C.部使想任用王与准做官,王与准逃到山的更深处,坠崖伤足,部使于是补录他的次子王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 D.王世杰凭借他的名望和才学被举为贡生,他到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把他当成朋友,而没有把他放在学生之列。‎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5分)‎ ‎(2)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4~15题,11 分)‎ 咏贫士【晋】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①,孤云独无依。暧暧②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 朝霞开宿雾③,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翻④。未夕复来归⑤。‎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①万族,自然界众多的事物。②暧暧:云雾迷蒙。③宿雾:夜间的雾气。④翮(hé)鸟的翅膀,代指孤鸟。⑤未夕:比喻年龄未老。陶渊明归隐时只四十一岁。‎ ‎14.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二句运用对比,表现宇宙万族都有归宿和托身之所,只有这朵孤云无所维系。‎ B.“何时见余晖”以问句引人深思,“何时见”实际含义就是余晖再不能见。‎ C.众鸟朝霞一出即相与齐飞,而孤鸟出迟归早,表现了它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选择。‎ D.本诗由云写到鸟,最后写到“量力守故辙”的人,章法跳跃,三者间缺必然联系。‎ E. “量力”的“力”,不止是力气,还指人的思想、品格、修养等等。结句“已矣”主要表现作者的悲观消极情绪。‎ ‎15.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1) 《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等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并由此得出结论: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3)李煜在《相见欢》里。运用比拟手法,表现了囚禁之所凄情冷寂景象的句子是 。‎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 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2017年底,一个“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横空出世。与该方案的宏大构想相比,世界上几乎所有水利工程都是小巫见大巫。‎ ‎②戏骨赵立新懂四国语言,三万多字的话剧台词,从不看提词器,在演艺和配音圈有口皆碑,这样技艺出众的演员却远没有八卦明星受关注。‎ ‎③“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洛夫的乡愁是被放大的,是隔着望远镜的,是蓬乱的,展现着一个诗人更具体,更扭结的“严重的内伤”,却不像“一枚小小的邮票”具有流行歌曲式的公众传播力,两者可以等量齐观。‎ ‎④从2002年9月,在南京建立起第一个加盟店之后,海澜之家加盟店已达到4472家。在零售行业,仅肯德基能与其媲美;在服装行业,则无出其右。‎ ‎⑤“不解决医保管理权问题,各自为政,拖慢了整个医改的进度。”一位专家虚与委蛇地指出改革动因——四权合一, 从顶层设计进行体制变革。这是集多年研究与思考得出的结论。‎ ‎⑥本市火车站治安案件高发。 几任公安局长都想方设法整治,但效果差强人意,新局长到任后,成立了专门整治这一问题的便衣支队。‎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 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住建部将在大中城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步伐,推进国有租赁企业建设的进程,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 B.中国当前正从生产低端、廉价产品的加工厂向为世界提供先进、优质装备的重要基地升级,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提高。‎ C.电影《芳华》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2017 年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D.高校应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的招聘信息,通过项目推介、组建社团等方式,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提供相关服务。‎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一组是( ) (3分)‎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勢,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 A.④②①⑤③ B.④⑤①③② C.⑤②①③④ D.⑤④②③①‎ ‎20.北京市消协日前发布手机APP (应用软件)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部分手机APP过度收集、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被窃取。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89.62%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问题,41.16%的被调查者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不看授权须知等。‎ 对于以上新闻,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观点和分析,100 字左右(6分)‎ ‎21.根据下面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有心理描写,运用比喻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80字(5分)‎ 三粒苦松子/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前/伸手抓起/竟是一把鸟声 六、写作(60分)‎ ‎22.‎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演讲中“积士面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 以上新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你的思考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郊联体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A(B曲解原文““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C,绝对化。D混淆了“礼”和“传统”的概念。)‎ ‎2.B(“一个人如果失礼……会在道德上受人唾弃”理解有误,原文为“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见第7段。)‎ ‎3.C(“只要……就可以……”理解有误,应为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4.C。本文线索是“田间话絮”,即我、碎爷、五叔的谈话。‎ ‎ 5. (1)五叔的严肃表情和话语表现了他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1分)和对现有生活方式的排斥(1分)。‎ ‎(2)通过对人的味觉和花椒退化的疑问,表达了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1分)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1分)和批判(1分)。 (3分) ‎ ‎6. 残雪消融:时节变化的必然性(1分);碎爷和五叔的感慨:暗含农村变化的必然趋势(1分);对发展趋势的无奈(2分)和对过往生活的留恋(2分)。‎ ‎(如果学生有其他答案,不脱离文本且能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7.(3分)B(对周有光的话理解有误,他的话是针对大都会而言的,并非一概而论,且“取代”说法绝对。)‎ ‎8.(5分)BD(一项2分,都选对5分。A“在知识层面不成系统”与材料一“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的内容矛盾;C“彻底消亡的趋势已不可改变”的分析过于绝对;E方言没有“蕴含着精湛的传统技艺”。)‎ ‎9.(4分)(1)正确认识、处理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使双语双言乃至多语多言成为社会常态;(2)利用公共舆论,引导人们包括学生关注、了解、熟悉方言;(3)保护传统地方文艺,编著方言字典,使方言在固化和传承中得到保护;(4)借鉴非遗传承人制度,由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和资源,将方言保护上升为国家行动。(每点1分。)‎ ‎10.C ‎11.D(《易》不是四书之一)‎ ‎12.B(县令是出于对王与准不愿为自己效力的私怨。)‎ ‎13.(1)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王与准)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 评分建议:“后进”、“或”、“辄”、“相”,语句通顺,各1分。‎ ‎(2)我如果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啊。‎ 评分建议:被动句、“遂”、“栖遁”、状语后置句,语句通顺,各1分。‎ 14、 DE(一项2分,全对5分。D,三者间有内在联系,孤云,孤鸟都表现孤独寂寞,进而描写与众鸟一早就飞出争逐食物不同,孤鸟孤独寂寞而不追名逐利,富有品格,最后将这种品格转到人,所以并非没有必然联系。E.不是主要表现作者的悲观消极情绪)‎ 15、 ‎ 人生孤独寂寞、短暂无常之感:诗歌以“孤云”的“独无依”以及瞬息而灭表达人生孤独寂寞、短暂无常。(2分)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以众鸟齐飞逐食与孤鸟对比,抒发贫士与世无争,不热衷追逐名利,“守故辙”抒发独守大道,安于饥寒的思想。(2分)坚守志节的自信:即使世无知音,也不以此为悲,而是坚守志节。(2分)‎ ‎16、(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7、B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异,同等看待。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观:对待,看待。 (多用于否定句) 出处:清·况周颐《惠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虚与委蛇:假意敷衍塞责 ‎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18. D(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发挥……的作用;B.主谓搭配不当。形象……改变;C.成分赘余。删去“被”)‎ ‎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与连贯。需要对文意进行理解,兼有比喻修辞。“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明言时间已久,因此接用④“仍然可以”。⑤①与③②之间构成比喻,从③“太极云手般”可知,故③②在后。‎ ‎20、参考答案(1)应规范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度”。(2分)在合法、正当、必要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明确“红线”,对哪些个人信息可以采集、哪些不能采集,应该进行明确规定。凡是越界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就属于违规,应进行相应处罚。(4分)‎ ‎(2)用户个人也要有信息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2分)使用或安装APP之前,应阅读授权须知;一旦发现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应该拒绝使用或者进行投诉处理;如果发现手机APP提供者行为侵权,应通过行政或司法渠道进行维权。(4分)‎ 注:观点2分,分析4分,以上答案只是参考,并非标准答案,只要观点正确,分析合理,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21、本题为开放式试题。给分标准:心理描写2分,修辞2分,字数1分 ‎22、观点示例:(1)开放共赢,拥抱世界 ‎(2)勇毅笃行,方获成功 ‎(3)变革创新,共创未来 ‎(4)大国姿态,共创共同美好命运 其它观点只要符合材料均可!‎ ‎【参考译文】‎ 老先生姓王,名与准,字公度,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彦达,有谦虚的操守。祖父广东参议王性常,以忠诚为国殉难。朝廷表彰王彦达,彦达为父亲之死而悲痛,决定终身不入仕途。取出自己祖先留下的全部书籍交付给王与淮说:“只是希望不要废弃了祖先家业罢了,不用升官发达期望你们。”王与淮闭门努力学习,读尽了祖先留下的书籍。乡里后辈有人想来跟他学习,(与淮先生)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我的学识不足以教授你们。”于是离开(家乡)跟从四明赵先生学习《易》。赵先生惊奇于他的志向和节操,把表妹嫁给他为妻,并且鼓励他走上仕途。王与淮说:“以前听从先生‘遁世无闷’的教诲,与准请求终身实践这一教诲。”赵先生惭愧地向他道歉。‎ 与淮祖先曾经从异人那里获得筮书,与淮空闲的时候拿来研究占卜的方法,为别人占卜,没有不神奇地卜中。远近人们纷纷前来,县令也派人来邀请他去占卜。后来更加迫切,有时每天会有两三回。与淮对此厌烦痛苦,取出筮书当着使者面焚毁了它说:“王与准不能当术士,终日在官府奔走,谈论祸福。”县令对此深深怀恨在心。与淮于是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一年多不回家。当时朝廷督查主管部门访求朝廷遗漏的英才十分紧迫。部使者到县衙想起用与淮。县令趁此进言说:“王与准因为他的祖先世曾经为尽忠而死,朝廷待他们凉薄,于是父子立誓不出山做官,有怨恨心怀不满之心。”使者发怒拘捕与淮三个儿子,派人督促押解,进山寻找与淮。与淮听说后逃跑更加远的深山,坠下山崖摔伤了脚。寻找的人抓住了他带出了大山。部使见与淮受伤很严重,且看他的言谈举止坦荡率直没有其它意图。与淮也详尽地谈了他焚毁筮书逃遁的原因。使者明白了这些,才释放了与淮。部使看到与淮的次子世杰很贤良,于是对与淮说:“您不入仕途,最终恐怕要涉及犯罪,是不是能用儿子代你前行呢?”不得已,于是补录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而王与淮最终凭脚病能免去出仕。王与淮对别人说:“我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只是我的命运很浅薄,况且祖宗的志向,也不忍心改变啊。”又说:“我要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避世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它。”于是自号通石翁。‎ 王与淮体貌魁伟长髯潇洒,精心研究《礼》《易》,著有数千言的《易微》。曾经居住在秘图湖南,遇 ‎“大有”之“震”,对他的儿子说:“我们祖先兴盛到了极点就衰败了,现在衰败到了极点就应该复兴了。然而一定要我日后再世才兴盛吗?复兴必定旺盛且持久。”在与淮去世将近十年的时候,王世杰凭名儒宿学的身份荣膺贡生,来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一看见他,以朋友的礼节接待他,没有将他放在学生的行列里;命国子监的贡生把他当老师对待。我恭敬地能有幸与世杰同处一个房间,受世杰教益是最多的,而相知是最深的,于是能详尽地了解老先生的谦虚的品德,于是我写下这篇文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