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打杭州入春以来,春姑娘不是被冬天拽(zhuài)回怀抱,就是被夏天撵着跑。只要天气一晴好,气温就像坐上窜(cuān)天猴一样噌噌往上升。‎ B. 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liào)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黑人仍然委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这种种情况骇(hài)人听闻。‎ C. 科教片《美丽星球》为我们捕捉到地球的许多瞬间,从清晨形如金色弹(dàn)丸的美丽星球,到夜晚人世间的斑斓(lán)灯火,无不美得慑人心魄。‎ D. 晚风轻拂,林荫道上,灯影憧憧(chōng),觥(gōng)筹交错间谈笑风生,和着江边丝竹管弦轻歌曼舞,歌声唱着柔软的时光,这南国之夜多么温暖而柔情啊!‎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这就要求考生根据句子的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A项,“窜天猴”的“窜”应读cuàn ,“窜”的意思是“跳,往上冲”。B项,“委缩”的“委”应为“萎”,“萎缩”意思是“衰退”。C项,“慑人心魄”的“慑”应为“摄”,“摄人心魄”,把人的心灵召去,形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形容美好的事物,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摄”,摄取,夺取。故选D项。‎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喜欢二胡的如歌如泣,它仍是我不敢碰触的乐器,而且琴筒一侧蒙着显眼的蟒皮,上面像蛇的目光那样明明暗暗的斑块对我意味着禁忌。‎ B. 如何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最关键的就是要树立起以改革为荣、以实干为优的人才标准,才能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推动改革落地生根。‎ C. 黄金周三上涨,但未能守住稍早触及的高位,因良莠不齐的美国数据令投资人不确定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复苏进程。‎ D. 一踏入这名闻遐迩的夜都市,张斌便完全被这灯红酒绿的繁华景象迷惑了,父母亲的耳提面命,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心中充满的是惟有消费,惟有享乐!‎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B项,“落地生根”是成语,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使用正确。A项,“而且”表递进,从语意来看,前面说“它仍是我不敢碰触的乐器”,后面应该用“因为”,表示我不敢碰触二胡的原因。C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句中形容“数据”,属于对象不当。D项,“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灯红酒绿的繁华景象”语义重复累赘。故选B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良莠不齐”,该成语是形容人,而句中形容“数据”,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原有免签政策基础上,中国再次选择海南来为免签政策“扩容”,除了是直接对海南发展的政策支持,也必然蕴含着中国免签政策进一步开放的试验价值。‎ B. 会议指出,“文山会海”历来是易回潮、易反复的顽疾。要抓住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章立制动真格,狠抓整改求长效。‎ C. 人民空军深入开展海上方向实战化军事训练,备战打仗能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表明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充分的意志和足够的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D. 将“生态文明”写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路径转变、优化升级的深刻理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B项,“要抓住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构混乱,选项把“抓住……契机”和“以……为契机”两句杂糅。C项,“坚定的信心、充分的意志”搭配不当,应改为“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D项,“也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路径转变、优化升级的深刻理解”成分残缺,句中缺少介词,应该在“新时代背景下”加上介词“对”。故选A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有两处需要修改,有两处需要删除,请找出来并作修正。‎ 因为参与媒体“寻找当代孟母”大型公益活动并①作为“当代孟母”候选人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女航天员刘洋的母亲牛喜云再度引起公众广泛关注,②陷入舆论漩涡。8月22日,③本社记者独家专访牛喜云时,④作出明确回应,称参与⑤“当代孟母”的选拔,只是为了配合公益活动,弘扬孟母育子精神;⑥作为刘洋的母亲,其实自己也很普通,也没有什么⑦特别感动的育女故事,刘洋的工作也只是⑧与别人分工不同,成绩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 从准确的角度看,应将________(填序号)修改为________,将________(填序号)修改为________,从简明的角度看,应当删除的两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③ (2). (修改为)牛喜云接受本社记者独家专访时 (3). ⑦ (4). (修改为)特别感人的(或者“特别令人感动的”) (5). (应当删除的两处为)⑤⑥‎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文段内容,理清思路,再分析判断需要修改和删除的地方。第③处应把“牛喜云”提到前面作主语,因为后面有谓语“作出明确回应”,否则前面“本社记者”与后面“作出”就主谓不搭配了;第⑤处“当代孟母”已经在上文交代过,此处无需赘述;第⑥处,“作为刘洋的母亲”前文已有交代;第⑦处,“特别感动的育女故事”表述是不合语法习惯的。‎ ‎5.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交流的语境,孩子会问什么问题?爸爸会怎样回答?‎ 蜡烛突然熄灭了。孩子问爸爸:“蜡烛还有油,怎么就熄灭了呢?”爸爸回答说:“蜡烛的芯烧完了,当然就熄灭了。”孩子若有所悟,再问爸爸:“________________”爸爸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没有芯的蜡烛会熄灭,没有心的人呢? (2). 没有心的人和没有芯的蜡烛一样,不能照亮别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交流的语境,孩子会问什么问题?爸爸会怎样回答”,这就要求考生要分析语境,联系人物身份和特征,既要符合人物对答的特性,回答的内容又要有一定的情感教育和哲理教育意义等。第一空根据“蜡烛的芯烧完了,当然就熄灭了”,联想到人,人没心会怎样;第二空根据第一空疑问作答,注意没有心的人不一定会死,只是不能给别人作贡献。‎ ‎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退而论书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4)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答案】 (1). 以舒其愤 (2). 思垂空文以自见 (3). 响穷彭蠡之滨 (4). 声断衡阳之浦 (5). 仰之弥高 (6). 钻之弥坚 (7). 曲肱而枕之 (8). 乐亦在其中矣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舒”“垂”“蠡”“衡”“浦”“弥”“肱”“枕”等。‎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只破靴子 ‎[英]高尔斯华绥 剧本《‎ 顺流而下》巡回演出的第二天中午,演员吉尔勃特·凯斯特从东海岸的海滨寓所走出来。他刚刚度过六个月的失业生涯,现在在《顺流而下》的最后一幕扮演杜密纳克医生这个角色。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周四镑的薪金也不能使他再发财的了,但是一想到终于又获得了工作,他的举止神情就轻松活泼起来。 ‎ 他走到鲜鱼铺的前面,带着淡淡的笑容注视一只大龙虾。多少年不吃大龙虾了呀!接着,他顺着街道走去,在一家成衣铺前面又停了下来。映在橱窗上的一个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人的英姿,架在柔和的棕色眼睛前面的优美的眼镜,和他在1912年参加《教育西蒙》演出得来的雅致的丝绒帽,却给了他一丝淡淡的美感。他站在橱窗前面,脱下帽子,露出他头上的新玩意儿:一绺白发。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 他继续向前走去,发觉一张熟悉的面孔从他的身旁掠过,一转身看见一个矮小的衣冠楚楚的人也转过脸来——一张又红、又亮、又圆的脸。‎ ‎“凯斯特?对了,就是你。从你离开疗养所以来还没有碰过头呢。你记得我们演《戈塔·格兰姆伯斯》的时候多有趣呀!我起誓,真很高兴见到你。走,我请你吃饭。”‎ 这个人就是布列斯·格里恒,南海岸疗养所娱乐界的阔东家和灵魂。‎ ‎“好吧!”凯斯特稍稍拉长声调慢吞吞答道。‎ 两个人并排走着。一个是褴褛得别致,另一个是衣冠楚楚,胖乎乎的一团。‎ ‎“请坐!堂倌,来一只又好又大的虾,一盘色拉,另外——嗯——一小块牛排加炸得脆酥酥的土豆片,一瓶我喜欢喝的白葡萄酒。”‎ 房间里摆着两张小桌子。他们两个人占了一张,面对面坐下。‎ 凯斯特突然滔滔不绝地大谈戏剧、音乐和艺术。那矮小鄙俗的东道主把眼睛睁得滚圆,不时发出惊叹声,这些显然大大地鼓舞了凯斯特。‎ ‎“哎哟,凯斯特,”格里恒突然叫起来,“你有白头发啦!这是突然有的吗?”“不,是慢慢长出来的。”‎ ‎“怎么回事呢?”‎ 有一句话已经滚到凯斯特的唇边:“你挨挨饿看。”‎ 可是他回答说:“我也不晓得。”‎ ‎“我觉得你那绺白发好极了!我常想拥有像你那样的天才,像从前一样过演员的生活一定美极了!”‎ ‎“今晚我来看你的戏。你在这里总得呆上个把星期吧!”‎ 美极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凯斯特先生的演技真是尽善尽美了,他……他……得了……的真传!”‎ 格里恒坐在那里,嘴唇微微张开,衔着雪茄烟,他那像小圆石般明亮的眼睛盯住桌布外边,接近地板的什么东西。格里恒的眼皮跳了几下,然后说道:“我说呀,老兄,你手头真的很——很紧吗?我是说,如果我帮得上忙,你就直说吧。咱们老朋友,你又不是不知道,而且——”又一次,格里恒眼睛睁得滚圆,注视地板上的什么东西,凯斯特的眼光跟着扫了过去。悬在地板上空的是——他那只破靴子。因为他跷起腿坐着,这只靴子在离开地面六英寸光景的空中摆动着——破了——两道裂缝横在鞋头和鞋带之间。‎ 对!凯斯特自己明白,那是他靠扮演《傻瓜》一剧中贝蒂·卡斯戴斯得来的一双靴子中的一只,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 他的视线从那只破靴子移到格里恒身上,看到他头发梳得光光的,带着关注的神情。‎ 凯斯特苦笑了一下说:“不,不要,谢谢。”‎ 格里恒的眼睛又——可是凯斯特已经将他那只脚放下。格里恒付了账,站起来。‎ ‎“老兄,对不起,我两点半钟还有约会,见到你真太高兴了,再见!”‎ ‎“再见,”凯斯特说,“谢谢你。”‎ 现在只剩下凯斯特一个人了。现在他是单独和他的心灵、他的破靴子、他的未来的生活在一起了……‎ 侍者轻轻地溜过来,好像就要收拾桌子。这时两个年轻的女人走了进来,就在他和房门之间的那张桌子的旁边坐下。他瞧见她们在看他,他的灵敏的耳朵听见她们在絮絮低语:‎ ‎“没问题——是在最后一幕。你瞧瞧他那绺白头发!”‎ ‎“噢!对了,对了!不就是那一绺白头发——不就是他!”‎ 凯斯特挺起腰板,微微一笑,端了一端他的眼镜。她们居然已经认出剧中的杜密纳克医生就是他。‎ 他挺挺身子站了起来,那两个年轻的女人抬头望望他。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子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7. 凯斯特从一位著名演员陷入落魄潦倒境地,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8. 赏析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 ‎9. 小说中的凯斯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0. 小说题为“一只破靴子”,但也有人认为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①大战所带来的失业。②凯斯特的自尊性格。③他的年龄及那缕白发限制了他所演的角色的范围和收入。 ‎ ‎8. 通过神 态(“淡淡的笑容”)描写和心理(“淡淡的美感”)描写及对比(现今一天只吃两顿饭的窘境与往年的“雅致”)描写,再加上肖像(“优美的眼镜”“雅致的丝绒帽”等)描写,立体地介绍了凯斯特的身世经历,多角度地刻画出凯斯特穷困潦倒却仍不失绅士风度的形象特征,为下文格里恒邀请他埋下伏笔。 ‎ ‎9. ①有绅士涵养:衣着褴褛却别致,言行得体。②自尊刚强:当布列斯•格里恒愿意在经济上帮助他时,他拒绝了。③敏感:他很在意自己的那一绺白发;离开饭店时尽可能不让议论他的那两个年轻女人看见他那只破靴子。④乐观向上:有了新的工作让他忘记了薪水的微薄而变得轻松活泼。 ‎ ‎10. 观点一:以“一只破靴子”为题好。①破靴子的出现是小说的高潮部分。②从凯斯特观察到破靴子时前后的态度对比显示人情的冷暖。③由凯斯特在格里恒和两个年轻女人面前隐藏破靴子的细节可以深入刻画凯斯特的形象。‎ 观点一: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①这绺白头发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者有意凸显这一物象。②这绺白头发显示了凯斯特的沧桑,与人物的人生遭际关联,使人物形象鲜明。③两个年轻女子凭着这绺白头发认出只在最后一幕出场的他,揭示人物戏份很轻不受再用的酸涩命运。‎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凯斯特从一位著名演员陷入落魄潦倒境地,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这是原因归纳题,考生应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再进行概括。考生答题时要注意从人物生活的环境、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旨等几方面考虑,答题时尽量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条作答。从文中来看,相关的语句有“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绺白发。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他挺挺身子站了起来,那两个年轻的女人抬头望望他。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子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由这些内容可知,原因之一是生活的环境,即大战,大战带来了失业;原因之二是人物的性格,凯斯特的自尊性格;原因之三是人物自身的身体年龄状况,即他的年龄及那缕白发限制了他所演的角色的范围和收入。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答题。‎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设题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然后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明确句子所写的内容,所使用的手法,再从内容、情感、结构方面分析效果。“他走到鲜鱼铺的前面,带着淡淡的笑容注视一只大龙虾。多少年不吃大龙虾了呀!接着,他顺着街道走去,在一家成衣铺前面又停了下来。映在橱窗上的一个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人的英姿,架在柔和的棕色眼睛前面的优美的眼镜,和他在1912年参加《教育西蒙》演出得来的雅致的丝绒帽,却给了他一丝淡淡的美感”,这是一段描写人物的文字,描写的对象是凯斯特,考生可以从描写的方法角度分析,如“淡淡的笑容”是人物的神态,“多少年不吃大龙虾了呀”“淡淡的美感”是心理描写,“柔和的棕色眼睛前面的优美的眼镜”“雅致的丝绒帽”是外貌描写,这些描写刻画出凯斯特生活穷困潦倒却保持绅士风度的特点,而“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的窘况和“1912年参加《教育西蒙》演出得来……”时曾经的辉煌形成对比,介绍了凯斯特的身世经历,可以看出凯斯特曾经多么有名,这也就为下文格里恒邀请他埋下伏笔。‎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凯斯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如“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周四镑的薪金也不能使他再发财的了,但是一想到终于又获得了工作,他的举止神情就轻松活泼起来”,新工作让他忘记微薄的薪水,表现出人物的乐观;如“映在橱窗上的一个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人的英姿,架在柔和的棕色眼睛前面的优美的眼镜,和他在1912年参加《教育西蒙》演出得来的雅致的丝绒帽,却给了他一丝淡淡的美感”,虽然衣着褴褛但却雅致,表现出绅士修养;如格里恒说“我是说,如果我帮得上忙,你就直说吧”,凯斯特“苦笑了一下说:‘不,不要,谢谢’”,这表现出人物的自尊心很强;如“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子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他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这一做法表现出人物的敏感。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概括人物的特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要明确探究的反省,如本题“小说题为‘一只破靴子’,但也有人认为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探究的对象是文章的标题,标题要和文中的其他几个要素联系,从和情节、主题、人物、环境的关系几个方面分析。考生答题时要先明确观点,如: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或以“一只破靴子”为题好,然后陈述理由。‎ 无论选择以哪个为文章的标题,考生要先到文中圈出与该标题相关的内容,如“一只破靴子”或“一绺白头发”,如这绺白头发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破靴子出现四次;然后思考该标题与小说情节的关系,如作者有意凸显这一物象(和情节关系);分析该标题与小说主人公的关系,主要是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如这绺白头发显示了凯斯特的沧桑,与人物的人生遭际关联,使人物形象鲜明(和人物的关系),凯斯特观察到破靴子时前后的态度对比显示人情的冷暖;最后还要思考该标题与小说主旨的关系,两个年轻女子凭着这绺白头发认出只在最后一幕出场的他,揭示人物戏份很轻不受重用的酸涩命运(和主题的关系)。‎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如本文在刻画凯斯特的时候,具体使用了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等描写,考生可以圈出这些内容,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古诗文阅读(共2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选自《楚辞·渔夫》)‎ ‎(乙)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①。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 ‎。”玉曰:“若东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②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谢之,复言于王。‎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③,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④,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选自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 ‎【注释】①景差:景差(chā),战国楚辞赋家。②东郭狻、韩卢:《战国策》有个“韩卢逐狻(suān)”的故事:传说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卢,跑得最快且狡猾的兔子叫东郭狻。一天,韩卢追逐东郭狻绕三山跑了五圈,最后都累得不能动弹。③《下里》《巴人》《阳阿》《采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是乐曲名。④含商吐角:指娴熟而美妙地发出歌声。商、角,古代音阶名。‎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故深思高举 深思:忧思深沉 B. 受物之汶汶者乎 汶汶:玷辱 C. 不因媒而亲 亲:亲疏 D. 友谢之,复言于王 谢:致歉,道歉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淈其泥而扬其波 以通其狂惑 B. 安能以身之察察 仰观宇宙之大 C. 今子之言我于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襄王好乐而爱赋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13. 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甲)“何不淈其泥扬其波、餔其糟歠其醨”,渔父以此委婉地劝屈原不要自鸣清高,脱离世俗,而要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作一个知天达命的明哲。‎ B. 选文(甲)在折节保身和舍生取义的鲜明对立中,屈原以其坚定的抉择,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C.‎ ‎ 选文(乙)宋玉能言善辩,面对景差的敷衍托辞,他用韩卢逐狻的典故来设喻批驳,景差不得不重新慎重地向楚王举荐宋玉。‎ D. 选文(乙)当楚襄王劝宋玉改变文章风格时,他用“曲高和寡”的故事来回答,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文风。‎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2)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 ‎【答案】11. C 12. B 13. A ‎ ‎14. (1)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2)介绍你得到官职的,是我;至于做官不得意的原因,那就是在于你自己了。‎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不因媒而亲”的“亲”如解释为“亲疏”,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句中说“美丽的女子固然是靠媒人的介绍嫁人,但不是靠媒人来使夫妻相亲相爱”,“亲”意思是“相亲相爱”。故选C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安能以身之察察”应为“察察之身”,“仰观宇宙之大”应为“大之宇宙”。A项,“淈其泥而扬其波”的“其”,应为代词,“那”;“以通其狂惑”的“其”是代词,自己。C项,“今子之言我于王”中“于”是介词,对;“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于”是介词,比。D项,“襄王好乐而爱赋”中“而”是连词,表并列;“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而”是连词,表修饰。故选B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 项,“自鸣清高,脱离世俗”错误,“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不能说是 “自鸣清高,脱离世俗”,“深思”,指认识清醒;“高举”,指志行高洁。故选A项。‎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安”,怎么;“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蒙”,蒙受。第二句中,“子”,你;“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判断句,“言”,介绍;“官而不得意者子也”,判断句,“官”,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官。‎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甲:‎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乙:‎ 宋玉,是楚国鄢地人。所以现在宜城还有他的坟墓。起初他追随侍奉屈原,屈原被流放后,他向好友景差谋求侍奉楚王。景差害怕宋玉胜过自己,只是向楚王简单说了说,楚王也只给了宋玉一个小职务。宋玉于是责备景差,景差说:“生姜和肉桂固然是依靠土地生长,但并不是靠土地才有辛辣的味道;美丽的女子固然是靠媒人的介绍嫁人,但不是靠媒人来使夫妻相亲相爱。介绍你得到官职的,是我;至于做官不得意的原因,那就是在于你自己了。”宋玉说:“东郭狻是天下最善跑的狡兔,一天能跑九百里,最后仍然免不了会被韩卢追上咬住。但实际上韩卢能不能捉住东郭狻,关键在于猎人的指挥得当不得当而已。如果猎人只是向很远的地方望一眼给韩卢泛泛(示意)一下狡兔的踪迹,那么,虽然韩卢是善跑的名犬也追不上狡兔啊;如果猎人认真给韩卢指点紧紧跟着狡兔的脚印,并且放开绳子任他追,那么,虽然是善于奔跑的东郭狻也必然不能逃脱。现在你把我介绍给楚王,只是漫不经心地示意了一下踪迹罢了还是认真地指引猎物的脚印并且放开绳子(让我尽情施展)呢?”景差听了立即道歉,重新慎重地向楚王举荐宋玉。‎ 宋玉懂得音乐还善于写文章。楚襄王也爱好音乐喜欢词赋(文章),既欣赏宋玉的才华,但讨厌他类似屈原(的文风)。就对宋玉说:“你何不顺从楚国的习俗,使楚国人重视你的美德呢?”宋玉回答说:“从前楚国有个很会唱歌的人,大王听说过吧?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有几千人;中间他唱《阳阿》《采菱》,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也有几百人;最后他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不到十人;歌曲唱到精彩处,低昂自如,优雅无比,节拍和曲调美妙至极,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还不到三个人了。这就是歌曲越高雅,跟着唱的人越少。”……‎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山花 ‎(唐) 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5. 这首诗以花喻人,请从以下四项中选出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 )‎ A. 落魄才子 B. 隐居高士 C. 被贬官员 D. 山村思妇 ‎16.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5. B 16. 颔联侧面烘托,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颈联通过写自己赏花的心理感受来表现山花之美。唯恐风起花落,往往到黄昏都不舍离去,可见山花之美。(首联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尾联通过与桃李对比(或化用典故) 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这首诗以花喻人,请从以下四项中选出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解答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第四句“流莺已向树边啼”和最后一句“攀来折去亦成蹊”表明美丽的山花很受赏爱,并不落魄,故排除A项“落魄才子”;全诗均在表现山花之美之品,如“山花”开在野外,很美很受人喜爱,这是隐居高士的写照,无一句表现出对社会和朝廷的不满,可排除C项;全诗与“思妇”无关,可排除D项。唐代大历诗人大多逃避现实,隐处山林,诗多写景物或隐居生活,曾被人讥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但是,他们由于经历了唐王朝的盛衰巨变,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不得不选择避世之路,诗中也多有对往昔的回忆,因此,钱起的这首诗真正含义实际上是以山花比喻隐居高士。故选B项。‎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这就需要圈出写“山花之美”的诗句,然后分析技巧。“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这两句是写“野客”和“流莺”,并没有提到山花,但能从诗句中体会到山花的美丽,如野客还没来,而流莺已经在树边啼,这体现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这是以“野客”和“流莺”来写山花之美,这属于侧面烘托。“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从容”“眷恋”等是人物赏花时的心理感受,诗人赏花之时却有担心风起而花落,常常到黄昏还不舍得离开,这是以人物的心理感受来写山花之美。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17. 对于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是:不要_________(请用四字成语概括)。‎ ‎18. 综合上面两章内容谈谈儒家的为政主张。‎ ‎【答案】17.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 ‎18. 政府不能与民争利,不顾人民的死活来聚敛财货。民生问题解决了,政府才有充足的财力物力来源。百姓富裕了,才能为治理地方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为了表面的政绩(小利),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酿成大患。‎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概括。结合题干提示“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结合文本内容“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分析可知,不能急于求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儒家的为政主张,结合文本内容“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君”和“百姓”的关系,也就是分析政府和人物的关系。第一章内容主要讲不能为了表面的政绩(小利),急功近利;第二章内容主要讲政府不能与民争利,民生问题解决了,政府才有充足的财力物力,才能为治理地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内容还是自己的话等。如本题主要结合“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分析即可。‎ 四、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做不成自己。也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是我喜欢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无论何时何地,坚持走好自己的路,才能目标明确,信心坚定地走向成功。不管别人怎么评说,我就是我。‎ 走自己的路,面对荆棘不放弃。人生之路,坎坷无数,想一帆风顺,真是异想天开。但这一切都不可以阻挡你走下去。‎ 有一位聋哑人,她叫邰丽华,她与20位同自己一样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人,用她们优美的舞姿和娴静的神情,在2005年春晚上,她们上演了《千手观音》,这个节目一炮而红。她们是残疾人,但是她们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她们虽然与正常人不同,但她们并没有放弃生命之路的行走——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走自己的路,面对嘲笑不要动摇。或许你坚持走的路,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个笑话;或许你坚持走的路,对于一些人来看,这是根本走不通的;或许你坚持走的路,对于一些人来看,这是错误的;或许……不要怕,坚持走下去,努力奋斗,取得胜利,让嘲笑你的人惊讶。‎ 有这么一则故事:爱迪生小时候非常笨,老师都说这孩子没希望,爱迪生也常受同学欺负。有时他把自己的“小发明”带到学校,但每每总是被嘲笑或被弄坏。但他没有沮丧,更没有放弃,两耳不闻讥笑声,一心钻研手中物,最后成为发明大王,让曾嘲笑过他的人刮目相看。‎ 走自己的路,走过困苦就会成功。经过千难万苦,走过荆棘丛林,历经坎坷之路,那么就会看到成功在向你招手。霍金全身瘫痪,他不放弃,写出《时间简史》等著作;杨威屡战屡败,但从不放弃,最终在丹麦赛场收获三金;王义夫多战不胜,他不放弃,在古城雅典获得荣誉。这一切的一切不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吗?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为他让路!‎ 刘德华的一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的路不是你的路,我的苦不是你的苦。”没错,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这样才会有味道。‎ 朋友,记住:第一名属于每一个人,不要害怕路上有多冷,只要还有一点余温,我们也要努力狂奔,奔向目标,奔向成功。‎ 走好自己的路!‎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做不成自己”,这句话是说跟在别人后面,如果邯郸学步、生搬硬套……这样就会丧失了自我;第二句话“也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这句话是说跟在别人后面,如果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这样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理解材料时,要明确“跟在别人后面”的含义。“跟在别人后面”是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可添加所在的领域、特定的情境、具体的行为等要素,这样理解方为落实到位,要注意的是,考生要扣住“跟在别人后面”这一语境,谈“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谈如何处理“别人”与“自己”的关系。理解材料,不能把“自己”丢掉。考生行文时要对“跟在别人后面”有清晰的认识,要表达清楚“跟在别人后面”的行为实质,不管是从正面的肯定或反面的批判,最终指向应落实到“别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个材料核心上来。立意时,可以二选一,也可从整体出发辩证思考。‎ 立意参考:‎ ‎1.走出前人先贤的阴影,走自己的路;挣脱影子,保持本色。‎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前人走过的路。‎ ‎3.“跟在别人后面,走好自己的路”;先跟别人学,然后超越他,走出自己的路;步前人之路,守我心之独立;“引他人慧,铺自己路”;“从追随到开拓”‎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