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精选模块三基础强化卷13语基+语用+实用类+作文喻证法含解析
基础强化卷13 语基+语用+实用类+作文喻证法 分值: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1920~1930大萧条年代许多人物,其中最精彩的首推两个女人,张爱玲与加布里埃·香奈儿。张爱玲是上海滩那一辈小说家中最早奇装异服、肖像上画报、宣传自己的女文人。( )。她晚年孤寂,与少女时成名趁早、红唇时髦成了极大对比。 我常扪心自问,如果与她们活在同一时代,我会和她们做出相同的选择吗?我还能如此推崇这两个女人吗?首先这两个女人都曾是“汉奸”或“法贼”。张爱玲嫁给了日伪时期大官胡兰成;香奈儿在德军入侵巴黎时,与一名德国军官同居。其次,这两个才女,皆是话题女王。同代自命清高的文人多遭贬抑,但迷恋她们的众生,却横跨时代与年龄,拥爱不已。张爱玲本人与作品都成了传奇,互为叠印,世要够乱,才能出佳人。那个战火中唯一最无国仇家恨、只求 的上海孤岛,出现一名 的乱世佳人,恻然轻怨的文字,竟给了中国人在战火中避世的唯一的慰藉。 香奈儿更“过分”,她的人生简直犹如一本谎言集。永不停止地向上爬,成了她人生唯一信念。香奈儿出身比张爱玲穷困,也因此更没有道德包袱。一切只为了表现她们的 ,除此之外别无生存准则。 这两个女人皆活在大萧条时代,乱世里经营自己,有时也被逼到 的地步。原因之一,她们很早即明了自己除了天才的梦外,一无所有。 大萧条乱世中,只求自身太平的两位女子,最终也真的成了巅峰奇才的世纪。“我们的时代本来不是罗曼蒂克的”,她们世故地选择冷视人间,女人救不了时代的悲苦,只救得了自己的天才。香奈儿死的时候,法国总统说“法国20世纪留下了三个名字,戴高乐、毕加索与香奈儿”。她们错了吗?我没有答案。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种大众文化的附属炒作,自非革命文学家愿意干的事 B.这种大众文化的炒作附庸,自非革命文学家愿意干的事 C.这种附庸大众文化的炒作,自非革命文学家愿意干的事 D.这种附属大众文化的炒作,自非革命文学家愿意干的事 答案 C 解析 “附属”运用范围比“附庸”广,修饰“文化”应用“附庸”,由此可以排除A、D两项。结合语境,“附庸”应有对象,即“大众文化”,排除B项。答案为C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钟鸣鼎食 洁身自好 卓尔不群 不择手段 B.钟鸣鼎食 明哲保身 旷世奇才 弄虚作假 C.纸醉金迷 洁身自好 旷世奇才 弄虚作假 - 7 - D.纸醉金迷 明哲保身 卓尔不群 不择手段 答案 D 解析 ①纸醉金迷:原意是被光芒四射的金纸迷住,后用来形容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纸醉金迷”。②明哲保身:本意是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属于中性词;如今比喻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多作贬义使用,这里用的是本义。洁身自好:指保持自己的清白;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清白,不同流合污。根据前文的“张爱玲嫁给了日伪时期的大官胡兰成”可知,用“洁身自好”形容张爱玲不合适。故第二空应填“明哲保身”。③卓尔不群:超乎寻常,与众不同。旷世奇才:当代少见的才能出众的人。她们虽然有才,但说“旷世奇才”就有些夸张了,且“旷世奇才”与“表现”也不搭配。故第三空应填“卓尔不群”。④不择手段: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弄虚作假:指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不择手段”比“弄虚作假”涵盖范围更广。故第四空应填“不择手段”。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萧条乱世中,只求自身太平的两位女子,最终也真的成了奇才的世纪巅峰。 B.大萧条乱世中,两位只求自身太平的女子,最终也真的成了世纪巅峰的奇才。 C.大萧条乱世中,两位只求自身太平的女子,最终也真的成了巅峰奇才的世纪。 D.大萧条乱世中,只求自身太平的两位女子,最终也真的成了奇才巅峰的世纪。 答案 B 解析 原句中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两位”是数量短语,应该放在除了领属性的定语之外的定语的前面,这样“只求自身太平的两位女子”可改为“两位只求自身太平的女子”,故排除A、D两项。第二处,“最终也真的成了巅峰奇才的世纪”的主干是“成了世纪”,搭配不当,应改为“成了世纪巅峰的奇才”。另外,“奇才的世纪巅峰”“巅峰奇才的世纪”“奇才巅峰的世纪”这些短语也不符合上下文的语境。故排除C项,选B项。 4.某中学即将举办以“喜迎国庆·高歌祖国”为主题的合唱汇演晚会,下面是晚会主持词的节选部分。请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把握好具体情境,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6分) 男:神州大地,新区崛起,各行各业快马加鞭,谱写出祖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女: ① ,洋溢着社会安宁祥和的新气象。 男:勇攀科学高峰:航空振翅,蛟龙拓海,量子通信技术世界首创。 女:建设科技强国: ② 。 合:在这喜迎祖国七十华诞的日子里,我们尽情歌唱吧!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表达我们中华儿女的自豪与敬仰。 答:① ② 答案 (示例)①大江南北,旧城新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② - 7 - 北斗组网,飞天探月,5G网络建设全球领航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主持词,主题是“喜迎国庆·高歌祖国”。第一处内容要紧扣“安宁祥和”,句式要仿照“神州大地,新区崛起,各行各业快马加鞭”;第二处内容要紧扣“科技强国”,句式要仿照“航空振翅,蛟龙拓海,量子通信技术世界首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2分) 材料一 2018年春节全国各地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玩法、花样,庞大的周边休闲度假需求都是整个春节黄金周旅游消费的主角。全国各大城市的新式庙会、城市近郊的度假区依然是今年春节周边休闲度假最红火的细分领域。景区旅游方面,主题乐园、周边玩乐、温泉、森林山岳、历史遗迹等类别的景区出游需求旺盛,其中前两类各占比23.2%和21.4%。 玩法方面,高铁游、定制游、小包团、自驾游等均深受欢迎。旅游消费水平上,游客用于购买旅游产品(交通、住宿、线路等)的人均支出接近4000元,相比往年进一步提高。在线路、目的地的选择上,除了交通、住宿等“硬件”消费水平有明显提升外,游客在线路的选择上不再只盯着热门目的地,而是对一些相对小众的目的地兴趣大增,同时对于线路附带的服务、导游水平、餐食及行程安排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出游经历丰富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大众目的地深度游,小众目的地个性游”。 春节期间,在线旅游平台推出的当日预订、快速入园等智慧化服务为人们的节日出游带来了便利。同程国旅数据显示,超七成的春节门票订单是在出游前24小时内完成预订的,其中部分景点已实现了当日出游当日预订。此外,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的景点门票服务因其智慧化、便捷化等特点深受游客欢迎。同程艺龙针对2018年的居民春节出行需求,推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慧行”,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春节出行解决方案。 (摘编自《2018春节黄金周旅游消费盘点》, 2018年2月22日“新华网”) 材料二 2018年2月22日,春节假期已结束,经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今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春节旅游成为新的消费业态。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春节假期接上父母来一场全家的旅游盛宴,既能感受全家人共度春节的天伦之乐,又能实现假期的旅游体验,春节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选择,在大众旅游观念的促进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下,春节旅游将成为春节假期的重要需求。 - 7 - (摘编自《旅游消费热情高涨 春节旅游成为消费 新业态》,2018年2月25日“前瞻网”) 材料三 中国银联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一线城市游客足迹抵达100个国家和地区,成都、杭州等15个新一线城市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数量增长更快,2018年增加11个国家和地区,不排除在2019年春节超越一线城市的可能。 2018年春节期间欧洲出境游消费中文娱类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增速超过20%,二、三线城市尤为明显。而上海游客在欧洲的文娱类消费同比增长更是高达37%。随着境外自由行的普及,人们在境外的住宿消费占比也逐步提升。中国人出境游追求更为优质的酒店。2018年春节期间,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境内游客在境外优质酒店的总体花费、单笔花费增长最快。出境自驾游愈发风靡。与境内自驾游类似,伴随着境外自由行的兴起,中国人出境游在租车上的花费也呈现较快增长。 (摘编自《中国春节正在变成全球旅游消费旺季》, 2018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5.下列关于2018年春节旅游及其消费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边游是春节旅游的主要选择,其中新式庙会、近郊度假最红火,景区游以主题乐园、周边玩乐最受欢迎。 B.在线旅游平台和旅游服务公司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提供智慧化服务,使游客出行、购票、入园更加便捷。 C.近5年来,春节旅游持续升温,游客人数及其同比增长率均逐年递增,2018年旅游消费水平较往年有所提高。 D.新一线城市春节旅游目的地数量增速超过原一线城市,但目的地总数量仍不及,明年有望赶超。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同比增长率均逐年递增”错,根据材料二图表,2014~2018年春节旅游人数逐年递增,同比增长率并非每年递增。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7 - A.春节休闲度假的细分领域之一的大城市的新式庙会走红,体现了民众对传统节日民俗的关注,也说明传统民俗只要与新的形式相结合就能赢得更多的喜爱。 B.材料二分析了近年来春节游客数及增长率并谈及变化原因,材料三从境外游的目的地数量和消费情况说明中国春节旅游成为新趋势。 C.春节旅游热反映了人们过节方式的变化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这得益于春节假期提供了时间、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观念的改变。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春节旅游将成为新常态,选择旅游过年,并不会太影响团聚,旅游结束,照样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评价文中观点的能力。A项,“传统民俗只要与新的形式相结合就能赢得更多的喜爱”错,“只要……就……”过于绝对。B项,“中国春节旅游成为新趋势”错,材料三主要说明中国春节旅游拉动了境外旅游消费。D项,“选择旅游过年,并不会太影响团聚,旅游结束,照样可以享受天伦之乐”的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二是“春节假期接上父母来一场全家的旅游盛宴,既能感受全家人共度春节的天伦之乐,又能实现假期的旅游体验”。 7.2018年春节旅游呈现出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答案 ①春节周边休闲度假民俗游最红火,景区旅游中主题乐园最热门。②个性化玩法需求旺盛,更注重旅游体验。③春节境内境外游消费呈上升趋势,春节成为旅游消费旺季。④互联网、大数据服务于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便捷。⑤旅游目的地数量更多,游客探索世界的范围更广。⑥对旅游品质要求提高,无论对线路、服务还是住宿,都有更高的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筛选整合信息需放眼全篇。要点①来源于材料一第一段。要点②来源于材料一第二段,如“大众目的地深度游,小众目的地个性游”。要点③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抓住共同点旅游消费,也可结合标题来归纳。要点④来源于材料一第三段。要点⑤来源于材料三第一段。要点⑥综合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三第二段主要内容。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补写文章。(9分) 南京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的门口聚集了四十多位家长,他们集体维权要求班上一名“熊孩子”退学。家长们说,这个班上有一名男孩非常顽皮,经常搞恶作剧,也因此让不少孩子受伤。有的孩子被他打过很多次,有的孩子被他咬伤。而该校女校长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拒绝了家长们的要求。 对此,有人赞同校长的做法,也有人支持家长的行为。请选择一个角度,表达你的思考。 (标题采用比喻手法。2分)① - 7 - “熊孩子”大闹校园,众家长集体“请愿”,女校长拒不“逐客”,一时间众议沸腾,依我之见,“熊孩子”并非无药可救,野百合也需要美好春天。 诚然,“熊孩子”的行径破坏校园秩序,威胁他人安全,凡此种种,确实令人头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受教育权利可被剥夺。恰如毕淑敏所言:“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就像拥有生存的权利一样。”作为学龄儿童,“熊孩子”获得教育合理亦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更是公民的义务。就算“熊孩子”们不合规矩,如肆意生长的野百合,也不该用剥夺其享受“春天”的方法来简单处理,如此实非正道。 (本段采用比喻手法,论证将“熊孩子”弃之不顾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办法。5分)② 况且,理应看到:一时顽劣不等于一世颓败。先哲马克思教导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审视世界。”此话着实在理。无论是搜狐总裁张朝阳,抑或是央视名嘴白岩松,幼年时均是顽皮成性,不学无术;但至今日,他们均成为各自业内翘楚。“熊孩子”的逆袭不是奇迹,是持之以恒的正确教育催化下奇妙的反应。若“熊孩子”们失去改变的机会,于他们而言,是人生的不幸;于社会而言,是一个个潜在人才的毁灭。 不过,“不抛弃”不意味着“不惩恶”,“不放弃”不意味着“不管理”。“熊孩子”不应离开校园,但坏行为必须远离学校。宽容从来不是纵容,教育也不能没有原则。对待“熊孩子”,固然不该发出“逐客令”,但不能信马由缰。家长应与孩子沟通,找出坏习惯症结所在,调整教育方式;学校方应予惩戒,通过德育教育,促其健康成长。 (本段采用比喻手法结尾,照应首段,讲应该让“熊孩子接受教育而不能放弃”。2分)③ 答案 ①野百合也需要春天 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言:“教育是一门美丽的艺术。”而“熊孩子”恰是这美丽艺术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何应对至关重要。让他们离开,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使情况愈发混乱。失去了春天的野百合,难绽芳华;失去了教育的“熊孩子”,无所适从。试想,龆龀小童,闲居于家,缺失教育,日后也许会成为社会中更大的不安定因子。由此观之,“让他离开”这一简单粗暴的做法,是对儿童校园教育问题的回避。原有麻烦未解决,新添问题却不少;剥夺野百合的春天,绝非上策。 ③给“熊孩子”正确的教育,让“野百合”也有春天。 解析 ①处,根据下面第一段“‘熊孩子’并非无药可救,野百合也需要美好春天”可知,应是将“熊孩子”比喻为“野百合”,教育比喻为“春天”,可据此拟写题目。②处,论证时要结合上面的比喻,论证失去春天的野百合会凋谢,失去受教育机会的“熊孩子”可能会变成社会不稳定因素。③处,要求用比喻手法结尾,那么,野百合和“熊孩子”,就都要提到,即“熊孩子”需要教育,野百合也需要春天。 - 7 - - 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