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2019.11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其内容繁杂,结构松散,涉题广泛,笔调轻松,表达灵活。诸家诗话虽各有偏重,但兼及其他内容是其共同点。 北宋中叶是诗话的起始时期,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诗话体著作的开山之作。书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而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则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看点。北宋中期以后,江西诗派及其追随者活跃于诗坛,出现了一些带有这派倾向的诗话著作,如吕本中的《紫薇诗话》、陈师道的《后山诗话》、洪刍的《洪驹父诗话》、范温的《潜溪诗眼》、周紫芝的《竹坡老人诗话》等。至南宋,由于有了前面诗话的积累,出现了诗话总集一类的著作。如《诗话总龟》,开创了以内容性质分类的诗话体例,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提供了大量资料。 南宋后期,诗话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诗论之作,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书中分别论述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从论述中看出,“以禅喻诗”是其诗论的命脉和基调,尊唐抑宋是其诗评标准和基本倾向。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以禅喻诗”“妙悟”等学说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所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主张“学诗以识为主”,有“识”的能力才能辨别“体制”的艺术特征,进入悟境。作者将这些主张和观点贯穿于全书之中,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这标志着宋代诗话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宋代诗话还辑录了记述类和评论类的诗,资料保存十分丰富。更难得的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已经散佚的诗歌资料,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诗话汇编著作中就保存了逸书、逸诗、逸事之类的材料。另外,自《六一诗话》诞生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到清代还大量出现,说明其有文体传承的价值。诗话中常以诗歌作品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诗歌创作的艺术性问题,时有精辟之见,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诗歌创作上的经验,显示出前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 27 - 有一种话语方式常在宋代诗话中出现,这就是评点式批评方法。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仅就某个问题或摘论、摘句进行析评,随感而发,要言妙道,一则一段,一目了然。不求高谈阔论,但求说深、说透而具说服力。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宋代诗话探讨了诗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宋代诗话中还出现了大量名词术语,这是古人诗学观念和文艺思想的一种反映,独具中国特色,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同时还能看出论者在诗学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理论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凡此种种,均有其理论研究价值。 当然,宋代诗话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和著者的缺憾,但就其整体而言,毕竟是瑕不掩瑜,不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宝藏之一。 (摘编自殷光熹《略论宋代诗话》)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出现后之所以被纷纷效仿,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 B. 南宋时期的《诗话总龟》能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成就突出,与前代诗话的发展密不可分。 C. 《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在诗学理论体系方面超越了前代作品。 D. 诗话著作长盛不衰,在于它具有的文体传承价值,也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创作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诗话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并指出了各家诗话的共性。 B. 文章第二段回顾了诗话的初步发展历程,指出了不同时期诗话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特点。 C. 文章第三段中以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表现了宋代诗话的多个方面的成就。 D.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不仅分析了宋代诗话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沧浪诗话》中确立了“以禅喻诗”的诗论命脉和基调,将佛家的“妙悟”等理论引入到诗话中,主张以“识”辨“体”,进入悟境。 B. 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保存了许多古代散佚的逸书、逸诗、逸事等材料,如《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 C. 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但它能抓住一句诗或者一个问题随感而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27 - D. 探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A项,“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出现后之所以被纷纷效仿,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中“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曲解文意,据文中第二段“而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则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可知该书被效仿的主要原因是其创立的“诗话体”。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C项,“文章第三段中以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表现了宋代诗话的多个方面的成就”中“比喻论证”属于无中生有,第三段中并没有使用比喻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B项,“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保存了许多古代散佚的逸书、逸诗、逸事等材料,如《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中“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混淆信息,原文第四段中说“宋代诗话还辑录了记述类和评论类的诗”,可知记述和评论不是宋代诗话的两种类型。 C项,“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但它能抓住一句诗或者一个问题随感而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中“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表达的是评点法不以这些作为目的,并不是不能。 - 27 - D项,“探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中“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于文无据,原文倒数第二段说“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宋代诗话探讨了诗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宋代诗话中还出现了大量名词术语……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同时还能看出论者在诗学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理论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凡此种种,均有其理论研究价值”,可见原文中只是表现宋代诗话的几个成就,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代际升级,主要体现在通讯速度、传输速率的提升,而通讯速度、传输速率也是制定通讯标准时最主要的参考评价标准。高代际往往伴随着高速率、大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5G时代的到来,则主要是这些具体技术指标的实现。 业内把2019年称为全球5G元年,同样中国的5G发展也进入了冲刺阶段。随着5G技术的成熟,许多新兴的行业,如智能安防、无人驾驶、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都将得到极大发展。5G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将引领更多的新兴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诸多创新将主要依赖5G通讯技术。随着5G标准和频谱生态环境的统一发展,各国加快了5G的商业化进程,在5G技术的发展道路上竞相卡位,竞争激烈。 中国5G发展已进入全球5G研发第一营,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在为5G提供关键的中频频谱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华为联手安立公司在业内率先完成5G射频一致性测试;由于无线基础设施的显著优势,中国的无线运营商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百次大规模5G测试:华为率先完成中国联通多款异厂家5G手机互通测试,华为率先完成中国联通5G独立组网核心网第一阶段内场测试,华为公司携手中国联通完成首个基于5G终端芯片巴龙5000的业务应用验证。 (摘编自李丹《5G的发展现状分析》) 材料二: 2019和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平台各项预测数据(出货量以百万计) - 27 - (IDC公司全球移动电话跟踪2019年2月20日) 材料三: 随着时代进步,人工智能技术能使生活更具品位,实现“诗意化栖居”。 通过万物互联,智能设计已经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特别是智能家居设计,不单单通过网络等科技将家庭产品连接,实现各种功能的良好交互,还注重产品之间、产品与环境之间视觉审美上的和谐统一,进而提升生活品质,实现产品功能与形态完美契合。 单品优化也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发展方向。单品优化即通过技术升级与大数据反馈,优化单品功能;同时顺应时代审美,优化单品形态。像电饭煲设计,不但可以实现水、米自动精准配比等智能化操作,让“无人炊”成为可能,也使其外观造型更加简洁时尚,更具科技感。当然,智能家居未来设计范畴不仅仅关乎家庭生活,还将发展出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内容和服务。 人工智能设计也可以激活传统制造领域,使其焕发新活力———既可实现复杂造型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也可通过智能设计进一步丰富其审美价值。如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参数化建模的花瓶———贝塞尔玻璃花瓶,设计师根据人工智能设计出花瓶表面数千个高低不一的起伏。值得强调的是,该设计不是简单地以机器加工替代人工,而是通过人工智能对自然的模拟,为机器加工的产品注入手工艺的灵魂和温度,增加了设计技术伦理的思考。 5G时代,智能设计将进一步演变为智慧生活设计,与全球研发、制造、模块商等资源融为一体。目前,海尔智慧家庭实验室不仅聚焦实现家电、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而且致力于构建全球最大的“家庭云”,形成一个便捷、个性、安全的“家生态”。这类5G领域的智能设计场景试点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从智能到智慧,是人工智能从功能设置到系统思维,从唤醒执行到感悟创造的进化,审美境界的提升贯穿其中。可以预期,传递科技进步之美的智能设计,将以更超前的理念开启生活新方式,不断重塑人与艺术、艺术与世界的关系。 (摘编自沈榆《以智能设计协助“诗意化栖居”》) - 27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促进许多新兴行业的发展,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B. 中国5G研发已进入全球5G研发第一阵营,华为联合其他公司已率先完成各项测试。 C. 5G时代,人工智能通过智能家居设计将会提升生活品质,实现功能与形态完美契合。 D. 5G时代,智能设计将进一步传递科技进步之美,开启生活新方式,实现“诗意化栖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的发展促进通讯技术不断代际升级,而5G的主要特性就是超高速、大连接以及低延迟和高可靠性。 B. 随着时代进步,5G市场将迅速增长并逐渐促使设备升级,到2023年5G手机市场份额将占整个市场总量的1/4左右。 C. 4G手机现在及今后的一段时间仍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可见4G手机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 D. 人工智能设计以机器加工的“无人化”替代人工,可以使传统制造领域焕发新活力,不断丰富产品的审美价值。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 B项,“华为联合其他公司已率先完成各项测试”错误。原文材料一表述为“中国的无线运营商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百次大规模5G测试:华为率先完成中国联通多款异厂家5G手机互通测试,华为率先完成中国联通5G独立组网核心网第一阶段内场测试,华为公司携手中国联通完成首个基于5G终端芯片巴龙5000的业务”,“各项测试”错误,只是“数百次大规模测试”。 故选B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 - 27 -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C项,“可见4G手机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错误。从材料二数据看,4G手机在未来的出货量呈下降趋势,且同比出现负增长,而5G则成爆发式增长。可见“4G手机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错。 故选C。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题时,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进行比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歪 毛 儿 老 舍 小的时候,我和白仁禄一下了学总到小茶馆去听评书。我俩每天的点心钱不完全花在点心上,留下一部分给书钱。其实,我俩真不够听书的派儿:我那时脑后梳着个小坠根,结着红绳儿;仁禄梳俩大歪毛。孙二大爷用小笸箩打钱的时候,一到我俩面前便低声地说,“歪毛子!”把钱接过去,他马上笑着给我们抓一大把煮毛豆角,或是花生米来。“吃吧,歪毛子!”他不大爱叫我小坠根,我未免有点不高兴。可是说真的,仁禄是比我体面的多。他的脸正像年画上的白娃娃的,虽然没有那么胖。单眼皮,小圆鼻子,清秀好看。 他不淘气,可是也有背不上书来的时候。歪毛仁禄背不过书来本可以不挨打,师娘不准老师打他。他是师娘的歪毛宝贝:上街给她买一缕白棉花线,或是打俩小钱的醋,都是仁禄的事儿。可是他自己找打。每逢背不上书来,他比老师的脾气还大。他把小脸憋红,鼻子皱起一块儿,对先生说:“不背!不背!”不等老师发作,他又添上:“就是不背,看你怎样!”老师磨不开脸了,只好拿板子打他。 奇怪,这么清秀的小孩,脾气这么硬。 一直有十几年的工夫,我们俩没见面。听说,他大学毕了业,到外边去做事。 去年旧历年前的末一次集,天很冷。我转了一圈,没看见什么对我的路子的东西,本想不再绕,可是集南边有个地摊,摆着几本书,看书的时候,我看见卖书人的脚,一双极旧的棉鞋,袜子还是夏季的单线袜。别人都跺着脚,天是真冷;这双脚好像冻在地上,不动。把书合上我便走开了。 - 27 - 走了几步,我不由地回了头。他穿着件旧灰色棉袍,很单薄,头上戴着顶没人要的老式帽头。 我好似被他吸引住了,决定回去。他身上有那么一股高傲劲儿,像破庙似的,虽然破烂而仍令人心中起敬。无论怎说吧,我又立在他面前。 “是不是仁禄哥?”我大着胆问。 他又扫了我一眼,又去看山,可是极快的又转回来。他的瘦脸上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腮上微微的动了动,傲气使他不愿与我过话,可是“仁禄哥”三个字打动了他的心。他没说一个字,拉住我的手。 “走吧,我住的离这儿不远。”我一手拉着他,一手拾起那几本书。 没有五分钟便到了家。他坐在屋中了,我才放心,仿佛一件宝贝确实落在手中。可是我没法说话了。问他什么呢?我改变了战略,开始告诉他我这些年的经过,费了许多周折,我才用上了这个公式———“我说完了,该听你的了。”“还不都在乎脾气,”他微微摇着头。“那时候咱俩还都是小孩子,所以我没对你说过;说真的那时节我自己也还没觉出来是怎回事。后来我才明白了,是我这两只眼睛作怪。” “不是一双好好的眼睛吗?”我说。 “平日是好好的一对眼;不过,有时候犯病。” 你不用看人脸的全部,而单看他的眼,鼻子,或是嘴,你就看出点可恶来。特别是眼与嘴,有时一个人正和你讲道德说仁义,你能看见他的眼中有张活的春画正在动。那嘴,露着牙喷粪的时节单要笑一笑!越是上等人越可恶,上等人会遮掩。假如我没有这么一对眼,生命岂不是个大骗局?还举个例说吧,有一回我去看戏,旁边来了个三十多岁的人,很体面,穿得也讲究。我的眼一斜,看出来,他可恶。正在这么个当儿,查票了。这位先生没有票,瞪圆了眼向查票员说:“我姓王,没买过票,就是日本人查票,我姓王的还是不买!”我没法管束自己了。我并不是要惩罚他,是要把他的原形真面目打出来。我给了他一个顶有力的嘴巴。你猜他怎样?他嘴里嚷着,走了。要不怎说他可恶呢。这不是弱点,是故意的找打———只可惜没人常打他。 “那么你很愿意犯病!”我故意的问。 他似乎没听见,我又重了一句,他又微笑了笑。“我不能说我以这个为一种享受;不过,不犯病的时候更难堪———明知人们可恶而看不出,明知是梦而醒不了。” - 27 - “以前,我见着可恶的便打,至少是瞪他那么一眼,使他哆嗦半天。我虽不因此得意,可是非常的自信,自信我比别人强。及至一想结婚,与世界共同敷衍,坏了;我原来不比别人强,不过只多着双病眼罢了。很希望别人指着脸子说我可恶,可是没人肯那么办。”他又愣了一会儿。“生命的真文章比人作的文章更周到?耶稣为仇人、为土匪祷告:他是个人物。他的眼或者就和我这对一样,能始终是硬的,因为他始终是软的。普通人只能软,不能硬,所以世界没有骨气。我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安置我自己。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 他把酒喝净,立起来。 空中飞着些雪片,天已遮满了黑云。我送他出去,谁也没说什么,一个阴惨的世界,好像只有我们俩的脚步声儿。到了门口,他连头也没回,探着点身在雪花中走去。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写小时候仁禄梳俩大“歪毛”和我梳着个“小坠根”,既符合人物的身份,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 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揭示主人公的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 C. 歪毛仁禄发出“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的感叹,可见,他已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正努力地改变自己。 D. 结尾处的环境描写隐喻着当时的社会现实,主人公将何去何从,命运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引人深思。 7. 结合文章内容,你怎样理解歪毛儿白仁禄的那双“病眼”? 8. 文章直接以“歪毛儿”为话题的内容并不多,却以“歪毛儿”为题。试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 【答案】6. C 7. ①是一双善于发现社会“病态”的正义之眼。②体现他特立独行、愤世嫉俗的性格。③揭示了虚伪黑暗的社会现实。 8. ①生活化,口语化,与文章的语言风格一致。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幼时的外貌特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少年时的清秀可爱的外表与始终如一的“硬脾气”形成对照,揭示主题,引人深思。 【解析】 【6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 项,“正努力地改变自己”,说法错误;因为纵观全文,文章通过塑造歪毛仁禄的形象,通过歪毛仁禄的一双正义的“病眼”, 揭示虚伪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且,文中通过歪毛仁禄说的“我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安置我自己”,所以,歪毛仁禄发出“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的感叹,是对社会的讽刺与无奈,而不是“正努力地改变自己”。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内涵。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纵观全文,通过歪毛仁禄所说,“越是上等人越可恶,上等人会遮掩”“假如我没有这么一对眼,生命岂不是个大骗局?”以及仁禄讲述的在戏园遇到的不买票的男人,可见,歪毛仁禄的眼睛是一双善于发现社会“病态”的正义之眼;正是这双眼睛,清晰得洞察了社会的黑暗,揭示了虚伪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体现了歪毛仁禄特立独行、愤世嫉俗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他落魄悲惨的名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题目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题目吸引读者兴趣等。 本文以“歪毛儿”为题,带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与文章的整体语言风格一致,也与作者老舍是北京人,作品带有很多北京地道的口语有关,读来让人感觉亲切,能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歪毛儿”为题,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幼时的外貌特征,后文写了歪毛卖书的贫寒与辛酸形象,少年时的清秀可爱的外表与始终如一的“硬脾气”形成对照,揭示主题,引人深思;歪毛儿作为作者笔下的人物,在文中一直是作者刻画的中心,前半部分写了歪毛的清新可爱,后半部分写了歪毛的穷困潦倒,文章一直围绕歪毛儿来写,是文章的线索人物。 - 27 - 【点睛】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二、名著阅读(15分) 9.(1)《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请在空缺处写出五个成语: 、 、 、 。 (2)结合刘玄德“携民渡江”的情节,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 (3)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曹操起家,兴于山东,成于人才,有“唯才是举”(《求贤令》)的美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大江之上,曹操大醉而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曹操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试结合《三国演义》相关情节探究曹操的人才观。 【答案】(1)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舌战群儒 锦囊妙计 乐不思蜀 (2)作者细致叙述了刘备从范丞撤退时不顾自身危急,坚持“携民众数万”渡江,感动百姓的情景,突出了刘备爱民如子的仁君形象,寄寓着作者的仁政思想。即把恩泽加到每个百姓身上,争取其支持。也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3)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三十回中许攸弃袁绍来投奔曹操都反映了曹操“广招才士,求贤若渴”的人才观。 《短歌行》(其一)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中句句都说出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想将天下英才都收归己有之心。第三十回中许攸弃袁绍来投奔曹操时,“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重视人才,才使天下英雄往之,且为其拼死效力。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名著的鉴赏能力,要简明扼要地概括作品内容,考查鉴赏人物形象,要结合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具体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答时从下面入手(1)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按照题目要求归纳现在也常用的成语; (2)作者的观点态度蕴含着儒家的政治思想,刘备正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语言要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3 - 27 - )关于曹操的人才观,中学生学过曹操的《短歌行》,语文课本也要求把《三国演义》做为必读经典阅读。所以只要熟悉《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围绕曹操“爱才”的主题,找出具体章节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即可。 【点睛】必须熟悉名著。阅读名著要有思考。 三、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其后,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破其四十馀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 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B.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C.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 27 - D.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担任一定官职,做军政大吏的佐助人员。 B. “出”,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出”一般指贬官,有时也指平调。古人一般以出任京官为荣。 C. “诣都”,是到京城,到朝廷意思,和它同义的词还有“诣阙”、“谒阙”。“诣阙上书”指越级上书中央司法机关申冤。 D. “领”即加封、兼任,是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或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级别较低的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逊少年不幸,年轻有为。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陆康长大,二十一岁就到孙权的幕府中做官,历任东西曹令史。 B. 陆逊一心为国,不计私仇。会稽太守淳于式上奏章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而后来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他是好官。因为陆逊认为淳于式是为民着想,且互相诋毁的风气不可助长。 C. 陆逊胸有谋略,坚持己见。刘备派吴班带人挑战。吴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必定有诈,没有出战,使刘备的计策失败。等时机成熟,才火烧了刘备四十余营,大获全胜。 D. 陆逊用兵奇巧,调度有方。在与刘备的作战中,在对方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时才寻找战机出战;在孙桓被围求救时,陆逊观测到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2)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桑,百姓得到依赖。 (2)起初,孙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包围,向陆逊求救。 【解析】 【10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第一处错误,“知”的宾语是自己的计策不可行,“其计不可”不能划断,排除AC;第二处错误,根据“所以……者,……也”句式判断可知,“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故选B。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领”指兼任,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较为低级别的官职,没有“加封”的意思。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在孙桓被围求救时,陆逊观测到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错,原文是:等到我的计策实施,即使不去救安东,安东就会自己解围。 - 27 - 点睛: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振:同“赈”,救济、赈济;劝:勉励;农桑:名词作动词,种田养桑。第二句得分点:别:分离,此处有“分兵”之意;为……所:表被动,被……;“求救于逊”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陆逊字伯言,是吴郡吴县人。他原名陆议,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很小就死了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到他的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准备进击陆康,陆康便让陆逊和亲眷们回吴县。孙权做将军,陆逊二十一岁,就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外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同时兼管县令职务。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蝉,百姓得到依赖。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当地。陆逊后来到都城,和孙权说话中间,称赞淳于式是好官,孙权说:“他告你你却推荐他,为什么呢?”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是想要休养百姓,因此告我的状。如果我再说他的坏话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助长。”孙权说:“这实在是忠厚长者之事,只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罢了。”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攻打西部边界,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抗击刘备。刘备从巫峡、建平连接营盘到夷陵界,建立了几十个军屯,先派吴班带领几千人在平地设立营寨,想要挑战。诸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说:“蜀军这举动必定有诈,暂且看看再说。”刘备知道他的计策无法实现,就率领八千伏兵,从谷中出来。陆逊说:“我之所以不听从诸位攻打吴班,是揣测他们一定有诡诈的缘故。”后来,陆逊上疏想要攻打刘备。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收益。”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无计可施,夹击此敌,正在今日。”于是先攻打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让士兵送死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登上马鞍山,环绕自己陈列军队。陆逊命令诸军从四面进攻,于是刘备军队土崩瓦解,死者有几万人。刘备于是连夜逃走,驿站的人断后,才逃到了白帝城。 - 27 - 起初,孙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包围,向陆逊求救。陆逊说:“不行。”众将领说:“孙安东是公族,受到包围处境困顿,怎能不救援?”陆逊说:“安东很得将士的人心,城池牢固,粮食充足,不值得担忧。等到我的计策实施,即使不去救安东,安东就会自己解围。”等到陆逊谋略全部实施,刘备果然溃败逃散。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先前我的确怨恨你不来救我,等到今天,才知道你的调度自有方略。” 加授陆逊为辅国将军,兼任荆州牧,当即改封他为江陵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① 李之仪②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檗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③。 注:①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了此诗。②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③毵毵(sēn sēn):毛发纷披散乱状。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语似慰解而意极酸苦。古人常以黄檗比苦心。虽然物极必反,但决无苦多反而味甘之理,这句是反话正说,实是以反常的甘味来表现极度的苦味。 B. 颈联借颔联卧龙腾起之势,描写苏轼从天外归来的风采:鹤驾清风,仙袂飘飘,云里诗笺还带着 海边潮湿的雾气。 C. 尾联从浪漫的想象跃回现实,写苏轼容颜变老,归来后重见门生不相识的情景。 D. 此诗中间两联意奇境阔,首尾两联情悲语酸,却并无不协调之感。从这首诗能将飘逸和苦涩相统一的风格来着,有着近似苏轼之处。 15. 这首七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4. C 15. ①听闻苏轼从岭南归还时悲喜交集的心情②重瞻苏轼风神的渴望和苦涩的感叹③赞美了苏轼身处逆境而能保持达观的开朗胸怀。分解细致,答成如下模式亦可:①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悲伤;②为老师能够重新 返京而无限欣喜③自己想早日见到老师的渴望;④对苏轼身处逆境而能保持达观的开朗 - 27 - 胸怀的赞美⑤作者对师生都已老迈的感慨⑥对苏轼在贬谪中耗尽余生的不幸的无限同情。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应”字表现出,苏轼容颜变老,归来后重见门生不相识的情景实为作者的揣想。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标题“东坡还自岭南”和注释以及诗中的重点句子“凭陵岁月固难堪,食檗多来味却甘”“天边鹤贺瞻仙袂”“雪髯霜鬓两毵毵”分析诗人的“听闻苏轼从岭南归还时悲喜交集的心情”“重瞻苏轼风神的渴望和苦涩的感叹”“赞美了苏轼身处逆境而能保持达观的开朗胸怀”等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 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春江潮水连海平 (2). 海上明月共潮生 (3). 谢公宿处今尚在 (4). 渌水荡漾清猿啼 (5). 天生我才必有用 (6). 千金散尽还复来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熟记熟背原文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含义选择恰当的语句。不可加字、漏字、错字。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本题的强调了对诗句的理解。要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 “连”“生”“渌”“才”等字,理解字义去记忆。 四、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7.下列文言文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诸侯皆属焉/乃以秦王属吏 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吾与点也 C. 济水东流/项王乃引兵而东 D. 其言不让/沛公又让而不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家电诗词完全一致的一项。 A项,诸侯皆属焉/乃以秦王属吏,属:隶属/从属。 B项,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吾与点也,与:同“举”推荐/赞同。 C项,济水东流/项王乃引兵而东,东:向东/向东跑。 D. 其言不让/沛公又让而不受,让:谦让。D项的两个“让”相同。 故选D。 【点睛】结合语境选择实词的含义。 18.下列文言文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烛天南 A. 沛公然其计 B.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C.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 待诸侯至定约束耳 【答案】B 【解析】 - 27 -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例句“明烛天南”的“烛”,名词活用为动词,照亮。 A项,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意动用法 。 B项,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名词活用作动词,安家;与例句的活用相同。 C项,天之亡我,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D项,待诸侯至定约束耳,约束:动词活用为名词,约束条文。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基础是理解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法关系,并理解了句意。 19.下列文言文各句中,与所给例句的特殊句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C. 故不我若也 D. 为国以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本题例句为状语后置句。“乎沂浴,乎舞雩风,咏而归”,意思是“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吹风,唱着歌回去”。状语“乎沂”“乎舞雩”。“乎”,在。 A项,“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动句,被动句标志词“为……所”。译文:被秦将王翦所杀。B项,“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判断句,判断词“……者……也”,翻译为:所以说《春秋》是关于礼义的主要经典著作。 C项,“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句,“故不若我也”翻译为:所以不如我。宾语“我”,动词“若”,像,如。 D项,“为国以礼”状语后置,“以礼为国”,译文:用礼义治国。 - 27 - 故选D 【点睛】理解语法关系是判断特殊句式的基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一种没有文字图形印,①_________,它是我国篆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肖形印讲究拿法和刀法。章法就是在印章的方寸之间,如何去设计布置。章法设计要递循“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法则,章法巧妙得当,能成为佳作;②____________再神之刀法也难得佳作。刀法就是用刻刀刻印的方法。③_________,常用的有冲、切两种。冲刀取其流利耐畅,切刀取其凝重深厚,表现出用刀的苍劲秀润的拔巧,大刀阔斧地去刻印,刻好的印基本不用修改,使印面产生刀痕效果,形成一种金石味。 【答案】 (1). 古人称为“肖形印” (2). 章法失败 (3). 刀法有多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和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认真研读所给的语段,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进行概括,并且不能超过12个字。本题中, 第一空,根据“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第二句“肖形印讲究拿法和刀法。”而第一句中并没有出现“肖形印”,所以横线上应为:古人称为“肖形印”; 第二空,横线位于第二句话的后半部分,而前半部分强调的是章法,而后半部分却说“再神之刀法也难得佳作”,可见应是与前面的章法有关,所以横线上应为:“章法失败”; 第三空,根据后面“常用的有冲、切两种”可知,横线上应为“刀法有多种”。 【点睛】瞻前顾后细斟酌,做好语句补写题 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三步骤: 1.阅读 - 27 -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2.推导 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习总书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总书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责任与担当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会进步。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四个字——有责任心。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这句话说的十分正确。一个教师想要在他所教的班上树立威信,想要管理好这个班级,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那么他自己身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担当起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切实地负起责任,才会让学生相信他,敬佩他,从而在班上建立了一个老师的威信。 - 27 - 有的人肯定会认为想要做到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是很困难的事,但就有人做到了。 现在由我来讲述一个实例: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里,来了一位新应聘的服务人员,她找到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叫她去打扫厕所。她犹豫了,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先听听负责人怎么说再作决定。于是,负责人把她带到厕所,并告诉她厕所要清洁得十分干净,特别是马桶要弄得一尘不染,光滑洁白。饭店负责人一边说就边开始给她做示范,并且最后还从马桶里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她被坂店负责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了,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直勤奋的工作,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马桶里的水她也喝了不知多少次。她就是后来成功成为了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正是她那种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工作极度负责和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她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千万不能做。《狼来了》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小男孩,就是因为不负责任地乱喊乱叫才造成在最后让自己也被狼吃掉了的结局。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 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两则名言的内涵,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然后综合立意。张载的话体现了我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百姓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和责任感,即为百姓谋福利,继承圣贤文化,为后世造福。习近平主席的话“功成不必在我”体现的是一种甘愿奉献、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则体现的是一种不推卸责任、积极主动、勇于担当的精神。题目要求中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综合分析可知,此作文题要求写青年学子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担当、使命等。 参考立意: - 27 - 1、传承文化,人人有责。 2、甘愿奉献,不计名利。 3、信心与决心。 4、不忘初心,担当使命。 三、写作素材 (一)关于张载 1、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2、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最早见于《周易》复卦彖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此处的“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阴阳消长的规律性。张载的思想深受易学的影响,曾在长安坐虎皮椅讲《周易》,并且著有《横渠易说》,因此他所谓的“天地之心”是与易学密切相关的。张载用“太虚即气”,解释宇宙的起源和世界的本体,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他同时提出了“一物两体”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两面构成的。张载所立的“天地之心”即揭示的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建立在易学哲学基础上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礼记》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在天地之间,是能知能觉者,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这是对人在宇宙之间地位的肯定,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自觉。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因为”人”乃天地之心,所以“人心”体现了“天地之心”。 张载云:“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人把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到天地之间,与天地合而为一。《西铭》云:“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胞物与”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仁民爱物”的观念,将仁爱的对象推及万物,提升了儒家“仁”价值观念的内涵和境界。所谓的“为天地立心”,就是为人类社会建立“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正如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我们得一“仁”字。 - 27 - 3、为生民立命。“立命”源自于孟子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一个人不管寿命长短,都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尽心知性知天,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控自己的命运。张载所谓“为生民立命”,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安身”,即生活有着落,“立命”,即灵魂有安顿,精神有依归。张载特别强调对孤寡羸弱、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和照顾,要使他们生活得到应有的照顾。《西铭》云:“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精神有依归”就是要设法提升老百姓的心灵层次,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 4、《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道”不仅仅是自我的修炼,而是在修身的基础上,修己安百姓,正人正己,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化天下,使天下归仁,即通过各种教育、教化的途径,使正确的思想深入人心。“为生民立命”,就是要为民众确立正确的精神价值导向和价值观念,建设精神家园。我们得一“教”字。 5、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是历史上的圣人,“绝学”就是中断了的儒学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主导思想,张载认为:北宋时期,由周公、孔子、孟子创立的儒学已经衰落,在这种情况下,要继承儒学学统,将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张载正是怀着这样的学术使命意识,俯而读,仰而思,博采众长,创立“关学”,成为了与“濂”“闽”“洛”并列的理学学派,影响了关中学术从北宋到明的800多年,对塑造关中人乃至中国人的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6、为了实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张载对儒家典籍进行了系统阐释。可以说,通过这些努力,张载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实现了自己“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使命,为儒学在宋明的复兴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司马光称赞他:“中年更折节,六籍事钻研。羲农及周孔,上下皆贯穿。造次循绳墨,儒行无少愆。师道久废阙,模范几无传。先生力振起,不绝尚联绵。……当令洙泗风,郁郁满秦川。” 7、张载对儒家典籍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精心的研读,形成了独到的见解,著有《横渠易说》《正蒙》《东铭》《西铭》《经学理窟》等著作,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张载看来,人心否塞,人欲横流之时,必须研究义理,乃可以自拔于流俗,不至于戕贼其天性,作为学者,应该研究义理之学,切勿空谈心性。我们得一“理”字。 - 27 - 8、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是周公、孔子以来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开”是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实现《西铭》描述的“民胞物与”“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要把这样美好的蓝图和社会构想变成现实,必须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学风,为国泰民安和社会的安宁和谐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张载为学不尚空谈,“语学而及政,论政而及礼乐兵刑之学”。张载年轻时候就向邠人焦寅学习兵法,并曾想组织兵力对西夏作战,收复失地,21岁的他就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欲收复被西夏夺去的洮西之地的设想。范仲淹在延州(今延安)召见了张载,认为张载作为儒生,日后定成大器,便劝他弃武从文,勉励他从《中庸》读起,研习儒家经典。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苦读《中庸》,仍感不满意。于是,遍读佛、道家之书,后觉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又回到儒家学说上来。历经十余年攻读,张载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通的道理,逐渐形成独特的关学体系,终成一家之言。 张载为政期间,“躬行礼教”“敦本善俗”,取得了不凡的政绩。晚年回到横渠书院著书立说,仍然不忘体察民情,在关中多地实施“井田制”,恢复周礼的实验。在张载的心目中,只有“崇礼贵德”“躬行礼教”,实行“仁政,德治”,才能开创万世太平的基业。 (二)钟南山 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2020年,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担当者。以82岁的高龄,战斗在第一线,令人肃然起敬。 (三)李兰娟、军人、医护人员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成为国家的脊梁。 (四)精彩片段 1、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欣逢“五四”运动百年,当聆听先辈在《新青年》中的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生、青春之时代。百年前的热血青年,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为祖国统一、民族独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百年之后的我们,生逢盛世,当以五彩绚丽的青春风采,随祖国一同步入新时代。 2、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处于当今时代的我们,要树立责任意识。在富民强国的复兴道路上,我们不仅需要多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使命感,多一点“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感,多一点“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更要有“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期待感。青年人更要把自己定位成新时代的建设者,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一个奋进者和奉献者。 处于当今时代的我们,更要牢记使命,不负时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敢于面向未来,面对挑战。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要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不断磨砺自己。青年时代,选择奋斗就是选择了成长,选择奋斗就是选择了收获。只要有一颗奋发进取之心,面朝苍茫大地,终会迎来春暖花开。 - 27 - 3、今日的中国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的复兴梦需要一代代青年正视世界,积极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昔日青年们挥洒热血与奋斗的身影还在眼前,我辈青年应当传承前辈们的坚毅与拼搏,与中华振兴共成长,承担青年之责,谱写时代新篇章。。 四、结构 本文必须写成议论文。可以是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如总分式,递进式,因果式。可以先提出论点,然后分析论述,如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千万不能做。最后可以写“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点睛】关于担当、责任的文章要联系实际与自身,注重主题鲜明,立意深远,情感要真挚,切忌空洞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有序。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