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 苏州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 语文 ‎ 2017.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2)我们习惯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都___ ▲______,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 ‎(3)荔枝的核就是种子,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 ▲ 了。‎ A.西北望长安  无可非议  蜕化 ‎ B.已是黄昏独自愁  无可厚非  蜕化 ‎ C.西北望长安  无可厚非  退化 D.已是黄昏独自愁  无可非议  退化 ‎ C。(“西北望长安”出自辛弃疾作品,表达了对国事艰危的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的深情萦念。“已是黄昏独自愁”出自陆游作品,表现了梅花的凄苦。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毫无必要多加责备,乱发议论,表示做得太合乎情理。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 蜕化: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或变质、腐化堕落。)‎ ‎2. 下面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四处毛病,对这四处选择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时下,一些营养品厂家①在对产品的微量元素进行标注时②,都不忘一个“高”字③,而顾客在选购商品时④,也往往只看重微量元素含量高的产品⑤。但是,根据XX大学营养与食品学教授的研究证明⑥,营养品中添加的微量元素种类和数量多⑦,未必一定就对人体有益⑧。‎ A. ‎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⑧ D.①②⑥⑧‎ D。(①处在“厂家”前加“生产”;②处在“微量元素”后加“含量”;⑥处删掉“根据”;⑧处删掉“一定”。)‎ ‎3. 下面是苏轼写的一首词,对它的词牌名判别正确的一项是(3分)‎ 持杯摇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A.虞美人 B.念奴娇 C.乌夜啼 D.永遇乐 ‎4. 阅读下面的内容,对麦家的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5.小明为爷爷祝寿写了一副对联“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对小明爷爷年纪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十岁 B.七十岁 C.八十岁 D.一百岁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书褒城驿壁 ‎(唐)孙樵 ‎1.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破碎而搁沉;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呢?‎ ‎2.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向管理驿站的官吏询问,他们则说:“忠穆公严震曾担任梁州州牧,用褒城控制着通往两个节度使治所的要道。各式各样的旌节旗帜来来往往,传递公文的人员骑着马,出差的官吏乘着车,或来或去,车马往来络绎不绝,所以扩大驿馆建筑,以显其雄伟宏大。褒城驿在当时比其他驿站都壮观。而且一年中到褒城驿站来歇宿的宾客不少于几百人,他们只要夜间得到住宿,饿了能得到饱食,全都是暮来朝去,哪有顾念爱惜之心呢?至于撑船,一定要到篙折、舷破、头碎然后停止;钓鱼,一定要到水干、泥混、鱼尽才肯罢休。甚至还有人在靠窗的长廊或小屋里喂马,把驿馆的中堂作为猎鹰的栖息之所,这些都是房屋污损、器物毁坏的原因。遇上职位低的官吏,其随从虽然气性猛烈,还可以制服;遇上职位高的官吏,其随从则更加凶暴蛮横,难于阻止。因此褒城驿日见破损,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八九人,虽然也曾在供给来往者膳食的余暇,用一小部分时间尽力修缮,但又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 ‎3.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③,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现在所有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我听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财物丰富,人口众多,号称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携带粮食,养育子孙的人还不知道兵器为何物。现在天下无战争,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天天减少;边境没有被侵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减少,百姓生活日益穷苦,国家财力日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凡和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刺史县令,因为他们直接了解人民的生活,便于贯彻政令。现在政府委派官吏,既已轻率任命刺史县令,而且又在短时间内一再更换。况且刺史县令的任期,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内更换两次,因此州县的政务,如有不利于百姓之处,应该可以出主意改掉那些严重的情况,但在任的刺史则说:‘明日我即离职,何必如此。’在任的县令也说:‘明日我即卸任,何必如此。’他们在愁闷的时候就喝浓烈的美酒,在饥饿的时候就吃精美的肉食,只等囊中放满了绸缎,柜中装足了金银,任期结束就志得意满地离去。‎ ‎4.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④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予既揖退老甿,条 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唉!州县难道果真是驿站吗?况且当新旧官员交替之时,狡猾的胥吏乘机放肆地做奸恶欺诈的事,以欺骗州县呢!像这样下去,却想希望百姓生活不穷苦,国家财力不困难,有户籍的居民不减少,开垦的土地不缺乏,难啊!我送走老农之后,把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在褒城驿的屋壁上。‎ ‎(选自《四部丛刊》本《孙樵集》)‎ ‎①劘:磨擦。 ②鹢: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 ③醲:酒味厚。 ④矧:况且。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庭除甚芜 除:废弃 (除:台阶) ‎ B.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视:比较 C.疆埸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B.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四海之大,有几人钦(《五人墓碑记》)‎ C.以其耳目接于民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魏公子列传》)‎ D.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 D。(A“就”表顺承和“却”表转折,B“的”和“定语后置标志”,C“因为”和“依靠”或“率领”,D都是“却”表转折)‎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4分)‎ ‎(2)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3分)‎ ‎(3)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仁安书》)(3分)‎ ‎(1)我们八九人,虽然也曾在供给(或接待官员,供应饮食)的余暇,用一小部分时间尽力修缮(或逐一尽力修缮,或用一二人的力量修缮),但又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一句1分)‎ ‎(2)天下财物丰富,人口众多(或人口繁育),号称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携带粮食,养育子孙的人不知道兵器为何物。(前两句共1分,后两句一句1分)‎ ‎(3)情意十分诚恳,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一句1分)‎ ‎9.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4分)‎ 朝廷轻易命官,(1分) 官制不善(调动频繁)。(1分) ‎ 地方官吏不理政务,视州县为驿站, (1分) 怠惰贪婪(肆意为恶)。(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快阁 黄庭坚 ‎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 朱弦已为佳人②绝,青眼③聊因美酒横。‎ ‎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称。②佳人:指知音。③青眼:表示有好感。‎ ‎【注释】‎ ‎  1、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  2、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  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  【解说】‎ ‎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  【鉴赏】‎ ‎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 ‎(1)说说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有何不同?(4分)‎ ‎(2)颈联“朱弦绝”“青眼横”分别运用了哪两人的典故?(2分)‎ ‎(3)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杜诗写的是动景,黄诗写的是静景;杜诗景色沉郁悲凉,黄诗景色明快澄澈。‎ ‎(2)俞伯牙和阮籍 ‎(3)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和苦闷;‎ ‎④对辞官归隐、远离世俗、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盼望。(每点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住近湓江地低湿, ▲ 。(白居易《琵琶行》)‎ ‎(2) ▲ ,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3) ▲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4)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诗》有之:高山仰止, ▲ 。(《孔子世家》)‎ ‎(7)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成一家之言。(《报仁安书》)‎ ‎(8)《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李将军列传》)‎ ‎(1)黄芦苦竹绕宅生 (2)皇览揆余初度兮 (3)逝者如斯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弃掷逦迤 (6)景行行止(7)通古今之变(8)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竹林的故事 废名 ‎1.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2.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我们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问她,她笑而不答,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才挽住她的手:“哈哈,三姑娘!”我们从此就呼她三姑娘。‎ ‎3.老程除了种菜,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搓衣的石头沉在河底,呈现绿团团的坡。老程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三姑娘小小的手掌,跟着她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 ‎4.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 ‎5.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姨,穿的衣服都是青蓝大布,系鞋的带子也不用那水红颜色了。独有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 ‎6.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 ‎7.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然而能够看得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吗?不,一回也没有看见!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堂嫂子们也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妈妈则极力鼓励着一路去,然而别人的渐渐走得远了,自已的不还是影子一般的依在身边吗?‎ ‎8.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现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蜿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由这里望过去,半圆形的城门,也低斜得快要同地面合成了一起;木桥俨然是画中见过的,而往来蠕动都在沙滩;在坝上分明数得清楚,及至到了沙滩,一转眼就失了心目中的标记,只觉得一簇簇的仿佛是远山上的树林罢了。至于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9.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阿三!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到底!这没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 ‎10.三姑娘同妈妈间的争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过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却说,“乡户人家呵,要这样?”偶然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梳理梳理。妈妈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三姑娘眶子里的眼泪快要迸出来了,妈妈才不作声。‎ ‎11.三姑娘最后留给我的印象,也就在卖菜这一件事。‎ ‎12.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已淡得同月色一般。三姑娘是这样淑静,愈走近我们,我们的热闹便愈是消灭下去。而三姑娘始终是很习惯的,接下铜子又把菜篮肩上。‎ ‎13.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 ‎14.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15.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16.“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 ‎17.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跑了。‎ ‎18.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19.“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20.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 一九二四年十月 ‎ ‎ (有删改)‎ ‎12.竹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①清幽的竹林是小说情节发生的典型环境; ②为小说渲染了一种清新悠远、静穆空灵的意境;‎ ‎③串联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④竹林烘托出人物形象,沉静质朴、高洁坚韧的竹子是三姑娘品格的象征。(每点1分)‎ ‎13.赏析文中画线语段的表达特色。(6分)‎ ‎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②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角度描写;‎ ‎③变化视角(移步换景);‎ ‎④ 反衬(以动衬静);‎ ‎⑤借景抒情;‎ ‎⑥展现了农村寂静的美和作者对田园牧歌式环境的喜爱。(每点1分)‎ ‎14.小说按时间顺序描述了三姑娘生活的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4分)‎ 童年时和父亲捕鱼的片段;‎ 父亲去世后陪伴母亲的片段;‎ 少女时卖菜的片段;‎ 婚后祭扫先人的片段。(每点1分)‎ ‎15.沈从文在谈及《边城》的创作时,承认曾经受到《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三姑娘和翠翠有何相似?(6分)‎ 生活环境相同,都生活在民风淳朴之地;‎ 命运相同,都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都对长辈有着浓郁的感情;‎ 性格相同,都是美丽淑静,淳朴善良,乖巧含羞,勤劳能干。(一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大家小书”应方便阅读 朱达志 ‎①目前,人文社科丛书“大家小书”‎ 已出版发行超过百种。这套15年前由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倡导并撰写总序的图书,收录了夏承焘、顾颉刚、赵朴初、姜亮夫、刘叶秋、竺可桢等诸多大家的学术普及作品,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如今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人文科普套系。 ‎ ‎  ②在学术界热衷于追求数十万字大部头的当下,由文化学术大家撰写的“小书”能够让学问走出象牙塔,有助于让大众走近经典,全面提升大众的人文素养。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小书”对扭转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被寄予了厚望。相关报道称,“这种‘小书’篇幅虽小,却含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研究价值,读者可以‘小中见大’,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文化经典。这些学术文化在思想上的成熟、精神上的趋向深邃厚重,也必将在我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 ‎  ③“对话”效果确实有,但扭转碎片化阅读显然不那么容易。该丛书自2002年陆续出版,用32开印刷,便于携带阅读。从开本上看,只不过相比目前较为流行的开本略小而已。这样的“大书”,真的能胜过手机吗? ‎ ‎  ④十几年前,还没有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而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普及。智能手机好处很多,方便阅读是其最大优势之一。而所谓方便,主要还是缘于尺寸小、重量轻、易携带,无论是地铁上还是会场里,甚至在等电梯的一两分钟,都可以掏出手机读上两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大家小书”还坚持十几年前的传统,不适应手机阅读趋势改小开本,反而越弄越大,那么想把读者拉回纸质书上来,就有点难。 ‎ ‎  ⑤很多人惊叹日本及欧美国家的地铁上,看书者多,看手机者少,跟我们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除了文化氛围和国民素养等方面的原因外,他们的“口袋书”很普遍、很流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口袋书多为64开,一般都能装进外套口袋里,出门揣上一本非常方便。但是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真正的口袋书非常少,专为成年人、白领阶层设计的口袋书更是凤毛麟角。 ‎ ‎  ⑥所以,如果真想扭转碎片化阅读趋势,还是要在“方便阅读”上下功夫。很多读者之所以不得不“读手机”,并不完全是贪图免费,他们同样会考虑阅读体验和品位格调。如果“大家小书”能出64开本“小书”,相信很多读者会欣然购买。‎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6日,有删改)‎ ‎16.丛书为什么命名为“大家小书”?(6分)‎ ‎“大家”:①丛书的作者都是名家, ②丛书的读者是大众,(3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 ‎“小书”: ①丛书著作的篇幅短小,②丛书采用32开印刷,便于携带。(3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 ‎17.“大家小书”丛书的出版有何意义?(6分)‎ ‎①有助于让大众走近经典,全面提升大众的人文素养。‎ ‎②将有助于扭转碎片化阅读趋势。‎ ‎③将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每点2分)‎ ‎18.阐述文章③—⑥段的论证思路(6分)‎ ‎①指出在现代技术面前“大家小书”丛书阅读中遇到的困境。‎ ‎②与国外情况对比,指出“大家小书”国内出版的不足。‎ ‎③明确“大家小书”要在方便阅读上下功夫。(一点2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伟大的爱国者往往是自己民族的深刻的批判者。——周国平 做一个建设者,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马海祥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21.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四大门类,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作品收录于《楚辞》,故《渔父》列于集部。‎ B.《道德经》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故列于经部。‎ C.《左传》以鲁史为中心,编年记事,故《烛之武退秦师》列于史部。‎ D.孟子为先秦诸子之一,故《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列于子部。‎ ‎22.此段文字主要反映了苏轼怎样的散文观?(2分)‎ ‎20.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21.A (B《道德经》又名《老子》,故在子部, C《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故在经部, D《孟子》为儒家经典,故在经部。)‎ ‎22.散文一是要“文”即讲究文采,二是要“达”即言辞要通达。‎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B. 张飞懂得用智斗,并能行仁义。自称“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的张任,也被其折服而投降,因而影响所及,入蜀援玄德一路守关将士,都不战而降于张飞麾下。‎ C. 镇东将军陆抗奉吴主孙皓之命屯兵江口,以图襄阳,他主张保境安民,乃在江口按兵不动。晋国名将羊祜奉其主之命镇守襄阳,他因江口守将是陆抗,也不敢轻举妄动。‎ D. 《哈姆莱特》第一幕中,鬼魂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一场中)霍拉旭带哈姆莱特去等鬼魂出现时;第二次是(第四场)守城卫兵向霍拉旭谈论鬼魂出现的现象时。‎ E.霍拉旭对哈姆雷特说“我永远是您卑微的仆人。”哈姆雷特却回答说:“不,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愿意和你朋友相称。”表明他崇尚平等互爱,打破传统等级观念。‎ ‎24.(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事件的前因后果。(5分)‎ ‎ (2)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哈姆雷特》,说话者和听话者分别是谁?这段话体现了说话者的什么特点?(5分)‎ 还有几句教训,希望你铭刻在记忆之中: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  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  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 ‎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 的批评,可是保留你的判断。‎ ‎  尽你的财力购制贵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法国的名流要人,就是在这一点上显得最高尚,与众不同。‎ ‎23. BD (B自称“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的是严颜 D第一次是(第一场中)守城卫兵向霍拉旭谈论鬼魂出现的现象时;第二次是(第四场)霍拉旭带哈姆莱特去等鬼魂出现时。)‎ ‎24.(1)张松(1分)。杨修为了让张松知道曹操的才能,让手下拿来曹操的兵书《孟德新书》(1分),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笑话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能暗诵如流(1分),并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无一字差错,(1分)杨修大惊赞叹,曹操得知后便命令扯碎其书烧掉。(1分)‎ ‎(2)说话者:波洛涅斯(1分) 听话者:雷欧提斯(1分)‎ ‎  圆滑(通晓世事)、琐碎迂腐(啰嗦)、爱子(一点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 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大家相信人权主义,拥护投票制度、非孝、自由恋爱。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上层阶级的女人出门系裙,在家里只穿一条齐膝的短裤,丝袜也只到膝为止,裤与袜的交界处偶然也大胆地暴露了膝盖,存心不良的女人往往从袄底垂下挑拨性的长而宽的淡色丝质的裤带,带端飘着排穗。民国初年的时装,大部分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衣领减低了不算,甚至被蠲免了的时候也有。领口挖成圆形,方形,鸡心形,金刚钻形。白色丝质围巾四季都能用。白丝袜脚跟上的黑绣花,像虫的行列,蠕蠕爬到腿肚子上。舶来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装,也同样的千变万化。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宝一般,没有年纪的,随时可以变卖,然而在民国的当铺里不复受欢迎了,因为过了时就一文不值。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选自张爱玲《更衣记》有删改)‎ ‎26.民国初年的服饰变化,各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现状?(6分)‎ ‎27.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5分)‎ ‎28.对于时装的日新月异,张爱玲的看法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4分)‎ 25. ‎①时装上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文化政治上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 ‎②时装大部分的灵感得自西方,舶来品不分青红皂白被接受,文化政治上西方思潮涌入,大家全盘接受,崇洋媚外;‎ ‎③时装上千变万化,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军阀来来去去,也千变万化。(每点2分,要对应说明)‎ ‎26.比喻的手法,(1分)把黑绣花比喻成虫的行列,显出很难看恶心的样子。(2分)批评了人们在学习西方时的不加选择(或“不分好坏”“不分皂白”)。(2分)‎ ‎27. ①‎ 时装的日新月异可以表现文化政治上呆滞的精神与思想(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和新颖的思想);②时装上的日新月异可能是因为政治混乱,人们没能力改变其他状况,只能改变服装。(每点2分,第一点若只答“代表呆滞”不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