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至迟在公元前 15 世纪,经过中国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发展,中国的建筑体系已经基本 上形成了,成为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 厦、厢、耳、过厅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主要的房屋多采取向南 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都有 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 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 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 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这种框架结构的原 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 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 的条件。‎ 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 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 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更早,它还是用 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斗拱也可以由柱头 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著的如屋檐,上层楼外的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 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 用。‎ 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诗经》里就有“如乌斯革,如翚斯飞” 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而在其他体系的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 除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 ‎ 来。‎ 中国建筑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 部结构,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这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是最大胆的。‎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国所说的一“所”房子是由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千个庭院 或天井多向南朝阳而建的一个建筑群。‎ B 中国建筑房身部分的梁架由用木材做成的立柱和横梁组成,梁架与梁架之间用橫木牵 搭成“间”的构架,米承托上面的重量。‎ C.中国建筑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屋顶的装饰作用,使其像翼一样舒展,如《诗经》里有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记载。‎ D.中国建筑物屋身部分的主要颜色选用朱红色,木构架的上部结构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 饰,这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是最大胆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按平面布置、结构特点、外观颜色的顺序,由总到分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征。 B.作者采用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中国建筑在结构方面的特征。 C.通过引用诗句和与其他体系的建筑进行比较的方法,突出中国建筑对屋顶的重视。 D.文章先交代中国建筑体系的形成时间和独特性,后介绍其在几个方面的具体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公元前 15 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在平面布置、框架结构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示。 B.中国建筑的庭院或天井里一般都有的用砖石铺成的户外空间,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C.在外国,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纲骨架的结构才运用有优势的框架结构原则。 D.在很早发现了斗拱的装饰性以后,它就在木构和砖石建筑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 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姓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 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 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 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 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 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 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愈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 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 康。‎ 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 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 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忽悠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木实块,油光光的 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 壳子车送你回来。”‎ 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膩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 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 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 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晴。‎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撲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 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早,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 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 “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 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 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 ‎ 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 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徳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老汉在村里能办一些别人办不到的事,也会向人讲自己在城市里的生活,但他的儿 子到底在省城是不是做大官,却让村民怀疑。‎ ‎ B.在县城做科长的狗毛每次回村都开汽车,给村民发高级烟,在化肥脱销时只给自家 的地上了肥,反映了自私又脱离群众的干部作风。 ‎ C.小说语言有浓郁的乡村特色,“铁壳子车”“带把儿的烟”“木实块”“一个子儿”等 词语既具体形象,又符合人物身份和地域特点。 ‎ D.小说情节设计有戏剧性,老汉虽不能像狗毛一样坐自家的铁壳子车回村,但能在干 旱时带回打井的费用,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5.基德老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以“清”为题目,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 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煤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 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 “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 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簿纱, 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 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 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 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 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 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 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画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 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 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醍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 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 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 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 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忘 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 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堂力的年轻观众, 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 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 现父母乃至爷爷好,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 年 2 月 23 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滴现,‎ 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 ‎ 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 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給人最 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 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明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 本身。看上去内客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或去“言 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智》一个引起高度共 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 ‎ 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郎读者》创 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而那些真挚的悲欢 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 年 3 月 9 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 9 个小时。 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 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 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 3 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 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 2 月 21 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 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 2017 年 3 月 9 日上海报道)‎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 得略逊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 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C.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 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 褒,材料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5 分) ‎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 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 B.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 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 C.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 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D.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 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E.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 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 ‎ 董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也。王尝言诗,因问文忠能之乎,文忠曰:“吾少读书,惟 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 至元八年侍进学士徒单公履欲秦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 道学类禅。帝怒,召姚枢、许衡与宰臣廷辨。文忠自外入,帝曰:“汝日诵《四.书.》,亦道学 者。”文忠对曰:“陛.下.每言:士不治经讲孔孟之道而为诗赋,何关修身,何益治国!由是海 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臣今所诵,皆孔孟之言,焉知所谓道学!而俗儒守亡国余习,欲行 其说,故以是上惑圣听,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国之意也。”事遂止。‎ 十一年,伐宋,民国供馈,文忠奏免常岁横征,从之。有旨徙大都猎户于郢中,文忠奏 止之。又请罢官鬻田器之税,听民自为。时多盗,诏.犯者皆杀无赦。在处系囚满狱。文忠言:‎ ‎“杀人取货,与窃一钱者均死,惨黩莫甚,恐乖陛下好生之德。”敕革之。或告汉人殴伤国 人,及太府监属卢甲盗剪官布帝怒,命杀以惩众。文忠言:“今刑曹于囚罪当死者,已有服 辞,犹必详谳,是岂可因人一言,遽加之重典!宜付有司阅实,以俟后命。”乃遣文忠及近 臣突满分核之,皆得其诬状,逐诏原之。帝因责侍臣曰:“方朕怒时,卿曹皆不敢言。非董 文忠开悟朕心,则杀二无辜之人,必取议中外矣。”因赐文忠金尊,曰:“用旌卿直。”裕宗 亦语宫臣曰:“方天威之震,董文忠从容谏正,实人臣难能者。”太府监属奉物诣文忠泣谢曰: “鄙人赖公复生。”文忠曰:“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哉!” 却其物不受。‎ 十八年,是冬十月二十有五日,鸡鸣,将入朝,忽病仆,帝遣中使持药投救不及,遂卒, 甚悼惜之,赙钱数十万。后制赠元禄大夫、可徒,封寿国公,谥.忠贞。‎ ‎(远自《元史·重文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 科举类教道学类禅 B.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 举类教/道学类禅 C 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 举类教/道学类禅 D.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 举类教道学类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陛下”在古代有宫殿的台阶下、对帝王的尊称等意思,文中的“陛下”是对帝王的 尊称。 ‎ B.“《四书》”是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 语》《孟子》合为“四书”。‎ ‎ C.“诏”即告知之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 或文告。 ‎ D.“谥”即谥号,是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 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董文忠从容应答,规劝有方。皇帝说他是道学家,他说自己受孔孟教导,不明道学。 有俗儒想上奏行贡举,他据理力劝皇帝不要被迷惑,贡举终作罢。‎ B.董文忠为民请命,得到恩准。在朝廷攻打宋朝,老百姓因供应军队粮饷而困乏之际, 董文忠上奏请求免去每年过分征收的赋税,皇帝批准了他的意见。‎ C.董文忠劝谏帝王,依法治国。皇帝曾令要将被举报的打伤蒙古族人的汉人和偷剪官布 的人杀了示众。董文忠劝皇帝交有关部门查证,皇帝派文忠查明了冤情。‎ D.董文忠敢于进言,受到褒奖。为表彰董文忠耿直进言,皇帝赐予董文忠金杯。裕宗曾 对臣子们说,董文忠能在皇帝震怒时从容规劝,非一般人臣能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吾少读书,惟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4 分) 译文:‎ ‎(2)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哉!(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书愤 陆游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載谁堪伯仲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诗人被黜而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 感于世事多艰,难舍故土,郁愤之情喷薄而出。 ‎ B.首联自问,问出多少郁愤?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诗人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 如山涌,孰料因有奸人作梗,屡遭罢黜。 ‎ C.“楼船”二句概括诗人过去的游踪所至,“楼船”与“铁马”,“夜雪”与“秋风”,典 型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美的战场画卷。 ‎ D.颈联尾联均用典明志。陆游以长城自许,表明捍卫国家的志向,“空”字表明志向得不到认可,于是借诸葛亮的典故表达自叹弗如的愤恨。‎ E.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是因为诗句源自诗人的亲身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 感受,虽年过六旬但爱国热情不减,为国效力之心诚挚。‎ ‎15.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试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 ”两句与“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表达了同样的伟大情怀。‎ ‎(2)《虞美人》中李煜遥望故国,发出物是人惆怅之叹的两句是 ,‎ ‎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蜀汉朝廷中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都勤勉工作,其原因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公安部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包括网络赌博在内的各类赌博活动,让网上赌博韬.光.养. 晦.。‎ ‎②美国试图通过借更多的债来解决债务危机,这无异于抱.薪.救.火.,因为这种救治力度越 大,危机扩散幅度就越深。‎ ‎③豪门大户笙歌鼓吹王孙公子秉.烛.夜.游.在这种“繁华”的背后,汉末洛阳却已到危机四 伏的境地了。‎ ‎④有专家指出,背诗词一定要从童年开始,长此以往,才能达到令人惊叹的诗词储备量。‎ ‎⑤科学治霾关键是要“标本兼治,长期治理”,还要有壮土断腕的勇气,这样才能矫.枉. 过.正.,使中国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 ‎⑥他在会上多次强调,该做的事要雷厉风行,在做的事要精益求精,要做的事要胸.有.成. 竹.。‎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春秋战国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驰骋自己的聪明才智,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 难,涌现各种主张和学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B.与人们的农、食、住、用有密切关系的桑树和梓树常常被古人种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而据说是父母种的,因此桑梓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C.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剧变,促使早期后蒙思潮向纵深发展,一些有进步思想的知 识分子对封建专制体制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D.锐不可当的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在新青年派的横扫直摧面前,当时以康有为、辜鸿铭等 为代表的传统派显得软弱无力,毫无招架之功。‎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 A.昨日到府上造访,正赶上您外出,未能见面,深为遗憾。他日有时间,定当不吝赐教。 B.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下我反复修改,成稿后我惠允首先在这本期刊上发表。 ‎ C.今日,欣闻贵校百年校庆将至,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 D.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仅供参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 ‎ 所有的器官里,内脏处于骨骼和肌肉的重重保护之中,皮肤也有角质层作为屏障,‎ 只有眼晴, ① 。 这意味着,眼晴很容易丢失水分,也经常接触外来物质,如花粉、细菌等。你可知道,在结 膜内存在着杯状细胞和免疫细胞?前者可以分泌粘液和水分, ② ;后者会想办法应 对各种入侵物质,从而 ③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 分) ‎ 据《韩非子》记载:晋文公的时候,炊事宫呈上的烤肉上有毛发缠绕在上面。文公叫来 炊事官训斥道:“你想让我噎着吗?为什么在烤肉上有绕着的毛发?” 假如你是炊事官,你该说一段怎样的话来为自己辩白。‎ 要求:①所写语言要有逻辑推理 过程;②不超过 80 字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 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成为我们的好时代”成为当前的流行语。我 们的新时代,出现了大发展、大格局、大智慧、大数据、大跨越、大气魄、大胸怀……那么, 在我们的新时代,你认为有哪些事情值得向家人、同学或朋友诉说的呢?‎ 请以“我看新时代”或“我们的新时代”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晋江市平山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 B ‎2. A ‎3. A ‎4.B ‎5.①急人所难,热心村民的事情。化肥脱销时,为村里拉来化肥;干旱时用自己孩子的钱 为村里打井,临 终时还念念不忘。 ②懂得大义,不给儿子添麻烦。病重时没让儿子回来看 望。 ③有一些虚荣。被人逗趣后坐汽车回家,知道车费要花很多钱后,觉得丢了面子,再 不说娃在省城做 大官的话。‎ ‎6.①“清”具体指清凉凉的井水。 ②“清”象征着老汉无私的品格:那口井是老汉用自己 儿子的钱为村里打的。 ③“清”字赞颂老汉做省长的儿子,身居高位但为官清廉:用自己 的钱为父亲租车回家,给村民义务打 井。‎ ‎7. A ‎8. C E ‎9. 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 ‎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 弥补节目的不足: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 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 于“朗读”本身。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 众走进《朗读者》。‎ ‎10. C ‎11.D ‎12.‎ C ‎13.(1)我读书不多,只知道在家就对父母孝顺,出外就对国君忠诚罢了。诗不是我所学的。‎ ‎(2)我平时不认识你,之所以在危急的时刻救你,只是为了使国家的刑法公平,难道是指 望你来报答我吗!‎ ‎14.AD ‎15.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 25 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盛况,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象选取独特,意境开阔壮美;这两句也使诗人 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矢志不渝,渴望再次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16.(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7.B ‎18.B ‎19.C ‎20.⑴直接与外界接触(直接裸露在空气中) ⑵使眼球保持湿润 ⑶维护眼球的健康(减少 对眼睛的伤害 ‎21.一定是小人陷害。因为肉都烤熟了而毛发还缠绕在上面不被烧掉,这怎合乎事理?臣不 敢让王噎着,所以毛发一定是肉熟后有人故意而缠绕。(有观点,有推理,言之有理即可, 共 5 分。)‎ ‎22.写作提示:该材料深入结合了十九大的会议精神,从“新时代”入手,让考生关注社会、 关注国家、关注政治,体现当前考查的方向。材料中列出了“大发展、大格局、大智慧、大 数据、大跨越、大气魄、大胞怀” 七个关键点,每个关键点,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可以从 理解村料中“大发展、大格局、大智慧、大数据、大跨越、大气魄、大胸怀” 的内容等角 度展开联想,联系社会现实,确定立意。‎ ‎“大发展”可以谈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的巨大变化,从物质生活的满足到精神文化的追 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大格局”可以从“一带一路”的世界格局的构想,从党纪监督、军队建设、“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的构想等等角度立意。‎ ‎“大智慧”可以从科技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的健全、保民生增福祉的构想等角度立意。 “大数据”可以从互联网+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等角度立意。 “大跨越”可以从过去、今天、未来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等角度立意。 “大气魄”“大胸怀”可以从文化交流发展等角度立意。 当然这些关键点之间有交叉和融合,在论述中可以就其一方面或多方面来谈,但不必面面俱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