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诸暨中学2019学年高二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2019.1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创(chuāng) 尸骸(hé) 槲(hú)寄生泠(líng)然 B. 胡同(tóng) 浸渍(zì) 缂(kè)丝盘桓(huán)‎ C. 棱(líng)角攒 (cuán)射倜傥(dǎng) 舂(chōng)粮 D. 纤(xiān)细老媪(ǎo)呱呱而泣(gū)逋(bū)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 A项,惩创(chuàng) 尸骸(hái);‎ B项,胡同(tòng);‎ C项,棱(léng)角 倜傥(tǎng)‎ 故选D。‎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晤面怂恿因地制宜含辛如苦 B. 慰藉修茸贮藏百战不怠 C. 镌刻蛊惑金榜题名疏疏朗朗 D. 服帖炫耀皇天厚土功亏一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A项,“含辛如苦”的“如”改为“茹”;‎ B项,“修茸”的“茸”改为“葺”;“百战不怠”的“怠”改为“殆”;‎ D项,“皇天厚土”的“厚”改为“后”;‎ 故选C。‎ ‎【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独立。‎ B.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辞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C. 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D.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 A项,茕茕独立: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于“这所房子”。‎ B项,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知羞耻。根据语境中“为了一点蜗角虚名”可知,使用正确。‎ C项,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由句中“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可知该成语的使用错误,属于贬词褒用。‎ D项,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结合“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分析,该成语使用错误,望文生义。‎ 故选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B. 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 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D. 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一条连接西藏与内地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由于”。‎ B项,搭配不当,“培养水平”搭配不当,去掉“和培养”。‎ C项,逻辑错误,两面对一面。删除“没有”一词。‎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审读每个选项,重点分析并列短语作为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与其他成分逐一搭配,验证其恰当与否。对因词句意义而产生错误的语义性语病,应尽力推敲出词义和句子的含意。‎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 ②④③⑥①⑤ B. ②⑤⑥③④①‎ C. ⑥⑤④②③① D. ⑥①②④⑤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排序内容由总到分,注意小范围句间勾连,⑥①⑤一定是连在一起的。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故选A。‎ ‎6.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盘踞时它呈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滑入深处。‎ B. 清晨带来了凄凉的和解,太阳也惨得在云中躲闪。‎ C. 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蛇,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 D. 昆虫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高考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补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定、评价以及运用的能力。‎ A项,是比喻。其余选项的修辞手法都是拟人。‎ 故选A。‎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表谦敬意思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我的涂鸦之作,你可别见笑。‎ B. 你家父和蔼可亲,待我如亲生儿子。‎ C.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肯定会海涵,不会计较的。‎ D. 你赠送的这张相片十分珍贵,我一定会好好惠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得体方面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敬词、谦词的正确使用。谦辞用在自己身上,敬辞用干别人身上。‎ A项,“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写作(多用做谦辞),句中说的是“我”,正确。‎ B项“家父”,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句中说“你家父”不当。‎ C项,“海涵”,如海一样的包容,敬辞。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句中说“我”“海涵”,错误。‎ D项,“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句中用来指“我”,错误。‎ 故选A。‎ ‎8.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孝廉:孝顺父母,品行廉洁。察举制度中的名目之一。‎ B. 顷之,持一象笏至 象笏: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 C. 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 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觞曲水:古人的酒戏。将酒杯置于曲水上,杯触岸辄停,坐于其岸者取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天文历法、地理等等。‎ C项,说法颠倒。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故选C。‎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 齐彭殇为妄作太上不辱先 C. 臣少多疾病而后乃今将图南 D. 《齐谐》者,志怪者也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文言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也可以活用。‎ A项,“远”,形容词作动词/“垣墙”,名词作状语,用垣墙,或名词作动词,砌墙。‎ B项,“齐”,形容词意动用法/“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D项,“怪”形容词形作名词/“手”,名词作状语。‎ C项,“疾病”“南”,都是名词作动词。‎ 故选C。‎ ‎10.下列句子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却告了相思回避②渔父见而问之曰 ‎③其次诎体受辱④祖母刘愍臣孤弱 ‎⑤而御六气之辩⑥而后乃今培风 ‎⑦而宋荣子犹然笑之⑧虽趣舍万殊 A. ①②④⑤⑦ B. ①②③⑦⑧ C. ②③⑤⑥⑧ D. ①②④⑦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①“却”通“恰”。②“父”通“甫”。③“诎”通“屈”。⑦“犹”通“悠”。⑧“趣”通“取”。‎ 故选B。‎ ‎【点睛】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小年不及大年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坐列其次 ‎③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④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⑤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⑦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⑧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 ①②③⑤⑧ B. ①②④⑤⑦ C. ②④⑤⑥⑧ D. ①②③⑦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①“大年”:古义指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②“以为”:古义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译为“把……作为”;今义:认为。③“扶持”:古义指留意;今义:搀扶、支持;帮助、服侍;照顾。⑤“果然”:古义指食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料相符。⑧“告诉”:古义指报告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故选A。‎ ‎12.下列各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彼且恶乎待哉          悟言一室之内 B. 使不上漏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 曼辞以自饰          南冥者,天池也 D. 而刘夙婴疾病        是以见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A项,“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应为“待恶”;“悟言一室之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B项,“使不上漏”,省略句,省略代词“之”;“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应为“莫夭阏之”。‎ C项,“曼辞以自饰”,宾语前置句,应为“饰自”;“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标志是“……者,……也”。‎ D项,都是被动句。‎ 故选D。‎ ‎1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足以用来尽享视觉和听觉的乐趣,相信是可以快乐的。‎ B.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世上的人竭力指责他,然而他也并不感到更加哀伤。‎ 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D.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努力飞翔,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翻译时尤其要注意重要词语的精准翻译。‎ A项,“信”译错,应译为“实在”。‎ B项,“举”译错,应译为“全”。‎ D项,“怒”译错,应译为“奋起的样子”;“垂天”译错,应译为“天边”。‎ 故选C。‎ ‎14.下列对《长亭送别》中【滚绣球】一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A. 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从不同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B. 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想使疏林挂住斜阳也是枉然,用客观事物衬托远行人情意浅薄,难以挽留。‎ C.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抒发的是莺莺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 D. 莺莺因将与张生分别而消瘦。虽然高度夸张,却准确地写出了莺莺在感情折磨下身心交瘁的状况。‎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错在“情意浅薄,难以挽留”。正确的是:突出难舍难分的深厚情意。‎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5.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妪每谓余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 大母过余曰无乃尔是过与 C. 吾家读书久不效故夫智效一官 D. 瞻顾遗迹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6.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呱呱而泣余扃牖而居 B. 尝居于此室西连于中闺 C. 娘以指叩门扉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 儿之成,则可待乎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7.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长号不自禁”的原因有对亲人的怀念,有对自己屡试不第的悲伤,有对有负于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感慨。‎ B. 作者通过老妪之口来叙写母亲往事,从正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寄托自己刻骨铭心的哀思。‎ C. 项脊轩的庭院在叔伯分家后情况大变,作者寥寥数语便将兄弟之间毫无天伦之乐的尴尬景象勾画出来,蕴含了家道中落的浓浓悲伤。‎ D.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于细微处充满浓郁的人情美,妙趣天成,不着痕迹,以小见大。‎ ‎【答案】15. A 16. A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确定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现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的正误。‎ A项,“每”:每当,常常。‎ B项,“过”:看望;责备。‎ C项,“效”:成效;胜任。‎ D项,“顾”:看,回忆;反而。‎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而”:都作修饰连词,可不译。‎ B项,“于”介词,在;介词,跟。‎ C项,“以”介词,用;修饰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D项,“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用在时间词后,衬音节,不译。‎ 故选A。‎ ‎【17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人物描写手法判断错误。错在“正面表现”。应该是侧面描写。‎ 故选B。‎ ‎【点睛】虚词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二、现代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都取决于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地不断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需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能工巧匠,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广大民众是基础和支撑。没有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难以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在公民科学素质。创新型人才深深植根于综合素质高、科学素质好的国民群体之中,植根于激励有章、赏罚得法的良好体制机制环境之中,如果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宏大公众群体,就不可能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促进科普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广大群众充分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有利于培育理解支持创新的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公民科学素质也是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 本课题组针对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答题的方式,题目包含三个领域: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能力。调查结果如下:‎ 各地区分领域答对率 ‎(资料来自《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研究报告(2015-2016)》)‎ 材料三:‎ 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在当前是一个紧迫任务。2011年,日本发生的9.0级强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在我国公众中掀起了一场抢购食盐风波,这凸显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而2007年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谣传传闻满天飞,致使香蕉价格不正常地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人理所当然地相信了缺乏科学依据的谣传。‎ ‎(摘编自《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 材料四:‎ 新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水平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发达省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远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城镇居民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和少数民族是最薄弱的短板。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不高,基础条件薄弱,发展不均衡,机制体制不健全,科普能力发展不平衡。科普产业弱小,科普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脱节。科普经费投入不足,各级财政投入偏低,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来源同材料一)‎ ‎18.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与调查的各省市公民在三个领域的答对率都超过了60%,答对率较高的是北京市和陕西省。‎ B. 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能力三个领域中,参与调查的各省市公民的答对率都呈依次递减的趋势。‎ C. 从参与调查的公民来看,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呈正比例关系:科学知识越丰富,科学思想就越突出。‎ D. 图表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其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高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市。‎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提升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迫在眉睫。‎ B. 当前,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这会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C.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公民的科学素质普遍偏低、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且目前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D. 我国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高于农村居民,这说明在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上,城镇的科普经费投入足,各级财政投入多。‎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材料二,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D项,错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其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高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市”。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程度与公民的科学素质的高低并不一定呈现对应关系,如广州在三个领域的答对率均低于黑龙江省。‎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A项,范围缩小,由材料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可知,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起决定作用,科学素质只是国民素质的一部分。‎ C项,曲解文意,“目前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错,材料四中的准确认识言外之意,便是解决方案。‎ D项,曲解文意,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科学素质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费投入、财政投入只是其一。‎ 故选B。‎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麦粒 许心龙 那年夏天的一天,偏西的太阳热劲儿刚弱下来,父亲将饭碗一推,抹把汗,就喊娘和我到场里收麦子。凌乱的麦秸屑亲切地附在父亲泛黄的短发里。一晃,父亲在打麦场上忙乎了半月多,该颗粒归仓了。‎ 父亲摊开的一大场麦子很快变成一堆小麦山。麦山按捺不住地弥漫着麦香的热气。父亲伸出左手弯腰抓起一把温热的麦子,用力握了一下,伸开手掌盯了一会儿,又用右手食指来回划拉几下。‎ ‎“干透了吧?”我娘问道。‎ 父亲没有搭腔,而是拈起几粒麦子准确无误地投入口中。随着颚骨的上下移动,父亲嘴里发出了清晰的嘎嘣嘠嘣①的脆响。‎ ‎“我要的就是麦粒嚼在嘴里的嘎嘣嘎嘣②脆响!”父亲不容置疑地说。‎ ‎“装麦!”父亲将军般地命令。面对饱满的麦子,父亲的精气神儿也是永远饱满的。‎ ‎“麦子晒干了,不会生虫。”父亲边扎袋口边说,“交公粮时心里也踏实。”‎ ‎“我说多少遍了,从今年起,不再交公粮啦。”我强调说。‎ ‎“你以为你是皇上,说免皇粮就免了?”父亲头也不抬,接话道。我娘不置可否地笑笑,那意思是责怪我想得倒美。‎ 我望望仅会歪歪扭扭写出自己名字的二老,无语了。无知者无过,只是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想借这年的饱满麦子,好好出口上年在乡粮站交公粮时受的恶气。上年排队交公粮时,有人趁父亲去厕所,把一袋掺有土坷垃的秕子麦调换给了父亲。面對土坷垃秕子麦,父亲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他因此受到了大喇叭的广播批评。受了奇耻大辱的父亲回来就找村长伸冤。村长笑笑,拍拍父亲的瘦肩膀,说:“公粮交掉不就好了,再争论还有意思吗?”父亲叹一声,气得夜饭也没吃就蒙头睡了。睡梦中,父亲还呓语连连:“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十多袋麦子规矩地躺在了架子车上。父亲还跟往年一样,要提前一晚上去乡粮站排队。‎ 这时,我看到村长朝我们的麦场走来。‎ ‎“老陆,今年麦子咋样?”村长走近了,瞅着父亲问道。‎ ‎“亩产一千一二百斤吧。”父亲笑答。父亲说着就解开一袋麦子,抓出一把,说,“来,村长你看看。”‎ ‎“嘎嘣嘎嘣③响呢!”父亲说着就拈起几粒麦子投入口中。很快,嘎嘣嘎嘣④的响声就从父亲嘴里传出。我看到父亲咀嚼得很耐心很卖力很幸福。父亲的那嘴钢牙好像就是为了麦粒生长的。最终父亲很满足地咽下那口麦面,说:“村长,我再打开一袋你看看吧。”‎ ‎“不必了。你呀,就跟这麦粒一样瓷实。”村长点点头,说,“村里最过硬的,就是老陆了。”‎ ‎“用这样的麦子交公粮,没问题吧?”父亲胸有成竹地问道。‎ ‎“交啥公粮?”村长笑道,“呵呵,你交公粮交上瘾了吧?你不知道公粮免征了吗?”‎ 父亲呆若木鸡。无疑,村长的一番话在父亲看来显得惊天动地。‎ ‎“老陆,不交皇粮就违法的时代过去啦!”①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 ‎“村长,你可不敢开这样的玩笑呀!”父亲盯着村长,小心地说。‎ ‎“连我的话你也不信?电视上都播放了呢!”村长拍拍父亲的瘦肩膀,一本正经地说,“老陆,对去年交公粮的事还放不下吧?”‎ ‎“我真咽不下这口气。”父亲说,“我的麦子粒粒嘎嘣嘎嘣⑤脆响,交恁些年公粮了,从没有过二样的。”‎ ‎“老陆,别恁较真了,都过去了。”村长安慰道。‎ ‎“看看我的麦子哪粒不嘎嘣嘎嘣⑥脆响?”父亲执拗地说,“那袋土坷垃秕子麦,打人的脸呀!”‎ ‎“好了,别伤心了。”村长再次拍拍父亲的肩膀,说,“你就用这车麦子卖了钱买辆三轮车吧,也一把年纪了,该省点儿力气了。”‎ ‎“听村长的,买辆三轮车吧。”我娘忙说。我娘望村长一眼,继续说:“没见过恁一根筋的,弄啥事就怕別人吃了亏。”‎ ‎“呵呵,谁不知道老陆!”村长笑说,“我说老陆呀,这就是变迁,可不能坐在福中不知福。”‎ 父亲一屁股坐在了车尾的麦袋子上,右手不停地一下一下捶着鼓鼓的麦袋子。‎ 半夜里,父亲的高声喊叫把我惊醒。父亲喊道:“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如今,年迈的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我就再也听不到父亲嚼麦粒时发出的嘎嘣嘎嘣⑦的响声了。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那嘴就成了舌头的天下。②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20. 画直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21. “嘎嘣嘠嘣”在文中出现了七次,试简析如此处理作用。‎ ‎22. 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 ‎②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 ‎【答案】20. 政策落实时的震惊;无法挽回名誉的郁闷;不用再交公粮的失落。 ‎ ‎21. ①强调了父亲的麦粒质量过硬。②表现出父亲做事用心,老实诚信。③“嘎嘣嘎嘣”作为父亲对麦粒质量的追求标准,作为父亲为挽回名誉所付出的感情,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情节集中,结构清晰。 ‎ ‎22. ①“与父亲年龄相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父亲与村长所经历的交售公粮时间之长,用来修饰“村长”,有助于刻画出村长的“激动”。②“自由”一词刻画出父亲嘴中无牙的状貌,“翻滚”则刻画了父亲的絮絮叨叨,整句话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耿耿于怀的形象。‎ ‎【解析】‎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一屁股坐”是父亲听到村长所说的交粮政策变化后的惊讶的反应,“不停地一下一下捶着”,这动作描写是父亲内心无法接受又无处排道的情绪的释放,这些动作生动地写出父亲得知不用交公粮、不能洗刷自己冤情后的震惊、失落、无奈、伤心气愤的心情。‎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要关注该情节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注意不同位置的情节其作用是不同的。其次,关注情节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第三,关注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第四,关注情节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结合小说的内容分析文章出现七次的“嘎嘣嘠嘣”的安排:由第①、②次“随着颚骨的上下移动,父亲嘴里发出了清晰的嘎嘣嘎嘣的脆响”“我要的就是麦粒嚼在嘴里的嘎嘣嘎嘣脆响!”可知,反映了父亲对麦粒质量的要求之高,以及生活中的自信和交粮的诚信。由第③至⑥次和村长交谈时嚼麦粒“嘎嘣嘎嘣响呢!”“嘎嘣嘎嘣的响声就从父亲嘴里传出。我看到父亲咀嚼得很耐心很卖力很幸福”“我的麦子粒粒嘎嘣嘎嘣脆响,交恁些年公粮了,从没有过二样的”“看看我的麦子,哪粒不嘎嘣嘎嘣脆响?”可知,反映了父亲心想要洗刷自己曾经受到冤屈的自信、认真、执拗的心理。由第⑦次“如今,年迈的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我就再也听不到父亲嚼麦粒时发出的嘎嘣嘎嘣的响声了”可知,反映了父亲没能为自己“伸冤”的无奈、气愤以及痛苦。“嘎嘣嘎嘣”在文中出现了七次,既塑造了父亲诚实诚信、有些执拗、爱惜名声的形象,又贯穿全文,使文章情节集中中心突出。‎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第①句“与父亲年龄相仿”表明村长与父亲是同时代的人,两人都经历了长时间交公粮的岁月”“也很激动”与上文“父亲呆若木鸡。无疑,村长的一番话在父亲看来显得惊天动地”写父亲对交粮政策变化相照应,刻画了村长的“激动”,也衬托了父亲的“震惊”。第②句用“自由”修饰“舌头”,表明父亲年迈无力。“时常翻滚”则说明父亲经常唠叨,表明父亲对因政策变迁不能再交公粮来洗刷冤屈一事耿耿于怀,生动形象。‎ ‎【点睛】分析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注],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 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 ‎【注】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黄河峡谷。‎ ‎23.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博学善属文属:写作 B. 辞致甚工工:擅长 C. 恐此金石非中宫商宫商:泛指音乐 D. 领著作郎领:暂时担任 ‎24.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则鄙于绰 则告诉不许 B. 五经之鼓吹也 受物之汶汶者乎 C. 绰乃上疏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 绰少以文才垂称能 以足音辨人 ‎2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B.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C.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D.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2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志向高洁渴望成才。‎ B. 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 C. 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已忘却当初写《遂初赋》高远之志。‎ D. 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 ‎【答案】23. B 24. D 25. C 26. C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B项,“辞致甚工”的意思是文辞情致非常精巧。所以,“工”是形容词作谓语,译为“工巧精巧,精致”。‎ 故选B。‎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则”:连词,表顺承,于是,就;连词,表转折,却。‎ B项,“之”: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乃”:连词,表顺承,于,就;表转折,竟然。‎ D项,“以”:介词,凭借。‎ 故选D。‎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绰性通率好机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苗齿日沙之汰之瓦石在后。”这段话是说孙绰本性通达率真,喜欢开玩笑。曾经与习凿齿共行,孙绰走在前面,回头对习凿齿说:“被沙石冲洗淘汰,瓦石就落在了后面。”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绰”“性”“习凿齿”“凿齿”等,然后依据句子意思和语法结构进行排除,句中“通率”是“性”谓语,不要断开,排除B、D两项。“瓦石”作后句的主语,不要断开,排除A项。‎ 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C项,“……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已忘却当初写《遂初赋》高远之志”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说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意思是桓温看见孙绰的奏章,不高兴地说:“问候兴公为什么不找出你的《遂初赋》,(你)懂得别人的家事吗?”由此可知,桓温不高兴,是认为他多管闲事。‎ 故选C。‎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然后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文解题的意识。参考译文:‎ 孙绰,字兴公。他学识广博且擅长写文章,年轻的时候和高阳人许询都有很远大的志向。住在会稽,纵情山水十多年,于是写《遂初赋》以表达自己的情志。曾经瞧不起山涛,而对人说:“山涛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人,官员不是官员,隐士不是隐士,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他会头碰石壁、鳞被暴晒。”(孙绰)住所前种了一棵松树,经常亲自守护,邻居对他说:“这棵树并非不好看,只是恐怕永远没有成为栋梁的日子了。”孙绰回答说:“枫树和柳树即使有合抱之粗,又有什么用呢!”孙绰与许询是当时的名流,有人喜爱许询的超逸不凡,就瞧不起孙绰,有人喜爱孙绰的文采辞藻,而不向许询学习。僧人支遁试问孙绰:“你和许询相比怎么样啊?”孙绰回答说:“若论高情远致,我早已自叹不如;但若说吟诗作赋,许询就不如我了。”孙绰非常看重张衡、左思的赋,经常说:“《三都赋》《二京赋》,是对五经的宣扬。”曾经做《天台山赋》,文辞情致非常美妙,文章一写成,就给友人范荣期看,说:“你试试(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的声音。”荣期说:“恐怕此金石声不合乎音乐。”但是每读到好的句子,就说:“应是我们这些人的语言。”孙绰本性通达率真,喜欢开玩笑。曾经与习凿齿共行,孙绰走在前面,回头对习凿齿说:“被沙石冲洗淘汰,瓦石就落在了后面。”习凿齿说:“被簸箕簸扬,糠秕就飘在了前面。”‎ 征西将军庾亮请孙绰担任参军,补任章安令,朝廷征用(他)担任太学博士,升任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任命他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荐他为右军长史。转任永嘉太守,升任散骑常侍,兼任著作郎。当时大司马桓温欲谋划中原,认为河南基本平定,将迁都洛阳。朝廷畏惧桓温,不敢提出异议,并且北方萧条,人心不稳,虽然都知道不行,但没有谁敢先进谏。孙绰于是上疏。桓温看见孙绰的奏章,不高兴地说:“问候兴公,为什么不找出你的《遂初赋》,(你)懂得别人的家事吗?”不久调任廷尉卿,兼任著作。‎ 孙绰年少时凭借文才闻名,在当时的文士中,孙绰是其中之首。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五十八岁的时候去世。‎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27. 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山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8.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答案】27. 清雅优美 闲适愉悦 ‎ ‎28. (1)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2)动静结合。(2)虚实相生。写桃花时运用了以虚写实的烘托手法,通过流水残留的花香反衬桃花凋零的暮春之景。‎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意境特点和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本题有两个问题,属于填空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景色描写(暮春时节山间的景色)的特点。概括景色描写的特点,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典型景物,如“”“流莺”、“燕飞”、“桃花”“涧水”等景物,概括出暮春时节,山间清雅优美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的活力。第二问要求分析诗歌的情感,这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各意象构成的意境特点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注意清新诗意的写景语言,清雅优美的景色描写,可看出诗人内心的愉悦闲适之情。‎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其艺术效果。解答此题,一定要抓住结合诗歌描写桃花的诗句具体来分析,不可空泛的分析。。如本诗中“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描写桃花是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种幽美、静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四、古代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29.(1)______________,听臣微志,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渔父》)‎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5)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 (1). 愿陛下矜愍愚诚 (2). 庶刘侥幸 (3). 安能以身之察察 (4). 受物之汶汶者乎 (5).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6). 思垂空文以自见 (7). 其正色邪 (8).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9). 疏林不做美 (10). 淡烟暮霭相遮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矜愍”“庶”“察”“汶”“书策”“舒”“自见”“做”“暮霭”“遮蔽”,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五、作文(共40分)‎ ‎3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猪在稀泥里打滚/也不为讨人欢心/而改变自己的模样 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它只是喜欢水 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它有长长的鼻子/够得到天堂的树叶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③800字左右。‎ ‎【答案】因为自我,所以欢愉 正如电影中所说:“我们一路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的确,世界何其纷扰,一句“做自己”便成了最有力的呼号。‎ 当今社会,总是有人刻意追逐着时代的潮流,妄图融身其中,继而成为他人仰视的对象。于是乎,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外貌、喜好乃至性格,只为获得他人的一句点赞与追棒。‎ 他们曲意逢迎,只为他人的认可;他们矫揉造作,只求他人的羡慕。他们或许能够拥有丰富的物质,可他们丢失了自我,再也找不回令人见之忘俗的眼神。而究其本质,不过是内心的极度自卑,进而催生出对所谓成功的扭曲的渴望。而一旦处理不当,便会成为失去灵魂的木偶,只能在他人的声音中活动自己僵硬的躯体。‎ 其实,较之于他人的欢心,只有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海桑的那句“连枯枝败叶都是好的”。‎ 自我,是大千世界中普通却独特的个体。做自己,便是在繁华世界中的自我认知。就像不期待石头会开花一样,做自己便是不期待去达成力所不及的目标。泰戈尔曾言:“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做自己,便是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规避风险。从狭义上理解,便是自知之明。‎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时,他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风生水起,未尝不是一种快乐。‎ 与此同时,做自己更是在繁忙社会中的自我救赎。正如《奇葩说》中的辩手姜思达那样,他敢于穿戴标新立异的服饰,敢于公布自己的与众不同,更敢于临时发起百人夜跑,邀请艾滋病人共进晚餐。他的举动自然要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但他活得恣意洒脱,毫不顾忌他人的目光。他在别人的称赞抑或鄙夷之声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也实现了生命的突围。‎ 做自己,是敢于亮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更敢于暴露内心的自卑与阴影;而与此同时,心底的最后一丝阴暗也会消弥,人格也会与心灵一同升华。‎ 做自己并不意味着困守一隅, 妄自尊大;更不是像慕容复那般为了遮掩自己的不堪,最终栽在自己可悲的伪自尊上。真正意义上的“做自己”实质上便是扬长避短,在自己的天空自由翱翔。‎ 亨利 詹姆斯曾说:“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的确如此,无论光鲜与否,每个自我都是独特而迷人的存在,只因自我而欢愉。‎ 愿你眼中总有光芒,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做自己吧,我在心中暗暗发誓。‎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新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这则材料节选自海桑《连枯枝败叶都是好的》。它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说的是小猪不为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关键词是“改变模样”,那么“初心”这个主题跃然眼前。第二句说的是鱼儿不因羡慕别人的优点而改变自己的喜好,关键词“不羡慕”“只喜欢”,那么“做自己”这个主题就出来了。第三句说的是大象不效仿别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关键词“不想学”“它有……”,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个主题可以。其实,万物都因着自然的规律,如此生长,如此存在。如果说万物是因自然法则如此,这“方式”是自然使然,无可更改,便安然地享受这自然而有序的“方式”。‎ 而“自由自在”却是人类自我内心的外化,这里的方式指“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有的方式”,这“方式”,各有不同,各有其用,无论贫富,无论贵贱,独特而有价值,只要在这世间占着一份位置,接受自己,清楚地定位自我的价值,认清并发挥自己的本能和天赋,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绽放自己的价值和光彩,实现自我的价值,便都是一份自我独特的呈现。这种方式不功利,不虚华,不因袭,不模仿,这种方式不受外物羁绊,不苛求,不艳羡,在自我的领域里,欣赏自我的价值,自得其乐,无所束缚地释放天性,世界因而丰富多彩。‎ 本次作文要求根据材料,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立意】综合材料里的三句话,得出以下立意:‎ 相信自己;认可自我的价值/生活方式/个性特点 不盲从,不人云亦云;‎ 人贵有自知之明;‎ 正确认识自己,不盲从;‎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发挥长处,活出精彩;‎ ‎【素材】1.庄子与惠子关于“知鱼之乐”的探讨。‎ ‎2.杨绛先生的人生态度: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3.耶鲁村官秦玥飞的故事,26岁的秦玥飞从耶鲁毕业后,放弃了光鲜亮丽的高薪工作,来到湖南一个小山村,走上一条进基层、当村官的实干路。‎ ‎4.梭罗与瓦尔登湖: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过着“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并完成了影响深远的著作——《瓦尔登湖》,但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和他的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5.三毛与撒哈拉的故事:“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6.林黛玉、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对比。为什么林黛玉能走进贾宝玉的内心,而薛宝钗却做不到?‎ ‎7.新加坡虽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日本的富士山,但它有上帝最珍贵的礼物,一年四季普照的灿烂阳光。因此,新加坡政府利用这一优势,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国家”。‎ ‎8.《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别人盯着满地的六便士的时候,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他原本过着富裕的生活,但是却抛去现实的一切,从头开始学习绘画,去荒岛上追求艺术的理想。最后病逝在荒岛上,他的土著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9.王小波,在文学界,他一直是个圈外人,当时有各种所谓的流派,但是多数流于模仿,王小波立志做自由撰稿人、不加入任何流派,这使得他走的路崎岖不堪,他一直只是寂寞地写着,不屑与人为名利争雄,也受不惯传统作家戴着镣铐跳舞式的约束。他的书生前大多未在大陆出版,在香港出版也是销量惨淡。死后,他的作品才开始热销。《三联生活周刊》后来策划过“重找王小波“的活动,就是想找到一个像王小波这样一个专栏写手,但是不了了之。这个世界上只会有一个王小波。‎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首先列举了当今社会一些人“丢失自我”的行径,从反面论述为什么要“做自己”;接着分“自我认知”和“自我救赎”两个层次,论述怎样“做自己”;最后发出“做自己”的呼吁,总结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