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三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整合数据信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B.淘宝网使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竞争。‎ ‎  C.分享经济中的消费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帮助的过程。‎ ‎  D.随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分享经济中。‎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分享经济,文章先明确概念,再从原因、作用、出路上一一阐释。‎ ‎  B.文章以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有效论证了分享经济提高交易效率和不分国界的优点。‎ ‎  C.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手法,彰显分享经济的现实意义。‎ ‎  D.最后一段提到对政府职能的思考,篇幅短却是对文章主体理论不可或缺的补充。‎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发展以及对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分享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运行形态的变革。‎ ‎  B.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  C.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 ‎  D.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才能确保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 路边有个剃头匠 杜卫东 这位剃头匠,个子不高、五十岁上下,摊位紧邻街心公园的旁门。按说位置不错,可是据我每天散步时观察,他的生意最为清淡,供顾客等候坐的三只小凳子基本上没有派上过用场,甚至还出现过旁边儿的剃头匠借用的情况。我印象中,他最标志性的姿势是,坐在椅子上两脚搭着一只木凳,面无表情,两眼微闭。不过,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不是狂风突至、暴雨倾盆,他总是以这种姿势耐心地等待顾客光临,直到夜色如一团水墨洇开,一点儿一点儿把他湮没。‎ 唯一的一次反常,是他急赤白脸地追上了一个老头儿,说,您给我的这五块钱是假钞。老头儿不以为然,说怎么可能,五块钱的票子也造假,犯得上吗?剃头匠怕他不换,晃晃手中的纸币,有点气急败坏,您看看,您看看,多薄!麻烦您给换一张吧,谢谢您了!‎ 就是那时候,我冒出了一个想法:做他的主顾。‎ 我注意观察过了,这个剃头匠理出的发型虽然传统,但是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趣味。‎ 剃头匠讷于言,每次理发你不说话他不言声,偶有问答也是简单地应对。剃完头他会看着镜子里的我问,行吗?我说行,他便解下我的白围裙用手一抖,脸扭向一旁,等着付钱。钱给了,他的嘴角会向上咧一下,似笑非笑,然后把新收的钱和先前收的钱摞在一起数一遍,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 有一次我找他理发,他不在。旁边的剃头匠告诉我,他去街心公园的大排档吃饭了,如果你不急,就等一会儿;如果急,就由我来。那天下午我正好有一个活动,非去不可,等不及了,就由旁边的剃头匠代劳。‎ 我有一搭无一搭地问:为什么他的生意那么清淡,你的生意这么好?我觉得他手艺也不孬啊。这位剃头匠说,其实这人特别厚道!那天一个老太太剪头,把钱包落下了,他连拉链都没打开,愣是等到晚上八点老太太找回来。‎ 这位兄弟还告诉,剃头匠有一个儿子,今年高考落榜,正在家里复读。剃头匠要负担儿子复读的费用,还要为儿子的将来做些积累,所以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平时的午饭就是一张烙饼,偶尔吃一碗牛肉面便是改善伙食了。但是他过得并不快乐,因为儿子和他不亲,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这让他有点失落和伤心。‎ 我听了却心头一动,在对剃头匠寄予同情的同时又顿生敬意。‎ 没想到,与世无争的剃头匠有一次险些和客人动了手。‎ 那天散步,我目睹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剃头匠干完了一个活儿,解下客人的白围裙,照例用手抖了抖上面的头发茬,然后等着付钱。可是那位客人用手胡噜胡噜头,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脸上渐露愠怒之色,嘿,嘿,你这给我剃的是什么玩意儿呀,跟狗啃的似的!‎ 剃头匠一脸茫然,他瞅瞅刚刚理完的头,嘟囔一句:这活儿没毛病呀。‎ 怎么没毛病呀!客人六十来岁,一看就是属于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 大家前后左右围观评价着那位老兄的脑袋,纷纷摇头:这不是剃的挺好看的吗?有剃头匠的同伴过来调解,说这份活儿就少收点钱。‎ 少收点钱就行啦,我这脑袋怎么出门呀?那位老兄佯装不干,以攻为守。‎ 剃头匠也不干:他凭什么少给钱呀,我这活儿干得有毛病吗?‎ 那位老兄急了:嘿,你还来劲了?说着上前去揪剃头匠的领子,你看看我这鬓角,谁让你去这么短的。‎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年轻后生挤出来,横在了两人中间,怒斥一声:你放开手,不准欺负他!‎ 这后生我认识。那天散步时突遇暴雨,我和他在一处房檐下避雨,闲聊中知道他老家在河北农村,来北京打些零工,在街心公园的儿童游乐场收门票,一天六十元,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想来他是下班经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那位老兄愣了一下,便问:嘿,你算哪一出儿,管什么闲事?年轻后生双拳紧握、怒目而视: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 我听了,心头怦然一动,不由看了一眼年轻人身后的剃头匠。只见刚才还沮丧委屈的这位兄弟,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团水墨洇开”运用比喻手法,“一点儿一点儿”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夜色慢慢加浓的景象。‎ B.“我”是一个不追求潮流的人,选择做剃头匠的主顾,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 C.“我”与另一个剃头匠的聊天内容反映了主人公的善良,这消除了你“我”对他的歧视,使“我”对他产生敬意。‎ D.“我”是小说的线索,是一个全知视角,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通过我的视角呈现出来。‎ ‎5.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1)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2分)‎ ‎(2)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2分)‎ ‎6.前文写剃头匠的儿子“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而后文却写他说“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小说这样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7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了《2016-2020中国城镇化率增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五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提到:“‎ 我国目前存在两种城镇化率,一种是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另一种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城镇化率的概念对于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城镇化率的概念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说,我国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会导致行政区划调整时一次性提高了城镇化率。但有些地方,虽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却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没有被统计成为城镇化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率真实性;其次,城镇化正在以多途径方式进行,并且存在着大量市民融入到城市中,却并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而城镇化指标对这些情况的反应并不敏感。‎ ‎(摘自《人民政协报》2017年1月12日李荣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 材料二:‎ 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看,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39.9%。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将统筹推进本地和外地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2016全国人口城镇化大数据分析:去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9%》)‎ 材料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万。从城市规模看,我国已有653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140多个。 ‎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 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强大动力。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对外公布,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摘编自“百度文库”《 2016-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 ‎7.下列关于城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机构对我国未来五年城镇化增长率的发展态势做了预测。‎ B.由于大量人口融入到城市中,但有些人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这使城镇化率难以准确预算。‎ C.材料一中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而材料二的预测是提高到45%。‎ D.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没有被统计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提高。‎ B.从冯奎提到的问题来看,在统计城镇化率时,对城镇化率这一概念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为城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是有很大差别的。‎ C.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使之达到较高的比例,就不能存在城乡区域间的户籍壁垒。‎ D.虽然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与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友好,但我国各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E.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因此城镇化快速推进,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城乡居明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 ‎9.我国在城镇化率的提升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祖禹,字淳甫。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富弼 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经世之文也。”竟不复出其稿。有相章惇意。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安置贺州,卒,年五十八。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在迩英守经据正,献纳尤多。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立云:“愿陛下留听。”帝首肯再三,乃退。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开列古义,参之时事,无一长语。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B.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C.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D.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祖禹幼年时父亲去世,每逢佳节,他悲伤痛苦,闭门读书,他到京城后结交的都是名人,他的叔祖称赞他为贤士。‎ B.范祖禹看淡官职,正字刚毅。他跟从司马光编修书籍,不求官职;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后来他却将别人批评王安石的奏章上报。‎ C.范祖禹文才突出,受到苏轼称赞。宣仁太后去世,人心不稳,他决定上奏,他的奏章被苏轼看到后,苏轼决定放弃自己的奏稿,并称赞范祖禹的文章。‎ D.范祖禹既谨慎又大胆。他平时谨慎小心,但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往往坚持原则,他为皇帝讲书,有一次讲到关键处,直到皇帝“首肯再三”,才肯罢休。‎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5分)‎ ‎(2)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乱后逢村叟 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本诗的题目“乱后逢村叟”,点明了写诗的起因,为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做铺垫。‎ B.第三句写了为供给修建营寨的木料,村中的桑柘树已被砍光,说明百姓靠它来养蚕织布的生计已被断送。‎ C.第四句写村中的青少年都被拉去当兵死于战事,家家户户绝了后嗣,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D.五六句写在战乱时期官府还像太平时期那样征敛赋税,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全无一点体恤民生之意。‎ E.全诗围绕村叟来写,既写了几件典型的令他“伤魂”之事,也写了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描绘箫声这一音乐形象的两句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从而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3)在《马说》中,韩愈同情那些不遇伯乐而辱没在仆役手中的千里马最后只能落得“ ”的结局。‎ 第II卷 表达题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九龙井景区景色优美,徜徉其间,青山滴翠,绿水泛花,九井相连,白练为带,空谷清幽,让人乐不思蜀。‎ ‎②江西省统计局官员表示,随着经济领域稳增长措施的不断落实,下一步江西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将会络绎不绝的出现。‎ ‎③‎ 中场休息时,只见双方教练赶紧召集队员,抓住队员们擦汗喝水的间隙,对队员们耳提面命,希望他们下半场能有更佳的表现。‎ ‎④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划,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 ‎⑤影片《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湄公河跨国大案”故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其中,一场警察扮演成商人与毒枭之间过招的戏码看得人惊心动魄。‎ ‎⑥地球虽然可以满足人的所有需要,但是无法满足人的全部欲望。暴殄天物,竭泽而渔的做法,到最后必然导致资源匮乏。‎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烟雾污染日趋严重,使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眼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B.这两天,一条名为《我是谁》的1分30秒的视频被广泛转载,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打广告,网友纷纷点赞:“暖心接地气!”“没想到有一天被我党广告圈粉!”‎ C.各级党组织只有当好选人用人的舵手,秉持公道正派的工作,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D.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充满紧张感的观看中学习诗词知识,领略诗词之美。‎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既然你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我就高抬贵手,不再追究。‎ B.改日我一定亲自到府上,当面向您请教,到时还望不吝赐教。‎ C.这幅作品的作者是社区居民刘智贤,刘智贤特意将这书法作品送给社区,聊表寸心。‎ D.记者采访李教授时说:“听说您最近有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问世。您真是好样的!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祝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在网络嘈杂的声音中,始终存在着少数的人。用辛辣犀利的评论引导者网民舆论的方向,甚至左右其他专业媒体的方向,他们多为青年人,在虚拟的世界里扮演着万千网民意见领导人的角色, ① 。这种意见人士的产生 ② ,而是由个人魅力、所属阶层立场和网民心里等来决定。传统的意见人士多为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媒体从业人员;而青年网络意见人士由青年商界精英、青年文体明星和专家学者等构成,并不一定是专业的媒体人员。 ③ ;网络意见人士可能更多代表的是他们本身的社会属性,为小部分利益缺乏保护的人们发言,这也就是为什么网上的议论和主流观点差别很大,甚至不少观点是相左意见的原因。‎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认识语言的美,能帮助人更好地走向美的世界。理解语言的情感色彩,就能体会到语言的美。孩子们一旦发现了语言的美,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孩子会热情地收藏词汇、成语、优美的句子,背诵经典的诗词。而语言的贫乏,常常使一些孩子用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或与人交流。甚至一些成年人,在球场上竟然集体用所谓的“国骂”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都是语言贫乏惹的祸。‎ ‎①理解语言的情感色彩,不一定能体会到语言的美。‎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对同学们常提及的“高中关键词”进行了收集,它们是:学习、社会实践、独立、迷茫、竞争、青春、挫败感、理想、合作、文化修养、意志力、兴趣、创新等。‎ 请从中选择两个或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对高中生活的认识,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三试题语文答案 ‎1. C (A项,缩小范围,原文中“尤其是”数据信息只是部分内容。B项,曲解文意,“大大”表明不是全部,“从而”前后因果颠倒。D项,未然已然混淆,原文是“正在走向分享型经济”)‎ ‎2.B(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不能有效论证出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观点 )‎ ‎3.B(以偏概全的错误。分工是在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分工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4.A(B项,“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分析不全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剃头匠生意冷淡的同情。C项,“‘我’对他的歧视”错误,“我”对剃头匠没有歧视。D项“全知视角”错误,文中的“我”是一个有限的视角,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5.(1)“木然”表现了剃头匠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和得不到儿子的尊重而内心感到不快乐。(1分)“欣慰的神色”表现了他因生意有了进项而感到满意、宽慰。(1分)‎ ‎(2)表现了剃头匠因为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并在自己受人欺负时出面护卫的激动和欣慰之情。(2分)‎ ‎6.不矛盾。(1分)“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是剃头匠的儿子作为学生时虚荣心的表现;“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是他面对外人欺负父亲时,作为儿子,承担起保护父亲责任的表现。(2分)这反映了剃头匠的儿子思想的变化,他从打零工的生活体验中,理解到了父亲赚钱的不易和工作的辛苦,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并克服了虚荣心,懂得了尊重父亲。(2分)这样安排更好地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父母最大的快乐的主旨。(2分)‎ ‎7.C(材料一中的63%,指的是报告“我国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材料二中的45%。指的是“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者的概念不同。) ‎ ‎8.B、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A项,说法过于绝对,“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就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却没有被统计进去”这一结果,尽管存在“没有被统计进去”的情况。但也只是“有些地方”。C项,材料二中“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指的是户籍迁移中的种种障碍应该破除,而不是“不能存在城乡区域间的户籍壁垒”。D项,“但我国各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错误,原文中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说法,但这只是提出要求,并不是说我国已经这样做了。)‎ ‎9.(1)我国的城镇化率呈现由低到高的稳步、快速提升的特点。①‎ 从材料二图表数据看,2011年到2015年间,都在由低到高稳步提升。②综合材料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每年将有1300万以上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增长的速度快。(2)通过政府行为有计划地提升城镇化率。2014年3月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每点2分)‎ ‎10.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11.D(“纪传体”应为“编年体”,“专门记录某一皇帝的言行”不准确,应是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12.B(“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错,因果关系不成立)‎ ‎13.(1)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得分点:谕、竟、谒,各1分,最后一句省略句1分,句意1分)‎ ‎(2)皇帝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得分点:且、梗、以,知,各1分,句意1分)‎ ‎14.A、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A项,“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与诗的内容不符,也不能说标题有铺垫作用。E项,“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可以通过本诗去联想,但不是本诗直接反映出来的。)‎ ‎15.表达了诗人对遭逢唐末战乱的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以及对封建官吏不知体恤百姓的谴责。(3分)村叟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他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万户遭遇的一个缩影,村落萧疏,生计无着,赋税繁重,官员盘剥,典型的反映出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分)‎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骈死于槽枥之间(每空1分)‎ ‎17.B(①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后来泛指乐而忘返。②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辆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不合语境。③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④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此处不合语境。⑤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与此句形容对象“10•5湄公河跨国大案”不合。⑥暴殄天物: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 ‎18.A(B项,成分赘余,“破天荒”指从来未曾有过或者是第一次,应删去“第一次”。C项,搭配不当,秉持……的工作作风。D项,不合逻辑,“不日” 指要不了几天,指将来, “吸引了”指过去。可以把“不日”改为“日前”。 )‎ ‎19.B(A项,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C项,聊表寸心:略微表达一下小小的心意。多用于对别人表示感谢。D项,“您真是好样的!”太口语化,不合场合;“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祝贺!”口气太大,不合身份。)‎ ‎20.①他们就是青年网络意见人士 ②不再受身份、社会地位的限制 ③传统意见人士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每空2分,共6分)‎ ‎21.②发现了语言的美,不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性。 ③用“国骂”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一定是语言贫乏惹的祸。(答对一处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 ‎22.作文(按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附译文:‎ 范祖禹,字淳甫。幼年时父亲去世,叔祖父范镇抚养他如同自己的儿子。但范祖禹还是认为自己已经是孤儿了,每每过年时亲戚宾客庆贺集会,他就悲痛忧伤好像无所容身一样,关门读书,从不参与应酬请托之类的事情。不久以后到达京城,所有和他交往的,都是一时知名的人。范镇看重他说:“这个孩子,会成为天下闻名的士人。”考中进士甲科。跟随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阳十五年,不去钻营职位的升迁。书编成后,司马光推荐他担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王安石在朝廷掌权,特别爱护看重他。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富弼辞官后住在洛阳,一向严肃刚毅,关起门很少与人交往,唯独亲厚对待范祖禹;富弼病情加重,叫来范祖禹交给他秘密奏疏,内容大概是论述王安石误国以及新法的危害,言辞极为愤慨中肯。富弼去世,人们都认为不会将秘密奏疏上报,范祖禹最终上报了秘密奏疏。吴中发大水,皇帝下诏拿出一百万斛米、缗钱二十万赈济救灾。谏官认为报告灾情的人造谣,请求加以验证考实。范祖禹封回其奏章,说:“国家的根本,就依靠东南地区。现在一方的百姓,呼喊诉苦,张口等待救助,来摆脱急迫的问题。上奏灾情即使稍微超过事实,应当忽略不追问。如果稍加惩罚,恐怕以后没有人敢说话了。”宣仁太后去世,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人人怀着观望的心态,在做官的人害怕恐惧,没人敢说话。祖禹担心小人乘机危害政治,于是上奏。当初,苏轼约好范祖禹一起上奏章论议,进谏的草稿已经写好,看见范祖禹的奏疏,就附名一同上奏,说:“您的文章,是经世之文。”最终没有再拿出自己的奏稿。当时朝廷有用章惇做宰相的意思。范祖禹极力说章惇不可任用,没被同意,于是请求调任外地。‎ 皇帝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谏官认为范祖禹修编《神宗实录》时诋毁诬陷朝廷,贬到贺州居住,去世,终年五十八岁。祖禹平时谦恭谨慎,不讲别人的过错。到遇事的时候,就辨别是非,一点不隐瞒。在迩英殿为官时坚守经义正理,献上的谏言特别多。曾经讲《尚书》到“在宫内荒淫于女色,在宫外荒淫于打猎”等六句,拱手诵读两遍,退步站着说:“希望陛下留意听取这些道理。”皇帝再三点头,才退下。每次当要侍讲的前一天晚上,必定端正衣服帽子,严肃恭敬地好像在皇帝的身边一样,命令子弟侍读。陈述古人的解释,联系当时的政事,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苏轼称他是侍讲官里最好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