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2课+典型例题-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2课+典型例题 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 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二、(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 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场景。不过,一切情语皆景语,同样的事物,同样的境况,创作主体由于创作心态的不同,将其置于不同的语境,赋予它了不同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内涵。韦诗中的“灯前”与郭诗中的“灯前”,就是两个情感内涵完全不同的相同场景。在韦庄的诗中,作者所置身的“灯前”是一个有隐含前提的典型场景,那就是作者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单漂泊。因此,作者所对之灯,正是传统文学艺术表现孤独主题的常用意象——“孤灯”,抒情主人公必然是独处的,必然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的。如李白《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戴叔伦《客中言怀》:“夜雨孤灯梦,春风几度花”,正与韦诗中之“灯前”相似。在诗中,作者一梦初醒,梦境如何,诗中没有交代,但应依稀萦绕于脑海之中,但“惆怅起来山月斜”,此“惆怅”必与梦境相关,而醒来后所见的孤灯,也必有助于唤起浮现于梦中的内心深处的情思。可以想见那一刻的情景:梦里不知身是客,而梦境已经离去,只是恍恍惚惚还有一点踪迹存留,能让作者更加意识到自己是他乡游子的,只有这个“灯前”的场景吧。而郭震笔下的“灯前” 则完全不同。郭诗题为《宿渔家》,应该也是身在客中,但在郭震眼中的的情景,却是水上渔家虽然清苦辛劳,但一家和睦同居,其乐融融的温馨生活图景,这里的“灯前”,带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是愉悦,是家的感觉。宋高翥《清明》中的名句“日落狐狸眠塚上,夜归儿女笑灯前”,正是以“塚上”的凄凉,来反衬“灯下”的欢娱。 三、(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征戍诗多写边地苦寒、士卒辛劳的格局,大大地拓展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与内容范围,举凡军旅生活,征战场面,边塞景物,异域风情,诗人从戎入幕的情怀、感受与多方面的见闻,都在诗中加以表现。众所周知,征戍、行旅是中国诗歌一个源远流长的抒情主题,其中所贯穿的情感常常是征人的辛劳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是思妇凄绝哀婉的牵挂,其感情基调是悲苦的。从《诗经》的《东山》到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从汉乐府的《饮马长城窟行》到沈佺期的《独不见》,大体皆然,鲜有例外。但是到了盛唐,这一主题的情感基调有所改变。这个时期士人辞亲远游,奔赴边塞,很少是一种违背自身意愿的被动行为, 四、(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五、(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落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 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借“朝吟夜怨” 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六、(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 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6.(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七、(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10.(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张说的《鄴都引》是借凭吊古迹而抒发胸臆的怀古之作,诗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主要是缅怀和描述曹操生前的非凡业绩,以寄托自己的凌云壮志。诗的后六句为第二层,主要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二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蔽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城郭”和“西园”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明月依旧, 的理趣与人生感悟,回到了诗歌内容的考查。抓住“人生感悟的差异”这一命题暗示,结合诗句分析作答即可。 八、(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摇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摇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0.(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秋日的一天,刘禹锡受朋友窦员外之邀,参观了他在京城长安买的新居。参观完毕,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相赠。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实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是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艺术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样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富有层次。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尾联“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这一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表达了诗人的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