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2017 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13 分) “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总称,这种说法出现于清朝中晚期。“三山五园” 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园中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散点式镶嵌在山体之中。 “园林之胜,重在山水。”水池作为点缀,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较窄的院落空间,或处于园 中以增加园林趣味。静宜园占地 149 公顷,1677 年成为康熙的行宫,后来虽有添建,但一 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深邃优雅。 静明园的个性与静宜园不同。静明园所在的玉泉山,湖山尺度非常有限,占地仅 65 公 顷。玉泉山虽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大,山体狭长,呈南北走向。在这种地形上如 何建设园林呢?建筑要和湖山尺度配合好,建筑群采用散点布局,高低相映。山顶上的香岩 寺和玉峰塔规模不大,山脚下的建筑多为一层,这样就凸显出玉峰塔的高耸。乾隆非常喜欢 玉泉山的风光,亲自为静明园内十六景命名,正殿名为“廓然大公”,后殿名为“涵万象”, 意蕴深远。 畅春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墙外畅春园宿舍一带,原是明代武清侯李伟修建的私家园林 “清华园”,也叫“李园”,康熙时更名为畅春园。畅春园以水景为主,水面宽阔,“江淮以 北亦当第一也”,清朝改建时仍“因水成景”。畅春园的叠山艺术也堪称一绝,原来的土山和 新添建的假山,岗峰连接;加之遍植各色鲜花树木,绿树成荫,给人天人合一之感,是兼有 政治和游乐功能的离宫型园林。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既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又吸 取了欧洲的建筑形式,是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圆明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 园内步移景易,景观层出不穷,特色之多,首屈一指。圆明园占地 350 公顷,在“三山五园” 中规模最大。有仙境、欧式园林等景观,也有理政、居住、宗教等场所,这些层峦叠嶂的建 筑都是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改造的结果,也大多体现出其治国理念。清王朝把圆明园作为第 二政治中心。 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在五园当中建造最晚,但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相比于圆明园, 清漪园湖山相映,形象立体。但万寿山总体轮廓平缓,高度仅 60 米,长度达到 1000 米,且 仅山体西半部前临水面经过人工改造,水面向东、西扩展,形成东西最宽处 1600 米、南北 长 1930 米的水面,水体大大超过了山体;同时,西堤的设置,将玉泉山和稍远的西山借入 国内,而昆明湖东侧又与邻近的畅春园、圆明园相呼应。这些使“三山五园”在空间上的联 系更加紧密。在万寿山中部,耸立起一组建筑群,从山顶到山脚装点南坡,再以 700 多米的 长廊作为前山建筑群与昆明湖之间的束带,这样就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壮观气势。 (取材于郭黛妲《三山五园:北京历史文化最辉煌的乐章》) 1.下列不能体现“三山五园”共同特点的一项是( )(3 分) A.造景因地制宜 B.布局错落有致 C.高峰深谷相映 D.具有皇家气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信息概括提取和比对的能力。材料一描写“万寿山总体轮廓平缓, 高度仅 60 米,”可见万寿山不符合“高峰深谷”这一特征,此外“畅春园……原来的土山的 假山”也可以推测出山体不高。因此“高峰深谷”不是“三山五园”的共同特征。 答案:C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静宜园因山就势,散点布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B.静明园中建筑物规模不大,与玉泉山水窄山狭的地形相配合。 C.在前朝园林基础上改建成的畅春园,以水景为主,山景亦佳。 D.清王朝依据治国理念来改造圆明园,使其成为第二政治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原文“这些层峦登峰的建筑都是雍正至咸丰五 朝皇帝改造的结果,也大多体现出其治国理念。”这不是在治国理念指导下的刻意改造,因 此选项 D 中的“依据治国理念来改造回明园”不符合文章原意。 答案:D 3.文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玲珑剔透 B.首屈一指 C.层峦叠嶂 D.无与伦比 解析:层峦叠嶂:层峦指山连着山,盛峰指许多高险的像屏降一样的删。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原文中“这些层峦盛峰的建筑都是雍正……结构片,用“层峦盛嶂”修饰建筑错误,因此选 C。 答案:C 4.下列描写景观的文字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 庆元宵”,其体现的风格,与材料一中皇家园林风格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3 分) A.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 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B.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只 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如翠带飘砜,或如金绳盘屈…… C.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 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D.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 面,彩焕螭(chī)头……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pán)螭护,玲珑凿就。 解析:选项 C 中的“黄泥矮培”“稻茎”“数楹茅屋”“两溜青篱笆”等词与原文中所描写的 皇家园林气派的风格不相符合,因此选择 C。 答案:C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二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就好搬进去 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____甲____,贾迎春住 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_____乙____,宝玉____丙___。(选 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A.潇湘馆 稻香村 怡红院 B.稻香村 潇湘馆 怡红院 C.潇湘馆 怡红院 稻香村 D.稻香村 怡红院 潇湘馆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林黛玉住进潇湘馆,自取名号为潇湘妃子; 李纹住了稻香村,取名稻香老农:宝玉住了怡红院,取名怡红公子。 答案:A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11 分) 自然山水学,不仅有着广泛的实用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从古至今,自然山水 思想被皇家贵族与平民百姓广泛运用,它影响着寺院、庭院、村落、住宅等的建设。 山水思想中的核心要素是“山河襟带”,即三面山脉环绕,地势向南面开放,开放的平 地有河川或水池,形成“聚气而使其不散”的“围绕”式空间格局。 “三山五园”地处北京城的西北郊。北京城符合中国古代建都选址的原则:背山临水。 南朝范缜曾在《幽州赋》中形容北京:“虎踞龙盘,形势雄伟。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 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 北京西郊一带也有山有水。水流在清漪园(颐和园)一带汇集,再向东南方向流动。西 北方向有群山环绕,前面有湖泊水系,符合山环水抱的要求,环境良好,因而成为建造皇家 园林的首选之地。 那么,清漪园的山水情况如何呢?万寿山位于昆明湖的东北侧,湖水从西北方玉泉山的 玉河流向东南方的长河,最后注入渤海。清漪园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对自然山水加 以人工改造,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环境。为了让昆明湖位于万寿山之南,就把原来的瓮山湖 扩大了将近一倍,把挖湖的泥沙堆放在瓮山(万寿山)上。原有的西堤被取消,湖面扩大后 的新堤命名为东堤。这样不仅满足了水利需求,还使万寿山成为北面的靠山,南面则是一望 无际的广阔水面。 中国古典庭园,借景是最常用的造园手法之一。明代计成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 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作为中国古典造园思想的精华,被充 分运用到清漪园的改建过程中,其景观构成与“三山五园”的相互关系十分紧密。改建清漪 园时,为了把西面的玉泉山与西山最大限度地借入园内,充分考虑了湖岛的位置及岸堤的方 向,一概没有建高大的建筑物。这样,从万寿山清漪园可以邻借玉泉山,还可以__【甲】_____ 西山;为了把东侧的风景借入园内,东南面没有修建外墙,这样从清漪园就可以__【乙】___ 圆明园、畅春园一带的风光。而从香山,可以____【丙】___玉泉山及万寿山,从圆明园的 福海及畅眷园内也可以____【丁】___万寿山佛香阁及西山山脉的一部分。 (取材于祝丹《北京颐和园景观与“三山五园”的构成关系》) 6.下列不符合自然山水学中“山河襟带”思想的一项是( )( 2 分) A.在北京西郊建造园林 B.选择北京作为都城 C.万寿山和昆明湖改造 D.三山五园相互借景 解析:从第二自然段来看“山河裸带”指的是一种“‘聚气而使其不散’式空间格局”,而选 项 D“三山五园相互借景,是一种造园方法不是自然山水学的思想理念。 答案:D 7.下列分别填入【甲】【 乙】【 丙】【 丁】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邻借 俯借 远借 仰借 B.远借 邻借 俯借 仰借 C.远借 邻借 仰借 俯借 D.邻借 远借 仰借 俯借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西堤的设里,将玉泉山和稍远的西山”可以看出清漪园万 寿山离西山较远,甲填“远借”。“而昆明湖东侧又与邻近的畅春园、圆明园相呼应”得出乙 填“邻借”;从“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万寿山总体轮廓平缓,高度仅 60 米”来看, 丙填“俯借”;“圆明园福海”相对高度比“西山 w 脉”低,因此丁填“仰借”。 答案:B 8.概括回答清漪园的改造效果。(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归纳和表达能力。从题千中锁定关键词“清漪园,“改造效果”, 确定答题范围在原文的材料一第六段和材料二的第五、六自然段,将文中涉及改造后的效果 的关键词和短语组织成条理清晰的句子即可。 答案:①水体远超过山体;②在东、西方向上实现了借景;③使“三山五园”的空间关系更 加紧密;④产生了壮观气势(或“形象更加立体”);⑤满足了水利需求;⑥形成了山环水抱 的理想环境。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诸君简画记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曰丰乐桥,桥稍东曰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古 银杏两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为诸君君简。君简少好画。又学篆刻,喜何震、陈琮刀镌,时时见古法。然不甚 自贵爱,独深爱画。尝自称先君子博学游艺,尤喜翰墨。与华亭董宗伯其昌、赵文学左为密 交。自其为童子时旁侍,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苍秀淡沲(duò),董称最工;空濛潇瑟, 赵为之冠。两公分间,互相放写,终不能自掩其真也。君简既好画,日取两公画及诸家所作 玩之,久而融然,化裁臻微。予间问君简:“子此画法谁氏?”君简笑日:“吾且忘吾手,安 知谁法?”予闻而憆(chēng)然,不复知所问矣。大体得法于古人,不必以甚似为工。萧 远疏逸,绝蹊径矣。 君简先世多显官。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至君简而日贫。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 娱。客过索画,君简即与画,然持钱来者甚少;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或持钱赠君简,君简 便受之。午突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坐待所与密者过,引壶斟酌,醉而后已。君简交不滥 不黩,游好三四人,周旋久之,义亦弥笃。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画不为售,非艺者也;交不干上,非为名者也。吾于君简, 不知所以名之。虽然,岂其无得于中而能若是与?岁既暮,银杏叶方落矣,不知近客来亦多 遗钱否?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 9.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然不甚自贵爱 贵:看重 B.客过索画,君简即与画 过:经过 C.午突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 突:烟囱 D.不知近客来亦多遗钱否 遗:赠送 解析:B 选项中“过”应是拜访的惫思。结合后文“不知近客来亦多遗钱否”可知,与上文 “客过索画”都是表达客人前来拜访君简索画的意思。 答案:B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园有主为诸君君简 窃为大王不取也 B.终不能自掩其真也 其孰能讥之乎 C.周旋久之,义亦弥笃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 吾尝终日而思矣 解析:A 选项第一个“为”是动词“是”,表判断;第二个“为”是动词,认为。B 选项第一 个“其”是代词,他;第二个“其”是副词,表反问语气。C 选项第一个“之”是音节助词, 第二个“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选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观看两位先生作画,挥笔创作达到了神妙境界。 B.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有很多豪贤资助他。 C.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君简的家在陋巷中,他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D.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君简不学习做官的本领,但也不是避世者。 解析:B 选项是说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是地方豪贤,钱财丰厚。而不是“豪贤资助他”。 答案:B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 分) ①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 ②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①重点考查“耻”字的活用,“耻”字在此为意动用 法,翻译为“以……为耻”。②重点考查短语“所以”的用法,以及“名”字的活用。 答案:①君简也耻于为了金钱而使自己成为杂役。 ②对于诸君简,我不知道用什么称呼他。 13.文章第二段写了诸君简学画的过程,请用三个四字词语依次加以概括。(4 分) 解析:这道题旨在考查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审题定位至第二段,将君简学画的过程进行分层, 简要概括成四字词语。 答案:①耳濡目染,玩味钻研,融会贯通。②玩味钻研,融会贯通,臻于佳境。③认真研习, 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14.下面两句话分别反映了诸君简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请选择其中一句,联系实际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①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 ②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 解析:注意题干的提示,第一句为生活态度,第二句为艺术追求。答题思路为先理解所选文 名内容,再结合实际发表个人看法。 答案:略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情诗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唏。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 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 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解析:七八句意思为,启程之日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从离家时的严霜之景,到如 今的白露已晞,用物象的变化写出时间的流转,虽然景物不同,但是都体现了役夫久他乡, 有家难归的愁苦。所以选项中“表现了游子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有误。 答案:C 16.“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 法的一项是( )(3 分)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解析:选项 A 惫思为,江水的碧波荡漾衬托出水鸟羽毛的雪白,山峦的苍翠更衬托出花的红 艳.眼前的这番美景,非但不能引起诗人游玩的兴致,反而引起了漂泊的感伤,慨而叹之“今 春看又过,何处是归年”,以乐景衬哀情,更体现出诗人归心殷切。 答案:A 17.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 哪些不同?(6 分)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本题考查与课内诗词相结合的比较题。 答案:《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 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短歌行》:①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 思;②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③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曹植的《情诗》写道“清风吹我衣”。“风”是古诗文中的常用意象,如《论语·侍坐》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呈现理想的生活图景;陶渊明用在《归去来兮辞》中 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归乡途中的轻快心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 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亡国之痛。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结合语境,注意错别字。 答案: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小楼昨夜又 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 ①在人艺看话剧《万尼亚舅舅》,三小时的剧长,李六乙竟一处也没舍得删。结束时已 近晚十点,出剧院才发现下雪了,薄薄的细雪敷在车顶上,在夜灯反射下闪着碎银一般的光。 那一刻我感慨万千,似乎第一次看清,契诃夫已嵌入我的生活很多年了,不是通过书斋式的 阅读,而是通过一道道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 ②我得到的第一本与契诃夫有关的书是《惜别樱桃园》,由童道明先生签送给我。那时 我还不知,童先生早年留学苏联时,就已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和契诃夫联系在一起。全身心地 阅读,毕生地翻译,进一步又创作剧本。不是灵魂相应,怎可想象,一个著名的戏剧评论家, 晚年要做剧作家。当然,世间也因此多了两部与契诃夫有关的戏:《我是海鸥》与《爱恋·契 诃夫》。 ③和童老师交往,最初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我约他写了很多次契诃夫,他写的都不重 样,像一口源源不尽的井。童先生一直不用电脑,文字都写在稿纸上,怕我认不清字,每次 去他家取稿时,他总要先给我读一遍,还即兴发挥,讲点契诃夫的迷人轶事。对我这个酷爱 买影碟的人来说,这就等于得到了契诃夫正片之外的花絮。我由此知道了契诃夫与托尔斯泰、 高尔基之间的友谊,也知道他深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成为《海鸥》中妮娜的原型,一个在舞 台上演绎了这个角色。我就这样一点一点潜移默化地认识了契诃夫。 ④《万尼亚舅舅》上演前,我照旧想请童先生写篇文章。因为李六乙导演的这个戏,剧 本就是请他翻译的。取稿的那天天寒地冻,这次他没有读给我听,而是说你来读吧。看他坐 在沙发上,已做好了聆听准备,我便也坐下来开始读。稿子共四页,写在印刷品的反面,字 儿小,里面涂改无数。念起来打磕绊时,他就帮我辨认。上面照例有契诃夫作品的引文,念 着念着,我竞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动情起来: “我们要度过一连串漫长的黑夜,我们将会听到天使的歌唱,我们将看到镶满宝石的天 空。人间所有的痛苦,都会淹没在慈爱之中,我们曲生活会变得安宁、温柔,变得像轻吻一 样的甜蜜。” ⑤这是《万尼亚舅舅》的结尾。很快我就有机会,听演员将它念了一遍又一遍。先是看 了彩排,当然是借了童老师的光。去之前我曾犹豫,这种不穿戏服的剧透式观看会不会影响 我正式看戏的情绪,但看完我就不后悔了,因为只有彩排,你才能看到导演与全体演员在戏 结束时眼中的泪光。他们都入戏了,连我一向熟悉的濮存昕都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愁容骑士。 不短不长的头发,怎么看都乱糟糟的,以至于正式演出前,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 好像不忍面对这个被生活打败的“万尼亚舅舅”。 ⑥这么多年在北京上演的契诃夫的戏,尤其是人艺舞台上演出的,我差不多都看过。奇 怪的是,一个演员接了契诃夫的角色,那角色就好像住进了他的身体,或者说,那角色一定 会把他生命中的某些部分唤醒。而像我这样的观众,便也常常能看到戏里与戏外的联系。在 我看来,扮演索尼亚的孔维,排练时的感觉比舞台上的好。或许因为不穿戏服,不打灯光, 我始终能感到她那种因为年轻,因为缺乏历练而有的怯生生的劲儿,是很合角色的。真实的 演员生活,并不像娱乐新闻渲染的那样光鲜,寂寞与等待属于大部分演员。听孔维演的索尼 亚劝舅舅“要忍受漫长黑夜,要耐心忍受命运给我们的考验”,我总觉得,那也是她说给自 己听的。契诃夫的台词,总是那样富有感染力,不经意间就能将人的心弦拨动。 ⑦比起孤零零的剧本阅读,我更愿意在生活中与契诃夫不期而遇。 ⑧我曾一连几天跑小西天电影资料馆,去看土耳其导演锡兰的电影,说不出的喜欢。后 来看到他的《五月碧云天》,是请自己的老爹做主角拍的戏中戏。锡兰导演要拍戏,而他的 老爹只惦记家中院子里的那些树,听老人诉说着自己与树的情感,我已经联想到了《万尼亚 舅舅》。在影片最后,果然看到一行字幕:献给安东·契诃夫。原来,锡兰导演是以《五月 碧云天》向契诃夫致敬。我心仪的另一位导演新藤兼人,晚年在拍《午后的遗言》的时候, 让两位演过契诃夫作品的老演员重聚,并在一起念电影台词:“我们的生命还没有完结,我 们还要活下去。”这又让我联想到童老师所说的“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 ⑨朋友曾送过我电影光盘,有一天打开看,发现它竟然是路易·马勒 1994 年拍的电影 版的话剧《万尼亚舅舅》。演员几乎都是坐下来表演,台词也译得很美国化,很口语、很生 活,它让我再次感到契诃夫的神奇――所有的导演,都认为契诃夫写的是现代剧,无论用俄 罗斯方式还是美国方式,抑或中国方式,都能走近它。 ⑩而我,如此细碎地写出《万尼亚舅舅》演出前后的一切,是因为其中的每一个场景、 每一个细节,都在构筑一个活生生的契诃夫。契诃夫于我,从来不是词汇、术语堆叠出来的 经典,而是如此这般地出没于生活之中。你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就是对自己的灵魂 做一次确认,确认疼痛还不够,同时还要确认,生活里有种东西值得你继续为它付出。这样 好像也是为了,别人能够再从你身上,辨认出你的灵魂以及契诃夫的种种。 (取材于孙小宁的同名散文) 19.文中划线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影碟 B.潜(qián)移默化 C.历练 D.怯(què)生生 解析:D 选项中“怯生”的怯只有一个读音,为“qiè”,意为“胆小、没勇气”,所以 D 项 错误。 答案:D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题目“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中的“一个人”,其实是指文中和契诃夫作品发生关 联的许多人。 B.作者在《万尼亚舅舅》的彩排中看到了导演与全体演员眼中的泪光,认识到彩排比正式演 出水平高。 C.问中的“不期而遇”,表达出作者在欣赏几位外国导演的电影时,意外“遇到”契诃夫的 欣喜感。 D.契诃夫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普通人的人生境遇和生活态度,激发了人们对他的作品及其本人 的热爱之情。 解析:B 选项回文定位至第五段,作者看到彩排时导演及演员的泪光,是想表达“他们都入 戏了”,而“彩排比正式演出水平高”属无中生有。 答案:B 21.作者在第①段中说自己是“通过一道道从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认识契诃夫的。“四面 八方折射过来的光”在文中指哪些内容?请简要回答。(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全文信息筛选概括能力。“四面八方折射出的光”意为作者通过很多方 面认识契诃夫先生的。文中第二、三段,写到作者与童道明先生的交流接触,童先生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作者对契诃夫先生的认识。通过导演、演员及台词。《万尼亚舅舅》的彩排的内 容,文中第七到十段,作者通过观看锡兰、新滕兼人的电影,进一步认识契诃夫先生。 答案:童道明先生研究、翻译和创作与契诃夫有关的作品,童先生的人生追求和精神气质; 濮存昕、孔维等演员塑造契诃夫剧作中的角色;锡兰、新藤兼人等外国导演在电影作品中不 同程度地表达对契诃夫的理解和敬意。 22.从全文看,第⑤段“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6 分) 解析:本题赏析题,考查人物的动作细节的作用,需从手法、结构、内容三个角度进行赏析。 手法方面,对于动作的细节往往是想体现人物心理及情感的变化。 答案:写我被濮存昕饰演的万尼亚舅舅深深地触动,表现出演员的忘我投入,已与角色融为 一体;侧面反映出契诃夫的作品极具艺术魅力;形象地阐释了文章题目内涵——从一个人身 上、从生活中辨认出契诃夫;与结尾段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在构筑一个活生生 的契诃夫”形成呼应,表现主题。 23.第⑥段“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加以解释。(3 分) 解析:本题为含义理解题。“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本质上就是考查文中所体现的契诃夫先 生积极思想。 答案:能看清生活中存在着苦难,能从苦难中看到希望和美好,并坚定乐观地生活。 24.第④段的台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富有感染力。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加以赏析。(4 分) 解析:本题为手法赏析题,该题考查的是对语段中具体手法的分析,整体把握语段,分析出 现的手法,比如,比喻、排比、想象。照题干要求挑选其中一种手法,然后结合文段内容分 析运用手法的效果,最后写出作者运用手法的目的,即文章情感。 答案:比喻。如作者把生活中的希望和美好比喻为“天使的歌唱”和“镶满宝石的星空”, 形象地表达出苦痛过后,爱与幸福终会到来的生活信念,给读者和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和 触动。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5.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学校要求同学们阅读以下六部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 界》《老人与海》。 ①以上作品中,哪一个男性形象最能触动你?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理由。150 字左右。 ②请从以上作品中选择一个女性形象,以“赞”或“叹”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 字。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人物名字,把题目补充完整。150 字以内。 解析:本次微写作,形式上有重大变化,去掉了观点类微写作,重在考查描述类和抒情类。 内容上,选取了 2017 年北京高考大纲要求的六本文学名著,重在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以人物形象和重点情节为主。此次期中考试命题,意在启示学生应把握当前的高考趋势,名 著阅读势在必行,而不能仅仅梳理内容梗概,应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 答案:略 26.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①《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说:“一个演员接了契诃夫的角色,那角色就好像住 进了他的身体,或者说,那角色一定会把他生命中的某些部分唤醒。”生活中,某个人、某 件事、某种场景、某些物件、某部作品……有时也会唤醒我们的记忆、情感、良知、责任等。 请以“唤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细节,有描写。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常用来指对行为或思想等进行分析总结。有人这样 提炼反思,它是对认识的再认识,对思想的再思想;也有人说反思是指对人对事持有理性思 考和独立精神……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观点明确,符合逻辑。 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