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1编专题一 微案一 论证思路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1编专题一 微案一 论证思路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微案一 论证思路 微点突破一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解说 分析论点:论述类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其他论点(一般称为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寻找论点时要注意不能把“论题”和中心论点相混淆。“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论的是什么),“论点”则是作者对所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证明什么)。‎ 分析论据:作为事实的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概述的事实论据有时容易忽略,要特别引起重视。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要注意分析作者通过事实,想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从而找到事实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分析论证方法:就是要求分析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议论说理有立论和驳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驳论就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技法 ‎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 ‎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明确哪些是论据材料以及论据与哪个观点联系等。‎ ‎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 ‎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教材演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下列对文段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巧妙地用继承一座大宅子来作比喻,通过论述对这所大宅子的态度来阐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巧妙贴切,生动具体,深入浅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B.“‘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一句中的“这样”指像孱头一样徘徊不敢走进门,像昏蛋一样放一把火烧光,像废物一样全盘吸收。结构上承上启下,由破而立。‎ C.这两段文字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与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选段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作者对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做了细微的观察和揣摩,“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都使用了比喻手法。‎ 剖析 “选段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错,应为“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答案 D 即学即练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末段论证了“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且D项中的“正面人物”有误,原文中说的是“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并没有明确说是“正面人物”;另外,“根本体现”于文无据。‎ 微点突破二 分析结构思路 解说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分析文章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析文段内部的层次关系,就能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了。‎ 技法 ‎1.从内容入手,抓文章整体。首先要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知道每一层次到底说的是什么,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或全段的内容,才有可能弄清其内部层次。‎ ‎2.从层次入手,抓逻辑关系。从高考考查来看,往往在注重整体的情况下,就文章的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等,这就要在注重整体的情况下,依据试题的范围去分析材料。‎ ‎3.从位置入手,抓结构作用。如开头具有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欲扬先抑等作用;过渡则具有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等作用;结尾则具有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等作用。‎ ‎4.从语言入手,抓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包括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的起始句或收尾句,等等。这些语句对理解文章的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演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节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以叙述、描写为主,首先简要介绍了马克思逝世时的有关情况,引出下文。‎ B.第二段由叙转议,指出马克思的逝世使革命事业停滞不前。‎ C.第三、四段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重大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D.第五段与上文形成递进关系,进一步强调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剖析 “使革命事业停滞不前”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谈论马克思的逝世对革命事业的影响很大,而非“使革命事业停滞不前”。‎ 答案 B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但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借以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换言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相反,对于不是读者的人来说,凝聚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不去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②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③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含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 ‎④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千万不要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⑤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⑥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摘编自周国平《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做不做一个真正的读者的学养差异及文明和野蛮之分。‎ B.文章第④段采用了比喻论证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书籍之多,读书一定要慎重选择的道理。‎ C.文章指出做真正的读者可从“癖好”“趣味”“品位”三方面入手,并就三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本文话题,然后论述怎样做真正读者,最后推出中心观点。‎ 答案 C 解析 曲解文意。“并就三者的关系进行论证”错,选文中间具体阐述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的三个特征,但并未“就三者的关系进行论证”,而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依次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