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2019.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有效方式,它们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基石。 从思维层面看,科学思维善于把复杂的世界概念化、明确化、单纯化。科学家能够从纷繁多变的客观现象中去寻找规律、发现本质、归纳概念。艺术思维则善于把现实世界形象化、模糊化、丰富化,艺术家喜欢用感性的方式捕捉现实的生动瞬间和个性差异,描绘生活的点点滴滴、精彩多样。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认识世界的关系就好比数码相机成像过程,科学思维犹如把丰富多彩的景色编码成简单的数字符号,记录在相机储存卡里面,看上去非常的简单枯燥,但它记载着纷繁生动的客观对象;而艺术思维犹如把内存卡里的数码符号转化为图片的形象化过程,它会让无生命的数字转化成有生命活力的充满美感的图象。 从艺术主题层面看,在当今的艺术创作中,科学元素如影随形。一是在科技时代,当代艺术家的视野有了很大的拓展,不论是航空航天、宇宙奥秘,还是基因细胞、微观世界;无论是机械动能,还是光学电子,科学领域的很多研究方向,已经成为艺术创作的题材和主题。同时,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很多研究成果,时时都会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无论是飞机、汽车还是家用电器,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人工智能,都成为艺术家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另外,科研领域的创新突破,成为艺术实验探索的动因和引领。文艺复兴绘画的突破,就是基于人类对透视学、解剖学的认识;印象派的兴起,也是基于人们对光学的研究和掌握;后现代艺术的出现,更是基于现代工业化兴起和现代科技的进步。 从艺术语言层面看,科技时代的艺术从表现方式与方法上有两大特征。一是将科技成果和最新技术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和载体,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形态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当今的艺术早已不仅承载于纸上、布上或墙上,它还存在于屏幕之中,光电之中,虚拟现实之中,高科技的手段已成为艺术家语言表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二是当代艺术创作有很多正在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的路径,来作为艺术创作和探索的方式。他们也像科学家一样,做田野调查、资料分析、材料实验,结构设计,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艺术表现的各种可能性,探索多种未知的领域。 从受众层面看,一方面科技让大众欣赏艺术有了更多的选择。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在岩石上、墓室里、墙壁上欣赏艺术;造纸术发明后,我们在纸上欣赏艺术;近现代人们在博物馆里欣赏高雅艺术,而当下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在电脑中、在手机上、在虚拟的空间里恣意欣赏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科技给艺术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艺术已不再是少数人把玩品鉴的奢侈品。随着印刷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画册、欣赏精准的复制品来感受艺术;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已成为通过网络以及各种新技术广泛及时传播的公共品,我们的手机、微信,以及我们身处的各种各样的空间都能以多种新奇的方式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艺术。 (选自《科学与艺术的当代关系》,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对于科学思维的简单枯燥,艺术思维表现现实世界的方式则更形象,更丰富。 B. 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科研成果也已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C. 科技的发展使高科技手段代替了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D. 科学技术弥补了艺术欣赏途径过于单一的缺陷,使大众欣赏艺术有了更多选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立足于科技时代,着重论述了科技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B. 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两种认识世界方式的异同。 C. 第三段列举文艺复兴等三个事例,意在说明科研领域的创新会引领艺术实验的探索。 D. 第五段论述科技既给人们欣赏艺术带来更多选择,也给艺术传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各具特点,二者结合可以使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更清晰,更美好。 B. 科技时代的艺术创作有了更丰富的媒介和载体,出现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形态。 C. 艺术家只有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路径,才能对多种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D. 当代艺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与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科学思维的简单枯燥”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科学思维犹如把丰富多彩的景色编码成简单的数字符号,记录在相机储存卡里面,看上去非常的简单枯燥,但它记载着纷繁生动的客观对象”可知,看上去简单枯燥,实际上是纷繁生动。 B项,依据原文“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很多研究成果,时时都会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无论是飞机、汽车还是家用电器,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人工智能,都成为艺术家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可以证明选项论述正确。 C项,“使高科技手段代替了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理解错误。原文“一是将科技成果和最新技术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和载体,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形态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当今的艺术早已不仅承载于纸上、布上或墙上”“二是当代艺术创作有很多正在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的路径,来作为艺术创作和探索的方式”,可见是拓宽了艺术创作的方法,但并没有“代替了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 D项,“弥补了艺术欣赏途径过于单一的缺陷”表述不当。原文“让大众欣赏艺术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原本的欣赏途经也并不单一,如“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在岩石上、墓室里、墙壁上欣赏艺术;造纸术发明后,我们在纸上欣赏艺术;近现代人们在博物馆里欣赏高雅艺术”,方式还是很多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A项,“着重论述了科技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章应该是着重论述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着重论述了科技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意思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C项,“只有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路径,才能对多种未知领域进行探索”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说“二是当代艺术创作有很多正在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的路径,来作为艺术创作和探索的方式。他们也像科学家一样,做田野调查、资料分析、材料实验,结构设计,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艺术表现的各种可能性,探索多种未知的领域。 ”,可见借鉴科学方法和科研途径只是艺术创作和探索的方式,有助于探索未知。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遥感卫星有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两种,前者携带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等遥感器,最大优点是分辨率高;后者携带合成孔径雷达等遥感器,最大优点是可以全天候工作。 对于采用光学成像的遥感卫星来讲,其运行轨道越高,空间分辨率就越低。所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通常运行在近地轨道,有时甚至采用临时性降低轨道高度的方法来取得短期的更高分辨率的图象,以满足特珠需要。低轨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高,看得更清楚,但一次成像观测视野较小,时间分辨率较低。而高轨遥感卫星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两者结合使用才能发挥出更大效益。 对于采用雷达成像的遥感卫星来讲,可工作在略高的轨道上,但这就需要雷达成像卫星自身能提供足够高功率的雷达信号。提高其分辨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缩短波长,二是增加天线口径。为此,可以提高雷达波的频率,缩短其波长,但当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大气会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同样,雷达的天线口径也不可能无限增加,为此,研究者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 (摘自《全球高分卫星的实力对比》) 材料二: (摘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材料三: 我国天气预报,以及气候、大气化学等方面业务主要依靠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完成。不过,高分系列卫星提供的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产品,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尤其在应对特殊天气和地表灾害方面,高分卫星的作用更为关键。据了解,中国气泉局利用高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卫星数据在台风、暴雨、龙卷、洪涝等灾害天气和环境生态领域的遥感监测,以及地震、滑坡等灾害评估工作中开展了大量的应用。比如,高分四号为2017年的四川地震灾区监测以及2018年的山竹等台风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 (摘自《高分卫星应用效果也“高分”》《光明日报》2019年3月22日) 材料四: 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21日宣布,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高分五号、六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高分五号是国内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大气和陆地进行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搭载了4个大气环境探测载荷。过去,我国对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的监测主要依靠美欧及日本卫星,高分五号发射后,大大缓解了对国外数据的依赖。2018年11月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正是借助高分五号对长三角地区污染气体进行监测,为保障空气质量提供了支撑。 高分六号是高分专项天基系统中兼顾普查与详查能力具有高度机动灵活性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其中,在国内卫星中首次安装的红边波段传感器,能有效反映作物等植被特有的光谱特性。结合这一特点,中国农科院改进了作物识别、农田洪涝灾害监测、土地沙化调查、积雪覆盖监测等技术方法和模型,这些技术成果已应用于2018年玉米大豆面积监测、安徽洪涝灾害作物损失评价、2019年农村居住环境监测等工作。 (摘自《这双“天眼“看得更清,测得更准》《科技日报》2019年3月22日) 4. 下列关于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 高分三号为1米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具备全天候的成像能力。 B. 高分四号卫星是地球高轨遥感卫星,在空间分辨率上更有优势。 C. 高分五号总共搭载了4台载荷,是国内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 D. 高分六号是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的特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成孔径雷达缩短了波长,解决了雷达天线口径不足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分辨率。 B. 评估遥感卫星性能的重要指标就是分辨率,它包括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 C. 高分五号缓解了我国对国外高光谱遥感数据的依赖,提高了遥感信息资源自主权。 D. 高分系列卫星在越来越多的区域和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6. 我国高分卫星是如何服务于国计民生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D 6. ①在我国天气预报以及气候、大气化学等方面,高分卫星提供了数据支撑,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②对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进行监测,为保障空气质量提供了支撑;③在农作物面积、灾害作物损失评价、农村居住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D项,“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的特点”分析错误,材料一原文“低轨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高,看得更清楚,但一次成像观测视野较小,时间分辨率较低。而高轨遥感卫星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两者结合使用才能发挥出更大效益”,材料四原文“高分六号是高分专项天基系统中兼顾普查与详查能力具有高度机动灵活性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据此可知,“两者结合使用才能发挥出更大效益”。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分析错误。原文中只是提到“高分系列卫星在越来越多的区域和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取得的成效如何,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的作答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三和材料四。 材料三“高分系列卫星提供的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产品,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尤其在应对特殊天气和地表灾害方面,高分卫星的作用更为关键”“高分四号为2017年的四川地震灾区监测以及2018年的山竹等台风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 材料四“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正是借助高分五号对长三角地区污染气体进行监测,为保障空气质量提供了支撑”“ 这些技术成果已应用于2018年玉米大豆面积监测、安徽洪涝灾害作物损失评价、2019年农村居住环境监测等工作”。 根据以上信息进行概括,分点作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端午的麦粒 刘正权 粽叶香,香满堂,艾萵插在门楣上,出门望见麦儿黃。 爹掸了掸身上的露水,进屋来一把揪住我耳朵:“过端阳了,你还赖床!”我们那儿都喜欢把端午叫作端阳,有什么讲究呢,不知道! 我只知道,端阳是不能赖床的,赖床就吃不了粽子和蒸发糕。我揉了揉眼屎,一股脑儿钻出被子,艾蒿的清香袭了进来,我使劲抽了抽鼻子,说:“爹,我想吃鳝鱼!” 这话难住了爹。我爹是民办教师,对捞鱼摸虾的不怎么在行,爹还没搭话呢,娘的巴掌已落在了我的屁股上:“我还想吃龙肉呢,吃得上口吗?”娘向来是火暴脾气。 我才六岁呢,早先的孩子晓事迟,六岁,除了知道吃就是玩,我立马眼泪汪汪了,乡下的孩子,从来不愿意委屈自己的情绪。 爹蹲下身子,擦干我的泪说:不就是吃鱼吗?我寻个洞掏几条,反正今天不上课,不信我一肚子墨水的人赶不上胸无点墨的四猫子! 四猫子是我们村的闲汉,但他的嘴很少闲着,总变着法儿从水里山上弄吃的。 娘一撇嘴:“要我看,你给四猫子拎尿罐子还盖不离!”这话娘也只是说顺了嘴溜出来的,爹却不乐意了,用现在的话说叫伤了爹的自尊呢。 爹气呼呼地冲娘吼了一句:“你等着!”完了拎起一个没把的破木桶出了门,我家没装鱼虾的工具,爹用木桶代替了,到底是教书的,晓得变废为宝! 我吃了粽子,就蹦出门去找四丫野,四丫是四猫子的闺女,比她爹还会找食,我就不行,用娘的话说只配给她拎尿罐子! 四丫见了我把手一匀:“请你吃麦粒儿,去不?”“去啊,去!我还没吃过鲜麦粒儿呢!”四丫就一拽我的手,从她家屋后阳沟上了坡,麦田都在坡地上种着呢。 四丫挑了一处麦穗饱满的地坐下来,伸手钩下一大穗,搁在手里搓了几搓,灌满浆的麦粒儿滚了出来,我探过头,使劲吹了口气,麦壳就轻飘飘飞走了,剩下一粒粒肉滚滚亮晶晶的麦粒儿在四丫手心里。 四丫把手伸到我嘴边说:“吃啊,又香又嫩又甜的!”我伸出舌头在四丫手心里舔了几颗麦粒儿,在舌尖细细咂了一番才吞下肚。 四丫歪着头看着麦粒儿说:“这玩意儿你说像什么?” “像什么?”我只顾回忆麦粒儿的清香了,“管他像什么!” “像肉蛆呢!“四丫恶作剧般地笑了起来。 “想恶心我啊,才不上当呢!”四丫这样的把戏玩过几回了,我仔细端详了又端详那些麦粒,学我爹的口气说:“像珍珠,不对,像白玉!” “像肉蛆,我说了算!”四丫好胜心上来了。 “像白玉,我爹说了的!”我也不服偷,救出爹来压她。 “你爹,哼,给我爹拎尿罐子我爹还嫌不利索呢!”四丫一挤眼,她一准听见我娘这样数落过我爹,也是的,我爹除了在黑板上写字,春节写对联,别的什么活也做不上趟,挣工分还赶不上村里坐月子带出一身病的几个婆娘。 “你爹,也配用尿罐子啊,肉蛆一样的人!”我可不许四丫说我爹的坏话。 “凭什么说我爹是肉蛆?”四丫攥着小手逼近我。 “就是肉蛆!我爹说了的,心中有肉蛆的人看什么都是肉蛆,心中有白玉的人看什么都是白玉!”其实爹讲的原话不是这样的,我记不清了,只好套用来还击四丫。 四丫斗不过我,就退了一步:“哼,一个连鳝鱼都不会弄的人,看你家怎么过端阳!”我们那儿的规矩,端阳节吃鳝鱼,中秋节吃鸡。 我得意洋洋一指山脚下的河沟:“看见了吧,我爹,正在洞里掏鳝鱼呢!” 整个河沟里就我爹一人拎着破桶在寻鳝鱼洞,那些常常捞鱼摸虾的人家早就捉了喂养在家里只等端阳到来了。 四丫捂了嘴笑:“你爹掏鳝鱼,他认得清哪是鳝鱼哪是蛇吗?” 我愣了一下,别说,我还真分不清哪是鳝鱼哪是蛇呢,可爹,应该分得清的!他是老师啊。 “当然分得清的”我肯定地说。 四丫没劲了,四丫说:“你还吃不吃麦粒儿啊?!”“吃!吃…”于是四丫又用手搓,我用嘴吹,两人没心没肺用舌头在四丫手心里舔来舔去。 吃腻了,四丫一拍肚皮,好想在太阳下睡觉啊,说完还像模像样打了个哈欠。 我说:“我也想睡觉,可我爹不许我在端阳这天赖床的。”四丫嘀咕了一声:“你爹没准这会儿先赖床了,这么好的天,谁不想睡啊!”跟着四丫站起来往河沟扫了一眼,忽然就兴奋起来,“看,你爹真赖床了!” 我顺着四丫目光往下看,果然,爹四仰八叉躺在河沟边。 没出息,我还吃不吃鳝鱼啊!我气哼哼往山下河沟走,怎么也得揪一下爹的耳朵,老大的人了,赖什么床? 四丫跟在我身后,挤眉弄眼的诡笑模样。 爹睡得真实在!我揪了他好几下他都没把眼睁开,旁边的木桶里有东西在噍嗌作响,我扑过去,一看,嗬,一条一尺多长的鳝鱼正在桶底转着圈儿顺桶壁游走呢,我说:“四丫我有鳝鱼吃了,让我爹多睡会儿!他一定掏洞掏累了。 四丫说:“是吗?”人便凑到木桶边来,我正准备把手伸进桶里捉出鳝鱼来给四丫看呢,四丫把我往后一拽,脸上发白说:“糟了,是蛇,青竹蛇!” 不会吧,我爹,会分不清哪是鳝鱼哪是蛇? 我抬头望了望山上,山上的麦儿已见黄了,那麦粒,像白玉呢,爹的声音在我心头又一遍回响。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吃麦粒”的场景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地引出提鳝鱼的情节,使主题表达更加含蓄。 B. 四丫与我的对话暗示了悲剧发生的原因,使小说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C. 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本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乡土气息。 D. 父亲把“麦粒”比喻成“白玉”代表了一种脱离实际的生活态度,富有象征意味。 8. 简要概括“爹”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9.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父亲是位有知识、有文化、有自尊的民办教师;②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但生活劳动技能较为欠缺,常被娘揶揄,不被他人理解。 9. ①“我”是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开故事情节;②“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想吃鳝鱼引出父亲去捉鳝鱼,“我”想睡懒觉引出四丫发现父亲“睡懒觉”的情节;③“我”衬托父亲的形象。通过“我”的感受、“我”对麦粒的比喻以及“我”对父亲的崇拜,都衬托出父亲的形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此类试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鉴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领悟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题材特征和表现手法。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脱离实际的生活态度”分析错误。父亲只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的美好,不能说他生活态度脱离实际。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征一般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爹是民办教师,对捞鱼摸虾的不怎么在行”“我爹除了在黑板上写宇,春节写对联,别的什么活也做不上趟,挣工分还赶不上村里坐月子带出一身病的几个婆娘”,可见“我”爹有知识、有文化,但在劳动技能上有欠缺。 娘说爹“给四猫子拎尿罐子还盖不离”“ 爹却不乐意了,用现在的话说叫伤了爹的自尊呢”,可见父亲很有自尊。 “学我爹的口气说:‘像珍珠,不对,像白玉!’”侧面反映出父亲对生活充满美好的追求和愿望。 “我爹说了的,心中有肉蛆的人看什么都是肉蛆,心中有白玉的人看什么都是白玉!”可见父亲有一肚子墨水,懂得很多道理。 依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解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其作用一般为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如果次要人物是“我”,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感,等等。 “我”在文中属于次要人物,但“我”的存在有很关键,因为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来展开。 因为“我”“想吃鳝鱼”,引发父亲与母亲争吵,伤了父亲自尊,才让父亲立即去捉鳝鱼;又因为“我”想睡懒觉,让四丫发现“看,你爹真赖床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当“我”与四丫对话时,“我”学父亲说话,学父亲的道理斗嘴,“我”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出父亲的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陶苏幹,字乙辛隐,突吕不部人。四世祖因吉,发长五尺,时呼为“长发因吉”。祖里拨,奥隗部节度使。 陶苏幹谨愿,不妄交。伯父留哥坐事免官,闻重元乱,挈家赴行在。时陶苏斡虽幼,已如成人,补笔砚小底。累迁祗候君,转枢密院侍御。咸雍五,迁崇德宫使。会有诉北南院听讼不直者,事下,陶苏斡悉改正之,为耶律阿思所忌。帝欲召用,辄为所阻。八年,历漠北滑水马群太保,数年不调,尝曰:“用才未尽,不若闲。”乾统中,迁漠南马群太保,以大风伤草,马多死,鞭之三百,免官。九年,徙天齐殿宿卫。明年,谷价翔跃,宿卫士多不给,陶苏斡出私廪赒之,召同知南院枢密使事。 天庆四年,金兵初起,攻陷宁江州。天祚召群臣议,陶苏斡曰:“女直①国虽小,其人勇而善射。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为今之计,莫若大发诸道兵,以威压之,庶可服也。”北院枢密使萧得里底曰:“ 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但发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遂不用其计。 数月间,边兵屡北,人益不安。饶州渤海结构头下城②以叛,有步骑三万余,招之不下。陶苏幹帅兵往讨,擒其渠魁,斩首数千级,得所掠物,悉还其主。及耶律章奴叛,陶苏斡与留守耶律大悲奴为守御。章奴既平,陶苏斡请曰:“今边兵懈弛,若清暑岭西,则民心益摇。臣愚以为宜罢此行。”不纳。乃命陶苏斡控扼东路,招集散卒。后以太子太傅致仕,卒。 (选自《辽史·萧陶苏斡传》) 注:①女直:即女真。②头下城:“头下”,是契丹语的音译,意思是“首领”。“头下城”,也就是“首领之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B. 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C. 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D. 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度使,是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朝开始设置,辽、金仿唐制设立节度使,直至元代废除。 B.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以此称呼天子所在的地方,但不能称京师为行在。 C. 累迁,指多次升职。“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左迁”“再迁”均含升职之意。 D.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也称致政、休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陶苏斡仕途不顺。道宗想征召重用他,被耶律阿思阻止;漠北滑水马群太保任上,多年不被调动。 B. 萧陶苏斡体恤下属。乾统十年,谷价猛涨,宿卫士兵大多不能自给,陶苏斡取出私仓之米加以周济。 C. 萧陶苏斡知已知彼。他比较了辽国和女真国的情况,提出大举征发诸道兵马,以势压人的退敌策略。 D. 萧陶苏斡深谋远虑。在平定饶州渤海头下城的叛乱后,他建议皇帝停止到岭西去消夏,以免人心不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有诉北南院听讼不直者,事下,陶苏斡悉改正之,为耶律阿思所忌。 (2)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但发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适逢有人上诉称北南院审案不公,事情交待下来,陶苏斡全部加以改正,遭到耶律阿思忌恨。 (2)按照陶苏斡所说的谋划,只不过是向敌人示弱罢了。只需征发滑水以北的军队,就足以抵挡住敌人。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标志词“云”“曰”、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 句意为:自从拘执我国叛臣萧海里,气焰更加嚣张。我国士兵久不操练,如果遇到强敌,稍有失利,诸部就会离心离德,再难制伏了。 “张”作“势”的谓语,“我兵”是“不练”主语,应在“我兵”前断开,排除B项、D项;“诸部”作“离心”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B项、C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如‘左迁’‘再迁’均含升职之意”理解有误。“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在平定饶州渤海头下城的叛乱后,他建议皇帝停止到岭西去消夏,以免人心不稳”理解错误;原文“章奴既平,陶苏斡请曰:‘今边兵懈弛,若清暑岭西,则民心益摇。臣愚以为宜罢此行’,可见陶苏斡的建议是在“平定章奴叛乱”之后进行的,而不是在“在平定饶州渤海头下城的叛乱后”;另外,他认为皇帝如果去岭西消夏,会导致民心不稳,希望能够不去消夏,而不是皇帝要去岭西去消夏。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会”,刚好、恰逢;“悉”,全部;“为……所”,表被动。 (2)中,“如”,按照;“徒”,白白地,只不过;“但”,只要;“拒”,抵抗。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萧陶苏斡,字乙辛隐,突吕不部人。四世祖因吉,发长五尺,时人称之“长发因吉”。祖父里拔,奥隗部节度使。 陶苏斡生性诚实,不妄交友。伯父留哥因犯罪被免官,得知重元叛乱,带着家属赶赴行宫。当时陶苏斡尽管年幼,已显得像个成人,补为笔砚小吏。累迁祗候郎君,转任枢密院侍御。咸雍五年(1069),迁任崇德宫使。适逢有人上诉称北南院审案不公,事情交待下来,陶苏斡全部加以改正,遭到耶律阿思忌恨。道宗想征召他重用,便为阿思阻止。八年(1072),历任漠北滑水马群太保,多年不再调动,曾经说:“才能得不到完全的发挥,还不如闲着。”乾统年间,迁任漠南马群太保,因大风吹坏了草料,马匹很多饿死了,被鞭打三百,免去官职。九年(1073),改任天齐殿宿卫。次年,谷价猛涨,宿卫之士兵大多不能自给,陶苏斡取出私仓之米加以周济,召任同知南院枢密使事。 天庆四年(1114),金兵刚刚起事,攻陷宁江州。天祚召集群臣商议,陶苏斡说:“女真国土虽小,其国人均勇敢且擅长射箭。自从拘执我国叛臣萧海里,气焰更加嚣张。我国士兵久不操练,如果遇到强敌,稍有失利,诸部就会离心离德,再难制伏了。为今之计,不如大举征发诸道兵马,以声威气势压迫之,大抵可以使之畏服。”北院枢密使萧得里底说“:按照陶苏斡所说的谋划,只不过是向敌人示弱罢了。只需征发滑水以北的军队,就足以抵挡住敌人。”于是不用其谋划。 几个月之间,边兵屡次败北,人心更加不安。饶州渤海构筑头下城反叛,拥有步兵骑兵共三万余人,招抚之而不肯降服。陶苏斡率兵前往讨伐,擒获其首领,斩首数千人,获得叛贼所掠取的财物,全部归还原主。及至耶律章奴反叛,陶苏斡与留守耶律大悲奴担当防守任务。章奴之乱平定之后,陶苏斡向皇上请求说“:现在边兵懈怠,如果到岭西去消夏,那么人心更加动摇。我私下认为皇上应该停止这次出行。”没有采纳。于是命令陶苏斡扼守东路,招集失散的士兵。后来在太子太傅任上辞官,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冬夜书怀 王维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①,顾影惭朝谒。 【注释】①尚少:典出白发郎潜,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14. 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寒”字写冬夜之冷,“永”字写冬夜之长,渲染了一种低沉冷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夜漏宫中发”一句,借宫中传出的夜漏之声表现深夜的寂静,同时衬托出诗人心中的落寞、惆怅。 C. “木衰澄清月”一句写叶子凋零之后的光秃树干与澄澈清明的月色,营造了一种清凉空明的意境。 D. 朝服在身,映照的是颓唐的容颜;灯光火红,投射的是斑白的鬓发,从中凸显出作者内心的伤感。 15.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哪些情思?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案】14. AC 15. ①本诗借景抒情,以冬夜的肃杀衬托自己途失意的萧索。②又以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的对比,表现诗人无奈的迟暮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渲染了一种低沉冷寂的氛围”分析有误,应是一种“冷寂凄清”的氛围,没有“低沉”之感。 C项,“写叶子凋零之后的光秃树干”分析有误,“木衰”不见得是指叶子掉光了而树干是光秃的。 故选A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答题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等感情,要说具体,并且要结合相关诗句详细分析。 首联写到“冬宵寒且永”,以冬夜的寒冷漫长来衬托自己内心的凄冷。 颔联“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写的是白草茫茫一片蒙上了霜露,树木叶子凋零,冷月朗照。通过冬日特有的景物的一种肃杀来衬托自己仕途失意的伤感。 颈联“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两两对比,华丽的服饰映照的缺失衰退的容颜,红灯照出的却是我苍苍白发,表现出一种年华已逝的无奈伤感之情。 综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2)白居易的《琵琶行》多处写到“月”:开篇一段中用“______”一句烘托送别友人时的冷清气氛;中间用“________”这句景物描写从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在自述被贬江州的处境时,又用“春江花朝秋月夜”这样美好的时光,反衬自己“往往取酒还独倾”的孤独无聊。 (3)柳永在《望海潮》中通过描写地方长官欣赏音乐和美景,吟诗作词,表现其志趣高雅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别时茫茫江浸月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乘醉听箫鼓 (6). 吟赏烟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分情景式默写和一般式默写,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考生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罔、殆、浸、唯、箫。 【点睛】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一般默写式难度更大。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考生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 。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 成深厚文明。作为亚洲文明的重要成部分,(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 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各国不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以及自身内部中发展壮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发祥地 不胜枚举 沉淀 凝聚 B. 发源地 不胜枚举 沉淀 凝结 C. 发源地 星罗棋布 积淀 凝结 D. 发祥地 星罗棋布 积淀 凝聚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惠民利民、亲仁善邻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安民富民、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 B. 惠民利民、亲仁善邻是中华文明一贯的价值导向,安民富民、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鲜明的处世之道 C.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 D.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价值导向,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处世之道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各国不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以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B. 不仅各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以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C. 各国不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以及自身内部发展壮大。 D. 不仅各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以及自身内部发展壮大。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第一组: 发祥地:一般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 发源地:一般指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 此处指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的地方,故用“发祥地”,排除B项、C项。 第二组: 星罗棋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此处指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散布的范围很广,故用“星罗棋布”,排除A项。 第三组: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抽象的)。 根据语境,此处指的是事物(抽象)的积累沉淀,故应该用“积淀”。 第四组: 凝聚:聚集;积聚,多指抽象的内容,突出积聚,由少到多。 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强调性质状态变化。 此处并非指物态的变化,而是抽象内容(智慧、精神追求等)的由少到多故用“凝聚”。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应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排除A项、D 项;按照逻辑顺序,应“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排除B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个病因:一是语序不当,复句当中,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排除A项、C项;二是不合逻辑,“而且亚洲文明也在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以及自身内部发展壮大”不合逻辑,应改为“而且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以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排除C项、D项。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①_______。然而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温度不能太高,压力不能太大,海洋深层300——500年的沉积物中是最合适的温床,②______。尽管人类想尽办法努力寻求最好的开采方式,但是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全球温室效应将迅速增大,后果不堪设想。可见,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希望,③______。 【答案】 (1). 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2). 因此开采极为困难 (3). 还有新的挑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 本题谈得是“可燃冰”,主要涉及可燃冰的优势和劣势。“因而”前面的内容谈的是可燃冰比石油、天然气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因而”后的内容与前面形成因果关系,故①可填写“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等内容;由“海洋深层300-500 年的沉积物中是最合适的温床”可知②应填写“因此开采极为困难”等内容;由前面内容谈可燃冰相较石油、天然气的优势,和开采的难度“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全球温室效应将迅速增大,后果不堪设想”,再结合“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希望”,可知③应填写“还有新的挑战”等内容。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发现的青蒿素,成功治愈了无数的疟疾患者。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疟疾疫区已经出现了“青蒿素抗药性”迹象。针对这种情况,屠呦呦团队认为通过简单的调整现有治疗方案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短,仅为1-2小时,现有的耐药虫株则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可能通过降低青蒿素激活程度来减轻药物压力,改变生活周期,缩短滋养体时期,导致3天的青蒿素联用疗法对耐药虫株疗效不佳,所以延长用药时间,疟疾患者还是能够被治愈的。除此之外,现有的“青蒿素抗药性”现象,在不少情况下,其实是青蒿素联用疗法中的辅助药物发生了抗药性,特异性地更换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就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答案】针对“青蒿素抗药性”情况,屠呦呦国队认为延长用药时间,更换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疟疾患者还是能够被治愈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压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压缩后的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 该语段的核心话题是青蒿素和疟疾患者的治疗,第一句话引入话题,第二句话点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压缩信息时应提取出问题为“青蒿素抗药性”迹象。第三句话到最后就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压缩语段时注意点出方法。方法是调整治疗方案,具体的操作是根据青蒿素的特性延长用药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更换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就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组织成句,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年仅29岁的四川小伙,为了成为网红,在浙江绍兴某一河边上演跳河直播,一度造成了交通堵塞。结果头触河底,再也没有上来。 春节期间,有些网红为了直播“大衣哥”朱之文过年生活,天天守在他家门口,拍摄他的一举一动。“大衣哥”无奈,只能选择闭门不出。而那些网红,竟然举着手机翻墙进院。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网络主管部门删除违规信息103万余条,处理违规主播25万名,封账号38万个。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要有规则在心中 生活在这世上,时时处处都有规则。面对规则,有的人抱怨它让人放不开手脚,有的人对它不屑一顾,还有人遵守规则,并享受着规则带来的有序生活。规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各不相同,我们要怎样对待规则呢? 规则应该是张无形的网,它在无形之中限制人们的活动。规则这张网,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而我们,可能同时身处各种“网”之中,大大小小,随时随地。想象一下我们身处各种“网”中的情形,行动受阻,不禁有种窒息的感觉。可是,我们要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亦是如此,没有这么多规则参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可能早已处在一片荒蛮、混乱之中了。 可是,有时规则又不是“规则”了。为什么有人面对规则会那么坦然?因为他们眼中的规则早已不是束缚人的网了,或许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从不会觉得等红灯是束缚他们的网;守时的人从不会认为每日按时出勤是一种负担;年仅十岁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厕所后冲水是一种规则。因此,把规则当成一种习惯,心中常有规则意识的人不会为规则所累,不会抱怨规则。或许,“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人人都有规则意识的社会之写照。 规则无论大小,它不会是完美的。规则,不可能是面面俱到、无一纰漏的,因此,我们不能做规则的“钻空者”。投机取巧不会得来所谓的“自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规则,不可能是感性的,它不会考虑每个人的感受,我们不做规则的“篡改者”。不要试图为自己找理由辩解,不要用“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来为自己开脱。我们更不要做“犯规者”,明知规则却要违反。但有时,规则并不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或者已成了变了味儿的规则,这时,我们不能做规则的“盲从者”。 规则不是为了束缚人而存在,它不是对我们的故意刁难;规则不是为了守规则的人而创造,它只是对规则意识淡薄的人的一种鞭策。要知道,我们不必为规则所累,不必为逃避规则而费尽心思,只要规则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轻松。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写作要求,明确写作目的,然后明确写作类型,读懂材料含义,最后列出提纲,确保思路清晰,根据题干中字数的要求,达到完篇的标准。对于多则材料(有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作文,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的独立的性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全面准确的分析。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审题】第一则材料讲述的是四川小伙为成网红而失去生命,意在告诉我们:为了名利而恣意妄为的后果;生活中任何行为在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只会伤害自己。 第二则材料讲述的是有些网红为直播“大衣哥”朱之文而翻墙进院,意在告诉我们:在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下,不仅仅伤害了自己,同时也伤害了他人。 第三则材料讲述的是杭州市网络主管部门一年内删除违规信息103万余条,处理违规主播25万名,封停账号38万个……意在告诉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的一举一动只有在一定规则限制之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合三则材料,这些为了追随所谓的潮流,为了名利而不讲规则,甚至害人害己的现象令人深思。造成这些结果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规则的漠视。 参考立意: 理性对待流行文化;做事情要讲规则;漠视规则将受到惩罚;理性与盲从。 行文思路: 文章开篇提出问题——我们要怎样对待规则呢?然后分别从规则的意义、影响等来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只要规则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轻松,照应题目,收束全文。 素材: 1、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与夫人在山西省临县龙水头村建立了一项扶贫基金,后逐渐投入达6.5亿元。茅先生委托一位教师掌管,只能帮助当地农民用于生产与教育,操办婚姻,置办家具则不能,且规定利息为1%,到时候必须付息。他认为,贫困地区缺的不仅是钱,更在于不懂得某些经济交往规则,这样做就是让村里人学会些“规矩”。 2、戚继光是明代着名的抗倭将领。他训练的戚家军,纪律非常好。有一次他的舅舅在外面闯了祸,犯了军队的纪律,他当着将士们的面,审问和处罚了舅舅。当天晚上,他又把舅舅请来对他说:“你是长辈,按辈分说,我不能处罚你。但是军队不能不讲纪律,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是戚家军了,所以要请你谅解。”他的舅舅非常感动,表示今后一定遵守戚家军的纪律,决不破坏。 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有着一支壮军威、增国辉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30 多年来,他们执行了上千次礼宾接待任务和重大节日、集会的受阅任务,军纪严明,自觉性强。一次在机场执行迎宾任务时,他们刚刚列队,一只牛虻猛地叮在一个战士的脸颊上,一阵火辣辣的刺疼,顿时,脸颊麻木,伤口流出血来。可他一动也不动,任凭牛虻叮了足足 20 分钟。回到驻地,他红肿的右眼睁都睁不开了。 4、欲知乎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 5、大自然有一条保护法则,谁要是背离了它,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大家抛弃。——泰戈尔 6、1988年汉城奥运会,加拿大运动员约翰逊只用了47步,9秒79的时间就跑完了百米全程,以一个崭新的世界纪录结束了这次被称为“世纪之战”的比赛。然而几天之后,国际奥委会宣布:约翰逊在参加男子100米赛前服用了兴奋剂,其世界记录作废。剥夺他本届大赛选手资格。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说,这不仅是约翰逊个人和家庭的悲剧,也是加拿大全体人民的悲剧。 【点睛】多则材料审题立意方法: (1)相同型。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审题时要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然后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审题立意的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其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写作时从正面或反面切入皆可。 (3)相对性。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执一词,带有片面性。审题利益的方法是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对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符合题意的观点来。 (4)综合型。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审题立意时需要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然后归纳出一个全面的、符合题意的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