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

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命题人:牛文红 审题:雷建军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了十七年来的研究成果,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在独立的基础上兼容并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统一的多民族的现代中国格局,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不论是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严文明的“重瓣花朵式”,还是张光直的“中国相互作用圈”,韩建业的“早期中国文化圈”,都以大量考古学证据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文明共同体。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从此,统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多元一体”的特征是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活力、连绵不断的生命力所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直接的内在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稳重内敛、注重传统、爱好和平、重视礼节的民族性格,肇始于中华文明的早期,与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独立发明农业的文明之一,农业发展需要定居和长时间的培育技术,精耕细作、春种秋收培养出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农业经济定居的特点使农业民族不需要将领土扩张至不适合农业的区域,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很早就形成了;农业社会注重内部秩序,于是中华先民发明出礼的概念,崇敬祖先、遵守礼制的传统源远流长。总之,中华文明是本土原生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深植于中华文明的早期源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丰富成果,刷新并深化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追根溯源,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就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从中华民族筚路蓝缕、顽强坚韧、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文明史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张贺《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证明,“中华文明西来说”是谬论,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的。‎ B.中国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形成。‎ C.中华民族稳重内敛、注重传统的民族性格与当时以农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D.中华文明不仅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也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B.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通过例证和引证,论证了“统一是中华文明的主流”这一中心观点。‎ C.文章从文明起源、中国格局、民族性格与文化传统三方面来展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 D.文章的目的是通过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让人们从文明源头汲取民族复兴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出现农业技术、陶器、玉器等,这说明该地域进入初期文明阶段。‎ B.张光直、韩建业等人提出的学说,都以考古证据证明,文明共同体是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所在。‎ C.中华文明是本土原生的农业文明,农业生产定居和培育技术特点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D.要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就需要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 ‎ ‎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 ‎ ‎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 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 ‎ B.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 C.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 ‎ D.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5.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6.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傅歧,建威将军琰之孙。仕梁,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歧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歧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歧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歧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歧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歧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歧独曰:“‎ 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①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②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歧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歧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①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②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B.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C.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D.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8.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李密《陈情表》中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在文中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B.“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大同”“太清”都是年号,用于纪年,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帝一年号。‎ D.“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西为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歧曾经仕途偃蹇。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B.傅歧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歧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C.傅歧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歧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歧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D.傅歧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歧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歧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5分)‎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堕其计中。(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释】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 B.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 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1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作者归家急切心情的两句是“ , ”。‎ ‎(2)《滕王阁序》中“ , ; , ”是最富有思想意义的警句,鼓励有志之士对理想执著追求。‎ ‎(3《归去来兮辞》中表示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句子是“ , ”。‎ ‎(4)《滕王阁序》中“ , ”这两句描写秋日的色彩,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5)《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句子是“ , ” ‎ ‎(6)《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 ‎(7)《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3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他和弟弟从小就感情好,耳鬓厮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②古往今来,无数青年才俊不畏艰难,穷且益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③冯异在回溪与赤眉军的大战中失败,但是后来在渑池一带打败了赤眉军,真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④父母岁数越来越大了,日薄西山,作为子女,我应该尽量陪伴在侧来尽孝。‎ ‎⑤王明明周末和几个同学去登山,山峰十分陡峭,他们结草衔环,终于登上了峰顶。‎ ‎⑥郭开与廉颇素不相识,暗中贿赂使者诋毁廉颇老矣,赵王以为他老了,于是没有召用他。‎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四、写作(5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更有不少人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就在同一年,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庞众望成为沧州市理科状元,他的家庭也极为不普通,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家人照料;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仅靠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来维持。庞众望在日记中写到:“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 ‎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