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200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2分) (l)目前解决水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靠天,二是靠地下水,三是靠开渠引来河水,四是靠运水。不过这几种办法都愈来愈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想到向大海要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水将成为解决沿海城市缺水的救星。科学家们正面临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海水的直接利用,其次是海水淡化问题。目前这两方面的技术都有发展。 (2)什么地方可以直接利用海水呢?我们可以从工业、农业和生活三方面看。在工业上,海水利用是比较成熟的。世界上许多拥有海水资源的国家和地区,都大量采用海水替代淡水作冷却用水。日本电力工业的冷却水几乎全部是海水,化学工业的冷却水近1/3是海水。在美国,海水主要用作电力工业、石油化工、造纸行业的冷却水。在农业方面,有一些农作物可用海水灌溉。在生活方面,海水主要用于冲厕和消防。香港用海水冲厕已有40年历史,目前冲厕用水的70%是海水。根据国外工业城市的统计,如果冷却水中70%直接使用海水,冲厕用水中70%直接使用海水,则整个城市用水中有一半可用海水代替。这是个惊人的比例。 (3)直接利用海水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城市的水道要分成淡水水道和海水水道。海水水道要解决取水方式、预处理、防腐蚀和防海生物附着堵塞等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这些技术问题已不再成为海水直接利用的障碍。 (4)把海水转化为淡水,叫做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到目前为止,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都已达到工业生产的规模。世界上严重缺水的一些富裕国家,如西亚石油输出国和欧美一些国家,已经确定将海水淡化作为取得淡水的重要途径。到1989年底,全球已有7千多座海水淡化装备,总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立方米。世界上海水淡化能力的55%分布在中东地区。海水淡化已成为中东地区以及许多岛屿淡水供应的主要来源。 (5)海水淡化实际上是用能源换淡水,一般耗电较多,费用较高。在我国, 使用大型进口淡化设备,每吨淡水的成本约为10元,比起一般城市水价要高几倍。 1.根据文意,现在人们向大海要水的原因是(2分) A.大海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 B.海水利用的技术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C.日本和美国已取得利用海水的成功经验。 D.原有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 2.世界上严重缺水的一些富裕国家已将 作为淡水供应的主要来源。(2分) 3.文中列举数字的作用,是为了说明海水利用的 和 。(4分) 4.这篇文章的结构是(2分) (2)—(3) (1)—(2) A. (l) B. (4)—(5) (3)一(4)一(5) (1) (1)—(2)—(3) C. (2)—(3) D. (4)—(5) (4)—(5) 5.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6—11题。( 18分) 有人记下一条逸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年轻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 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读得完呢?谁敢夸这个海口?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 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说必备的知识基础。举例说,只读过《红楼梦》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却没有读过《红楼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读《红楼梦》也不能只读“脂批”,不看本文。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 如果这种看法还有点道理,我们就可以依次类推。若照这样来看中国古书,那就有头绪了。首先是所有写古书的人,或古代读书人,必须读那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 戏曲。这样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1)这十部书若不知道,(2)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3)连《镜花缘》、《红楼梦》、《西游记》、《牡丹亭》里许多词句和用意也难于体会。这不是提倡复古、读经。为了扫荡封建残余非反对读经不可,但为了理解封建文化又非读经不可。 以上是算总帐,再下去,分类区别就比较容易了。举例来说,读史书,可先后齐读,最少要读《史记》《资治通鉴》,加上《续资治通鉴》《文献通考》。读文学书,总要先读第一部总集《文选》。如不大略读读《文选》,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学从屈原《离骚》起是怎么一回事,也就看不出以后的发展。 中国的书不必每人每书全读,例如《礼记》中的有些篇,《史记》中的《表》《书》,《文献通考》中的资料,就不是供人“读”的,可以“溜”览过去。这样算来,把这些书通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不用“皓首”即可“穷经”。依次类推,若想知道某一国的书本文化,例如印度、日本,也可以先读其本国人历来受教育时的必读书。孩子们和青少年看得快,“正课”别压得太重,考试莫逼得太紧,给点“业余”时间,让他们多少了解一点中外一百年前的书本文化的大意并非难事。有这些作基础,和历史、哲学史、文学史之类的“简编”配合起来,就不是“空谈无根”、心中无把握了,也可以说是学到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的“法门”了。花费比“三冬”多一点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文史足用”了。没有史和概论是不能入门的,但光有史和概论而未见原书,那好像是看照片甚至漫画去想象本人了。本文开头那两位老前辈说的“书读完了”的意思大概也就是,“本人”都认识了,其他不过是肖像画而已,多看少看无关大体了。 6.第二自然段连用三个问句的作用是(3分) A.一是肯定老学者的话,二是引出论题。 B.一是否定老学者的话,二是提出疑问。 C.一是引起兴趣,二是概括全文。 D.一是引起兴趣,二是承上启下。 7.作者认为,读中国古书首先要读十部书,其中属于“五经”的是《 》和《 》 等,属于“四书”的是《 》和《 》。(各写两部)(4分) 8.第三自然段中,“为其他所依附”的书是指《 》,“依附其他”的书是指____。(2分) 9.文中划线部分是一个多重复句,它的第一层次应切分在第 句与第 句之间, 是 关系。(2分) 10.最后一段中,“照片与漫画”比喻____________,“本人”比喻_____________。(4分) 1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A.书是读得完的。 B.读书首先要有计划有系统。 C.读书首先要读必读的基础书。 D.读书首先要读原著。 (三)阅读下文,完成12— 18题。(20分)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英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至少是最大的散文大国。我在大学里读的是西洋文学。教我们英国散文的一位教授,把英国散文说得天花乱坠。我读了一些,也觉得确实不错。遥想英国人坐在壁炉前侃天说地的情景,娓娓而谈,(甲),真不禁神往。愧我愚鲁,感觉迟钝,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我才憬然顿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世界上真正的散文大国其实就是中国。在“经”中间有好散文,在“史”和“子”中,绝妙的散文更多。在“集”中除诗歌以外,几乎都是散文。因此,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以及从历史的悠久来看,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事情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1) 我还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中国散文的优越性。自从五四倡导新文学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管齐下,各有独特的成绩。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四个方面,哪一方面成就最大?人言人殊,不足为怪。我不讨论这个论争。但是有人说,四者中成就最大的是散文。我不评论这个看法的是非曲直;但是我觉得,这种看法是非常深刻,很有启发性的。专就形式而论,诗歌模仿西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而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哪里有一点《三国》《水浒传》《红楼梦》和唐代传奇、《今古奇观》《聊斋》等的影子?它们已经“全盘西化”了。至于戏剧,把中国戏剧置于易卜生等的戏剧之中,从形式上来看,有什么不同呢?还有一点关汉卿等等的影子吗?我不反对“西化”,我只是指出这个事实。至于散文,则很难说它受到了多少西方的影响,它基本是中国的。我个人认为,这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散文国家这个事实,有密切关系。(2) 既然把散文摆上了这样高、这样特殊的位置,散文,特别是中国散文的特点究竟何在呢?有人说,散文的特点就在一个“散”字,散文要松松散散。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写到什么地方,就写到什么地方。率意而行,一片天机,(乙),如(丙)。何等潇洒!何等自如!我对这种说法是有怀疑的。如果不是英雄欺人,就是完全外行。现在确实有些散文“散”了,但是散得像中小学生的作文。这样的东西也居然皇皇然刊登在杂志上,我极不理解。听说,英国现在个别作家坐在咖啡馆里,灵感忽然飞来,于是拿起电话;自己口述,对方的秘书笔录,于是一篇绝妙文章就此出笼。这是不是事实,我不敢说。反正从中国过去的一些笔记中看到的情况与此截然相反。一些散文大家,一些散文名篇,都是在长期锻炼修养的基础上,又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的情况下,千锤百炼写出来的。尽管有的文章看起来如(丁),舒卷自如,一点费力的痕迹都没有,背后隐藏着多么大的劳动,只有作者和会心人了解,实际不足为外人道也。(3) 12.下面四个词语分别取自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按顺序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妙趣横生 天马行空 挥洒自如 行云流水 B.妙趣横生 挥洒自如 天马行空 行云流水 C.行云流水 妙趣横生 挥洒自如 天马行空 D.行云流水 挥洒自如 妙趣横生 天马行空 13.从文学作品的体裁看,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B.《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长生殿》 C.《故乡》 《社戏》 《一件小事》 《藤野先生》 D.《战争与和平》《高老头》 《双城记》 《简·爱》 14.关汉卿是我国 代的 家,他的代表作是 。( 3分) 15.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现代散文成就最大,难道还有什么理由来批驳吗?”这句话接在文中(1)(2)(3)处的哪一处最顺当?(3分) 16.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论述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优越性在于 。(3分) 17.第三自然段中,“我对这种说法是有怀疑的,如果不是英雄欺人,就是完全外行”这句话里的“英雄”是指 。由此可见,作者对散文创作态度中的“率意而行”“松松散散”持 态度。(3分) 18.说中国是现代“散文大国”的理由是(4分) ①悠久的历史传统 ② ③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回。(15分)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今海南儋州)北归,卜居阳羡(今江苏宜兴)。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之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竞不索其直。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19.“东坡”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_的号,《念奴娇·__________》是他的名篇, 其中“羽扇纶巾,谈笑间, ”等句寄托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4分) 20.写出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5分) 坡倾囊( )仅能偿之 保守( )不敢动 遂举以售诸( )人 宁( )不痛心 此吾之所以( )泣也 21.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 l分) 卜居( )阳羡 2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竟不索其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3.本文表现了东坡的哪些美德?从下列五项中选出两项。(2分) A理解同情别人 B无私赈济别人 C为官清正廉明 D对人豁达大度 E处事是非分明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5分) 李实① 韩愈 实谄事李齐运②,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京畿乏食,实一不以介意,方务聚敛征求,以给进奉。每奏对,辄曰:“今年虽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实闻之,奏辅端诽谤朝政,枝杀之。 实遇侍御史王播于道。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实不肯避,道骑如故,播诘让道骑者,实怒,遂奏播为三原令,廷诟之。陵轹③公卿已下,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尝有诏免畿内逋租,实不行用诏书,征之如初。勇于杀害,人吏不聊生。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实由间道获免。 注:①李实:唐宗室,道王元庆(高祖李渊之子)的四世孙。 ②李齐运:唐宗室,蒋王恽(太宗李世民之子)之孙。德宗朝,官至礼部尚书。 ③陵轹:欺负压迫。 24.写出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方务( )聚敛征求 每奏对( ) 优人成辅端为( )谣嘲之 故事( ),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25.与“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正本清源 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 2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2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李实对皇帝、官吏、百姓的不同态度。( 6分) ①对皇帝 ②对官吏 ③对百姓 二、写作(70分) (一)写作第一题(20分) 28.以“节日小景”为题,写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 (二)写作第二题(50分) 29.请看下面的漫画。以“人与机器人”为题,在第一自然段后面续写700字,完成一篇议论文。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共80分) (一)( 12分) 1.(2分) D 2.(2分)海水淡化 3.(4分)现状(或状况)(2分) 设想(或目标、前景)(2分) 4.(2分) A 5.(2分)海水利用 (二)(18分) 6.(3分) D 7.(4分) 易 诗 书 春秋 礼记(任意写其中的两部)(2分) 论语 孟子(2分) 8.(2分)红楼梦( 1分)红学著作(或脂批)( l分) 9.(2分)(1)(2)(1分) 假设(1分) 10.(4分)史和概论(2分) 原著(2分) 11.(2分)C 12.(2分)B 13.(2分)C 14.(3分)元(1分) 戏曲(杂剧)(1分)《窦娥冤》( l分),不加书名号不给分 15.(3分)(2)处 16.(3分)很少受西方影响,基本上是中国的 17.(3分)有些作家(或有些散文作家) 批评(或反对、怀疑) 18.(4分)没有全盘西化(2分)有一批(惨淡经营的)散文大家,有一批(千锤百炼的)散文名篇(2分) (四)(15分) 19.(4分)苏轼(1分) 赤壁怀古(1分) 樯橹灰飞烟灭(2分) 20.(5分)口袋(1分) 保护看守(1分) 之于(1分) 岂,难道,怎么(1分)(的)原因(1分) 21.(1分)于 22.(3分)最终不要她的钱(重点词 “竟”“索”“直”) 23.(2分)A D(写对一项给1分,多写不给分) (五)(15分) 24.(4分)致力(1分)应对(1分)写(1分)按旧例(1分) 25.(2分)A 26.(3分)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重点词“袖”“遮”“伺”) 27.(6分)①弄虚作假,阳奉阴违(2分)②趾高气扬,任意陷害(2分)③致力搜刮,残酷杀害(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