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 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 ‎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旋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 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旋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 ‎(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C.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 D.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旋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3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 D.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C.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D.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1月14日,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了嫦娥四号后续将开展的科学探测任务和预期科学成果。‎ 吴伟仁表示,现在整个四号工程开始转入科学探索阶段,主要涉及三大类科学探索内容,第一类是关于着陆区的地形地貌。过去我们都是通过遥感,在一百千米甚至几百千米的轨道上探测到大概的地形地貌。这次我们身临其境,大家也可以从网上看到一些图像、图形,部分地形图已经出来了。同时,通过这次月球行走,获得月球背面第一张地质剖面图,可以探测到一百米到两百米深的地质构造、分层,这样研究月球背面地质的起源、形成,包括月球年龄的形成,都是第一次。第二类探测主要是研究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耀斑爆发对月球空间的影响。第三类探测主要是研究月球的物质成分,这次有多台科学载荷,会对月球背面的物质成分进行初步探测。我想这些成果对于人类来说都是第一次,这些成果的取得最后都会有原创性的效果,因为过去从来没有人去过,这些成果会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李依环《嫦娥四号将探测月球地貌、空间和物质成分》,新华网2019年1月15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外太空以太阳能为能源来源,我们可以在宣传片中看到无处不在的光伏发电板。作为动力来源,几块高效太阳能电池板的存在是探测器维持正常运转的基础。而光伏发电能在航空航天中得到广泛应用,绝不是偶然。‎ 第一,太阳向外的辐射保证了整个太阳系的能量来源,使得整个太阳系不再是一片黑暗,太阳能也随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探测器从地球发射,再到固定的轨道,需要庞大的能量,但是其所携带的燃料是有限的,要完成探测任务,探测器就必须就地获取能源,而无处不在的太阳能就是探测器最好的能源来源。也就是说,太阳能无处不在的特性,以及光伏发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共同保证了探测器在外太空的能量来源。‎ 第二,在外太空有可能遇到各种恶劣的环境,而光伏发电板却有着极其稳定的性能和质量。在国内,一般的光伏电站使用寿命已经可以达到25—30年。何况是运用在航空航天中的高效光伏电池板,其质量和性能必然有更大的保障。‎ ‎(摘编自《嫦娥四号为什么敢登陆月球背面?》,《科普中国》2018年12月8日)‎ 材料三:‎ 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类一大步。“无论是就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的声誉,还是就探索本身的进步而言,对这一壮举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文章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多国媒体不约而同翻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宇航局得出的月球极地可能蕴藏水资源的结论;法国媒体推出科学家访谈报道,讲述月背知识ABC;俄罗斯媒体纷纷推出大篇幅报道,追溯人类探月的半个世纪历程。‎ 中国最新探月成就,承载的依然是全人类的理想。欧洲航天局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执行主任伯纳德·富万说:“嫦娥四号是迈向月球村的历史性一步。”德国媒体指出:“百年后回首21世纪,嫦娥四号的登月行动肯定仍将被视为一个重要时刻。”的确,历史理当铭记,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类一大步。‎ ‎(摘编自吴绮敏《国际论坛: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类一大步》,《人民日报》2019年3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嫦娥四号探月工程即将开展的科学探测任务中,探索着陆区的地形地貌被放在任务第一位,这有助于科学家研究月球背面地质的起源和形成。‎ B.需要庞大能量才能运行的探测器所携带的燃料极其有限,但太阳系中的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为人类探测器提供了最好的能源来源。‎ C.航天器在外太空可能会遇到恶劣的环境,这对在航空航天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光伏发电板的性能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航天器的正常运行。‎ D.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具有重大意义,既让我国成为首个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勘察的国家,又为人类科学探索月球迈出了一大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吴伟仁看来,嫦娥四号探测器所搭载的科学仪器能对月球背面的物质成分进行初步探测,所取得的成果会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B.嫦娥四号探测器上安装高效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光采用光伏发电,解决了该探测器的能量来源问题,维持了其在太空中的正常运转。‎ C.面对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法、俄等国的媒体相继推出各种相关报道,向广大科普爱好者科普月球知识。‎ D.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和德国媒体都肯定嫦娥四号所给予中国带来的航天大国声誉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嫦娥四号的登月行动赢得了世界赞誉。‎ ‎6.以上三则材料中,新华网、《科普中国》和《人民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目的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老 人 崔立 ‎①老人真的是老了。‎ ‎②有点迫不及待地老了。‎ ‎③早上,阳光缓缓地照射在马路上,老人佝偻的背影,缓步地前行中。微风从老人的身边轻轻滑过,都像比老人的速度要快。老人,是要从人行道的一端,走到人行道的另一端。看起来,距离并不是很远,甚至用眼睛去看,应是触手可及的。但老人的眼睛,无法真切地触及到那里,只能迈开着她的脚步,艰难地往前走。有一个年轻人,急急地走过老人的身边。人行道并不宽,老人走在稍偏中间的位置。年轻人走过去时,带起了一阵风,也碰触了老人柔弱的肩膀一下,是风要刮倒了老人,还是年轻人撞到了老人。老人的身子踉跄地顺势往前仰了一下,像是要摔倒,摇摇晃晃地要倒下了,还是艰难地撑住了。老人很不容易地站在那里。匆匆而过的那个年轻人,在老人的眼睛里早已不见了踪影。‎ ‎④又一天,老人走着同样的路,缓缓地,在那条人行道上蹒跚着步子。老人走得还是很慢,慢慢悠悠地,看起来像在走,看起来又不像在走。有阳光照射在老人的头上,照出一头黑白相间的老人的鬓发。老人缓缓行走在人行道的中间。一个女孩,原本是在离老人身后很远的距离,接着是越来越近,直至女孩已经到了老人的跟前。老人站在人行道的中间,挡住了女孩前行的路线,女孩几次想走过去,但空间太窄,还是走不过去。女孩咬了咬牙,想说什么,又憋了回去。反复犹豫,女孩终于是忍不住开了口。女孩说,阿姨,你能让我一下吗?有好几秒的停顿,老人缓缓转过了身,看向女孩。顺势地,女孩在老人转身时多出来的空档,匆匆忙忙地走了过去。女孩真的是太匆忙了,连一声“谢谢”也忘记说出口,人已走出去好远。‎ ‎⑤……‎ ‎⑥‎ 再一天,老人还在那里行走,缓缓地,若你说她停在那里,其实也未尝不是真的。老人却是在行走,继续缓慢地行走在这条路上。这条路很漫长吗?老人披了一件外套,天是有些冷的,哪怕阳光是高高挂着的,也难以抵挡冬日的寒冷。老人的脖子上,是围着一条围巾的,围巾有些老旧,像老人漫长的年华。老人缓缓地在行走,不知不觉间,本来围得就有些松的围巾悄无声息地滑落。老人毫无察觉,老人丝毫感觉不到因围巾掉落后的寒冷,老人本来就很冷,冷与再冷之间差异不大。老人走了有几步路了,老人的那几步路,已经走了好久。老人在往前走时,身边是一个女人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女人已经到了老人的身旁。老人注意过,原来她身边是没有人的。女人喊了声:阿姨!老人听到了,老人是有几秒钟的停顿,老人缓缓地转过身,老人以为还是要让开路,然后有一个人会像阵风般匆匆忙忙地从她身边走过。这次,没有风,要是风,也是空气中的寒风。女人停在了老人面前,女人说,阿姨,这围巾,是您掉的吗?老人看到了女人手上的围巾,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脖子间空荡荡的。无疑,眼前的这条围巾是老人掉的。老人从女人手上接过了围巾,说,谢谢。老人轻轻地摸索着往脖子里围,老人围得很艰难。女人说,阿姨,我帮您围吧。女人为老人围上了围巾,围得很严实,让那寒风吹不进脖子里。女人还说,阿姨,您是要往前面走吗?我送您过去吧。老人脸上挂起笑容,说,谢谢你。女人扶着老人缓慢地往前走,天还是冷,冷中却跃动着一丝暖意。是春天快要到来的暖意。‎ ‎⑦这是电视台做的一个节目,老人不是真的老人,老人是电视台请的一位知名演员。演员表演得很到位。演员在这条短短的人行道上行走了一个星期,没有人怀疑老人是假的老人。也没有人关注过老人。女人是这个星期的最后一天出现的。电视台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找到了愿意帮助老人的女人。‎ ‎⑧这个节目很快就在电视台播出了。‎ ‎⑨同时播出的,是近期发生的一个诈骗故事:一个未经证实的儿童募捐,竟引发了全市高达数十万的捐款,若不是警方的及时介入,捐款数额还在不断地增长。为什么我们市民的防范意识是如此的薄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发出善心善念踊跃捐款呢?如果需要捐款的不是孩子,是老人呢?‎ ‎⑩两个故事放在了一起播放,是刻意,还是无心之举?‎ ‎⑪节目的末尾,还贴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寻人启事:一份是关于老人的,一份是关于孩子的。是对比,还是有别的什么意思?‎ ‎⑫这个节目什么都没表达,只是原生态地作了采集。‎ ‎⑬节目播出的第二天,这个城市一下子多了许多主动帮扶老人的年轻志愿者们。‎ ‎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9月9日,第11版,有删节)‎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有关“冬日”“太阳”“风”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特点,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环境。‎ B.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提醒人们要关心老人,也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因工作、学习忙碌而无暇顾及老人的现状。‎ C.年轻人“触碰了老人”匆匆而过,女孩称呼老人“你”和女人称呼老人“您”,这些细节引发读者对人伦道德的思考。‎ D.文中语句多富含深意,如“天还是冷,冷中却跃动着一丝暖意”‎ 暗示女人给老人带来了温暖和感动,赞颂了人情之美。‎ ‎8.文章第⑦段交代老人是电视台邀请的演员,这样处理在情节安排上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9.电视台这个节目看似“什么都没表达,只是原生态地作了采集”,其实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仁宗宝元初,年甫冠,中进士甲科。治平元年,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光抗言其非,持白韩琦。琦曰:“兵贵先声,谅祚①方桀骜,使骤闻益兵二十万,岂不震慑?”光曰:“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日之间耳。今吾虽益兵,实不可用,不过十日,彼将知其详,尚何惧?”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吾在此,君无忧。”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章五上,帝为出居简,尽罢寄资者。既而复留二人,光又力争之。张方平参知政事,光论其不叶物望,帝不从。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元佑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注】①谅祚:夏毅宗李谅祚,西夏第二位皇帝。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B.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C.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D.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文中《汉纪》《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史书。其中《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刺,即“招刺”,兵役制度。始自唐末,宋代袭置。规定兵士入伍时须刺字于面、手、臂等处,标明所属的部队番号,以防止逃亡。‎ C.神宗,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常称“祖”或“宗”,如太祖、高宗等。‎ D.押班,封建时代百官朝会时的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由监察御史二人担任这一职务。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光天资聪慧,年少即中进士。他七岁就能讲述《左氏春秋》的大概要旨。自此以后手不释卷,以至不知饥渴寒暑。刚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甲科。‎ B.司马光心系百姓,反对充军戍边。治平元年,皇帝下诏招募陕西义勇。他想到庆历年间朝廷招募保捷军的情形,忧心百姓再次被充军戍边,坚决反对。‎ C.司马光直言敢谏,屡次不被采纳。他弹劾高居简,神宗替高居简开脱,只罢免了寄资官;他认为张方平与众望不符,不能任参知政事,神宗没有同意。‎ D.司马光忧心国事,深受赏识爱戴。他患病怀疑将死时预先写下遗表,准备情势危急时托人上呈;神宗说御史大夫一职非他不可,百姓认为他是真宰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日之间耳。‎ ‎(2)《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 坐隐①不知岩穴乐,手谈②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注】①坐隐:围棋或者下围棋的别称。②手谈:围棋对局的别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负”字用得颇妙,取“辜负”之意,平日为案牍劳形的人偶尔无事下盘棋,确有辜负大好时光之嫌,也不乏忙里偷闲的意趣。‎ B.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的隐逸之乐,更胜过和那些庸俗之人空谈闲聊,突出了弈棋的雅趣。‎ C.颈联并没有细致描摹双方的博弈过程,而是强调对弈时间之久,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 D.尾联可谓神来之笔,把之前的下棋岑寂陡然打破,有慨叹有议论,并且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人生哲理。‎ ‎15.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 , ”。‎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永不止步之意。‎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边地的苦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唱响在历史的天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或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或是全心全意服务民生福祉,或是        推动科技创新……‎ 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国家态度。(          )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      ,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奉献牺牲的高尚情怀、        的奋斗品质、矢志创新的敬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功勋模范人物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扬起信念风帆,树立模范标杆,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         、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不断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 B.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 C.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 D.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择善而从 B.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择善而从 C.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见贤思齐 D.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见贤思齐 ‎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 B.作为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 C.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也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 D.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戴眼镜后,     ①   。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等症状。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     ②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     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5分)‎ ‎2019年8月30日,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学辟谣平台”‎ 在京正式启动。该平台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科学辟谣平台专家库首期邀请到516位权威专家入驻,涉及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生物、农业技术、航空航天等14个领域。平台采用“广泛汇聚、科学解读、矩阵传播、源头阻断”的运行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公众信赖、运行高效的科学辟谣体系,努力打造最具权威性、时效性、协同性、精准性的国家级“科学辟谣平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 (法国·蒙田)‎ 你越是放弃自我,相应地你也越变得伟大而又真实。 (德国·费尔巴哈)‎ 如果真的要写墓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一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中国香港·李嘉诚)‎ ‎“我”,是每个人在面对具体问题乃至考虑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对自我的强化和淡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有我”和“无我”的拷问。‎ ‎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月考4试题参考答案 ‎1.B(“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夸大其词,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但不意味着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2.A(“空间扩大”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其导致的结果是“本我”与“网我”层面上的人格裂变。)‎ ‎3.D(A.强加因果关系,“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与“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B.“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于文无据;C.“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错,人在技术张力下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 ‎4.A(“探索着陆区的地形地貌被放在任务第一位”表述错误,材料一第2段相关信息是“主要涉及三大类科学探索内容,第一类是关于着陆区的地形地貌”。)‎ ‎5.D(强加因果。材料三第1段写到“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类一大步。‘无论是就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的声誉,还是就探索本身的进步而言,对这一壮举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文章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从中可知,并不是美国和德国在刊物上表扬嫦娥四号,嫦娥四号才赢得世界赞誉。)‎ ‎6.①新华网侧重介绍嫦娥四号任务完成后我国将开展的科学探测任务和预期科学成果,目的是提供新闻背景资料;②《科普中国》侧重介绍光伏发电板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太空中应用的可能性,目的是向普通大众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③《人民日报》重在综合国际评论,目的是阐述嫦娥四号圆满完成工程既定目标的意义。(每点2分,3点6分)‎ ‎ ‎ ‎7.B(文章批判对老人的漠视,并没有表现“当下年轻人工作、学习忙碌”和“无暇顾及老人”的内容。)‎ ‎8.①与前文埋下的伏笔相呼应。上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暗示老人身份的可疑,比如:(老人多次行走在同一条路上,却无目的地;老人行动极其艰难、缓慢,却一直无人陪同;老人行走的人行道,其狭窄程度并不符合生活真实;以及文中对老人行走动作和细节的刻画)等等,这样处理揭示了伏笔,照应了上文,使情节更符合艺术真实。‎ ‎②达到“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造成情节的波澜。文章第⑦段交代老人是电视台邀请的演员所扮演是文章出人意料之处,但因上文多处埋下伏笔,所以这一情节并不显突兀,反而符合情理,这样处理,造成情节波澜起伏。‎ ‎③与下文“儿童募捐”在内容上形成对比,更利于揭示主题。老人虽是演员所扮演,但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是真实的,老人多次独自缓慢行走,乏人关注。人们对儿童的捐助非常热情,但确是诈捐。这样处理在内容上形成强烈地反差,更利于主题的揭示。(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电视台原生态地呈现老人的故事,意在借一些人对老人需求的冷漠和对儿童募捐的热情形成对比,呼吁人们尊重和关注老年人群体。‎ ‎②引发人们主动思考:善念的关注对象,不应仅限于代表未来和希望的孩子,还应包括易于被忽视的老年人群体。‎ ‎③儿童募捐诈骗的真相提醒人们表达善心时应有防范意识。‎ ‎④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怀有善心、善念,但善心、善念的表达不一定要通过特殊的契机和形式(比如捐款)。很多时候,善行举手可为(比如帮扶老人)。(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 C(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司马光说:“如果您长期在这个地方,当然可以放心;他日别人当权,接手您现在的军队,用他们运粮戍边,不过是易于反掌的事而已。”韩琦默然无声,但最终没有停止增兵。)‎ ‎11.A(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12.C(曲解文意,原文“帝为出居简”,皇帝不是替高居简开脱,而是贬黜了高居简。)‎ ‎13.(1)用兵贵在先用声势(震慑)后用实力(交战),如果没有那样的实力,只可以欺骗一时罢了。(其实:那样的实力。独:只、仅。欺:欺骗。评分标准:“其实”“独”“欺”各1分,句意2分。)‎ ‎(2)《资治通鉴》没有完成,神宗非常重视此事,认为该书比荀悦的《汉纪》还要好,多次催促司马光完成著述。(就:完成。贤于:状语后置句,比……好。终:完成、完结。评分标准:“就”“终”各1分,特殊句式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严肃如同成人,听到人讲说《左氏春秋》,喜爱上了这部书,回去给家人讲解,就能讲述其中的大概要旨。自此以后手不释卷,以至不知饥渴寒暑。宋仁宗宝元初年,刚二十岁,司马光考中进士。治平元年,下诏招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骇扰乱,而义勇纪律散漫不可任用。司马光说这种做法不对,持论告诉韩琦。韩琦说:“用兵贵在先声夺人,李谅祚正桀骜不驯,让他突然听到增兵二十万,怎么能不害怕?”司马光说:“用兵贵在先用声势震慑然后用实力交战,如果没有那样的实力,只可以欺骗一时罢了。如今我们虽然增兵,实际上不可任用,不超过十天,他们将会知道这一详细情况,还恐惧什么呢?”韩琦说:“您只是看到庆历年间乡兵招为保捷军的情形,忧虑今天又会像那样重蹈覆辙,朝廷已经降下敕榜同百姓约定,永远不再充军戍守边地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您不要有什么忧虑。”司马光说:“如果您长期在这个地方,当然可以放心;他日别人当权,接手您现在的军队,用他们运粮戍边,不过是易于反掌的事而已。”韩琦默然无声,但最终没有停止增兵。不到十年,事情都像司马光所忧虑的那样了。神宗即位,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陶因为议论宰相不值日而被罢官,让司马光代替他。司马光说:“王陶由于议论宰相被罢免了官职,那么御史中丞我现在不能担任。我希望等到宰相值日后,再来就职。”‎ 皇帝答应了。后弹劾高居简奸妄邪恶,请求加以远远流放。奏章连续五次呈上,神宗贬黜了高居简,并且全部罢免了那些转寄资财为自己牟取私利的人。不久再留任二人,司马光又据理力争。张方平任参知政事,司马光认为他与众望不符,神宗没有同意司马光的意见。元丰五年,司马光忽然得了语言迟钝的病,怀疑将要死去,预先写好遗表放在卧室内,倘若情势急迫,就把它交给关系好的人上呈。颁行新官制,神宗指着御史大夫这一职位说:“非司马光不可。”《资治通鉴》没有完成,神宗非常重视此事,认为该书比荀悦的《汉纪》还要好,多次催促司马光完成著述。等书写成,司马光加官资政殿学士。司马光一共在洛阳住了十五年,天下认为他是真宰相,老百姓都号称他为司马相公,连妇女小孩也知道他是司马君实。元佑元年九月司马光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为文正,赐碑为“忠清粹德”。‎ ‎ 14.C(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堆积在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了灰尘,意在侧面写出两人对弈时间之久,并非真实情景。另外,“客人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中”错误。“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是用客人和车马已久等在门外的画面侧面描写出主人对弈之入迷,局势之紧张,对弈之旗鼓相当,哪怕客人在外等候多时,主人也全然不知。)‎ ‎15.【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下棋、意趣高雅、专注沉稳、善思克敌的弈棋者形象。‎ ‎①喜爱下棋、意趣高雅。首联描写了忙里偷闲的文士恐有负大好时光,又禁不住心头之好,下棋自乐,表现了弈棋者对围棋的喜爱。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之乐,更胜与俗人闲谈,突出了弈棋者的高雅情操。(2分)‎ ‎②神情专注、心思沉稳。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对弈时间之久,令人浑然不觉,连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从侧面描写了弈棋者的专注。“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用客人在门外等候已久,弈棋者却全然不知的画面侧面描写出其忘我的状态,与颔联的“坐隐”相照应。(2分)‎ ‎③善于总结、克敌制胜。尾联弈棋者一边下棋,一边留心总结棋局的启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我提醒。弈棋者沉着冷静,最终打败对手,克敌制胜。(2分)‎ 16.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每空1分,错1个字扣1分)‎ ‎17.D(A 项“改革、革命、建设”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B 项“改革、革命、建设” 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暗换主语,“全国各族人民”后无谓语。C 项“全国各族人民” 后无谓语。) ‎ ‎18.C(“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这里宜用“鞠躬尽瘁”。“翘楚”喻指秀美的林木,后比喻杰出人才或事物。“魁首”指首领,多用在同辈中才华居第一的人,这里宜用“翘楚”。“默默无闻”指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当仁不让”‎ 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这里宜用“默默无闻”。“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这里宜用“见贤思齐”。) ‎ ‎19.A(其一,内容上,先解说其荣誉级别,然后评价赞美,最后说作用。其二,结构上,“是……是……是……”是直接判断评价。)‎ ‎20.①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 ②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 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每处2分,共6分)‎ ‎21.关键信息:2019年8月30日,“科学辟谣平台”在京启动;旨在提高辟谣信息能力;专家库首期邀请到516位权威专家入驻,涉及14个领域;采用高效运行机制,构建科学辟谣体系,努力打造国家级平台。(每点1分,共5分)‎ ‎22.【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而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考生立意前,需要厘清“有我”“无我”和“自我”三个概念。‎ 结合材料中的三句话,在这个作文的语境中,“有我”是指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有为;不是指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计较个人得失,一切行动为自己。‎ ‎“无我”是指淡化个人利益,超脱世俗追求,懂得功成隐退,活出高尚的人生境界;“无我”不等于丧失自我,更不等于佛系态度,而是在利益和荣誉面前,要淡泊名利,淡化自己,不居功自傲,不占为己有。‎ ‎“有我”和“无我”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和表达的显与隐来区分的,二者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我”,“有我”才能干事创业,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又要舍身忘我,甘于奉献,如果时时想着自己的利益,很可能将一无所成;功成之后更要“无我”,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才能活得伟大而真实,被人认可,受人尊敬。深层的“无我”之中还是“有我”的,“有我”又是通往“无我”的必经之路。是选择“有我”,还是选择“无我”?‎ 题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涉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等关系,引导考生思考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为人处世和谋划人生中正确把握对“自我”的定位,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既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又考查考生的做人准则、处世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非常契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 参考立意:①做人不可迷失自我,要审视自我;‎ ‎②在利益面“无我”,方能成就大业;‎ ‎③欲建立功业,先建立自我;‎ ‎④建立自我,成就人生;‎ ‎⑤建立自我是为了追求“无我” ;‎ ‎⑥“无我”之中“有我”;‎ ‎ ⑦ 外在“无我”,内在“有我”; ‎ ‎⑧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⑨创业要追求“有我”,功成要追求“无我”……‎ 范文: 人要有无我精神 ‎ 漫漫人生长路中,自我与无我相克,我随行,当对自我足够坚定时成功随之而来对,无我大师大务实,灵魂变得以升华,得以绽放。‎ 在所有的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就是侵蚀我们自己农田的,充分表明自我的重要性,仍然对自己的坚信也是我们奋力前行的源泉。自信是生命的主宰,海伦凯勒曾经说过,因而对自己的自信极为对自我的坚守,若一味的自暴自弃,那成功也将远离你,反之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纵管前路崎岖,也毅然披荆斩棘,对于富兰克林说的将勤奋与刻苦的作为人生伴侣,那么春天还会远吗?成功还会远吗?文王拘而演周易,郑威鄂尔多斯的春秋古人的先到已经诠释,无论是否在国境中坚信自我并贯穿人生的点点滴滴,那么就能获得自我的成功。‎ 你越放弃自我,相应的你也会变得伟大而又真实,费尔巴哈,告诉我们追求精神与灵魂上的自我,物质上的无我才能升华自我,因此在不在物质上过度奢求与享受而去多探寻心灵的慰藉是成就自我的,关键我从不把安逸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是爱因斯坦的态度,同时也告诫我们生活不止安逸,还有当自身处于世人做贡献的事业中时,才能领悟生活的本质,这也是无我的体现,所以爱因斯坦牛顿等人之所以伟大而真实,是因为他们追求无我。‎ 建立自我追求我李嘉诚以他的墓志铭向世人传递着一种正能量,对他们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在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过程,但能达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但人总是要有目标的,建立自我是对自己的负责,同时也是对成功的渴望,当你建立目标后对自身而言就是成功,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要改变,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我们应该相信巴菲特所言一步一步的成就突破自我之后才能像追求我迈进当你得到自身的无谓人一般,高尚而又真实,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不断进步而改变和充满活力,青春的朝气在我们年轻人身上焕发着,在青春时活力四射的时代,我们应该绽放自己,在最应该拼搏的时代去向前奋斗。‎ 存在自我,贵在无我,自我与无我值得我们一生去追求的和品位。人的一生有的人说很长,有的人说很短暂,都是因为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才得出的结论,就是因为一双看透世间的双眼,才能得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只有最真实才能最打动人,这是我对无我的理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