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____________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____________,随时随地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________地惦念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 A. 朝思暮想  触景生情  身不由己 B. 魂牵梦萦  触景生情  情不自禁 C. 朝思暮想  感同身受  情不自禁 D. 魂牵梦萦  感同身受  身不由己 ‎2. 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 A. 会议嘉宾发言时,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只能谈点个人粗浅的想法,以便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 B. 毕业论文答辩现场,完成答辩的林汉生擦擦额头的汗,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鞠一躬,对老师们说:“感谢老师们的耐心聆听与悉心指导!”‎ C. 听到小高的丈夫获得全国顶级大奖的消息后,同事们都来给小高祝贺,许多人都问:“你家先生贵庚?不是很年轻吗?这么厉害啊!”‎ D. 张教授在好友儿子的婚礼上,给新人们送上了真诚的祝福:“愿花开并蒂,琴瑟相和;伉俪情深,白头偕老!”‎ ‎3. 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 ‎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③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 ‎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A. 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 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 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5. 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这些树枝能活吗? 乙: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 B. 甲: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 乙:好制造氧气,综合你吐出的“毒气”。‎ C. 甲:种了这么多,达标了吗? 乙:越多越好,多了好上报。‎ D. 甲:前人多栽树 乙:后人好乘凉。‎ 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 叔 扬 传 ‎[明]李诩 黄钺字叔扬,苏郡常熟县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钺日游市肆中,见书,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 洪武二十二年己卯,举湖广乡试,明年庚辰第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升户科左,又改礼科。居职封驳甚多。辛巳以父丧归。其所厚翰林侍读方孝孺吊之,屏左右密言曰:“北方不靖,苏、常、镇京师之左辅,应北之右臂也。君吴人,朝廷之近臣,今虽去,当有以教我。”曰:“三郡惟镇江最为要害,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童俊狡狯,不宜独任。吾近见其奏事上前,视远而言游,此其心不可测也。苏州知府姚善忠义激烈,有国士风,必能独当一面。但仁慈有余,而御下太宽,此治郡之良才,恐不足以定乱耳。然国家大势,不在江南,必待戎马至此,亦已晚矣。”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善得书,与钺相对恸哭,以死自誓。‎ 钺至家,因父殡在陂上旧庐,即往居之,足迹不入城邑。有御史按部至常熟,问曰:“此有黄给事,何在?”邑中无知其家者。一老人居与钺邻,引之。御史舟至陂时方暮,秋收禾堆积村巷,路又泥淖,御史乃徒步抵其舍,钺从幕中对语移日。家人以贵客至欲割鸡具馔,钺惊曰:“岂有居丧而杀鸡礼客者耶!”卒以菜粥对食而别。‎ 壬午 ‎,靖难师日促,姚善受建文君诏,总率苏、松、常、镇、嘉兴五部兵马勤王。善以书招钺,以亲丧尚在殡,请即日营葬毕事,乃可趋命。既而童俊果以镇江降。‎ 文皇帝正位,诏暴姚善罪状收之。善麾下许百户惟权诈因得亲善,缚善邀赏。钺闻之恸哭,绝食,闭目三四日死,悉以家人救免。或传言善款服,上赦其罪,复瞠目曰:“吾知善为人决无二心,吾且少俟之,善事定,吾独死未晚也。脱果不死,吾将下报希直。”希直者,孝孺字也。遂复稍稍食。其年七月十日,善就刑报至。钺起,登琴川桥,西向再拜,祠而哭之曰:“吾与君同受国恩,不幸有国难,义同许身。君与希直同死国,吾忍背义独生乎?”祠毕,绐家人归祭具,遂从容整衣冠,奋身入水死。‎ ‎(节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方不靖         靖:安抚 B. 视远而言游   游:虚浮 C. 诏暴姚善罪状收之   收:逮捕 D. 绐家人归祭具   绐:欺骗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是科举时代在省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 B. 己卯、辛巳、壬午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C.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能参与朝廷机要,有较大实权。‎ D. 按部指在京城任职的官员被皇帝贬谪,委派到地方处理政务。‎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 ‎(2) 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 ‎9. 黄叔扬不愿“背义独生”,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义”的内涵。‎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建康 仲殊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10. 请简要说明上阕中“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句的作用。‎ ‎11. 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2)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3)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4)住近湓江地低湿, 。(白居易《琵琶行》)‎ ‎(5)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6)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7)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踏遍青山人未老,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磨面的老王 杨振声 一个伏天的午后,午饭刚过,满地都是树荫,一丝风也不动,好像大地停止了呼吸,沉闷得很。一团炎炎赤日,很庄严地在长空中缓缓渡过,这个世界像被它融化了,寂静得可怕。在一个花园东北角上,立着两间茅草的破房,从腐烂的窗格中间,滚出一阵阵隆隆的磨音。‎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那里磨面,黄色的脸皮上有着一缕一缕的汗纹,一条蓝布裤子露出膝骨来,被汗洗透,都贴在腿上。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雇于人家磨面。除了对门李家的花狗儿时常跑来看看他,对他摇摇尾巴要点冷饭吃,只有那两片又冷又硬的磨石是他离不开的友伴。‎ 墙下的日影渐渐长了,树荫下睡醒的老牛,哞哞地唤它的小牛。巢上的小鸦儿伸长了脖子,张着宽大的嘴儿叫老鸦回家。压山的太阳照出半天的红云。老王出了黑魆魆的磨房,拍一拍头发,走到左边的河里把身上洗一洗。坐在河边草地上,看李家的花狗儿和一个黑狗儿扑着石玩。张家的小福儿伸着两只泥手,从一株柳树后面转了出来,一直跑到河边对老王说:“妈妈要你磨麦子,你明天有工夫么?”“有工夫,明天一早就磨起。”老王回答说。那小孩子又眉开眼笑地说道:“妈妈要面给我做巧果子,后天过七月七啦!”说着跑到那两个狗的跟前,抱着那个黑狗的脖子,和两个狗滚作一块儿。爬起来又往北面一个菜园里跑了去,两个狗也跟在后面跑。她口里嚷道:“我叫爸爸吃饭去啦。”不一会儿张老三扛着锄从北面走了过来,福儿在前面跑。她又站住等她爸爸一回,仰着小脸儿问她爸爸几句话,扯着她爸爸的手儿往村西头走去了。‎ 老王看得出了神:那个小孩子含笑的小脸儿,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的爱。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他呆呆地坐了一会儿,顺着脚走回自己屋里,饭也不吃,瞪着眼睛仰卧在炕上不动。‎ 老王仿佛身在磨房里,但是这回自己不推磨了。一个大驴子给他推磨,他只在一旁忙着加麦子收面。这个长脸的驴子,竖起两个大长耳朵来在磨前飞跑,面落得十分快。他看着自是高兴,忽听身后一声叫道:“爸爸,你不去吃饭么?妈妈都预备好啦。”老王回头一看,—个五岁的小孩子站在他的面前。这是他的小孩子,比白天看见的福儿还长得好看些。抱起来亲个嘴,他喜得唇都颤动了。‎ ‎“你磨面给我做巧果子么?”小孩子抱着他的脖子问他说。“是呀!是呀!做一大串巧果子,好不好?”老王忙着回答说。小孩子喜得张了小嘴笑,露出一口洁白的小牙来。他抱了孩子走回家,他的女人指着桌子说:“快吃吧,等会就冷了。”看见桌子上放着一盘子热气腾腾的黄瓜炖牛肉,刚蒸好的馒头,他觉着腹中饥饿得很。饭吃得香甜极了,却是越吃越觉着饿。小孩子坐在桌子头上,伸出小手来要馒头,又张着小嘴儿要菜吃。他心中说不出来的快乐,泪包着爱的眼光常射在他的小孩子脸上。一阵脚步响,张老三闯了进来,嚷道:“福儿!福儿!我好半天没找到你, 你跑到这里来了。”说着抱了小孩子往外就跑。老王吓呆了,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睁开眼屋内漆黑,死沉沉地寂静,只听远远的鸡声和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声音相答。‎ 老王瞪了眼,躺着不动。直到窗纸发白了,树上的雀儿噪起来了,他才懒懒地起来,仍旧一转一转地磨他的面。他渐渐地瘦下去了。‎ 秋天的黄昏,屋角上黄色的夕阳照在草园里一堆堆的落叶上。下面的蟋蟀,唧唧!唧唧!时断时续地叫它的友伴。草屋里的老王已经绝粒几日了。他起初受了风寒,头烧得厉害。后来腰腿都痛起来,他不得不和他那两块又冷又硬的磨石分手了。他躺在床上, 也没人送饭他吃,捧水他喝。倒是对门王家的花狗儿有时想起他,跑来打两个转身,见他躺在炕上,把两只前爪子搭在炕沿上,摇摇尾巴,对他汪汪地叫两声就跑了。‎ 他一阵一阵地发昏。忽觉屋内放了光明,他看见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那里做饭,他的小孩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小手来招呼他,他也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 ‎(有删改)‎ ‎13. 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老王的生活状态。‎ ‎14.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老王什么样的情感?‎ ‎15. 文中写小福儿对表现老王的梦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16.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六、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探索的动机 爱因斯坦 人们总 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中枢,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 在所有可能的图像中,理论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占有什么地位呢?在描述各种关系时,它要求严密的精确性达到那种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的最高的标准。另一方面,物理学家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他的主题范围,必须满足于描述我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对于一切更为复杂的事件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逻辑上的完备性把它们重演出来,这就超出了人类理智所能及的范围。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要以完整性为代价。但是当人们胆小谨慎地 把一切比较复杂而难以捉摸的东西都撇开不管时,那么能吸引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的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难道这种谨小慎微的努力结果也够得上宇宙理论的美名吗? ‎ 我认为够得上的。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有了它们,就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包括生命过程)描述,也就是它们的理论,只要这种演绎过程并不超出人类理智能力太多。因此,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 ‎ 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没有逻辑推理的途径,只有通过建立在经验的同感的理解之上的那种直觉。由于这种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人们将认为这样就会有多种可能同样适用的理论物理学体系,这个看法在理论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唯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 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去的人。我常常听人说,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我们敬爱的普朗克今天就坐在这里, 内心在笑我像孩子一样提着第欧根尼的风灯闹着玩。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 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 ‎【注】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18年4月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麦克斯·‎ 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有删改)‎ ‎18. 请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层次。‎ ‎19. 作者为什么认为“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 ‎20. 根据文本,你认为理论物理学家需要哪些品质?‎ 七、作文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书信,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它传递信息,促进情感交流,体现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时代特征。‎ 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 语文Ⅰ试题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使用得体。B项,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或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诲、教导。此处用于老师听学生的答辩,不得体,可改为“倾听”。C项,贵庚:问人年龄的敬词。使用得体。D项,琴瑟相和:比喻夫妇情笃和好。使用得体。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首先明确秋天这一季节的特征性景物或景象,节日以及人们的活动。“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由“茱萸”和“登高”可知,这两句诗中涉及的节日是重阳节,应为重阳节有佩茱萸和登高的习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而重阳节在秋天,故应为秋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是“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八月”指的是阴历的八月,属于秋季,且属于“仲秋”。故选B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意思是“‎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是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故属于夏季。“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东风”即“春风”,故属于春季。‎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A项,“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这句话使用比喻修辞,本体是“夹在群峰之间的蓝天”,喻体是“梅花”,“蓝天”与“梅花”无相似点,梅花是白色的。比喻不恰当。B项,“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这句话形式上是比喻,但在崎岖山路上急步猛冲的感觉与踩在棉花上的感觉是绝无相似之处的,这是不合情理的,有比喻之形而无比喻之实,踩在棉花上一般比喻无力、沉重、疲惫的状态,绝无轻快之感。C项,“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万道霞光”所强调的特点是“放射性”,“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表现不出这个特点,这两者之间不能构成比喻关系。D项,“‘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因是老主顾,故觉得提到“茶钱先付”有些不好意思,“烫嘴”使用正确。‎ ‎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这是针对漫画设题。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内容,这幅漫画中主要有两个人物,这两个人把树枝当作树苗栽到土中,然后分析这种做法的正误,或者是漫画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讽刺,还是赞扬。显而易见图中的做法应是不正当的,漫画作者的情感应是讽刺的,讽刺了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行为。由此排除D项;B项,“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这一说与图中的“树枝”不合,排除;C项,“种了这么多”与图中所栽的树枝不符,故应选A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观察漫画,抓住漫画的组成部分;然后按照顺序把漫画上的内容描述出来。应重点抓住几处细节“边抽烟边培土”“扶树苗”“一堆树枝”。‎ 6. A ‎ ‎7. D ‎ ‎8. (1) 如果镇守镇江的人不称职,这是自己撤销自己的守卫。‎ ‎(2) 方孝孺于是通过黄钺捎信给姚善,用忠君孝亲之道勉励他,相约并力辅助王室,渡过当时的困局。 ‎ ‎9. 维护正统的忠君思想;志同道合的朋友情谊。‎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北方不靖”,“靖”如解释为“安抚”,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北方不靖”,句子的主语是“北方”,如“靖”解释为“安抚”,句子的意思就是“北方不安抚”,“北方”是地方,“安抚”的对象一般为人,此处的“靖”应解释为“安定”,意思是“北方不安定”。‎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考生应结合文章的语境来理解“靖”的意思。‎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按部指在京城任职的官员被皇帝贬谪,委派到地方处理政务”有误,“按部”应指官员巡视属地。‎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是……也”,判断句,“是”,这;“撤”,撤销;“藩篱”,屏障,守卫。第二句中,“乃”,于是;“因”,通过;“附书”,捎信,“书”,古今异义,信件;“以忠孝相勉”,“以”,用,“相勉”应为“勉相”,“相”代指他;“期”,约定;“济”,渡过;“时艰”,当时的困局。‎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黄叔扬不愿‘背义独生’,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义’的内涵”。考生可以根据黄叔扬的言行进行概括,文中的黄叔扬即黄钺,故可以抓住“钺”的言行来分析,如第二段“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善得书,与钺相对恸哭,以死自誓”,誓死孝忠朝廷,这表现出黄叔扬维护正统的忠君思想;如最后一段他说的话“吾与君同受国恩,不幸有国难,义同许身。君与希直同死国,吾忍背义独生乎”,由此可以看出志同道合的朋友情谊。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10. ①由眼前明月勾起对六朝回想,照应题目“建康”;②为下阕抒发怀古的愁怀作铺垫。 ‎ ‎11. ①运用典故(化用):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 的诗句,抒发了世事无常的寂寞伤感之情;②直抒胸臆:“黯愁怀”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销魂的愁苦;③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汀花、细雨、水树、闲风等等秋景,表达对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又隐含对历史变幻的沧桑感。‎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作用分析。需要理解词句所写内容,结合位置分析作用。“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依然写江中倒影,但时间已是晚上。明月倒影在秦淮水中。故曰“满秦淮”,照应“建康”。“旧时”二字透出怀古氛围,有“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意。为下阕抒发怀古的愁怀作铺垫。‎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抒情方式分析。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寂寞处,两潮回”二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诗中著名的诗句“潮打空城寂寞回”,以古今不变的潮起潮落来衬托人世无常的寂寞,带有浓浓的怀古情绪。接着“黯愁怀”三字一过渡,开始抒发作者个人的愁绪。“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写江上的秋雨,一个“细”字,一个“闲”字,与上文“寂寞”二字呼应。结句“又是”二字语意极重,写出岁月轮回、季节变换之迅速。此情此景,年华老去的词人自然有无限哀愁,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 点睛: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12.【答案】(1)白露未晞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黄芦苦竹绕宅生 (5)阴阳割昏晓 (6)纵一苇之所如 (7)君子成人之美 (8)风景这边独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蒹葭”“苍苍”“翼”“倾颓”“芦”“栋”“纵”“苇”等。‎ ‎13. 贫穷、孤单,受雇于人,却热爱生活,有幻想。 ‎ ‎14. 第一处:沉浸于小福儿父女的天伦之乐中,表达了老王对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二处:表达了老王对美梦惊醒后的无奈与痛苦,以及对自身处境的伤感与辛酸。 ‎ ‎15. ①勾起老王的幻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与现实中老王无妻无女形成对比,增添梦境的悲凉氛围;③激发读者思考梦境的丰富意蕴。 ‎ ‎16. ①通过描写老王的幻觉,表达了老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伦之乐的追求,揭示小说的主旨;②与上文写老王的梦境相呼应,使小说的结构完整;③老王的美好向往与所处境遇的悲惨形成强烈反差,增强小说的悲剧色彩。‎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概括小说中老王的生活状态,结合文本内容“立着两间茅草的破房,从腐烂的窗格中间”“一条蓝布裤子露出膝骨来,被汗洗透,都贴在腿上。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雇于人家磨面”“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的爱。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老王仿佛身在磨房里,但是这回自己不推磨了……他喜得唇都颤动了”“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等分析概括即可。‎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情感分析。结合语句内容,联系上下文分析。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饭也不吃,瞪着眼睛仰卧在炕上不动”,结合上文内容“不一会儿张老三扛着锄从北面走了过来,福儿在前面跑……他呆呆地坐了一会儿,顺着脚走回自己屋里”分析,沉浸于小福儿父女的天伦之乐中,“瞪着眼睛”“仰卧、不动”等,表达了老王对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老王瞪了眼,躺着不动”,结合文本内容“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睁开眼屋内漆黑,死沉沉地寂静,只听远远的鸡声和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声音相答”“直到窗纸发白了,树上的雀儿噪起来了,他才懒懒地起来,仍旧一转一转地磨他的面。他渐渐地瘦下去了”分析可知,老王对美梦惊醒后的无奈与痛苦,以及对自身处境的伤感。‎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段作用分析。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写小福儿对表现老王的梦境的作用,“老王看得出了神:那个小孩子含笑的小脸儿,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的爱。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勾起老王的幻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老王吓呆了,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他躺在床上,也没人送饭他吃,捧水他喝”,与现实中老王无妻无女形成对比,激发读者思考。‎ ‎16. ‎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忽觉屋内放了光明,他看见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那里做饭,他的小孩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小手来招呼他,他也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这是老王的幻觉,写出了老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伦之乐的追求。结合上文第五、六节老王的梦境分析,结尾与梦境呼应。“草屋里的老王已经绝粒几日了。他起初受了风寒,头烧得厉害。后来腰腿都痛起来,他不得不和他那两块又冷又硬的磨石分手了。他躺在床上, 也没人送饭他吃,捧水他喝”,这是描写现实中老王的生活,与结尾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悲剧色彩。‎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结尾,需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内容分析。‎ ‎18. 首先,提出人们通过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寻找对世界的理解和自身的价值;其次,论述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的特征和意义;最后,得出物理探索需要毅力、耐心和激情的观点。 ‎ ‎19. ① 严密的精确性达到那种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的最高的标准;② 严格地控制他的主题范围,满足于描述我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③ 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 ‎ ‎20. 毅力、耐心、激情。‎ ‎【解析】‎ ‎1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层次”,这是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第一段说“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中枢,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由这些内容可以知道,第一段是提出人们通过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寻找对世界的理解和自身的价值;第二段说“在所有可能的图像中,理论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占有什么地位呢”“那么能吸引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的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难道这种谨小慎微的努力结果也够得上宇宙理论的美名吗”,第三段说“我认为够得上的。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这两段是论述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的特征;第四段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 ‎,这是论述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的意义;第二段、三、四三段可以放在一起,是论述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的特征和意义;文章第五段说“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这是得出物理探索需要毅力、耐心和激情的观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然后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 ‎1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为什么认为‘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到文中圈出题干中的引文,然后结合上下文筛选信息。这句话在文章第三段最后,“因此,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由“因此”可知,这是由上文得出的结论,故可以到上文筛选信息,如第三段“我认为够得上的。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有了它们,就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描述,也就是它们的理论,只要这种演绎过程并不超出人类理智能力太多”,如第二段“在描述各种关系时,它要求严密的精确性达到那种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的最高的标准”“物理学家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他的主题范围,必须满足于描述我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2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文本,你认为理论物理学家需要哪些品质”,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如文章最后一段“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可见需要耐心和毅力;如“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可见还需要激情。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21.【答案】谁解家书味 夜落月悬,独对孤灯,我静静撕开那信封,铺平。‎ 我总爱望那绿绿的邮筒,总爱去收发室去找我的家书,在那重重叠叠的牵绊和祝福里去认领属于我的那一份。我珍祝那安静的一刻,我不忍失去那自古至今家书所承载的内涵。‎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的母亲每周给他寄一封信,每次的结尾都是“寒霜露重,望君保重。”‎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眼中最动人的字眼,因为其中丰沛的爱,因为那剪不断的挂念,家书成了心的纽带,哪怕霜寒露重,我们亦可相互温暖。‎ 翻开《傅雷家书》,我读出一颗深刻却细腻的心,一向暴躁的傅雷,在家信中虽常是教诲,但严厉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能听见远及天涯的那声嘘寒问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家书不仅饱含温情,更是一次亲切的交谈,一次心声的吐露,金圣叹在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字付大儿春,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核桃滋味,此语一传,我无憾矣。”潇洒才子金圣叹在死前亦不忘开玩笑,给那些想看他泣诉的小人留下最睿智的讽刺,此中的滋味谁解?谁从他踽踽独行的背影中读出那辛酸与寂寥?我想定是有的,定有人去认领那颗高贵的灵魂。‎ 黄永玉收到叔父的来信,虽在咸宁改造,他却说:“这儿的荷花真美。”他的叔父不是别人,正是在文革间写下的《中国服装史》的沈从文,这家书,是高洁情怀的吟哦,在其中我们读出了大师的从容。‎ 最令我动容的家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他告诉妻子他有多爱她,告诉她他必须离开,为了千千万万人都可以像他们那样相爱、那样幸福,这是情丝包裹的家书,这是一战士明志的家书,这更是用生命传递爱的家书,他那不识字的妻子在用颤抖的手抚摸那信的时候,定是会哭成了泪人又擦干泪光下去的.‎ 而现在呢?在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当电子邮件穿越地球村的时候,当电话安到家家户户的时候,谁又能静下心来读一封跋山涉水,风尘仆仆的信呢?乔治·默里迪斯在《森林的挽歌》中写道:“我们奔走,像相互追逐的行云,我行走了,像松果一样坠落。”我们不仅失掉家信,更失掉一种情怀。‎ 可我愿接你回来,为你掸落沾染的尘埃,与你独对孤灯,我的家信。‎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书信,涉及书信的历史、种类、作用等内容。书信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 ‎)。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书信即书写的信件,那是用情写出的以联系双方情感的。情在,书信的意义便在。然而,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书信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那么,传统的手写书信会不会消失?书信文化又该如何传承呢?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让人心变得浮躁,很多人已经没有了那种动手写东西的想法。用手书写文字传递信息可以体现个人文化修养。千百年来,书信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推动书信文化的复兴,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