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高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只把读书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 ,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 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C.古人认为只以“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是背离了读书本意的,读书重在“学以成人”“经世致用”。 D.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朱子的“涵泳”、 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 文章在论述读书方法的过程中,以陈善的主张作为论述的重点,又以王国维的美学观点加以佐证。 C. 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儒家经典言论,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需要读书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文中倡导的读书方法有鲜明的儒学特色,按照这个方法读书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最终溯源石梁而登天台山,全长约200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诗篇无数,天台就是诗路的目的地。《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收载的诗人2200余人中,先后有近300多人吟诵天台山,留下1300多首诗歌。 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了唐诗“物化”的步伐。天台以北,在琼台仙谷光怪陆离的崖壁上,一首首描绘天台山风光的诗句将人拉回千年前的盛世大唐,以石梁景区为核心,天台“云端·唐诗小镇”呼之欲出;天台以西,唐代诗僧寒山子曾隐居70余年,著《寒山集》,依托寒岩、明岩、寒山寺等景区集中的资源优势,“寒山小镇”跃然纸上。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建立唐诗书院、制作创意产品,该县通过多种方式,使“诗路文化”在特色小镇中再现。 (摘自《“诗与远方”犹在 随唐诗游天台》,《光明日报》2019年2月17日) 材料二: 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 特色小镇分类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受到欢迎。文旅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态是以江南六大古镇和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为代表的古城古镇,这个时期对古城古镇以观光为主。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的。 (摘编自《文旅特色小镇发展及开发模式分析》) 材料三: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 材料四: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浙江天台县建设“云端·唐诗小镇”“寒山小镇”等特色小镇是将唐诗“物化”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凸显了“诗路文化”的特点。 B.从“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看,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功能类型多样,发展态势良好,而且比例分配均匀。 C.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D.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浙江天台县在唐诗上做文章,其特色小镇的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等活动都融入了唐诗元素。 B. 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到文旅特色小镇旅游,由最初对古城古镇的观光游升级为休闲度假游。 C. 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找准“产业生态位”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D. 四则材料虽侧重点不同,但都围绕建设文化特色小镇这一中心,分别谈到它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发展意义,并介绍了国外成功的经验。 6.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特色小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石 魂 杨 建 ⑴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 ⑵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 ⑶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 ⑷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⑸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⑹六爷从此再也没有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很知足。村人们一边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住的岁数,也没有歇手的打算。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⑺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 ⑻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 ⑼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⑽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 ⑾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⑿ 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 ⒀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 B.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传统匠人的典型形象,生动表现出人物性格的独特神韵。 C.小说中以别的工匠与六爷进行对比,别的工匠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但六爷完全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尚品质。 D.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古怪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8.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试结合全文进行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坐以抵罪,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己附。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诏赐钱,太医视疾。恢荐任城郭均、成阳高凤,而遂称笃。诏听上印绶,乃归乡里。窦宪因是风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众庶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B.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C.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D.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博士”古学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征辟”是汉代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官府征召称“征”,朝廷征召称“辟”。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缞绖”,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乐恢年少至孝。父亲做县吏时,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乐恢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他的行为感动,释放了他的父亲。 B、乐恢勤奋好学。他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C、乐恢清正廉洁。担任功曹时,选举从不偏袒,信阳侯阴就送礼请托,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虽遭杨政诋毁,仍举荐其子为孝廉。 D、乐恢不畏权贵。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检举揭发,没有什么回避的,遭到贵戚憎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己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5.请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这两个连续的三字句,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人民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强大力量。 ⑵柳永的《望海潮》中抓住“ ”和“ ”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⑶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 , ”两句,高度评价了屈原光辉的人格。 ⑷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 ”开门见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以士大夫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 _”的糊涂做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经典的影视作品总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将这些经典重新搬上荧屏,成为不少创作者的选择。近年来,各类翻拍剧 。统计显示,《神雕侠侣》已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龙记》被翻拍了9次;而一些爱情、都市、励志类的当代剧,“不是已经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当然,翻拍本身 。经典有值得被不断回望的价值,但好的翻拍应该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作者应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新的创造,赋予作品新的内涵,让经典作品不断与当下进行对话,与一代一代的受众产生新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从这个角度来说,( )。 其实,翻拍是一件难事。原作 ,本就树起了较高的标准,再加上观众的“回忆滤镜”,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它需要付出更多的匠心与努力。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翻拍又是一件容易的事。故事已经有了,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和热度,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发成本。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拍是艺术的再创作,创作人员不能在 中束缚了自己,更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对经典多一些敬畏,对观众多一些诚意,对作品多一些感情,才是创作应有的态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3分)( ) A.层出不穷 无可非议 脍炙人口 亦步亦趋 B.不一而足 无可非议 妙语连珠 人云亦云 C.层出不穷 无可厚非 脍炙人口 人云亦云 D.不一而足 无可厚非 妙语连珠 亦步亦趋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经典在翻拍过程中得到再造和重现。 B.经典在翻拍过程中得到重现甚至再造。 C.翻拍本身是再造经典和重现经典的过程 D.翻拍本身是重现经典甚至再造经典的过程。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捷径,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B.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C.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捷径,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D.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实, ①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根据相关规定,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的比例,按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比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燕麦、核桃等”,说明 ② ,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有消费者认为乳酸菌饮料也是牛奶,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水,而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所以, 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本报讯(记者 刘婧)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据了解,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该奖项从1984年开始每年颁发1次,每次获奖人数仅为1人。王中林凭借在微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获得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据媒体调查,有超过50%的95后就业者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当调查员随机询问他们为什么想当网红时,很多人给的答案是:“因为网红赚钱容易”“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 (2)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冰心 (3) “在我心中, 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李宗盛《真心英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高二年语文试题答案 1、 D(曲解文意,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 2.C(曲解文意,文章没有“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述探讨。) 3.A(B、张冠李戴,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 C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没阐释必要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D说法过于绝对) 4. B(特色小镇分类占比不均匀,文旅特色小镇占比较大) 5.A(B、以偏概全,原文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C.“只要……就”的逻辑关系不正确,太绝对化。D、四则材料谈论的中心是特色小镇而不是文化特色小镇) 6、(1)立足区域资源,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特色小镇。 (2)适应大众需求,不断创新升级。 (3)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 (4)建设特色小镇,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每点1分,共4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满分) 7. B( B项,“表现了六爷个性古怪偏执、难以亲近的性格特点”错误。六爷不理会,是因为他对我所说的话不赞同,表现了六爷高贵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 8. ⑴“我”是小说的线索,通过“我”将六爷给人凿石、痛心石器被弃被卖、为自己凿石像等情节串联起来,使情节集中紧凑。(2分) ⑵“我”是六爷人生际遇的的见证者,“我”的叙述增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真实性。(2分) ⑶“我”的见闻、感受,烘托六爷精湛的技艺和淳朴高尚的品质,凸显了六爷对石艺的痴迷和献身精神,深化小说的主旨。 (2分) 9. ⑴小说结尾通过写“我”看到六爷雕刻的自我形象时的震撼,来表现对六爷毕生追求石刻艺术的敬佩之情。(2分) ⑵小说结尾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正是六爷对石艺喜爱甚至痴迷的表现,凸显六爷对石刻艺术的执著。(2分) ⑶结尾未完成的石雕体现作者对传承传统工艺的呼唤,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小说的主旨。(2分) 10、B 11、B(是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12、C(信阳侯阴就多次送礼请恢,恢绝不作答复,并非担任功曹时发生的。) 13(1)后来(乐恢)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老朋友没有谁敢前往,只有乐恢穿上孝服去奔丧。(补充主语、“ 仕”、“坐”各1分,句意2分) (2)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看望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候”、“通”、宾语前置“不己附”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父乐亲,做县吏,得罪了县令,被捕将杀。乐恢年十一岁,常俯伏寺门,昼夜号哭。县令听见而怜悯他,就放出乐亲。 乐恢长大后好经学,以博士焦永为老师。焦永做河东太守,乐恢随焦到官所,关门读书,不和别人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只有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他生性清廉正直特立,凡是操行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即使显贵也不与之交往。信阳侯阴就多次送礼请恢,恢绝不作答复。 后来(乐恢)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老朋友没有谁敢前往,只有乐恢穿上孝服去奔丧。乐恢因牵连获罪,回来后,又做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杨政几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仍推举杨政之子作孝廉,因此乡里都归附他。后来被征召到司空牟融府任职。正逢蜀郡太守第五伦接替牟融做司空,乐恢认为与伦是同郡人,不肯留任,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诸公多赞美他的品行,几次征召他,都不应召。 后来朝廷征召乐恢作议郎。正逢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乐恢几次上书谏争,朝廷称他忠实。入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交情很厚,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他多次检举揭发,没有什么回避的,显贵的外戚们非常憎恨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乐恢之妻对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因自己的言论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忍心白吃饭而立站在朝廷上呢?”于是上疏谏道“:臣听说众多君主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大臣把持国政,常因势力大而作恶。陛下正是年富之时,继承大业,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书奏上去不被理睬。 当时正是窦太后临朝听政,和帝没有亲自过问国事,乐恢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于是称病请求退职。朝廷下诏赐钱,派太医看病。乐恢推荐任城郭均、成阳高凤,而自己称病厉害了。下诏听凭奉上印绶,于是回到乡里。窦宪因此暗示州郡对乐恢进行迫害,乐恢于是饮药而死。弟子穿孝服送葬的几百人,百姓都悲痛伤心。 后来窦氏被杀,皇帝开始亲政,乐恢之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节,朝廷授予其子乐己为郎中。 14、D (“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有误。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15、⑴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2分) ⑵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2分) ⑶“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2分) 16、⑴戍卒叫,函谷举 ⑵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⑶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小学而大遗 17、A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脍炙人口:好的诗文和事物,人人称赞。 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18、D(陈述主体为翻拍,“重现”“再造”为递进关系) 19、C(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创作者”前,故排除A、B、,“一条”“方法”搭配不当,故排除D) 20.①食品的配料表也很关键②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③乳酸菌饮料并不是牛奶(各2分) 21.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6月14日;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③ 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④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语句通顺可得1分,超字扣1分,每写出一点得1分) 22、立意参考: (1)树立崇高理想,拒绝名利诱惑。 (2)不要只看到成功者荣耀的瞬间,还要看到成功者为之努力、奋斗的过程 (3)成功的路途中总会经历坎坷,要学会坚持。 (4)成功的背后是汗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三、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