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②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③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④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⑤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 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D.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 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B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D项,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所列的三个方面属并列关系,不是“逐层深入”的“层进式结构”。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24日,华为北京研究所,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一华为天罡正式发布。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5日领域积板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活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网络,并将最好的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拉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8年,华为秦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首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证,推动了5G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2019年1月9日,华为“5G刀片式基站”凭借创新性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基站实现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使5G基站的安装像拼装积木一样简单便捷。华为56产品线总裁杨超域表示:“华为全系列全场景极简5G解决方案,在兑现5G极致性能和体验的同时,能够大幅提升部署和运维效率,使5G部署比4G更简单。”‎ 此外,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0余承东还发布了全球最快5G多模终璃芯片——Balong 5000(巴龙5000这顺全新的50芯片,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这是先进技术和设计的体现,用户也不担心网络问题,它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和5G多种同络制式,可以有效降低多模间数据交换产生的时延和功耗,显著提升5G商用初期的用户体验,在5G领域无疑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和成功。‎ 摘自《华为天罡莫基极简50》‎ 材料二 美国彭博新闻社2019年1月24日发布题为“美国恐惧华为的另一个原困:物美价廉”的报道:在美国俄勒网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 ‎“他们(华为)的设备非常非常好,”同时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摘自《美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 材料三:‎ 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世界的智能手机排名前五的出货量(以百万为单位)、市场占有率和年增长数据。‎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5G领域,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开始全球规模商用,华为2018可谓奏响了5G规模部署的序章。‎ B. 华为“5G刀片式基站”: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这类创新性技术,201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C. 华为向美国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因此,被人誉为“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D. 材料三显示,三星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既害怕华为主导5G技术,未来成为全球5G的盟主,阻止其进入市场;又害怕华为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品。‎ B. 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全球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 C.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它们能够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D. 华为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仅次于韩国三星公司,领先于美国苹果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6.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华为通信的优势,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 ‎6. 创新研发有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强大,5G技术领先于世界。技术设备有优势:设备可靠,技术领先,产品价格有优势:物美价廉,很难找到替代。产品竞争有优势:开启5G规模部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文中无依据; ‎ C项,强加因果, 文中只说,“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后文提到“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但前后内容没有关联性,强加因果。 ‎ D项,“三星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并不能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 ‎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能够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的并不是“极高集成、极高算力、极宽频谱”,而是“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重量减轻、功耗节省等”。‎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据“华为在5G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华为已经获得 30 个 5G 商用合同,25000 多个 5G 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可总结出“创新研发有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强大,5G技术领先于世界”;‎ 据“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可总结出“技术设备有优势:设备可靠技术领先”;‎ 据“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可总结出“产品价格有优势:物美价廉,很难找到替代”。‎ 据“2018年,华为奏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率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可总结出“产品竞争有优势:开启5G规模部署”。 ‎ 根据上述内容,考生可以组织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夜小站 柳青 春雨刷刷地下着。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破席棚底下。‎ 来这里买稻种的生宝,碰到一个难题。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连睡大炕也要两角钱。他从家乡起身时,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心想: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没想到眼前刷刷的春雨却把他搁在了这个小站。‎ ‎“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 站在这异乡的陌生小街上,生宝的心却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钱对于那里的贫雇农,是多么困难啊!起身时收集稻种钱,难着哩!其他互助组的庄稼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临了却没弄到钱。本互助组有两户,也是作为组长的他先垫着。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要运费和来回的车票。他怎能贪图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钱呢?‎ 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稻子,秋天割倒稻子来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 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娃们就有馍吃了嘛!”‎ ‎“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开会时拿眼睛盯着生宝说的,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 ‎“我哪怕就在这席棚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省下这两角钱!”生宝对自己说,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十三岁就给财东家熬半拉子长工,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可他知道继父梁三不这么着想……‎ 一九二九年,生宝跟着他妈夹在衣衫褴褛的人群中,逃难到下堡村,是继父梁三的草棚屋收留了他们。梁三命运不济,接连死了两回牛,后来连媳妇也死了,再后来租不到地,连父亲留下的三间房也拆得卖了木料和砖瓦。可自从草棚屋里有了生宝母子,曾经被命运打倒的梁三,又开始创立起家业来,他操劳着、忍耐着,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可拆掉三间房的地上长起来的榆树已经比碗口粗了,家业依旧没创起来。‎ 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体突然就有莫名其妙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这次买稻种,老汉照旧不高兴:“谁见过汤河上割毕稻子种麦来?等碰破了脑壳后,你才知道铁是铁,石头是石头。”‎ 想到这,生宝觉得有必要回去后认真地跟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主要说明大家富裕的道路和自发的道路有啥不同。爷俩使足了劲种地,的确年年粮食有余,然后有力量买地。可像任老四家那样的,劳力软、娃多,离开互助组就搞不好生产,就得年年卖地。那十年八年后,老任家又和没土改一样,地全到他爷俩名下了!‎ 想到能改变继父的想法,生宝满脸堆起笑容,他走进一家小饭铺,要了碗汤面,然后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在那些七凑八凑来的人民币中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 踏着土街上的泥泞,生宝从饭铺跑到车站票房。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全部情况;划第二根洋火,选定睡觉的地方;划了第三根洋火,把麻袋在地上铺开来。头枕着过行李的磅秤底盘,生宝和衣睡下了。他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呀!‎ 票房外头,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气是凉的,可生宝心中是热的……‎ ‎(节选自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有删改)‎ ‎【注】互助组:指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民为解决各自劳动力、生产工具不足的困难,而建立的劳动互帮互助组织。‎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有多处生动的细节刻画,如第二段中对梁生宝的外貌描写,一身三条“麻袋”,真实呈现了生宝朴实坚定、艰苦创业的庄稼汉子形象。‎ B.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描述生宝雨夜到达小站的情景,设置悬念:梁生宝是谁?为何不住旅馆?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通过继父对生宝的不满,可以看出虽然两人都吃苦耐劳,都想发家致富,但梁生宝更加乐于奉献,有责任,有担当,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生宝这样的带头人。‎ D. 小说的人物语言很有特色,如“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富有地域特点和乡土气息,质朴而又富有情韵。‎ ‎8. 小说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9. 小说节选自柳青的代表作《创业史》,请分析“创业”一词在选文中的丰富意蕴。‎ ‎【答案】7. B 8. ①故事在“春雨”中展开,又在“春雨”中收束,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严谨。②开篇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正是因为春雨导致春汛,才使得渭河停渡,生宝只好在小站过夜;也正是因为春雨不停,使“怎么过夜”成了生宝眼下的难题。③结尾的“春用”反衬出人物心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来丝丝凉意,使梁生宝渴望带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的火热激情显得更加强烈。 ‎ ‎9. ①“创业”指梁三老汉口中的“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是个人的发家致富。②“创业”指梁生宝心中的“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是带领大家共同追求美好生活。③“创业”表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改变命运,创建新生活的可贵精神。‎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小说采用倒叙手法”错误,小说采用的是顺叙手法,小说中提及梁三老汉的内容属于插叙。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然后到小说中找到两次描写“春雨”的内容,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上分析作用。首先,小说在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了“春雨”,故事在“春雨”中展开,又在“春雨”中收束,从情节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严谨;从情节发展上看,开篇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正是因为春雨导致春汛,才使得渭河停渡,生宝只好在小站过夜;也正是因为春雨不停,使“怎么过夜”成了生宝眼下的难题;从人物塑造上看,结尾的“春用”反衬出人物心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来丝丝凉意,使梁生宝渴望带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的火热激情显得更加强烈。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要求分析 ‎ “‘创业’一词在选文中的丰富意蕴”,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创业”,明确创业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了什么效果。由梁三老汉口中的“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创业”是指个人的发家致富;由梁生宝心中的“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创业”是指带领大家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由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表现,“创业”是指努力改变命运,创建新生活的可贵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吏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 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 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 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 左都御吏,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 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 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三十。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12. 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对他劝降,最终都没有投降。‎ B. 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 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2)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 ‎【答案】10. C 11. D 12. B ‎ ‎13. (1)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并且当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 ‎(2)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这句话的含义是“济度驻扎在泉州,发公文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不接受;济度改用书信招降,郑成功语气模糊地回复了 他。顺治又让郑芝龙在狱中写信招降他,还威胁郑成功说如果不投降就诛其九族,郑成功始终没有答应”,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济度”“泉州”“成功”“之”“上”“芝龙”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次”,动词,意思是“驻扎”,“泉州”是地名,即“驻扎在泉州”,句意完整,故应在“泉州”后断开,排除AB两项;“不纳”的主语是“郑成功”,而“易为书”的主语是“济度”,故两句应断开,且“依违答之”的主语是“成功”,即“郑成功”,“书”如放在“成功”前,句意讲不通,故排除D项,选C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三十”错误,“朔”指农历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错误,从文中来看,倒数第二段最后说“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由此可知,杀他亲人的不是顺治皇帝。“圣祖即位”,“圣祖”是康熙。‎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鹿耳门”“荷兰”“王城”等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倒数第二段,从文中来看,是“圣祖”杀了其亲人,而“圣祖”是指康熙。‎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十八年”是指“顺治十八年”;“且”,并且;“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一天比一天;“蹙”,困窘;“乃”,于是;“规取”,规划夺取。第二句中,“会”,恰逢;“讹言”,传言;“诸将留厦门者”,定语后置句,应为“留厦门诸将”;“值”,刚好,恰逢;“还”,回来,返回;“执”,捉拿;“拥锦”,拥立郑锦。‎ 文言文参考译文: ‎ 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他的父亲郑芝龙,因剿灭海盗刘香、李魁奇、攻打荷兰军有功,多次升职直至总兵。‎ 顺治三年,清朝贝勒博洛的军队从浙江南下福建,郑芝龙撤出了驻守仙霞关的军队,没有防备清军(因而失利),博洛的军队驻扎在泉州,写信招降郑芝龙,郑芝龙率领自己的军队投降清朝。郑成功规劝他不要投降,他也不听。顺治九年,皇帝让郑芝龙写信劝郑成功投降,许诺赦免他的罪行并且会授予官职。郑成功假装答应;顺治就下诏命令金砺等人返回浙江。不久,皇帝命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 ,率军征讨郑成功。顺治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求顺治诛杀郑芝龙,佟国器也 揭发郑芝龙与郑成功私通书信,顺治因此削去了郑芝龙的爵位,把他关进监狱。济度驻扎在泉州,发公文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不接受;济度改用书信招降,郑成功语气模糊地回复了 他。顺治又让郑芝龙在狱中写信招降他,还威胁郑成功说如果不投降就诛其九族,郑成功始终没有答应。‎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并且当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台湾是隶属于福建省的海中岛。被荷兰红毛人所占领。荷兰人在台湾修建了两座城,一个是赤嵌,一个是王城。它的港口叫作鹿耳门。荷兰人仗着鹿耳门港口的水浅不能够渡船,因此不在此地设防。郑成功率军而至,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了好几丈,大小战船首尾相接,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弃赤嵌城而走,退守在王城。郑成功派使者对荷兰人说:“这里的土地(台湾)本来是我国所有,你们理应把它归还我们;(如果能够答应归还的话)城中的珍宝任凭你们载运回国。”围攻经历了七个多月,荷 兰人只剩下了一百多名,城终于被攻下。(荷兰人)都被遣送回国。郑成功于是把台湾命名为东都。他让陈永华负责出 谋划策,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台湾四周方圆千里,土地富饶肥沃,郑成功招来了漳州、泉州、惠州、潮州四地的百姓,开荒种地,屯田聚粮。这一年,圣祖康熙皇帝即位,杀了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世恩、郑世荫、郑世默。郑成功占领台湾后,他的部将陈豹驻守南澳,郑成功命令自己的儿子郑锦驻守思明州。‎ 康熙元年,郑成功轻信周全斌的谗言,派兵突袭陈豹;于是陈豹率领自己的全部人马进入广州投降清政府。郑成功厌恶儿子郑锦与乳母私通, 生了个儿子,就派遣儿子郑泰去杀郑锦和他的乳母。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沿用郑芝龙当年平国公的封号,起兵抗拒郑成功。此时,郑成功身患疾病,听到这个消息,大怒,痛心得咬指头。五月初一,郑成功还依靠在胡床上接受各 位将领的朝拜,几天后,突然去世,享年三十九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 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D.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15. 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案】14. D 15.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错误;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了佳句的赏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整体把握诗歌,弄清诗歌表达的情感主旨,然后仔细琢磨所要赏析句子的用词,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另外,赏析句子,还要看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 《听蜀僧濬弹琴》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赞美蜀僧弹琴技艺高超,而用“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收束全诗。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秋云黯淡,布满了黄昏的天空,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分明是景色描写,写曲终时的景色,用“不觉”写出了诗人沉醉在琴声之中,从手法上说,用景色的变化从侧面来写琴声的魅力。‎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流俗的弊病,痛斥人们投机取巧而不顾准则的生活状态。‎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写词人用酒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3)李白《蜀道难》中借助神话传说教现蜀道开凿之困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固时俗之工巧兮, (2). 偭规矩而改错 (3). (2)往往取酒还独倾 (4). 一尊还酹江月 (5). (3)地崩山摧壮士死,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详解】(1)中提示语是“流俗”与“不顾准则”,错的古义有“准则”的含义;得出答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中提示语是“独自饮酒”与“用酒祭奠江月”,得出答案: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尊还酹江月;‎ ‎(3)中提示语“借助神话传说”与“开凿之困难”,得出答案: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另外,注意易错字词:偭规矩,改错,尊,还酹,石栈,钩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 的今天,人类中心主义者依然信心十足,因为他们认定那个终极的“控制开关”必定掌握在人类手中。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巅峰,我们当然不用 。然而,新的工业革命提出的最大疑问在于,人类将自己最强大、最优质和最持久的体力和智力进行“集成”,并一步一步地转移到“机器人”身上,尤其是转移到与自己同类却更为强健和发达的“基因人”身上后,仍然认为自己还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是不是人类自我最大也是最后的迷思?‎ ‎( , , 。 , , ,)这应当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具特色,也最有价值的地方。我们这些”自然人”,如果不想在这次工业革命中 ,就必须适度地放下“自然人”内部的争斗,从整个人类的视角,塑造全新的、共有的道德良知,摒弃前嫌, ,面对整个人类新的对手。可以想象,面对如此革命,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风举云摇 诚惶诚恐 自投罗网 精诚团结 B. 风起云涌 诚惶诚恐 自掘坟墓 和衷共济 C. 风举云摇 忧心忡忡 自投罗网 和衷共济 D. 风起云涌 忧心忡忡 自掘坟墓 精诚团结 ‎18. 下面是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已打乱,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预示人类社会一个自我超越时代到来 ‎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③“自然人”“机器人”和“基因人”等之间的冲突 ‎④超越地域、民族、国家、政治团体、宗教派别 ‎⑤在向整个人类社会发出新的挑战 ‎⑥很可能超过当下的民族、国家等之间的冲突 A. ②④⑤③⑥① B. ②③④⑥⑤①‎ C. ③⑥①②④⑤ D. ③④⑥②⑤①‎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一种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B. 如果没有一种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C. 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D. 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风举云摇:凭借风云飞腾上升,亦喻飞黄腾达。风起云涌: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此处语境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迅速,故此处应填“风起云涌”。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忧虑、担心,故此处应填“忧心忡忡”。自投罗网: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啥自己走进别人的圈套中。自掘坟墓: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像在替白己挖掘坟一样,比喻自寻死路。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人类自寻死路,故此处应填“自掘坟墓”。精诚团结:一心一意,团结一致。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团结一致,故此处应填“精诚团结”。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根据标点符号,六句话应该分为两小组,两个大的句子。根据文段逻辑,应是先谈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影响,即②④⑤句,再谈其具体特色和价值,即③⑥①句。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的问题一是“一种”的位置不当,二是“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的多重否定失当;A项多重否定失当,C项和D项“一种”的位置不当。数量词(一种)在动词(没有……)前面是定语排序的规则。故选B。‎ ‎20. 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社会上常听到称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①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 ②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只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 ③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答案】示例:①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呢 ②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③ 有没有突破和创新(每句2分,共6分;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补写题,需注意横线处的上下文,努力从上下文中寻找出答案。第一道横线末尾标点是问号,可知此处应填问句;上下文讲的都是“大师”和“匠人”,可知此处应填的是关于大师和匠人区别的问句,比如“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呢”。第二道横线上文讲的是匠人的“高下之分”,要求填出其所在;下文是在举例说明这个所在。从所举之例不难知道这个“所在”是“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同样,第三道横线是讲判断大师的“高下”所在,从“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一句可知此处应填“有没有突破和创新”之类的句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 【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概述:‎ 思想:‎ ‎【答案】概述:‎ 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 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要求概括回答的内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作答,同一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回答不同自然有原因的。关于合于义理的事,孔子三次回答不同:要求子路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因为子路胆大,需要约束。主张冉立刻做到,因为冉求做事易退缩,需要鼓励。通过孔子向公西华做出的解释,考生明白了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会有不同回答。而孔子的回答恰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点睛:对文学名著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点,主要考查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的理解。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相关情节、主要的观点态度等。平时复习时,要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课文有总体的把握能力。‎ 参考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 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勇于作为。所以要约束他。”‎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 ‎(1)敢喝头啖汤----“头啖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俗语言,指煮出来的第一口汤。青年一代率先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2)从我做起----1979年清华学子率先喊出这一口号,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青年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最强音。‎ ‎(3)网民----注重艺术性、创造性的新型网络平台,成为引导青少年兴趣发展的新领地,带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环境。‎ ‎(4)创客----近年来青年流行语,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努力实现个人梦想、创造个人价值。‎ ‎(5)志愿服务----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由此带动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在爱心奉献、助人为乐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6)世界范----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青年越来越自信、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读了上面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神圣庄严的国旗下演讲。古老的中国,我们的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辛苦经营,终迎来今日繁华似锦、胜世如画的新时代。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而我们新青年也应有新的作为。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应是我们的选择。‎ 回溯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无论是疾风卷席下的近代,抑或改革开放以来40个春秋冬夏,青年始终都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始终屹立于时代最前端。从改革开放初期“头啖汤”的出场而创造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到“从我做起”,激励发奋图强,从“网民”“创客”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再到“志愿服务”传递互助奉献的正能量。无论到了哪个国度,哪个时代,社会永远都缺少不了将个人发展与时代相连的青年群体。如今,亦然。‎ 展望今朝,只待指点江山、激扬自信。新时代的到来,正是我们新青年引领新发展的契机。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中国,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彰显一个日益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时代为我们提供契机,时代为我们提供可能。我们新一代新青年站在前代人的肩膀,拥有眺望全球的世界视野,理应昂首阔步,抬头挺胸地随祖国走向世界中央,传扬中国文化、中国自信与中国的新青年风范!‎ 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代过去了,那个只能看人脸色,“弱国无外交”的时代过去了。如今,无数“新青年”正走向世界中心,展现中国风范。君不见青年科学家颜宁潜心研究,使中国结构生物学领跑世界;君不见中国青年发起了的“ofo”、摩拜为全球绿色出行提供服务,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的中国自豪,都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青年风范!‎ 老师、同学们,迟子建先生曾说:“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喜与眼泪。”中国的发展,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戮力同心、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结果。如今,时代的浪潮已涌之我们的面前,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惟愿大家从现在做起,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包容自信,兼具国际视野,带着中国自信、中国自豪向世界中心迈进,终有一日,祖国将以你为荣!‎ 籍此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此祝愿祖国如大鹏展翅,直破云霄!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材料提供了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六个流行语:敢喝头啖汤、从我做起、网民、创客、志愿服务、世界范,并分别阐释了这六个流行语的内涵。然后要求考生结合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读了上面词语的感触和思考,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仔细审理,明确要求:(1)材料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再出发。(2)材料作用:引发考生思考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3)写作情景或写作模式: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4‎ ‎)写作重心:我(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写作者本人)或者我们与新时代的关系。写作时,结合前面不同时期青年的六个流行语,有侧重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写作时,还要注意演讲稿的要求。考生可以在回顾不同时期青年流行语的基础上,重点论事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在感知时代律动的基础上走向世界的中心,尤其是对新时代的律动有充分的揭示、呈现,要充分运用题目提供的写作材料,结构要清晰,表达要流畅。‎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