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上海市洋泾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试卷 一、积累应用(13分)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说怿女美。(《诗经·邶风·静女》) (2)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____________》词牌名)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毛泽东面对大千世界,发出慨叹,表现他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彤管有炜 (2).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 虞美人 (4).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 怅寥廓 (6). 问苍茫大地 (7). 谁主沉浮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直接填写上下句兼情境默写,答题时注意认真审读题干要求,选准所填语句,并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比如“彤”“炜”“虞”“受”“寥廓”等字词。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嫁妆 娇瞋 倪妮羞涩 峥嵘岁月 B.邹褶 震憾 哀声叹气 酣畅淋漓 C.安详 贪婪 走投无路 雷厉风行 D.雍容 愁怅 爱不释手 磕磕盼盼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生的绿色阅读, ① 从梦想起飞的少年开始。少年最宜学诗, ② 入门得句, ③ 清新可喜。 ④这与童眼观察,童心体味,终以无忌童言天真道出,大有关系。少年脱口吐秀,不倚雕琢,只关性灵, ⑤ 难能可贵。 ⑥ ,当今寄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更应洞开诗窗,让孩子们翱翔于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学天地,在孩子的人生初始阶段培育一颗优雅的诗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最好 如果 则 当然 / 所以 B. 不妨 一旦 大都 / 当然 因此 C. 应当 虽然 但是 其实 / 可见 D. / 即使 也 因为 因而 而且 A.A B.B C.C D.D 【答案】 (1). (1)C (2). (2)B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 A项,“娇瞋”应为“娇嗔”,“倪妮羞涩”应为“忸怩羞涩”; B项,“邹褶”应为“皱褶”,“震憾”应为“震撼”,“哀声叹气”应为“唉声叹气”; D项,“愁怅”应为“惆怅”,“磕磕盼盼”应为“磕磕绊绊”; C项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感知语段内容;然后认真分析需填词语前后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最后结合选项进行辨析。作答时可先从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采用排除法做题。①处,根据前后文,“最好”“不妨”“应当”和“/”都可以。②处和③处,“入门得句”是假设,“清新可喜”是结果,所以②③应该使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排除C、D两项。③中的“则”相对来讲,太绝对,所以应该使用“大都”,排除A项。另外,④处,“当然”“/”都可以;⑤处,前面说的是少年的才华性灵,后句说“难能可贵”,两句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不能体现这种关系,也可判断排除A项。 ⑥处,根据上述分析,应填“因此”。 故选B。 【点睛】解答字形辨析题有以下几种方法: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二、阅读(47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铁凝印象 汪曾祺 ①四次作代会期间,有一位较铁凝年长的作家问铁凝:“铁凝,你是姓铁吗?”她正儿八经地回答:“是呀。”这是一点小狡狯。她不姓铁,姓屈,屈原的屈。我不知道她为什不告诉那年纪稍长的作家实话。姓屈,很好嘛! 她父亲作画署名“铁扬”,她们姐妹就跟着一起姓起铁来。铁凝有一个值得叫人羡慕的家庭,一个艺术的家庭。铁凝在一个艺术的环境长大的。铁扬是个“不凡”的画家——铁凝拿了我在石家庄写的大字对联给铁扬看,铁扬说了两个字:“不凡”。我很喜欢这个高度概括,无可再简的评语,这两个字我可以回赠铁扬,也同样可以回赠他的女儿。铁凝的母亲是教音乐的。铁扬夫妇是更叫人羡慕的,因他们生了铁凝这样的女儿。“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屈铁凝。上帝对铁扬一家好像特别钟爱。且不说别的,铁凝每天要供应父亲一瓶啤酒。一瓶啤酒,能值几何? 但是倒在啤酒杯里的是女儿的爱! ②上帝在人的样本里挑了一个最好的,造成了铁凝。又聪明,又好看。四次作代会之后,作协组织了一场晚会,让有模有样的作家登台亮相。策划这场晚会的是疯疯癫癫的张辛欣和《人民文学》的一个胖胖乎乎的女编辑,-----对不起,我忘了她叫什么。二位一致认为,一定得让铁凝出台。那位小胖子也是小疯子的编辑说:“女作家里,我认为最漂亮的是铁凝!”我准备投她一票,但我没有表态,因为女作家选美,不干我这大老头什么事。 ③铁凝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两腿修长,双足秀美,行步动作都很矫健轻快。假如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形容铁凝的体态,只有两个最普通的字:挺拔。她面部线条清楚,不是圆乎乎地像一颗大香白杏儿。眉浓而稍直,眼亮而略狭长。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精精神神,清清爽爽的,好像是刚刚洗了一个澡。我见过铁凝的一些照片。她的照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露齿而笑的。不是“巧笑倩兮”那样自我欣赏也叫人欣赏的“巧笑”,而是坦率真诚,胸无渣滓的开怀一笑。一类是略带忧郁地沉思。大概这是同时写在她的眉宇间的性格的两个方面。她有时表现出有点像英格丽·褒曼的气质,天生的纯净和高雅。有一张放大的照片,梳着篷松的鬈发(铁凝很少梳这样的发型),很像费雯丽。我当面告诉铁凝,铁凝笑了,说:“又说我像费雯丽,你把我越说越美了。”她没有表示反对。但是铁凝不是英格丽·褒曼,也不是费雯丽,铁凝就是铁凝,世间只有一个铁凝。 ④铁凝胆子很大。我没想到她爱玩枪,而且枪打得不错。她大概也敢骑马!她还会开汽车。在她挂职到涞水期间,有一次乘车回涞水,从驾驶员手里接过方向盘,呼呼就开起来。后排坐着两个干部,一个歪着脑袋睡着了,另一个推醒了他,说:“快醒醒!你知道谁在开车吗?——铁凝!”睡着了的干部两眼一睁,睡意全消。把性命交给这么个姑奶奶手上,那可太玄乎了!她什么都敢干。她写东西也是这样:什么都敢写。 ⑤铁凝爱说爱笑。她不是腼腆的,不是矜持渊默的,但也不是家雀一样叽叽喳喳,哨起来没个完。有一次我说了一个嘲笑河北人的有点粗俗的笑话:一个保定老乡到北京,坐电车,车门关得急,把他夹住了。老乡大叫:“夹住俺腚了! 夹住俺腚了!”售票员问:“怎么啦!”——“夹住俺腚了!”售票员明白了,说:“北京这不叫腚。”——“叫什么?”——“叫屁股。”——“哦!”——“老大爷你买票吧。您到哪儿呀。”——“安屁股门!”铁凝大笑,她给续了一段:“车开了,车上人多,车门被挤开了,老乡被挤下去了,——‘哦,自动的!’”铁凝很有幽默感。这在女作家里是比较少见的。 ⑥关于铁凝的作品,我不想多谈,因为我只看过一部分,没有时间通读一遍。就印象言,铁凝的小说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哦,香雪》一样清新秀润的。“清新”二字被人用滥了,其实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河北省作家当得起清新二字的,我看只有两个人,一是孙犁,一是铁凝。这一类作品抒情性强,笔下含蓄。另一类,则是社会性较强的,笔下比较老辣。像《玫瑰门》里的若干章节,“生吃大黄猫”,下笔实可谓带着点残忍,惊心动魄。王蒙深为铁凝丢失了清新而惋惜,我见稍有不同。现实生活有时是梦,有时是严酷的、粗粝的。对粗粝的生活只能用粗粝的笔触写之。即便是女作家,也不能一辈子只是写“女郎诗"。我以为铁凝小说有时亦有男子气,这正是她在走向成熟的路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⑦我很希望能和铁凝相处一段时间,仔仔细细读一遍她的全部作品,好好地写一写她,但是恐怕没有这样的机遇。而且一个人感觉到有人对她跟踪观察,便会不自然起来。那么到哪儿算哪儿吧。 3. 给第①段中加点的字注音:狯:__________ 4. 第③段作者认为铁凝像英格丽·褒曼(外国影星)、费雯丽,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5. 第④段作者是如何描写铁凝的特点的,请加以分析说明。 6. 联系全文,作者从多方面展现了铁凝形象,请加以概括。 【答案】3. kuài 4. ①写铁疑的气质、外貌与英格丽·褒曼和费雯丽相似,表现了铁疑的漂亮和天生的纯净、高雅的气质。②同时引出下文,突出铁疑的美、铁凝的性格、铁凝的才华具有她自己的独特性,她是人世间独无二的。 5. 动作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叙写铁凝接过方向盘,呼呼就开起来的动作和后排两个干部的反应,突出其胆量大,表现她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写的个性特点。 6. ①外貌(形象)②行事作风③性格特点④作品风格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从近几年的字音考查题来看,一般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字词,其中大部分字词的读音都是我们熟悉的。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重平时积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根据题目类型选择合适的做题方法。如遇生僻字,可结合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读音的推断,可结合所在词语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推断。“狡狯”一词是狡诈奸猾的意思,根据语境可知是贬义词褒用。其中“狯”字是形声字,从犬,会声,注意不要误读成huì,应读作kuài。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组织语言分点作答。本题题干中要求分析作者认为铁凝像英格丽·褒曼(外国影星)、费雯丽的作用。英格丽·褒曼和费雯丽都是国际影星,再结合文中语句“她有时表现出有点像英格丽·褒曼的气质,天生的纯净和高雅”“有一张放大的照片,梳着篷松的鬈发(铁凝很少梳这样的发型),很像费雯丽”,可知从内容上是为表现铁疑的气质、外貌出众与高雅。后文又说“铁凝不是英格丽·褒曼,也不是费雯丽,铁凝就是铁凝,世间只有一个铁凝”,从结构上又引出下文,写铁凝的美不仅在外表,更独特的是其性格和才华,突出她是独一无二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描写的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感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勾画出描写人物的语句,明确描写方法,尤其注意环境或其他人物的侧面烘托;最后结合内容加以分析。本文第④段内容主要写铁凝胆子很大。具体表现是:爱玩枪,敢骑马,还会开汽车,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写。文中“从驾驶员手里接过方向盘,呼呼就开起来”是正面动作描写;“后排坐着两个干部,一个歪着脑袋睡着了,另一个推醒了他,说:‘快醒醒!你知道谁在开车吗?——铁凝!’睡着了的干部两眼一睁,睡意全消。把性命交给这么个姑奶奶手上,那可太玄乎了! ”写他人语言和动作反应,是侧面描写。突出铁凝的胆识。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出具体描写人物形象的段落;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各段要点;最后梳理层次,概括出展现人物形象的角度。作答前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本题不是概括形象特点;作答时概括用词要准确。本文具体描写铁凝形象特点的内容是三至六段。抓住这四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并加以概括。③段写“铁凝长得不高不矮……”,这是从外貌上展现铁凝形象;④段写“铁凝胆子很大。……她什么都敢干。她写东西也是这样:什么都敢写”,这是从胆识或行事作风上展现铁凝形象;⑤段写“铁凝爱说爱笑”“铁凝很有幽默感”,这是从性格上展现铁凝形象;⑥段写“关于铁凝的作品……”,这是从作品风格上展现铁凝形象。据此整理答案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故乡的傅雷 陆晨虹 ①翻译家傅雷先生在上海浦东地区有两处童年的故居:其一是南汇下沙的王楼村傅家宅祖居,其二是在周浦镇东大街租住的曹家厅。南汇是傅雷的故乡。下沙古名鹤沙,古陆水草丰茂、白鹤栖息。白鹤之乡南汇,是江海之汇、孕育人杰的息壤。 ②我第一次寻访下沙傅家宅是在2008年的春天,由世居南汇的师大同窗带路,我们几位老同学沿着当时狭窄的下盐路、储楼路、双楼路,蜿蜒四公里一路东行,沿途几乎没有人知道:一代翻译家的祖宅就在田畴深处的小河旁。傅雷祖居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末,三十多间房屋院落由砖墙门洞连通,梁上雕花多处可见,东墙外青砖小道屐痕(甲)。可惜的是,回字形的绞圈房子中,已经硬生生地插入了村民拆旧翻新的三层楼房,旧屋或庭阶(乙),或租住给了务工者,或堆积着不知何年的柴草杂物。传说中的“四乐堂”和傅雷父亲的书房无迹可寻;中庭院落杂草丛生,屋顶瓦片参差不齐,上空电线纵横交错……稍有生机的是:屋后腊梅,花刚开过,可惜“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家一生,几经坎坷,傅雷故居,深隐落寞! ③水边的这座老宅,门前张家湾水(丙)流逝,静载世事炎凉;石桥对岸,竹林茂密,村外田畴,桃花(丁)。桥头几位晒太阳的老妪在闲谈,指望着老房子早点拆迁,早点住上新房子。 ④我们问:“你们不希望傅雷的老宅保留下来吗?” ⑤“破房子有什么用啊?”“天天盼着拆!” ⑥我们无言以对,挥一挥手,默默告别。 ⑦少年时代我曾两次到过周浦,咸塘、周浦塘水路在此交汇,惊鸿一瞥中,云台街、巽龙庵、立雪亭久久留在我对巨镇的记忆里。傅雷母子先借居圈门街张家——主人张以诚(字履中)曾是教育家黄炎培的老师;后租住东大街曹家厅西半宅。曹家厅是座经典的江南明清庭院,相传明代通政使赵文华奉旨阅兵时曾住。1999年的夏天,我初访曹家厅,却见历经沧桑的仪门头、歇山顶斑驳残破,飞檐、木雕干裂发黑。 ⑧2011年,傅雷逝世45周年,我们当年曾同访傅雷故居的同仁重聚一堂,在浦东图书馆聆听傅敏畅谈父亲的艺术人生。2013年春,我们重访下沙傅雷故居。拓宽重建的下盐公路上,已辨识不出傅家宅的道口,好在一路问来,当地乡民已对故居非常熟悉。老宅已经搬空,搭建的窝棚、连同原来村民私拆故居建起的三层新楼都已拆为一片瓦砾,留下残缺不全的绞圈房子等待着修复。踏进东间,墙上工整的毛笔字表格是公社化时期的最后一次工分记录。桥头两位老妇见我们在“踏勘”,走过来愤愤地抱怨:“你看那间屋子,一夜之间迁进了好几个户口……”“那么好的新楼房拆掉了,这些破房子倒还要修!” ⑨老妇的话如同五年前一样,让我们再次无言相对:人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利益诉求,不可能被纸面上的文物法所禁锢——即使是对乡贤:黄炎培先生在川沙城东的童年读书处“东野草堂”,不也被私拆、改建新楼了吗?傅雷在周浦读小学时的恩师、清代末科秀才、苏东坡28世孙苏局仙的牛桥“东湖山庄”,不也是在人去楼空多年失修后,门楼坍塌几成废墟、藏品被盗吗?虽然周浦民间至今仍在流传着傅母教子佳话,可其现实意义或许只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般的教育期望值。傅雷的艺术精神与情感世界属于阳春白雪,其能赋予故乡底层大众文化眼光和人文追求吗? ⑩但是这位译作精湛、刚烈不屈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却感染着几代后世学子的良知:1966年,一位名叫江小燕的姑娘在傅雷罹难后,冒险收存傅雷骨灰,才使之47年后终于归葬南汇故乡。 ⑪在江小燕从青年变成耄耋老人的半个多世纪间,傅雷由死而生:《傅雷家书》从十几万字的小册子进化为一部人文经典,与傅雷翻译的《欧也尼·葛朗台》同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当傅雷的名字被写上故乡中小学的校名牌时,当故乡的校园里,莘莘学子琅琅诵读着傅雷的文字时,当下沙的傅雷故居开工修缮、周浦的傅雷图书馆蓝图初谱时……周浦古镇的市井格局,却早已湮没于屡次破旧立新的改造;下沙水乡的田园风光,在日渐扩张的城市面前能保留多久?——“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选自2019.7.22《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7. 给段落②和③中带括号的甲乙丙丁处填入叠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深 寂寂 脉脉 朵朵 B. 寂寂 深深 淡淡 灼灼 C. 寂寂 深深 淡淡 朵朵 D. 深深 寂寂 脉脉 灼灼 8. 文中两次出现老妇的话,有什么作用? 9. 文章以西晋名士陆机的诗句“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作结,请联系全文作赏析。 10. 文中写作者多次实地走访傅雷故居,表达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请结合文意作梳理并作简要评析。 【答案】7. D 8. 文中两次出现老妇人的话从内容上前后照应,强调人们对改善生活条件的利益诉求远胜于对先贤故居的精神诉求;引出下文,为写作者对傅雷的艺术精神与情感世界,是否能赋予故乡底层大众文化眼光和人文追求的反思做铺垫。 9. ①以诗句结尾,是作者在担忧,更是在呼吁,希望在破旧立新的改造中,能留住那些熔铸着先贤艺术精神与情感的故居,总结全文,深化主题;②诗句兼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和反思;③增强文章的文化氛围和底蕴。 10. ①第一次寻访下沙傅家宅时对译家一生,几经坎坷,傅雷故居,深隐落寞的痛惜与无奈;②重访下沙傅雷故居,看到底层大众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对先贤故居文化价值的漠视时,引发作者的悲哀和反思;③看到傅雷这位译作精湛、刚烈不屈的形象,感染着以江小燕为代表后世学子的良知时,感到欣慰;④对在破旧立新的改造和日渐扩张的城市面前,下沙水乡的田园风光能否保存,感到深深地忧虑。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叠词,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基本含义;然后回归文段,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词语使用规则、搭配习惯等加以分析。本题是选择题形式,可从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用排除法解答。其中“脉脉”犹默默,多用来修饰流水,文中写“门前张家湾水(丙)流逝,静载世事炎凉”,所以此处应选“脉脉”。排除B、C两项。“灼灼”指鲜明的样子,《诗·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原文中说“村外田畴,桃花(丁)”,此处应选“灼灼”。排除A项。甲处“屐痕”指鞋痕、鞋印。应选“深深”,乙处语境写傅雷祖居的荒凉破败,“寂寂”有孤单、冷落的意思,应填“寂寂”比较符合环境特点。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文段内容,把握其内容、位置上的特点;然后结合语境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组织语言分点作答。本题要求回答“文中两次出现老妇的话,有什么作用”。第一次出现是2008年在我第一次寻访下沙傅家宅时;第二次出现是2013年我们重访下沙傅雷故居时。并且文中指出“老妇的话如同五年前一样”,大意就是:这些破房子没什么用,盼着拆掉,还修它干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底层大众对于这些先贤故居文化价值的漠视,两次出现起强调作用。同时,后文是写作者对名人故居所渗透的文化精神与情感与底层大众眼光与追求之间的隔阂的反思,老妇人的话很自然的引发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层思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以诗句结尾的妙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然后揣摩诗句含义,分析其与文章内容、主旨、标题等的关系及作用;最后总结其艺术效果。本文结尾所引陆机诗句的大意是:要听华亭的鹤鸣,能再听到吗?放在破折号后,是对前文“周浦古镇的市井格局,却早已湮没于屡次破旧立新的改造;下沙水乡的田园风光,在日渐扩张的城市面前能保留多久”的补充强调。作者表面是在记述寻访傅雷故居,实际是在表达对故居文化被淹没在城市改造中的忧虑和痛惜,所以陆机的诗句在文章结尾处,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出了作者深沉的担忧,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更是对中心的深化。从效果上来看,以诗句结尾,醒目且吸引读者。本文内容关系文化,以诗句结尾符合文章的文化氛围。作答时注意结合内容,条理要清晰,语言要通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梳理文章思路,勾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最后结合内容揣摩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加以概括评析。作答时注意结合内容说情感,尽量做到用词准确,层次清晰。本文写作者多次走访傅雷故居,其中重点写两次寻访下沙傅雷故居。体会作者情感要将重点放在这两次。结合文中语句“可惜……译家一生,几经坎坷,傅雷故居,深隐落寞”“我们无言以对,挥一挥手,默默告别”,可体会出作者的痛惜与无奈。第二次重访下沙时,写道:“让我们再次无言相对:人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利益诉求,不可能被纸面上的文物法所禁锢”“傅雷的艺术精神与情感世界属于阳春白雪,其能赋予故乡底层大众文化眼光和人文追求吗”,表现的是作者的悲哀与反思。第⑩、⑪段中写“但是……感染着几代后世学子的良知”“在江小燕从青年变成耄耋老人的半个多世纪间……当故乡的校园里……当下沙的傅雷故居……”,可以感受作者的欣慰。文章结尾“下沙水乡的田园风光,在日渐扩张的城市面前能保留多久”可体会到作者的忧虑。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南歌子·寓意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①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②?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注]①卯酒:早晨喝的酒。②蓝桥何处觅云英:这一问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之典故。 11. 苏轼,号______________。 12. 下列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关于宦海沉浮的复杂感受。 B.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一句,由景及人,勾勒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人物图。 C. “卯酒”句,写作者因路途劳顿,即使早晨饮酒,仍感困倦。 D. 结尾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是孤寂凄婉的心绪的写照。 13. 画线句情景交融,表达了题目中的“寓意”,请就此进行赏析。 【答案】11. 东坡居士 12. C 13. ①此句写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着人行走。②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流水物以人的情思,情景交融,读来意味深长,余韵不尽。③用“只有”二字表示了轻轻地叹惋,作者欲成仙而不得,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 考查包括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文化习俗等。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考查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流放到到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携家带口到黄州后,就向官府申请了五十亩荒地,带领全家耕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块地在黄州城东门外的一块土坡上,苏轼管这块地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此题只要平时注意积累,难度不大。 【12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手法、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即使早晨饮酒,仍感困倦”说法有误。“卯酒醒还困”指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酒意还未醒透,并非早晨饮酒。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翻译诗句并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明确诗歌所使用的手法,并结合内容分析是怎样使用该手法的;最后点出作者情感或艺术效果。本题题干已提示手法为情景交融,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点在于,从写景中体会题目“寓意”寄托或蕴含的意旨。首先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主旨。此词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慨。苏轼在旅途中为什么会联想到神仙之事呢?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山地清幽的环境激起了苏轼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上片的山水描写像是一种伏笔。二是作者从少年时代起,就已经受到了道家出世思想的影响,写该词时虽然才28岁,而遁世观念却早已产生了。“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此句大意是: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着人行走。作者在流水这一无情的客体中赋予主体的种种情思,读来意味深长,余韵不尽。“只有”二字浸透着无奈与叹惋。欲成仙而不得,回到现实,面对流水落寞惆怅不已,这正是词人心绪的真实写照。作答时注意条理要清晰,语句要通顺。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劝学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金就砺则利( ) (2)福莫长于无祸( )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4)无以至千里( )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 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干、越、夷、貉 之 子 生 而 同 声 长 而 异 俗 教 使 之 然 也 17. 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的? 【答案】14. (1). 动词,靠近 (2). 介词,比 (3). 动词,借助 (4). 没有用来……的(办法) 15.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16. 干、越、夷、貉 之 子/生 而 同 声 /长 而 异 俗/教 使 之 然 也 17.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层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一层: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能够提高自己,改变素质。第二层:论述学习的重要作用——能够弥补不足。第三层: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就,靠近;句意: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于,比;句意: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假,借助;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句意:就没有达到千里之远的办法。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博,广泛;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己,参省乎己,状语后置,乎己参省;知,通智,智慧;知明,智慧明达。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本题句子大意: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干、越、夷、貉之子”做主语,强调主语,其后停顿;“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句式结构相同,“同声”“异俗”之后停顿。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各段内容,明确文章中心论点;再结合内容,分析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最后梳理概括论证结构。本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并借“君子”之口提出,以示郑重。抓住文中关键句,概括出各段大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写学习可改变提高自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写学习可弥补不足超越自身。“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强调学习要积累 ;“锲而不舍”强调学习要坚持;“用心一也”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由此可知,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态度方法。作答时注意条理要清晰。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王知夫苗□?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8. 文中“对曰:天下莫不与□。王知夫苗□?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三个空框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 乎 矣 B. 矣 哉 也 C. 矣 乎 也 D. 哉 矣 乎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20. 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方法,请任举一例并结合文意简析使用这种方法说理的好处。 【答案】18. A 19.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 20. 文中将人民盼望不嗜杀人的君主来解救这一本体比作七八月间的枯苗需雨。民如枯苗,君泽如雨,一旦仁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便“浡然兴之”不可阻止。(或君施仁爱,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不可抵抗。) 运用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阐述了统一天下的道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比直接说理更生动、形象、委婉,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虚词主要是语气词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然后结合句子内容,体会句子的语气语调;再根据平时积累的关于语气词用法的知识,阅读习惯及语境作出判断。本题是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作答时可先选出最有把握的,采用排除法作答。本题句子大意为: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王知夫苗□”一句是问句,“乎”常用来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所以此处选“乎”,排除B、D两项。“天下莫不与□”是对前文“孰能与之”的回答,有肯定强调意味,用“也”合适。“则苗槁□”句意结束,而“矣”字用在句末,跟“了”相同,此处选“矣”,排除C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如,如果;嗜,特别喜欢;则,那么;引领,伸颈远望,多形容期望殷切;望,盼望、希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比喻论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文段并理解文意;然后找出比喻论证的内容,结合内容分析是怎样运用此论证方法的;最后从说理效果上总结其好处。本题要求举一处用到比喻论证方法的例子,并结合文意简析使用这种方法说理的好处。本文主要阐释怎样统一天下的道理。结合文中语句“王知夫苗乎”“由水之就下”,可知此两处均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前者孟子以禾苗为喻来说明他反对杀戮(暴政),主张德政(仁政)的政治主张。后者则是以水就下来写百姓归附的状态。运用比喻论证就把治国之道这样宏大深刻的问题以具体浅显的方式呈现,便于对方理解和接受。 【点睛】参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三、作文(40分) 21.请以“那段金子般的时光”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案】那段金子般的时光 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与喧嚣渐渐销声匿迹,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我常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中,令我心灯长明的便是那一段金子般的时光。 霜月无言,秋叶静美。 曾记得,初三的上半学期,我因为生病而不得不休学。医院的病床上,我强作安稳地睡着。妈妈在旁边的陪护床上陪着我,而爸爸也在外面的沙发上守着我。尽管手术后的伤口给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我却尽力地忍着。心想:爸爸妈妈如果看到我落泪,一定更心痛。看着你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让我湿了眼眶……妈妈却对我说:“爱哭不是不坚强,哭过后能站起来,才是真正的长大。”顿时,我心中的阴霾烟消云散。 亲情,是走心的歌,使我行走于青春之路,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感恩那段被父母守护的金子般的时光。 夕阳起程,流云歇脚。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下了一地银白,夜空中,放眼望去,那闪闪的星,让我想到了老师。仍记得那天的课堂上,您认真地为我们讲解阅读题,那是一篇关于梦想的文章。在感悟环节,您对我们说:“青春路上不要做梦中人,要做追梦人!”这句蕴含哲理的话让我的心豁然开朗。我抬起头望向老师,您先是握起拳头停在肩上,而后又做OK之状,停在胸前。那充满鼓励的动作和会说话的眼神,令我的心为之沉静继而充满自信。 老师,您的影响看似细微、琐碎,但却有日落余晖的温度,烘干我那颗潮湿的心。那段被您鼓励的金子般的时光,必将是我心底永远亮丽的风景。 寒暑易节,经典流芳。 夜,多么深沉,我的思绪也飘上了那片圣洁的天空。从小就在作为教师的妈妈耳濡目染下,养成阅读的习惯。当我成长路上迷茫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树立信心;当生活中稍有自满时,“吾日三省吾身”警示我,以人为鉴,正冠修身;当身处这浮躁的社会之中,我不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如果说,我学会一点坚强,树立起人生的自信心,并能闲看花开花落,静赏云卷云舒,都得感谢书香的浸润,感谢那金子般的阅读的时光。无论流年飞转,它都将芬芳我成长的每一段岁月。 枕着金黄的温暖,凝望天空的蔚蓝。细数那些如金子般珍贵的时光,都将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那段被守候、被鼓励、被照亮的岁月,记录着幸福,也镌刻下了温暖,让我的人生厚重而闪光!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也要重视审题,审题时要抓住题眼,从而明确写作的重点。本题“那段金子般的时光”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时光”,“那段”“金子般”作定语。其中“金子般”是关键点,这里用比喻的修辞,突出时光的珍贵。所以写作的重点,应是写出某一段时光的珍贵之处是什么。时光的珍贵并不只是时光的本身,而是人于时光中得到的精神和心灵的影响和收获。写作时注意“夹叙夹议”的写法要求。本文适合写成一般记叙文或散文。 参考立意:1、可以写青春是如金子般的时光,教会我们成长。 2、可以写奋斗的日子是金子般的时光,教会我们人生需奋进。 3、可以写师长陪伴的日子是金子般的时光,让我们沐浴爱的温暖。 4、可以写战胜困难、挫折的日子是金子般的时光,让我们坚强、成熟。 可用素材:1、总有一段时光,让你印在心间;总有一段时光,让你荡气回肠;总有一段时光,让你感恩那段岁月。那一段金子般的时光,让你与那万物相遇,与那万物产生非同一般的情感。 2、难忘年少时如金子般的时光时光。彼时,青葱岁月,总想写点什么来纪念。然而时光悠悠,往往是当时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提笔想写时,却为时已晚。唯有心中留下点滴思绪,告诉自己,那些轰轰烈烈的往事曾经来过。 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世间的纠纠葛葛,莫不因复杂的情思而起罢。而那如金子般的少年时光,见证着我们初涉世事的点滴变化,那些激动人心的感动与挣扎,是这段多彩岁月中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吧。 3、涉世未深,还是年幼孩子的我们,在人生最繁华最美好的时光里,却要面对这不堪世界的诸多痛苦与挣扎。于是,欢乐的成长里总弥漫着一股“越长大越孤单”的悲伤,原本对未来的一片憧憬,却时不时感到迷茫。于是乎,那些小小的忧愁,在年少的我们敏感脆弱的心灵里酝酿成浓厚的伤痛与绝望。所以,便有了“青春是花季也是雨季”这一说法。因此,才有了如此一段回味一生的如金子般的韶华。 4、年少的时光,总有那么一个人或一群人,陪你笑、陪你哭,吵吵闹闹地在不知不觉间陪伴彼此度过春秋冬夏。这样的岁月,又何尝不精彩呢?嬉笑怒骂中,岁月不知不觉悄然而过,而那些陪伴我们的人,是悠悠岁月中最难忘的一笔,点亮了我们鲜艳多彩的生活,织就了一段珍贵而温馨的回忆。难忘那段金子般的好时光,有太多的人与事曾经来过,见证那段此生不再、打马而过的似锦年华。 5、奋斗的时光,就象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着多少美丽的诗。 我行走在唐诗宋词平平仄仄的韵律里,感受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雄心壮志,领悟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惆怅;我奔波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读懂了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清高,惊叹于尼摩船长“人类的进步实在是太慢了”的感慨……就这样,那段如金子般奋斗的时光让我的文笔在指尖华丽地蜕变。 6、思绪乘在云端,漂浮到现在,回味着自己写作过程中的辛酸与坎坷,那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因为它包含了我曾经奋斗的汗水。其实,成败并不重要,那只是一个结果,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奋斗的时光便是最美的彩虹。没有汗水的浇灌,青春的道路怎会如此缤纷?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地成长。流水它带走那段金子般的时光,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五彩缤纷的青春。 7、9月,已经没有了蝉的聒噪,伴随着一场大雨的洗刷之后,使得空气中多出些秋意,少了些夏季的燥热。我们踩着盛夏的尾巴,踏着凉秋的脑袋,进军了初中。 在这个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年纪里,我们开始书写青春的灿烂。那是的我们稚气未脱,却要套上不属于自己的外套,滑稽的像个小丑。尽管是如此,依旧是我行我素,也许那就是青春吧,我想。温室里的花朵们,在他们的初中绚丽的绽放,尽管不完美,但它很完整。 青春,谁都有。中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他的青春也是不羁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的青春在“橘子洲头”,我们的青春在初中。那是一段流血流过泪的岁月,那是我们化羽成蝶的时光。那时的我们像是一艘迷失航行的小船,前方有在等待着我们的暴风雨。我们惶恐,开始不安,开始所谓的“反抗”,我们无助得像是狼群前的小羔羊。我们像是挣扎在沼泽地里,有些永远的陷入了,有些找到出来的方法……最后,痛过,伤过之后,我们开始懂的什么是对于错,是与非。我们也有了属于自己成熟的外衣。 光影似箭,岁月如梭。教室里只有发奋的背影,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走廊上没有了昔日打闹的身影,没有那时懵懂惶恐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自信。青春长大了,也就该飞翔了。我们也该告别那个,曾经无助的自己了。 6月,盛夏的脑袋,我们离开了。在一场大雨的冲刷之下,我们化茧成蝶。我们在清晨的第一班列踏上青春,在午夜最后一班列车,我们告别了青春。然后,踏上了下一站。那一站叫做,未来。 那些我们青春犯下的错啊!让它随着午夜的列车走吧,那只是我们在惶恐中不小心犯的错。试问: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是伤痕累累?我们只犯过错,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是与非,知道思考后果。我们只有犯过错才会成长,才会去珍惜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青春,是我走过最美的风景。 参考结构:那段金子般的时光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先写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里,散发着芬芳。但在回忆中,令人心灯长明的便是那一段金子般的时光。 第二部分,紧扣中心,分层描述。用三个小标题分三个层次展开,在结构上形成排比的形式。 第一层,回忆初三的上半学期,我生病休学父母陪伴鼓励的时光。这段时光使我行走于青春之路,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 第二层,回忆课堂上,老师细微、琐碎的影响给予我的鼓励。这段时光烘干我潮湿的心成为我心底永远亮丽的风景。 第三层,回忆在妈妈的影响下,潜心阅读的时光。这段时光使我学会坚强,树立信心,芬芳我成长的岁月。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中心。那些如金子般珍贵的时光,都将化为幸福的记忆,让人生厚重而闪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