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作文素材积累之时事学案(全国)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作文素材积累之时事学案(全国)4

‎2018届一轮复习 作文素材积累之时事 学案(全国)‎ ‎1. 用“16代人守护红豆杉”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 ‎  来源:金羊网 作者:侯文学 发表时间:2016-12-27 15:40 ‎ ‎  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大郡村树林底自然村,有一株370多岁的老红豆杉,和它同辈的动物植物,大多都已成为化石、石油和煤炭,它至今却依然挺拔苍翠。而在这株红豆杉背后,是村民金土根家族16代人、370年的辛勤的守护和付出。(见12月26日观察者)‎ ‎  按照金土根的家族谱记载,清初1644~1650年间,金家祖先从闽南泉州迁居到大郡村树林底自然村。迁居后,金家就在房屋后面的山脚种下了这棵当时被称为“榧子树”的红豆杉。保护这棵红豆杉,被写进了金家的家规。久远的护树历史金家后人已经没有记忆,但解放后金家人两次挺身护树的故事至今在当地传为美谈:1958年大炼钢铁时,村里不少大树被砍掉用来烧火炼钢铁,有村民带着锯斧来到金家要砍“榧子树”。 金土根的父亲和爷爷据理力争,把这棵古树保住了。1980年6月,山洪冲走了“榧子树”根部的泥土,大量的树根裸露在外。雨止天晴后,金家人在古树下砌了两层石墙,从别处挑来一担一担泥土覆盖,忙碌了一个多月,把古树重新保护起来…….‎ ‎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也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已有250万年历史,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这种树对生态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野生存量极少。当然,金家祖先当年栽下这颗“榧子树”树苗时,并不知道这是棵红豆杉,也不了解它的稀有和珍贵之处,之后的保护也非出于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不过是出于对这棵“榧子树”的稀罕和爱护,把它当作了镇家之宝。但金家16带人保护红豆杉的韧劲和精神,正是今天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所需要的。‎ ‎  金家人16代人保护的虽然仅仅是一棵红豆杉,但它却不仅使金家人获得了回报,也惠及了乡亲。如今一到夏天,金家人晚上不用电风扇、空调,屋内屋外就十分凉爽,白天还有不少村民跑到树底下乘凉,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金家这棵红豆杉,每年还给村民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自从1997,当地媒体刊登了一则大郡村发现珍稀南方红豆杉的消息后,村民便将红豆杉树孕育出来的树苗当成了宝贝,小心移植到田地里,逐渐发展成了产业。如今大郡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着的红豆杉苗木,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种上几亩,绿油油,一片片。繁育出的小苗,除了能整株卖作景观苗木,果肉还能泡酒,果核能做保健枕,树叶能制茶……随着开化旅游的发展,红豆杉产业更是吸引了不少在外打拼的村民回乡创业。村民廖列顺早年在温州做沙发生意,五年前回村承包30亩荒山种植红豆杉,年收入轻松突破6位数。“我们大郡村地处山里,经过19年的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品’红豆杉专业村,全村红豆杉面积达1000多亩。”村党支部书记汪长金言语中满是自豪,“农户开门见杉,靠山吃杉,一棵古树养活全村人,这就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的活例子。”‎ ‎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每个公民在内的全社会作出共同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金家16代人守护红豆杉故事,应该激励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有所作为。(金羊网文/侯文学)‎ ‎  2. “广州的蓝”成为“持续的蓝”的背后 ‎ ‎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陆尧 发表时间:2016-12-27 17:01 ‎ ‎  冬雨初歇的广州,常常是晴空万里,湛蓝如洗。天空高远清澈,白云朵朵纯洁,无一不见证着广州有口皆碑的好天气。此时此刻,上下九步行街的骏马雕塑,在蓝天的剪影下轮廓清晰,“小蛮腰”也高耸入云,历历在目。珠江碧透,帆影点点,置身其中,一切都仿佛如初。尤其,每年的年末,是广州出现蓝天的一个“小高峰”,这样的蓝都是那种几乎不掺着任何杂质的蓝。‎ ‎  广州的蓝天着实让人迷醉,不少人的“朋友圈”‎ 里一再被蓝天美景刷屏,云淡风轻,碧空澄澈,齐齐亮相。就连好多来自外地的游客也感叹到:“有着如此好气质的广州,晒一万遍都不够!”近年来,蓝天白云在广州的“出场率”越来越高,“存在感”越来越强。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广州人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  不止人们的感受如此,有关的数据说明更是如此。2013年广州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60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1.2%;2014年为282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7.5%;2015年为312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5.5%。可以看出,广州出现蓝天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好了。而在行将结束的2016年,广州1~10月空气质量状况好过去年同期,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了100%。‎ ‎  常见的“广州蓝”,不只是一种有目共睹的好天气,更是一种城市竞争力。近年来,公众对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关注力度空前提升,一个城市的空气好不好、蓝天多不多,也就成了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广州蓝”对这座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至关重要,因为优美的环境、舒适的生活会成为一座城市吸引人才的强大竞争力,甚至是核心竞争力。‎ ‎  “广州蓝”的“出场率”越来越高,当然离不开气象条件的“天时地利”,比如冷空气降临、风力加大等等,但根本上还是“人和”的结果。近年来,广州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成绩斐然,各项污染指标均达标,在国家中心城市中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广州空气质量的逐年改善,得益于科学决策和一直坚持的“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的治理思路,是全市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  比如,在“降尘”方面,广州率先应用低温静电除尘技术,为全国提供可推广经验;还有在“控车”方面,“十二五”期间广州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8.3万辆,超额完成国家、省下达的淘汰任务。此外,工业企业的“退二进三”,也大大提升了环境质量。‎ ‎  随着“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州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其中,绿化美化和卫生状况的改善最为明显。由于广州市委市政府全力实施“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花城绿城水城”战略,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所以广州的城乡绿化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2016年,广州正式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这是继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后的又一殊荣。目前,广州市绿化布局更加均衡,花城特色日渐突出,生态环境逐步优化,基本形成了“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 ‎  在治理环境污染和提升空气质量方面,广州努力的脚步从未停歇,广州永远在路上。广州市“十三五”环保相关规划提出,至2020年,广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要达到86%,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要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这种憧憬和希冀反映出了广州人的发展眼光,也反映出了广州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思路的正确性和行动的有效性,更反映出广州正向建设宜居宜业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  “广州蓝”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治污努力,是空气质量实实在在的改善,这些公众都明明白白地看在眼里。“广州蓝”的背后,是宜居广州的体现,是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只有环境好了,市民生活、城市建设、商贸发展就都会更好。‎ ‎  要让“广州蓝”持续“蓝”下去,要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幸福,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愿“广州蓝”与我们常相伴,愿“幸福蓝”与我们常相随。(金羊网文/陆尧)‎ ‎  3. “广州蓝”看得见的幸福,可赞 ‎ ‎  来源: 作者:鱼予 发表时间:2016-12-27 17:28 ‎ ‎  视线穿越珠江,眺望广州塔,一片炫目的“广州蓝”,一种看得见的幸福。近来,“广州蓝”在社交媒体中频频刷屏,羡煞外地的朋友。许多人感叹,广州这样一个大城市,还能有这样的蓝天,不服都不行!“广州蓝”既是天时地利的产物,更是人和的杰作,是广州市城市发展理念和实践的成果。(广州日报)‎ ‎  幸福,简单而言是一种在内外环境的复杂影响下,完全依赖于内心的美好感受。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亦是幸福。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已然成为一个地方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诚如报道所述:当视线穿越珠江,眺望广州塔,一片炫目的“广州蓝”,在社交媒体中频频刷屏,羡煞外地的朋友。的确,一种看得见的幸福,确实值得可赞。这既是天时地利的产物,更是人和的杰作,是广州市城市发展理念和实践的成果。‎ ‎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党的十八以来所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实现“环境有改善”的关键。其实,据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州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让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昂首迈向“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大都市。为此,“广州蓝”看得见的幸福,并非一日之功。它的仰首是翠,俯首是绿,已然实至名归。‎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当然,曾几何时,广州也因环境治理相对滞后,几乎沦为“灰色之城”。从1996年开始,随着广州先后推出多项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大规模城市建设投入,令一个空气清新、蓝天白云的清新广州冉冉崛起。如今的广州,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称号。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路段”加大对环境的治理,旨在通过环境改善提升广州人气,推动产业再次升级。难怪许多人感叹,广州这样一个大城市,还能有这样的蓝天,不服都不行!‎ ‎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装点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当然,要想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生活环境,要想如“广州蓝”般的美景时常映入眼帘,需要的地方管理者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光有大笔的资金远远不够,还得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两不误;得扎实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得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得靠制度、靠市场、靠理念,更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人人参与。总之一点,“广州蓝”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的最好例证。可敬、可赞、可鉴,更值得推而广之。‎ ‎  天天蓝,知易行难。“广州蓝”更是如此。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既需要先进的理念、宏伟的目标、科学的规划,更需要创新实干、久久为功的努力。笔者以为,其他的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和环境保护中,不妨以“广州蓝”为蓝本,借鉴其成功经验,“依托”其路径,将环保观念升级换代,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让处处都有“广州蓝”。(金羊网文/鱼予)‎ ‎  4. 扶贫“三问”为“攻坚拔寨”助力 ‎ ‎  来源:金羊网 作者:力奎 发表时间:2016-12-27 17:38 ‎ ‎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湖北承诺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9年实现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以来,记者深入湖北10个“国贫县”调查发现,各地聚焦解决精准扶贫中“扶谁”“谁扶”和“怎么扶”三大核心问题,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将脱贫攻坚主阵地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检验场,打造扶贫“铁军”“攻坚拔寨”。(新华社)‎ ‎  这里的扶贫“三问”,简单的说即为在聚焦解决精准扶贫中该“扶谁”?“谁来扶”?和“怎么扶”?其实,文中已经给了简单的答案。干部“沉下去”,真实情况“浮上来”也就梳理出谁该扶;“宁要干部脱层皮,也要群众真致富”,实则是要党员干部真心去扶;压实责任重塑考核导向,干部扶贫不实“一票否决”,折射出了该怎么扶。笔者以为,扶贫“三问”简单、实在,定能为“攻坚拔寨”助力。‎ ‎  何为扶贫?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而“精准扶贫”,就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当地的综合态势,找到当地的发展致富的“命脉”,遵循客观规律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该“使力”的点上,用在真正能为民带来增收的产业、实业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 ‎  显然,要让“精准扶贫”有的放矢,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智慧,需要的是领导干部走进群众,掌握情况,明确扶贫方向和目标,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策略,啃下致贫的“硬骨头”。‎ ‎  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贵州遵义农村时曾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诚然,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将脱贫攻坚主阵地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检验场,定能打造出扶贫“铁军”“攻坚拔寨”。‎ ‎  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至少信心、决心,思想意识跟上了趟。‎ ‎  钱能解决的事至少不是什么大事。扶贫也是同样如此。但“投钱”容易,真“扶贫”其实难。正所谓“家大业大,也怕坐吃三空”。所以,对扶贫攻坚而言“投钱”只是“输血”,关键还在“造血”功能,如果“造血”不行,同样可能会“原地踏步走”。为此,扶贫“三问”,既密织了一张扶贫干部工作“监督网”,也绘制了一张扶贫攻坚“路线图”,更标注了领导干部“目的地”,把“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作为检验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试金石”。‎ ‎  时不我待。扶贫“三问”也让紧迫感更紧。只有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才能真“脱贫”、脱真贫。显然,扶贫“三问”也体现了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保证。‎ ‎  “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当然,要落实扶贫“三问”,无疑离不开精准扶贫阳光管理机制。尤其是铤而走险,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或是假脱贫、“造景式”脱贫等等如是。这也是对用好考核督查“指挥棒”检验。‎ ‎  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划时代变革。笔者愿扶贫“三问”能为“攻坚拔寨”助力。(金羊网文/力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