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其中有三千年与运河有关。‎ 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以运河的延伸长度而言,在秦代,运河已经连通了五大水系。曹魏时代,运河的北端已向北延伸至今河北省北部的滦河下游。隋唐时代,大运河全长约2300公里。元明清时代,运河全长2000余公里,如果将浙东运河计算在内,为世界之最。以运河维持时间之久而言,公元前5世纪开凿的邗沟运河,至今仍然是江淮之间的水运干道,历时2500余年。以运河工程之伟大和艰巨而言,灵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岭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山东运河段,所经的地势是中间高,南北低,全线最多时建50余闸;又因水源缺乏,将沿运地区数百眼泉水,开挖明渠输送入运河,并建四大水库以供蓄泄。其工程之浩大、艰巨堪称世界运河工程之最。‎ 漕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军事征伐和政治、经济交流的需要,出现了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所建立的统一王朝占了我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作为全国的首都,大都建立在黄河流域。此后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国防前线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都需要从经济重心地区缴纳、输送。因此,作为运送各种物资供应京师和边防的漕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漕运自产生之日起,便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经济活动,触及社会的许多领域,尤其是封建社会中期以后,漕运实则已经转变为统治者手中的调节器。此外,漕运还起着十分积极的社会作用,诸如促进商品的流通,刺激商业城市区的繁荣,促进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加强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等。‎ - 24 -‎ 运河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载体,还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隋炀帝敕穿江南河,为的是加强中原与南方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巩固新建的统一政权。隋炀帝大业四年开永济渠至涿郡,将从全国征集来的兵员、军械、粮食及有关物资,集中运送于北方重镇涿郡,是为了保卫北方的边陲。唐代首都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唐朝人对运河的社会功能有不同看法。但认为运河对唐王朝的重要性却是一致的。明代永乐年间定都北平后,朝廷对其依赖更甚于前代。几乎江南所产的各种物品都通过大运河输送至京师。可见大运河是明代京师的生命线。清代对漕粮的需要超过历朝历代。‎ 自秦汉以来,中华文明能久盛不衰,没有统一巩固的政治局面和发展,是不行的。而这种局面的巩固和发展,运河曾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厥功至伟。‎ ‎(摘编自邹逸麟《运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厥功至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邗沟运河开凿于公元前5世纪,历时久远;灵渠工程伟大艰巨,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岭运河。‎ B.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所建立的统一王朝,他们的首都,都建立在黄河流域。‎ C. 在历史不同时期,运河不仅是一种交通载体,还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 为了保卫北方的边陲隋炀帝大业四年开永济渠至涿郡,运送兵员粮食等至涿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运河的延伸、维持时间、工程伟大艰巨三方面论述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的独特地位。‎ B. 文章在论证清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时,运用了举例论证。‎ C. 文章举隋炀帝敕穿江南河的例子,为的是论证当时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联系十分紧密。‎ D. 文章从运河的独特地位、漕运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论证其对中华文明的功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明清时代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将浙东运河计算在内,全长2000余公里,是世界之最。‎ B. 漕运是指用运河运送各种物资供应京师和边防等的制度,能促进商品的流通刺激商业城市区的繁荣等。‎ C. 自产生之日起,漕运便是一项经济活动,触及到社会的许多领域,同时也是统治者手中的调节器。‎ D. 自秦汉以来,运河对于我国统一的政治局面曾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中华文明能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辨明检索区间,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联系上下文体会时,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 24 -‎ B项,“他们的首都,都建立在黄河流域”错误。第三段说的是“作为全国的首都,大都建立在黄河流域”,故B项以偏概全。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论证当时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联系十分紧密”错误,依据第四段“运河……还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隋炀帝敕穿江南河,为的是加强中原与南方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巩固新建的统一政权”可知,应是论证运河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A项,“元明清时代的京杭大运河”错误,依据第二段“元明清时代,运河全长2000余公里,如果将浙东运河计算在内,为世界之最”可知,A项对象错误,是“运河”而不是“元明清时代的京杭大运河”;‎ B项,“用运河”错误,依据第三段“作为运送各种物资供应京师和边防的漕运制度”“ 漕运还起着十分积极的社会作用,诸如促进商品的流通……加强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等”可知,“用运河”原文无据;‎ C项,“自产生之日起……同时也是统治者手中的调节器”错误,依据第三段“尤其是封建社会中期以后,漕运实则已经转变为统治者手中的调节器”可知,并非“自产生之日起”就“同时也是统治者手中的调节器”。‎ 故选D。‎ ‎【点睛】解答论点论据论证的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还处于发育期。作为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习惯,合理区分。对不应当出现的错误行为,不能任其发展,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和榜样。再者,随着学科知识量的积累,孩子开始从单纯感性认知逐渐向理性思考过渡。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家长一定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要努力为其创设独立思考的环境空间,鼓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各自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互补作用,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双方共同的责任,也是共同的目标。因此,双方应该是合作者。作为家长,在孩子求学期间,与孩子日常接触时间减少,更加有必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从不同方面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变化,这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选自《让良好的家庭教育助推孩子走向成功》)‎ 材料二:‎ 学生认为家长最关注的方面 ‎(选自《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材料三:‎ 主持人:有人说,家庭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一出生,家庭教育就开始了。各位老师怎么看?‎ - 24 -‎ 傅国亮: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例如,父母带孩子上街,与路人相撞,父母是与人争执,还是与人谦让?父母虽然不是在“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但已是“不教”而“教”。孩子在一旁仿佛心不在焉,已然“不学”而“学”。今后,孩子遇到类似事情,会效仿父母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孙云晓;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当今时代,社会变迁速度异常之快,不仅儿童面临着发展问题,成年人也面临着完善自我、迎接社会选择的挑战。‎ 主持人:那么,父母该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呢?‎ 朱永新:有几个元素是至关重要的,理想是成长之魂,阅读是成长之基,习惯是成长之本,敬业是成长之道,家庭是成长之源。‎ 傅国亮:家长的主体责任可以概括成八个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以科学的育儿观、成人观、成才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 ‎(选自《家庭教育: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专家访谈录》)‎ 材料四:‎ 在尊重儿童权益方面,西方起步较早。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张美英主编的《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介绍了德国、挪威、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更值得借鉴的是,瑞典颁布了《父亲法》对家庭教育具有直接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中国在1990年才签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并于1991年在本国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 西方在家庭与独立两者之间更重视独立,而中国在家庭与独立之间更重视家庭。这实际上是两个极端,需要互补才能彼此受益。《家哲学》一书作者笑思博士认为,西方文化对个人独立性有很深的认识,创造了各种文化条件来满足其发展与实现。与此相反,大多数中国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显然与父母的溺爱和包办代替密切相关。‎ ‎(选自《中西家庭教育比较与文化自信》)‎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母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因为孩子的身心还处在发育期,其心智并不成熟。‎ B. 当下,大多数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他们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师生关系却不够在意。‎ C. 专家傅国亮认为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这说明父母与其对孩子进行说教,不如以身作则,用行为来影响孩子。‎ D.‎ - 24 -‎ ‎ 在独立性与家庭之间,西方与中国对孩子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只有彻底改变当前家庭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真正独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虽然在孩子的成长方面目标一致,但其作用却不可互相替代,家长完全有必要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 B. 从材料二的调查来看,四年级与八年级的学生在认为家长最关注的方面上排位顺序,除兴趣爱好和特长一项外,其他方面基本变化不大。‎ C. 材料三通过专家访谈形式,从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以及父母与孩子需要共同成长等方面来解说现代家庭教育的特征。‎ D. 中国在保护儿童权益方面起步虽较迟,但从1990年开始相继签约《儿童权利公约》和颁布法律,其力度比西方国家更大。‎ ‎6. 根据材料,谈谈当前应从哪些方面加强我国家庭教育。‎ ‎【答案】4. D 5. D ‎ ‎6. ①家庭教育应注重与学校沟通,与学校教育相结合。②家庭教育应注重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言传身教。③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D项,“我们只有彻底改变当前家庭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真正独立”错误,依据材料四第二段“中国在家庭与独立之间更重视家庭。这实际上是两个极端,需要互补才能彼此受益”可知,D项说法绝对。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D项,“其力度比西方国家更大”错误,材料四第一段只说了“中国在1990年才签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并于1991年在本国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可知“其力度比西方国家更大”无中生有,故选D。‎ ‎【6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相关的方面和针对方法,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依据材料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和“作为家长,在孩子求学期间……更加有必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从不同方面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变化”可知,家庭教育应注重与学校沟通,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依据材料三第六段“家长的主体责任可以概括成八个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孩子”可知,家庭教育应注重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言传身教;‎ 依据材料四第二段“而中国在家庭与独立之间更重视家庭。这实际上是两个极端,需要互补才能彼此受益”可知,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土鸡蛋 欧阳明 何四不明白,母亲为啥突然心血来潮,养了两只鸡。‎ 母亲一直住在老家乡下,始终不愿进城,借口城里空气不好,其实是不想给他和弟弟增添负担,毕竟城里喝口水都要钱哩。‎ 母亲不进城,何四和弟弟就只得回去看她,何四的弟弟也在县城,做水果生意。‎ 以前,何四每月回去一次。弟弟忙,每月一次做不到,有时三个月,有时半年。后来,何四也做不到每月一次了。自从当上局长后,工作忙了,应酬的也多了,双体日弄得比上班还忙,很难再抽出时间。每当想到母亲经常孤零一个人,何四心里总是酸酸的。‎ 何四不想母亲养鸡。鸡是好动的家伙,桌上,椅子上,台上,四处乱飞,还拉屎,得时刻着赶。而母亲有骨质增生,腿脚不利索。何四担心母亲哪天万一不小心跌倒,就麻烦了。‎ 养来干啥呀,何四说。‎ 下蛋,你们从小就喜欢吃鸡蛋。母嘿嘿一笑。‎ - 24 -‎ 何四和弟弟喜欢吃鸡蛋,是小时候吃得太少。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穷,吃了上顿愁下顿,哪有粮来喂鸡。就算喂了,也就一两只,还是放任自流,让鸡自己去地里找吃的,所以下蛋少,少还不能自己吃,得拿去換煤油盐巴等。只有到了生日那天,母オ会煮一个鸡蛋给何四和弟弟。‎ 何四有几年都没吃鸡蛋了。不是不想,是不敢。‎ 何四想吃的是土鸡蛋,农村粮食喂的鸡下的那种。那种蛋,超市买不到。小区门口那些提着竹篮卖的,连人都和那些卖菜的一样,都是贩子假扮的,卖的自然也不是土鸡蛋,全是养鸡场的鸡下的。养鸡场的鸡,喂的全是加了激素的饲料,不补人,还害人。何四在乡下工作时,去过很多次养鸡场,知道那鸡是怎么喂的。‎ 要吃我们自己去买就是了,何四说。‎ 自己养的鸡下的蛋才放心,母亲说。‎ 找农民去买,何四回道。‎ 现在农民养鸡也喂饲料,吃了要得病的。母亲一脸认真的样子。‎ 何四知道,母亲决定要做的事,谁劝也没用,就不再说。回到城里一忙,就把这事给忘了。‎ 何四已经两月多没回去看望母亲了。一个周末,他正陪领导打牌,母来了电话。领导经常叫他打牌。‎ 四啊,忙吧?家里的鸡下蛋了,有空就回来拿点吧。母亲说。‎ 正在加班,等会说。何四怕领导怪,急忙挂了电语。‎ 又一个周末,星期六。领导又叫打牌,母亲又来了电话。‎ 四啊,今天回来不?我怕鸡蛋放坏了。母亲说。‎ 何四不好意思再让母亲催促。星期天,领导又叫打牌,他硬着头皮谎说母亲突发疾病,就赶了回去。母亲见到他,如看到阴雨连绵后的太阳,乐呵呵的。‎ 返城的时候,母亲给何四装了三十个鸡蛋。‎ 留些你吃吧。何四说。‎ 不用,鸡还会下的,吃完了记得回来拿。母亲说完,接着又补了一句,你瘦了,要多休息。‎ 一天,和弟弟在一起,无意中说起鸡蛋的事。‎ 我也每月回去拿三十个呀,弟弟说。‎ 是么?何四很惊讶。心想,两只鸡,每月能下那么多蛋吗?‎ 弟弟也很惊讶,说,是啊,哪有那么能下蛋的鸡?‎ 也许是粮食喂得多吧,何四说。‎ - 24 -‎ 春节的时候,何四和弟弟都回到了老家。老屋热闹起来,母亲忙里忙外,脸上始终挂着笑。‎ 听到动静,邻居秦二嫂也过来了,她招呼了何四和弟弟后,转头对母亲说,儿孙们都回来了,还要些鸡蛋不?我那儿还有。‎ 我自己有鸡下,要你的干哈?母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慌忙拉住秦二嫂,就往院坝外面拽。‎ 母亲在院坝外和泰二嫂说了好大一会儿话才回来。但脸上没了笑,看儿子们的眼神也变了,怯怯的,像做错了什么事。‎ 何四突然明白了母亲养鸡的用意,愧疚像洪水一样上涨,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说,是我们做得不好,今后我们每月都回来看你。话刚出口,泪水就涌了出来。母亲直点头,急忙抬起衣去擦自己的眼睛。‎ ‎(有删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何四想吃土鸡蛋,但不放心,他认为市面上卖的鸡蛋吃了不养人还会害人,只有母亲养的鸡下的蛋吃了才最安全、最放心。‎ B. 文中用插叙的手法叙述了何四与弟弟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差,只有在生日时才能吃上鸡蛋的事情,这也正是母亲要养鸡的原因。‎ C.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但脸上没了笑,看儿子们的眼神也变了,怯怯的”,反映出母亲说谎话欺骗儿子后的自责懊悔。‎ D. 小说中,邻居秦二嫂的出现使上文何四和弟弟对鸡蛋的来历的“疑问”得以解答,使小说情节有一定的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 ‎8. 小说中的何四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 文章结尾一段在结构上、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孝顺母亲。担心母亲养鸡会不小心跌倒;想到母亲经常孤零零一个人,心里总是酸酸的;明白母亲养鸡的真正意图时,许诺今后每月都回家看望母亲。②小心谨慎。周末陪领导打牌,不敢接母亲的电话。 ‎ ‎9.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何四不明白……”总结全文,使全文收束在感人的画面中。②内容上,揭示母亲养鸡的原因;表现儿子理解母亲良苦用心后为之感动及母亲听到儿子许诺后悲喜交加的心情。‎ ‎【解析】‎ ‎【7题详解】‎ - 24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只有母亲养的鸡下的蛋吃了才最安全、最放心”,无中生有,文中并无依据。B项,“这也正是母亲要养鸡的原因”不准确。这是母亲要养鸡的原因之一,母亲养鸡的主要原因是希望与儿子们相见。C项,“反映出母亲说谎话欺骗儿子后的自责懊悔”错,“说谎话欺骗儿子”有夸大之嫌;“自责懊悔”错,应该是怕被儿子知道真相的一种担心。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而母亲有骨质增生,腿脚不利索。何四担心母亲哪天万一不小心跌倒,就麻烦了”“每当想到母亲经常孤零一个人,何四心里总是酸酸的”“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说,是我们做得不好,今后我们每月都回来看你”等内容分析可知,何四孝顺母亲;结合“何四怕领导怪,急忙挂了电话”分析可知,何四小心谨慎。‎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结合文本内容“何四突然明白了母亲养鸡的用意”分析,揭示母亲养鸡的原因;结合“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说,是我们做得不好,今后我们每月都回来看你”“母亲直点头,急忙抬起衣去擦自己的眼睛”分析可知,表现儿子理解母亲良苦用心后为之感动及母亲听到儿子许诺后悲喜交加的心情。结构上,结合“何四不明白,母亲为啥突然心血来潮,养了两只鸡”分析,与开头照应,总结全文。‎ - 24 -‎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间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 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①,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广复与敞、虔上书驳之,帝不从。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窃见尚书仆射胡广,谦虚温雅,博物洽闻,不矜其能,不伐其劳。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不实免。汉安元年,迁司徒。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九年,复拜司徒。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傅,总录如故。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皆缞绖殡位,自终及葬。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于省内,诏议郎蔡邕为其颂云。‎ ‎(选自《后汉书·胡广列传》)‎ ‎[注]探筹:用抽签方式决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B. 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C. 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D.‎ - 24 -‎ ‎ 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 B. 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 庶人,文中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古代也可用“黎首”“黔首”来泛指百姓。‎ D. 谥,古代帝王、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广历经清苦,受到太守举荐。胡广少年丧父家中贫穷,后到郡里做散吏,太守法雄之子法真向父亲推举了胡广,于是胡广被推选为孝廉。‎ B. 胡广极力劝谏,改变朝中决议。顺帝想立皇后,朝议决定用抽签方式来决定,胡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 胡广护卫不力,被贬成为庶人。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被诛杀,胡广因平叛不力而获罪,免去死罪减罪一等,削除爵位土地,免为庶人。‎ D. 胡广历经六帝,死后哀荣备至。胡广在公台任职三十余年,共侍奉六位皇帝,胡广死后,数百官员都穿丧服守在灵枢旁,直至下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见尚书仆射胡广,谦虚温雅,博物洽闻,不矜其能,不伐其劳。‎ ‎(2)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不实免。‎ ‎【答案】10. D 11. A 12. C ‎ ‎13. (1)我们私下见到尚书仆射胡广,谦虚温雅,广见博闻,不因才能而骄傲,不自夸自己的功劳。‎ ‎(2)胡广负责事务十年,出任济阴太守,因推举官吏不符合实情而被免官。‎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朝夕”修饰“瞻省”,排除A项、B项。“卒”是去世的意思,“及母卒”是等到母亲去世,应该独立成句,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句意:胡广当时年已八十,然而心思能力仍强盛。继母在堂,他朝夕探望,身旁不设几杖,谈话时不自称年老。到继母去世时,他办理丧事极尽哀伤,遵守礼仪而没有过失。故选D。‎ - 24 -‎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错误。孝廉是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因此不是荣誉称号,也不仅是孝顺父母的人。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因平叛不力而获罪”分析错误。原文“坐不卫宫”意思是不保卫宫廷而获罪。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窃”,私下;“矜”,自夸、夸耀;“其”,代词,指胡广;“伐”,夸耀、自夸;“劳”,功劳。(2)“典”,负责、掌管;“出”,离京为官;“以”,介词,因为;“举”,推举;“免”,被免官。‎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胡广少年丧父家中贫穷,亲自掌管家中的清苦生活。长大后,跟随同辈人到郡里做散吏。太守法雄之子法真,从家里来探望他的父亲。法真很识人。正赶上年终应试,法雄让法真帮助他寻求有才之人。法雄于是召集诸吏,法真自己到窗后秘密察验,于是便指出胡广并告诉父亲这是有才之人,于是胡广便被推选为孝廉。到京师后用奏章来考试他,安帝认为胡广是天下第一名。不久被拜为尚书郎,五次升迁后为尚书仆射。‎ - 24 -‎ 顺帝想立皇后,然而有四个贵人受宠,因而不知将立谁为皇后,朝廷商议想要用抽签决定,由神来选定。胡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梁贵人是良家女子,于是定立为皇后。当时尚书令左雄建议改变考察推举制度,限定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儒学者考经学,文吏考章奏。胡广又与史敬、郭虔上书辩论此事,皇帝没有听从。当时,陈留郡守的职位空着,尚书史敞等人推荐胡广。(他们)说:“我们私下见到尚书仆射胡广,谦虚温雅,广见博闻,不因才能而骄傲,不自夸自己的功劳。陈留是较近的郡,如今缺少太守。胡广才智谋略深厚,完全可以去除烦琐之事,希望能加以选择。”‎ 胡广负责事务十年,出任济阴太守,因推举官吏不符合实情而被免官。汉安元年,迁为司徒。延燕二年,大将军梁冀被诛,胡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因不保卫宫廷而获罪,都免去死罪减罪一等,削除爵位土地,免为庶人。九年,又拜为司徒。灵帝立,他与太傅陈蓄参录尚书事,又恢复过去的封国。他以有病为由请求退职。正赶上陈蕃被诛杀,他代为太傅,像过去一样负责总体事务。胡广当时年已八十,然而心思能力仍强盛。继母在堂,他朝夕探望,身旁不设几杖,谈话时不自称年老。到继母去世时,他办理丧事极尽哀伤,遵守礼仪而没有过失。胡广在公台任职三十余年,共侍奉六位皇帝,对他的礼遇任用都很优厚,每次退职告病,以及免官退居故里,未满一年,便又升宫进职。他所征辟任命的人,都是天下名士。八十二岁时,在森平元年去世。益号文恭侯,授任家中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都穿丧服守在灵枢旁,直至下葬。汉中兴以来,作为大臣享受如此厚遇,还不曾有过。森平六年,灵帝想念感慨旧臣的德行,于是在宫内便画胡广及太尉黄琼的像,诏议蔡邕为他们作颂。‎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夜至永乐文长老①院,文时卧病退院②‎ 苏轼 愁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 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 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 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注]①文长老,即蜀僧文及。②退院,病退不再主持禅院之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听闻文长老生病,不顾一路辛劳,虽已三更,还前往探视,体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 24 -‎ B. 颔联前句写一年之别,往事还历历在目;后句写回到眼前,言自己所幸未死,得以重温旧情。‎ C. 颈联前句说他们友情很深,并非只因同怀乡土,而是因情投意合。这是否定一面以突出另一面。‎ D. “病不开堂道益尊”是对文长老的赞美之词,说他虽然卧病不能开堂讲法,人们对他的称道却更多。‎ ‎15. 梅圣俞评价本诗时认为尾联极妙。请简要赏析该联。‎ ‎【答案】14. D 15. 尾联写只有栖息在僧院的一只孤鹤,抬头看见客人似欲长谈。通过孤鹤的动作和哀伤的神情,营造了一种孤独、冷清和悲伤的气氛从而含蓄地表明了文长老病重难以交谈,表达了作者的难过和悲伤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赞美”说法不妥,应为“慰藉”;“人们对他的称道却更多”分析不当,错误理解了“道益尊”,应是其道更受人尊敬。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苏轼以旧时识客的孤鹤举头见客,长声哀鸣作结,而冠以“唯有”二字,文及病得难以交谈之意已在其中了。连孤鹤都为主人病重而哀鸣,作为乡人的苏轼,其难过之情就不言自明了。孤鹤的举头、见客、长言,既写出了它的活动的全过程及其哀伤的神情,又造成一种孤寂、清冷、悲凉的气氛,增强了全诗的抒情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 24 -‎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出高度自信,认为自己是人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3)陆游的《书愤》一诗中写自己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蜀相》一诗中写自己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天生我材必有用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3). 覆压三百余里 (4). 隔离天日 (5). 出师一表真名世 (6). 千载谁堪伯仲间 (7). 出师未捷身先死 (8). 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易错字形:(1)材、金散(2)覆、隔离(3)名世、载、堪(3)捷、长、襟。‎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浙江警方近日侦破史上最大规模的用户数据窃取案。黑产公司从电信运营商处非法截流、窃取30亿条用户个人信息,国内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均被波及。虽然盗取数据的黑产公司是窃取用户数据的________,但该起案件暴露出一贯对用户数据保护高度重视的电信运营商管理上的严重缺失,( )。警方通过数据反查发现,电信运营商均未对具体项目进行必要的约束、监督,才让犯罪团伙________。‎ 通信行业专家陈志刚认为,作为保护用户信息更为基础和底层的一环,运营商有责任和义务加强与上下游的协同,强化内部业务的规范管理。否则,一旦有人打着正规合作的幌子,从运营商的网络获取各种用户行为数据和信息,运营商就会成为最薄弱的一环。‎ 此次事件,电信运营商再成________。当用户信息被盗时,直接的反应是找平台要说法,这使众多互联网平台在为网络黑产背黑锅中诚信受损。此次案件中存在严重疏漏的电信运营商,在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这件事上却________。‎ - 24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始作俑者 趁火打劫 众矢之的 倾巢出动 B. 始作俑者 有机可乘 过街老鼠 倾巢出动 C. 罪魁祸首 有机可乘 众矢之的 不遗余力 D. 罪魁祸首 趁火打劫 过街老鼠 不遗余力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众对整个产业链诚信度的怀疑加重了 B. 加重了公众对整个产业链诚信度的怀疑 C. 公众更加怀疑整个产业链的诚信度 D. 整个产业链诚信度被公众严重怀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用户信息被盗时,直接的反应是找平台要说法,这使众多互联网平台为网络黑产背黑锅的诚信受损。‎ B. 当用户信息被盗时,直接的反应是找平台要说法,这使众多互联网平台为网络黑产背黑锅,诚信受损。‎ C. 信息被盗时,用户直接的反应是找平台要说法,这使众多互联网平台在为网络黑产背黑锅中受损诚信。‎ D. 信息被盗时,用户直接的反应是找平台要说法,这使众多互联网平台为网络黑产背黑锅,诚信受损。‎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罪魁祸首:指作恶的首要分子。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语境指黑产公司窃取用户数据,但不是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故应选“罪魁祸首”,故排除AB。‎ 有机可乘:有空子可以利用。趁火打劫: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权益。语境指电信运营商未对具体项目进行必要的约束、监督,让犯罪团伙有空子可利用,而无“紧张危急”之意,应选“有机可乘”,故排除AD。‎ - 24 -‎ 众矢之的: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坏事。语境意为电信运营商成为大家指责的对象,应选“众矢之的”,故排除BD。 ‎ 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地使出一切力量。倾巢川动: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语境指电信运营商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这件事,无贬义之意,应选“不遗余力”,故排除AB。‎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注意关联词、表情感态度的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顿号、分号、破折号等标点,还要注意所填句子的位置,综合相关信息,得出最佳答案。‎ 依据括号前的句子“但该起案件暴露出一贯对用户数据保护高度重视的电信运营商管理上的严重缺失”,可知前文主语是“案件”,后文的主语与之保持一致,而A、C、D三项的主语与前文主语不一致,故排除ACD。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且“为……背黑锅的诚信”搭配不当,故排除A;‎ 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 C项,“在……中受损诚信”搭配不当。‎ 故选D。‎ ‎【点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缦(màn)立 逦迤(yǐ) 蜀山兀(wù) 辇(niǎn)车 B. 妃嫔(pín) 鼎铛(dàng) 囷囷(jūn) 剽(piāo)‎ C. 鬟(huán) 呕哑(yā) 锱(zī)铢 在庾(yù)‎ D. 椽(chuán)头 不霁(qí) 珠砾(lì) 横槛(jiàn)‎ ‎【答案】A ‎【解析】‎ - 24 -‎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字音的识记能力。作答时根据各项中词语的词义判断字义、字形,注意对易混字仔细辨析。对于字词的读音平时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 A项,注音完全正确。‎ B项,“鼎铛”的“铛”读chēng;“囷囷”的“囷”读qūn。‎ C项,“在庾”的“庾”读yǔ。‎ D项,“不霁”的“霁”读jì。‎ 故选A。‎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 项王军壁垓下 B.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C.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D. 亦足王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实词词语活用情况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结合语境分析该字的词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结合词性的变化判断该字属于哪种类型的活用,常见的活用情况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本题 A项,“项王军壁垓下”中“壁”,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驻扎”;‎ B项,“项王则夜起,饮帐中”中“夜”,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在夜里”;‎ C项,“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中“东”,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向东走”;‎ D项,“亦足王也”中“王”,名词作动词,解释为“称王”。‎ 故选B。‎ ‎2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左,乃陷大泽中 B. 项王军壁垓下 C.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D.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辨识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考生应根据所学知识找出标志性词语正确判断,也可根据句意分析句子成分,判断特殊句式类型。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等。本题 - 24 -‎ A项,“左,乃陷大泽中”,省略句,应该是“左,(项羽)乃陷大泽中”;‎ B项,“项王军壁垓下”,省略句,应该是“项王军壁(于)垓下”;‎ C项,“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省略句,应该是“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D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天之亡我,我渡为何”。‎ 故选D。‎ ‎2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A.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身七十余战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歌数阕,美人和之 C. 令诸君知天亡我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马童面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实词词语活用情况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结合语境分析该字的词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结合词性的变化判断该字属于哪种类型的活用,常见的活用情况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本题 A项,“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中“夜” ,解释为“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身七十余战”中“身”,解释为“亲身”,名词作状语。‎ B项,“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中“东”,解释为“向东走” ,名词作动词;“歌数阕,美人和之”中“歌”,解释为“唱”,名词作动词。‎ C项,“令诸君知天亡我 ”中“亡” ,解释为“使……灭亡” ,使动用法;“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中“亡”,解释为“损失”,形容词作动词。‎ D项,“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中“西”解释为“向西走” ,名词作动词;“马童面之”中“面”,解释为“面对”,名词作动词。‎ 故选C。‎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黑暗中的一盏灯,梦想是大海上的指南针----对于我们来说,梦想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心中有梦想,脚下才能有力量!‎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之外),不少于800字。‎ - 24 -‎ ‎【答案】例文:‎ 梦想永远比面包更重要 蓝天中不会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但那里有着越过山川高飞的梦想。一只终日刨食草垛的母鸡,永远不会明白:“梦想永远比面包更重要。”‎ 作家王蒙说:“面包只能给肚皮充饥,而梦想却能给灵魂增高。”‎ 梦想能让人超越,而面包不能。‎ 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冯仑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一下子没有了单位,没有了房子,没有了档案,没有了职称,没有了户口,与潘石屹等人成立了“海南万通”。经过数年打拼,他们让万通地产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名企”称号。功成名就之时,2012年,他突然辞去万通总裁之职,专心司职于被誉为“乌托邦”的“立体城市”的建设。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荆棘路上,俞敏洪也同样抛弃了在北大任教这块世人羡慕的“面包”,进入民办教育领域,让新东方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没有面包的蓝天下勇敢地超越自我。‎ 梦想能让人坚守,而面包不能。‎ 袁隆平心怀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梦想,几十年在田间地头洒下汗水,呕心沥血培养出新一代杂交水稻;屠呦呦心怀解除人类疟疾病痛的梦想,几十年攻关,潜心探索,研制出青蒿素,为人类根治疟疾提供了保障;胡忠心怀在高原培育祖国花朵的梦想,毅然离别亲人,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支教,用厚实的肩膀扛起了一百多名孤儿的希望,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播撒下文明、爱心和希望。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没有面包的蓝天下无怨无悔地坚守。‎ 梦想能让人坚强,而面包不能。‎ 因为拥有梦想,他在意外失去双臂后重获生活勇气;因为拥有梦想,他在游泳生涯被中断后毅然奔向了音乐的殿堂。刘伟,当在舞台上摘下梦想之星时,他用双脚奏响了世间最美的绝响,更用坚强诠释了“梦想”的含义。因为拥有梦想,杨善洲坚强地在荒山上生活了20年,终于给荒山披上了翠绿的新衣;因为拥有梦想,朱光亚坚持了60年,成就了遥远苍穹里最耀眼的明星。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没有面包的蓝天下活出生命的价值。‎ 昆德拉说:“人总是要有点追求的,腹中的饥饿可以忍耐,但心灵的饥饿一刻也不能等待。”海子也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可见,梦想,犹如生活的舵手,有了梦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才能扬起生命之帆。‎ - 24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虽然没有面包,梦想依然能让生命的价值在蓝天闪光,而这却是一只鸡永远不会明白的。因为梦想永远比面包更重要。‎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筛选其中的关键词句,明确命题者的命题方向。本题所给材料很简单,“梦想”一词反复出现,为关键词语。本题材料共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设问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梦想”比作“黑暗中的灯”和“大海上的指南针”,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性;第二层和第一层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一层是“果”,第二层是“因”,“心中有梦想,脚下才能有力量!”为关键句,说明梦想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本题可以转化为以“梦想”为话题的作文展开写作,在写作时要紧扣所给材料,论述梦想的重要性,梦想的引领作用等。‎ 立意:‎ ‎1.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2.人生要有梦想;‎ ‎3.把握现在,坚持梦想;‎ ‎4.梦想永远比面包更重要 素材:‎ ‎1.梦想,从古至今,无数的人们在酸甜苦辣中编织着梦想。在黑夜,梦想是时暗时明的火光,带给人们忽远忽近的希望。它漂浮在想象和期待之中,是人们心中孜孜不倦地追求。。在现实的冲击之下,梦想只是心灵的安慰,使漫漫人生路多了一份光明。梦想永远建立在执着、汗水、努力与泪水之上。‎ ‎2.一个人只要有梦想,生命就有了依托;一个人只有不懈地追逐着梦想,活着才觉得意义深远,趣味无穷,也才能将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3.大家知道迪斯尼,也都知道米老鼠这个可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是如何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呢?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时代,米老鼠之父沃尔特·迪士尼当年只有23岁,是个穷光蛋。当时的美国沉浸在一片消极悲观的气氛中,有一天迪士尼想,我要创造一个能把美国人逗笑的卡通人物。于是米老鼠诞生了。米老鼠的第一部电影只有8分钟,但把所有人都笑翻了,从此,米老鼠开始在美国疯狂流行。那些找不到工作却不想回家挨老婆骂的人们躲进了电影院。‎ - 24 -‎ ‎1935年,《纽约时报》毫不吝啬地赞誉一位“经济学家”,说:“他是一个世界公民,不可思议地在商人领地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是世界上的超级推销员,为失业者找到工作,将公司从破产境地中救出。无论他在何处,希望的曙光都会突破云层。这个人就是米老鼠!”后来迪斯尼在加州建造了第一座迪斯尼乐园,去过的人们都惊叹,那就是传说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从此,一个靠贩卖梦想为业的迪斯尼帝国诞生了。‎ ‎4. 一个人,若没有了梦想,就没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没有了前进的动力。那就像生活在峡谷底层一般,整日地在黑暗中度过,在无奈之中苦恼,在绝望之中挣扎,在迷茫之中看不到一丝希望。望着不同的人匆匆地从自己身边擦过,追逐梦想,而自己却在盲目地奔跑,最终依旧只能在原地默默地守望,等待着死神带走这个孤独的灵魂。没有了梦想,就得不到任何希望,孤独、恐惧、绝望占据了整个心灵,每一丝风都会沉重地打击着这个弱小的心灵,只能以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的方法度日,在充满悲伤的情况下,打发平庸、无味、没有意义的岁月。‎ 行文结构:‎ 这是一篇典型议论性散文。‎ 首先拟一个有哲理意义、观点明确的题目,如本题“梦想永远比面包更重要”。‎ 开头段从寓言故事引入,提出观点“梦想永远比面包更重要”,照应标题。‎ 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平行阐释了中心论点,使文章结构清晰,角度多样,层次分明。有对事例的概括,有对事例的分析,恰到好处地论证了每一个分论点。文章还旁征博引,王蒙、昆德拉、海子、王安石的名言如点睛之笔,让读者充分认识到了“梦想”的重要性。‎ 结尾引用名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总结全文,照应标题与开头。‎ ‎【点睛】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 材料作文的材料较多地来自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它们往往反映了现实的某个方面、某些问题,所以材料作文中,论点的提炼一定要有现实意义。材料中的观点会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现实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客观现实,力求写出的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 ‎ - 24 -‎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