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7)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有人提出魏晋有所谓“人的觉醒”,并把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结合起来,“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影响愈加广泛。实则不同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 虽然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具有“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张“魏晋文学自觉说”的学者认为,在魏晋时期产生了“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其观点在学界影响很广泛。‎ B.鲁迅先生提出曹丕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说法,是嘲讽“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其本意在传播中被异化。‎ C.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因为新的文体不断涌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但其言志载道的传统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D.中国古代文学从一开始就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不同,它担负着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以来,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对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 B.近代以前没有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人学习及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经史、诸子、辞赋等,其中六经、诸子只是含有文学因素的作品。‎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用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来破坏中国文学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否定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及其价值。‎ D.如果将中国古代经典中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会失去自身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并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且中外适宜的“文学”概念。‎ B.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与《左传》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希望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人生理想。‎ C.中国古代文人都把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中国古代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自觉”时代。‎ ‎ D.魏晋时期并未产生“文学的自觉”,因为如果对文辞之美的自觉追求是“文学的自觉”的话,那么 ‎ ‎ 这种自觉从先秦文学就已开始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摔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①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②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复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注】①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B.“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 C.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D.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5.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 ‎ ‎ ‎ ‎6.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那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请你联系文本阐释。(6分)‎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 移动互联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 ‎(摘编自天下趣事《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l小时。‎ B.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 ‎.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B.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4分)‎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父升,官参政。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孝宗实录》,与同官见太监刘瑾,独长揖不拜,由是忤瑾。书成,出为南京吏部主事。瑾败,召复故官,充经筵讲官,进侍读。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 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集议大礼,久不决。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桂萼等骤贵显用事。铣上疏求去,且劾璁、萼等曰:“臣究观议者,其文则欧阳修之唾余,其情则承望意响,求胜无已。悍者危法以激怒,柔者甘言以动听。非有元功硕德,而遽以官赏之,得毋使侥幸之徒踵接至与?臣闻天子得四海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夫守道为忠,忠则逆旨;希旨为邪,邪则畔道。今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一邪乱邦,况可使富哉!”帝览之不悦,令铣致仕。阅十五年,用荐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未几疾作,复致仕。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铣少轻俊,好饮酒,尽数斗不乱。中岁自厉于学,言动皆有则。尝曰:“学在治心,功在慎动。”又曰:“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爱亲敬长,性之本也。若去良能,而独挈良知,是霸儒也。”又尝作《政议》十篇,其《序》曰:“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凡篇中所论说,悉仿此意。世多有其书,故不载。‎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崔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B.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C.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D.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最高管理者叫“博士”。‎ C.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后用来指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类似的词语还有“乞骸骨”。‎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比如刑部尚书就是现如今的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首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铣为人正直,与同僚去见太监刘瑾,只有他一人对刘瑾只揖不拜,因而得罪了刘瑾。‎ B.崔铣敢于直言,他认为,张璁等人的文章是欧阳修所唾弃的,是迎合皇上的意图,这样会让投机之徒接踵而来。‎ C ‎.崔铣知错能改,他年少时轻佻不稳重,喜欢饮酒,到了中年才自我激励勤于学问,言谈举止都很符合规范礼仪。‎ D.崔铣强调德才兼备,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光有品质,那就成为强横霸道的儒者。‎ ‎13.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桂萼等骤贵显用事。‎ ‎(2)臣闻天子得四海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 雁①‎ 杜 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④长门:汉宫名。‎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灯光暗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这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E.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15.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 近段时间来有关李嘉诚旗下产业撤资、罢工等诸多话题甚嚣尘上,但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静待新的确切消息。‎ ‎② 晋代石崇生活奢侈,挥金如土。家中亭台遍地,楼榭高耸。可惜,这种鼎铛玉石的生活很快就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化作尘土了。‎ ‎③最近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的好评。有专家指出:背诗词,一定要从童年开始,长此以往,才能达到像节目中选手那样令人惊叹的诗词储备量。 ‎ ‎④ 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 ‎⑤ 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也是国人对本届奥斯卡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成龙为中国电影人争光添彩,但中国内地电影的“申奥”之路却依然遥远。‎ ‎⑥一些直播平台,以猎奇低俗内容取悦观众、吸引眼球,从长远看,无异于是一种饮鸩止渴错误路径,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益。‎ A.①②⑥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美丽中国唱起来》是央视音乐频道旨在用音乐和文化来展示中国美丽山河、展现中国基层风貌、传递中国人文精神为目的,倾力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特别节目。‎ B.江西丰城发电厂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发生后,该省的主要领导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和善后工作,召开现场会议和具体部署。‎ C.中国经济正经历L型发展阶段,从2016年下半年数据来看,银行业不良资产有见底迹象,但是否已到拐点尚无定论,银行利润在短期内很难一时恢复高增长。‎ D. 如今,打通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以其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品类繁多等诸多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 ‎19.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 )(3分)‎ A.我们是好朋友,无论你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高安中学一位校友给学校“110周年校庆办”发来信息: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D.某大学的党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请一位教授发言时说:“彭教授,您德高望重,为大家说几句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人讲究家国观念,欲治其国,  ①  。事实上,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与情感,总是按照家庭伦理、由近及远扩散开去。很难想象,一个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会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能相信,一个对自己家人缺少担当的人,  ②  。  ③  ,才能谈得上爱社会和国家。‎ ‎21.下面是“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耍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四、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60分)‎ ‎ 下面是江西部分高校的校训:‎ ‎ 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 南昌大学:格物致新 厚德责任 江西理工大学:志存高远、责任为先 江西师范大学: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 赣南师范大学:崇德、尚学、求实、创新 南昌航空大学:日新自强 知行合一 ‎ 华东交通大学:日新其德、止于至善 江西农业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九江学院:竞知向学、厚德笃行 井冈山大学:广学坚守 勤思敏行 ‎ 对于以上江西高校校训,你有什么感想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两所高校的校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将“新的文体不断涌现”表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的原因,属于强加因果。‎ ‎2.B【解析】从原文来看,“六经、诸子只是含有文学因素的作品”并非作者的观点。‎ ‎3.C【解析】 “中国古代文人都”错误,文中是“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 ‎4.D【解析】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在结局上没有多种可能,只能是皮埃尔充满忏悔地举枪自杀。‎ ‎5.①曾经乐观开朗,和迪克志同道合,共同捕猎。②对朋友缺少信任,无端猜疑。丢了钱而武断地猜疑同伴,且不容同伴辩解,只有咒骂与指责。③阴险恶毒。恶毒地诅咒同伴,阴谋设陷阱加害同伴。④尚有良知。知道自己错怪朋友后,感到悔恨与自责,急忙去挽救伴。(答对一点1分,四点5分)‎ ‎6.①情节上,作者写作的情节只集中于整个故事的结局,而事件的起因、经过,则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间接交代,这样的安排使得情节集中,毫无枝蔓。②人物塑造上,作者正面直接描写的只是皮埃尔对迪克的咒骂、报复,而皮埃尔在发现钱包以及看到迪克之死后,内心的悔恨与自责则是隐藏在对其动作、语言等描写里,需要读者去揣测。③标题的设置耐人寻味。标题为“审判”,而文章内容却无关“审判”,“审判”更指向小说的主旨,即对人性中的“恶”的批判。(每点2分)‎ ‎7.A【解析】B项,“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根据;C项,“取决于”的说法绝对。D项,“最直接原因”说法错误。‎ ‎8.AC【解析】B项,纸质图书2015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年;D项,“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项,“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也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 ‎9.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②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每点2分)‎ ‎10.D【解析】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11.B【解析】最高管理者叫“祭酒”‎ ‎12.B【解析】 B.“张璁等人的文章是欧阳修所唾弃的,是迎合皇上的意图,这样会让投机之徒接踵而来”不是崔铣的看法。原文“臣究观议者,其文则欧阳修之唾余,其情则承望意响,求胜无已。”‎ ‎13.(1)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等人都因为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被免官,其他被排斥、杖责、流放的人到处都是,而张璁、桂萼等地位突然显贵的人开始掌权。 (“执议”“相望”“骤”“用事”各1分,句意1分)‎ ‎(2)我听说天子应该得到天下百姓的关心,以尽忠孝之职,从未听说过只得到一两个人的心意。对这些没有功劳的人赏赐,恰好(表明)自己彰显自己的私下的情感罢了。(“事” “仅”“章” “私昵 ‎”各1分,句意1分)‎ ‎14.DE【解析】D项,“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理解错误。颈联诗人由南飞的大雁想象到来年春天不能北归的情景,这里的“大雁”象征的是边地流离失所的百姓,因此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的关切。E项,“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理解有误。“莫厌”一句的理解是“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可见是诗人劝慰流民暂时将南方作为归宿。‎ ‎15.情感上: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抒情方式上:杜诗托物言志,借雁喻民,通篇表达含蓄委婉;张曲怀古伤今,结尾直抒胸臆。 ‎ ‎16、(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一尊还酹江月 ‎17、A ‎①甚嚣尘上:形容消息广为流传,议论纷纷,也指传闻或某种言论十分嚣张。正确。‎ ‎②鼎铛玉石:指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运用正确。‎ ‎③长此以:长期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 ‎④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不合语境。‎ ‎⑤ 形容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谈论”重复。‎ ‎⑥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正确。‎ 18、 D A项,“旨在……为目的”杂糅。B项,搭配不当。可以在“具体部署”前加“作出”。C项,成分赘余,删掉“一时”。 ‎ 19、 D 解析A项“鼎力”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B项中,“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辞,“敝校”意为“我们学校”,色彩上是谦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躬”意为“亲自”,“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能躬临”可以改为“不能参加”。‎ C项错在“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 ‎20、①必先治其家;②会对这个国家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③只有首先爱家人和家庭。(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1、【答案】要点:徽标由海浪、古厝造型的桥梁构成(2分),海浪寓意推动"海西"以及海丝文化的建设(2分);海浪上方架起的桥梁意味着两岸文化的沟通交流,闽南古厝造型则寓意闽南文化的源远流长(2分)。(附:建筑的造型设计还融合"海"字的拼音字母"H",它代表着海峡、海西和海丝,象征通过合作交流共建闽南文化。)‎ ‎22、略 ‎【参考译文】‎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他的父亲崔升,官职为参知政事。崔铣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他在参与编修《孝宗实录》时,与同僚去见太监刘瑾,独他一人对刘瑾只揖不拜,因而得罪了刘瑾。《实录》成书后,调任南京吏部主事。刘瑾被诛后,召回北京官复原职,充任经筵讲官,又晋升为侍读。因病归家,建“后渠书屋”,在其中读书讲学。‎ 世宗即位,升崔铣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朝廷召集群臣讨论大礼问题,长期议而不决。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都因坚持反对意见而被罢官,其他许多人或被排斥,或受杖刑,或流放边戍,而张璁、桂萼等突然显贵的人开始掌权。崔铣见此情形,上疏辞职,并弹劾璁、萼等说:“臣考察各种议论,那些赞成的人,其文是为欧阳修所唾弃的,其情则是仰承皇上的意图,力求得到高官厚禄。强悍者不怕违法而激怒了皇上,软弱的人则以甜言蜜语而动摇圣意。没有大功大德的人反而很快得到官爵,这样能不使那些侥幸之徒接踵而来吗?臣听说天子总是力图获取天下臣民的欢心,以尽忠孝之职,而未听说只去获取一二人的欢心。对这些本无大功大德的人行赏,恰恰表明是自己宣扬徇私而已。遵守圣人之道者为忠臣,忠则违背皇帝旨意;讨好皇上的为奸邪,邪则离经叛道。如今忠者日渐疏远,邪者却日益富贵。一邪就会扰乱国家,何况使他们富贵。”世宗看后不高兴,令铣退休。十五年后,又起用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升南京礼部右侍郎。不久因病辞官。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 崔铣年少时轻佻不稳重,好饮酒,能饮数斗而不醉。中年自厉于学问,言行皆有准则。他曾说:“学在治心,功在慎于言行。”又说:“孟子所谓良知良能,是就心的作用而言的。爱亲人,敬长者,是人的本性。若去良能而只有良知,那就是霸儒。”‎ 做《政议》十篇,其《序》说:“三代以上,实行井田、封建制,百姓固守家园,故圣人之道易行;三代以下,开阡陌,实行郡县制,百姓流动,故圣人之道难成。何况以后每况愈下,直至今日。然要人心不异,关键在于统治他们的人。”《政议》各篇之论说,都是说明这个意思。世上多见他的文字,这里就不再载述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