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增强,环境伦理不断扩展着道德关怀对象,从生命体到地球生态圈,再到暂无生命迹象的外太空,这本身便使环境伦理研究视域得到延伸。在荒野语境下,将地球荒野地所定义的荒野概念,扩展至距离地球居住区更遥远的外太空,从而构建起“太空荒野”的概念。这种将“地球荒野观”投射至“太空荒野观”的建构,或许是处理太空开发伦理问题值得借鉴的路径探究方式。 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在《英语辞典》中将“荒野”定义为“一片荒漠,一块孤立和未开化之地”。这一定义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英美视作标准。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的《荒野法案》将“荒野”定义为“荒野与那些人类影响起支配地位的地区相比,被认为是一个地球和它的生命群落不受人类约束的地区,在这里人类自身是一个不再停留的访客”。如今,词典中将“荒野”定性为未耕作的或者未开发的空间,并从地球上的土地、海洋延伸到太空。在人类对太空探索和开发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太空开发的伦理问题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公地悲剧”可能在太空开发中重演。太空中的很多资源与地球上的“公地”资源一样,同时被多个拥有者持有对其的使用权,而对于每一个使用权利持有者而言,却没有阻止他人使用的权利。这可能会导致即使人们知道公共资源由于过度使用必将造成资源的枯竭,但人们会抱着私心进行竞争性过度开发,从而导致资源枯竭。 其二,当前,太空不仅是科学探索的领域,还是一个关于资源掌控及利益争夺的战场。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甚至垄断了先进的空间科学技术,在开发太空的进程中具有优先性和主导权。但是,对于太空技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关于“先到先得”的太空开发分配方式是否应该受制于国际太空正义规范的探讨存在必要性。此外,先期太空开发者遗留下的“太空垃圾”有撞击其他航天器的风险,增大了后期其他国家太空探索的难度。发达国家在自身发展后,可能将太空污染的不良后果均摊甚至直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太空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为了对太空探索的伦理问题有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赋予太空一个道德主体的地位。太空环境是宝贵的,它为人类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空间,供人类探索开发。地球荒野和太空荒野都充满活力,会在生命的智慧中显现出来。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我们都可以用伦理道德的概念框架来约束我们的行动。人与地球环境和人与太空环境间的关系存在相似性,人不仅要尊重地球环境,也要把道德关怀的目标延伸到太空中——不仅要利用它丰富的资源,还要保护好它自身美的存在。 (摘编自吕莎《环境伦理视域下的太空荒野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荒野的认识一再变化,先是荒野地,后扩大为不受人类支配之地,甚至太空。 B.环境伦理研究的领域延伸到太空荒野,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关。 C.太空资源属于公地资源,拥有使用权的人多,这就会导致过度开发,最终资源枯竭。 D.太空荒野观把太空看作道德主体,从环境伦理角度提出了处理太空开发问题的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在“道德关怀对象”不断扩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太空荒野观的设想。 B.文章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证了开发太空行为需用伦理约束。 C.文章以人与地球环境和人与太空环境的相似性为前提,论证建立太空荒野观的可能。 D.文章从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太空开发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发太空要有公德心,利用丰富的太空资源时要遵守环境伦理,保护好太空环境。 B.对荒野来讲,无论它的定义如何变化,人类永远都只能是在那里短暂停留的访客。 C.发达国家掌握着太空开发主导权,制造了太空垃圾,这不符合国际太空正义规范。 D.有从地球荒野观中总结出的环境伦理经验,太空开发带来的伦理问题可迎刃而解。 【答案】1.C 2.D 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C项,“这就会导致过度开发,最终资源枯竭”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3段相关表述是“这可能会导致即使人们知道公共资源由于过度使用必将造成资源的枯竭,但人们会抱着私心进行竞争性过度开发,从而导致资源枯竭”,文中强调的是“可能会”,选项错误地把可能性表述成必然性;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D项,“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无中生有,原文主体部分从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太空开发中遇到的伦理问题,相关表述为“在人类对太空探索和开发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太空开发的伦理问题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第二……”,但文中并未没有论及两者的关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B项,“人类永远都只能是在那里短暂停留的访客”错误,根据文本“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的《荒野法案》将‘荒野’定义为‘荒野与那些人类影响起支配地位的地区相比,被认为是一个地球和它的生命群落不受人类约束的地区,在这里人类自身是一个不再停留的访客’”可知,在“荒野”的定义变化下,人类自身可以是一个不再停留的访客。 C项,“制造了太空垃圾,这不符合国际太空正义规范”错误,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对于太空技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关于‘先到先得’的太空开发分配方式是否应该受制于国际太空正义规范的探讨存在必要性”可知,是“关于‘先到先得’的太空开发分配方式”是否应该受制于国际太空正义规范的探讨存在必要性,而不是“制造了太空垃圾”。 D项,“太空开发带来的伦理问题可迎刃而解”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相关表述是“这种将‘地球荒野观’投射至‘太空荒野观’的建构,或许是处理太空开发伦理问题值得借鉴的路径探究方式”,文中用的是“或许”,选项错在以必然性代替了可能性。 故选A。 【点睛】科技文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此举意味着这个被称为超级工程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实现贯通,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历时8年的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桥梁界“珠峰”。从开工那一刻起,港珠澳大桥就在连续创造“世界之最”。这座跨海大桥,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长6.7公里,建设者们是在最深40米的海底将它们拼接成了一条海底巨龙。根据设计方案,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拢段最终接头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重量。这些沉管采用工厂法预先制成,为此,大桥建设者在外海荒岛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厂,并创下了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的世界奇迹。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实现贯通》,《央广网》2017年7月7日) 材料二: 高铁是我国‘走出去’的闪亮名片,我认为桥渠建筑也可以作为我国‘走出去’的名片之一。”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启贤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自信,让武汉建桥企业海外之路越走越宽。2014年底,“湖北造”大桥首次搬上欧洲大陆。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基建项目塞尔维亚泽蒙大桥主桥通车。2014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塞尔维亚领导人共同出席大桥竣工仪式时,对中方施工人员说:“你们在欧洲打造了一张中国名片,一座中国地标!” 武汉军团的成绩令人振奋,但擦亮“中国桥”这张名片,仍要追赶差距、奋力超越。 “主要是理念规范上的差距。”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认为,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在桥梁设计规范的制定和设计理论研究,耐久性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不同标准、规则、理念的主动适应上也存在不足。“懂技术、会管理、晓商务、通语言的复合型海外人才稀缺,这制约着中国桥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刘自明说中外文化价值观差别大,如果对其他国家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了解不够,易发生文化碰撞。 中铁大桥局海外分公司黄少鹏认为,武汉乃至中国建桥企业走出去,差距是全产业竞争力不强,尤其是经融能力。他举例说,我国桥梁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压力来自韩国公司,近几年世界著名的几座桥梁多来自韩国公司,这些韩国公司有诸如三星、现代等大财团的支持,全产业链竞争力强,敢接连法国万喜公司都不能接的项目。如何进一步做大湖北、中国的桥梁产业,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摘编自《中国桥”,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湖北日报》2016年1月18日) 材料三:图表1:2011—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增长(单位:单位米,%) (数据中国公路网) 材料四: 在世界桥梁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中国桥”为何如此之“牛”?创新精神与技术追求是屡创奇迹的法宝。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目前,中国已拥有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施工成套技术。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等多项尖端技术。凭借创新优势,目前世界最大(长)跨径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国均占据半壁江山以上。 恪守匠人精神也是中国桥梁获得世界认可的一大原因。一座赵州桥,在中国屹立了1400余年。如今,这种“赵州桥式”的工匠精神正被中国桥梁建造者所继承,并且洒遍世界。高160米的钢塔拼装工程,全塔57万多个螺旋和螺孔完美对接,拼装精度的误差达到1/2500,远远低于合同约定的1/1000…… (摘编自《遍布世界的“中国桥”牛在哪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2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复合型海外人才稀缺仍然薄弱,制约着中国桥梁企业海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B.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创下了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的世界奇迹,这些都让它成为桥梁界“珠峰”。 C.武汉乃至中国建桥企业走出去,不是技术不如他国,主要是在经融能力竞争力,理念规范上还与他国存在差距。 D.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1年到2017年,中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上升,同比增长变化较大,但增长保持在6%以上,说明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B.虽然世界桥梁界流传“世界桥梁建设21世纪看中国”,但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存在多方面不足,没有信心走出去。 C.目前世界最大(长)跨径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国均占据半壁江山以上,体现出中国桥梁的创新优势。 D.高160米的钢塔拼装工程,全塔57万多个螺旋和螺孔完美对接,拼装精度误差仅1/2500,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桥梁建造者继承了工匠精神。 6.擦亮“中国桥”这张“中国名片”,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D 5.B 6.①坚持创新能力和技术追求(材料1、4)②追赶理念规范上的差距,让中国桥梁适应不同标准、规则和理念;③培养引进稀缺的复合人才;④提高经融能力和全企业竞争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D项,“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曲解文意,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桥梁和世界桥梁相比还是存在差距。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B项,“没有信心走出去”分析错误,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有技术自信。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比如考生通过阅读本题题干可知本题考查“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擦亮‘中国’”这张‘中国名片’”,考生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可知从材料一和材料四可得出:坚持创新能力和技术追求;从材料四可得出:追赶理念规范上的差距,让中国桥梁适应不同标准、规则和理念;从材料二可得出:培养引进稀缺的复合人才;提高经融能力和全企业竞争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寺黄昏 朱以撒 ①我是选择黄昏深浓时分走入这座古寺的。 ②这座已经显得凋敝的北方古寺,坐落在一处开阔的坡上,和那些煌煌大寺相比,它就像被长风卷走了青春的亮丽,只映现出苍老朴实。除了正午前后还有一些香客结伴而来,使寺院上空紫气缭绕,生机凭添,一俟黄昏,人迹萧然,能见到的只是寥寥的僧人青鞋布衲的身影了。 ③我之所以选择黄昏入古寺徜徉,是有一些想法的。我曾随着熙攘游人,多次在明晰清朗的上午进出那些金碧辉煌的寺院,从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油彩,都可以一下子认出香火旺盛香客密集的盛况。尤其是那海碗口一般粗大的香炷,总是让寺院终年弥漫在烟火中,佛们承受得了如此的熏炙么。这种味道总是勾起人的特定想象,想到佛,想来往生,想到西方的极乐世界。可是,来的人多了,也不免使佛门净地留下挥之弗去的世俗,无从清净可言,更无从作离奇的联想。 ④黄昏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时刻,用不了多久,暮色来临,夜色来临,一切就尽在迷蒙之中了,可以有白日不曾有过的身心舒展。黄昏前的劳作,总是使人精神紧张以至倦怠,迎受不断扑来的世务。只有黄昏到来之际,劳作宣告结束,像落日一样卸去重负,安然地缓缓沉落。我相信很多人在这时,会感到如期而至的安宁,这是安息的前奏。不过,当这个晚秋一日又一日加深浓度时,在远离秀色南方的这块土地上,黄昏时带给我的还有一丝淡淡的惋惜。我看到不少黄叶已经悄然地飘落在地,古寺里枝繁叶茂的几株大树,开始了删简的旅程。 ⑤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 ⑥曾有人对我说,讨嫌寺院的格局,不论东南西北,不分大寺小寺,格局大抵是千篇一律的。重视中轴线、对称、比例、规矩。即使是当今空间造型艺术走向跌宕变化、奇诡不测的创造,古寺翻新或重起楼台,宁愿割舍富于联想万端的诗情画意,铩去鲜活想象不可端倪的翅羽,也要保持那种千年一贯制的平衡和中正。宗教殿堂就是宗教殿堂,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代代承传它的凝重和厚实,越是往后,人们仰之弥高的心理越是积重难返,更不敢别出心裁去随意改动。以不变而应世间万变,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信徒初衷不改,也真算得上大智慧了。我面前这座古寺,这么小的格局,当然舍弃了诸如地藏殿、大悲殿、普贤殿这些非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油彩焕然的也只有大雄宝殿,其余都在剥落古旧中,可是这些古旧处,在夕阳余晖的投射下,罄露着古朴深沉的意味。古寺最让人流连并印上心头的,正是这种洞见岁月风霜的真实写照。剥蚀就剥蚀吧,又何必遮掩粉饰,包裹上隔代的不谐色泽;残损就残损吧,这种沧桑感理应更能传唤出生命代谢的过程。现实中的人们是十分乐意解囊装扮这宗教殿堂的,让佛的光彩照人富丽堂皇,一身新饰,没有风霜感,也辨识不出年代远近。在我眼里,一代代的雕饰敷彩,越发走向世俗的技艺和心境,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用审美眼光巡弋,宗教教堂也就是艺术殿堂。可往往在洗去风霜的补救中,艺术性日渐消散,佛性怂恿了求索者的奢华,也纵容了艺术败笔的任意涂抹。 ⑦夕阳已经掠过寺顶的飞檐,院内一片空旷,只有那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的醉意里。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寺庙格局千百年来重视平衡和中正,既表现出宗教的独特文化,也与它凝重和厚实的传统息息相关。 B.第②自然段将北方某古寺和那些煌煌大寺相对比,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净,流露出作者对它的惋惜。 C.“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醉意里”,作者运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展现了黄昏古寺的画意美。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不仅写出了作者对黄昏古寺的所见、所思、所感,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8.“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对于装扮和粉饰寺庙,作者对此持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B 8.用意:总括上文内容,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理解:黄昏时分,人迹萧然,弗去了世俗,回归了清净,呈现出古寺苍老朴实的本色;而人在黄昏时候,卸去了重负,身心得以舒展,心境获得安宁,呈现出自然、自在的本我。 9.作者对于装扮和粉饰寺庙持否定态度。①寺庙的剥蚀与残损更能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更能传唤出生命代谢的过程;②世人粉饰寺庙,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③寺庙殿堂也是艺术殿堂,补救不当,艺术性会日渐消散。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修辞分析、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本题 B项,“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净,流露出作者对它的惋惜”错误,第②自然段将北方某古寺和那些煌煌大寺相对比,突出的就是清净,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轻松状态。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本重要语句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在结构上是对上文的一种总体概括,在黄昏时刻,人们卸去了白天的重负,有了舒展筋骨的一番从容与淡定,呈现出最为本质的内心感受,古寺庙也是如此,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之下,回归了本来的一种清净和谐,显示出苍老古朴的自然本色。 对于关键语句的理解,同学们既要理解表层意思,又要理解其内涵,有时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本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古寺:黄昏时分,人迹萧然,弗去了世俗,回归了清净,呈现出古寺苍老朴实的本色;一层是人:人在黄昏时候,卸去了重负,身心得以舒展,心境获得安宁,呈现出自然、自在的本我。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本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本,然后从文本中找到相关内容,概括答案。本文从“在我眼里,一代代的雕饰敷彩,越发走向世俗的技艺和心境,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用审美眼光巡弋,宗教教堂也就是艺术殿堂”“可往往在洗去风霜的补救中,艺术性日渐消散,佛性怂恿了求索者的奢华,也纵容了艺术败笔的任意涂抹”等语句可知,作者的态度是否定的,然后考生再根据这些相关语句对作者的态度进行分析总结。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世宗初 , 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保定元年 , 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天和元年 ,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建德元年 ,迁京兆尹。三年,出为熊州刺史。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 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 宣政元年 , 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礼贤如此。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 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B.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C.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D.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神举是一个治理有方的人。在治理并州的时候,宇文神举针对此地的现实状况,励精图治,恩威并用,一月之间,远近心悦诚服。 B.周世宗非常喜欢宇文神举,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不久,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 C.周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恐怕自己遭殃,心中不安。后来被周宣帝派人赐毒酒而死,享年四十八岁。 D. 宇文神举对待士人礼贤敬重,黄门侍郎卢思道曾参与反叛,被捉住后,将要被处死。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2)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答案】10.D 11.C 12.B 13.(1)宇文神举在早年就死了父亲,有早成的气量,同族兄长安化公宇文深对他十分器重。(2)刚平定没多久,民风浅薄奸诈,豪强大户,多为奸猾之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不久,升任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加封邑加上以前的共计六千九百户。他管辖的东寿阳县的土人,纠集为盗,率领党徒五千人,前来袭击州城。 “柱国大将军”为官职名,中间不可停顿,排除AC;“土人”的意思是“当地人”,不可分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C项“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错误,“世宗”是皇帝的庙号。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本题B项, “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错误,原文第1段为“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 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可知宇文神举被任命为师都督是在“(武帝)保定元年”后,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孤”,死了父亲;“夙”,早;“器异”,器重; 第二句重点字词:“甫”,刚;“浇讹”,浅薄奸诈;“豪右”,豪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从字数的角度看,词的体式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这个规则,可以判断这首词就属于小令。 B.本词的最后两句,运用视听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突显了边塞特征,意境苍凉而又不失刚劲。 C.这首词描述的是北方边塞之地,由朔风、雪、画角、塞马等意象可知,这些意象营造出荒凉苦寒的氛围。 D.由“三更”到“残星”,即半夜到天欲曙,词人因边塞动荡不安,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甚至流泪。 15.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14.D 15. 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的手法,通过“朔风”“雪”等意象渲染了苦寒萧瑟的氛围,此为实写;想象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为虚写。虚实结合扩展了词作的意境,引发联想,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甚至流泪”无中生有,从原诗中看不出来词人因“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这一信息。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技巧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熟知各种技法,能加以辨析并分析其作用。诗歌手法一般分为表达方式类、表现手法类、结构方式类、语言手法类,要能予以细化,如表达方式类主要是描写和抒情的手法。同时熟知此类题的答题思路:点明手法,对其运用情况加以说明,分析其作用(一般为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本题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所谓“实”指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本诗通过“朔风”“雪”等意象渲染了苦寒萧瑟的氛围,此为实写;所谓“虚”指别处之景、他人之情,想象、联想之词,本诗想象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为虚写。然后再分析其作用,本诗虚实结合扩展了词作的意境,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了蜩与学鸠对大鹏徙于南冥的嘲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批评了蜩与学鸠的狭隘。 (3)《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鸟反哺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3)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雁”“衡”“奚”“知”“私”“乞”。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使文艺作品成为“高峰”,首先须得在精神、气质和血脉上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____________。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须挺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____________、紧紧相系,才能发出____________的声音,才能显现出如雄鹰从高空俯视般目光如炬、视野宏阔的审美效应。因此,习近平同志号召“( )”,这是文艺创作攀登“高峰”不能回避的课题。文艺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____________、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指明了攀登“高峰”与贴近时代的关系。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说过:“在宇宙系统中,每一个单独的行星一面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运转,同样,在自由的系统中,它的每个领域也是一面自转,同时又围绕自由这一太阳中心运转”对文艺来说,这个“太阳”就是时代、就是历史、就是社会。在伟大时代和历史浪湖面前眼光短浅、小家子气、怯懦畏缩、庸人心态,只图“自转”,不会“公转”,不可能创作出“高峰”作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血脉相通 休戚相关 振聋发聩 形单影只 B.息息相通 休戚与共 振聋发聩 茕茕孑立 C.血脉相通 休戚与共 震耳欲聋 形单影只 D.息息相通 休戚相关 震耳欲聋 茕茕孑立 18.下列选项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B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C.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D.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须耸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须矗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C.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都须耸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D.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都须矗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答案】17.B 18.C 19.C 【解析】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血脉相通:血脉,血统。原指有血缘亲属关系。也比喻极亲近的关系;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前者强调有亲近关系的彼此之间有类似或相近同宗、同族的关系,后者有亲密关系的彼此之间原本可以毫无关系,所以选择“息息相通”。 第二空: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根据句意推断出此处应强调“相同”,不仅仅是“相关”,所以选择“与共”。 第三空: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根据句意推断出此处不只强调声音大,还要强调声音的“唤醒”作用,所以选择前者。) 第四空: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形,身体;只,单独,形容孤独,没有同伴。根据“喃喃自语”推断出此处应有动词,所以选择“茕茕孑立”。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首先,“把握”才能“承担”,“聆听”之后才“回答”,这两组词语分别承接,排除B项;其次,根据对称原则,排除D项;“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和“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是从承担责任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排除A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本题就是考主谓宾搭配的问题,涉及到介宾短语在句子主干中的使用问题。首先,第一个介词“在”的出现,使“立”这一谓语缺少主语,所以排除A、D项;其次,“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的只能是“高峰”,而非“文艺”,从主宾搭配的角度来讲,排除A、B项;再次,“矗立”的重点在“直”,是直而高地立着之意,排除B、D项。 故选C。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0.市三中高二年级学生会计划在明年高考前夕为2020届高三学子写一封公开信张贴在学校宣传栏,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长学姐们送去祝福。下面是书信的内容,在格式、表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 亲爱的高三学长: 你们好!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在2020年高考即将莅临之际,认真地祝各位学长高考成功。我们的一片心意,请学长笑纳! 此致 敬礼 高二年级学生会 2020年6月1日 【答案】(1)“亲爱的高三学长”应顶格写; (2)“秋高气爽”改为“风和日丽”等一类没有季节限制或描绘夏季的词语; (3)“莅临”改为“到来”; (4)“认真”改为“真诚”; (5)“笑纳”改为“接受”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书信格式及对语言得体的运用修改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生活实际及平时的积累做出答案。 本题格式上,称呼“亲爱的高三学长”应顶格写;语言得体方面“秋高气爽”是指秋天,而高考前应该是6月以前,时间错误,应改为“风和日丽”等一类没有季节限制或描绘夏季的词语;“莅临”多用于贵宾的到来,此处指高考,使用对象错误,改为“到来”;“认真”侧重的是“仔细”,此处语境为“真心实意”地祝各位学长高考成功,应改为“真诚”;“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主指“一片心意”,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接受”。 【点睛】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的各种情景条件),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此类题型的设置角度及解题技巧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考查不同场合语言的转换 语言转换,是对信息进行转达。这个信息传递过程共有三方参与:发出信息者、接受信息者、转达信息者。转达者的任务是将两者的信息进行有效沟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不能简单地“依样画葫芦”,而要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否则,信息就不能顺利的转换。 2、考查特定语言环境的用语得体 所谓特定语言环境就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点针对特定对象使用的特定语言,这类场合使用的语言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3、考查不同文体的用语得体 文体不同,适用的语体也不同,如果生搬硬套,只能弄巧成拙。文艺语体生动形象,政论语体庄重有力,广播语体通俗易懂,科技语体科学准确,事务语体言简意赅。重视不同文体的不同语体,是高考语言得体题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4、考查谦敬易混用的词语 谦称是表示谦逊的自称,敬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自己,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对方,两者不可混用。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果说领土、领海、领空是有形国土,那么,①______,爱国情感高低直接关系民族生命力的强弱。爱国情感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的基础。②______,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就会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也就难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新形势下,我们要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对祖国深厚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报国志向。③______,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 【答案】①爱国情感就是无形国土 ②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③只有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了 【解析】①空,根据后文的语意可知,全文段谈的话题是“爱国情感”,根据句式和内容“……是有形国土”,可知应填写“爱国情感就是无形国土”;②空,根据关联词语“就”和内容提示“就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可知此句应该从反面来谈论爱国情感,即“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③空,根据关联词语“才”和语意,可知“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的前提条件应是“搞好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继“闪客”“播客”“拍客”“换客”之后,如今网上最流行的就是“晒客”。追溯“晒”的源头,有人认为“晒”是英文“share”的音译,意即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拿出来,与人分享;也有人认为,古有“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也”,现在引申为“显摆”。 无论是“分享”还是“显摆”,总之“晒客”便是选择在社交网络中“展示自己的一切,晒出一切可以晒的东西”,包括创意、资本、人、物品、生活方式等。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里,对于“晒”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晒客”晒暖了什么? 自从北大教授阿忆2006年9月在博客上公布了自己月收入4786元的工资条后,引发了一场个人收入的网上大讨论.接踵而来的便是“晒”衣服,“晒”孩子,“晒”美食,甚至“晒”基金,“晒”股票,“晒”隐私等,形成了所谓的“晒客”一族. 一时间,浩瀚无边的网络被晒得春意盎然,阳光灿烂,风生水起,浪花飞溅,扑朔迷离,诡谲多变. 而对于这种现象,许多晒客网却是这样解释“晒客”这一群体的,他们认为,“晒客”就是一个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展示在网上,与他人分享的人群. 专家认为,“晒”是人性的一种释放,是情感的一种宣泄和转移,是心灵的一种倾诉. 对于这些,我只想先打包收下,下面言归正题:“晒客”晒暖了什么?我想,这才是大家迫切关注的话题. 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中的尔虞我诈、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闭门自守、情感生活的孤芳自赏,使得许多人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老死不相往来.于是,自闭症、抑郁症、自杀便成了当今社会高频率的词汇新秀.因此,“晒客”的粉墨登场,一是还原了真实的人性,让人们那荒芜的心灵找到了一方栖息之地.二是晒暖了个人生活的情感空间,为情感之泉找到了一个流淌的出口. 在这里,自己的私密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可以找他人排解,而且自己的欢乐可以与人链接,自己的得失也可以找人评价. 社会的诡谲险恶、嫉妒阴损,人际的冷漠势利、见利忘义,夫妻间的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使得生活中的人都不得不戴着假面具招摇过市,有的甚至还戴着防毒面具.因此,“晒客”的登台亮相,既晒暖了霉变的心灵,使之在仁爱的光环下获得新生;又晒暖了人性之光,使人类的情感在互动中升华.它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福音. 从这一点来看,真实的生活有时也是虚假的,而虚幻的网络有时却是真实的.因此,两者的合理嫁接,为人类情感的承载开辟了第二空间! 【解析】一、审题要点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写作题目.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抓住重要语句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准确的立意,这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表明当下社会人喜闻乐见的一些事情,“晒课”有多种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词语本身的内涵进行理解“晒”就是亮出来的意思,从某种层面上就是把好的东西与他人进行分享,晒出一切可以“晒”的东西,包括人品、资历、软实力和硬实力,这都可以成为“晒”的东西,所晒的内容必须要是正能量的,给人以无限的生命启迪的东西,如“晒”出自己美好的品质、优秀的作品;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有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不正当的利益,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样的内容就不能够拿出来“晒”。 考生行文时可以叙述“晒客”的各种“晒”,晒美食、孩子、萌宠、旅游、手工、房子、车子、化妆品、服饰、心情等,只要生活中有的,都被“晒”到网络上,随手拍,随手晒。可以挖掘“晒客”产生的背景、原因,“晒”是一种情感宣泄的需要,在现实世界中,碍于种种原因,不方便与熟悉的人言说的,都可以拿到网上与陌生人分享或炫耀。比如可以分析“晒客”的流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晒”的内容是不是应该有所甄别,“晒客”的行为是否需要监督与规范,等等。 具体写作时,由于篇幅有限,一定要确立明确的中心论点,并紧紧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述,无论是分析事理,还是列举事例,都不能脱离开“晒客”与“晒”。 参考立意: 1、“晒”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2、“晒”出品位,让人们获得更多正能量。 三、作文素材 1、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晒工资”,便可以看到近150万个相关网页。甚至在“晒工资”的网站上,还分城市和地区,让晒客选择合适的地点透露收入。在一些“晒工资”的网上论坛,从公务员到公司秘书,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到硕士毕业6年的“金领”,公布工资条的帖子比比皆是,而且点击率和人气都很可观。发布者不仅主动公布行业、职业、区域、从业年限,还把基本工资、职务补贴、工资津贴、奖金、通讯补贴、保险金、扣税等一一罗列,最终还注明实发金额,有的甚至将工资条的照片发到网上,以表明信息的真实性。 2、晒之前自然要做好遭批评准备的。有时候自我感觉良好,自觉是个精打细算的好主妇,晒晒也是自信满满的。不过山外青山楼外楼,比你称职的大有人在。所以,当有人质疑你的时候,千万要经得起打击。否则,人家狠狠地扔下一句“晒不起就别晒”,大概会让你大半年都失去晒东西的勇气! 四、作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也可采用层进式,开头写出中心论点,然后用“首先……”“其次……”“再次……”的结构组织行文,最后总结观点,照应开头。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四个步骤: 1.审读材料,划出关键句。本则材料的关键句是:无论是“分享”还是“显摆”,总之“晒客”便是选择在社交网络中“展示自己的一切,晒出一切可以晒的东西”,包括创意、资本、人、物品、生活方式等”。考生作文时要仔细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2.根据材料中的不同对象,列出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立意(多角度立意)。 3.分析对象之间的相对关系,选择较为核心的一两个进行作文题目立意。 4.从自己对所掌握的作文材料中,选取有新意又有把握的立意(最佳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