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言文阅读学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言文阅读学案(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文言文阅读 学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寘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左传·僖公四年》)‎ 初,晋侯使士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慼,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袪。遂出奔翟。‎ ‎(《左传·僖公五年》)‎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郤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左传·僖公六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祭之地,地坟 坟:像坟一样隆起 B.被此名也以出 被:遭受,蒙受 C.君其修德而固宗子 固:巩固 D.夷吾不能守,盟而行 盟:在结盟时 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遭母丧,服阕,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等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濬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等,而不纳孙之獬流涕忠言;谬主焚燬《要典》,以便私党孙慎行进用。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至九月而有改敕书之事。鸿训革职候勘。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七年五月卒戍所。‎ ‎(选自《明史·刘鸿训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是明、清两朝的官名,又称“庶常”,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B.服阕,指服丧期间。旧俗尊亲去世后,服阕时禁止娱乐、交际,以表示哀悼。‎ C.大学士,从明代始担任宰辅之官,官阶为五品,其职务是替皇帝批答奏章、承理政务。‎ D.敕书,指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奉有敕书的人可以便宜行事。‎ B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谈 天 王 充 儒书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此久远之文,世间是之言也。文雅之人,怪而无以非,若非而无以夺,又恐其实然,不敢正议。以天道人事论之,殆虚言也。‎ 与人争为天子不胜,怒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有力如此,天下无敌。以此之力,与三军战,则士卒蝼蚁也,兵革毫芒也,安得不胜之恨,怒触不周之山乎?且坚重莫如山,以万人之力,共推小山,不能动也。如不周之山,大山也。使是天柱乎?折之固难。使非柱乎?触不周山而使天柱折,是亦复难。信,颛顼与之争,举天下之兵,悉海内之众,不能当也,何不胜之有! 且夫天者,气邪?体也?如气乎,云烟无异,安得柱而折之?女娲以石补之,是体也。如审然,天乃玉石之类也。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如五岳之巅不能上极天乃为柱,如触不周,上极天乎?不周为共工所折,当此之时,天毁坏也。如审毁坏,何用举之?断鳌之足,以立四极,说者曰:“鳌,古之大兽也,四足长大,故断其足以立四极。”‎ 夫不周,山也;鳌,兽也。夫天本以山为柱,共工折之,代以兽足,骨有腐朽,何能立之久?且鳌足可以柱天,体必长大,不容于天地,女娲虽圣,何能杀之?如能杀之,杀之何用?足可以柱天,则皮革如铁石,刀、剑、矛、戟不能刺之,强弩利矢不能胜射也。 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当共工缺天之时,天非坠于地也。女娲,人也,人虽长,无及天者。夫其补天之时,何登缘阶据而得治之?岂古之天若屋庑之形,去人不远,故共工得败之,女娲得补之乎?如审然者,女娲以前,齿为人者,人皇最先。人皇之时,天如盖乎?‎ ‎(选自东汉·王充《论衡》,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 ‎(2)岂古之天若屋庑之形,去人不远,故共工得败之,女娲得补之乎?‎ ‎(1)共工与颛顼争做天子没有成功,就愤怒地撞击不周山,结果使支撑天的柱子折断,系大地的绳子断掉。‎ ‎(2)难道古时候的天像屋顶的形状,距离人不远,所以共工能够毁坏它,女娲能够修补它吗?‎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记长洲韩宗伯逸事 方 苞 癸未春正月,余入都,会慕庐韩公将扈从南巡,往省焉。坐始定,即谓余曰:“吾与子之相知不浅矣!然子终谓我何如人邪?”余曰:“公为人,天下之士尽知之,况某邪?”公曰:“吾为亚卿,未尝一至官正之门也。吾为学士,未尝一至执政之门也。”余曰:“上于公意倦矣,而公不告休何也?”是岁公果再告,再被诘责,而卒死于官。‎ 始上遇公最渥,自为宗伯,屡与孝感熊公同召对,忌者谓公旦暮且入相。会江南布政司张万禄亏库金三十余万。制府阿山上言非侵牟,费由南巡。或谓张于制府为姻家,上震怒,下九卿议。御史大夫某曰:“山之罪在大辟,无疑也。”公正色曰:“果有连,其情私,而语则公也。”忌者增语上闻,公由是日替。公天性与物无町畦,而睢州汤司空数语人曰:“表里洞然,不可夺以非义,惟韩公耳。”上尝亲试翰林,欲黜者二人,时公与法公良同掌院事,命劾奏。公谓法公曰:“姑缓之,此民誉也。”越日,法入见,上怒,命削职,随本旗供劳辱事。众皆趣公,公曰:“法以吾言至此,而吾乃苟免乎?”又数日,召公诘责,公徐曰:“此二人于院中不在应斥之列,文虽不工,惟上宽假之!”上霁颜,为公曲止焉。‎ 公乡试出昆山徐司寇门,而傅腊塔节制两江,承意兴大狱构徐,凡素居门下者争避匿。公适在籍,独盛舆从,朝夕至门,且为别白于在事者。公尝乘小舟徜徉郊野间,会县令出,隶卒争道,覆公舟,比登岸,衣裘尽濡,战栗移时,戒从者无声,竟不知为公也。‎ 余见当世名贵人能自忘其势者有矣,而能使人忘其势者,则未之见也。然世皆目公为旷达,而不知其植节守义深固而不可移也。余与公相知深而聚处日稀。公自癸未春,遂不复与余相见。吁,异哉!‎ ‎(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慕庐自觉仕途不顺,征求友人方苞的意见后,向朝廷提出辞职请求,但是朝廷没有同意。‎ B.在张万禄亏空库银一案中,韩慕庐认为即便阿山与张万禄有姻亲关系,阿山说的话也是公道话。‎ C.法良因违背皇上旨意获罪,韩慕庐不怕受牵连,挺身而出,替法良辩解,皇上的态度最终有了改变。‎ D.韩慕庐乘船郊游时被县令的随从弄翻了船只,但他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方苞赞扬他“能使人忘其势”。‎ C ‎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赵宏序 曾 巩 荆民与蛮合为寇,潭旁数州被其害。天子、宰相以潭重镇,守臣不胜任,为改用人。又不胜,复改之。守至,上书乞益兵。诏与抚兵三百,殿直天水赵君希道实护以往。‎ 希道雅与予接,间过予道潭之事。予曰:潭山川甲兵如何,食几何,贼众寡强弱如何,予不能知。能知书耳,书之载,若潭事多矣。或合数道之兵以数万,绝山谷而进,其势非不众且健也,然而卒歼焉者多矣。或单车独行,然而以克者相踵焉。顾其义信如何耳。致吾义信,虽单车独行,寇可以为无事,龚遂、张纲、祝良之类是也。义信不足以致之,虽合数道之兵以数万,卒歼焉,适重寇耳,况致平邪?阳旻、裴行立之类是也。则兵不能致平,致平者,在太守身也明矣。前之守者果能此,天子、宰相乌用易之?必易之,为前之守者不能此也。今往者复曰“乞益兵”,何其与书之云者异邪?‎ 予忧潭民之重困也,寇之益张也。往时潭吏与旁近郡蕲力胜贼者,暴骸者、戮降者有之。今之往者将特不为是而已邪?抑犹不免乎为是也?天子、宰相任之之意其然邪?潭守近侍臣,使抚觇潭者,郎吏、御史、博士相望。为我谂其贤者曰:今之言古书往往曰迂,然书之事乃已试者也。事已试而施诸治,与时人之自用,孰为得失耶?愚言倘可以乎?潭之患今虽细,然大中、咸通之间,南方之忧常剧矣,夫岂阶于大哉?为近臣、郎吏、御史、博士者,独得而不思也?希道固喜事者,因其行,遂次第其语以送之。‎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以克者相踵焉 踵:跟随 B.天子、宰相乌用易之 易:轻视 C.天子、宰相任之之意其然邪 任:任命 D.为我谂其贤者曰 谂:规劝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州及周边几个州县发生寇乱,百姓遭受危害,天子、宰相同意了潭州太守的请求,增派三百兵力前往平定叛乱。‎ B.赵希道曾经与作者谈过潭州的事情,两人对潭州山川、军队、粮食情况以及贼人的多少、势力的强弱都不了解。‎ C.潭州是荆湖南路的重镇,皇帝多次派郎吏、御史、博士等安抚观察潭州,这次又派赵希道护送军队前往。‎ D.本文的作者认为潭州的寇乱虽然微小但不容忽视,他希望近臣、郎吏、御史等能够好好思考此事,用恰当的方法解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山谷而进,其势非不众且健也,然而卒歼焉者多矣。‎ ‎(2)事已试而施诸治,与时人之自用,孰为得失耶?‎ ‎4.作者是否认同太守“上书乞益兵”的做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年十二失母,居丧过礼。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 王莽时,寇贼群发,恽乃仰占玄象,叹谓友人曰:“方今镇、岁、荧惑并在汉分翼、轸之域,去而复来,汉必再受命,福归有德。如有顺天发策者,必成大功。”‎ 西至长安,乃上书王莽曰:“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神器有命,不可虚获。刘氏享天永命,陛下顺节盛衰,取之以天,还之以天,可谓知命矣。若不早图,是不免于窃位也。且尧、舜不以天显自与,故禅天下,陛下何贪非天显以自累也?”莽大怒,即收系诏狱,劾以大逆。犹以恽据经谶,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恽,令自告狂病恍忽,不觉所言。恽乃瞋目詈曰:“所陈皆天文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须冬,会赦得出,乃与同郡郑敬南遁苍梧。‎ 建武三年,又至庐江,因遇积弩将军傅俊东徇扬州。俊素闻恽名,乃礼请之,上为将兵长史,授以军政。恽乃誓众曰:“无掩人不备,穷人于厄,不得断人支体,裸人形骸,放淫妇女。”俊军士犹发冢陈尸,掠夺百姓。恽谏俊曰:“昔文王不忍露白骨,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从之,百姓悦服,所向皆下。‎ 七年,俊还京师,而上论之。恽耻以军功取位,遂辞归乡里。恽友人董子张者,父先为乡人所害。及子张病,将终,恽往候之。子张垂殁,视恽,歔欷不能言。恽曰:“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仇不复也。子在,吾忧而不手;子亡,吾手而不忧也。”子张但目击而已。恽即起,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子张。子张见而气绝。‎ 恽再迁长沙太守。后坐事左转芒长,又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以病卒。‎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B.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C.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D.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诗: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时与《鲁诗》《齐诗》并称“三家诗”。‎ B.黄门: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C.知命: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此处指王莽五十岁。‎ D.经谶:以经书的义理辅证谶纬之说,附会人事,以推究灾异祥瑞、天人感应的思想。谶,是方士、巫师编造的一种隐语或预言,预决吉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郅恽通晓天文历数。从天象看出汉朝必然会再次复兴;认为汉朝享有上天赐予的长久的帝位,奉劝王莽顺应天意,否则必“自累”。‎ B.郅恽不重名利。他在战争中立下军功,朝廷要给他升官,但他认为靠军功做官是可耻的,于是便谢绝归乡。‎ C.郅恽刚直不畏强权。奉劝王莽而引起王莽的愤怒被下狱,王莽派人威胁他,只要他承认自己是胡言乱语,就不再处罚,但被他强词拒绝。‎ D.郅恽为人重情仗义。友人董子张的父亲被别人害死,他在董子张快死的时候,替他杀死仇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神器有命,不可虚获。‎ ‎(2)恽乃瞋目詈曰:“所陈皆天文圣意,非狂人所能造。”‎ 一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易:更换。‎ ‎2.B ‎3.(1)翻山越岭前进,声势浩大,士卒众多且矫健勇猛,然而最终多是被歼灭。‎ ‎(2)治事的方法已经经过检验,将它运用到治政中,与今人刚愎自用,谁优谁劣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绝”“健”“卒”,(2)中的“试”“诸”“孰为……耶”。‎ ‎4.不认同。能否平定叛乱在于太守自身是否贤明,太守如果能够做到仁义诚信,就能够平定叛乱,这些前人已有验证。‎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观点,即不认同。原因要结合文章内容逐层说明,由“则兵不能致平,致平者,在太守身也明矣”可知,能否平定叛乱在于太守自身;再进一步分析可知,关键在于太守施不施仁义诚信,施则可,因为前人已有验证。‎ ‎【参考译文】‎ 荆湖南路的百姓与蛮人联合作乱,潭州周围好几个州县都遭受了他们的危害。天子、宰相认为潭州是荆湖南路的重镇,太守不能胜任此职,于是将其撤职改派他人。然而又不能胜任,于是又改换人选。太守到任之后,上书请求增派兵力。诏书下达,拨派抚州守兵三百人,由殿直天水赵希道护送前往。‎ 希道平日与我有来往,曾经来我这儿与我谈过潭州的事情。我说:潭州山川、军队情况,粮食有多少,贼人多少强弱如何,这些我都不知道。可是我会读书,书中所记载的,像潭州这样的事情很多啊。有的聚集多路兵马数万人,翻山越岭前进,声势浩大,士卒众多且矫健勇猛,然而最终多是被歼灭。有的乘车独自前往,然而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这主要是看有无仁义诚信。怀有仁义与诚信,即使是乘车独自前往,寇乱也可以平息,龚遂、张纲、祝良等就是这样的人。仁义诚信不足以招抚百姓,即使聚集了多路兵马数万人,最终也是被歼灭,这恰恰增强了贼寇的嚣张气焰,又怎么能平定叛乱呢?阳旻、裴行立等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军队能否平定叛乱,就在于太守自身是否贤明。前任太守若果真能够做到仁义诚信,天子、宰相哪里还用更换人呢?一定要将他换掉,因为前任太守不能做到这一点。如今新任太守又说“请求增派兵力”,这与书上所记载的是多么不同啊!‎ 我担心潭州百姓越发困苦,贼寇也日益嚣张。过去潭州以及临近州县的官员有奋勇杀贼的,他们有的被暴尸荒野,有的投降被杀。如今前去赴任的官员是将不再这样做,抑或还是免不了要如此行事呢?天子、宰相任命他为新任太守的用意难道也是如此吗?潭州的太守位近侍臣,皇帝派去安抚观察潭州的官员,郎吏、御史、博士络绎不绝。替我规劝那些贤能之士:如今一提到古书,往往就说迂腐,然而书上所记载的事情都是已经经过历史检验的。治事的方法已经经过检验,将它运用到治政中,与今人刚愎自用,谁优谁劣呢?我所说的或许是可以实行的吧!潭州的寇乱如今虽然微小,然而唐代大中、咸通年间,南方的叛乱愈演愈烈,这难道不是事关重大吗?作为近臣、郎吏、御史、博士,难道不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吗?希道固然是一个勇于承担事情的人,趁着他将要远行,于是写下了这些言语赠送给他。‎ 二 ‎1.C ‎2.C ‎【解析】此处的“知命”指了解天命,认识命运。‎ ‎3.C ‎【解析】文中并没有说“只要他承认自己是胡言乱语,就不再处罚”。‎ ‎4.(1)聪明人顺从天意而成就功德,愚蠢的人违反天意而自取灾祸,帝王之位由天命决定,不能凭空得到。‎ ‎(2)郅恽于是瞪着眼睛骂道:“我所陈述的都是天象所示之意,而不是狂人能编造的。”‎ ‎【参考译文】‎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十二岁时死了母亲,居丧守孝超越一般礼节。成年后,钻研《韩诗》《严氏春秋》,精通天文历法。‎ 王莽执政时,盗贼到处兴起,郅恽于是观察天象,感叹地对朋友说:“现在镇星、岁星与荧惑星均在汉之分野翼宿、轸宿的区域,离开后又返回,汉室定将再次受命于上天,福佑将回归有德之人。如果有人顺应天意起兵,必定能成就大的功业。”‎ 郅恽向西到达长安后,上书给王莽,说:“聪明人顺从天意而成就功德,愚蠢的人违反天意而自取灾祸,帝王之位由天命决定,不能凭空得到。刘姓汉室享有上天赐予的长久的帝位,陛下应该顺从其帝位盛衰的规律,顺天意取,顺天意还,才可以说是了解天命。如果不早日策划,就免不了有窃取帝位的罪名。况且尧、舜不因上天的示意自取帝位,所以禅让帝位,陛下又为何要贪图上天没有示意的帝位而给自己增加祸害呢?”王莽大怒,马上将郅恽收捕入狱,罪状是谋反。但仍因为郅恽所言是依据经典谶纬,难以立即杀害他,派黄门近臣威逼郅恽,命令他自称得了疯病恍恍惚惚,没有察觉自己所说的话。郅恽于是瞪着眼睛骂道:“我所陈述的都是天象所示之意,而不是狂人能编造的。”于是继续入狱等待冬天(处刑),遇上大赦得以出狱,与同一郡县的郑敬向南入苍梧山隐居。‎ 建武三年,郅恽又来到庐江,恰逢积弩将军傅俊东巡扬州。傅俊素来听说郅恽的名声,于是以礼相邀请,上奏请求任命他为将兵长史,授予他军权。郅恽于是告诫众人说:“不要在别人毫无准备的时候袭击他们,不要在别人处于困境时让他们走投无路,不准截断人的肢体,祼露人的形体,奸淫妇女。”但傅俊的军士仍在掘墓陈尸,掠夺百姓。郅恽劝谏傅俊道:“从前周文王不忍使人露白骨,将军为何不效法周文王,却违反天地的禁令?希望将军您亲自率领士兵,收容伤者,安葬死者,为遭受伤害和糟蹋的人痛哭,以此表明(过去有些军士的所作所为)都不是将军的本意。”傅俊听从了他的劝谏,百姓心悦诚服,所到之处均降服。‎ 建武七年,傅俊返回京师,向上表其功。郅恽认为以军功获取职位是可耻的,便辞去职位回归故乡。‎ 郅恽改任长沙太守。后来因其他事而受牵连,改任芒长,后来又被免官,于是隐居教书为生,著书八篇。因病去世。‎ ‎ ‎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