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規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这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带来认识的多元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 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刘大椿《论科学精神》刊登于《求是》2019年9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密切相关。 B.对理智的崇尚,既要对任何东西都加以审慎地思考,也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C.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 D.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科学态度 B.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C.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 D.以哥白尼、拉瓦锡等为例是为了证实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 B.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C.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D.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难以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答案】1.D 2.C 3.A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批判态度……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分析错误,第四段说的是“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文中是说“……要受到严厉批判”,并非“无法……搞伪科学”,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 料进行分析。 C项,“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错误,文章第三段开头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可见应为“实证方法”,而非“实验方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项,“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分析错误,第三段开头说的是“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 C项,“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分析错误,语中是说“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见并没有对经典物理学进行否定。 D项,“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分析错误,文中是说“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是“试错模式”。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下雨天,真好 琦君 你喜欢下雨吗?——喜欢,但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我却不然。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 也不抱怨。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 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那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到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因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 雨下得愈大愈好。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可是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走路不方便。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喝了茶睡觉了。”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下雨天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 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母亲双手熟练地搓着细细的麻丝,雨也跟着下得更大了。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最管事。为了帮忙,我又可以不写大字。懒惰的四姑一点忙不帮,只伏在茶几上,唏呼唏呼抽着鼻子,给姑丈写情书。我瞄到了两句:“下雨天讨厌死了,我的伤风老不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河边去看涨大水。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拣出来。这工作好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愈来愈多,我就可以天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再读书了。从院子的矮墙头望出去,一片迷蒙,看样子且不会晴呢。母亲愈加发愁,我却愈加高兴了。 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健身房后面,隐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我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下雨天,我格外想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 星期天下雨真好。一打上牌,父亲就不再管我了。我可以溜出去看电影,邀同学到家里,爬上三层楼“造反”,进储藏室偷吃金丝蜜枣和巧克力。晚上,我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意看《红楼梦》父亲不会衔着旱烟管进来逼我背《古文观止》。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在洋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安全感。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那一年回到故乡,一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从书橱里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记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去给父亲温药。他提高声 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 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雨中徘徊湖畔凝望着湖面上低斜的梅花,听得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已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将几十年来下雨天所牵动的人事、人情通过“我”的回忆串联起来,真实、亲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B.作者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了丁香、一丈红、大理花剑兰、木樨花、玉兰花的色香,衬托出父亲端着茶壶在廊下赏雨时的悠然自得。 C.文章通过母亲、四姑、老师在雨天的抱怨、焦虑、狼狈,与“我”在雨天的欢快形成对比,凸显了“我”眼中的雨天的美好和“我”对雨天的喜爱。 D.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写童年时的美好生活,情感欢快;后半部分写到雨天思念母亲、怀念父亲,则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弥漫于字里行间。 5.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答案】4.B 5.(1)强调了作者与他人不同,喜欢下雨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强调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照应题目;(3)总领下文,总领下文与雨天有关的“那些有趣的好时光”。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B项,“细致地描写和渲染”理解有误,文中没有“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丁香、一丈红、大理花剑兰、木樨花、玉兰花的色香。主要是运用白描的手法。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中段落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文本表达的主旨。散文中段落的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段落所写的内容。结构方面,主要考虑该段内容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本题要求分析开头两段在文 章中的作用。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开头写作者喜欢下雨,这种对雨的态度能引发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很好奇作者为什么会喜欢下雨。从结构上分析,这种喜欢雨的态度也正好照应了本文的标题“下雨天,真好”。并且这种喜欢雨的态度领起全文的内容,下文就是写雨天中作者感到有趣的事,回忆了雨中的美好时光。 【点睛】本题考查散文中段落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文本表达的主旨。散文中段落的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段落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所写的内容能表现所写对象的什么特点,是表现景物的特点,还是表现人物的某方面,其中能不能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结构方面,主要考虑该段内容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能总结上文,是否能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某处照应,是否是过渡段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佩:中国真正的“贵族” 从玉华 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这位百岁老人的住所,就像她本人一样,颇有些年岁和绵长的掌故。中关村科源社区的“特楼”曾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者,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如今,居住的已多是外来打工者。破败不堪的楼道里贴满了小广告,四处堆放着杂物。李佩先生60年不变的家,就像中关村的一座孤岛。 这座岛上,曾经还有大名鼎鼎的郭永怀先生。1956,郭永怀、李佩夫妇应钱学森之邀,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为及时汇报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研究的重要线索,在从兰州回北京途中遭遇飞机失事。被发现时,郭永怀和警卫员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在他们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得知噩耗的那个上,李佩完全醒着,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尔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文革”结束,恢复工作时,李佩已经快60岁了。她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她做英语教学改革,被美国专家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中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就是李佩博士英语班的学生。如今他在大小场合发言、讲课,也是模仿先生的样子,始终站着。李佩70多岁在讲台上给博士生讲几个小时的课,从来没有坐过,连靠着讲台站的姿势都没有。马石庄说,自己选择当老师,就是受了李先生影响,“从李先生身上,看到了教师就是这个社会的精神遗传基因”马石庄感慨,李先生传授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人学”,是人格的完善。在李佩眼里,没什么是不能舍弃的。国家授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李佩把这枚奖章随手装在朋友的行李箱里,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个夏日午后,李佩让小她30多岁的忘年交李伟格陪着,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 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有后辈说她对待名利的样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额的英镑当书签,把诺奖的奖牌随意给孩子当玩具。 当然,李佩先生也有发飙的时候,不管对面坐的是什么大人物。她反对大学扩招,反对现在大学减少英语课时,她反对人民大学办物理、化学学院,反对清华大学办医学院,反对“北大要把三分之一副教授筛选下去,改革进行不下去”的悲观论调。她主张教育“要坐得住,不要赶热闹” 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11年,每周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每场200多人的大会厅坐得满满当当黄祖洽、资中筠、厉以宁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请来这些大人物讲课,全都是免费的。“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请得动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腕儿。”有人感慨。 如今,李佩先生逐渐老了,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但每一个踏进李佩先生家的人都会很珍惜拜访的时间,大家都明白,多年后,这个家就是一个博物馆。 (相关链接) 中关村大讲坛创办以来,每周五的下午,李佩先生就会准时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十几年如一日。讲坛的内容涉及科学、文学、健康、时事等领域。这个讲坛不仅是知识的学园,更是精神的殿堂。讲坛的影响已超越中关村的地缘环境,辐射到更远的地方。讲坛的受惠者不仅是老年人,还包括众多的年轻人。 (选自《一日看尽长安花》序言,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一句重出现,使材料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表达作者对李佩逐渐被年轻人淡忘的遗憾和惋惜。 B.本文第三段写郭永怀先生的突然辞世令李佩深陷丧夫之痛。李佩对丈夫的无比敬重和怀念,是她在“特楼”坚守六十年的主要原因。 C.“文革”后,恢复工作的李佩努力传授知识,更在无形中传播着她的“人学”,马石庄继承了她的“精神遗传基因”,选择了老师这一职业。 D.“两弹一星”奖章“随手”一装,捐献60万现金“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这些细节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李佩对名利的态度。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用钱学森、厉以宁等为人熟知的“大家”来介绍人们不太熟悉的传主,既侧面烘托了传主的影响力,又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 B.李佩先生主张教育“要坐得住,不要赶热闹”,她反对大学扩招,反对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办物理、化学学院。 C.李佩先生创办的中关村大讲坛内容涉及科学、文学、健康、时事等领域,受邀讲课者都是黄祖洽、厉以宁等名家,讲坛惠及众多年轻人。 D.李佩先生年近花甲之时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英语系,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 【答案】6.B 7.A 【解析】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李佩对丈夫的无比敬重和怀念,是她在“特楼”坚守六十年的主要原因”分析有误,于文无据。文中讲“得知噩耗的那个上,李佩完全醒着,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尔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此后没有任何关于她思念丈夫和对丈夫敬重的叙写。反倒是写了她倾尽全力在工作上,奉献自己。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项,“反对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办物理、化学学院”曲解文意。原文为“反对人民大学办物理、化学学院,反对清华大学办医学院”。 C项,“受邀讲课者都是黄祖洽、厉以宁等名家”分析错误,讲坛有这些名家参与,但并非全部。 D项,“李佩先生年近花甲之时筹建了……,培养出了……,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分析有误。是因为她对英语教学的改革。原文“她做英语教学改革,被美国专家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B.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C.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D.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9.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 提供了渠道。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茂才:“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 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 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11.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答案】8.A 9.B 10.B 11.(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贪残”修饰“吏”不要断开,排除D;“位列三公”的主语是“嘉”,前面断开,排除BC;“诸事”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D。 故选A。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说法错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所以应该将“西汉”改为“东汉”。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B项,“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错误,原文“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第一句中,应先找出人名、名词,比如“我”“君”“申徒狄”;同时要依据语法关系补充省略的成分,“(你知道) 我视君”“何若(之)”。 第二句中,也应先找出代词,比如“吾”“汉家”“二姓”“故主”,其他的内容再逐一对译。 第一句中的重点,“何若”,倒装句,“若何”像什么(人);“采名”,博得名声;“属”,表一类人。 第二句中的重点,“厚恩”,深厚的恩德;“无以”,固定用法,没有用来……的办法;“义”,名词作状语,应为“按照道义”。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 一年多后,丞相王嘉上书推荐原来的廷尉梁相等人,尚书弹劾王嘉“说话随便,不负责任,迷惑国人,欺蒙皇上,是大逆不道”。皇帝将此奏章下发让朝中将军大臣们讨论,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都认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只有龚胜上书说:“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傍晚时分,讨论结束。第二天又继续讨论,左将军公孙禄问龚胜:“你昨天的议论没有根据,今天要将讨论结果上报皇上,你最后决定服从哪种意见呢?”龚胜说:“将军如果认为我的意见不恰当,就连我一起弹劾好了。”博士夏侯常看到龚胜与公孙禄之间的谈话不愉快,就起身到龚胜跟前对他说:“应当按照尚书奏章所言。”龚胜用手推搡夏侯常说:“走开!” 几天后,众大臣又聚会讨论是否可以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的问题,与会者都说应当恢复。龚胜却说:“应当遵循礼制。”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制也是有所变化的。”龚胜立刻反驳说:“走开!是时势变了。”夏侯常生气,对龚胜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行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问候龚胜。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推说有病而不应召。过了两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盖有玉玺的诏书和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前往龚胜的乡里拜他为官。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就是推辞不接受,说:“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说完,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时七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3.本诗情感丰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2.C 13.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说法错误,颈联中“千村杵”是作者想象,不是实写眼前之景。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情感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诗歌的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情感丰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诗歌表达诗人哪些思想情感,可以根据对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得出。诗人在首联第二句直接使用情感关键词“寂寞”,表达了因自然变换季节产生的忧伤;颔联诗人独上高楼,听见孤雁之声,萌生思乡之情,颈联想象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加深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尾联出句用一“愁”字表达了为生计而愁,用“年年星鬓”感慨每年白发增加,年华老去。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 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2)《阿房宫赋》作者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答案】 (1)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抱、钩、斗、覆、锱铢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36分) 1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安部强调对“特殊人群”的尊重,虽然是一种进步,但“失足妇女”等称呼也并不是中性的,其中仍然隐含着道德层面的评价,如此“尊重”有点首鼠两端。 B.岁月变迁,曾经在上海街头风光一时的老艺人们风流云散,经历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C.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D.我们总是对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有很多的不满,但我们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乱扔垃圾、横穿马路、随意插队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语境是说公安部强调对“特殊人群”的尊重和对她们使用的称呼自相矛盾,成语使用错识破。风流云散: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成语使用正确。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语境是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成语使用对象错误。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使用对象是人。成语使用对象错误,语境是说人们不文明的行为。故选B项。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很多国外青年也像翻译过《天龙八部》的英国作家一样喜欢上了翻译小说,从这个方面看,中国武侠小说在国外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B.庆云县退休教师杨连印退休后没有享受一天的安逸生活,而是倾尽他自己四十多年工作获得的所有积蓄,在自家创办了家庭课外辅导站,把家园变成了“校园”。 C.目前朝鲜民众使用手机不包括联网功能,主要用于拍照、录像、听音乐以及玩游戏,基本是通信以及娱乐消遣的工具。 D.只要我们沿着红船航向大力弘扬首创精神,进一步提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就一定能够让“红船精神”凝聚起更为磅礴的民族复兴伟力。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项,“喜欢上了翻译小说”中“翻译小说”表意不明,可以理解为翻译小说这种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名词,翻译过的小说。 B项,重复累赘,“倾尽”的意思就是竭尽“所有”,应删除“所有”。 C项,机构混乱,“民众使用”后面加“的”。 故选D。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B.您退休以后来到这山清水秀的小村庄,终日徜徉山水,吟风弄月,又有容膝之安,真令人羡慕! C.在校运会总结会上,班主任刘老师激动地说:“这次校运会我们班的女生表现优秀,在很多项目上摘金夺银,真是须眉不让巾帼,可喜可贺!” D.发短信祝贺朋友生女儿: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A项,“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 B项,“吟风弄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是贬义词,此处应用表达尊重的褒义词,比如,可以用“吟诗作赋”。 C项,“真是须眉不让巾帼”,“须眉”是指男子,“巾帼”是指女子。此处用反了,将顺序调整下即可。 故选D。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仁、义、礼、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 , 。 , 。 , ,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①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 ②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 ③正是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及其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规范 ④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仁”是一种道德规范 ⑤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⑥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 A.④⑥⑤②①③ B.②④⑥③①⑤ C.④⑤②①⑥③ D.②⑤④⑥③①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用句式。考生仔细分析后可知,④与⑥是前后递进关系,故④应放到⑥句之前;③与①是前后因果关系,故应将③句放①句之前:②与⑤是前后条件关系,故②句应放到⑤句之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纵观近几年高考的语句衔接题,题型无非是三种:①嵌入题(也称“复位题”),已给定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几句话;②排列题,即给出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③承接题,只给定上文(句),要考生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下文(句)。在熟悉题型的基础上掌握“句式知识”“命题规律”“解题方法”等; 平时多读些名家作品或时文中的精美语段,增强语感;要有整体意识,欣赏一段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意识地研究语句间的内在联系甚至语言风格等;要有文体意识,把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文字的各自表述顺序;要学会从陈述对象入手,通过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陈述主体,确定选句的角度。 19.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因其固然 C.视为止,行为迟 D.我何面目见之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这类题题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1.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2.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3.辨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 A项,“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某一个地方。 B项,“固然”,古义:本然,本来如此。今义:虽然或者的确、确实。表示承认这一事实,也不否认那一事实。 C项,“行为”,“行”指的是行动、动作;“为”指的是因为。今义:动作行为。 D项,“面目”,古今同义,指脸面。 故选D。 20.下列选项中,与“如土委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D.汉骑追者数千人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者(马之千里者),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例句“如土委地”,省略句,如土委(于)地。本题要求选出与之句式相同的一项。 A项,技经肯綮之未尝,是宾语前置句,未尝技经肯綮,“之”是提宾标志词。 B项,籍独不愧于心乎,介词结构后置句,籍独于心不愧乎。 C项,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定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吾闻汉王(以)千金万户邑购我头。 D项,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句,追(者)汉骑数千人,“者”是定语后置标志词。 故选C。 2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跪伏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率领 C.臣之所好者道也 道:自然规律 D.是何楚人之多也 是:指示代词,指汉军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A项,骑皆伏曰:“如大王言。”意思是,众骑兵都内心佩服说,“果真如大如说的一样。”伏,通“服”,心服。 故选A。 2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技盖至此乎 B.如土委地 C.砉然向然 D.善刀而藏之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这类字在古文中经常出现,因此平时要多加积累。做题时如果句中的某个实词实在解释不了,不防考虑该字是否是通假字,用一些同音字代入翻译试试。 A项,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样。 B项,如土委地。无通假。 C项,砉然向然。“向”通“响”,响声。 D项,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 故选B。 23.洪太尉打开了什么,放走了殿内镇压的天罡星、地煞星?( ) A.降妖之殿 B.降魔之殿 C.伏魔之殿 D.伏妖之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考生对江苏高考的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分清小说的人物及其相关事件,把握其性格命运,了解 名著的各种写作手法。本题考查学生对《水浒传》的阅读情况。洪太尉打开了伏魔之殿,放走了殿内镇压的天罡星、地煞星。洪太尉本名洪信,宋仁宗时期的太尉。受宋仁宗诏命前往龙虎山请张天师。后打开“伏魔之殿”,放走了殿内镇压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故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高考名著面广量大,考生要坚持看完、看透。阅读时要作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进行理解、分析,全面把握内容,力求吃透所读小说的内容。读完后能对作品进行评价。答题时要全面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 24.李逵去沂州沂水接取娘亲,答应宋江三件事,下面哪个选项不是() A.不准带他的两把板斧 B.不准无故惹事 C.自己悄悄地取了来 D.径回,不可吃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考生对江苏高考的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分清小说的人物及其相关事件,把握其性格命运,了解名著的各种写作手法。本题考查学生对《水浒传》的阅读情况。李逵去沂州沂水接取娘亲,答应宋江三件事:不准带他的两把板斧;径回,不可吃酒;自己悄悄地取了来。“不准无故惹事”是第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中写上元节,燕青等人要去东京看灯火,李逵想同去,于是立下规矩,说他不准无故惹事。故选B。 25.请根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要求:①语言生动;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并写在文字前面;③100字以上。 修辞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 比喻 春天来了,武侯祠内一片寂静,空寂无人,茂盛的草努力释放出它的绿来辉映祠内的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枝叶掩映下,不时传来黄鹂婉转清脆的鸣唱声,鸣声圆润嘹亮,黄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自然界的春天来了,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如此浓郁,可是祖国中兴的希望却如此之渺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语句扩展,是把一个简单的句子或一种简单的情景,通过添加一些词句,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其命题特点往往是:给出几个相关的词语或提供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符合要求的文字。情景是扩展时为主要内容服务的背景,往往涉及时间、地点、活动、场景、范围等。本题要求根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并写在文字前面。描写时,抓住春天的季节特点和武侯祠这一地点,明白诗人是悼念诸葛亮的。然后重点描写祠内的青草色和黄鹂的鸣叫声来表现祠内是春天的景象又寂静的景象,这两处写景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最后表达情感时要抓住诗中诗人的心境和情感来进行。比如,可以这 样写:春天来了,武侯祠内一片寂静,空寂无人,茂盛的草努力释放出它的绿来辉映祠内的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枝叶掩映下,不时传来黄鹂婉转清脆的鸣唱声,鸣声圆润嘹亮,黄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自然界的春天来了,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如此浓郁,可是祖国中兴的希望却如此之渺茫。 四、写作(6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答案】学会说“不” 说“不”者,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立人格;说“不”者,有一颗“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坚定决心;说“不”者,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信姿态。 决策者考虑不周决策失误,大众被别用心者蛊惑,外行冒充专家……这许多境况下,需要有人站来说“不”,但是现实生活中说“不”者太少太少,更多的是一些人或是无知愚昧或是利欲熏心或是为了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颠倒黑白,助纣为虐,脱离正义公平科学的轨道。 许多许多时候,说“不”,真的意义非常。 说“不”,劈开前行的道路。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处在一个积贫积弱矛盾重重的社会中,被神宗皇帝任命为宰相后大展拳脚意欲改革,但一批以为“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大臣极力反对,他们借日食、地震、山崩等自然界的反常规现象说变法就会惹怒天神,给国家家带来灾祸。可是王安石却不为所动,他提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说得太好了!这“三不”的宣告铮铮有声,淹没了反对者、怀疑者和守旧者的怯懦之音,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的序幕。 当前行的道路被阻挡,说“不”者硬是心一横,脚一跺,用自己的坚强意志与坚定信心劈开前行的道路。 说“不”,扭转命运的转盘。 “在我的生命里,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下去,延续生命的奇迹。”话音刚落,掌声不断,说话者是参加中国达人秀的一位特殊选手,手缺失了便用脚诠释传奇,用脚弹奏出《梦中的婚礼》。在让人感觉同样的浪漫温馨之余,这佯的演奏让人多了一份感动。住他的生命里,有多少次从凳子上摔下,无力站起时的沮丧;有多少次因过度劳累住进医院,被命运讥笑为残废的痛苦!命运一再向他示威,可他却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热血沸腾地喊出:“不,我不服输!” 遭受重重厄运时,命运便在那里洋洋得意,但说“不”者绝不屈服,挺直腰板,接受命运给予的重重残酷的洗礼,用力扭转命运的方向。 说“不”,守住高洁的操守。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伯是看守粮库的工人,在困难时期粮食是很珍贵的,所以不断有人给他送礼,后来这些礼物实在太诱人了, 老伯便辞去了这份工作,他怕自己抵挡不了诱惑。 生活中的诱惑与考验经常挑战我们的精神与道德,当我们不能拒绝,不想败下阵来的时候,我们的良心在一天天受着拷问,既使内心的折磨无法承受时,我们也要坚持向诱惑说“不”,不被世俗洪流左右,朝着自己良知指引的方向走! 学会说“不”,不向阻力投降,不向命运妥协,以另一种格式书写自我传奇。学会说“不”,不被诱惑所缠绕,以无愧于良心的行为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如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写记叙文,则要写清人和事,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本题明确要求写议论文。 审题: 这是一则哲理类作文材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关键词是“说不”“长大”(成长、成熟)。这里的“说不”可以理解为对“长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他人”和”我”两方面)的”说不”、拒绝。“长大”可以是好习惯的养成,是理想、信念的升华,是美好人格的塑造,是宽广情怀的涵养,是心理的成熟,是精神境界的提升。从材料的具体语境来看,“你”和“长大”主要指向为青年人的成长与成熟,但这不是唯一,也可以虚化为国家、民族、文化等层面的成长与成熟。 参考立意: (一)抓住第一句话立意:正确认识成长的自由与限制的关系;如何对待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的各种约束、规则;长大需要接受现实的磨练和心理的锻炼;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更有利于长大;在说不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正确对待“苦口良药”等。 (二)抓住第二句话立意:面对各种束缚身心个性发展的”道德”绑架要敢于说“不”;说“不”是理性对待成长的表现:成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过程;成长需要对各种诱惑说“不”;敢于对各种不良风气说“不”;正确对待“爱”与“被爱”;拒绝命运的摆布;保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如何面对冷言冷语等。 (三)围绕整则材料立意:他人的批评教育帮助与自我更新相结合才能更快更好地长大;成长是在不断的否定中获得提升的等。 (四)延伸立意:宏观层面:国家、民族的发展成长需要说“不”;文化的发展自信需要说“不”;微观层面:文学、艺术等的成长需要对世俗、外来的干扰说“不”;独有的民俗等只有敢于说“不”,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等。 行文思路: 假如以“学会说‘不’”为题,则可以这样行文:开头可以运用排比句赞美敢于说“不”的人。然后结合生活,分析有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不”,突出敢说“不”的人的人格魅力,强调说“不”是值得的,有意义的。接着可以从几个方面阐述说“不”的意义,每一个方面是一个分论点,说“不”.劈开前行的道路;说“不”,扭转命运的转盘;说“不”,守住高洁的操守。每个分论点都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比如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要敢于说“不”。 素材积累: 1.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毕淑敏) 2.拒绝别人一定要委婉,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拒绝;被别人拒绝一定要大度,因为拒绝你的人总有他的理由。(汪国真) 3.天地专为胸襟开豁的人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赏心乐事,让他们尽情受用,而对于心胸狭窄的人们则加以拒绝。(雨果) 4.谦和的态度,常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人无往不利的要诀。(松下幸之助) 5.只有生命神圣,但我拒绝为自己的生命而牺牲别人的生命。(罗兰) 6.梅花拒绝了鸟语花香的春天,选择冰天雪地的冬天来绽放自己;珍珠拒绝了安逸舒适的生活,选择了不断磨练来点亮自己;蚂蚁拒绝了五彩斑斓的外表,选择了辛勤劳动来奉献自己……我呢,也在那一次学会了拒绝,改变自己的为人处事态度。 7.拒绝是面对污浊的归隐。 古时的名人志士,为保名节归隐山林:陶潜,入世为官是他的初衷,但在经历了官场黑暗的风雨之后,他毅然摒弃了官场,从此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生活。因为拒绝,陶潜获得了他理想中的家园。王维,拒绝了官场的纷繁杂乱,投入了他一直向往的山间田园,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间弹琴饮酒,忘却了世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于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上渔舟,访溪边浣女。因为拒绝,王维才林泉在胸,明月在怀。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