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五课 玉堂春 Word版含答案
- 1 -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单元概述 〔目标导航〕 1.理解“人情小说”的内涵,明确“人情小说”的特点。 2.学习鉴赏小说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及心理等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领悟选文中人与人之间的情味及由此折射出的现实世界的世态与人情冷暖。 〔内容概说〕 本单元共有两篇文章,第一篇是冯梦龙编辑的《玉堂春》,第二篇是曹雪芹的《情真意切 释猜嫌》。《玉堂春》记叙了王景隆与北京名妓苏三的故事,二人私订终身,王景隆万金散尽 后,被老鸨赶出家门,苏三受尽鞭笞之苦拒不接客,后被卖给山西商人沈洪,又被沈妻陷害, 下在洪洞狱中,王景隆做了官后救出了苏三。本选文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玉姐解救贫困中的 王景隆,激励他读书上进,并赠予金银助他还家;二是玉姐用计逼迫鸨儿写下赎身文书,以 便为王景隆守节。 《情真意切释猜嫌》说的是在一个秋日阴沉的黄昏,两位女主人公第一次敞开心扉,说 起悄悄话。至此,二人心心相印,情同姐妹。 〔赏析指导〕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小说都是人情小说。人情小说的世界,是一个描摹芸芸众生的特殊空 间。暴发户的铺张,世家子弟的奢华,风尘女子的果敢,贩夫走卒的侠义,大家族的内部纷 争,小儿女的情感纠葛,繁盛与衰败,富贵与贫穷,清洁与混沌,有情与无情……虽然是过 去的故事,其现实主义风格对于今天的读者仍然有着持久的吸引力。 人情小说中的人物,不再是传奇的英雄、幻化的鬼神,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其中 的故事,也不再是战争、武功甚至神魔斗法,而是趋向于平凡、散漫、没有多少激烈冲突的 日常生活图景。因为不能“出奇制胜”,相关的细节描写也就增加了,这些细节涵盖了人物 的外貌、动作、语言乃至心理刻画,以及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诸如饮食、服饰、园林、市井、 茶楼酒肆,无所不至。这种巨细靡遗的刻画,有时会显得拖沓冗长,但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 2 - 从而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而大量的个性化语言,甚至方言俚语的运用,则使得一个个身份、 地位各不相同的人物鲜活起来,跃然纸上。 赏析这类小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了解话本小说的发展史,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②熟悉原著的主要情节和伟大成就,做适当的扩展阅读和自主学习。 ③以所选课文为主,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人物刻画、语言特点和叙事方法。 第五课 玉堂春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本书的成书经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积累重点字词。 2.在自读过程中把握故事情节,能够在写作时运用细节描写及个性化的语言。 3.品味小说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这句箴言。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冯梦龙,明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犹龙,一字子犹,又字耳犹,别号龙子犹;又曾自 称冯仲子。其室名墨憨斋,故常自题为墨憨斋主人。他用过的笔名,尚有姑苏词奴、吴下词 奴、顾曲散人、前周柱史等,“三言”序曾分别署名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可 一居士。有人曾说古今文人别名之多者,无一人可比得上冯梦龙。 冯梦龙明万历二年(1574 年)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弟兄三人都是文坛名人,哥哥冯梦桂是画 家,弟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年轻时,他除了像一般读书人一样,准备应考以入仕外, 也出入青楼酒馆,并已开始收集及编辑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歌曲小调、博戏笑话等,可见他很 早便对通俗文学有兴趣。他中年的活动无考,大概主要从事文学工作,编写小说剧本,“三 言”大概是成于这一阶段。直到他五十六岁那年,冯梦龙才考取了贡生,到他六十一岁时, 才被任命为福建寿宁县的知县。在任四年,颇有政绩,曾编过当地的方志《寿宁待志》。到明 末天下大乱,清兵入关,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从南下避兵祸的难民中收集材料,写成了《甲 申纪事》《中兴伟略》两部保存了珍贵历史资料的书。清顺治三年(1647 年),冯梦龙去世,享 年七十三岁。 冯梦龙勤于著作,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他是通俗文学的全才,民歌、戏曲、小说都有 撰作,下面略作介绍: 民歌类:《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夹竹桃顶真千家诗》三种; 戏曲类:撰作的有传奇《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的则有《新灌园》《女丈夫》《精 - 3 - 忠旗》《占花魁》《杀狗记》《三报恩》等十七种; 小说类:长篇历史演义有《有夏至传》《新列国志》《两汉至传》《平妖传》等六种。短篇 的话本小说则有“三言”。 2.了解背景 “三言”中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作品很多。这类作品思想性较强,艺术成就也高。它继 承和发扬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小说与戏曲表现爱情婚姻生活的优良传统,即:强烈的反封 建精神,赞美真挚忠诚的爱情,谴责始乱终弃的负心薄幸人;爱与憎、同情与批判的态度很 鲜明。这一传统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作品中主人公(特别是女主角)的思 想精神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作者在进行社会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时,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封 建社会传统的褒贬标准。 《玉堂春落难逢夫》就是赞美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关于妓女与士子的爱情关系,在唐人 传奇、元人杂剧中写得较多。在封建社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不合理 的条件下撮合成的婚姻关系,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妓院固然是金钱与色相的交易所,是丑 恶、肮脏、耻辱之地。但是在极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下,也不排斥妓女与士子之间由才貌 的互相吸引,进而性格的相投,成为“风尘知己”,产生真挚的爱情。 《玉堂春落难逢夫》,真正落难的是玉堂春苏三,王景隆被鸨儿所逐,鸨儿又将苏三卖给 山西客商沈洪,沈妻皮氏却与奸夫合谋,毒死沈洪,而嫁祸与玉堂春,玉堂春被赃官打入死 牢,幸亏做了巡按御史的王景隆,昭雪玉堂春的冤狱,并不负誓言,贵为显宦,却认领了落 难的玉堂春,结为夫妻。作品的积极意义在于:王景隆和玉堂春经历了艰苦曲折、出生入死 的考验,互相始终忠于爱情的誓言,王景隆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固然难能可贵,而玉堂春身 为妓女,在极其险恶的境遇中,能保持对王景隆爱情的纯洁性,因而他们赢得了爱情的幸福。 3.丰富视野 (1)文体常识 ①话本:“话本”是说书人所凭依的底本,这是一般人的看法。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证 明真有这种“简单而粗糙”的“故事提纲”式的底本出现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所谓“话 本”已是相当完整的白话小说。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敦煌变文的《韩擒虎话本》。比较稳妥的 说法是,“话本”是一种通俗小说的体裁,绝大部分为短篇,只有以讲史为题材的一类才接 近长篇的规模。所用的语言基本上是白话,只有少数的作品用比较浅近的文言。 ②拟话本:这是鲁迅创立的一个名词。鲁迅的原意可能是指受话本的体裁形式影响而创 作的小说。后来很多学者沿用了“拟话本”这个词,而且专指明代由文人整理或创作的白话 短篇小说。严肃来说,这些作品是不宜称为“拟话本”的。 (2)文化常识 “三言二拍”是五本明人辑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通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 世通言》《醒世恒言》(由冯梦龙编著),“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由凌 - 4 - 蒙初编写)。 “三言”的成书:宋、元、明三代说话艺人的话本和文人加工整理或创作的作品,冯梦 龙的汇总整理。 (3)课文的整体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故事的大体情节是: 富家公子王景隆风流潇洒,挥金如土。他在妓院结识了名妓苏三,苏三年方二八,情窦 初开。两人一见倾心,坠入情网。王景隆住妓院不足一年,为苏三盖楼造亭,购买衣物首饰, 花去三万六千余两银子,还给苏三起了一个十分动听的名字——玉堂春。妓院院主鸨儿见王 景隆渐渐囊中羞涩,便暗中告诫苏三离开此人。苏三对王景隆柔情蜜意,哪里肯听?鸨儿为 让苏三继续接客赚钱,寻衅将王景隆赶走。 王景隆躲进破庙,贫病交加,奄奄一息。苏三得知赶到破庙中,送来二百两银子,要他 回家发奋读书。临行之前二人对着神案发誓:相爱到底,永不背弃。 苏三回到妓院,每日装病,拒不接客。鸨儿见无利可图,就以高价把她卖给山西洪洞县 的富商沈洪作妾。苏三拼命反抗,但无济于事。沈洪的妻子皮氏,嫉妒苏三,在饭中下毒, 企图谋害她的性命。不料,沈洪错吃毒饭,一命呜呼。皮氏见丈夫已死,便嫁祸于苏三,把 她送进官府,官府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 在押赴太原的途中,老解差崇公道十分同情苏三的遭遇,鼓励她见了巡案大人,一定要 大胆诉说冤情。这巡案大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受到苏三救济、后来考中状元的王景隆。他 在审察案卷时,发现漏洞百出。再一看到那熟悉的名字,更是心中一惊。公堂之上,王景隆 屏息注视这个面容憔悴、罪衣罪裙的女犯人苏三,没错,就是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玉堂春! 王景隆一时语无伦次,无法再审下去。苏三也认出了上面坐着的大官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王景 隆!同堂坐审的刘、潘二官精明世故,也看出了两人的失态,他们查出凶手,辨明冤枉,秉 公而断,释放了苏三。 苏三与王景隆历经劫难,终于又走到一起。他们抚今追昔,百感交集,深深体味着“世 间只有情难朽”那句箴言。 故事主要表现的是玉堂春的坚贞与多情,选段以《玉堂春》为题。 4.名句欣赏 (1)昔有个亚仙女,郑元和为他黄金使尽,去打《莲花落》。后来收心勤读诗书,一举成名。 那亚仙风月场中显大名。我常怀亚仙之心,怎得三叔他像郑元和方好。 点评:对金哥的一番话,道出了玉堂春的一番心思,表现了玉堂春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 愿望及其坚定的决心。 (2)你这亡八是喂不饱的狗,鸨子是填不满的坑。不肯思量做生理,只是排局骗别人。奉 承尽是天罗网,说话皆是陷人坑。只图你家长兴旺,那管他人贫不贫。八百好钱买了我,与 你挣了多少银。我父叫做周彦亨,大同城里有名人。买良为贱该甚罪?兴贩人口问充军。哄 - 5 - 诱良家子弟犹自可,图财杀命罪非轻!你一家万分无天理,我且说你两三分。 点评:这是玉堂春的血泪控诉。字字血,声声泪,说不完的怨恨,道不尽的罪恶。在玉 堂春的控诉中,我们感受到了玉堂春所生活的时代,下层妇女的苦难与不幸。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老鸨.(bǎo) 钗钏.(chuàn) 青丝绦.(tāo) 饯.(jiàn)行 唱喏.(rě) 掣.(chè)脱 吁.(xū)气 赎.(shú)身 掯.(kèn)勒 2.解释词语 (1)沦落:流落,沉沦。 (2)发市:商店一天中第一次做成交易。 (3)门限:门槛。 (4)掯勒:刁难。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三言”素以情节曲折动人见长。试分析《玉堂春》曲折动人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玉堂春》以风流才子王景隆与青楼美女玉堂春的爱情为主线布置全文,情节曲折动 人,环环相扣。 情节 分析 救公子 (1)三官贫困交加,讨饭度日。因“他这人家有钱的另一样待,无钱的另一 样待”的原因,三官无法判断玉姐对自己的态度,故而让金哥去试探。结 果出乎三官的意料,玉姐不仅一往情深,而且帮助三官脱离窘境。自然而 然引出下面的情节。 发誓愿 (2)三官、玉姐重逢,两人难舍难分。为了证明爱情的真挚,两人一一许下 誓愿。这一情节随着两人感情的发展而水到渠成。因为要践诺誓愿,又为 下文设计与鸨儿周旋作了铺垫。 立契约守节 (3)为了践诺誓言,大胆、泼辣、机智的玉姐,设计智斗鸨儿。在公众场合 数落亡八、鸨儿的罪行,逼迫亡八与玉姐立下契约。 文中玉姐多情、专一、机智的性格特点,通过曲折动人、开合有度的故事情节形象地体 - 6 - 现了出来。 2.一面是贫困交加、讨饭度日的王三官,一面是鸨儿冷酷无情的逼迫,在这两难的选择 面前,玉堂春是如何做的?这反映了她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玉堂春对于鸨儿的冷酷无情非常反感,对于孤苦无依的王公子十分同情、牵挂,可 是她并没有立即同鸨儿吵闹,而是借口还愿,来到了城隍庙。尔后又支开跟随的丫头,才“径 来东廊下寻三官”。将所带的银两付与王景隆后,又帮他巧妙定下再次相见的计谋。所有的 一切做得天衣无缝,让鸨儿丝毫不疑。这一段精彩的描写,让我们看到玉堂春不仅有志向, 而且有胆识、有智谋。 3.简析玉堂春与王景隆“话别”一节(“如同久旱逢甘雨……送公子出去了”)的精彩之 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话别”一节的精彩之处在于细致入微地将二人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一句“如同久旱逢甘雨,好似他乡遇故知”使分别之后的那种相互之间锥心的思 念、相见之时的欢愉之情跃然纸上。 其次,二人又到分别之时,相互担心对方会忘记自己,对跪起誓的细节描写又进一步表 现出了彼此之间的爱恋之情。玉姐不顾鸨儿对自己的惩治而将金银首饰器皿等值钱物品都赠 给王景隆的具体表现,王景隆在此时首先担心的是玉堂春的处境的描写,均表现出二人对彼 此的深情。 4.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小说通过鸨母与亡八逼良为娼、见利忘义、卑鄙无情的情节,真实地反映了社会黑 暗势力的丑陋与罪恶,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无耻行径的谴责。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疑 难 点 析 1.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以赞美的笔调,叙述三官与玉姐忠贞不渝的爱情,肯定了超越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 的真挚爱情,抨击了鸨子唯利是图的丑恶面目,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识,表现出新兴的市民 文化的思想观念。 2.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各具特征。作为误落风尘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玉堂春美丽、聪明, - 7 - 又不乏来自生活经验的精明老练,同时对自由幸福与独立人格有着更为热切的向往。对爱情 坚贞不渝,更显示出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性格。作为宦家子弟的王景隆,是一个具有 叛逆性格的人物,一方面他对玉堂春有强烈的爱情,宁愿为她抛弃一切,这是他身上最难能 可贵的东西;另一方面其出身教养则决定了他必然要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尊严,所以 他还是参加了科举,从总体上说,他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官宦子弟。 3.结合课文,细味苏三这一人物形象。 美是天生丽质:苏三,一个自幼流落风尘的贫家女。她身无分文,全凭一个天生丽质, 先是十五岁便在京都京华门一带香名四溢,招徕八方;后来,几乎在全国成了家喻户晓的美 女。她的美貌在王景隆眼里,冯梦龙《醒世恒言·玉堂春落难逢夫》这样描写:初会苏三时, “公子看玉堂春果然生得好:鬓挽乌云,眉变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袖中玉笋尖尖, 裙下金莲窄窄。雅淡梳妆偏有韵,不施脂粉自多姿。”那富商沈洪也是“自从中秋夜见了玉 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以致“一丝两气,七颠八倒”。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见 了苏三,“总然道学也迷魂,任是真僧须破戒!”无论正面、侧面的描写,或者是烘托、映 衬,苏三的美,都是天生的。 美是悲壮故事:苏三与王景隆的爱情故事,二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王景隆为之一贫 如洗;王景隆被赶出妓院,苏三拒不接客;老鸨卖苏三给洪洞商人沈洪,妒妇沈妻皮氏毒死 丈夫嫁祸于苏三;皮氏的姘夫赵昂买通县官,将苏三打入死牢。后来王景隆高中进士当官, 救出苏三美满成亲。整个故事情节离奇,斗争曲折,无疑是悲壮的。加之在苏三获救一段, 后来又有《苏三起解》和《三堂会审》等戏段流传数百年,不断地久久地唤起并调动了世人 的爱怜心和同情心。 美是纯洁善良:苏三身为烟花女子,却对爱情忠贞不渝,纯真专一。她单纯洁净,爱憎 分明。在京剧《玉堂春》中,她从一恨鸨儿心太狠,至恨无义的沈洪、恨淫悍妇皮氏,恨洪 洞王知县……“九十恨来十一恨,洪洞县来无有好人!”她把这个世道骂遍,特别是骂了整 个洪洞县的人。但是,人们知道她是骂贪官污吏,便同情她,同她一起恨。她爱憎分明的性 格被人理解了,她作为一个心地善良而纯洁的弱女子更加被人疼爱了,她的美貌和故事从此 更加蜚声远播。 4.本文在心理描写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本文的人物心理描写方法尤其成功。节选部分心理描写有以下几处: ①金哥去见玉姐,“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 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这几句内心独白真切地表现了金哥对王三官的同情,也流露出 他调侃诙谐的性格特点。作者写金哥对王三官的称呼,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 可谓达到了细腻的程度。 ②老鸨听说三官“满载金银”归来,“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 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 - 8 - 右想……”这一串心理活动,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 出来。 ③在鸨子上了钩,“一发不肯放手”时,写王三官“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 坐下”,这里的“心有一动”,表现了王三官不露声色的机敏——把假戏真演,恰到好处。 ④在鸨子呼唤玉姐出来见三官时,玉姐不语也不答应。作者这时又点染出鸨子的复杂心 理:“这一时待要骂,又用着他。”鸨子的这种隐忍不发,不是她有涵养,而是怕失去财源。 与她此前此后开口便骂的行为对比,更见出她被扭曲的贪婪而丑陋的人格心理。 (三)针对性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0 世纪所有落后民族的独立、建国乃至发展的过程,都是渐进的,而且还是在 20 世纪欧 美政治发展提供的多种道路选择和观念冲突中曲折前行的。“九一八事变”后叶家第五代兄 弟与父辈在政治上________,包括他们兄弟几个不同道路的抉择,就是中国政治社会本身 20 世纪初以来艰难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缩影。它清楚地告诉我们两点:第一,哪怕有日本的大举 入侵,也并不意味着国人从此就会,________“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中国社会政治人心 的警醒、凝聚,抗日战争的酝酿、发动与坚持,特别是面对如何抗战和将来应该建立一个怎 样的国家的问题,在“九一八”甚至“七七”之后,也都还是一个________反反复复、曲折 且艰难的选择过程。但第二,也是最明显的,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以血亲家族为基础的生 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正在被迅速打破,一个日渐多元的矛盾冲突剧烈的新的时代正在快速到来。 上海图书馆这套战时民国旧书所反映的,恰恰也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现象,却始终 在________地发生着急剧变化的过渡时代。这套资料中的一些内容,用今人的眼光和知识来 看,( )有的资料更是明显地具有政治偏见或虚假宣传的色彩。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发展过 来的,这也是那样一个转折的或过渡的时代所具有的重要特色之一,而未必都是因为它们的 作者没有时间推敲与核实事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分道扬镳 恍然大悟 积羽沉舟 潜移默化 B.分道扬镳 幡然醒悟 积沙成塔 潜移默化 C.背道而驰 恍然大悟 积沙成塔 潜移默运 D.背道而驰 幡然醒悟 积羽沉舟 潜移默运 【解析】 分道扬镳:指分路而行。比喻因目标各不相同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的行动、目的完全相反。根据语境,应该选“分道 扬镳”。幡然醒悟:形容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恍然大悟: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 来。根据语境,应该选“幡然醒悟”。积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比喻积少成多。积羽沉舟: 指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积小患可以酿成大祸。在感情色彩上,“积羽沉舟” 多指贬义,根据语境,应选“积沙成塔”。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外界影响而 - 9 - 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潜移默运:不露形迹,自然而然地改变或转移。潜移默化,强调的是 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变化;潜移默运,强调的是自身“自然而然”的变化。 根据语境,应选“潜移默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C ) A.就是 20 世纪初以来中国政治社会本身艰难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缩影。 B.本身就是艰难发展的中国政治社会 20 世纪初以来的一个阶段性缩影。 C.本身就是 20 世纪初以来中国政治社会艰难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缩影。 D.就是 20 世纪初以来艰难发展的中国政治社会本身的一个阶段性缩影。 【解析】 “本身”指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叶家第五代兄弟与父辈在政治上分道扬镳, “包括他们兄弟几个不同道路的抉择”,而非“中国政治社会”,如此可以排除 A、D;B 项 语序不当,“20 世纪初以来”应该放在“中国政治社会”之前。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各种资料之间甚至存在矛盾冲突,甚至是不准确的。 B.各种资料之间甚至是不准确的,甚至存在矛盾冲突。 C.甚至存在矛盾冲突,各种资料之间甚至是不准确的。 D.甚至是不准确的,各种资料之间甚至存在矛盾冲突。 【解析】 根据语境,“甚至是不准确的”主语应该是“这套资料中的一些内容”,故 排除 A、B;“甚至存在矛盾冲突”主语应该是“各种资料之间”,故排除 C。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五更,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天子要以父 兄之礼来对待。 B.教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 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C.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陟”指对 官员的晋升或进用。 D.白衣,白色衣服。古代隐士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隐士,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 士人。 【解析】 D 项,应是古代平民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平民。 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金哥说道:“原来是年景消疏,买卖不济。当时本司院有王三叔在时,一时照顾二百 钱瓜子,转的来,我父亲吃不了。自从三叔回家去了,如今谁买这物?” 这段文字借金哥之口,正面描写了王三曾经的挥霍无度。 B.玉姐说:“昔有个亚仙女,……我常怀亚仙之心,怎得三叔他像郑元和方好。” 这段文字是玉姐借亚仙女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王三的深情与期盼。 - 10 - C.当玉姐知道了王三在庙中安身后,也不敢去看他,可见平时鸨儿对玉姐等人的管束之 严,压迫之深。 D.玉姐在庙里和王三见面后巧设计,回来后发下毒誓,说:“我要再接王三,把咱这一 家子死的灭门绝户,天火烧了。”这为下文智斗鸨儿作铺垫。 【解析】 侧面描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玉姐说:“我发过新愿了,今番不是我接他来的。”鸨子说:“你两个昨晚说了一夜说 话,一定晓得他去处。”亡八就去取皮鞭,玉姐拿个首帕,将头扎了。口里说:“待我寻王 三还你。”忙下楼来,往外就走。鸨子乐工,恐怕走了,随后赶来。玉姐行至大街上,高声 叫屈,“图财杀命!”只见地方都来了。鸨子说:“奴才,他到把我金银首饰尽情拐去,你 还放刁!”亡八说:“由他,咱到家里算账。”玉姐说:“不要说嘴,咱往那里去?那是我 家?我同你到刑部堂上讲讲,恁家里是公侯宰相,朝郎驸马,你那里的金银器皿!万物要平 个理。一个行院人家,至轻至贱,那有甚么大头面,戴往那里去坐席?王尚书公子在我家, 费了三万银子,谁不知道他去了就开手。你昨日见他有了银子,又去哄到家里,图谋了他行 李。不知将他下落在何处?列位做个证见。”说得鸨子无言可答。亡八说:“你叫王三拐去 我的东西,你反来图赖我。”玉姐舍命,就骂:“亡八淫妇,你图财杀人,还要说嘴?见今 皮箱都打开在你家里,银子都拿过了。那王三官不是你谋杀了是那个?”鸨子说:“他那里 有甚么银子?都是砖头瓦片哄人。”玉姐说:“你亲口说带有五万银子,如何今日又说没 有?”两下厮闹。众人晓得三官败过三万银子是真,谋命的事未必。都将好言劝解。玉姐说: “列位,你既劝我不要到官,也得我骂他几句,出这口气。”众人说:“凭你骂罢!”玉姐 骂道: “你这亡八是喂不饱的狗,鸨子是填不满的坑。不肯思量做生理,只是排局骗别人。奉 承尽是天罗网,说话皆是陷人坑。只图你家长兴旺,那管他人贫不贫。八百好钱买了我,与 你挣了多少银。我父叫做周彦亨,大同城里有名人。买良为贱该甚罪?兴贩人口问充军。哄 诱良家子弟犹自可,图财杀命罪非轻!你一家万分无天理,我且说你两三分。”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只见地方..都来了。 B.他到把我金银首饰尽情..拐去。 C.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 D.老鸨儿殷勤..劝酒。 7.分析本段玉姐的语言,看出玉姐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玉姐机智、勇敢、泼辣。 8.“亡八就去取皮鞭,玉姐拿个首帕,将头扎了。口里说:‘待我寻王三还你。’忙下 楼来,往外就走。”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11 - 【答案】 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亡八与老鸨的卑鄙无情,玉堂春的机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