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②堠:指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1.诗歌的第三句到第六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 ‎ ‎ ‎ ‎2.诗歌的最后四句使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 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借喻被金人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 ‎ ‎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5.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 ‎ ‎ ‎ ‎6.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 ‎ ‎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西湖春日 王安国 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崿②,湿飞双翠破涟漪。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①争得:怎得。②崿(yǎn è):指山峦。‎ ‎7.本诗的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怎样的特点?‎ ‎ ‎ ‎ ‎ ‎8.诗的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 ‎ ‎ ‎ 一、‎ ‎1.这四句诗描写了险峻的亭堠、惨死的士兵、漫天的黄沙以及西垂的落日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阴沉、凄凉的意境。‎ ‎【解析】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险峻的亭堠、惨死的士兵、漫天的黄沙以及西垂的落日。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阴沉、凄凉。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诗人对广大兵民的同情。‎ ‎2.诗歌后四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先回忆了汉朝三十万军队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惨烈的往事,然后实写当朝因抗击少数民族而惨死的士兵尸骸,联想到其遗孤无人关心,谴责当政者不吊死问生的冷酷,体现了诗人对广大兵民的同情。‎ 二、‎ ‎3.AE ‎【解析】A项,虚实分析错误,都是虚写;E项,“以乐景写哀情”表述错误,应该是以哀景写哀情。‎ ‎4.①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②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③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 ‎【解析】注意通过重点词语“望三关”“断肠”“几时鸾辂还”等重点词语分析“思念故国”“不忘国耻”“渴望收复失地”的情感。‎ 三、‎ ‎5.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 ‎【解析】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①对找出意象题,直接答出即可,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②对画面描述题,答案一般包括这几个部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说明画面+具体描述的内容+营造的意境。(还可直接分析蕴涵的思想感情)‎ ‎6.词的下阕运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作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之感。‎ 四、‎ ‎7.颔联颈联四句,一句一景。描写寺院香火之盛,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楼台于夕阳斜照中酒旗招展;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西湖之上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动静结合,描绘出西湖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题干问的是“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就需要概括画面的特征,一定要写出意象,如楼台于夕阳斜照中酒旗招展;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西湖之上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再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特点。‎ ‎8.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呼应,措辞上也同开端吻合。诗人说,人生难有杜牧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诗人眼望西湖风光,恋恋不忍离去,产生了栖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幸”“且”两词,回应上文“争得”,使结构紧严,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尾联对全诗情感所抒发的作用实际上需要从主旨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结合本首诗的具体内容,尾联抒写了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写出了诗人隐身山林的志趣。结构上,同首联呼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